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丹参脂溶性成分抑制体外血管新生及机制研究

    作者:范雪梅;任桂香;梁琼麟;王义明;罗国安

    该研究利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模型研究丹参脂溶性成分对血管新生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建立的细胞模型,确定丹参脂溶性成分对内皮细胞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随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药物作用后血管新生相关细胞因子VEGF-A,VEGF-C和MMP-9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5 mg· L-1的丹参脂溶性成分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同时VEGF-A,VEGF-C和MMP-9基因的表达被抑制.表明丹参脂溶性成分可能通过抑制VEGF-A和MMP-9基因的表达来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达到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

  • 梓葛冻干粉针对大鼠急性脑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

    作者:尚远宏;汪宏锦;田金凤;张聪聪;张小娜;徐晓玉

    目的:探讨梓葛冻干粉针对大鼠急性脑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大鼠给药14 d后开颅窗,利用高分子葡聚糖复制实验性微循环障碍模型,生物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给药后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软脑膜微动静脉直径,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血流量,电阻法测红细胞压积,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流变学指标.结果:梓葛冻干粉针(16.40,32.70,65.40mg· kg-1)能显著扩张软脑膜的微动静脉内径、改善血流量下降的趋势和降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论:梓葛冻干粉针具有改善脑部微循环的作用.

  • 胆汁酸类成分替代中药熊胆的药性分析

    作者:袁斌;任颖龙;马莉;顾浩;王耘;乔延江

    目的:探讨熊胆中主要胆汁酸类成分临床代替中药熊胆使用的合理性,分别分析它们和中药熊胆在药性上存在的差异.方法:根据医学典籍对中药熊胆药性的描述,并参考《中药学》总结熊胆的药性;根据CNKI数据库中胆汁酸类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的相关文献,对主要胆汁酸类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梳理和总结;论文根据胆汁酸类成分的药理作用,运用本课题组已建立的药性预测模型,预测各胆汁酸的药性,并将预测结果与熊胆的药性相比较.结果:熊胆中的胆汁酸类成分大部分都有苦寒之性,它们药性的加合可体现熊胆的药性组合.结论:熊胆中的主要胆汁酸类成分均能发挥熊胆的部分作用,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注意调整使用方案.

  • 脉络宁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庞晓斌;谢欣梅;王海燕;王保全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对照组(3 mg·kg-1)、脉络宁高、中、低剂量组(4,2,1 mL·kg-1),每组10只,尾静脉注射给药.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大鼠I/R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 h时后,HE染色观察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离子钙接头蛋白(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 1,Iba1)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结果:脉络宁注射液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NVU的病理变化;减少GFAP和Iba1阳性细胞的数量;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TNF-α,IL-1β,ICAM-1,VCAM-1的表达.结论:脉络宁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血管单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多种炎性因子的分泌和表达.

  • 痰瘀同治方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小型猪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建勋;林成仁;任建勋;李磊;侯金才;李丹;杨斌;董晓霞;安晓静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方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小型猪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中国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蒌片组和痰瘀同治方高、中、低剂量组(生药2.0,1.0,0.5 g· kg-1),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采用介入技术球囊损伤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皮,术后继续高脂饲料喂养8周,制备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模型;术后给药8周,分别于0周(实验前)、高脂2周(术前或给药前)、高脂6周(给药后4周)、高脂10周(给药后8周),观察各组动物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实验结束后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和HE染色病理观察,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自第2周起至实验结束,血清SOD活性明显下降,而MDA含量明显上升(P<0.05或P<0.01);第10周时模型组动物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和超微结构明显异常;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结束时痰瘀同治方各剂量组血清SOD活性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而MDA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或P<0.01);同时痰瘀同治方可明显降低模型动物血清CK和LDH水平(P<0.05或P<0.01),减轻心肌组织缺血性损伤,改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论:痰瘀同治方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中国小型猪心肌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对抗自由基氧化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相关.

  • 活性跟踪法研究地骨皮中抑制NF-κB的化学成分

    作者:谢练武;李顺祥;谢宇霞;潘宇;喻嵘;成细华

    传统中药地骨皮常用于治疗许多与炎症相关的疾病.该研究目的是确定地骨皮中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炎症关键调控子)的活性成分.对不同溶剂的地骨皮提取物进行体外抑制NF-κB的活性试验,结果发现乙酸乙酯提取物与甲醇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通过活性跟踪分离纯化,获得4种酚酰胺类化合物,分别为:反-对羟基肉桂酰酪胺(1)、反-阿魏酰酪胺(2)、反-咖啡酰酪胺(3)与二氢咖啡酰酪胺(4).它们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NF-κB活性的抑制率差异非常显著,抑制率大小为3 >4> 2≈1.推测反-咖啡酰酪胺为关键活性成分,其IC50为18.41 μmol·L-1.通过构效关系分析说明,反-咖啡酰酪胺C-3位的羟基可能是与NF-κB结合的高亲合位点,而且C-7,8位双键介导了苯环、羰基的πT电子共轭作用,从而形成独特的平面空间构型,有助于抗炎分子与靶标蛋白的空间契合.由此推断,含有α,β-不饱和酮及苯环的迈克尔受体结构与邻二酚羟基共同决定了化合物3的生物活性.

  • 连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刘杰;李国强;吴霞;李药兰;王国才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和HPLC等色谱技术对连钱草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数据和波谱等手段鉴定其结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tilbostemin B(1),trilepisiumic acid (2),3,4-二羟基苯基乙醇酮(3),岩白菜素(4),oresbiusin A (5),norbergenin(6),stilbostemin D (7),ehretioside B (8),阿魏酸乙酯(9),反式对羟基肉桂酸(10),没食子酸甲酯(11),原儿茶酸(12),对羟基苯乙酮(13),E-3-2,4-二羟基苯基-2-丙烯酸(14),其中化合物1~10及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9-O-烃基取代巴马亭衍生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作者:吕子明;赵韶华;梁俊清;屠鹏飞

    以中药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系统结构修饰和生物活性筛选,是中药化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药物化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对于原小檗型生物碱此方面研究非常活跃.为建立提供生物活性筛选的原小檗碱化合物库,以生物活性单体生物碱巴马亭为原料,通过热降解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14个化合物,经1H-NMR,MS谱鉴定确证结构,其中13个9-O-烃基取代巴马亭衍生物为新化合物.

  • 基于GC-MS和UPLC-Q-TOF-MS的麻黄汤化学成分识别

    作者:李睿;曾岑;王平;孟宪丽;曾勇

    复方汤剂成分复杂,需要寻找一个高分离度、高稳定性的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分析.采用梯度萃取法,将麻黄汤水煎液中的化学组分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GC-MS技术分离麻黄汤乙酸乙酯提取部分化学成分,质谱使用EI离子源,通过NIST MS Search 2.0标准质谱库定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共鉴定出40个化学成分;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离麻黄汤水提取部分化学成分,质谱使用ESI离子源,通过MZmine-2.9.1,Isotope Pattern软件以及质谱裂解规律定性分析,并对照对照品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共鉴定出39个化学成分.该实验利用了GC-MS和UPLC-Q-TOF-MS对化学成分分析范围的差异,以及MS对未知化合物的准确鉴定优势,为麻黄汤药效物质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并为复方组分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分析鉴定方法.

  • 中药秦艽和习用品中5种环烯醚萜类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

    作者:吴靳荣;吴立宏;赵志礼;王峥涛

    环烯醚萜类成分是中药秦艽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中马钱苷酸、6 '-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在秦艽药材中的含量相对较高且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实验中建立了中药秦艽中5种环烯醚萜的含量测定方法:Shiseido SPOLAR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0.04%甲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1;检测波长240nm;柱温30℃;进样量5μL.该方法分离度良好,标准曲线在线性范围内相关性良好,加样回收率均值在97.35%~ 106.2%.对8种39份秦艽药材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5种环烯醚萜类成分在8种秦艽类药材中均有分布.种内含量差异较大表明含量除了与物种有关外,与种质资源、环境和生长年限都密切相关.小秦艽中各组分的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种正品秦艽.

    关键词: 秦艽 HPLC 环烯醚萜
  • 两面针根和茎超临界CO2萃取物GC-MS比较分析及体外细胞毒活性评价

    作者:何紫凝;刘嘉炜;李武国;司马贞华;陈蔚文

    利用GC-MS技术从两面针根和茎超临界CO2萃取物中分别鉴定出31个和51个低极性成分,其中共有成分27个,主要为斯巴醇(根18.49%,茎26.18%)、棕榈酸(根14.24%,茎12.79%)、芳姜黄酮(根6.95%,茎8.88%)、油酸(根8.39%,茎5.71%)和己酸(根4.39%,茎7.78%)等;体外MTT法测试表明两面针根和茎萃取物对人肝癌细胞Huh-7和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均没有明显细胞毒性.实验研究表明两面针根和茎低极性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相似,其体外细胞毒活性也相似,可为两面针充分利用野生资源和扩大药用部位提供进一步参考.

  • 南烛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屈晶;陈霞;牛长山;庾石山

    对药食两用植物南烛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等色谱技术从南烛枝叶中分离得到11个糖苷类化合物,运用质谱、核磁等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10-O-反式对羟基桂皮酰-6α-羟基-二氢水晶兰苷(1 0-O-trans-p-coumaroyl-6α-hydroxyl-dihydromonotropein,1),10-O-顺式对羟基桂皮酰-6α-羟基-二氢水晶兰苷(10-O-cis-p-coumaroyl-6α-hydroxyl-dihydromonotropein,2),乌饭树苷(vaccinoside,3),10-O-顺式对羟基桂皮酰-水晶兰苷(10-O-cis-p-coumaroyl monotropein,4),异落叶松脂素-9-O-木糖苷(isolariciresinol-9-O-β-D-xyloside,5),鸢尾苷(tectoridin,6),vicenin-3(7),槲皮素-3-O-鼠李糖苷(quercetin-3-O-α-L-rhamnoside,8),槲皮素-3-O-阿拉伯糖苷(quercetin-3-O-α-L-arabinopyranoside,9),槲皮素-3-O-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10),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11).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4,6,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 五味子多糖提取分离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陆兔林;吴杨;季德;周渊;毛春芹

    近年来五味子多糖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该文综述了五味子多糖的提取、纯化、分级、含量测定、结构解析的方法和技术,及其所具有的保肝、抗肿瘤、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变态反应等药理作用.五味子多糖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但多糖的提取、纯化效率仍不高,功能活性测定大部分是在五味子粗多糖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作用机制尚需深入探讨.

  • 喷雾干燥条件对骨痹颗粒复方水提液喷干粉吸湿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宗杰;邵琪;张红芹;潘永兰;朱华旭;郭立玮

    目的:为研究工艺条件对中药复方水提液喷干粉吸湿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提供新方法.方法:以骨痹颗粒复方水提液为实验体系,分别以喷雾干燥进口温度、送料密度、送料速度、空气流量为考察因素,采集不同喷雾干燥条件下中药提取物的含水量与吸湿性数据,建立吸湿方程、吸湿速度方程、吸湿加速度方程,并以电镜扫描手段比较不同喷雾干燥条件下各样品的微观形态.结果:不同喷雾干燥条件下各样品吸湿动力学过程及其微观形态存在差异,其吸湿过程为非匀减速过程.结论:喷雾送料密度,喷干温度,空气流量均对含水量和粉体形态有较大影响,该实验体系较优的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150℃,进料密度1.05 g· mL-1,进料速度20 mL·main-1,空气流速30 m3·h-1.

  • 辣椒碱立方液晶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作者:彭新生;周艳芳;韩珂;覃玲珍;吴传斌

    该文主要探讨辣椒碱立方液晶纳米粒的体外透皮吸收性能,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体外透皮实验技术,对辣椒碱立方液晶纳米粒及其软膏剂进行体外透皮扩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立方液晶纳米粒制剂相对于辣椒碱软膏剂而言,无促进药物渗透作用.但立方液晶纳米粒制剂中的辣椒碱在角质层、表皮层与真皮层中的滞留量明显高于软膏剂(P<0.01),立方液晶纳米粒作为皮肤局部给药的载体可提高作用部位的有效药物浓度,皮肤靶向性好.

  • 双相体系中固定化酶水解黄芩苷制备黄芩素的研究

    作者:杨轶舜;程涛;杨骏;张彤;蔡贞贞

    该文研究了双相体系中固定卢-葡萄糖苷酶水解黄芩苷制备黄芩素的佳工艺条件并考察其产率,考察了黄芩素在多种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及其在水与有机溶剂中的分配系数,确定了固定化酶催化黄芩苷酶解反应在醋酸缓冲液和氯仿组成双相体系中进行.以海藻酸钠为载体,用交联-包埋法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并测定了其适反应温度,适反应pH,米氏常数,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等酶学性质.比较了固定化酶在双相体系中水解黄芩苷的产率,得出佳反应条件:pH 5.0的醋酸缓冲液和三氯甲烷组成的双相体系,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0 h,黄芩素产率为85.28%.与单相反应体系相比,双相反应体系中反应速度和产率均有所提高.

  • 荆芥防风药对的HPLC特征图谱研究

    作者:于丽霞;单鸣秋;丁安伟

    该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Extend-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5‰三氟乙酸-乙腈,梯度洗脱,建立了不同产地及批号的荆芥防风药对的特征图谱,标定了12个共有特征峰,并得到了荆芥防风药对的对照特征图谱.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药对的质量控制依据之一.

  • 黄芩苷-壳寡糖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表征

    作者:蒋艳荣;张振海;叶羽苗;严红梅;丁冬梅;贾晓斌

    该文将壳寡糖应用于黄芩苷复合物的制备,以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考察复合物的基本性质.采用溶剂法制备黄芩苷壳寡糖复合物,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法(SEM)、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和红外振动光谱(IR)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考察其溶出行为.实验结果显示黄芩苷-壳寡糖摩尔比1∶1制备的复合物能显著提高黄芩苷的溶出度.DSC和XRD分析结果显示黄芩苷以非晶形态存在,IR结果表明壳寡糖与黄芩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黄芩苷-壳寡糖复合物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

  • 微粉化对黄芩苷粉体学性质的影响

    作者:严红梅;丁冬梅;孙娥;汪晶;贾晓斌;张振海

    该研究对黄芩苷进行微粉化处理,系统考察分析微粉化对黄芩苷粉体学性质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法(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等方法分析比较黄芩苷普通粉和微粉的微观结构,测定粉体学参数,进行吸湿性研究,并考察微粉化对黄芩苷溶出度的影响.黄芩苷在微粉化之后化学成分没有改变,并且具有良好的可压性,改善溶出效果明显,微粉化技术在促进难溶性成分黄芩苷的吸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基于机械粉碎法的穿心莲内酯复合粒子制备及其溶出度研究

    作者:王小平;韩丽;任桂林;张定堃;伍振峰;杨明;郭治平

    目的:制备穿心莲内酯复合粒子,并对其粒子结构与溶出度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机械粉碎法制备穿心莲内酯与聚乙二醇(PEG)6000复合粒子;通过扫描电镜(SEM)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复合粒子的结构;采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其接触角;考察其体外溶出曲线.结果:穿心莲内酯与PEG 6000形成相互包覆的复合粒子结构,且穿心莲内酯结晶度下降.以水为测定液,穿心莲内酯与PEG 6000复合粒子粉体的接触角明显小于其原粉与物理混合物,且复合粒子的体外溶出速率明显优于其原料、超微粉及其物理混合物.结论:基于机械粉碎的穿心莲内酯复合粒子能显著提高穿心莲内酯的体外溶出度.

  • 逍遥散超临界CO2提取工艺及提取物GC-MS特征图谱初步研究

    作者:左亚妹;田俊生;郭晓擎;周玉枝;高晓霞;秦雪梅

    该文为了初步确定逍遥散超临界CO2提取的佳工艺条件,并建立提取物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特征图谱,以提取物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提取压力、提取温度、CO2流量、提取时间等因素进行考察;采用GC-MS对不同批次的提取物进行特征图谱分析.逍遥散超临界CO2提取的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压力20 MPa,提取温度50℃,CO2流量25 kg·h-1,提取时间3h,提取物平均得率2.2%.GC-MS特征图谱中确定27个共有峰,占总峰面积的81.89%,其中指认出21个化合物,占提取物总量的53.20%.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合理可行,GC-MS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逍遥散超临界CO2提取物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 马堃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

    作者:单婧

    排卵障碍性不孕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妇科疾病治疗研究的热点.马堃主任医师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中,认为与肾虚是根本病机,血瘀是一直贯穿于始终的重要因素,临床中灵活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取得了显著疗效.治疗时马主任强调分期调经,注重患者心理调节,兼顾调整睡眠,逐渐形成了自己运用补肾活血法个体化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特色.

  • 中国三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作者:崔秀明;黄璐琦;郭兰萍;刘大会

    三七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也我国近年发展十分迅速的中药大品种之一,在我国中药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该文总结了我国近年来三七产业发展现状、取得的主要经验,找出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七产业发展的目标及对策措施,为我国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 光质对三七生长、光合特性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

    作者:罗美佳;夏鹏国;齐志鸿;张小红;陈中坚;刘岩;刘峰华;梁宗锁

    为了揭示光质对三七生长、光合特性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该研究采用7种光质(红、橙、黄、绿、青、紫、蓝),进行盆栽试验,测定三七生长过程中其生长指标、光合特性及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光质对三七生长、光合特性及有效成分均有显著影响,其中红光有利于三七的株高生长,青、黄、紫、蓝光均有利于三七地下部分生物量的积累,蓝、黄光有利三七光合作用,青光有利于人参皂苷Rd的积累,黄、青光有利于单株三七有效成分总量的增加.

  • 三七水浸液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化感作用

    作者:张子龙;侯俊玲;王文全;张志信;张仕秀

    利用不同浓度三七茎叶、根水浸液对三七产区常见作物玉米的3个不同类型品种进行化感作用生物测定,结果表明:①三七茎叶对玉米的化感作用强于根部;②玉米幼苗生长阶段比种子萌发阶段更易受到化感物质的影响,玉米的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更为敏感;③常规品种白糯1号对三七化感作用的敏感性强,杂交种云瑞1号和鲁三3号的敏感性较弱,更适合与三七轮作.

  • 三七传统产区和新产区植株农艺性状比较及相互关系研究

    作者:郑冬梅;王丽;欧小宏;郭兰萍;郝庆秀;刘大会;肖焱波

    目的:对三七传统产区和新产区的产地环境、植株农艺性状及其药材产量组成进行分析评价,为三七引种栽培和生产区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采收期对文山、砚山、马关、靖西等三七传统产地和昆明、曲靖、红河、玉溪等三七新产地的商品三七进行调查取样,对产地经纬度、海拔、土壤类型、地貌以及三七植株叶、茎、根部农艺性状指标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商品三七种植由文山等传统产地大规模向红河、昆明、曲靖等新产区扩展.三七新产区种植海拔较传统产区有大幅提高,在1 800~2 130m,种植地块选择在中低山斜坡和缓丘的红壤地.三七新产区植株株高、茎粗、地上和地下生物产量等农艺性状指标均较传统产区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根条重、块根重、主根长等农艺指标增加幅度均超过20%.不同产区间比较,红河石屏牛街、昆明石林圭山、红河建水官厅等地所产三七植株高大粗壮、块根和剪口大、支根发达;昆明官渡小哨、广西靖西禄峒、文山砚山江那等地的植株瘦小、块根和剪口小.聚类分析表明,新产区和传统产区交叉聚类,三七产地可分为3大组,其中红河石屏牛街、红河建水官厅、昆明石林圭山3个新产区及传统产区文山砚山干河为三七高产区域.相关性分析表明,三七块根、剪口的大小和质量,同植株地上部分的株高、茎粗、叶片大小、叶重和茎重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茎粗、叶片宽、叶片长/宽、叶干重等农艺性状是影响块根干重的主要因子,而株高、叶柄长、叶片长、叶片宽等农艺性状是影响剪口干重的主要因子.结论:三七传统产区的西部和北部,海拔为1 800~2 130 m的中低山斜坡及缓丘红壤地适合种植三七,其中红河石屏牛街、红河建水官厅、昆明石林圭山可作为商品三七的重点引种发展区域.

  • 三七不同间隔年限种植土壤中、微量元素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作者:杨野;王丽;郭兰萍;崔秀明;金航;朱新焰;刘大会

    目的:研究三七不同间隔种植年限对土壤有效态中、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对文山州马白、马塘、古木和盘龙4个三七道地产区新土、间隔5年土壤和连作土壤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效钙、镁、锰、铜、锌和硼含量进行动态测定.结果:三七连做土壤除钙、镁外,其他微量元素及间隔5年土壤全部中、微量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新土;间隔5年土壤除硼外其他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连做土;土壤有效锰、铜和硼含量受种植模式影响,而锌、钙和镁不受影响;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效铜和钙含量及连作土有效锌含量季度变化不显著,但有效硼含量随种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新土和间隔5年土壤有效锌含量也随种植时间延长而上升;有效锰和镁含量在次年4月达到峰值,至取样结束降至低;同新土相比,间隔5年土壤有效锰和铜所占比例增幅分别为29%,114%,镁和硼所占比例降幅分别为18%,38%,锌和钙所占比例变化不显著;连做土壤锰、铜和硼所占比例增幅分别为50%,120%,22%,锌、钙和镁等无显著变化.结论:连作不能引起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亏缺,而诱发连作障碍,但其造成的三七种植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比例失衡应为产生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

  • 三七不同间隔年限种植土壤氮、磷、钾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作者:刘大会;王丽;崔秀明;郭兰萍;金航;朱新焰;杨野

    目的:研究三七不同间隔种植年限对土壤氮、磷和钾元素的影响.方法:对文山州马白、马塘、古木和盘龙4个三七道地产区新土、间隔5年土和连作土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总氮、磷、钾和有效氮、磷钾含量进行动态测定.结果:土壤全氮、磷和速效氮、磷含量变化均表现为间隔5年土>连作土>新土;3种间隔种植模式土壤除全氮含量无显著季度变化外,其他三者均呈倒“V”型,含量峰值出现于2010年4月;土壤全钾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但速效钾含量变化表现为新土>连作土>间隔5年土,季度变化规律与速效氮、磷一致;4个监测地3种间隔种植模式下土壤全氮、磷、钾及速效氮、磷、钾含量变化均不同.3种间隔种植模式土壤中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其他2种元素无显著相关性.新土、间隔5年土和连作土速效氮、磷、钾比例分别为1∶0.4∶2.4,1∶0.4∶1.4,1∶0.4∶2.0.结论:连作造成了三七种植土壤磷素的相对富集和钾素的相对亏缺,进而造成的土壤氮、磷、钾比例失衡为产生连作障碍的诱因之一.加强三七种植土壤氮、磷、钾佳比例研究,从而进行配方施肥为消减连作障碍重要手段.

  • 三七地上部分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作者:曲媛;刘英;黄璐琦;郭兰萍;崔秀明

    目的:为充分利用三七地上部分植物资源,对不同产地的三七茎叶和花的主要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不同产地三七地上部分的水分、灰分、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矿质元素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三七地上部分茎叶和花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粗纤维、较低的脂肪含量以及大量的矿质元素,其中以锌(Zn),铁(Fe),锰(Mn),钙(Ca),镁(Mg)的含量较高.结论:三七茎叶和花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和矿质元素,可以作为新资源食品进行开发.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地上部分γ-氨基丁酸的含量

    作者:杨晶晶;刘英;崔秀明;曲媛;黄璐琦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的三七地上部分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色谱条件采用C18柱色谱柱(4.6mm×250 mm,5μm),以乙腈-4.1 g·L-1醋酸钠缓冲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γ-氨基丁酸在0.01 ~1.03g· L-1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三七茎叶和花中γ-氨基丁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7% (RSD 1.1%,n=3)和97.3%(RSD =0.38%,n=3).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三七茎叶和花样品GABA含量差异较小,但三七花中GABA平均含量高于茎叶,分别为0.49%,0.53%.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适合于三七地上部分中γ-氨基丁酸含量测定,为三七地上部分资源综合开发提供依据.

  • 不同钾肥品种及配施对三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郑冬梅;欧小宏;米艳华;金航;杨野;刘大会

    该文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施用氯化钾和硫酸钾及配施对三七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对照相比,氯化钾和硫酸钾及两者配施均能显著提高三七生物量和产量,且氯化钾对三七增产效果略优于硫酸钾.2种钾肥及配施均也显著促进三七植株对K的吸收和三七地下部对N,P的吸收,并显著提高三七皂苷含量与累积量;其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b1,Rd和总皂苷含量分别增加了54.54%~72.72%,11.15%~37.55%,2.26%~29.68%,10.34%~51.72%,13.85%~25.52%,且氯化钾和硫酸钾1∶1配施时,三七各种皂苷成分含量高.2种钾肥相比,氯化钾对皂苷成分含量的提升作用优于硫酸钾.三七对氯不敏感,氯化钾和硫酸钾对三七的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形成作用等效.三七生产中推荐选用氯化钾做钾源,以提高三七产量和品质,降低钾肥投入成本.

  • 双覆盖技术在三七育苗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欧小宏;方艳;石亚娜;郭兰萍;王丽;杨雁;金航;刘大会

    目的:研究双覆盖技术在三七育苗上的应用效果,为三七育苗方法的改进和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不同覆盖方式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土温及容重进行取样测定,同时调查记录田间三七出苗率、种苗质量.结果:同传统松毛或稻草单覆盖相比,三七育苗床畦面采用松毛或稻草+地膜的双覆盖方式,可减少育苗初期浇水量2/3以上,松毛或稻草+地膜的双覆盖方式三七种子播种到出苗的40d内不用浇水,保持出苗期土壤含水量稳定在30%左右和土温稳定在9 ~16.5℃,促进畦面土壤疏松,防止田间倒春寒危害,从而显著提早三七出苗期,提高田间出苗率、出苗整齐率和种苗质量.仅采用松毛或稻草的单覆盖方式保水、保温效果较差,需12 d左右浇施一遍水,三七田间出苗时间较双覆盖处理晚14 d,出苗盛期晚24 ~26 d,出苗率低11.3% ~18.7%,且松毛的效果要优于稻草.采用地膜单覆盖虽然有较好保水、保温效果,促进三七出苗和提高发芽率,但存在日均土温变化较大、田间土壤易板结,畦面青苔、杂草较多,不利于后期田间管理的不足.结论:生产上建议三七种子播种期采用松毛+地膜双覆盖方式,以节水抗旱、节省劳力,提高种子出苗率和种苗质量,出苗盛期后揭掉地膜采用松毛单覆盖的方式进行苗期管护.

  • 基于数据挖掘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述评

    作者:吴嘉瑞;唐仕欢;郭位先;张晓朦;张冰

    数据挖掘又称数据库知识发现,是从海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的非平凡过程.近年来,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对关联规则、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决策树、复杂系统熵方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对常用研究方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剖析,指出将数据挖掘方法进行集成而开发相应的软件,是其重要的研究方向.

  • 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医大师颜正华治疗咳嗽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吴嘉瑞;郭位先;张晓朦;杨冰;张冰

    该研究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咳嗽处方188首,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经验,挖掘出“竹茹-杏仁-紫菀”等20个核心组合和“紫菀-黄芩-桑寄生-竹茹-枇杷叶”等10个新处方.研究结果显示颜正华教授治疗咳嗽经验丰富,多用疏散风热、清肺止咳之品.

  • 基于数据挖掘的孟河名医马培之治疗咯血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吴嘉瑞;郭位先;黄秀勤;张冰;张晓朦

    收集孟河医家马培之治疗咯血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0个核心组合和5首新处方.研究显示,孟河医家马培之治疗咯血经验丰富,多用清热润肺、凉血止血、养血滋阴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 含黄芩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

    作者:贾蔷;申丹;唐仕欢;李德凤;张毅;杨洪军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药部颁标准》)含黄芩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应用该平台V2.0软件,将含黄芩方剂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统计报表模块,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有黄芩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核心组合.通过对含黄芩的477首方剂分析,总结出黄芩常用药物组合有45个,其所用药物多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之功,核心组合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主治疾病23种,对其中3种高频疾病“感冒”“咳嗽”“眩晕”对比分析,得出黄芩可通过不同的配伍达到不同的治疗作用.因此,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是中医用药规律分析的重要工具;纵横对比的方法,为研究黄芩的临床用药规律提供了有效方法,同时为新药研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老年痴呆组方规律分析

    作者:宗鑫;季旭明;魏凤琴;石作荣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的用药规律.通过收集CNKI中运用中医药方剂治疗老年痴呆的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在筛选治疗老年痴呆的104首方剂中,涉及中药147种.方中补益药物使用频率高,其次为活血化瘀、醒脑开窍药;出现频率高的药对为川芎-石菖蒲,占总方剂的27.9%.演化得到核心组合6个,新处方3首.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CNKI数据库筛选出的治疗老年痴呆的方剂进行分析,得出组方以补益、化瘀、开窍为主,进而揭示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医大师颜正华含陈皮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吴嘉瑞;郭位先;张冰;张晓朦;杨冰;盛晓光

    该研究在收集处方的基础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进而应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常用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研究显示,含陈皮处方常用于治疗胃痛、咳嗽等病证,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陈皮-茯苓”、“赤芍-陈皮”等,置信度为1的关联规则包括“甘草→陈皮”、“白芍-香附→陈皮”、“茯苓→陈皮”等,处方所用药物多具理气活血等功效,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

  • 基于数据挖掘的孟河名医马培之治疗痰饮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吴嘉瑞;郭位先;张晓朦;黄秀勤;杨冰;张冰

    该研究在收集孟河名家马培之治疗痰饮病案的基础上,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孟河医家马培之治疗痰饮的用药经验,共挖掘出“橘红-枇杷叶-陈皮”等治疗痰饮的18个核心组合和“枳壳-橘红-枇杷叶-陈皮”等9首新处方.研究表明,孟河名医马培之治疗痰饮经验丰富,用药平和轻灵,多用温平缓补、利水渗湿之品.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