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芍药苷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淑英;刘玲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Aβ25-35造成PC12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计量法检测细胞凋亡,JC-1和Fluo-3荧光探针法分别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钙离子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Bcl-2,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观察芍药苷对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芍药苷可抑制Aβ25-35所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和凋亡,并呈剂量相关性,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Ca2+浓度;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抑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激活而实现的.结论:芍药苷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石斛酚与丁香酸联合抗白内障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刁红星;易燕群;戚辉;高欣欣;方花;魏小勇;顾琼;王岭;王峥涛;古练权

    目的:探讨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抗白内障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H2O2致离体培养的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模型,解剖显微镜下观察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晶状体的透明度的影响;D-半乳糖致糖性白内障大鼠模型,裂隙灯观察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在体大鼠晶状体透明度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表征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醛糖还原酶(AR)的抑制活性;采用分子对接考察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抑制AR的结合位点、结合方式及其药效团.结果:离体及在体实验均表明石斛酚和丁香酸组合具有良好的抗糖性白内障活性,且优于单一组分石斛酚和丁香酸及阳性对照药物白内停,表现良好的协同效果;分子对接及动力学模拟表明二者协同抑制AR的氨基酸残基为Asnl60,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形成共同药效团.结论:石斛酚与丁香酸联合具有良好的抗白内障活性,其作用机制在于二者对AR呈现良好的协同抑制性.

  • 人参皂苷Rg1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衰老的实验研究

    作者:蔡世忠;周玥;刘俊;刘典峰;姜蓉;王亚平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 (Rg1)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衰老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比色法检测Rg1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佳作用浓度及时间(20 μmol·L-1,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Rg1对细胞周期的影响;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阳性染色百分率;RT-PCR法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6,p53,p21,Rb的表达;电镜观察细胞衰老超微形态学改变.结果:Rg1在体外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使细胞阻滞于G2/M期;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增高(P<0.05);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P<0.05);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细胞增大,异染色质凝集、碎裂,线粒体体积增大,溶酶体体积增大、数目增多等衰老形态学变化.结论:Rg1能诱导K562细胞衰老,p53-p21-Rb,p16-Rb信号转导通路在其衰老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 墨旱莲对香烟提取物杀伤NHBE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刘文博;谭晓斌;孙韩艳;黄厚才;金萍;贾晓斌;余嗣明

    目的:研究墨旱莲提取物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作用的正常肺细胞NHBE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墨旱莲提取物对CSE诱导的NHBE细胞增殖的影响,DTNB比色法测定GSH含量,CDNB比色法检测GST活力,NADPH与2,6-二氯靛酚钠(DCIP)测试NQ01活力,Western blot测定蛋白的表达.结果:墨旱莲提取物可以降低CSE对NHBE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恢复由CSE引起的细胞内GSH水平下降,降低诱导细胞中GST与NQO1活力及NQ01蛋白表达.结论:墨旱莲能够减少CSE对NHBE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Ⅱ相解毒酶相关.

    关键词: 墨旱莲 CSE GSH GST NQ01
  • 开心散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作者:刘明;闫娟娟;周小江;胡园;刘屏

    目的:研究经典古方开心散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CMS)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盐酸氟西汀10 mg · kg-1)、开心散各剂量组(1 000,500,250,125 mg· kg-1),建立CMS大鼠模型,连续灌胃21 d;采用糖水消耗试验、旷场试验评价开心散抗抑郁行为学活性,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开心散对CMS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测定各组大鼠全脑中单胺类递质、乙酰胆碱(Ach)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水平.结果: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开心散能明显提高CMS大鼠的糖水偏嗜度和旷场试验总路程,明显缩短Morris水迷宫定位导航的潜伏期,增加空间探索中的穿越平台次数、原平台所在象限游泳距离和时间;增加动物全脑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Ach的含量,并提高海马内BDNF的水平,减少AchE.结论:开心散可明显改善CMS大鼠的抑郁行为,增强CMS大鼠学习记忆的能力,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增加全脑中单胺递质和Ach含量,提高海马神经营养能力有关.

  • 金丝桃苷的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研究

    作者:艾国;黄正明;王德文;刘兆平

    目的:观察金丝桃苷对Wistar大鼠的胚胎-胎仔发育毒性,为妊娠期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取健康受孕大鼠,随机分为金丝桃苷低、中、高(30,175,1000 mg· kg-1)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7 mg·kg-)和溶媒对照组(等体积1%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分别于母鼠受孕后第6~15天灌胃给予1%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和金丝桃苷,环磷酰胺组于母鼠受孕后第11~13天皮下注射给药.给药后观察孕鼠饮水、摄食、生长等一般状况,妊娠第20天处死孕鼠.观察母体动物的临床症状、体重变化、黄体数、着床数、胚胎生存死亡情况、生存胎仔的体重、性别、外观、内脏及骨骼检查等指标.结果:金丝桃苷对各给药组的母鼠和胎鼠的外观、内脏及骨骼发育均未见明显异常.但是金丝桃苷高剂量组可致胎鼠体重增长减缓,身长和尾长缩短(P <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金丝桃苷对胎鼠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建议临床用药时怀孕妇女应慎用.

  • 肾虚衰老模型的建立及其与D-半乳糖衰老模型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崭;刘仁慧;康学;王秀娟

    目的:建立肾虚衰老模型,从抗氧化能力,HPAT(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功能,骨代谢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并与D-半乳糖衰老模型进行比较.方法: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模拟大鼠衰老模型,同时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溶液建立肾虚衰老模型,以血清丙二醛( 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肾上腺、胸腺及脾脏脏器指数,外周全血 CD4+,CD8+,血清皮质醇(COR),骨钙素(BGP)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为指标,对模型进行评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衰老模型组、肾虚衰老模型组肝脏SOD活力极显著降低(均P<0.01),血清MDA含量极显著升高(均P<0.01),肾虚衰老模型组血浆ACTH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比,肾虚衰老模型组大鼠体重极显著降低(均P<0.01),血清GSH-Px活力表现为极显著降低和显著降低(P<0.01,P<0.05),肾上腺指数表现为显著降低和极显著降低(P<0.05,P <0.01),血清COR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血浆CRH含量表现为显著升高和极显著升高(P<0.05,P <0.01),血清BGP含量极显著降低(均P<0.01),CD4+显著降低,CD8+极显著降低(P<0.05,P<0.01),CD4 +/CD8+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肾虚衰老模型抗氧化能力降低,HPAT轴功能紊乱,骨代谢异常.而D-半乳糖衰老模型仅在抗氧化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 HPLC同时测定一枝黄花中芦丁和绿原酸的含量

    作者:高良美;茅向军;林瑞超;鲍家科;许乾丽;戴忠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一枝黄花中芦丁和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Shimazdu VP-ODS C18柱,流动相A为乙腈-甲醇-冰醋酸(500∶ 250∶3),流动相B为0.4%冰醋酸溶液,线性梯度洗脱;双波长检测,芦丁的检测波长为360 nm,绿原酸的检测波长为327 nm.结果:芦丁和绿原酸分别在0.0517~0.930 μg(r =0.999 9),0.0565 ~1.01 μg(r=0.999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芦丁为102.9%( RSD 0.92%),绿原酸为101.8% (RSD 0.91%).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作为一枝黄花药材的定量分析方法,用于质量评价.

  • 贯叶金丝桃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马洁;杨建波;吉腾飞;王爱国;苏亚伦

    目的:研究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测定化合物对基因重组人PTPI B的抑制率.结果:从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D-甘露醇(1),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7E,6R,9S)-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3),(6S,9R) -roseoside (4),2,6-dimethoxy-4- hydroquinone-1-O-β-D-glucopyranoside(5),2,6-dimethoxy-4-hydroxybenzyl alcohol 1-O-β-D-glueopyranoside(6),syringate 4-O-β-glucopyranoside(7),金丝桃素(8),skyrin-6-O-β-D-glucopyranoside(9),(R)-3,4-二羟基-苯甲酸-1′-丙三醇酯(10).在2μmol·L-1时,化合物9对基因重组人PTP1B的抑制率为96.4%,IC50为2.5 μmol·L-1.结论:化合物10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7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从该植物中首次得到.体外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8具有显著的PTP1B抑制作用.

  • HPLC同时测定栀子中8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

    作者:刘武占;范建伟;高艳红;邱新建;庄会芳;赵志全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栀子中8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三氟乙酸(6∶94∶0.05),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38 nm,柱温40℃.结果:栀子苷,栀子新苷,山栀苷,栀子苷酸,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羟异栀子苷,鸡矢藤次苷甲酯和京尼平龙胆二糖苷的线性范围(μg)和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503 6~15.036(99.6%),0.042 56 ~0.425 6(100.6%),0.1038 ~1.038(101.2%),0.009 92~0.0992(99.5%),0.02332 ~0.2332( 100.3%),0.4128 ~4.128(98.7%),0.02040 ~0.2040(99.8%)和0.465 6~4.656(100.1%).结论:该方法分离良好,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更好地为栀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基于木通皂苷探讨中药质量评价用对照提取物研究

    作者:袁贤达;高慧敏;王智民;张启伟

    在分析总结中药对照提取物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中药质量评价用对照提取物根据用途不同,分为3类:①药材或挥发油对照提取物,用于原药材提取物或含原药材的中成药薄层鉴别;②组分对照提取物,用于某类组分鉴别或色谱峰定位;③标示了待测成分含量的对照提取物,可用于样品的定量分析.针对第3类对照提取物,以木通皂苷为例,从制备工艺、成分鉴定和含量分析等方面探讨了其研制思路和方法.

  • 祁白芷根中新的天然产物

    作者:赵爱红;杨秀伟;杨鑫宝;刘建勋;王秋玲;王文全

    目的:研究祁白芷根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欧前胡素(1)、别异欧前胡素(2)、水合氧化前胡素(3)、比克白芷素(4)、别欧前胡素(5)、β-谷甾醇(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7-羟基-6-(3-甲基-2-丁烯氧基)-香豆素(8)、花椒毒酚(9)、5-羟基-8-甲氧基补骨脂素(10)、奥氏芹二醇(11)、伞形花内酯(12)、香柑内酯(13)、欧前胡素(14)、珊瑚菜内酯(15)、异茴芹素(16)、6-乙酰基-7-甲氧基-香豆素(17)、补骨脂素(18)、异东莨菪内酯(19)、滨蒿内酯(20)、花椒毒素(21)、当归醇A(22)、氧化前胡素乙醇醚(23)、去氢柳叶白姜花内酯(24)、尤劳帕替醇(25)、独活属醇(26)、栓翅芹烯醇(27).结论:化合物8为新的天然产物;除化合物1,3,14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祁白芷根中分离得到.

  • 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筛选的研究

    作者:李文娟;徐溢;范琪;曹坤;张庆;王昌瑞;钱伟;张晓凤

    随着药物筛选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筛选途径和技术不断涌现,使得药物筛选朝着快速、高效、高通量等方面不断发展.微流控分析技术具有的分析微型化、高通量化、可集成化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筛选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平台,该文介绍了用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多种筛选方法,重点综述了与细胞培养相结合的微流控芯片筛选技术及其特点,微流控芯片筛选技术平台的构成,以及其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

  • 东北不同产地人参及其加工品外观性状及非皂苷类成分比较分析

    作者:吴雪松;叶正良;郭巧生;路政民

    目的:考察东北不同产地人参及其加工品的外观性状以及水分、灰分、浸出物、挥发油含量,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和适宜种植的区域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方法:参考药典和相关文献,分别测定10个不同产地生晒参以及红参的外观性状、水分、灰分、浸出物、挥发油含量,并对各检测指标进行DTOPSIS分析.结果:长白、集安、抚松3个产地的生晒参和红参在各项检测指标中均达到了药典标准和国标要求,并且在DTOPSIS分析中得到的综合评价值较高.结论:不同产地的生晒参以及红参的药材质量差异较大,部分产地生晒参和人参尚未达到药典标准和国标要求.本研究所测定各项指标较优的3个产地人参都来自人参GAP规范化种植基地,由此反应了GAP规范化种植对于保证人参质量的重要性.

  • 应用SCoT标记分析玄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作者:陈大霞;张雪;王钰;李隆云

    目的:研究玄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方法:应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技术对来源于全国各地的48份玄参种质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遗传距离采用TREECONW软件计算,UPGMA方法构建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28条引物共检测到279个位点,其中214个为多态位点,占76.7%.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150 7 ~0.493 3.聚类结果显示栽培玄参亲缘关系较为复杂:有的种质具明显的地理相关性;有的种质聚类混杂,与地理分布无明显相关性;也有来源于同一地区的种质仅部分聚在一起,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结论:栽培玄参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为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

  • 菘蓝不同栽培类型植物性状与质量评价研究

    作者:罗春红;王康才;李同根;刘倩倩;邹立思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菘蓝种质资源进行植物性状比较与质量评价研究,以期为菘蓝优良品种选育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大田栽培,随机区组法,对不同产地引进的菘蓝叶、根、角果、种子等器官的植物性状进行比较,并测定其根中有效成分R,S-告依春和多糖的含量.结果:不同栽培类型菘蓝在叶、根、角果、种子形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根中R,S-告依春和多糖含量也存在差异,其中白菜叶型菘蓝(云南)的R,S-告依春含量较高,质量分数为0.59%,四倍体的多糖含量较高,质量分数为8.68%.结论:根据菘蓝的植物性状可将其分为白菜叶型、甘蓝叶型、芥菜叶型,白菜叶型菘蓝(云南)的R,S-告依春含量较高,四倍体的多糖含量较高.

  • 一个新的丹参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作者:张夏楠;郭娟;申业;黄璐琦

    目的:对丹参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 CoA reductase,HMGR3)基因的cDNA克隆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利用丹参转录组文库克隆一种新的丹参次生代谢途径上的功能基因;利用BLAST进行序列比对,ORF Finder寻找开放阅读框,Clustal W比对丹参中已有的3条HMGR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QRT-PCR检测丹参HMGR3基因在根、茎、叶中的mRNA水平,并检测Ag+诱导子诱导后丹参毛状根中该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克隆得到一个新的丹参HMGR3基因,该基因ORF全长1 692 bp,编码563个氨基酸,具有HMGR基因家族的特征序列,与SmHMGR1和SmHMGR2分别具有75.04%,80.64%的同源性,Q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丹参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在叶中表达量高,Ag+诱导24 h时mRNA水平达到高值.结论:首次克隆得到了1条新的丹参HMGR家族基因SmHMGR3,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丹参次生代谢途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 狼毒(月腺大戟)醋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作者:庄果;汪兰云;张永鑫;彭稳稳;李俊松;蔡宝昌

    目的:研究狼毒(月腺大戟)醋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比色法,Kedde显色剂显色,测定醋制前后狼毒饮片中毒性成分总内酯含量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ODS柱(4.6 mm×250 mm,5μm),检测波长290nm,柱温25℃,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 min-1,同时测定醋制前后狼毒饮片中有效成分狼毒乙素、狼毒丙素的含量变化.结果:狼毒饮片醋制后其毒性成分总内酯含量降低,由0.60降至0.45 mg.g-1.有效成分狼毒乙素、狼毒丙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建立的特征图谱信息丰富,可以反映醋制前后化学成分的整体变化规律.结论:狼毒饮片醋制后化学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其醋制后降低毒性,增强疗效可能与这些成分变化有关.

  • 均匀设计法优选二妙丸方药的半仿生提取工艺

    作者:张藜莉

    目的:优选二妙丸半仿生提取法(简称SBE)的工艺条件.方法:以盐酸小檗碱、总生物碱、挥发油、干浸膏含量为综合指标,采用均匀设计优选二妙丸半仿生提取法的工艺条件.结果:佳提取条件如下:3次煎煮用水的pH依次为6.00,6.50,8.70,煎煮的时间依次为2,1,1h.结论:二妙丸方药SBE法工艺可行.

  • 对照提取物法测定葛根饮片中5种成分含量

    作者:薛翠娟;章军;荆文光;王跃生;司南;刘安

    目的:建立对照提取物法测定葛根饮片中5种成分含量的方法,考察对照提取物在中药质量标准中应用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方法:Zorbax 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02%磷酸(25:75),检测波长250 nm.采用自制葛根对照提取物,测定葛根饮片中的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苷元-8-C-芹菜糖-(1→6)葡萄糖苷、大豆苷的含量,并与单一对照品测定法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提取物测定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并且测定结果与单一对照品测定法所得结果一致.2种测定方法所得数据的RSD低于2%.结论:葛根对照提取物可以用于葛根药材的质量控制,该文初步验证了对照提取物在中药应用的可行性.

  • 健脾化痰方对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干预作用

    作者:吴芳

    目的:验证中药健脾化痰方治疗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中药健脾化痰方、维生素E胶囊口服治疗,疗程3个月.测定2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 FINS)、空腹血糖(FPG)、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等指标,并观察治疗前后肝脏B超变化情况.结果:中药治疗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维生素E治疗组(总有效率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ALT,AST水平显著下降,说明2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肝功能;但组间疗效比较差异不显著.中药组治疗后TC,TG,LDL-C,HOMA-IR下降,HDL-C,IAI上升(P<0.05或P<0.01).结论:健脾化痰方对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显著治疗作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从机体TRP寒热感受环节挖掘中药四气的现代科学内涵

    作者:隋峰;姜廷良

    中药药性理论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临床遣方用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在这一理论体系中,中药的四性理论又处于核心和主导位置,是中药性质和作用完整表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文结合自身的研究体会,在对TRP通道蛋白与机体寒热感受和温度调节相关性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从现代生物学的新发现——机体寒热感受环节诠释寒热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应是中药四气理论体系现代化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有效途径.

  • 运用中医理论使用中药注射剂

    作者:韩伟;何恩霞;曹京梅

    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危急重症治疗领域具有化学药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是在病毒性感染引起的流感危急重症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但近几年中药注射剂频繁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的事件,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受到严重质疑,究其原因,不外乎药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合理用药问题.因此,该文从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历史开始,综合文献资料,阐明中药注射剂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才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麝香酮在大鼠肠灌注液中GC-MS/MS测定方法及其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特征

    作者:邹亮;林俊芝;王战国;许丽佳;王平;赵钢;罗杰英

    目的:建立麝香酮在大鼠肠灌注液中的GC-MS/MS测定方法,研究麝香酮的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GC-MS/MS测定大鼠肠循环液中的麝香酮含量;采用大鼠原位肠循环灌注法进行麝香酮吸收动力学研究.结果:麝香酮在各小肠段均有较好吸收;其吸收速度常数(Ka)和每小时吸收率(A),十二指肠>空肠(P<0.05),十二指肠>回肠(P<0.01).麝香酮在小肠段的Ka,A和吸收半衰期T1/2分别为0.990 h-1,43.58%,0.705 h.结论:麝香酮在整个肠道内均有较好吸收,十二指肠Ka,T1/2优于空肠(P<0.05),十二指肠Ka,T1/2,A显著优于回肠(P<0.01,P<0.01,P<0.05),空肠与回肠无显著差异.

  • 醒脑静口服给药栀子苷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田秀峰;李鹏跃;王宏洁;边宝林;杜守颖;杨健

    目的:建立Beagle犬血浆中栀子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醒脑静口服给药后栀子苷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方法:Beagle犬分别口服、注射给予醒脑静,采用HPLC测定Beagle犬血浆中栀子苷浓度,以Kinetica软件拟合,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Beagle犬血浆中栀子苷在1.24 ~ 158.88 mg·L-1线性关系良好,口服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11.8±0.6) mg· L-1,Tmax(52.0±4.5)min,AUC(1 280.8±172.0) mg·min·L-1,MRT( 118.7±25.4) min.注射给药的药动学参数为Cmax(107.4±6.3) mg·L-1,AUC(7 930.1 ±670.0)mg·min·L-1,MRT(92.4±5.1) min.生物利用度为(6.46±0.87)%.结论:该实验建立的Beagle犬血浆中栀子苷的HPLC分析方法,适用性良好,提取、方法回收率和日内、日间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室温及冻融条件下稳定性良好.醒脑静口服给药栀子苷的生物利用度较低.

  • 不同功效的中药复方专利2010年度授权状况聚类分析

    作者:杨旭杰;肖诗鹰;郭赞

    目的:探讨2010年度不同功效的中药复方专利授权状况,为相关复方研发及专利保护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0年度中药复方专利文献,筛选相关数据生成样本空间,以“授权百分比”和“授权时间比”为聚类变量先后对样本层次聚类、迭代聚类,综合2种聚类方法生成的结果得出结论.结果:2010年中药复方授权专利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归为4类,不同类样本之间在专利数量、授权时间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能够体现中医药治疗优势的复方种类中,授权速度快但数量少的专利领域可作为专利申报的主攻,授权速较慢、数量较少的专利领域也是申报的对象,而授权数量大速度较快的专利领域可以作为开展中医药科研的信息导引与专利成果转化的重点.

  • 基于聚类分析的中药复方专利区域发展研究

    作者:杨旭杰;肖诗鹰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专利区域发展现状与优化方案.方法:采用简单统计方法运算不同区域的中药复方专利申请量、维持量及科研论文数量,在此基础之上,选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区域的中药复方专利发展现状.结果:依据专利及科研论文数量差异将中国大陆及港澳台总共34个区域聚类分析归为4类,第1,3类区域水平较强,第2类区域位居中游,第4类区域水平较差.结论:不同区域应根据其实际状况采用相宜的中药复方发展方案,合理的区域联盟有助于区域间的双赢与共荣.

  • 中药提取物专利新颖性的判断

    作者:岳雪莲

    作者介绍了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判断中药提取物新颖性的基本原则,以及在提取物与现有技术无法区分时如何试图证明提取物的新颖性,如何降低技术方案丧失新颖性的风险.申请人在提出专利申请前检索现有技术,在初步判断提取物具备新颖性的前提下提出申请,可以提高专利申请授权的可能性,减少公开了技术方案而不能获得权利这种情况的发生.

  • 数据挖掘技术在藏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的应用思考

    作者:才让南加;仁增多杰;多杰才让;洛桑东智;李先加

    藏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是藏医药开拓创新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为探讨藏药方剂配伍规律,找出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作者借鉴中药方剂配伍规律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方法,结合藏医药学自身的特点,首次提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研究藏药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认为数据挖掘技术能帮助研究者在不背离藏医药自身理论框架的前提下发现藏药方剂的配伍规律和思路.

  • 藏药材常用品种及质量标准现状调查分析研究

    作者:钟国跃;周福成;石上梅;周华蓉;于江泳;阿萍;刘海青;达娃卓玛

    目的:为藏药材的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药典》、《部颁标准·藏药分册》、《藏药标准》及有关藏药专著文献为依据,对文献中收载的制剂及藏、青、甘、川、滇藏区藏医医疗机构、藏药制药企业实际生产使用的院内制剂、藏成药制剂等进行调查,对制剂处方中药材的品种、基原及其标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述标准和专著中收载的439个制剂、所调查的40家藏医医疗机构和藏药制药企业反馈的711个医院制剂和藏成药制剂处方中使用的药材共约502个品种,使用制剂数在10个以上的药材品种约154个,绝大多数为藏药特有品种;约416个药材品种有基原的文献记载依据,包括植物药287个、动物药78个、矿物药51个,共涉及到基原植物94科261属643种(含种下等级),基原动物35科52属61种(含种下等级);中医与藏医交叉使用的药材品种约122个,约80%的藏药材品种均产自于青藏高原藏区;约293个药材品种在上述标准中有收载,除《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作为藏药材收载的8个品种外,绝大多数品种的标准仅有[性状]、[鉴别]或[检查]项.结论:藏药标准工作应以常用藏药材品种为重点,特别应加强品种及其基原的调查整理、物质基础研究与民族医药术语的规范化整理工作.

  • 大力扶持民族医药繁荣我国医药科学

    作者:诸国本

    据20世纪90年代调查,我国的药材资源有12 807种之多.而临床上,常用中药仅400~600种.从理论上讲,中药材品种应在3 000种左右,因为,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1 892种,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00多种(主要收录《本草纲目》未收载的),加上清乾隆以后至民国时期发现积累的以及1970年代大搞中草药群众运动期间发掘出来的,中药材品种数量有大幅增加,但总数不会超过3 000种.20世纪90年代普查之后编写的《中国中药资源》一书指出,我国的“药材资源分3个部分,即中药材、民间药、民族药”,“我国现有的商品药材1000余种,仅占全部中药资源的10%以上.其余85%以上的品种都属于民间药和民族药”.说明实际调查和本草所载,基本上是一致的.民族药的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

  • 长梗喉毛花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乔涌起;崔保松;唐丽;刘佳宝;李帅

    通过硅胶、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和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长梗喉毛花Comastoma pedunculatum( Royle ex D.Dou) Holub全草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其中9个皂苷类,4个黄酮碳苷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柴胡皂苷元F(1),3-O-β-D-呋糖基柴胡皂苷元F(2).风轮菜苷XV(3),柴胡皂苷A(4),6″-乙酰基柴胡皂苷A(5),风轮菜苷Ⅰ(6),柴胡苷Ⅰ(7),风轮菜苷Ⅻ(8),柴胡皂苷b3(9),异牡荆苷(10),当药黄素(11),异荭草素(12),3 ′,4 ′,5-三羟基-7-甲氧基-6-C-β-D-吡喃葡萄糖黄酮苷(13).化合物1~10,12,13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维药芜菁子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作者:孙芸;马晓萍;田树革;张帆

    目的:探讨维药芜菁子性状、显微和化学成分的特征,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产地10批药材,采用显微照相技术观察显微特征,根据《中国药典》标准方法检测水分、灰分、杂质、酸不溶物、浸出物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油脂的化学组成.结果:可以作为显微鉴定的特征有子叶、栅状细胞、非腺毛和内胚乳,粉末特征有栅状细胞、子叶细胞和非腺毛;提出了药材水分不得多于6%、杂质不得多于4.5%、总灰分不得多于6%、酸不溶性灰分不得多于0.7%、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1%的参考范围;油脂成分主要含芥酸、油酸、γ-谷甾醇.结论:实验方法准确可靠,以上检测指标和参数可以作为制定芜菁子质量标准的依据.

  • 中药调剂关键技术体系构建思考

    作者:翟华强;王燕平;金世元;王永炎

    开展中药调剂研究既是保障临床合理用药的要求,也是推动中医药行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对影响中药调剂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中药性状辨识技术、中药临床炮制技术、中药处方审核技术、中药处方应付技术、中药发药交待技术、中药临床煎煮技术、中药调剂供应技术、中药采购管理技术、中药贮存养护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顶层设计和体系构建,有利于保障临床调剂的合理高效,健全和完善中医临床药学服务.

  • 以六艺之学强化中药调剂人员道德责任的思考

    作者:翟华强;王燕平;金世元;王永炎

    构建和谐的药患关系,对临床药学技术人员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传承“六艺之学”所倡导的“主敬涵养、穷理致知、博文立事、笃行进德”精神,加快发展中药临床调剂技术,对于加强和完善中药调剂人员道德责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