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胡柚皮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肝组织SIRT1/PGC-1α通路的影响

    作者:陈芝芸;李剑霜;蒋剑平;严茂祥;何蓓晖

    目的:观察胡柚皮黄酮(PTFC)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肝组织脂肪变、炎症程度、氧化应激水平及SIRT1,PGC-1α表达的影响,探讨PTFC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16周诱导小鼠NASH模型,于造模第7周起以100,50,25 mg·kg-·d-1的PTFC干预10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生化法检测肝组织TG,CHOL含量和血清ALT,AST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肝组织SIRT1,PGC-1α,MnSOD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SIRT1,PGC-1α蛋白及8-OHdG表达;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肝组织SOD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肝组织MDA含量.结果:高脂饮食诱导的NASH模型组小鼠肝组织TG,CHOL水平、NAFLD活动度积分、血清ALT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肝组织SIRT1,PGC-1α,MnSOD 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8-OHdG表达和MDA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不同剂量PTFC干预后小鼠肝组织的NAFLD活动度积分、TG水平、血清AST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P<0.05),肝组织SIRT1,PGC-1α,MnSOD mRNA和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 <0.01,P<0.05),8-OHdG表达和MDA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高脂饮食诱导小鼠NASH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增强可能与SIRT1/PGC-1α信号转导通路的改变有关;PTFC能通过调节SIRT1/PGC-1α信号通路,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肪酸代谢过程中活性氧的损伤,防治NASH的发生发展.

  • 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四物汤类方主要活性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

    作者:刘培;段金廒;白钢;宿树兰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四物汤类方主要活性成分的分子作用机制分析,探索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关关系.方法:针对类方中藁本内酯、正丁烯基酰内酯、川芎内酯、阿魏酸、没食子酸、芍药苷、焦地黄素A、梓醇等共有的活性成分及各方差异的代表性活性成分,依据PharmMapper数据库构建多成分-蛋白网络,获取的靶点信息利用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数据库,采用Cytoscape软件建立四物汤类方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与结论:网络分析表明,在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四物汤及其类方共有的潜在作用靶点群;四物汤主要活性成分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相关的51条通路,除与四物汤相同的通路外,少腹逐瘀汤偏重于脂质代谢;香附四物汤偏重于氨基酸代谢通路;桃红四物汤偏重于碳水化合物代谢;芩连四物汤偏重于ErbB,VEGF信号转导通路.四物汤及衍化方既有共同的作用靶点及通路,又各有偏重,体现了方剂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模式,该研究为深入研究四物汤类方分子作用机制提供线索.

  • 当归多糖联合阿糖胞苷对移植性人白血病小鼠模型肝脏的作用机制

    作者:朱家红;徐春燕;穆欣艺;刘俊;张梦思;贾道勇;张岩岩;黄国宁;王亚平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白血病细胞极易进入血液并浸润、损伤肝脏.本室既往研究表明,当归多糖(APS)能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治疗白血病时对肝脏的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尾静脉移植K562细胞建立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通过腹腔注射APS、阿糖胞苷(Ara-c)以及两者联合(APS+ Ara-c)治疗白血病小鼠,研究对肝脏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与白血病小鼠对照组相比,APS或Ara-c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降低;肝功能损伤减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与总胆红素(TBiL)降低,白蛋白(Alb)升高;肝脏抗氧化能力下降得以抑制;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6水平降低;肝指数减少;白血病细胞对肝小叶浸润减少,且凋亡率增加.APS+ Ara-c联合治疗后肝脏病理恢复更加显著.综上所述,APS和Ara-c可减少肝脏内白血病细胞聚集,降低肝功能损伤和炎症因子水平,提高肝组织抗氧化能力,提示APS+ Ara-c联合治疗可以发挥更好作用.

  • 伴侣自吞噬在MPP+损伤的SH-SY5Y细胞中的影响及葛根素的干预作用

    作者:王训翠;王秀;李庆林

    目的:研究葛根素通过分子伴侣自吞噬途径保护MPP+损伤的SH-SY5Y细胞.方法:以1 mmol·L-1 MPP+损伤SH-SY5Y细胞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采用CCK-8染色检测不同浓度的葛根素对MPP+损伤的SH-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透射电镜、AO染色观察自噬体的形成及检测溶酶体活性的变化;RT-PCR检测Lamp2a,Hsc70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Lamp2a,Hsc70,α-synuclei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12.5 ~ 50.0 μmol·L-1,预先30 min加入葛根素可以保护SH-SY5Y细胞抵抗MPP+诱导的损伤,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AO染色和电子显微镜检测25.0,50.0μmol·L-1葛根素作用于1 mmol · L-1MPP+损伤的SH-SY5Y细胞,细胞内出现自噬体,并且随着葛根素剂量的增加,胞质中形成的自噬体增多;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50.0 μmol·L-1葛根素可以拮抗1 mmol·L-1 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内ROS水平的增加,阻止氧化损伤的发生;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在12.5~50.0 μmol·L-1葛根素通过上调细胞内Hsc70,Lamp2a mRNA和蛋白水平保护MPP+造成的SH-SY5Y细胞损伤并抑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α-synuclein蛋白的积聚.结论:葛根素可以拮抗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干预分子伴侣自吞噬途径有关.

  • 绿豆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李艳荣;邹萍萍;姜勇;屠鹏飞

    为了对绿豆药材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该研究建立了绿豆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绿豆药材的水分、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硅胶GF254为薄层板,乙酸乙酯-甲醇-水(10∶ 1.7∶ 1.3)为展开剂,以牡荆苷和异牡荆苷为对照,建立其薄层鉴别方法;采用HPLC建立主要有效成分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Prevail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23∶7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37 nm.结果绿豆中各成分在紫外光灯(254 nm)下检视,能得到较好的分离;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牡荆苷在6.12 ~98 mg·L-1,异牡荆苷在6.85~ 109.6 mg·L-1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分别为Y=46.213X-7.100(r=1.000)和Y=54.515X +6.829(r=1.00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RSD l.9%)和97.2%(RSD 0.79%).25批绿豆药材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牡荆苷的质量分数为1.076 ~2.062 mg·g-,异牡荆苷的质量分数为1.127~2.303 mg·g-1,不同产地样品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含量差异不大;醇溶性浸出物的结果为13.27% ~ 18.46%,水分为9.59%~12.43%,总灰分为2.63% ~3.53%.上述结果表明建立的标准具有很好的专属性和准确性,可用于绿豆药材的质量控制.

  • 当归中一个新苯酞类化合物

    作者:牛研;王书芳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e sinensis的干燥根,是一味常见中药材.该研究通过正相硅胶色谱和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当归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洋川芎内酯H-7-乙酸酯(1)、邻苯二甲酸(2)、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阿魏酸对羟基苯乙醇酯(4)、阿魏酸(5)和阿魏酸松柏酯(6),其中1为新化合物.

  • 旋覆花中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作者:朱虹;唐生安;秦楠;段宏泉;金美花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HPLC色谱分离方法分离纯化旋覆花中的化学成分,采用NMR和质谱等有机波谱学方法鉴定各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进一步测试各化合物的抗炎活性.从旋覆花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鉴定为二氢芥子醇(1),(3S,5R,6S,7E)-5,6-epoxy-3-hydroxy-7-megastigmen-9-one(2),(6R,7E)-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3),阿里二醇(4),蒲公英醇乙酸酯(5),8,9,10-三羟基百里香酚(6),花旗松素(7),木犀草素(8),泽兰黄酮(9),泽兰黄醇素(10),菠叶素(11),槲皮素(12),对羟基桂皮酸(13),咖啡酸(14),咖啡酸乙酯(15).化合物1,2,7,13,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9~11,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3,6~12,14具有明确的抑制c-Kit Ligand(KL)诱导的肥大细胞白三烯C4(LTC4)生成和脱颗粒的作用,而且化合物8和12具有较强的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释放作用.首次报道了黄酮类化合物7,9~11对LTC4和肥大细胞脱颗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红芪多糖HPS1-D的化学结构和抗补体活性研究

    作者:杨涛;郭龙;李灿;杨英来;封士兰

    目的:红芪多糖HPS1-D的化学结构、初步构象和抗补体活性的研究.方法:红芪经水提醇沉法提取、Sevage法脱蛋白、H2O2脱色素、SephadexG-100色谱柱分离纯化得到均一的红芪多糖HPS1-D.以GC、高效液相凝胶色谱法(HPLC-GPC)、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散射仪联用法(GPC-MALLS)、元素分析、苯酚硫酸法、Bradford法、硫酸咔唑法研究其理化性质;采用甲基化、部分酸水解、以及NMR研究其连接方式、主链和支链结构及分支点状况;以GPC-MALLS、对其构象进行初步分析;采用细胞溶血法对其抗补体活性进行研究.结果:HPS1-D主要由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主链骨架由1,4和1,4,6-α-D-Glcp,侧链分支位于葡萄糖6位;侧链分支主要由1,5和1,3,5-α-L-Araf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5.2×105,在0.9% NaCl溶液中为无规则线团;抗补体实验表明HPS1-D有一定程度的抗补体活性,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HPS1-D为1种新的中性红芪杂多糖,具有一定的抗补体活性.

  • 高血压肾损害及其中医药防治进展

    作者:刘巍;熊兴江;王阶

    高血压病肾损害是高血压病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因高血压肾损害导致的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给人类健康及社会经济造成极大危害.该文回顾了现代医学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案以及中医药防治本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为合理降压、改善肾功能及减少心血管病死率提供新策略.

  • 延胡索物质基础研究

    作者:杨鑫宝;杨秀伟;刘建勋

    延胡索是常用传统中药之一,主要化学成分为原小檗碱类和阿朴啡类生物碱.该文概述延胡索所含生物碱成分的研究,分析其结构类型及新的定性、定量方法;分析其生物转化、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等特点,为确定延胡索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

  • 中药单体联用抗真菌药物抗耐药白色念珠菌的研究现状

    作者:万江帆;唐春萍;沈志滨;江涛

    近年来,针对耐药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不断出现,有关中药单体联用抗真菌药物对耐药白色念珠菌作用的研究日趋增多.该文重点采用FICI评价法比较多种中药单体与抗真菌药物联用的协同作用,并对目前已阐明的协同机制进行归纳总结.

  • 野生粗毛淫羊藿生长周期的形态特征及淫羊藿苷的含量分析

    作者:周涛;熊厚溪;蔺阁;江维克;郭兰萍;雷敏;陈传艺;张小波

    目的:阐明野生粗毛淫羊藿植物生长周期的形态特征与次生代谢物积累水平.方法:明确生境,运用形态观察、标本制作、生物绘图记录不同时期植物的形态特征;采用HPLC检测不同生长阶段植株各部位的淫羊藿苷含量.结果:粗毛淫羊藿生长周期可划分为营养生长阶段和有性与无性繁殖并存阶段.在林缘旷地生境中,植株需经7~8年的营养生长方开花结实,但在良好营养条件下,生长周期缩短至3~4年.植株营养生长期与有性繁殖期的淫羊藿苷总体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营养生长和有性繁殖初期可通过叶部的形态变化判断生长年限,但植株成年、根茎兼行无性繁殖策略后,难以从形态上判断植株年龄.在药材采挖上,药材品质受生长阶段的影响不明显,只要产量(生物量)达到经济合算,各生长阶段均可采挖.

  • 外源钙对盐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韩多红;李善家;王恩军;孟红梅;陈叶;张勇

    目的:通过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寻找提高黑果枸杞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盐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在不同浓度的外源CaCl2处理后,发芽率(Gr)、发芽势(Gv)、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和相对盐害率的变化,并对黑果枸杞幼苗的含水量、叶绿素量、可溶性蛋白质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量(MDA)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低浓度的NaCl处理,对黑果枸杞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处理则有抑制作用.经不同浓度的CaCl2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所升高.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幼苗含水量、叶绿素量逐渐减少,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呈增加趋势,可溶性蛋白质量和POD活性均不同程度的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外源CaCl2处理后,幼苗含水量、叶绿素量下降幅度变小,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幅度变小,POD活性的下降幅度变小.结论:CaCl2能够有效地缓解盐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 颠茄托品烷生物碱合成途径基因表达分析与生物碱积累研究

    作者:强玮;王亚雄;张巧卓;李金弟;夏科;吴能表;廖志华

    托品烷类生物碱(tropane alkaloids,TAs)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胆碱药物,颠茄是药典收录的TAs主要的商业栽培药源植物.基于颠茄转录组测序数据构建TAs合成途径中9个结构基因(ODC,ADC,AIH,CPA,SPDS,PMT,CYP80F1,H6H,TRⅡ)UniGene序列的数字表达谱,采用qPCR对其中4个已报道基因(PMT,CYP80 F1,H6H,TRⅡ)的表达水平进行验证分析,同时采用HPLC测定不同组织中TAs含量.数字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4个TAs上游合成途径基因(ODC,ADC,AIH,CPA)和2个支路途径基因(SPDS,TRⅡ)在颠茄各器官中均有表达,但在须根中高水平表达;3个TAs合成途径特异的结构基因PMT,CYP80 F1和H6H均只在须根中大量表达,主根中其次.qPCR检测PMT,CYP80 F1,H6H,TRⅡ的表达结果与数字表达谱基本一致,但PMT,CYP80F1,H6H在主根中表达量很低.莨菪碱质量分数在嫩茎中高(3.364 mg·g-1),幼叶,根,幼果和果萼中其次(分别为1.526,1.598,1.271,1.413 mg·g-1);东莨菪碱质量分数在果萼中高(1.003 mg· g-1),嫩茎和幼叶(分别为0.600,0.601 mg·g-1)中其次;2种生物碱在老茎(莨菪碱0.283 mg·g-1,东莨菪碱0.043 mg·g-1)和老叶(莨菪碱0.313 mg · g-1,东莨菪碱0.080 mg·g-1)中质量分数均为低.该研究结果表明须根是颠茄TAs生物合成主要器官,而地上幼嫩组织是TAs主要存贮积累器官,TAs合成后存在转运过程.PMT下游基因均只在须根中表达,筛选颠茄须根的转录组数据库就可能为解决该途径中不清晰的合成步骤和相关转录调控因子提供有力的帮助.

  • 药用真菌猪苓菌核渗出液理化性质的研究

    作者:邢咏梅;李红莲;郭顺星

    探讨不同发育阶段人工培养的猪苓菌核渗出液的理化性质.对药用真菌猪苓进行培养,系统地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猪苓菌核及其渗出液的形态特征;对不同发育阶段猪苓菌核渗出液的pH进行测定;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猪苓菌核渗出液的多糖含量;并利用BCA蛋白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猪苓菌核渗出液的蛋白含量,利用紫外吸收法测定猪苓菌核渗出液中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在猪苓菌核发育过程中,菌核渗出液pH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渗出液的多糖含量逐渐下降;渗出液的蛋白含量及CAT含量出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说明猪苓菌核渗出液形成过程中伴随着高水平的氧化应激反应.添加维生素C以后,部分地消除了活性氧,因此CAT活力下降.猪苓菌核渗出液的pH在猪苓菌核形成过程中一直维持酸性状态,间接反应出酸性环境有利于猪苓菌核的形成;菌核渗出液具有逐渐产生且终被菌核重新吸收的特征.

  • 金线莲抗软腐病离体鉴定方法的研究

    作者:邵清松;刘洪波;郭杰;许炎;胡润淮;李明焱

    以活体喷雾法作对照,研究不同离体接种方法、不同接种浓度以及不同叶龄对金线莲抗软腐病的影响.结果表明离体叶碟滴接法接种后金线兰和台湾金线莲之间病情指数差异较大,能够比较明显区分其抗病性;当接种浓度为1.0×107cfu·mL-1时,病情指数差异较明显,能够较好地区分抗、感病品种;在4个月叶龄接种时,金线兰和台湾金线莲间病情指数有一定的差异,能相对准确地反映品种间的抗性差异.采用离体叶碟滴接法,对4个月叶龄的金线兰与台湾金线莲接种浓度为1.0×107 cfu·mL-1的细菌悬浮液,放入14 h光照、28℃培养箱中培养5d后进行鉴定,其鉴定结果与活体喷雾法一致,可用于金线莲抗软腐病离体鉴定,为金线莲抗软腐病的新品种选育及种质创新提供依据.

  • 基于溶液环境调节理论的黄连解毒汤陶瓷膜微滤过程的预处理研究

    作者:李博;张连军;郭立玮;付廷明;朱华旭

    为了优化黄连解毒汤膜分离前的预处理方式,该文以黄连解毒汤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预处理方式调节溶液环境及物料流变特征,分别考察不同溶液环境对膜通量、共性高分子物质去除率、指标性成分透过率等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絮凝时的膜通量高,指标性成分透过率高(>94.8%),共性高分子物质截留率较高;减压抽滤和调节pH为9时次之;调节pH和絮凝时指标性成分透过率相对较高,膜污染的主要因素为膜堵塞阻力.综合各项指标,以絮凝的预处理效果佳,调节pH为9时次之.

  • 黄芩苷结肠定位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评价

    作者:严红梅;张振海;蒋艳荣;丁冬梅;孙娥;贾晓斌

    目的:拟制备pH依赖型黄芩苷结肠定位固体分散体,以期达到结肠定位和快速释药的目的.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黄芩苷-Eudragit S100固体分散体,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法(SEM)、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红外光谱(IR)等分析方法对其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考察.结果:DSC和XRD分析结果显示黄芩苷以非晶体形式分散在固体分散体中,IR结果表明黄芩苷与Eudragit S100之间可能存在非共价键作用.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黄芩苷-Eudragit S100比例达到1∶6时,药物在pH 1.2的稀盐酸溶液2h中基本不释放;在pH6.8的磷酸缓冲液中,4h累积溶出率小于15%;在pH7.6的磷酸缓冲液中,1h累积溶出度达到90%以上.结论:所制备的黄芩苷-Eudragit S100固体分散体能够达到结肠定位和快速释药的目的,并提高结肠部位黄芩苷的浓度.

  • 直压辅料对发酵虫草菌粉粉体学性质的影响

    作者:陈丽华;岳国超;管咏梅;杨明;朱卫丰

    采用粉体学的研究方法对各类直压辅料与发酵虫草菌粉混合后粉体的吸湿性、休止角、堆密度、填充性、压缩特性等物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干燥乳糖Flowlac100、微晶纤维素Avicel PH102对增强发酵虫草菌粉的流动性和可压性的效果优于预胶化淀粉.该文研究了辅料对虫草发酵菌粉粉体学性质的影响,对发酵虫草菌粉片的研制具有指导意义,为发酵虫草菌粉片剂开发提供依据.

  •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熊胆粉粗提物洗涤工艺优化方法

    作者:李文龙;刘绍勇;薛东升;程志伟;瞿海斌

    在熊胆粉粗提物的乙酸乙酯洗涤工艺中,需要根据原料的性质对所用洗涤溶剂的倍数进行调整,才能提高产品的纯度和产率.该文采用近红外光谱反映熊胆粉粗提物原料的整体性质,对这一工艺进行了优化.按照不同的熊胆粉粗提物和乙酸乙酯用量设计试验,采集熊胆粉粗提物的近红外光谱,提取出光谱数据的前8个主成分,同乙酸乙酯用量一起作为输入变量,对熊胆粉提取物成品的纯度和收率进行回归.试验共计40组,其中30组校正集,用于建立模型;10组验证集,用于对所建模型进行评估.所建模型的校正、内部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满意,纯度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2,0.896,0.883,校正误差均方根(RMSEC),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预测误差均方差(RMSEP)分别为1.22%,1.48%,1.59%.收率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1,0.859,0.916;RMSEC,RMSECV,RMSEP分别为1.39%,1.65%,1.53%.结果表明,熊胆粉粗提物的近红外光谱结合乙酸乙酯用量可准确预测所得成品的纯度和收率,利用所建模型可以根据熊胆粉粗提物的性质优选出为合适的乙酸乙酯用量,提高熊胆粉提取物的纯度和收率.

  • 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

    作者:金炫廷;马堃;单婧

    为探讨补肾活血促卵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个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服用补肾活血促卵方(菟丝子15g、桑寄生15 g、川断15 g、枸杞子15 g、女贞子10 g、鸡血藤15 g、泽兰15 g、蒲黄10 g、当归10 g、川牛膝15 g、益母草15 g、赤芍15 g、丹参15 g等),对照组服用克罗米芬.通过1~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妊娠率为56.67%,排卵率61.00%;对照组妊娠率为30.00%,排卵率72.84%.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FSH,LH及其比值有调节性作用,并且升高E2水平,有效降低T,PRL,INS等激素水平,有助于成熟卵泡的发育及子宫内膜生长,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对照组对FSH,E2有增高的趋势,对LH,T,PRL及INS作用均不明显.

  • 外翻肠囊吸收成分与药效相关研究吴茱萸汤治疗偏头痛的药效物质

    作者:潘学强;吴燕川;龚慕辛;许永崧;王智民;张启伟;尚雅文;卢旭然;宋亚芳

    吴茱萸汤是治疗虚寒性偏头痛的经典方剂,其与偏头痛治疗相关的有效成分尚不明确.该实验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获取10种吴茱萸汤的吸收样品,以HPLC-DAD对吴茱萸汤及外翻肠囊吸收样品中9种成分进行定量、半定量,得到各成分在汤中的含量及在肠囊中的累积吸收量.同时建立利血平化小鼠偏头痛动物模型,在给予吴茱萸汤治疗后测定脑组织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多巴胺(dopamine,DA)及脑组织与血清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其合成酶(nitricoxide synthase,NOS)的含量与活力.后运用偏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对各成分总吸收量与药效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了外翻肠囊吸收成分中影响药效的主要成分是柠檬黄素-3-O-β-D-葡萄糖苷(limocitrin-3-O-β-D-glucoside,Los),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Rg1),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b1,Rb1)、吴茱萸苦素(rutaevine,Rv)、柠檬苦素(limonin,Li)、吴茱萸碱(evodiamine,Ev)及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Ru),其中Rg1,Rv,Ev及Ru对多数药效指标具有正向改善作用,可能是影响吴茱萸汤治疗偏头痛作用的主要成分.

  • 清热降压胶囊干预SHR海马区组织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蒋海强;聂磊;李运伦;王苗苗;朱梅;杨雯晴;张新雅

    选取3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清热降压胶囊组,wistar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14 d后取海马组织,采用核磁共振(1H-NMR)代谢组学方法探讨高血压大鼠的海马组织损伤以及清热降压胶囊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卡托普利组海马区代谢轮廓明显异于其余3组,另3组大鼠样本分类的趋势非常明显,提示清热降压胶囊能显著改善大鼠海马组织的代谢,鉴定4种代谢产物为二甲基甘氨酸、甘油磷酸胆碱、醛固酮和去甲肾上腺素.高血压大鼠机体代谢异常主要表现在酪氨酸代谢、血管平滑肌收缩以及醛固酮控制的钠盐再吸收失常,清热降压胶囊在有效降压的同时通过影响这些代谢产物来改善高血压的海马区损伤.

  • 中药市场应慎用“降价令”——基于统计资料的分析

    作者:杨光;王诺;黄璐琦;邱红燕;郭兰萍

    中成药是否应该降价常引起争议.通过分析1995-2011年统计数据,结果发现:看病贵的主要责任并不在药品价格增长;对中药而言其价格指数上涨明显慢于药材价格上涨,1995年至今我国中成药生产的利润率受原料价格影响处于下降状态,如果再下调中成药价格对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中成药的成本有高有低,优劣原料价格平均相差1倍,如果再进行降价将把中成药逼向假劣药横行的状况.

  • 中药标准物质在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陆兔林;李金慈;于江泳;蔡宝昌;毛春芹;殷放宙

    中药标准物质在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目前中药标准物质的发展概况,通过分析2010年版《中国药典》,总结了中药标准物质在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当前饮片质量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水平不断提高的进程中,应当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来研究中药饮片特征性标准物质,在饮片质量控制体系中引入更多、更合理的标准物质.文章从中药标准物质层面阐述了解决饮片质量标准问题的思路,并对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 我国各省饮片炮制规范中炮制通则内容初探

    作者:黄琴伟;李恒;黄晓婧;于江泳

    炮制通则是为了规范饮片炮制工艺,对饮片炮制过程中一些共性技术所做的规定,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的重要内容,对增强饮片生产实际中的可操作性、规范饮片生产、提高饮片质量、保证用药安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对各地饮片通用炮制技术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当前国家已启动的编制《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项目提供建议和参考.

  • 中药临床再评价的特殊性

    作者:李连达;李贻奎;李峰杰

    临床再评价是重复验证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药物本身没有改进和提高.但是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在原料药、处方、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等方面都还有待提高,对于中药临床再评价来说不能缺少改进药物质量、提高安全性、有效性的要求.因此,中药临床再评价在达到西药再评价的那些基本要求外,还应该对中药本身有所提高,要充分重视中药特殊性,使中药临床再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

  • 2010-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

    作者:付剑江;毕明刚;陈君;林朝展;韩立炜

    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成立以来(2010 ~2013年)中药药理学分支学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并对中药药理学基础研究的新特点、新趋势以及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旨在为中药药理学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 基于转化毒理学的中药肝损害客观辨识与早期诊断

    作者:王伽伯;肖小河;杜晓曦;邹正升;宋海波;郭晓昕

    近年来来源于中药的药源性肝损害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药临床用药安全、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性命题.早期、客观辨识药源性肝损害的致病源头,及时调整药物方案和针对性干预治疗,是减少或避免药害发生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步骤.然而,目前临床判断肝损害药源主要是通过排除法,依赖患者提供的用药史和医生经验判断,缺少客观可靠的指标.由于中药多为复方用药以及临床上广泛存在中西药联合用药的情况,中药肝损害的诊断确认尤其困难,加之普遍存在“非西即中”的诊断思想,影响中药肝损害客观辩识.该文从转化毒理学的理念切入,提出构建基于转化毒理学的中药肝损害客观辨识与早期诊断研究模式和方法,以临床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临床-实验室-临床”的研究路径,采用代谢组学等组学方法筛选发现中药肝损害的相关生物标志物和特征入血成分,结合临床生化、肝穿病理指标和临床验证试验确定诊断标志物,在此基础上整合建立以诊断标志物库为核心,包含文献数据库、病历数据库、临床标本库的中药肝损害综合数据库,使临床中药肝损害药源诊断从排除法的主观模式向指标支撑的客观模式转变,以期提高中药临床合理用药能力和水平,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做好协同创新这篇大文章

    作者:肖培根;王永炎

    党的十八大已经为我们制订好了奔小康的宏伟蓝图,在医药卫生工作方面,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但是要满足全国人民的健康需求,面对13亿人如此庞大的数字,不仅是国际上尚未解决的难题,也是我们所要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巨大挑战,首先是慢性疾患已经成为井喷式的形势向我们袭来;其次是老龄化社会的讯速蔓延扩大;加上对传染病的防治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求我们必须要用一种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模式和创新的方法来加以应对.

    关键词: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