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丹皮酚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血压和血流量的影响及其与血管舒缩相关的作用机制

    作者:张金艳;赵乐;李贻奎;翁维良

    前期研究发现丹皮酚能显著对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和梗死,该实验进一步研究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血压和血流量的影响,并探索其与血管舒缩相关的作用机制.首先,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30只,随机分为自发高血压对照组和丹皮酚高、低剂量组,另以10只Wistar大鼠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给药前和十二指肠一次性给药后用颈动脉插管法测定动脉血压,并通过在体动物血流仪测定肾动脉和颈动脉的血流量,自发高血压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同法给予相同体积的溶剂,其余操作相同.为进一步研究丹皮酚对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采用离体微血管动力描记技术,以一定浓度的预收缩剂收缩血管后,累加浓度法加入丹皮酚,分别记录丹皮酚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和冠状动脉的舒张效应.丹皮酚可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其中降低收缩压的作用更为明显,可显著增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颈动脉和肾动脉血流量;可浓度依赖性地舒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和冠状动脉.结果表明,丹皮酚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具有显著降低动脉血压、增加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该作用与其显著的扩血管效应有关.

  • 齐墩果酸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G2/M期阻滞及凋亡的机制研究

    作者:刘玲;赵建龙;王建刚

    该研究旨在探讨齐墩果酸在诱导Bel-7402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采用MTT法、台盼蓝拒染试验检测齐墩果酸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I单染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FITC双染法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周期调控蛋白以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齐墩果酸能显著抑制Bel-7402肝癌细胞株增殖,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而G1期细胞明显减少,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同时下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使蛋白磷酸酶Cdc25C(Ser216)磷酸化而失去活性、引起Cdk1 (Tyr15)以及蛋白激酶Chk1的磷酸化水平升高.OA也可上调p21水平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此外Bcl-2表达减少,Bax,Cyt c表达增加,cleaved-caspase-9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以上结果提示齐墩果酸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激活凋亡线粒体信号通路而实现的.

  • 大叶桉叶中一个新的黄酮苷

    作者:管希锋;郭倩仪;黄晓君;王英;叶文才

    综合运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大叶桉叶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利用各种波谱技术结合理化常数和化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该研究从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苷类成分,分别鉴定为(-)-2S-8-甲基-5,7,4'-三羟基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1)、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α-L-阿拉伯糖苷(2)、山柰酚-3-O-α-L-阿拉伯糖苷(3)、番石榴苷(4)、三叶豆苷(5)和金丝桃苷(6).其中,化合物1为1个新的黄酮苷,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陈皮“陈久者良”之黄酮类成分增加原因探究

    作者:王福;张鑫;卢俊宇;梅国荣;陈鸿平;陈林;刘友平

    研究陈皮“陈久者良”之黄酮类成分增加的原因.采用显微与分子鉴定方法对陈皮样品表面分离纯化真菌进行鉴定;应用HPLC对陈皮霉变前后芸香柚皮苷、陈皮苷、川陈皮素与桔皮素4种黄酮类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陈皮霉变前后总黄酮含量变化;应用逆向思维对筛选出的真菌进行反接培养,筛选出与黄酮类物质变化密切相关菌株.终从8批次陈皮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25株真菌,分属于2属5种,分别为普通青霉、朱黄青霉、桔青霉、黄曲霉和黑曲霉,同时,陈皮霉变后黄酮类成分含量增加,其中主要影响黄酮类成分增加的菌株为黑曲霉.因此,陈皮“陈久者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其黄酮类成分的增加与表面污染黑曲霉等真菌的代谢活动相关.

  • HPLC-ESI-MS/MS同时测定松萝中3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

    作者:马英华;田婷婷;解伟伟;靳怡然;许慧君;张兰桐;杜英峰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ESI-MS/MS)同时测定松萝中松萝酸、地弗地衣酸、拉马酸3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甲酸)-水(0.05%甲酸-4 mmol乙酸铵),等度洗脱,流速0.8 mL·rmin-1.采用正负离子切换模式,多反应监测(MRM)进行定量测定,在负离子条件下测定松萝酸和地弗地衣酸,在正离子条件下测定拉马酸.结果上述3种主要成分在进样量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0.9979);平均回收率为95.0% ~ 105.1%,RSD为1.1%~5.2%.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为综合评价松萝的质量提供参考.

  • 区分3种法定基源麻黄的酚类成分HPLC特征图谱中指标成分的确定及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左雪;洪浩;臧新钰;徐风;尚明英;王璇;蔡少青

    针对麻黄中酚类成分建立HPLC特征图谱,寻找其中指标成分,并对其在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草质茎中的分布及含量规律进行分析.利用HPLC-DAD建立酚类成分特征图谱,采用YMC-Pack ODS-A(4.6 mm×250mm,5μm)色谱柱,以0.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330,350 nm.对46批次法定基源麻黄自采样品进行测定,所得图谱可实现基源间有效区分.结合主成分分析、峰面积分布分析,细致探讨图谱中12个主要成分峰对3种法定基源麻黄特征及差异的贡献:其中,10,11,12号峰峰面积在木贼麻黄中显著高于另两基源,利用其总峰面积值(木贼麻黄中高于146 mAU),可实现木贼麻黄与另两基源的有效区分;1号峰峰面积在草麻黄、4号峰峰面积在中麻黄中显著高于其他法定基源,分别为两基源麻黄中重要的差异成分峰;8,9号峰为3种基源麻黄中的共有特征成分峰;其余各峰在不同基源麻黄中的分布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辅助上述成分,实现3种法定基源麻黄的有效区分.进一步利用上述色谱条件,首次测定了法定基源麻黄中异牡荆素-2″-O-α-L-鼠李糖苷(1)、牡荆素(2)、茶花粉黄酮B(5)、草棉黄素-7-O-β-D-葡萄糖苷(6)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在检测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 ~ 102.5%.所测样品中4种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trace ~ 1.55(1),trace~0.160(2),trace~0.284 (5),trace ~0.620 (6) mg·g-1,且不同基源麻黄中,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其中,1在草麻黄中质量分数(0.670±0.88) mg·g-1显著高于另两基源麻黄(除Ei-060630-2-2外低于0.16 mg·g-1);6在木贼麻黄中平均含量水平(0.260±0.039 2)mg·g-1达草麻黄(0.120 ±0.270) mg·g-1与中麻黄(0.136±0.485) mg·g-1中的2倍,此二成分对法定基源麻黄间区分有重要贡献.所建酚类成分HPLC特征图谱与含量测定方法较为简便、准确,选定指标成分为区分麻黄基源、完善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 中药薤白抗癌防癌作用研究概述

    作者:赖全魁;陶瑞林;赵雨佳;资瑞飞;何佺

    常用中药薤白具有良好的抗癌防癌作用,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抗癌辅助性药物,广泛用于一些恶性肿瘤的治疗.该研究就国内外对薤白的抗肿瘤、抗氧化、清除亚硝酸盐、阻断亚硝胺合成、免疫增强等抗癌防癌的药效药理实验结果进行系统综述,为这味中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天然产物诱导肿瘤细胞DNA损伤应答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国文;牛亚楠;陆金健;王一涛;陈修平

    细胞在生长增殖过程中受到内源或外源性的因素而使DNA结构发生变化或受损,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修复,将引起周期阻滞,甚至凋亡.利用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的特性,通过诱导其DNA损伤、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策略.研究显示,一些天然化合物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DNA损伤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具有抗肿瘤药物研发价值.

  • 槐耳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杨爱琳;胡仲冬;屠鹏飞

    槐耳在中国已经广泛应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已经证实其抗癌效果,包括对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胃癌等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主要机制涉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新生、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调节多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表达、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等.该文对近年来槐耳抗肿瘤作用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对槐耳抗肿瘤作用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多伦赤芍野生植株和芽头无性栽培植株生物学性状和芍药苷含量对比研究

    作者:谢婷;周萌;李鑫;林国辉;赵明旭;金白乙拉;阿里穆斯;张文浩;白文明

    该实验以多伦野生芍药和栽培芍药为研究对象,对二者的生物学性状和芍药苷含量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栽培芍药是否能代替野生芍药进行药用.结果表明,多伦赤芍野生植株的茎、叶、根颈、肉质根和细根生物量均小于芽头栽培植株,地下和地上生物量比值没有显著差异.野生植株细根解剖结构中的维管柱直径、维管柱所占比例以及维管柱和皮层比均显著大于芽头栽培植株,但皮层厚度和皮层所占比例都小于芽头栽培植株.肉质根中芍药苷含量在野生植株和芽头栽培植株间无显著差异.虽然芽头栽培多伦赤芍的植株生物学性状发生了显著变化,但芍药苷含量却没有降低,因此,利用芽头这种无性繁殖方式对濒危中药材“多伦赤芍”进行保育和规模化种植是可行的.

  • 基于转录组测序揭示适度干旱胁迫对甘草根基因表达的调控

    作者:张春荣;桑雪雨;渠萌;唐晓敏;程轩轩;潘利明;杨全

    适度干旱胁迫可促进甘草有效成分的积累,提高药材质量.该研究以栽培6个月的甘草根为材料,设置适度干旱胁迫组(土壤相对含水量40% ~ 45%)和对照组(土壤相对含水量70%~75%),分别应用Illumina HiSeq 2000进行转录组双末端测序,分析甘草根响应适度干旱胁迫的差异表达基因.在适度干旱胁迫组和对照组中分别得到80 490 490,82 588 278个Clean reads,经序列拼接和去冗余处理分别得到94 828,305 100个Unigene序列,序列长度的中位数分别为1 007,1 125 nt.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表明,适度干旱胁迫抑制细胞壁中β-木糖苷酶、天冬酰胺酰内肽酶、GDP-L-岩藻糖合酶等酶的基因表达,可能抑制根细胞的初生壁降解与程序性细胞死亡;促进萜类、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甘草有效成分的积累;促进生长素、乙烯、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进而促进根的发生和细胞增殖;促进脱落酸、茉莉酸的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进而提高甘草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抑制赤霉素、油菜素内酯等激素的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进而抑制地上茎的伸长.

  • 当归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

    作者:温随超;王引权;雒军;夏琦;樊秦;荔淑楠;王振恒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 coenzyme A ligase,4CL)为高等植物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酶之一,在当归阿魏酸的生物合成中起调控作用.研究利用同源克隆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当归4CL编码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4CL基因在当归幼苗生长过程中根、茎、叶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获得的4CL cDNA序列(在GenBank已注册,登录号为KT880508)全长l 815 bp,含有1个1 632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ing read-ing frame,ORF),编码544个氨基酸的多肽链.4CL基因在当归幼苗不同生长阶段的根、茎、叶组织中均有表达,随着苗龄增大,茎、叶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而根中表达量变化不大,表明4CL基因在当归幼苗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时空性.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4CL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析当归阿魏酸的合成代谢机制和时空调控的分子基础奠定了工作基础.

  • 虎杖根状茎与根中5种化合物的分布规律

    作者:刘耀武;王军;储姗姗;程铭恩;方成武

    为了解虎杖根状茎与根不同组织结构中虎杖苷、白藜芦醇、蒽苷B、大黄素、大黄素甲醚5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分布积累规律,在植物解剖的基础上,采用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对虎杖中的蒽醌类、白藜芦醇、苷类活性成分进行显色反应,同时采用HPLC测定虎杖根状茎及根的不同组织结构中5种活性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虎杖根状茎和根直径的增大,其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所占比例增大.白藜芦醇及其苷类化合物主要集中在根状茎的髓部、次生韧皮部、周皮中以及根的次生韧皮部和周皮中;大黄素、蒽苷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虎杖根状茎的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和髓部以及根的次生韧皮部.不同粗细虎杖根状茎和根中,较细的根状茎和根中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总和相对高.

  • 外翻肠囊法评价黄连-大黄药对不同提取工艺中生物碱的肠吸收特性

    作者:陈凯;王月亮;陈彦;李慧;刘宇灵;王佳奇;张晓莉;刘文丛

    采用水煎和醇提2种工艺,通过大鼠肠外翻模型评价黄连-大黄配伍药对中生物碱的体外肠吸收特征.以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表小檗碱4种主要生物碱成分为代表,采用一测多评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吸收速率常数,进而评价2种工艺中,4种生物碱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的体外吸收特征.结果显示:2种不同工艺提取物中上述4种成分的高、中、低剂量在小肠段均为线性吸收,R2大于0.99,符合零级吸收速率,小肠部位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现为水煎组>醇提组.

  • 经鼻给药α-细辛脑mPEG-PLA微粒的制备与体外释放研究

    作者:鞠凤;潘林梅;郭立玮;朱华旭;李博;屈娜;杨晨

    以α-细辛脑为模型药物,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mPEG-PLA)为载体,采用快速膜乳化法制备经鼻给药载药微粒.所得微粒表面光滑、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360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30,载药量及包封率分别为(11.5±0.045)%(n=3),(86.34±0.11)%(n=3).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结果均表明α-细辛脑是以无定形或分子态存在于mPEG-PLA载体中,而不同于简单的物理混合物.模拟人鼻腔内环境体外释放试验研究结果显示α-细辛脑原料药在102 h即释放接近94%,释放较快,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81 9),而mPEG-PLA载药微粒释放只达54%,具有缓释作用,符合Riger-Peppas模型(R2=0.967 9,n=0.630 2),为非Fick扩散,释放由药物的扩散和骨架溶蚀双重控制,为后续经鼻给药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依据.

  • 液固压缩技术改善丹参酮ⅡA释药的评价研究

    作者:刘晓谦;孟庆举;徐雪林;赵洁;杨华;易红

    “液固压缩”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新出现的能够显著改善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新技术,该文选择丹参中的难溶性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及其脂溶性有效部位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非挥发性液体为液相溶剂,微晶纤维素为载体材料,二氧化硅为涂层材料制备液固压缩片,并对其流动性(休止角,卡尔指数及豪森指数)、药物与辅料相互作用(DSC,XRPD)等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液固压缩片与普通片剂溶出曲线,探讨该技术在改善丹参酮ⅡA溶出度方面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溶出度随液相溶剂的溶解度增高而增大,R及载药量对以丹参酮ⅡA单体为模型药物的制剂影响较为明显,但对以丹参脂溶性有效部位为模型药物者影响较小.表明“液固压缩”技术能够显著改善丹参酮ⅡA的溶出度,同时能够与丹参中的其他脂溶性成分发生协同作用,更好地促进丹参酮ⅡA的释放,提示“液固压缩”技术在中药中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 不同干燥方法对薄荷药材中多元功效成分的影响与评价

    作者:朱邵晴;朱振华;郭盛;赵玉洋;鲁学军;沙秀秀;钱大玮;段金廒

    采用GC-MS和UPLC-TQ-MS技术分析评价不同干燥方法对薄荷药材中2种单萜类、4种酚酸类、5种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变化,考察干燥方法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利用TOPSIS综合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为薄荷药材适宜干燥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干燥方法对薄荷醇、咖啡酸、迷迭香酸含量影响大,其次为绿原酸、香叶木素-7-O-葡萄糖苷;同温度下,热风干燥对活性成分的保留作用优于微波干燥与红外干燥;低温(40 ~ 45℃)干燥对活性成分总量的保留显著高于高温(60 ~70℃)干燥;微波杀青处理样品酚酸类化学成分总量显著高于未杀青样品,表现出一定的杀酶作用;TOPSIS评价结果显示,薄荷药材产地加工适干燥方法为热风变温45 ~60℃干燥.该研究为薄荷药材产地适宜干燥加工方法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也为富含挥发油药材的产地加工共性技术形成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 金匮肾气丸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脾肾阳虚型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旭东;付坚;封木忠;章正华

    该研究选择了96例老年脾肾阳虚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金匮肾气丸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研究观察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降压效果、中医证候减少效果和血脂,结果显示研究组降压效果、中医证候减少效果和改善血脂代谢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认为金匮肾气丸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脾肾阳虚型高血压可增强治疗效果,显著减轻患者的中医证候水平,还能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珍藏古代中药考

    作者:赵中振;赵凯存;白效龙

    经实地考察,鉴定了珍藏于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批古代中药饮片.这些珍贵的文物,是斯隆爵士藏品的一部分.近百种的中药标本,客观地记录了300年前中药商品的实际情况.这些宝贵的数据,对于研究中药品种的沿革与变迁、中药炮制与饮片的历史,探索大航海时代东西方的药物交流史都极具参考价值.

  • 中药药味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及中药药味的标定原则与方法研究——《本草纲目》药味及药味理论考

    作者:张卫;张瑞贤;李健

    历代本草文献中对于中药药味的标注却别很大.《本草纲目》是中国药物学界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研究该书对药味的标注方法和原则,探讨其优势与不足,对于药味的标注化标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草纲目》重视药味理论,采用了宋明理学的方式来阐释药味与功效的关系,但并未应用和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系统论的观念,同时该书也并未使用理论反推药味的方式标注药味.《本草纲目》在药味的标定上主要采用口尝药味的标定方式,应作为当前主流标定药味的方式.

  • 豆科藏药品种与标准整理

    作者:曹岚;杜小浪;钟卫红;钟卫津;何军伟;慕泽泾;钟国跃

    通过考证藏医学文献的方法,对豆科藏药的品种、基原及标准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文献中记载的豆科藏药共有36属142种(含变种),涉及64个药材品种,不同文献记载的各药材品种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功效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约38.0%(54种)的种类为藏医学特用药用植物,约25.4%(36种)的种类作为藏药材被有关藏药标准收载,除与中药材交叉使用的9个药材品种的质量标准较为完善外,多数品种仅有性状、鉴别等项规定.藏药材品种混乱、质量标准不完善的状况在藏药材中较为普遍,已成为制约藏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当加强藏药的本草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资源物种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生物活性比较、质量标准、医药名词术语规范等研究,以推动藏药材的品种-名称-基原等的规范和质量标准体系建立.

  • 基于大型前瞻性安全性监测的参附注射液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志飞;赵维;张寅;谢雁鸣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登记注册式医院集中监测的方法采集不良反应人群的人口学资料、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剂量、溶媒、合并用药等信息,采用交叉列联的方法分析其对ADR发生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结果发现,19~45岁的用药人群,有过敏史者ADR比例较高;46~65岁的用药人群中,有过敏史的男性ADR比例较高;合并用药人群中,未成年人ADR比例较高;无论是否符合说明书适应证,19~45岁患者,有合并用药、有过敏史者ADR比例较高;非适应证人群中合并用药且超说明书剂量用药者ADR比例较高;非适应证用药人群中有合并用药、高浓度、非说明书溶媒、非常规剂量者ADR比例较高.提示参附注射液ADR的发生主要与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以及临床用药时是否按照说明书适应证、溶媒、剂量和浓度使用有关.

  • 精准医疗模式下群体药代动力学的优势及其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探析

    作者:姜俊杰;王建农;谢雁鸣

    精准医疗是以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疗,为患者量身设计出佳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效果大化和副作用小化的医疗模式.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给药剂量,在精准医疗模式下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中药存在不良反应逐年增高等安全性问题,将基于精准医疗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引入中医药领域非常必要.但因中药与化学药物不同,具有多成分的特点,需将群体药代动力学、遗传学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制定符合中药特色的研究方法.关键科学问题是需明确对中药有效成分代谢有影响的药物代谢酶基因型,并注意分析具有多态性的药物代谢酶在人体中的整体作用趋势.明确关键科学问题,突破瓶颈,从而实现中医药的精准医疗,走向国际化.

  • 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的Meta分析

    作者:艾春玲;谢雁鸣;黎明全;王连心;廖星

    文章系统评价了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 WanFang Data和CBM.各个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时间至2015年7月30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排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采用R 3.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作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终纳入63篇文献,9 793例清开灵注射液用药者;累计发生367例不良反应/事件,其中皮肤及黏膜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2% [95% CI(0.02;0.03)];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6% [95% CI(0.05;0.07)];注射部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4% [95% CI(0.02;0.07)].在以消化系统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事件类型中,儿童和成人发生率分别为4.6%[0.021 1;0.097 7],6.9%[0.053 5;0.089 8];在以皮肤及黏膜损害为主要表现不良反应/事件类型中,观察时间>7d与≤7 d的发生率分别为3% [0.012 9;0.068 3]和1.9% [0.0078;0.046 1].亚组分析显示,不同表现类型的不良反应,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单用药,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提示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与临床不合理用药,如联合用药、年龄等因素有关,且不同人群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因此,临床医师对于儿童及老年人群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时需特别监护,实施个体化用药.

  • 中药注射剂临床安全性监测质量控制指标的构建与实现

    作者:姜俊杰;谢雁鸣

    为保证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基于临床研究过程的质控和管理构建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测质量控制指标,包括监测中心、监测人员、硬件条件、监测进度与入组病例数、原始文件与档案管理、电子数据、不良事件、质量管理.将其应用于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0种中药注射剂临床安全性监测的质量控制工作中,发现了遗漏监测病例、未上报不良事件、仅上报不良反应、电子数据上报滞后、一级质量控制力度不足的问题,并予以整改,实现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并为后续中药安全性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 31724例灯盏细辛注射液安全性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作者:黎元元;雷蕾;谢雁鸣

    分析灯盏细辛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特征和发生率.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医院集中监测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住院及门诊31 724例患者进行监测,对出现ADR的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详细记录.结果31 724例患者中发生ADR 15例,占0.06%,主要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头痛、面红、腹痛等,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6个系统,15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7例;1例有大黄黄芩过敏史;患者出现ADR距用药时间短为5 min,大多数为用药0.5h内;ADR患者均停药处理,其中2例使用异丙嗪,转归为痊愈及好转;有2例用药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结果表明,灯盏细辛注射液ADR发生率属罕见,以中老年人为主,多在用药0.5h内发生,临床应注意监测中老年人群用药及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情况.

  • 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WHOART与MedDRA的应用探析

    作者:刘晶;谢雁鸣;盖国忠;廖星

    药品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而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准确采集对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至关重要.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将不良反应报告的术语进行医学上有意义的分组汇总并使其标准化,有利于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数据的准确采集.该文着重论述了国内广泛使用的术语集WHOART和MedDRA术语的概况、内容、结构及应用状况,浅析2种术语集之间的差异,并对中药不良反应术语的标准化以及在我国未来应用的趋势进行探讨.

  • 参麦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安全性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大数据综合评估

    作者:王连心;谢雁鸣;艾青华;宋年斌

    该文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将来自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自发呈报系统(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SRS)4 220例与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医院集中监测32 358例的参麦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安全性监测大数据分析综合,计算参麦ADR发生率为0.093%,ADR主要见胸闷、畏寒、皮肤瘙痒、心悸、发热、恶心、头晕、呕吐、面红、麻木、过敏样反应、紫绀、皮疹、腰痛等表现,“憋气”、“过敏样反应”和“潮红”为参麦注射液安全性预警信号,原患疾病为慢性肺心病、甲状腺疾病,以及合并脑血管疾病,注射前连续使用前列地尔、环磷腺苷,合并用喹诺酮类、青霉素类药物等是参麦注射液ADR可疑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起到促进作用.

  • 医院集中监测嵌套巢式病例对照设计的30026例参芪扶正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安全性研究

    作者:王连心;谢雁鸣;艾青华;许文甫

    该文采取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注册登记式医院集中监测嵌套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设计方法,从参芪扶正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应用真实世界着眼,监测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患者30 026例,共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51例,包括1例严重不良反应,计算ADR发生率为0.17%;采集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及其匹配患者的血液样本,对过敏反应相关生物指标进行统一检测与分析,以探讨过敏反应发生机制,从而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 27678例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核心中西药物动态变化复杂网络分析

    作者:杨薇;李杨;孙磊磊;谢雁鸣;郭崇慧;庄严

    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在临床实践中常联合使用中成药和西药,该研究选择来源于14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的27 678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14 d内针对中风治疗的中西药物构建复杂网络,发现该网络具有无尺度现象,采用层次结构核心算法分别对急、危、一般3类入院病情患者入院1d内,2~3,4~7,8 ~14 d4个时间段的中西药物使用进行分析,发现3类入院病情患者核心中成药使用主要为活血化瘀和化痰醒脑药物,化痰醒脑药随时间变化在各类患者中使用逐渐减少.核心西药主要为抗血小板药、改善循环药物、神经保护药、抗凝药和脱水药,脱水药在入院病情为危的患者入院14 d内均为核心药物,而入院病情为一般的患者在入院3d内作为核心药物使用,神经保护药的使用在患者入院7d后逐渐下降.中西药物组合主要为神经保护药+活血化瘀药、抗血小板药+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药+活血化瘀药;化痰醒脑药在入院病情急和一般的患者中主要与神经保护药联合使用,而入院病情为危的患者多与脱水药联合使用.该研究以大数据分析和复杂网络建模发现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急性期中西药物使用的动态特征和药物联合应用特点,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 药品安全性证据分级分类探索研究——构建中药上市后安全性证据体

    作者:廖星;谢雁鸣;王永炎;Nicola Robinson

    借鉴循证医学既有证据分类、分级的成功经验,探索中药上市后安全性证据评价、分类和分级标准并形成安全性证据评价的基本框架,从点、线、面、体多个角度综合不同证据源,构建中药上市后安全性证据体,为今后该领域证据体系的研究提供方法学和技术支撑.

  • 运用倾向性评分方法探讨血栓心脉宁片对冠心病治疗结局的影响

    作者:李园;谢雁鸣;刘艳;赵维

    血栓心脉宁片为消栓类药物可治疗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在临床广泛用于冠心病的防治.为了解血栓心脉宁片对冠心病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该研究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构建的全国18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电子医疗病历数据库,将使用和未使用血栓心脉宁片的冠心病患者按性别、年龄、入院病情和是否合并心功能不全进行1∶1匹配.匹配后使用血栓心脉宁片患者组(A组)与未使用血栓心脉宁片患者组(B组)均为1 122人.将“痊愈”和“好转”合并定义为治疗有效人群,将“无效”和“死亡”合并定义为无效人群,对治疗结局的有效率进行评价.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未平衡混杂因素的情况下,2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结局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血栓心脉宁片的患者的有效率相对较高.经典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2组间治疗结局的有效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不带协变量的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和带协变量的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对2组间的45个协变量进行了有效平衡,结果显示不仅回归系数大于0,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显示,使用血栓心脉宁片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较不使用血栓心脉宁片的冠心病患者有效率高,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由于该研究并不能肯定已将所有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全部平衡,且纳入的研究对象尚不能很好的反应全部医院的整体情况.因此,研究所得结论仅为临床医师治疗冠心病用药提供参考,仍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得出更加可靠的结果以指导临床合理有效用药.

  • 基于血清免疫毒理学的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类型分析

    作者:王志飞;艾青华;黎元元;姜俊杰;王连心;杨薇;谢雁鸣

    该研究依托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登记注册式医院集中监测探讨了中药注射剂临床过敏反应的类型、发生比例及发生特征.监测的品种包括疏血通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共监测15余万病例;病例按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分组,采集过敏患者血样14例,匹配患者血样55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C3,C4,IgE,IgG,MCT-β共5项免疫毒理学指标,根据结果分析其过敏反应类型为:疏血通注射液过敏2例,1例判定为Ⅰ型变态反应,1例无法判定类型;灯盏细辛注射液过敏3例,1例判定为Ⅰ型变态反应,1例判定为Ⅰ型变态反应和类过敏反应同时发生,1例无法判定类型;参芪扶正注射液过敏4例,3例判定为Ⅰ型变态反应,l例无法判定类型;参麦注射液过敏1例,判定为类过敏反应;刺五加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过敏各1例,无法判定类型.结果提示纳入监测的上述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以Ⅰ型变态反应为主,类过敏反应较少;过敏反应的类型可能与中药注射剂品种关系密切,同一品种的过敏反应类型相同;灯盏细辛注射液过敏的同一患者可以同时发生Ⅰ型变态反应和类过敏反应.

  • 真实世界研究标准:RECORD清单和GRACE清单的解读

    作者:廖星;章轶立;谢雁鸣

    该文就近年来国际上发布的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规范STROBE的扩展板“RECORD声明”(reporting of studies conducted using routinely collected data,RECORD),即“常规医疗数据研究的报告规范声明”和国际药物流行病学会签署的“好的比较效益研究”(good research for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GRACE)清单进行解读.以期为国内学者从事真实世界研究,特别是有关比较效益研究和使用日常常规医疗数据研究的报告规范提供参考信息.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