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六君子汤合左金丸治疗小鼠急性放射性十二指肠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作者:陈晓;万芝清;韩根成;王济东;赵智;周平

    目的:评估六君子汤合左金丸治疗小鼠急性放射性十二指肠炎的疗效,与临床常规抑酸联合黏膜保护制剂对比,探讨其产生疗效的机制.方法:根据文献研究,参考放射性肠炎模型建模标准结合十二指肠特征,首创小鼠放射性十二指肠损伤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6)、中药干预组(n=16)、西药干预组(每只法莫替丁悬液0.5 mL+铝镁加混悬液0.3 mL灌胃,每日1次,n=16).标准给药后通过小鼠一般情况、体重、健康评分变化、病理学、炎性因子表达等客观指标评价疗效.结果:选取12 Gy成功建立小鼠放射性十二指肠炎模型.对照组小鼠出现体重下降,厌食、少饮、稀便,偶有黏液血便,精神差,皮毛不光整、少动、弓背等表现.药物干预组小鼠一般情况较单纯照射组好转.中、西药干预组脾、肠系膜淋巴结组织IL-6,IL-1β,TNF-α的表达与对照组相较有下降趋势,外周血中三者浓度变化亦有所体现,中药组在降低炎性因子方面优势显著.镜下观察可见中、西药干预组较单纯照射组黏膜有所修复,改良Chiu氏法评分中西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合左金丸治疗急性放射性十二指肠炎除能调节机体免疫、抑制急性损伤、促进局部组织修复外,还具有抗辐射肠道纤维化等不良反应潜力,其中调节炎性因子释放是疗效产生机制之一.

  • 铁皮石斛多糖促进毛发生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健;戚辉;李金标;易燕群;陈丹;胡小红;王美玲;孙兴力;魏小勇

    目的:观察铁皮石斛多糖(DCP)促毛发生长的功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铁皮石斛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DCP,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取C57BL/6J小鼠30只,用脱毛膏去除其背部毛发建立脱发模型,分为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DCP组,每日分别涂抹超纯水、米诺地尔酊、DCP(5.0 g·L-1)1次,每次0.2 mL,连续给药21 d,应用小鼠毛发生长情况评分标准对C57 BL/6J小鼠给药7,14 d毛发生长情况进行评分,及称量给药21 d C57BL/6J小鼠单位脱毛区域毛发质量评价DCP对C57BL/6J小鼠毛发生长的影响.采用MTT法和RT-PCR法分别评价DCP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增殖和对HaCaT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DCP提取率为29.87%,DCP质量分数为79.65%.DCP组C57BL/6J小鼠的毛发生长平均得分、平均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DCP组HaCaT细胞生存率和VEGF 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结论:DCP具有促毛发生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上调VEGF mRNA的表达.

  • 鱼腥草素钠增强亚胺培南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

    作者:程惠娟;杨敏;汪长中;王艳;张昌峰;褚春云

    目的:研究鱼腥草素钠联合亚胺培南增强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方法:2倍稀释法测定被试药物小抑菌浓度(MIC),结晶紫染色法检测1/2MIC,1MIC,2MIC的鱼腥草素钠(SH)、亚胺培南(IMP)单药组和1/2MIC的SH与IMP各药物浓度联合组对黏附菌的清除量、生物被膜生长量、藻酸盐产生量的影响.FDA-PI荧光素双染法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药物组膜分散后死活细菌、生物被膜形态.结果:鱼腥草素钠能增强亚胺培南抗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尤以2MIC药物浓度联合组作用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0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死活细菌、生物被膜形态支持了上述结果.结论:鱼腥草素钠联合亚胺培南能增强抗生物被膜作用,预期两药联合会提高相关感染的临床疗效.

  • 大黄中游离蒽醌类化合物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大鼠的组织药理学研究

    作者:竹林;赵健蕾;彭小航;万美华;黄熙;唐文富

    目的:研究熟大黄主要成分在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体内靶向分布情况,以验证方剂组织药理学假说.方法:采用正常SD大鼠(正常组,n=5)、蛙皮素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模型组,n=5)作为实验对象.熟大黄颗粒剂(20g·kg-1)每周灌胃2组大鼠1次,2h后取心、肝、脾、肺、肾、胰腺等6个组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各组织匀浆中熟大黄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等成分谱及其浓度.结果:除熟大黄的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在正常大鼠肝脏和肾脏内的浓度高于胰腺组织内的浓度之外,胰腺组织内各个成分的分布谱及浓度并与其他的器官没有明显差异;熟大黄中的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酚在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胰腺组织中的浓度高于其他组织器官,且在胰腺、肾、脾组织内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在急性胰腺炎的状态下,熟大黄的有效成分在胰腺具有靶向分布特点,为方剂组织药理学假说提供了实验依据.

  • 痰瘀同治方对小型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任建勋;李磊;林成仁;付建华;马悦颖;李军梅;李鸿海;王敏;刘建勋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方对小型猪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6只中国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舒降之组和痰瘀同治方高、中、低剂量组(生药2.0,1.0,0.5 g· kg-1),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采用介入技术球囊损伤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皮,术后继续高脂饲料喂养8周,制备小型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术后给药8周,采用血管内超声观察各组动物冠状动脉斑块负荷,进行冠状动脉病理形态学观察,ELISA法测定血清超敏性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白介素(interleukin,IL)-6等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冠状动脉血管壁NF-κB p65核移位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在实验结束时冠状动脉斑块负荷明显增加(P<0.01),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组织结构改变明显异常,管腔狭窄,出现大量的泡沫细胞以及炎细胞侵润;循环中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小型猪冠脉NF-κB p65核移位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痰瘀同治方能够明显减轻AS斑块负荷(P<0.01),抑制管腔狭窄,减少炎细胞侵润,降低血清hs-CRP,TNF-α和IL-6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抑制冠脉NF-κB p65核移位(P<0.05或P<0.01).结论:痰瘀同治方能够通过控制NF-κB p65核移位而降低下游炎症反应,从而抑制中国小型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发展.

  • 痰瘀同治方对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血液流变性及血脂的改善作用

    作者:林成仁;李磊;任建勋;王敏;李军梅;李鸿海;葛争艳;金龙;姚明江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方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中国小型猪血液流变性及血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6只中国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舒降之组和痰瘀同治方高、中、低剂量组(2.0,1.0,0.5 g·kg-1),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采用介入技术球囊损伤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皮,术后继续高脂饲料喂养8周,制备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术后给药8周,观察各组动物血液流变学参数、血脂水平及心肌缺血程度和范围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C,TG,LDL-C及V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5s-1和60s-1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均明显增加(P<0.01),心肌缺血程度和范围也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痰瘀同治方组的心肌缺血程度和范围均明显减少(P<0.01),血清TC,TG,LDL-C及V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5 s-1和60s-1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痰瘀同治方能够改善痰瘀互结证冠心病中国小型猪血液流变学的异常状态,同时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有一定的疗效.

  • 稀释法结合LC-MS/MS检测在10种中药材污染黄曲霉毒素高通量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郑润生;徐晖;彭苑霞;王文丽;詹若挺;陈蔚文

    该研究运用稀释法,克服了基质效应对10种中药材污染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液质联用检测的影响,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的基质效应检测结果在80.23% ~ 115.5%,符合准确定量的要求.为增强检测结果的特异性和准确性,研究结合保留时间窗、定量离子与定性离子的峰面积比值2个指标对83批中药材的检测进行色谱峰的辨认,并以苦杏仁为基质溶液配制的3个浓度的质控样品对检测体系的稳定性进行考察.检测结果显示医院和药店的药材污染率分别为13.89%和17.02%,其中以使君子和红枣的污染率较高.质控样品的RSD<6.6%,表明该分析方法可用于这10种中药材的高通量的筛查和检测,具有经济、快速的优点.

  • 大叶冬青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作者:王存琴;王磊;李宝晶;范春林;黄晓君;叶文才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大叶冬青的叶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IR,UV,MS,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5-羟基-6,7,8,4'-四甲氧基黄酮(1),橘红素(2),川陈皮素(3),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4),5,6,7,8,4'-五甲氧基黄酮醇(5),5,6,7,8,3',4'-六甲氧基黄酮醇(6),5-羟基-3',4',7-三甲氧基二氢黄酮(7),大豆脑苷Ⅰ(8)和大豆脑苷Ⅱ(9).化合物1~9为首次从大叶冬青中分离得到.

  • 杜鹃兰假鳞茎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刘量;叶静;李萍;屠鹏飞

    为了研究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干燥假鳞茎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及核对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从其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是4,4'-二甲氧基-9,9 '10,10'-四氢-(1,1'-双菲)-2,2',7,7'-四醇(1),4,4',7,7'-四羟基-2,2'-二甲氧基-1,1'-双菲(2),3,5-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3),大黄素甲醚(4),大黄酚(5),大黄素(6),芫花素(7),槲皮素(8),槲皮素3 '-O-β-D-吡喃葡萄糖苷(9),3-甲氧基-4-羟基苯乙醇(10),丁香酸(11),香草醛(12),对羟基苯甲醛(13).化合物1~3,5~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淡竹叶中一个新的黄酮碳苷

    作者:赵慧男;陈梅;范春林;王英;李药兰;叶文才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对禾本科淡竹叶属植物淡竹叶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波谱数据及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中分离得到了1个化合物,鉴定其结构为3'-甲氧基木犀草素6-C-β-D-半乳糖醛酸基-(1→2)-α-L-阿拉伯糖苷(1),为1个新的黄酮碳苷类化合物.

  • 8种含碳酸盐的矿物类中药近红外定性定量模型的建立

    作者:袁明洋;黄必胜;余驰;刘义梅;陈科力

    该研究探索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8种含碳酸盐的矿物类中药进行快速鉴别.利用OPUS软件中聚类分析法建立的定性分析模型,可以准确鉴别8种含碳酸盐的矿物类中药.另外,使用偏小二乘法对其中7种矿物类中药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含量建立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以EDTA滴定法测定值为参照,当碳酸钙含量为47.61% ~99.17%时,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为0.24%,平均回收率为100.3%.结果表明,该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可以快速准确鉴别8种含碳酸盐类矿物类中药,对其中7种矿物类中药中碳酸钙的含量也可以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 土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宋坤;王洪庆;刘超;康洁;李保明;陈若芸

    从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的全草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kaempferol-7-O-α-L-rhamnopyranoside,1),山柰酚-3,7-O-α-L-二鼠李糖苷(kaempferol-3,7-di-O-α-L-rhamnopyranoside,2),万寿菊素(patuletin,3),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quercetin-7-O-α-L-rhamnopyranoside,4),蚱蜢酮(grasshopper ketone,5),4-hydroxy-4-methyl-2-cyclohexen-1-one (6),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7),苄基-β-D-葡萄糖苷(benzyl β-D-glucopyranoside,8),dendranthemoside B(9),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N-trans-feruloyl tyramine,10),N-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反式阿魏酸酰胺(N-trans-feruloyl 4'-O-methyl dopamine,11),N-p-香豆酰酪胺{4-hydroxy-N-[2-(4-hydroxyphenyl)ethyl] benzamide,12}.其中化合物3,6~8,10,12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银杏外种皮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作者:茅蕾蕾;陈颖;胡碧原;许爱华

    采用PMP柱前衍生化HPLC对水解后银杏外种皮多糖中的单糖组分进行研究.采用Agilent H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1 mol· L-1磷酸盐缓冲液(pH 6.8)-乙腈(84∶ 16)等度洗脱;柱温4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45 nm.从银杏外种皮多糖水解液中分析鉴定了6种单糖,分别为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其摩尔比为0.032∶0.14∶0.296∶0.403∶0.106∶0.046.

    关键词: 银杏 多糖 单糖 PMP HPLC
  • “中药组分”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分析及探讨

    作者:刘丹;贾晓斌

    中药组分已经成为现代中药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随之中药组分呈现出多样性与误识性发展趋势.对于一个现代化新产物的研究,应鼓励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但是对于中药组分概念错误认识是不应该出现的.该文通过分析中药组分的发展现状、引发的问题来对中药组分标准化进行探讨,目的是为了减少和避免再出现把菲中药组分当作中药组分来研究的科研情况.

    关键词: 中药组分 标准化
  • 绵枣儿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樊孟洋;王延敏;王智民;高慧敏

    绵枣儿属Scilla植物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约90种,广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温带地区,少数也见于热带山地.我国产1种和1变种,即绵枣儿和白绿绵枣儿.该属中多种植物可以药用,常被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腰腿疼痛、筋骨痛等.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尤可甾醇衍生的三萜及其糖苷、蟾蜍甾、高异黄酮、生物碱、二苯乙烯及少量的木脂素等.药理活性主要表现在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和糖苷酶抑制等方面.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本属药用植物,该文综述了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 传统矿物中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丙春;郑丽莉;王海燕;董伟;付先军;王毓

    传统矿物中药是中药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在中医药学的发展上有其独特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传统矿物中药的研究逐渐深入、广泛.近几年,传统矿物中药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矿物药的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成分、药理学和治病机制的研究.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在矿物药的实际应用和理论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对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的总结和评述,并对其发展做了展望,以便对今后传统矿物中药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 高血压病辨证分型及证候客观化研究概况与展望

    作者:杨晓忱;熊兴江;王阶

    该文对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全面的综述.以“病证结合”为切入点,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教材标准及个人经验分型等方面进行总结,同时结合现代检验手段、统计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高血压病的传统中医分型,为高血压辨证分型规范化研究、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小麦麸皮中有效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翼;李毓;王建;杨雅莉;袁吕江

    小麦麸皮为小麦的种皮,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现代研究发现麦麸含有膳食纤维、酚类物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并具有降糖、降压、调脂、抗氧化、抗菌、抗炎、抗病毒、预防结肠癌、防止基因突变、调节免疫力、吸附重金属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文对麦麸中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国内外新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简要介绍了麦麸综合开发与利用中的限制因素,为我国丰富的麦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参考.

  • 可可毛色二孢菌对白木香产生倍半萜诱导作用

    作者:韩晓敏;梁良;张争;李秀锦;杨云;孟慧;高志晖;徐艳红

    为了明确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对白木香产生倍半萜的诱导作用.采用气质联用(GC-MS)对可可毛色二孢菌PDA发酵液进行检测,发酵液中检测到茉莉酸类化合物(jasmonates,JAs).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检测发酵液处理后白木香愈伤中沉香倍半萜成分,发现其能够诱导白木香愈伤产生α-愈创木烯(α-guaiene),δ-愈创木烯(δ-guaiene),α-蛇麻烯(α-humulene)3种沉香倍半萜.推测可可毛色二孢菌可产生茉莉酸类物质,其作为伤害信号分子诱导白木香产生倍半萜.

  • 北柴胡糖基转移酶基因BcUGT3,BcUGT6的表达分析及其原核表达

    作者:陶韵文;徐洁森;孙晶;魏建和;刘娟;隋春

    该研究测定了北柴胡中2个糖基转移酶基因BcUGT3和BcUGT6在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及MeJA处理后不定根中的转录水平.BcUGT3在根、叶、花和果中的转录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茎中的转录水平.BcUGT6在叶中转录水平高,在花中低.以未处理的为对照,BcUGT6在MeJA处理后2h,8h,24h,2d,4d的北柴胡不定根中,转录水平均提高近2倍,表明BcUGT6的转录受MeJA影响较小.BcUGT3转录水平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4d时,达7倍左右.利用载体pET-28a(+),进行了2个基因的原核表达.IPTG诱导后,宿主菌表达出了目的蛋白,并获得了纯化蛋白.为后续开展这2个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不同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种群结构的比较分析

    作者:梁雪娟;张水寒;张平;彭菲;柯健;糜亚男

    为探讨不同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种群结构的差异,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来自慈利、略阳和遵义3个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和分子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分离出的真菌进行鉴定,共分离得到152株内生真菌,分属于8个属,其中Phomopsis,Diaporthe,Alternaria为3个产地内生真菌共有属,各产地的优势种群不同.相似性分析表明,不同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的组成结构上存在差异;多样性及均匀度分析表明,慈利和略阳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较高,分布较均匀.遵义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种群的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低,优势种群集中,奇异度较高.拟茎点菌属与其有性态间座壳属菌株的系统发育及遗传距离分析,不同产地杜仲皮中拟茎点菌属及其有性态真菌多样性丰富.综合分析认为,杜仲皮组织的内生真菌具有多样性,慈利、遵义和略阳3个产地内生真菌的数量、组成及种群间存在显著差异.

  • 镰刀菌诱导结香对白木香叶内生真菌分布和群落构成的影响研究

    作者:高晓霞;周伟平;王磊;章卫民;严寒静

    为了研究沉香形成前后白木香叶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分布和群落构成,采用石蜡永久制片法观察白木香叶组织显微结构,细胞化学法确定内生真菌的分布.通过改良的CTAB法对白木香进行总DNA提取,利用真核生物通用引物同时对植物和内生真菌rDNA 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构建内生真菌rDNA ITS文库,RFLP分析和序列测定,用PUAP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构建大简约树.结果表明:镰刀菌诱导结香前后,白木香内生真菌菌丝主要分布于海绵组织和韧皮部,结香后韧皮部内生真菌菌丝相对丰度明显增大;茎点霉是未结香白木香叶内生真菌优势种群,刺盘孢菌是已结香白木香叶内生真菌优势种群;刺盘孢菌是未结香和已结香白木香唯一共有内生真菌,且丰度差异较大.不依赖分离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快速直观地用于植物组织内生真菌的鉴定.白木香叶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沉香形成前后白木香内生真菌群落构成差异较大.

  • 纤维素酶转化朝藿定B制备箭藿苷B的研究

    作者:徐凤娟;孙娥;张振海;崔莉;贾晓斌

    该实验采用纤维素酶水解朝藿定B以制备箭藿苷B.以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pH、温度、反应时间、酶用量、底物的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L9(34)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MS,1 H-NMR,”C-NMR鉴定水解产物.结果表明,酶解反应的适条件为温度50℃,反应介质(pH 5.6)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底物质量浓度20 g·L-1,酶与底物质量比3∶5,反应时间24 h,反应产物相对分子质量646.23,核磁图谱证实产物为箭藿苷B.该工艺简单可靠,反应条件温和,适合工业化生产.

  • 基于多指标成分同时检测的六味地黄浓缩丸溶出度测定

    作者:罗云;郝伟伟;张婧;梁新丽;赵国巍;杨明;廖正根

    以没食子酸、马钱苷、芍药苷、丹皮酚的含量为指标,筛选溶出度测定条件,建立六味地黄浓缩丸多指标成分的溶出度测定方法,计算并绘制累积溶出曲线,再通过相似因子(f2)比较不同厂家产品的溶出度差异.结果显示,佳的溶出度测定条件为采用桨法,以250mL0.1 mol·L-1盐酸为溶出介质,转速100 r·min-1.不同厂家六味地黄浓缩丸中4种成分的溶出曲线相似因子f2大多小于50,表明不同厂家六味地黄浓缩丸溶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为完善六味地黄浓缩丸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止痛微乳制剂制备与处方优化

    作者:王琼;兰颐;陈岩岩;戴新源;安静;王文平;赵博琛;刘娜;张烨雯

    该实验以临床经验方止痛方为模型药,以方中挥发油部分作为油相,水煎液作为水相制备了止痛微乳.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利用微乳电导率变化与其构型改变相关的特点,绘制了微乳体系水的百分量与电导率变化的曲线和微乳精细伪三元相图,确定了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之后利用设计中的D-混料设计,以微乳粒径和表面还张力为考察指标优化了止痛微乳处方,后测定了止痛微乳的部分理化参数,并初步考察了微乳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止痛微乳的表面活性剂以EL-35与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按4∶1复配的效果好,而助表面活性剂选择无水乙醇效果,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比例即Km为1.5,终确定的微乳处方是12%表面活性剂,8%助表面活性剂,70%的1 g·mL-1水煎液和8%油,之后初步稳定性实验显示止痛微乳稳定性较好.

  • 提取动力学模型的简化及黄芩总黄酮模型适应性研究

    作者:陈杨;张晋;倪健;董晓旭;徐梦洁;豆浩然;申明睿;杨博迪;付京

    由于中药材饮片存在形状不规则的问题,故该文对先前推导的中药通用提取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简化,将公式中较难确定的药材粒径这一参数融合在终参数a中.减少药材粒径的直接测定能够增加模型的准确性,扩大模型的适用范围,并且和实际生产情况更加接近,终建立了简化后的模型公式以及相应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以黄芩中总黄酮为测定指标,对水煎煮法提取黄芩中总黄酮对该模型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黄芩总黄酮质量浓度的自然对数值随时间、溶剂倍量值的自然对数变化成良好线性关系,通过计算,拟合,成功地建立了水煎煮法提取黄芩总黄酮的动力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拟合度良好,偏差能够很好地控制在工业生产要求的范围内,说明该方法的模型适应性良好.

  • 丹酚酸组分磷脂复合物制备研究

    作者:陈小云;张振海;刘丹;郁丹红;孙娥;贾晓斌

    制备丹酚酸组分磷脂复合物,以丹酚酸组分与大豆磷脂的复合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其工艺参数,结果可得丹酚酸组分磷脂复合物制备的佳条件为以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反应时间3h,反应物质量浓度5g·L-1,药物与磷脂的反应投料质量比1∶1.5,反应温度40 ℃.所制备的丹酚酸组分磷脂复合物在水和不同pH缓冲液中的油水分配系数得到较大提高,DSC,XRD,FTIR等物相分析结果表明丹酚酸组分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磷脂中.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四诊客观化专家共识

    作者:胡镜清;任德权;刘平;蒋健;元唯安

    为推动中医药临床研究四诊客观化应用进程,加强临床研究证候测量的质量控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分会主办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证候测量客观化专题研讨会于2013年11月16日在上海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医证候测量与四诊客观化领域专家以及有关管理部门人员,共同就中医药临床研究特别是新药注册研究中证候测量与四诊客观化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相关标准法规制定、质量控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就中医新药临床研究四诊客观化应用达成如下专家共识.

    关键词:
  • 中药炒焦物质基础及其质量评价研究思考与实践

    作者:刘玉杰;仲瑞雪;杨添钧;王茹茹;吴纯洁

    中药炒焦后原有的有效或指标成分破坏或降低,但药理作用并不降低或有所增强,现有的有关物质基础的研究不能解释炒焦后药物的性味与功效等的变化.同时,对炒焦饮片的质量评价缺乏具有客观、专属性的评价指标,不能反映中药炒焦饮片的特点.因此如何打破炒焦研究的瓶颈,进一步创新、深入地研究中药炒焦物质基础,是业内学者面临的共同问题.笔者结合前期研究发现,提出通过对Maillard反应的研究来阐明炒焦物质基础及原理和建立适合炒焦饮片特点的专属质量评价指标的科学构想,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

  •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须知

    作者:

    关键词:
  • 试析植物干细胞与动物干细胞的异同

    作者:游云;蒋超;黄璐琦

    植物干细胞与动物干细胞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入认识干细胞生物学的核心问题.植物干细胞与动物干细胞在细胞特征、功能、信号传导、研究方法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但是近年来对argonaute (AGO)与polycomb group proteins (PcG)蛋白研究表明动、植物干细胞行为之间有着某种分子相似性.

  • 中药燥性理论溯源及研究思路探讨

    作者:王瑾;王强;李鹏;刘斯琪;黄勤挽

    中药燥性作为中药固有的性能之一,具有特定的功效和副作用,中医临床用药通过炮制、配伍等手段能够去烈存用.目前国内学者已对中药燥性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仍存在着燥性评价指标不明确等问题.该文采用本草文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燥性理论的历史源流和特色,梳理现代文献明确中药燥性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中药燥性研究应该采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系统综合评价的研究思路,可望进一步指导中医临床对燥性中药的应用.

  • 塞络通灌胃后人参皂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脑分布研究

    作者:张颖;林力;刘光宇;刘建勋;李涛

    塞络通(SLT)是由人参、银杏叶、西红花组方,主治血管性痴呆的现代复方中药.为探讨SLT药效物质基础,并为给药方案提供依据,该文对治疗剂量SLT给与大鼠后,人参皂苷成分的血药浓度、药代特征、以及脑分布进行了研究.实验建立了同时检测生物样品中7种人参皂苷的高灵敏度LC-MS/MS分析方法,经过对线性、专属性、回收率、准确度、精密度的考察,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符合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灌胃SLT 60 mg·kg-1后,7种目标成分均在大鼠血浆中检出,其中二醇型皂苷比三醇型的皂苷有更高的血药浓度和更长的消除半衰期.血浆中人参皂苷Rg1,Re,Rb1,Rb2/b3,Rc,Rd的平均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5.26,2.46,18.41,27.70,21.86,61.58 h;平均峰浓度分别为7.15,2.83,55.32,30.22,21.42,8.81 μg·L-1.SLT给药后人参皂苷成分能够迅速进入脑组织,但是随时间下降很快.人参皂苷Rg1,Re,Rb1,Rc脑组织中含量较高的成分.研究结果显示服用SLT后,人参皂苷成分能够快速吸收入血并进入脑组织.人参皂苷,尤其是Rg1,Re可通过快速进入脑组织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发挥作用;以二醇型为主的人参皂苷在血浆中长时间滞留,连续给药方式时会累计达到较高稳态血药浓度,它们可能是通过对外周的药理作用保护脑组织的主要成分.

  • 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对醋制甘遂解毒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玉梅;惠蓉蓉;何翠翠;段金廒;李建新

    甘遂为有毒中药,临床上常经醋制后入药以降低其毒性.该文采用代谢组学方法比较生甘遂和醋甘遂对正常大鼠的损伤情况,研究醋制对甘遂毒性的缓解作用.连续7d以生甘遂(EK)、醋甘遂(VEK)的水提取物对大鼠灌胃给药,药量均为9 g·kg-1·d-1(按生药量计),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停止灌胃后继续观察7d,收集14 d白天尿液,用于1H-NMR检测;于第8天将每组大鼠处死一半,第15天处死另一半,采集肝脏,一部分用于1 H-NMR检测,另一部分用于病理学切片检测.病理学切片检测结果显示在本实验剂量下甘遂及醋制甘遂对大鼠肝脏没有造成损伤,但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发现在实验的第2周甘遂造成大鼠肝、肾及消化系统内部内源性代谢产物谱的紊乱;同时发现醋甘遂的毒性要比生甘遂低得多,传统醋制可以降低甘遂的毒性.该研究显示代谢组学方法有助于评价甘遂的毒性及醋制对甘遂的解毒作用.

  • 玳玳黄酮提取物特征活性成分不同生理状态的药动学特性比较

    作者:曾令军;陈丹;郑利;连赘芳;蔡韦炜;黄群;林伊莉

    为探索玳玳黄酮提取物临床降血脂药效特性,该文研究比较了玳玳黄酮提取物特征活性成分在正常大鼠及高脂血症模型大鼠体内药动学特性.实验采用UPLC-MS建立血浆中玳玳黄酮提取物特征活性成分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定量测定法,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比较正常大鼠和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灌胃玳玳黄酮提取物后血浆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药动学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玳玳黄酮提取物中特征活性成分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药动学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口服玳玳黄酮提取物后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大血药浓度Cmax与正常大鼠相比均明显增大,半衰期t1/2和体内滞留时间MRT缩短,但AUC0-24h变小,达峰时间tmax无差异;进一步证实玳玳黄酮提取物在高脂血症病理状态下能更好的发挥降血脂活性,其中特征活性成分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是玳玳黄酮提取物发挥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

  • 我国中医药科技发展的基本现状

    作者:李冬雪;徐益君

    该文围绕政策环境、经费投入、人才队伍、科技成果等方面,梳理了我国中医药科技发展的基本现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中医药科技发展,政策环境逐步改善;中医药领域研发投入经费持续增长,但同生物医药的其他相关领域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研发投入人员总量增长较快,且研发投入人员的主体正逐步由高校和研发机构向企业转移;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取得成绩显著.

  • 基于两阶段划分的中药市场供需关系研究

    作者:杨光;郭兰萍;王诺;曾燕;黄璐琦

    中药市场生产环节多、产业链条长,导致中药市场微观结构研究困难.该文在界定概念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将中药市场拆分为中药资源市场和中药药品市场2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药市场供给方的供给能力,进入规则,激励机制等;分析了中药市场需求方的需求概况,从人口、收入、保险进行了购买力评估;分析了中药市场2个阶段的价格形成机制;分析了中药药品市场竞争,中药市场属于低集中度、寡占型市场,各科室用药集中度不同,平均CR8为57.35%.通过该研究对促进中药市场相关研究的深入有积极意义.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