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与运动联合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防治作用研究

    作者:王建露;王岚;成龙;殷小杰;许海玉;王万丹;梁日欣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银丹心脑通软胶囊(YDXNT)与运动(游泳)联合作用后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预防作用.主要采用二因素(YDXNT,游泳)三水平(0,1,2g·kg-1YDXNT;0,0.5,1h游泳)3×3析因设计.结扎大鼠左颈总动脉造成狭窄,然后喂养高脂饲料,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8周后,胸主动脉采集血液测定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内皮素(ET)、血栓烷素B2(TXB2)水平.取大鼠左颈总动脉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蛋白SM22α的阳性表达,并对其进行半定量.结果发现,YDXNT结合游泳可以显著降低血浆黏度(F =3.241,P =0.017)、高、低切全血黏度(分别为F=6.444,P=0.001;F=3.002,P=0.024)和FIB (F=4.046,P=0.005).在升高血清NO,血浆6-keto-PGF1α,降低血浆ET,TXB2方面,交互作用显著(P<0.05).游泳对于上调蛋白SM22α的表达主效应明显(F =8.088,P=0.001).该研究提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结合游泳运动后能够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内皮保护作用,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血管重构,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 苍术综合化学模式识别

    作者:王璠;欧阳臻;郭兰萍;赵明;彭华胜;廖瑾璘;梁忠平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法、系统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建立苍术药材的综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DB-wax毛细管色谱柱(0.25 mm ×60 m,0.25 μm),质谱条件为EI离子源,电子能量为70 eV,建立苍术GC-MS指纹图谱,并以33批药材的共有色谱峰面积为依据,建立其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判别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指纹图谱法可以区别不同品种及产地苍术,系统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及判别分析法所得的结果一致,均能很好地区分道地茅苍术、非道地茅苍术和北苍术.因此,所建立的综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可用于苍术的质量控制及品种评价.

  • 常用藏药“松蒂”(篦齿虎耳草)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费曜;钟国跃;蒋伟

    建立常用藏药“松蒂”(蓖齿虎耳草)HPLC指纹图谱,为“松蒂”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方法.采用Amethyst-C18-P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甲醇-0.4%甲酸水溶剂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1.对不同来源和不同批次的蓖齿虎耳草指纹图谱测定,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进行模式分析、共有峰确定及相似度计算,并根据共有峰对10批样品进行SPSS聚类分析.各批次样品成分类型基本一致,标定了10个共有峰,黄酮和皂苷为蓖齿虎耳草的主要化学成分.但指纹图谱特征峰数量和峰面积受采集地、样品来源方式影响较大,来源于同一地区品种准确性和纯净度较高的样品相似度较高.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以作为“松蒂”(蓖齿虎耳草)的质量控制方法.

  • 白苞蒿化学成分研究(Ⅱ)

    作者:林福娣;骆党委;叶静;肖美添

    采用硅胶柱,ODS开放柱和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白苞蒿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方法(MS,NMR)进行结构鉴定.从白苞蒿的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羟基香豆素(1),7-甲氧基香豆素(2),蛇菰脂醛素(3),aurantiamide(4),aurantiamide acetate(5),异牡荆苷(6),山柰酚-3-0-芸香糖苷(7),芦丁(8),咖啡酸乙酯(9),槲皮素(10),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1),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2).化合物3~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芸薹子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荆文光;王智民;赵叶;符江;赵小亮;刘安

    对芸薹子95%乙醇提取物中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技术共得到14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5Z,7E)-4,4-二甲基-5-乙酮基-5,7-壬二烯酸(1),吲哚-3-甲醛(2),blumenol A(3),vinylsyringol(4),反式芥子酸(5),反式芥子酸乙酯(6),原儿茶酸(7),crinosterol (8),菜油甾醇(9),7-羰基豆甾醇(10),山柰酚(11),龙胆酸(12),丁香酸(13),胡萝卜苷(1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除化合物4,5,13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中缅八角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王佳平;管正叶;董传福;高莉;罗仕德;王易芬

    通过采用正相硅胶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Rp-C18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多种分离方法,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从中缅八角Illicium burmanicum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鉴定为7S,8R-赤式-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7R,8R-苏式-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2),polystachyol(3),(-)-马尾松树脂醇(4),angustanoic acid F(5),反式水合蒎醇(6),(3S,6R)-6,7-二羟基-6,7-二氢芳樟醇(7),(3S,6S)-6,7-二羟基-6,7-二氢芳樟醇(8),2,6-二甲氧基-4-烯丙基苯酚(9),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10),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11),香草酸甲酯(12),莽草酸乙酯(13)和β-谷甾醇(14).除化合物14外,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中缅八角中分离得到.

  • 肉豆蔻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勇;张娟娟;康文艺;闫文义

    肉豆蔻科肉豆蔻属植物全球约有120余种,分布于南亚,从玻利尼西亚西部、大洋洲、印度东部至菲律宾.国内外学者已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64个化合物,其中大部分是木脂素,此外还包括苯丙素、黄酮和酚类成分等,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癌、降血糖、保肝等生物活性.该文总结了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为综合利用与深入开展该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 药用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生长代谢变化规律及应答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司灿;张君毅;徐护朝

    干旱胁迫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以及次生代谢具有显著的影响,它能够抑制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但是会促进其分泌次生代谢产物.同时研究还发现药用植物能够利用ABA信号途径和分泌渗透物质来应答干旱胁迫,减少胁迫所带来的危害.该文综述了药用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生理生化变化、次生代谢和应答机制,以期为研究药用植物和干旱胁迫的关系提供参考.

  • 云南红河州通关藤药材资源调查

    作者:孟珍贵;杨生超;陈军文;王建军;郭巧生;龙光强

    为掌握通关藤药材在主产区云南省红河州的资源状况,作者采用关键人物访谈法、实地样方法等调查方法,对红河州内通关藤的分布区域、生长生境、生长状况和资源蕴藏量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红河州通关藤分布于金平、蒙自等7县市,以金平资源分布多;通关藤是一种喜光、喜热植物,集中分布在海拔800~1 200 m,土壤发育差、坡度大的山腰疏林中;分布区内通关藤生长良好,平均单株重2.8 kg.红河州通关藤目前总蕴藏量约1 300 t,且资源蕴藏量正迅速减少,亟待保护和抚育野生资源,以保证药材的持续供应.

  • 四川康定折多山濒危药用植物桃儿七群落主要种间联结性研究

    作者:刘翔;赵纪峰;王昌华;张植玮;秦松云;钟国跃

    在2×2列联表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OI,DI,JI指数、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和Morisita指数的F检验对四川康定折多山桃儿七所在植物群落中的20个优势种的种间关联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桃儿七所在群落中20个优势种的总体关联性呈不显著的正关联,反映出群落处于稳定成熟阶段,各种间独立性较强,20个优势种组成的190个种对中,有2个极显著正联结,12个显著正联结,无极显著负联结,6个显著负联结,桃儿七在群落中无显著相关,在群落中独立性较强,桃儿七群落的分布格局服从随机分布.

  • 植物源烟水对白花丹参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积累的影响

    作者:周洁;邹琳;李佳;王晓;刘伟;方磊;李强;张芳;张永清

    该文采用1∶500,1∶1 000,1∶2 000浓度的烟水处理白花丹参,研究其对白花丹参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积累的影响,测量指标包括地下部分鲜重、地下部分干重、分根数、大根粗、平均根粗、平均根长、脂溶性成分(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和水溶性成分(迷迭香酸、丹酚酸B)含量.结果显示,1∶500和1∶1 000浓度的烟水处理显著提高白花丹参地下部分鲜重和干重,分别达到98.01%,44.32%和85.71%,28.57%.1∶500浓度的烟水处理显著提高白花丹参大根粗(58.44%)和地下部分干重(85.71%).烟水处理后白花丹参中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显著提高,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以及水溶性成分的积累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烟水处理能有效提高白花丹参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的积累,为白花丹参绿色生态种植提供新的思路.

  • 金线莲形态学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多重分析

    作者:邵清松;黄瑜秋;胡润淮;胡炳康;李燕;李明焱

    以13份金线莲种质为研究对象,对其9个性状(株高、地径、叶长、叶宽、植株叶面积、叶片鲜重、叶片数、高径比、植株鲜重)进行相关、通径和主成分分析.不同种源金线莲形态学性状变异系数为2.96%~ 12.59%,相关性研究表明植株鲜重与地径、株高和叶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鲜重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株高对植株鲜重有大的正向直接作用,并通过叶片鲜重和叶片数对植株鲜重有不同程度的间接作用.通过主成分分析,将金线莲形态学性状分为“高产型形态决定因子”和“产量的叶部决定因子”.在实际生产及良种选育过程中,应关注金线莲株高、叶片鲜重和叶片数等性状.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腈菌唑在人参根、茎、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作者:王燕;王春伟;高洁;崔丽丽;许允成

    建立了人参根、茎、叶及土壤中腈菌唑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并研究了25%腈菌唑水分散粒剂在人参根、茎、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终残留量.样品经丙酮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经Kromasil Eternity5-C18 (2.1 mm×1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洗脱,采用质谱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外标法定量.在0.01 ~0.20 mg·kg1添加范围内,回收率为80.9% ~90.7%,相对标准偏差为5.54% ~9.29%,定量限为0.005 mg·kg-1.该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检出限低,能满足生产上对腈菌唑检测分析的要求.施药剂量为1 152 g·hm-2(以有效成分含量计)时,腈菌唑在人参根、茎、叶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6.25 ~9.94 d.施药剂量为576~1 152g· hm-2时,腈菌唑在人参根、茎、叶和土壤中的终残留量分别为未检出~0.060 1 mg· kg-1,未检出~0.081 7mg·kg-1,0.0060~0.1022mg·kg-1和未检出~0.0376 mg· kg-1.建议我国腈菌唑在干人参中的大残留限量值分别为0.10mg· kg-1,安全间隔期为35 d.

  • 麦冬多糖MDG-1油混悬长效注射剂的制备及药动学评价

    作者:时潇丽;姚春霞;林晓;沈岚;冯怡

    目的:对制备的不同处方的注射用麦冬多糖MDG-1油混悬剂进行大鼠体内药动学评价,探究利用油性混悬释药系统以实现MDG-1注射长效给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MDG-1微粒,对其粒径、粒径分布进行表征;在低黏度的大豆油中加入高黏度的蓖麻油或加入硬脂酸铝,制备不同黏度的油性介质,对其进行流变学性质考察,筛选较优处方进行体内评价.结果:微粒体积平均粒径D(4.3)为21.81 μm,径距为2.63;对筛选的大豆油-蓖麻油混合油(2∶3)及2%,4%硬脂酸铝凝胶化大豆油处方进行体内评价,其中4%硬脂酸铝凝胶化大豆油处方能够极显著降低Cmax,显著延长表观t1/2,MDG-1释放时间可达数天.结论:利用高黏度的油性介质来实现MDG-1注射长效给药具有可行性.

  • 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刺五加注射液中苯丙素类化学成分

    作者:黄婧;邵青;项彦华;葛志伟;范骁辉

    刺五加药材的化学组成已有报道,而未见刺五加注射液化学物质基础的研究报道.该研究采用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LC-MSn)和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技术对刺五加注射液中苯丙素类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UltmateTM 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5%甲酸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柱温20℃.根据高分辨和多级质谱数据,并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数据,在刺五加注射液中共推断出54个苯丙素类成分,包括苯丙酸类成分34个,木脂素类成分16个,香豆素类成分4个,其中28个成分在刺五加中未见报道,通过对照品比对鉴定了14个化合物结构.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简便快速地对刺五加注射液中的苯丙素类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研究结果为明确刺五加注射液化学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数据.

  • 大孔吸附树脂脱除人参提取物中腐霉利残留的工艺研究

    作者:崔丽丽;郑培和;王英平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主要应用于皂苷、黄酮、生物碱等成分的富集上,近年来用于重金属杂质和农药残留物脱除.该文主要是针对腐霉利的分子结构特点,合成新型大孔吸附树脂LKS 11.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的选择吸附性能等优点,分析不同来源的人参提取物中农药腐霉利的脱除效果.分别采用静态和动态吸附方法考察大孔吸附树脂的类型、吸附性能、解吸条件,确定了佳工艺条件.LKS-11对人参、西洋参提取物中的腐霉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为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处理人参提取物中腐霉利残留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而且该方法对样品不产生二次污染,生产运行成本低,去除腐霉利效率好,产品回收率高,适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 基于提取效率和成本控制的红参提取工艺多目标优化研究

    作者:仲怿;朱捷强;范骁辉;康立源;李正

    该文使用实验设计的理念对红参提取工艺进行多目标优化研究,实现在操作空间内提取单位药效物质的成本低.实验以红参提取液总皂苷提取量及提取物纯度为指标,以一提时间、一提溶剂倍量、二提时间、二提溶剂倍量为控制条件,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建立指标模型;同时,以溶剂成本和能耗成本构建成本模型;通过指标和成本两者之比建立目标函数用以反应单位指标所需成本,后通过相关约束条件求解优提取工艺.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一提时间108.7 min、一提溶剂倍量12、二提时间30 min、二提溶剂倍量8,此时提取每1 mg皂苷所需成本低.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参考指导实际红参提取过程的多目标综合优化.

  • Box-Ben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黄芪切制工艺

    作者:沈秀娟;周倩;孙立立;戴衍朋;闫雪生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临床常用中药,切片多生用或蜜炙后应用,目前开展的研究中,对蜜炙工艺研究报道较多,而对黄芪切制工艺则缺少相关的研究报道,黄芪切制目前多凭药工经验操作,没有具体的切制工艺参数,很容易出现有效成分流失、发生霉变等多种问题,导致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黄芪饮片质量良莠不齐,饮片和制剂的质量难以控制,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针对上述问题,该实验以优选黄芪的佳切制工艺为研究目的,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中的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苷含量和外观性状为考察指标,选择软化润制时间、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3个因素对黄芪切制工艺进行优选,得到了实验室佳切制工艺参数:润制时间3h,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4h.验证试验表明,确定的黄芪切制工艺稳定可行,对于规范黄芪切制工艺有一定的意义.

  • 胶态二氧化硅和多孔二氧化硅作为黄芩苷固体分散载体的比较

    作者:严红梅;丁冬梅;汪晶;孙娥;贾晓斌;张振海

    目的:以黄芩苷作为模型药物,比较胶态二氧化硅与多孔二氧化硅作为其固体分散体载体的溶出特性.方法:将胶态二氧化硅、多孔二氧化硅作为载体,用溶剂法制备黄芩苷固体分散体,进行体外溶出试验,扫描电镜法、差示扫描法、X-射线衍射法鉴别固体分散体的形成.结果:黄芩苷与胶态二氧化硅、多孔二氧化硅制成的固体分散体均能达到快速释放的目的,且随着载体比例的增加,释放加快,60 min内累积释放达80%以上;黄芩苷以非晶体形态分散在固体分散体中.结论:2种载体的释放行为不同,相同比例的这2种固体分散体中,60 min内多孔二氧化硅的溶出度慢于胶态二氧化硅的;60 min后,二者的溶出度接近.

  • 杭白芍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技术研究

    作者:徐建中;孙乙铭;俞旭平;王志安

    目的:研究将杭白芍产地初加工与炮制结合的一体化加工技术.方法:通过采用不同的一体化加工工艺,并与传统的加工炮制工艺进行对比,测定各样品中折干率、水浸提物和芍药苷含量.结果:以“去皮100℃烘20 min半干切片”和“不去皮水蒸半干切片”2种加工方法的芍药苷含量高;水热浸提物含量也以“去皮100℃烘20 min半干切片”工艺高,而以传统加工炮制和硫磺熏蒸2种工艺低.结论:杭白芍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工艺较传统的加工炮制工艺具有减少有效成分流失的优越性.

  • 史欣德教授运用桂枝类方经验撷菁

    作者:杜新亮

    桂枝汤系《伤寒论》开篇第一方,被历代医家推崇,是调和营卫、阴阳、气血的总方,虽药仅5味,而应用范围之广,演变类方之多,实非他方所能及.桂枝汤虽为治疗太阳中风证所设,但其功能不仅仅限于治疗外感病,该方及类方在治疗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中效如桴鼓.柯韵伯誉之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史欣德教授临证擅长运用桂枝类方治疗疑难疾病,如小建中汤合保和丸治疗小儿慢性湿疹,桂枝加葛根汤合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肾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临证时不拘泥于中西病名诊断,有是证用是方,取得较好疗效.

  • 效核四联法开展新药创制与中医临床药学的结合度分析

    作者:刘洋;翟华强;项佳媚;王晶娟;赵保胜;王刚;董红环;欧阳国庆

    效核四联法是以药效为核心,由“代效、毒效、质效、构效”组成的新药创制模式和方法,其内涵与中医临床药学要求一致.该研究将中药新药创制实践过程的研究方法系统化总结归纳,但为防止中药新药研究的西药化,而进行了中医临床药学结合度的分析.该研究将效核四联法的基本要素分别与中医临床药学进行关联分析,以保证该方法从各个角度与中医临床的紧密结合.因此,该方法坚持多成分研究的整体观,坚持产生疗效时的代谢过程运动观,坚持成分质量控制与构效阐述的分子物质观,为中医临床药学为根基的中药现代新药创制提供新方法.

  • 栀子大黄汤配伍变化对枳实中总柚皮素和总橙皮素药动学的影响

    作者:刘小雨;冯芳

    采用HPLC-UV测定枳实和栀子大黄汤灌胃后大鼠血浆中总柚皮素和总橙皮素浓度,血浆样品通过液液萃取法进行提取,通过酸水解的方式将柚皮素、橙皮素缀合物转化为游离柚皮素、橙皮素.Phecda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0.1%磷酸-甲醇,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采用DAS 2.0数据处理软件及SPSS 16.0统计软件分别进行药动学参数计算及比较.枳实组(ZS)和栀子大黄汤组(ZZDHD)中总柚皮素、总橙皮素的药动学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ZS组中总柚皮素的Cmax,AUC0-t分别比ZZDHD组的高出73.5%,65.9%,ZS组中总橙皮素的Cmax,AUC0-t分别比ZZDHD组的高出63.5%,119.1%.说明栀子大黄汤中其余成分对枳实中总柚皮素、总橙皮素的药动学特征具有显著影响,经配伍后其Cmax,AUC0-t湿著降低.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以应用于血浆中总柚皮素和总橙皮素含量测定.

  • 大鼠口服芍苓消银片后血液中芍药苷、落新妇苷、迷迭香酸、异嗪皮啶、甘草苷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作者:赵瑞芝;王银洁;冯丽敏;卢传坚

    芍药苷、落新妇苷、迷迭香酸、异嗪皮啶和甘草苷为芍苓消银片中主要成分,为给其后期剂型及临床用药方案设计奠定基础,该文建立了这5种成分血药浓度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血药浓度测定采用HPLC测定,菲罗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乙腈-0.05%甲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样品处理采用固相萃取法.大鼠灌胃芍苓消银片浸膏后分别于不同时间采血,测定血药浓度.实验结果显示5种成分可基线分离,芍药苷、异嗪皮啶、落新妇苷、迷迭香酸和甘草苷分别在2.48~ 248,0.213 6~21.36,0.531~53.1,0.704~ 70.4,0.253~25.3 mg·L-1线形关系良好.5种成分均可吸收入血,均为快速吸收、快速消除的模式.该文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含同类成分的制剂的体内分析,芍苓消银片中主要成分吸收消除较快,适合制备成缓控释制剂,普通制剂可能需要1d服药4~6次.

  • 加快中药标准饮片作为标准物质的基础研究步伐

    作者:肖永庆;李丽;刘颖

    目的:阐明加快中药标准饮片作为标准物质的基础研究的必要性及研究方案.方法:根据作者十余年的炮制工艺规范化及饮片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的经验积累和切身体会,针对中药饮片质量评价标准物质有待完善的现实情况,根据健全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体系的需要,说明加快中药标准饮片作为标准物质的基础研究的必要性;从原料药材的采集加工技术规范、候选标准饮片的炮制加工技术规范及其样品均匀化、包装、储存技术规范等,确定标准饮片作为标准物质的制备技术规范的研究方法及其步骤.结果与结论:加快中药标准饮片作为标准物质的基础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其研究目标是:制定数种标准饮片的炮制技术规范及其属性的识别技术规范;确定作为饮片标准物质的指导原则和技术规范.为相关部门申请国家标准物质认定提供基础科学数据.

  • 藏药佐太安全性研究及其复方当佐的临床安全观察初探

    作者:李岑;王东平;多杰;多杰拉旦;陈现民;杜玉枝;杨红霞;郑植元;于明杰

    佐太是含重金属藏药的典型代表,迄今仍缺乏现代安全性评价数据.该研究通过佐太的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单次给药汞分布试验、长期汞蓄积毒性试验及其复方当佐的临床安全性初步观察,以期获得佐太的药用安全数据.急性毒试验发现:半数致死量试验的各组KM小鼠未出现死亡和中毒现象,未做出佐太LD50;佐太的大耐受量为80 g·kg-1.亚急性毒性试验发现:佐太在低剂量(13.34 mg· kg-1·d-1)和中剂量(53.36 mg·kg-1·d-1)时可降低Wistar大鼠血清ALT,AST,Crea水平,且在低剂量时具有显著性差异;高剂量(2 000 mg·kg-1·d-1)佐太可显著增加血清ALT,AST,Crea,MDA水平;血清BUN和GSH水平随着剂量增加而降低,呈显著性量效关系.单次给药分布试验发现:佐太单次给药24 h后,Wistar大鼠的肾脏、肝脏及肺中汞含量出现升高趋势,且在肾脏中呈显著剂量依赖性.长期蓄积毒性试验发现:KM小鼠在临床等效剂量(6.67 mg· kg-1·day-1)给药佐太4.5个月、停药1.5个月,从2.5个月时肾脏开始出现显著性汞蓄积,停药后又逐步降低,而肝、脾和脑中汞含量及血清ALT,AST,TBIL,BUN,Crea均无显著性变化;在给药4.5个月时KM小鼠肾、肝和脾组织有轻微结构性变化,停药后又恢复正常;佐太组动物体重增加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当佐临床安全观察发现:受试者在临床剂量下服药当佐1个月,血清生化、血常规和尿常规各指标均无不良变化.该研究证实了传统藏药佐太的毒性极低,其临床配伍药用安全性较好,在临床剂量下和临床服药周期内对机体无不良作用,但长期大剂量用药可能会对肾脏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 藏药白花龙胆品种考证与使用现状调查

    作者:钟世红;古锐;马羚;马逾英;泽翁拥忠;曹赟;张彩虹

    目的:考证藏药白花龙胆基原植物,阐明其主流药材.方法:本草考证,结合野外标本采集,调查收集藏医院、藏药厂、药材市场样品,进行原植物鉴定.结果:本草考证与标本鉴定表明,大花龙胆Gentiana szechenyii、岷县龙胆G.purdomii、高山龙胆G.algida的形态特征与古今藏药本草记载较为一致,应为白花龙胆的基原植物;20批“白花龙胆”药材的鉴定结果表明,大花龙胆G.szechenyii是目前白花龙胆主流药材,其他品种仅在藏医院使用,所调查样品的入药部位均为花枝.结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品种整理研究,深入探讨岷县龙胆G.purdomii、高山龙胆G.algida及白花居群的分类学地位;有必要按“一物一名”原则建立和完善各品种质量标准,以规范临床使用与生产投料;建议加强大花龙胆G.szechenyii资源调查研究和栽培研究,满足生产与临床需求.

  • 基于药理作用的组分中药药性预测研究

    作者:胡亚楠;任颖龙;曹佳;王梅;王耘;乔延江

    目的:利用决策树算法研究中药药理作用与其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中药药理作用的基础上,利用决策树算法研究中药药性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对中药组分进行了药性预测.结果:建立的模型稳定可靠,可用于中药或组分中药的药性预测.结论:用决策树模型对组分中药药性的预测,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反映出组分中药的药性理论内涵,为组分中药药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基于药性组合归肝经中药药理作用特征研究

    作者:过红玲;顾浩;王耘;乔延江

    目的:为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揭示归肝经中药药性和药理作用的关系.方法:通过整理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关于中药药性的数据记载,并收集文献和《中药学》一书中的中药药理作用数据,利用关联规则方法,以归肝经药性组合为目标,挖掘得到相关药性组合所对应的药理作用规则.结果:发现归肝经药性中药在药理作用上存在明显差别,同时也具有相同的药理特征.结论:本研究以探索中药药性-药理作用的关联关系为主线,将中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联系起来,为解析药性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 基于药性组合的归肾经中药药理作用特征研究

    作者:任颖龙;顾浩;王耘;乔延江

    进一步明确中药药性与药理作用的关联关系,该文基于药性组合进行了归肾经中药药理作用特征的相关研究.为中药药性理论与药理作用的相互渗透与结合搭建了桥梁.在归肾经中药药性和药理作用研究基础上,通过整理药性、药理作用相关资料,利用关联规则方法,以归肾经药性组合为目标,挖掘得到相关药性组合所对应的药理作用特征.分析发现不同药性组合的归肾经中药在药理作用上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也具有共同的药理特征譬如免疫促进等等.研究以不同药性组合的归肾经中药为载体,将中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紧密结合,为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中药药性理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现代医学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 基于药性组合模式的药膳配方方法

    作者:马莉;颜素容;李晓鹤;陶欧;王耘;乔延江

    针对目前药膳研究多为继承、缺乏创新这一现状,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药性组合模式的药膳配方方法.通过分析药典所载中药及常见食物的药性组合模式,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经典方剂的药性组合模式为模板,利用贪婪算法将食物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得到与经典方剂药性特征相同的药膳配方.该文以治疗肺胃燥热型糖尿病经典方剂白虎人参汤为例进行药膳配方设计,共得到药膳配方十八则,从中医学及营养学角度分析均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为个性化食疗保健开拓了新的思路,也为实现高水平的药膳产业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 基于温辛肝功效网络的活血化淤治法抗肝癌作用机制解析

    作者:顾浩;马莉;袁斌;张燕玲;王耘;乔延江

    目的:功效网络是揭示中药功效作用机制和功效间关系的复杂网络.利用功效-药性的关系,构建温辛肝活血功效网络,阐明活血治疗肝癌的原理.以温辛归肝经的活血药红花为例,探讨功效网络在中药有效成分辨识及组合配伍中的应用.方法:该文利用前期工作中,活血功效的相关药性组合温辛肝为研究对象,收集具有温辛肝药性中药的药理作用数据,利用关联规则方法和卡方检验得到温辛肝活血关联度高的药理作用组合.利用DrugBank数据库收录的药理靶点数据,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背景下,根据“功效-药性-药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为主线,构建温辛肝活血功效网络.结果:活血一方面通过影响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凋亡、抗炎直接治疗肝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抗凝、抗黏、调节局部血循环,防止癌细胞转移和增强组织对抗癌药敏感性,从而间接治疗肝癌.基于活血网络靶点筛选的红花有效成分群中,红花黄色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等已有文献证明具有抗肝癌作用,说明了该文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功效网络的用途.结论:功效网络是揭示中药治法作用机制的有效途径,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发现中药治疗特定疾病的关键有效成分.

    关键词: 活血 功效网络 肝癌
  • 中药药性组合模式自相似关系研究

    作者:孙婧;张百霞;颜素容;张燕玲;王耘;乔延江

    药性组合是将影响药性的各要素按照一定顺序组合的特定表述形式,药性组合模式是多个药性组合形成的配伍关系.基于药性组合模式,该文以红花、红花药对、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为例,对药性组合在单味药、药对、方剂中的配伍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共性和差异,并对其中表现出的中药药性组合模式的自相似性进行阐述,分析多种药性组合的功效配伍关系,为发现基于药性组合的中药配伍研究模式及药性组合的功效配伍之间的关联提供新的思路.

  • 基于自相似性原理的药性理论系统观

    作者:袁斌;张燕玲;王耘;乔延江

    以药味为基础对方剂配伍规律进行研究,关键在于方剂配伍系统的结构与层次之间的内在关系.该文以系统科学的自相似性原理为核心思想,系统阐释了药性自相似性原理,明确了具有相同或相似药性配伍结构的方剂在功效上具有自相似性,并以实体语法系统为基本框架,构建了朝向药性配伍的药性理论系统观,实现了证、治则治法、功效、药性、药味的中医药知识融合,实现了从证到方的自动设计、优化过程,为药性理论的应用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方法与技术体系.对饮片配伍、组分配伍、复方药物设计具有技术、方法和理论的指导意义.

  • 饮片药性与组分药性自相似性关系研究

    作者:何文静;胡亚楠;张燕玲;张培;王梅;王耘;乔延江

    目的:利用中药药性数据预测平台对部分中药组分和中药饮片药性进行预测,建立中药饮片与中药组分药性的关系.方法:在组分药理作用的基础上,运用药性数据预测平台,对中药组分的药性进行预测.结果:中药饮片与中药组分药性预测相同与相近的结果总和达到了75%以上.结论:饮片药性与中药组分药性之间存在自相似关系,体现了不同层次间的药性具有继承性、加和性和涌现性.

  • 基于二分图和贪婪算法的方剂配伍设计方法研究

    作者:董昉;李晓鹤;过红玲;陶欧;王耘;乔延江

    中药方剂配伍讲究性味归经和气机沉降,根据多种配伍原则和多味药的性味配合进行配伍.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认识到药性理论是中药配伍的核心原理,但目前还未有明确的方法指出如何基于药性进行配伍.该文提出了一套基于二分图和贪婪算法的方剂配伍设计方法,通过以四味鹿茸丸的药性组合模式为模板组出新方为例,证明该方法可为方剂配伍提供快速选药的思路,并讨论了此方法用于替代珍惜濒危药材和禁用药材的前景.

  • 基于药性组合的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特征研究

    作者:张百霞;顾浩;过红玲;马莉;王耘;乔延江

    目前中药药性的研究多局限于单一或两类药性层面,偏离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整体观念.该文以不同药性组合的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特征为研究目的.整理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归胃经中药的药性数据,收集来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1980年以来的全部文献和《中药学》(颜正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临床中药学》(高学敏、钟赣生,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中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作用数据,利用关联规则方法,挖掘归胃经中药药性组合所对应的药理作用.所得关联规则结果与经验知识相符,不同的药性组合有各自的药理作用特征,通过比较发现不同药性组合间的药理作用既有差异性也有相似性.药性组合间因为具有相同的四气或五味而表现出相似的药理作用,因为具有不同的四气或五味而具有差异性的药理作用,而四气和五味均不同的药性组合其药理作用也可以表现出相似性.该研究将药性理论与中药药理作用研究成果结合,揭示了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的主要特征和规律,为揭示归胃经中药的作用机制,发现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 基于药性组合模式的托吡酯新功能发现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李光霁;顾浩;郭维嘉;张燕玲;王耘;乔延江

    目的:根据药性组合模式,研究托吡酯的新功能,将中药药性理论用于老药新用途的发现.方法:根据《中药新家族——化学中药》找出托吡酯的药性,再根据糖尿病、高血压、癫痫、肺癌4种疾病的治则治法,依据功效与药性组合关系及总结其对应的药性组合模式将托吡酯的药性组合与各疾病所对应的药性组合进行比较,预测托吡酯的新功能.结果:经过比较,发现所对应的药性组合与托吡酯的药性组合相符,并有相应文献佐证,而其他几种则没有.结论:该文基于药性组合模式,通过中医临床经验,进行托吡酯新功能的筛选,发现托吡酯除对癫痫有治疗作用外,对糖尿病、高血压、肺癌亦有作用,根据药性组合模式探究药物新功能,可大大缩短新药研发的时间.

  • 基于药性组合的归肺经药理作用特征研究

    作者:顾浩;张燕玲;王耘;乔延江

    目的:药性是中药的基本属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组方配伍的核心理论依据.该文通过药性组合探讨归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特征,目的在于将药性配伍规律引入到复方药的设计与优化过程,发挥药性理论在组方配伍中的指导作用.方法:以代表性归经“肺经”为例,收集整理2010年版药典中归肺经中药药性组合.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收集1980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上述中药的全部药理研究文献,并参考《中药学》、《临床中药学》对其药理信息进行补充.利用关联规则方法挖掘归肺经中药的药性和药理作用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不同性味的归肺经中药在药理作用上存在明显差异,例如,平甘肺能降血糖、抗缺氧、免疫促进;平苦肺能够抗菌、降血压、抗氧化;温甘肺能够镇咳、抗菌;温苦肺能祛痰、抗炎等.同时,归肺经中药也具有相似的药理特征,例如抗菌、抗炎,与肺为门户易感外邪的特点相一致.结论:该研究发现了不同性味归肺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特征,连通了中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为建立符合中医药思想的中药药性组方体系打下基础.

  • 基于药性组合模式的降压组分中药设计

    作者:缪素芬;颜素容;郭维嘉;罗计;孙婧;董昉;王耘;乔延江

    组分中药是一种继承并发扬中医药理论的创新中药研究模式.对于组分中药的研制目前也有很多设计方法,但其共同特点是缺乏与中医药理论的有效衔接.该文通过基于药性组合模式探讨组分中药的设计方法,为组分配伍提供了具有中医特点的配伍方法,并以高血压为例验证了其可行性.

  • TRPV1离子通道与中药辛味药性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星;张燕玲;王耘;任真真;鲍红娟;乔延江

    中药五味理论及味效发生机制一直是中药药性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该文利用基于药效团的虚拟筛选技术,通过研究中药成分对TRPV1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探讨TRPV1与中药辛味药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TRPV1激动剂药效团模型与中药化学成分之间的匹配关系揭示了辛味中药的药效成分.因此,提出TRPV1离子通道是辛味药性发挥药效的潜在靶点之一.中药辛味药性是由其化学成分决定的,且在不同层次上符合继承性和加和性等特点.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