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苦参总黄酮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影响

    作者:范红艳;顾饶胜;任旷;王艳春;姚祯;沈楠;刘师兵

    该文研究了苦参总黄酮(flavonoids from Sophora flavescens)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脑复康组(阳性对照组)、苦参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采用D-半乳糖(160 mg·kg-1)颈背部皮下注射连续30 d建立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造模同时,苦参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苦参总黄酮(150,300,600mg·kg-1),连续30 d.采用跳台试验、避暗试验来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单胺氧化酶-B(MAO-B)、Na+-K+-ATP酶、Ca2+-ATP酶活性,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并且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脑海马齿状回区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与模型组比较,苦参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及脑复康组能明显延长避暗潜伏期、跳台潜伏期,苦参总黄酮各剂量组及脑复康组均减少避暗错误次数,苦参总黄酮高剂量组及脑复康组可减少跳台错误次数(P<0.05或P<0.01).苦参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及脑复康组能提高衰老小鼠脑组织中SOD和Na+-K+-ATP酶活性,降低脑组织中MAO-B的活性、MDA及TNF-α含量,降低衰老小鼠血清中LDH活性(P<0.05或P<0.01).苦参总黄酮各剂量组及脑复康组脑组织中Ca2+-ATP酶活性增强,同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病理可见模型组海马齿状回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排列稀疏,细胞形态欠完整,胞浆稀少,胞核与胞浆界限欠清晰,细胞核深染,固缩不规则形,核仁不明显.苦参总黄酮组及脑复康组海马组织形态较模型组改善.可见,苦参总黄酮能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减少TNF-α含量而增强抗氧化作用,从而稳定细胞膜、降低脑内MAO-B活性有关.

  • 淫羊藿苷对大鼠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胡彦武;刘凯;闫梦彤

    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对大鼠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通过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再通过可逆性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大鼠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S)、缺血再灌注组(NIR)、糖尿病对照组(MS)、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MIR)、糖尿病缺血再灌注淫羊藿苷治疗组(MIRI).观察血糖、体重和生活状态的变化;检测血清中CK-MB,LDH,GSH-Px及心肌中SOD等酶活性及心肌中MDA和NO含量;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心肌中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显示,糖尿病模型复制成功;糖尿病状态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更加严重;淫羊藿苷可以通过提高NO水平,减少MDA生成,降低CK-MB和LDH活性、升高SOD和GSH-Px活性,减少Caspase-3及Bax蛋白的表达,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改善心肌受损程度.结果表明,淫羊藿苷可能通过对抗氧化应激及抑制细胞凋亡来发挥糖尿病状态下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 太白楤木对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干预作用

    作者:黄苗;刘欣;董蕾;史海涛;刘亚萍;刘超

    通过40% CCl4橄榄油剂3 mL·kg-1腹腔注射,2次/周,连续8周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太白楤木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水平及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取雄性SD大鼠60只,将选取的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太白楤木高、中、低剂量组(10,7.5,5.0 mL·kg-1)和秋水仙碱组.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RT-PCR检测VEGF,TGF-β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实验研究发现:模型组可见明显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大量胶原纤维组织增生,部分可见假小叶形成;太白楤木各剂量组及秋水仙碱组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胶原纤维组织增生减少,未见明显假小叶形成.与模型组相比,太白楤木各剂量组及秋水仙碱组VEGF 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减低(P<0.05),太白楤木高、中剂量组TGF-β1mRNA表达减低(P<0.05);太白楤木高、中剂量组VEGF mRNA表达较秋水仙碱组减低(P<0.01);太白楤木高剂量组TGF-β1mRNA表达较秋水仙碱组减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太白楤木各剂量组及秋水仙碱组Bcl-2蛋白表达均减低(P<0.05),Bax蛋白表达则升高(P<0.05).太白楤木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TGF-β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同时上调肝组织中Bax蛋白及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以调节肝组织胶原纤维代谢,进而改善肝脏纤维化的程度.

  • 虎杖苷对小鼠糖尿病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黄波;薛莱;吴阳;蒋青松

    观察虎杖苷(PD)对小鼠糖尿病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利用小剂量STZ连续5d腹腔注射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以心肌肥厚指数(LVHI,左心室/右心室+室间隔)、左心室/体重(LV/BW)、组织学检查和心房利钠因子(ANF) mRNA表达为心肌肥厚指标;监测空腹血糖值(FBG),并检测血清胰岛素含量、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分别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FBG持续超过11.1 mmol·L-,BW明显降低,胰岛素含量、HbA1c和HOME.IR明显升高,提示糖尿病模型建立且保持稳定;糖尿病小鼠LVHI,LV/BW及ANF mRNA均增加,细胞表面积增大,提示小鼠出现心肌肥厚.同时,模型组PPARβ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NF-κB p65,COX-2及iNOS表达则明显增加.给予PD(50,100 mg·kg-1·d-1)治疗后,糖尿病小鼠BW增加,FBG,胰岛素及HbA1c含量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心肌肥厚指标亦明显好转,提示PD具有保护糖尿病心肌肥厚的作用.同时,PD使PPARβ的表达上调,并抑制NF-κB p65,COX-2及iNOS的表达,提示PD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激活PPARβ,抑制NF-κB及COX-2,iNOS信号通路有关.

  • 当归多糖对D-半乳糖致小鼠肾脏亚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樊艳玲;夏婕妤;贾道勇;张梦思;张岩岩;王璐;黄国宁;王亚平

    探讨当归多糖(ASP)对D-半乳糖诱导致小鼠肾脏亚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模型组:小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120 mg·kg-1),qd×42;ASP组:从D-半乳糖模型复制的第8天起,腹腔注射ASP(100 mg·kg-1),qd×35;正常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等时与等量生理盐水.药物注射完成第2天,采外周血检测尿素氮(BUN)、肌酐(Crea)、尿酸(UA)、胱抑素C(Cys-C)含量;取肾脏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肾组织中染色阳性细胞相对光密度(ROD),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变化;制备肾脏组织匀浆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ELISA方法检测肾脏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含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较,ASP组小鼠血清中BUN,Crea,UA,Cys-C,AGEs和8-OH-dG含量显著下降;肾小球数目增多,硬化肾小球减少,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管腔扩张不明显;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的相对光密度降低且颗粒小;超微病理呈现肾小球系膜细胞减少,基底膜变薄,足细胞核糖体和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多,足细胞次级突起融合减少;SOD与GSH-PX活性显著增加;MDA含量下降.综上所述,当归多糖能拮抗D-半乳糖致小鼠肾脏亚急性损伤,其保护肾脏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 黄芪通过ACE2/Mas途径改善代谢综合征大鼠早期肾功能损害

    作者:王琼英;梁伟;姜程;李宁荫;许涵;杨米娜;林欣;于亨;常鹏

    探讨黄芪影响代谢综合征(MS)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以及血管紧张素1-7 (Ang 1-7)受体Mas蛋白的表达及其抗氧化作用.将8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MS组、黄芪组、缬沙坦组.MS大鼠予以高脂肪高盐饲料,饮用10%果糖水制备代谢综合征动物模型,黄芪组予以黄芪6.0g·kg-1 ·d-1灌胃,缬沙坦组予以缬沙坦30.0 mg·kg-1·d-1灌胃,MS组以及对照组予以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干预4周后行一般指标、生化指标以及血压测定,放免法检测血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Mas受体,ACE,ACE2,AT1R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S组、黄芪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甘油三酯、血清游离脂肪酸以及血浆、肾组织AngⅡ水平明显升高(P<0.05);缬沙坦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与MS组比较明显降低;MS组大鼠肾组织NO含量以及SOD活性下降,经黄芪干预后较MS明显增高;黄芪治疗后较MS组大鼠肾脏组织中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MS组肾组织中ACE和AT1R的表达明显升高,而ACE2和Mas受体的表达降低(均P <0.05);与MS组比较,MS+黄芪组肾组织中Mas受体的表达升高较显著,而MS+缬沙坦组AT1R的表达降低更明显(均P <0.05).结论:黄芪可以提高肾脏组织Mas的表达,降低ACE表达,改变肾脏局部的AngⅡ,MDA,NO和SOD水平,从而对早期受损伤的肾组织起保护作用.

  •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5种海洋贝壳类中药微量元素比较研究

    作者:张帅;陈震;傅余强;宫会丽;管华诗;刘红兵

    该论文比较研究中国药典收载5种海洋贝壳类中药的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并探讨微量元素与功效的相关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51批次贝壳饮片中的钴、铜、锌、钼、硒、砷和钡等7种微量元素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发现硒元素的含量在上述贝壳类中药同品种不同批次饮片中的差异性较小,但在不同品种间有显著性差异,可作为区分不同品种贝壳类中药的关键元素之一.此外,对同一中药品种来说,在不同批次饮片中含量差异较小的无机元素还有:石决明中钴(Co)、铜(Cu)、钼(Mo)和钡(Ba),珍珠母中Co和砷(As),瓦楞子中Mo,As和Ba,蛤壳中Zn,提示以上微量元素可以作为该生药质量控制的潜在化学指标.从PCA得分散点图可见,瓦楞子和蛤壳能归为一大类,牡蛎、石决明和珍珠母归为另一大类.已知前两者是化痰药,后三者属于平肝潜阳药,这提示贝壳类中药所含的微量元素与其功效有一定相关性.PCA分析所得因子载荷矩阵提示,硒元素可能是导致贝壳类中药功效差异的重要化学基础.该文通过对5种海洋贝壳类中药51批次饮片的微量元素比较分析,寻找该类药材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性,为该类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列当中苯乙醇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韩国庆;李彩峰;王晓琴;李旻辉;李晶

    列当为列当科中重要的药用植物.该研究建立了列当中主要活性成分毛蕊花糖苷和crenatoside,以及总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含量测定的方法,并测定15个列当样品中上述成分的含量,对其资源利用价值进行评价.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列当中毛蕊花糖苷和crenatoside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苯乙醇苷的含量.结果显示列当中含量高的成分是毛蕊花糖苷,其次为crenatoside;15个样品中毛蕊花糖苷、crenatoside和总苯乙醇苷的含量差异较大,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在1.15%~15.60%,crenatoside在0.83%~4.47%,总苯乙醇苷在6.78% ~27.43%.采集时间对药材主要成分含量影响较大,盛花期采集的列当,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较高.结果表明2种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可用于评价列当药材的质量以及资源利用价值.

  • 短刺小克银汉霉对甘草次酸的微生物转化

    作者:马媛;谢丹;王照华;戴均贵;安熙强;顾政一

    利用丝状真菌短刺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blakesleeana CGMCC 3.970对甘草次酸(GA)进行微生物转化研究.甘草次酸与短刺小克银汉霉培养物在25℃,135 r·min-1条件下共孵育7d后,采用溶剂萃取法、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提取并分离纯化转化产物,获得1个主产物和5个次要产物,经MS、1 H-NMR和13C-NMR分别鉴定为3-酮基-15α-羟基-18β-甘草次酸(1)、3-酮基-15β-羟基-18β-甘草次酸(2)、7β,15α-二羟基-18β-甘草次酸(3)、3-酮基-7β,15α-二羟基-18β-甘草次酸(4)、7β-羟基-18β-甘草次酸(5)和15α-羟基-18β-甘草次酸(6),其中化合物2为一新化合物.这些结果提示短刺小克银汉霉CGMCC 3.970对GA具有选择性酮基化及羟基化作用.

  • 大苞藤黄中的一个新黄酮及其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作者:李丽梅;周俊;娄洁;王月德;周堃;董伟;高雪梅;胡秋芬;江志勇

    采用现代分离方法对产自西双版纳的大苞藤黄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1个新的黄酮类化合物(1).通过高分辨质谱、红外、紫外、1D和2D NMR等波谱数据分析,终将该化合物鉴定为7-methoxy-4',6-dihydroxy-8-isobutyryl-flavone.测定了该新黄酮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结果显示其具有显著的抑制烟草花叶病毒作用,对烟草花叶病毒的相对抑制率为28.2%.

  • 巨峰葡萄籽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

    作者:邓安珺;张海婧;张志辉;李志宏;马林;吴丰;吴练秋;王文杰;秦海林

    采用破碎、溶剂提取、萃取粗分离、硅胶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纯化技术,从购自市场的巨峰葡萄籽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并参考文献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儿茶素(1)、表儿茶素(2)、槲皮素(3)、没食子酸乙酯(4)、rel-(2S,3R)-2-(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5-(3-羟丙基)-2,3-二氢苯并呋喃-7-醇(5)、rel-(2α,3β)-7-0-methylcedrusin(6)、rel-(1R,2S)-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3-羟丙基)-2-甲氧基苯氧基丙烷-1,3-二醇(7)和(+)-isolariciresinol (8).化合物5~8为首次从葡萄籽中分离得到的系列木脂素类化合物,其中,5和6为苯并呋喃-8,3'-新木脂烷型木脂素,7为8,4'-氧新木脂烷型木脂素,8为8,8':2,7'-环木脂烷型木脂素.通过体外抗氧化细胞模型实验评价发现,与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化合物1和2相比,木脂素类化合物6也能明显提高RAW264.7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活性,显示出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 紫草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詹志来;胡峻;刘谈;康利平;南铁贵;郭兰萍

    该文全面综述了1966年以来紫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展,紫草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萘醌类、单萜苯酚及苯醌类、酚酸及其盐类、生物碱类、脂肪族及酯类化合物,其药理活性主要有抑菌、抗炎、抗病毒、保肝、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等,该文为紫草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植物多酚干预脂质代谢紊乱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代燕丽;邹宇晓;刘凡;李红枝

    脂质代谢紊乱是诱发肥胖症、高脂血症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代谢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代谢综合症等慢性疾病预防的关键目标.植物多酚以多种方式参与调控机体的胆固醇吸收、甘油三酯合成和分泌以及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等生理进程,在维持或改善机体脂质代谢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就近年来植物多酚在预防和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及其相关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中草药根腐病及其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高芬;任小霞;王梦亮;秦雪梅

    中草药根腐病是近年来严重威胁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主要就中草药根腐病的发生情况、病原菌种类的多样性、优势病原菌的区域差异性和引发症状的复杂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就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中草药根腐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同时,还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 基于气候因子的白术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作者:谭喆天;王浩;朱寿东;严玉平;郭兰萍;郑玉光

    通过对白术中白术内酯类成分含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对白术在全国主产区5省份的气候适宜性进行区划研究,为开展白术种植的合理区域选取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对全国5省份40个产地白术实地采样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不同气候因子条件下白术内酯类成分含量的变异,及各气候因子对白术内酯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并应用空间技术,依据白术内酯类成分含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基于气候因子的白术生态适宜性区划.适宜白术内酯类成分积累的气候条件为:湿月降水量(220~230 mm)、暖季平均温(25℃以下)、干季平均温(大于10℃).

  • 腊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作者:王晓晖;刘晓;高博闻;张钟秀;史社坡;屠鹏飞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是磷酸戊糖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研究根据已经报道的G6PDH基因的保守序列引物扩增腊梅花中G6PDH基因的核心序列,利用RACE技术从腊梅中首次克隆得到一个G6PDH基因cDNA全长,命名为G6PDH1,并对G6PDH1蛋白质进行细胞定位预测、跨膜结构分析、三维结构模拟及聚类分析,预测G6PDH1的生物学信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6PDH1在腊梅不同组织中和冷处理条件下的表达差异分析.该研究中克隆获得的G6PDH1基因的全长为2011bp,开放阅读框1 551 bp,编码516个氨基酸.组织表达分析的结果显示,G6PDH1基因主要在花和根中表达,在叶和茎中表达量较低.通过冷处理,该基因在12 h时达到高表达水平.研究通过对腊梅花中G6PDH1基因全长cDNA克隆和表达特异性分析,为以后深入研究腊梅的抗寒机制奠定了基础.

  • 雷公藤4-(5'-二磷酸胞苷)-2-C-甲基-D-赤藓醇激酶基因的全长克隆与表达分析

    作者:童宇茹;苏平;赵瑜君;张萌;王秀娟;胡添源;高伟;黄璐琦

    4-(5-焦磷酸胞苷)-2-C-甲基-D-赤藓醇激酶[4-(cytidine-5-diphospho)-2-C-methyl-D-erythritol kinase,CMK]是雷公藤甲素等萜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上关键酶之一.根据获得的雷公藤转录组数据中TwCMK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全长PCR方法克隆TwCMK全长cDNA,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检测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雷公藤悬浮细胞后0~ 72 hTwCMK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TwCMK全长 cDNA由1 732个核苷酸组成,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387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2.85 kDa,理论等电点为5.79;TwCMK基因受MeJA诱导后表达逐渐上升,在24 h时达到高值.为进一步研究雷公藤甲素等萜类成分次生代谢调控和生物合成奠定了基础.

  • 4种基原四块瓦的生药学研究

    作者:刘勇;张琪;彭玉娇;吴志瑰;林贵兵;徐艳琴;罗永明

    江西特色药材四块瓦疗效确切,在民间使用较广泛,为了发掘这一民间药资源,该实验对不同基原的四块瓦药材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提供了4种金粟兰属植物的药材性状、根及根茎的组织和粉末显微特征结果.通过实验研究,明确了四块瓦药用部位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为四块瓦的种质鉴别、进一步开发利用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 菘蓝莽草酸羟基肉桂酸酰转移酶IiHCT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作者:董宏然;杨健;黄璐琦;贾景明;唐金富

    根据菘蓝转录组数据,克隆了菘蓝莽草酸羟基肉桂酸酰转移酶IiHCT的全长cDNA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IiHCT基因的表达模式.IiHCT ORF为1 290 bp,编码430个氨基酸,等电点为5.77,相对分子质量为47.68 kDa.IiHCT主要在菘蓝茎中表达,幼根、叶、花蕾中几乎不表达.同时发现离体菘蓝毛状根中可以检测到IiHCT的表达,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后,IiHCT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在4h达到原先的4.3倍.研究首次从菘蓝中克隆得到HCT基因,为进一步解析菘蓝苯丙素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奠定基础.

  • 不同小生境对苍术生长和4种挥发油的影响

    作者:张燕;樱井美希;杨光;武田修己;陈美兰;朱寿东;王凌;郭兰萍

    为了探讨苍术适宜的生长立地环境条件,开展田间不同小生境试验,研究不同小生境对苍术成活率、生长、产量、挥发油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竹林下苍术的成活率为(76±15.1)%、株高为(77±14.8) cm,4种挥发油质量分数之和达4.09%,都显著高于露地苍术,4个朝向的露地苍术的成活率平均为30%,株高平均为51 cm,4种挥发油含量之和平均为2.24%;但林下苍术单株产量(41 ±22.3)g却极显著低于露地上种植的苍术单株产量的平均值(104.5 g);对于4个朝向的露地苍术,有机质等营养条件好的东坡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朝向的小生境.通过对不同小生境的光照、温度、土壤和叶片的营养成分分析发现,苍术是一种耐贫瘠、喜隐蔽或东坡种植的药用植物,这也提示业界,林下苍术成活率高,发病率低,管理成本低,虽然产量不高,但其药效成分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来提高其产量,建议发展林药间作的苍术生态种植模式.

  • 乌头块根浸提液对3种牧草的化感效应

    作者:焦玉洁;王亚麒;袁玲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是传统的大宗中药材之一,广泛种植于四川省江油市,所释放的化感物质严重影响周围和后茬作物的生长发育.试验以当地种植乌头的后茬牧草白三叶、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为材料,研究了乌头块根浸提液(ETR)浸种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牧草品种不同,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对ETR浓度的响应也不一样.低浓度的ETR(0.01 g·L-1)促进紫花苜蓿种子发芽,ETR 1.00 9·L-对3种牧草的种子发芽率均有抑制作用.用高浓度的ETR(1.00 g·L-1)浸种,苗高的大降幅为:紫花苜蓿(42.05%)≥白三叶(40.21%)>黑麦草(10.64%).因此,在乌头-牧草种植体系中,选择对ETR相对不敏感的黑麦草有益于减轻乌头产生的化感效应,提高土地整体生产力.随ETR浸种浓度提高,抑制牧草种子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肌醇磷酸盐水解,降低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磷含量,进而影响种子发芽.此外,高浓度的ETR还显著降低牧草幼苗的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说明ETR中的化感成分可抑制养分吸收,硝酸盐同化和光合作用,妨碍幼苗生长.

  • 盐酸小檗碱纳米胶束的制备、表征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作者:马文转;王金铃;屠鹏飞

    以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为载体材料,以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采用薄膜水化法构建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ER)纳米胶束(BER-PMs),以改善其溶解性和体外抗肿瘤效果.分别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胶束的形态;粒度测定仪考察其粒径和Zeta电位;超速离心法考察载药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动态膜透析法测定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特性;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研究其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BER-PMs平均粒径为(12.45 ±1.46) nm;粒径均一且呈球形;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5.7±0.22)%,(95.67±5.35)%;Zeta电位为(-1.12 ±0.23)mV;在体外pH7.4,6.5的磷酸盐缓冲液中,24 h内分别释放37.20%,41.14%;同时与BER相比,BER-PMs能更显著地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P<0.05)、促进细胞的凋亡,提高BER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因此,所构建的盐酸小檗碱胶束能更有效地促进MCF-7细胞的凋亡,提高药物的体外抗肿瘤效果.

  • 载姜黄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何黎黎;顾健

    制备载姜黄素(curumin,Cur)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和抗肿瘤活性.采用聚合法制备了MSN,并运用溶剂挥干法和浸渍离心法制备了载Cur的MSN (Cur-MSN),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优化了制备工艺.通过扫描电镜表征了Cur-MSN形态,测定了Cur-MSN粒径大小和电位.以0.2% SDS溶液为释放介质,研究了Cur-MSN的体外释放行为,并考察了Cur-MSN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运用优化工艺制备的Cur-MSN圆整均一,具有典型的介孔结构特征,平均粒径为75.8 nm,Zeta电位为-30.1 mV;3批Cur-MSN的平均包封率为(72.55±2.01)%,载药量为(16.21±1.12)%.Cur-MSN体外释药行为明显了缓释特征,96 h释放了83.5%;Cur-MSN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为19.40 mg·L-1,与Cur的杀伤作用相似.

  • 运用HPLC结合PCA技术对不同炮制程度的姜炭中5个姜辣素成分的含量比较研究

    作者:于江泳;陈求芳;卢国勇

    建立同时测定不同炮制程度姜炭中5个姜辣素成分的含量,并采用PCA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比较分析.采用UltimateTM XB-C18(4.6 mm× 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0.6 mL·min-1,柱温30℃.5个成分分离度良好,标准曲线在线性范围内相关性良好,r≥0.999 7.加样回收率均值在98.86%~101.5%,RSD 1.4%~2.9%.不同炮制程度姜炭所含姜辣素成分在组分和含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姜酮在标炭中含量高,姜辣素类成分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含量依次降低.PCA模式识别显示不同炮制程度的姜炭聚为3类,为建立姜炭的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 基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MDCK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双黄连组方HPLC特征图谱谱效关系研究

    作者:刘廷;王海丹;狄留庆;康安;赵晓莉;朱萱萱;李俊松

    构建双黄连组方HPLC特征图谱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MDCK(Madin-Darby canine kidney)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相关性.在双黄连原方的基础上按正交法L9(34)组成9个不同配比的组方,分别进行HPLC分析和MDCK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ytopathic effect,CPE)观察病毒感染力,MTT染色结果作为浓度筛选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判定指标.除组方1外,其他各组方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MDCK细胞损伤均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P<0.01,P<0.001),对所获得的HPLC数据和药效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双黄连各组方17个特征共有色谱峰中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MDCK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相关性较大的组分为2,3,6,8和12号峰.将组方数据与药效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金银花、连翘与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呈正相关.通过HPLC图比对,2,3和12号峰来自金银花,而6和8号峰来自连翘.通过对照品保留时间进一步比较,确定了其中4个色谱峰分别为绿原酸、隐绿原酸、连翘酯苷B和3,4-二咖啡酰奎宁酸.推测双黄连组方中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MDCK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相关性较大的的主要成分为金银花和连翘中咖啡酰类衍生物.

  • 基于数据科学的脑心同治机制研究

    作者:陈迪;唐仕欢;卢朋;杨洪军

    中医“脑心同治”理论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意义重大.尽管“脑心同治”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但其潜在的机制尚未得到全面的阐释.为了科学揭示“脑心同治”的机制,该研究基于数据科学的思想以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代表性的2种疾病——脑中风和冠心病为例,对“脑心同治”机制进行深入挖掘.该研究从药物、靶标、通路、疾病多个角度出发,整合应用各类数据资源,采用文本挖掘、生物网络以及富集分析方法来识别心脑血管疾病间的潜在关联特征以及具有“同治”功能的药物特性,从而从多个水平揭示“脑心同治”的潜在机制.

  • 孟河医派徐迪华治疗咳嗽经验用药分析研究

    作者:徐晓晶;徐丽敏;沈春锋;王彩华;申春悌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分析徐迪华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收集整理徐迪华治疗咳嗽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采用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从病机、治法等多方面分析徐迪华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挖掘出方剂中药物的频次、核心药对及新方组合.总结了徐迪华治疗咳嗽辨证细腻,选方轻灵精巧,方证对应,处方配伍寒凉清润,攻补兼施的特点,及临床选药随症灵活加减,多偏清肺化痰,理气止咳之品的用药特色.

  • 脑栓通胶囊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随访半年生存质量指标评分变化的影响

    作者:叶晓勤;谢雁鸣;邹忆怀;赵性泉;韩舰华;王新志;马云枝;毕齐;解庆凡

    针对上市药脑栓通胶囊开展上市后再评价,观察其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随访6个月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监测,为缺血性中风患者恢复期二级预防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696例患者来自全国12家三级甲等医院,通过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44例、对照组352例.试验组给予脑栓通胶囊+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连用6个月后观察患者生存质量,同时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提示脑栓通胶囊可用于缺血性中风患者恢复期二级预防治疗,较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在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且未发生与脑栓通胶囊相关的不良事件.脑栓通胶囊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方面是安全有效的.

  • 动物来源中药材、饮片质量现状及原因分析

    作者:丁晴;仇雅静;房克慧;胡浩彬;吴越

    通过检验数据分析、文献查阅、中药材市场调研等方式,对动物来源中药材、饮片的质量情况进行汇总,并深入剖析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反映其质量现状,并为促进动物来源中药材、饮片质量管理的完善,监管政策的制、修订和检验标准的提高提供参考.

  • 超分子“印迹模板”(药素)特征的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索

    作者:贺福元;贺红;邓凯文;周逸群;石继连;刘文龙;杨岩涛;唐宇

    该文在前文超分子化学对中医药理论特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成分的自然本源,阐述中药与人体经络脏腑超分子“印迹模板”通道结构(证素)的“气析”作用,从自然界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的普遍规律层面揭示中药“药素”属性,揭示别于西药药理学的中药药理学研究应遵循的方法.中药药理学研究受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是由经络脏腑与中药成分群的超分子主客体“气析”作用关系决定的,在这种基于“分子社会”与经络脏腑通道的“印迹模板”能否匹配性地产生“气析”作用的宏观规律特殊表达过程中,超分子化学自主作用贯穿始终.中药药理学受中医药理论指导,是基于中医药理论,能用超分子化学诠释.基于经典的原子间的化学键形成的单分子化学结构构效关系奠定西药药理学,基于“分子社会”弱键的超分子“印迹模板”(药素)则构筑中药药理学大厦.中药药理学是在西药药理学基础上发展的针对“分子社会”间的超分子药理学,宜采用宏观数理定量表征和微观定性分析双重研究方法.

  • 头花蓼提取物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作者:杨武;侯佳;陆苑;陈鹏程;廖尚高;黄勇

    利用大鼠在体循环灌流模型,采用UPLC-ESI-MS/MS测定灌流液中头花蓼提取物主要活性指标成分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杨梅苷、金丝桃苷和槲皮苷的含量,并计算出吸收速率常数和累积吸收百分率.分别考察不同药物浓度、不同肠段、胆汁及P-糖蛋白抑制剂对头花蓼提取物中没食子酸等成分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机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头花蓼提取物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杨梅苷、槲皮苷在高浓度下存在饱和现象(P<0.05);胆汁对原儿茶酸的吸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对杨梅苷和金丝桃苷的吸收具有促进作用(P<0.05);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能显著增加原儿茶酸的吸收(P<0.05);各成分的吸收总体趋势为小肠优于结肠.表明头花蓼提取物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几种成分在整个肠段都有吸收,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原儿茶酸可能是转运蛋白P-gp的底物.

  • 黄连粉末中小檗碱、药根碱及单体化合物在2型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分析

    作者:魏世超;徐丽君;邹欣;李井彬;姜淑君;许啸虎;黄锐;陆付耳

    该文比较分析了黄连粉末(HL-P)中的小檗碱(BER)、药根碱(JAT)与单体化合物及二者混合物(BJ)在2型糖尿病(T2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以揭示黄连以粉末状态治疗T2D的优越性机制.将T2D大鼠灌胃给药治疗63 d,观察各组药代动力学参数、动态血糖水平及血脂值,结果表明:HL-P组与其他对应组相比,BER及JAT的tmax,T1/2ka降低,Cmax,AUCinf,AUClast,VL/F均显著增大;与模型组比较,HL-P组治疗从第18d起,BER组及BJ组从第36 d起血糖值下降显著,而JAT组血糖值下降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FFA值均下降明显,HL-P组TG,HDL,LDL值有显著改善,BER组LDL值及BJ组HDL值有显著改善.上述结果显示黄连粉末具有优越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优良的降低血糖及血脂作用活性.提示黄连用于治疗T2D宜选择粉末形态口服应用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 不同配伍比例芍药甘草汤成分的肠吸收研究

    作者:马婷婷;贺蕊;龚慕辛;许永崧;李静;翟永松;万光

    为探讨芍药甘草汤配伍机制与适宜的配伍比例,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从肠吸收角度研究芍药甘草汤SG11(白芍-炙甘草1∶1)、SG31(白芍-炙甘草3∶1)、白芍水煎液S及炙甘草水煎液(G)中主要指标成分在大鼠离体、在体肠吸收情况,并进行比较.以HPLC测定上述供试品以及肠囊吸收样品、肠灌流样品中芍药苷(paeoniflorin,PF)、甘草苷(liquiritin,LQ)、甘草酸单铵盐(glycyrrhizin single ammonium salt,GL)的浓度,并计算肠吸收量及吸收参数.发现在外翻肠囊模型中,3种成分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均有吸收,佳吸收部位均为空肠,且SG11中相应成分的吸收率均显著高于单煎(P<0.05),与SG3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单向在体肠灌流模型中,SG11中相应成分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吸收系数Papp和吸收率均显著高于各单煎液,SG11中PF,GL的各参数均显著高于SG31,LQ,各参数无差异.说明白芍炙甘草配伍有助于PF,LQ和GL的肠吸收,SG11较SG31各指标成分的吸收好.

  • 阿魏酸、川芎嗪微透析脑探针回收率测定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廖卫国;王利胜;范文涛;李周;余健烨;廖丰蕴;吴银爱;巴文强;王玎

    建立阿魏酸(FA)、川芎嗪(TMP)微透析探针的体内外回收率校正方法,考察影响回收率的因素,为进一步的体内微透析试验提供依据.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透析液中FA,TMP的含量,分别计算探针的回收率;利用浓度差法(增量法、减量法)分别考察流速、浓度、温度对FA,TMP微透析探针体外回收率的影响,并考察了探针体内回收率的稳定性.增量法和减量法在相同的条件下所测得的探针体外回收率近似相等;相同的条件下,FA,TMP探针体外回收率在流速为1~2.5μL·min-均随着流速增加而降低,在25 ~42℃均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加;而在同一流速下,探针体外回收率与FA,TMP浓度均无关;此外,FA,TMP的探针回收率在4个浓度循环中的变化基本保持稳定,且均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表明浓度差法的日内重复性良好.脑探针在大鼠体内8h内的回收率可维持相对稳定,但不同的脑探针回收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提示每次在体动物实验均需进行探针的回收率校正.微透析技术可用于FA,TMP的脑局部药代动力学研究,反透析法可作为体内同时研究FA,TMP探针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现状研究及发展对策

    作者:王阶;乔夕瑶;林飞

    中药制剂作为中医药特色疗效在临床上的实际反映,不仅满足医院临床、科研和教学的需要,也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管理审批偏西药化、规模出现萎缩、临床与科研欠同步、区域发展失衡等问题却让中药制剂在矛盾中缓慢前进,这不仅阻碍了中药制剂在临床上的有效发挥,也为中药制剂现代化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经研究分析显示目前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现状中影响因素主要有法律法规欠完善、成本高于收益、制剂研发人才短缺.分析认为打破这一矛盾、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促进中药制剂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措施是: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调整审批政策、加速调剂使用、改革定价系统、纳入医保报销范畴、整合优势资源等方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医疗机构通过汲取传统与现代精髓、储备专业人才、开发特色制剂积极开展中药制剂研发工作;企业携手医院,优势互补,实现功能转型等方式迅速转化中药制剂成果应用于临床.

  • 论《齐民要术》在本草考证领域的贡献

    作者:赵海亮;张瑞贤

    该文论述了我国现存早完整的古代农学名著《齐民要术》在本草考证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该书保存了大量涉及本草考证内容的古典文献,记载了许多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料,还通过亲自观察实践,提出了一些独到的鉴别植物品种的经验,澄清了一些植物名实的混淆.作者贾思勰的治学方法也给后人深刻启迪.该书值得研究人员在本草考证工作中给予重视.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