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满天星异荭草苷对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永欣;黄权芳;林兴;韦锦斌

    目的:研究满天星异荭草苷对乙醇诱导形成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9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灌胃给予秋水仙碱1.0mg·kg-1 ·d-1)、异荭草苷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予异荭草苷25,50,100 mg·kg-1·d-1).实验过程中,模型组大鼠仅灌胃给予白酒,治疗组在给白酒的同时灌胃相应的药物,正常组则只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24周后,各组大鼠眼球取血、取肝脏,并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清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和羟基脯氨酸(Hyp)的含量,检测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以及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异荭草苷能够保护受损的肝组织,降低ALT,AST,IL-6,TNF-α,MDA,MPO,HA,LN,PCⅢ和Hyp的含量(P<0.05),增强SOD,GSH-Px活性(P<0.05),显著下调α-SMA,TGF-β1的表达(P<0.05),且中、高剂量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异荭草苷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 阿魏酸对坐骨神经结扎小鼠的镇痛作用:行为学和神经生化分析

    作者:吕卫红;张璐;吴淑娟;陈赛贞;朱新波;潘建春

    研究阿魏酸慢性给药的镇痛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热觉过敏和机械超敏实验,观察阿魏酸慢性给药对坐骨神经结扎(CCI)小鼠的影响.应用神经化学检测方法,观察阿魏酸慢性给药对单胺递质和单胺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CCI小鼠的热觉和机械性痛阈都显著降低,而阿魏酸(10,20,40,80 mg·kg-1,po)能显著逆转这一现象.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阿魏酸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海马、额叶皮层和杏仁核的5-HT和NE水平,并能抑制脑内MAO-A的活性.阿魏酸具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活性,进而增加脑内胺类神经递质有关.

  • 桃红四物汤对药物致不完全流产早孕大鼠的血管生成及Ang-1,Ang-2,Tie-2表达的影响

    作者:梁杰;尹登科;李白坤;刘竹青;李珊珊;陈孟夏;王晓宇;彭代银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药物致早孕大鼠不完全流产模型的大鼠子宫微血管密度,血清中促血管生成素1(Ang-1)和促血管生成素2(Ang-2)含量及子宫组织中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方法:SD早孕大鼠采用灌胃米索前列醇(100 μg·kg-1)和米非司酮(8.3mg·kg-1)造成不完全流产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等容量蒸馏水)、阳性药物益母草颗粒组(4.3 g· kg-1)、桃红四物汤高、中、低剂量组(18.0,9.0,4.5 g·kg-1),受孕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等容量蒸馏水).连续灌胃7d后腹主动脉取血及大鼠子宫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Ang-1和Ang-2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子宫组织的Tie-2及微血管密度(MVD)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桃红四物汤显著增加药物流产后大鼠子宫的血管微密度,显著升高血清中Ang-1,Ang-2的含量,并使子宫组织中Tie-2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桃红四物汤有明显的促进不完全流产早孕大鼠子宫血管新生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中Ang-1和Ang-2的浓度及子宫组织中Tie-2的表达相关.

  • 琥珀酸对原代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汤喜兰;刘建勋;李澎;董伟;李磊;郑咏秋;侯金才

    本研究采用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复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考察琥珀酸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LDH漏出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考察琥珀酸对心肌细胞凋亡,cleaved caspase-3及p-Akt的影响,探讨琥珀酸对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发现:①琥珀酸31.25 ~ 500 mg·L-1对原代心肌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琥珀酸400,200,100,50 mg·L-1均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LDH漏出率(P<0.01或P<0.05);②琥珀酸400,200 mg·L-1可显著降低缺氧复氧损伤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百分数(P<0.05),抑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所致的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③琥珀酸400 mg·L-1可显著增加心肌细胞的p-Akt蛋白表达(P<0.05),而琥珀酸200 mg·L-对p-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因此,本研究认为琥珀酸可通过激活Akt的磷酸化而抑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所致的坏死和凋亡.

  • 四物汤及其配伍对大鼠肝脏P450酶活性及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梁淼;马增春;易剑峰;王宇光;谭洪玲;肖成荣;梁乾德;汤响林;李桦

    研究四物汤复方及其配伍对大鼠肝脏P450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大鼠口服灌胃四物汤及其配伍水煎液2周后,处死,用生理盐水灌流肝脏,制备肝微粒体,采用混合探针与肝微粒体体外孵育法考察四物汤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四物汤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 mRNA表达的影响.四物汤复方组CYP1A2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升高(P<0.05),熟地白芍、当归白芍、当归川芎以及白芍川芎组的CYP1 A2和CYP2C19的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复方组、单药组、2味药配伍组的CYP2B6的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复方组对CYP1 A2的mRNA表达具有上调作用(P<0.05),4味单药对CYP2B1 mRNA表达具有下调作用的(P<0.05).四物汤复方对大鼠肝脏CYP1 A2的酶活性具有诱导作用,熟地和当归组与对照组相比酶活性相当,但与白芍合用后显著下调了CYP1 A2的酶活性.复方及其配伍对CYP2B6的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当归对酶活性下调作用较强.复方对CYP1 A2以及4味单药对CYP2B1的mRNA表达的影响与酶活性水平相平行.

  • 利用UPLC-Q-TOF-MSE快速分析四物汤中的化学成分

    作者:王镇方;赵阳;庞旭;余河水;康利平;高月;马百平

    该研究利用UPLC-Q-TOF-MSE技术分析了四物汤的化学成分.通过正、负离子模式的检测,根据质谱数据以及相关文献,快速表征了43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的25个化合物,主要包括来自白芍的8个单萜糖苷类化合物和来自川芎、当归的13个苯酞类化合物.同时,通过MarkerLynx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小二乘法分析,比较了四物汤水提液和60%乙醇提取液中的化学成分差异,为探讨四物汤补血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

  • 黄连HPLC数字化指纹图谱研究及7种生物碱含量测定

    作者:刘芳;张浩;青琳森

    该文建立了峨眉地区道地药材黄连的HPLC数字化指纹图谱,并将其在全国不同主产区的黄连测定中进行了应用,同时测定黄连中7种季胺型生物碱的含量,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黄连质量提供依据.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4.6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25mol·L-1KH2PO4溶液(磷酸调pH 3.0)(40∶ 60),内含SDS 1.7 g·L-1,流速1.2 mL·min-1,检测波长345 nm,柱温40℃.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国家药典委员会)进行分析,10批次峨眉产黄连样品得到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标定共有峰10个,并对其中8个色谱峰进行了归属.全国5个黄连主产区样品与峨眉产黄连进行相似度分析比较,整体相似度高.同时对黄连药材中groenlandicine,非洲防己碱,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7种主要生物碱进行了含量测定.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HPLC指纹图谱结合生物碱含量测定能全面反应其内在质量,为黄连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五指毛桃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郑蓉蓉;轧霁;王文婧;杨寒冰;张庆文;张晓琦;叶文才

    利用各种色谱方法从五指毛桃中分离得到了17个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cyclomomsin(1),quercetin 3-O-[(6-O-E-sinapoyl)-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2),3,5,4'-三羟基-6,7,3'-三甲氧基黄酮(3),槲皮素(4),小麦黄素(5),金合欢素(6),木犀草素(7),芹菜素(8),(E)-suberenol(9),meranzin hydrate(10),丁香酚甲醚(11),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2),对羟基苯甲酸(13),绿原酸甲酯(14),大黄素(15),α-香树素乙酸酯(16),β-谷甾醇(17).其中化合物1~6,9 ~ 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EDTA修饰的壳聚糖磁性吸附剂对当归提取液中的重金属的去除

    作者:任泳;孙明慧;彭红;黄开勋

    中药提取液中的重金属不仅含量低,而且还易与提取液中的多种有机组分产生络合作用,一般很难高效脱除.该文应用EDTA修饰的壳聚糖磁性吸附剂(EDTA-modified chitosan/SiOJFe3O4,简称EDCMS)对当归提取液中低浓度的重金属进行了吸附脱除实验.结果表明EDCMS对提取液中低浓度的重金属如铜,镉,铅等具有很高的去除效率,其中对镉、铅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94.7%.此外,EDCMS对药液中的其他重金属如锌、锰等也有一定的脱除作用,但在脱除重金属过程中,药液中的含固量、阿魏酸的含量以及HPLC指纹图谱等均无显著变化.上述实验结果提示EDCMS对重金属的去除过程不会引起当归药液中主要药效成分的变化.

  • 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概况

    作者:孟宪杰;万毅刚;魏晴雪;陈好利;史喜苗;黄燕如;姚建

    尿毒清颗粒(uremic clearance granule,UCG)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包括异黄酮、大黄素、黄芪甲苷、芍药苷、丹酚酸A等.在临床上,UCG可以改善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的肾功能,并减少CRF相关并发症;其药理机制包括抑制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表达,减轻足细胞损伤,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改善微炎症状态,抑制氧化应激,减轻胰岛素抵抗等.

  • 口服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毕肖林;刘璇;祖强;狄留庆

    载药微粒是一类应用前景广阔的定向、定位、控释给药系统载体.各种微载体给药系统在促进吸收,提高稳定性,定位、控制释放方面各有优势,如果能结合中药的特点,构建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中药复方口服微载体给药系统,对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该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可用于口服的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并对其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黄酮类化合物抑菌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游庭活;刘凡;温露;邹宇晓;廖森泰;肖更生

    细菌耐药性是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严重的威胁之一,迫切需要寻找到新的有效的治疗药物.黄酮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大类化合物,具有直接抑菌、协同抑菌及抑制细菌毒性等作用.本文主要对2005年以来黄酮类化合物抑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 红景天苷的替代生产方法研究概况

    作者:吴秀稳;彭玉帅;王如峰

    红景天苷是一种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酚苷类化合物,是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景天属植物是红景天苷的主要天然来源,但是,其野生资源有限,红景天苷产率低,因此,探索和发展红景天苷的替代生产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该文对红景天苷的替代生产方法,包括化学与生物合成方法及途径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 铁皮石斛F1代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变异规律研究

    作者:章晓玲;刘京晶;吴令上;斯金平;郭英英;俞洁;王林华

    采用苯酚-浓硫酸法和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测定11个铁皮石斛F1代家系多糖和浸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5月与2月采集的样品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32.89%~43.07%,25.77%~35.25%,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分别为2.81%~4.85%,7.90% ~ 17.40%,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多糖含量低的亲本通过与多糖含量高的亲本杂交,能显著提高子代多糖含量,杂交优势明显,杂交育种是提高铁皮石斛多糖含量而进行品种选育的有效途径.采收时间显著影响铁皮石斛多糖和浸出物含量,所有家系5月采样多糖含量均高于2月,浸出物含量则相反,但不同家系变化幅度差别很大,各个家系有其自身规律,研究铁皮石斛优良家系(品种)多糖和浸出物积累规律,确定其佳采收时间,对充分发挥优良品种作用、提高药效具有重要意义.

  • 基于PCA和纹理特征的红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

    作者:娜仁花;郑江华;郭宝林;森巴提;石明辉;孙志群;贾晓光;李晓瑾

    以提高药用植物红花种植面积估算精度为目标,选取种植面积较集中的塔城地区裕民县农业区作为研究区,对研究区资源3号卫星影像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分析,然后对其第一主分量进行适宜的纹理特征提取来提高分类精度,并对比分析了基于单纯光谱特征方法和基于PCA和纹理特征的分类方法在估算红花种植面积中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CA和纹理特征的分类方法分类精度达到了87.519 1%,Kappa系数达到了0.810 1,比单纯基于光谱特征的分类方法分类精度提高了4.835 5%,Kappa系数提高了0.080 7.因此本文采取的基于PCA和纹理特征的分类方法提取资源三号卫星影像中的种植红花并估算其种植面积,进而作为药用植物红花蕴藏量调查的技术方案具有可行性.

  • 北柴胡花药愈伤组织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作者:徐洁森;赵立子;魏建和;陶韵文;孙晶;隋春;杨成民

    以花粉发育处于单核期的北柴胡花药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多次继代培养后,置于20种含不同植物激素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分化.分别在培养21,49 d后,统计每种培养基中分化出苗数,同时观察再生植株生长状况,从中筛选出分化率高,分化速度快,且植株生长状态良好的分化培养基.结果共在19种培养基均可分化出苗,分化率在3% ~60%,大部分低于20%.在MS+KT0.5 mg·L-1+蔗糖30g· L-1+植物凝胶5g·L-1培养基上分化率高,为60%,其次为MS+ ZT l.0 mg·L-1+蔗糖30g· L-1+植物凝胶5g·L-1,为58%.另外,针对在分化培养基中未能生根的再生芽,进行了生根培养基筛选.结果显示再生芽在生根培养基MS+蔗糖30 g·L-1+植物凝胶5 g·L-1和1/2 MS+NAA 0.5mg· L-1+蔗糖30g·L-1+植物凝胶5g·L-1中均可生根,生根率均为100%.由此建立了北柴胡花药愈伤组织高效稳定的再生体系.

  • 不同居群夏枯草产量构成因子与形态特征关系分析

    作者:杨伟;刘丽;郭巧生;万德乾;张晓明;郑荣波;黄晓丹;朱焕蓉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为唇形科夏枯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果穗入药,为我国常用中药材.采用野外环境因子调查、室内分解测定和统计分析方法,为夏枯草野生资源保护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对不同居群夏枯草产量构成因子与形态特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中夏枯草产量的贡献因子不同,在适宜环境中,夏枯草的叶长、叶数、株高、生殖枝数对夏枯草的产量贡献大;在过渡环境中,夏枯草的茎直径、叶长、穗直径对产量的贡献较大;在林下和干旱环境中,影响夏枯草的产量构成因子主要是根长、叶宽、穗长等.

  • 蕲蛇Ⅱ型胶原蛋白的提取和鉴定表征

    作者:谷恒存;胡金波;丁志山;范永升;丁兴红

    该研究通过限制性胃蛋白酶酶解法提取蕲蛇中Ⅱ型胶原蛋白(typeⅡcollagen,CⅡ),并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对其进行纯化,所得蛋白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和质谱法进行表征鉴定,结果显示,蕲蛇CⅡ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30 kDa,其紫外吸收峰约为223 nm;红外图谱中在1 200 ~1 450 cm-具有特征吸收,表明蕲蛇CⅡ中有特征序列Gly-X-Y肽段,存在三股螺旋结构.通过对蕲蛇CⅡ与牛CⅡ进行蛋白质肽段质谱图分析对照后发现,两者具有相似肽段和CⅡ结构特征.以上鉴定表征结果证明采用酶解法提取蛋白为蕲蛇CⅡ,可为蕲蛇药材CⅡ的进一步药理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 金银花蚜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

    作者:孙莹;薛明;张晓;赵海鹏;李朝霞

    目的:为明确金银花蚜虫的优势种胡萝卜微管蚜在金银花上的发生动态,优选高效、安全的药剂和使用技术.方法:采用田间系统调查;药剂室内毒力测定,并通过田间根埋药剂和地上喷雾2种处理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月中旬为胡萝卜微管蚜的发生高峰期,四季花较大毛花品种易感蚜虫,且发生高峰早7d左右,发生量也较后者多1倍左右.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吡虫啉和除虫菊素对无翅成蚜LC50分别为1.494,1.690,2.840,2.861 mg·L-1,杀虫毒力很高;苦参碱、吡蚜酮和印楝素的毒力也较高.在蚜虫发生初期分别根施噻虫嗪、吡蚜酮、吡虫啉和噻虫啉,施药后49 d的防效都在98.9%以上.在蚜虫高发期,分别以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5%除虫菊素乳油500倍液、1%苦参碱水剂50倍液喷施处理,施药后5d的防效均达90.1%以上.结论:在山东平邑5月是胡萝卜微管蚜为害盛期,可用于喷雾防治该虫的高效环境友好药剂较多;根施内吸性药剂吡虫啉和吡蚜酮等,不仅防治效果好,且持续控制时间长,推广应用价值大.

  • 滨蒿内酯和泽兰内酯在云南石斛物种中的分布

    作者:刘妍妍;虞泓;袁峰;周峰;陈业高

    研究以HPLC测定滨蒿内酯和泽兰内酯,调查37种石斛中滨蒿内酯和泽兰内酯的分布式样.其中,对球花石斛按年龄采集假鳞茎,进行滨蒿内酯和泽兰内酯的含量测定.分析表明,滨蒿内酯和泽兰内酯在石斛属中分布差异较大,只有球花石斛和密花石斛含有滨蒿内酯和泽兰内酯,美花石斛中含有少量泽兰内酯.滨蒿内酯和泽兰内酯的含量随球花石斛植株变老有递减的趋势.HPLC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分析药用石斛中滨蒿内酯和泽兰内酯的含量.

  • 甘草制剂导致不良反应93例病例分析

    作者:毛敏;李伟;王巍;汪蜀霞;陆进;常章富

    甘草是临床常用中药,以甘草或甘草提取物为主要成份的产品,早已扩展到药品、食品之外的化妆品领域.随之而来的是,有关甘草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报道,亦愈来愈多.该文从文献报道的病例资料出发,分析与甘草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的特点,提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具体措施,为临床合理运用甘草制剂提供参考.

  • “血清药物化学-药代(效)动力学-系统生物学”三维整合体系研究中药复方的构建及其在茵陈蒿汤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张爱华;孙晖;闫广利;韩莹;王喜军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宝贵财富,多成分、多靶点是其特色和优势所在.然而中药复方成分复杂,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不清,量-效关系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持,已成为其深入研究的瓶颈,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这需要整合中医药理论、现代分析及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复方研究新模式.该文扼要介绍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现状、系统生物学理论及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血清药物化学-药代(效)动力学-系统生物学”(SPS)三维整合体系方法来研究中药复方,以期揭示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及其配伍科学内涵,并结合茵陈蒿汤研究进行相关说明.

  • 黄淮平原半夏资源濒危与产地变迁

    作者:穆二廷;周建理

    通过实地踏查,走访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对黄淮平原野生半夏资源进行调查,分析该地区野生半夏变迁原因;调查发现黄淮平原野生半夏资源匮乏,近于绝迹;黄淮平原长期以来的化学耕作导致该地区野生半夏的濒危.

  • 从复方枣仁胶囊的综合评价引发中药上市后临床研究的思考和启示

    作者:青山;高林;张力;贾建平;刘新民;季绍良;杨晓晖

    该研究通过对复方枣仁胶囊国内外上市后有效性、安全性临床研究信息进行全面回顾与分析,提出该制剂有一定疗效,但现有临床研究证据的质量有待提高.目前上市后临床研究提示用药后可能出现寒战发热、头晕、恶心、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不良反应,并有超大剂量服用后引起迟发性锥体外系反应的个案病例报告;加拿大卫生部还通报了该方中左旋四氢巴马汀可能引起孕妇肝损害的风险.该研究同时还总结了该制剂临床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点、影响因素和风险控制措施;初步提出我国中药上市后临床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推动我国中药上市后临床研究和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 基于H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方法用于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干预作用的研究

    作者:胡金波;谷恒存;丁志山;姚立;范永升;丁兴红

    该文建立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经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后血清代谢物的变化,探讨SLE发病及药物作用机制.利用正交偏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OPLS)对实验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发现对照组、SLE模型组、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组和醋酸泼尼松治疗组的代谢图谱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根据OPLS载荷图,利用精确质量数结合二级质谱鉴定出traumatic acid,PAF,12(S)-HETE,15 (S)-HETrE,Hepoxilin B3等12种差异代谢物.SLE小鼠经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后,有效调节PAF,12 (S)-HETE等差异代谢物的相对含量接近于对照组水平.代谢通路分析表明,SLE发病会导致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代谢通路显著变化,而解毒祛瘀滋阴方对SLE紊乱的不饱和脂肪酸代谢通路具有一定修复调节作用.

  • 醒脑静口服制剂中冰片在脑缺血及假手术大鼠脑组织和血浆中药物动力学研究

    作者:徐攀;杜守颖;黎迎;陆洋;白洁;郭青丽

    为了研究醒脑静中冰片在脑中风病理状态脑和血中的药动学特征,并评价脑中风对冰片透过血脑屏障能力的影响.该实验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再灌注法建立并选取脑中风模型大鼠,并设立假手术组,灌胃给予醒脑静混悬液,不同时间点采血后进行GC测定,以Kinetica软件拟合,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在脑中风状态下的脑、血的Cmax为(1.82±0.825),(1.35±0.43)mg· L-1,AUC0-t为(123.39±55.82),(87.91 ±39.81)mg· L-1·min,Te(脑/血药物比)(71.3±3.24)%,大于假手术组的各个参数.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脑中风的发生能够促进醒脑静中冰片透过血脑屏障,增加冰片的入脑量,为冰片的合理使用以及醒脑静口服制剂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 脑微透析与自动采血技术联用研究丹参素的药动学特性

    作者:吉恋英;杨志宏;候丛颂;孙晓波

    通过微透析法联合自动采血技术研究丹参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微透析探针植入大鼠侧脑室,连续收集静脉注射丹参素后的透析液样品及血液样品,采用LC-MS/MS测定丹参素浓度,经回收率校正后,用WinNonlin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静脉注射丹参素后,丹参素在血液中、脑内的K分别为0.04,0.018 min-1,t1/2为16.64,58.76 min,AUC0-t为812.59,51.19 min·mg·L-1,MRT为15.28,79.97 min.建立的LC-MS/MS方法简便、高效、无干扰,可进行丹参素生物样品的检测;微透析技术与自动采血技术联用,较好的反映了丹参素在血液及大脑中的动力学特征,为药物药动学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 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咖啡酸、绿原酸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戴国梁;马世堂;刘史佳;程小桂;臧雨馨;居文政;谈恒山

    该研究建立大鼠血浆中咖啡酸、绿原酸的LC-MS/MS测定方法,并用于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6只SD大鼠,单剂量静脉注射(4 mL·kg-1)灯盏细辛注射液,以替硝唑为内标,用LC-MS/MS测定给药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并用DAS 1.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咖啡酸、绿原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28 μg·L-1(r=0.9981),3~384 μg·L-1(r=0.998 7).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日内、日间变异系数(RSD)均小于10%,精密度和准确度等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要求.大鼠体中咖啡酸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β为(130.91±38.77)min,AUC0-t为(4.89±0.96)mg·min·L-1,CL为(0.12±0.02)L· min-1·kg-1;绿原酸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β为(49.38±8.85)min,AUC0-t为(9.54±0.95)mg·min·L-1,CL为(0.09±0.003)L·min-1 ·kg-1.该研究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准确灵敏,适于咖啡酸、绿原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基于ITS序列的藏药“川布”的分子鉴定研究

    作者:杨耀华;赵志礼;嘎务;米玛;孟千万;倪梁红

    目的:对常用藏药川布进行品种整理.方法:野外实地考察,经典分类学鉴定,植物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确定西藏产川布的2种基原植物为大戟科大戟属的高山大戟Euphorbia stracheyi与大果大戟E.walli-chii;前期基础工作表明,在甘肃藏区所使用的川布,基原植物为甘肃大戟E.kansuensis;序列分析显示,高山大戟E.stracheyi与大果大戟E.wallichii的完整序列(ITS1-5.8S-ITS2)总长度均为646 bp:其中ITS1区为261 bp,ITS2区为221 bp,5.8S编码区为164bp;高山大戟E.stracheyi的ITS 1区序列在72号位具有1个杂合位点(C/G).结论:nrDNA ITS区序列在藏药川布及来源于大戟属的中药品种的鉴定中具有很好的种间分辨率,可用于川布及其相关品种的分子鉴定.

    关键词: 藏药 川布 ITS区 大戟属
  • 白脉散有效成分组调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庆山;陈小玉;庄述娟;李克琴

    神经干细胞(NSCs)具有替代及修复受损神经组织的作用,研究发现能够通过调控NSCs内环境诱导其增殖分化,重塑神经功能,从而修复脑卒中神经病变等神经系统损伤.本实验研究了蒙药白脉散有效成分组(BMECG)激活NSCs增殖的药理学作用.通过建立体内外2种损伤模型,模拟脑卒中神经病变,分别利用流式细胞术、行为学检测、Nestin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BMECG的脑保护作用机制.结果表明,BMECG能够显著提高体外培养NSCs增殖能力,有助于小鼠的行为学功能恢复,明显改善模型小鼠大脑皮层NSCs增殖能力.因此BMECG直接针对NSCs增殖存活能力发挥作用,可能是治疗脑卒中神经病变的机制之一,该药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维药苜蓿子的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作者:丁文欢;徐海燕;王东东;李洁;田树革

    对不同产地的10批苜蓿子的性状以及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对苜蓿子中胡芦巴碱及盐酸水苏碱进行了薄层色谱(TLC)鉴别;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对其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进行了检测;并建立苜蓿子中胡芦巴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根据结果暂定药材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分别不得超过5%,10%,6%,2%;胡芦巴碱质量分数不低于0.795 6 mg·g-1.实验方法准确可靠,以上检测指标和参数可作为制定苜蓿子质量标准的参考依据,为开发利用该药材提供依据.

  • 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封亮;张明华;顾俊菲;吴婵;贾晓斌

    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为中药研究提供了一种符合中医药整体性和系统性特征的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组分结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丰富发展.该文在归纳总结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发展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组分结构提出的背景以及在中药质量控制、现代创新中药制剂中的作用和进展.组分结构研究推动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变革,为中药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 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胆木注射液多维结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

    作者:殷蓉;朱粉霞;李秀峰;贾晓斌

    胆木为黎族民间常用药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作用,以胆木药材开发的中药制剂胆木注射液已经进入临床使用多年,疗效确切.目前已有不少研究对胆木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解析,但是其与疾病防治相关的药效物质基础并未得到明确,而且胆木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依然局限于单一指标成分,并且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无法很好地保证它们的内在质量.该文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构建能够反映胆木注射液作用整体性以及组分结构层次性的“多维结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对药材到制剂成品进行工艺全程动态监控,从而保证胆木注射液的内在品质.

  • 中药产品“多维结构过程动态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Ⅱ)

    作者:顾俊菲;张明华;封亮;吴婵;贾晓斌

    适宜的中药制剂产品的剂型,有效提高药物疗效和降低了毒副作用,方便临床用药,也促进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药制剂产品由原药材到成品,需经过多个环节,终形成具有适宜的剂型特征的制剂产品.作者阐述多维结构过程动态质量控制技术体系中的另外2个核心技术:①剂型特征的质量控制特性,临床用药都以一定剂型形式,剂型是临床防治疾病功效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剂型特征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②过程多层次动态质量控制,药品是生产出来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生产过程中的动态质量控制尤为关键.该文论证了该体系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中药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为提高中药产品的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 中药产品“多维结构过程动态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Ⅰ)

    作者:顾俊菲;封亮;张明华;吴婵;贾晓斌

    安全性是中药(制剂)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用药的重要保证.目前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中药的质量控制多是针对中药效应指标性成分.中药制剂从原料药到产品需要经过许多环节,每一步都会对制剂的安全性产生影响.笔者综合并分析了中药制剂制备过程中引发安全性的一些因素,阐述“多维结构过程动态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在中药质量安全性方面的重要作用.中药(制剂)产品质量与安全性密切相关,因此,控制与安全性相关的物质基础是中药(制剂)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对中药制剂由原料到产品的过程动态的质量控制,将中药质量安全控制深入到微观层面,为今后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中药“多维结构过程动态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策略和实践

    作者:张明华;顾俊菲;封亮;贾晓斌

    中药质量控制是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问题之一.中药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特点,其防治疾病是多种组分/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目前,针对中药的质量控制,多以单一的指标衡量,无法体现中药整体性特点.中药组分/成分经多靶点、多途径发挥防病治病的功效,因此,只有从中药内部微观结构出发,阐明其内在成分/组分(即组分间与组分内)特定的组成结构关系,确定中药防病治病,发挥优效并安全稳定的优组成结构比,才能脱离传统的量化模式,实现真正的科学的整体性质量控制.该文基于组分结构理论,提出中药“多维结构过程动态质量控制体系”,系统阐述了中药优效性的本质,为提高中药制剂产品的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 基于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的消癌平注射液多维结构质量控制的研究思路

    作者:朱春霞;刘丹;黄萍;贾晓斌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国际化发展道路上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中药成分的复杂性特点,使得中药制剂生产及其质量控制成为一大难点,如何实现制备质量稳定、可控的中药制剂是当前中药制剂领域所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作者认为,结合中药制剂制备工艺特点,采取生产过程多维、动态的质量控制模式可能成为解决中药制剂质量可控的方法之一.因此,作者提出基于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的多维结构质量控制的研究思路,该文主要是针对如何在整个变化动态过程中(工艺过程生产中间体的成分分析监控、药材源头、生产中间体到后制剂成品)控制中药制剂质量的稳定性.作者以消癌平注射液为例,阐述消癌平注射液多维质量控制过程,希望该方法可以为中药现代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 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丹参滴注液的多维结构过程动态质量控制研究

    作者:封亮;张明华;顾俊菲;王桂有;赵自育;贾晓斌

    中药制剂产品成分复杂、制剂工艺过程环节众多,实行符合中药制剂产品特征的质量控制是中药制剂产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切实保证.丹参滴注液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种制剂,但其质量控制局限于成品的单一指标,无法保证丹参滴注液的内在质量.本课题组曾基于“组分结构理论”提出“多维结构过程动态质量控制”的技术体系,从与功效相关物质基础、安全性相关物质基础、滴注液剂型特征以及制剂工艺过程动态多环节、多层次地对丹参滴注液的质量进行控制.该文为中药制剂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模式.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