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人参皂苷Rh2促进K562细胞自噬凋亡的体内实验研究

    作者:刘泽洪;陈地龙;姜蓉;陈益;熊伟;王芬;石雪萍;李海星;李静

    该实验为研究人参皂苷Rh2对人白血病细胞体内抑制作用,并从自噬凋亡角度来探讨其机制.采用人白血病K562细胞异体移植瘤模型,灌胃人参皂苷Rh2后,测取肿瘤直径、体积、抑瘤率,观察人参皂苷Rh2的抗肿瘤活性;化学发光法检测瘤组织HDAC和HAT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DAC1,HDAC2,HDAC3,HDAC4,HDAC5,HDAC6的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自噬重要基因和HDAC6,Hsp90的mRNA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HDAC6,Hsp90和激活型的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h2能抑制K562细胞异体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达53.10%;人参皂苷Rh2能明显降低HDAC活性和降低HDAC1,HDAC2,HDAC6表达;人参皂苷Rh2能抑制HDAC6和Hsp90表达,并增加自噬重要基因beclin-1,LC3A和LC3B表达;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h2可明显增加肿瘤细胞凋亡.人参皂苷Rh2具有较好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可能通过HDAC6,Hsp90通路调节自噬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在体内增殖.

  • 玉屏风颗粒对过敏性鼻炎大鼠免疫因子的影响

    作者:佟雷;刘金丽;王景欣;孙琳林;宋懿玲;田桂元;何帅;高月娟

    通过免疫因子水平变化考察玉屏风颗粒(YPF)对卵蛋白(OVA)致大鼠过敏性鼻炎(AR)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通过采用OVA 0.3 mg,Al(OH)330 mg及生理盐水1mL混合后腹腔注射,进行初次免疫,第15天鼻孔给予4% OVA200μg(50 μL)滴鼻进行加强免疫制作过敏性鼻炎模型,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受试药玉屏风颗粒3个剂量组2.7,1.35,0.68 g·kg-1和阳性对照药鼻炎康0.4g·kg-1,灌胃给药14 d后各组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放免法检测血清组胺(HIS)、免疫球蛋白E(IgE)、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取鼻组织于10%甲醛中固定并检测鼻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玉屏风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HIS,IgE,IL-4,TNF-α水平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鼻黏膜上皮细胞有轻度变性,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坏死不明显.推断玉屏风颗粒改善过敏性鼻炎大鼠鼻组织病理变化,减轻OVA致AR过程中免疫因子的生成和释放,可能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重要机制.

  • 山楂叶总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组织COX-2/Nrf2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晓东;陈芝芸;俞建顺;王德军;严茂祥

    观察山楂叶总黄酮(THFL)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脏COX-2/Nrf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NASH的作用机制.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THFL高剂量组及THFL低剂量组,每组8只,以高脂饮食12周建立NASH大鼠模型,同时以250,125 mg·kg-1·d-1的TFHL进行干预,常规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比色法测定T-AOC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8-OHdG水平及COX-2,Nrf2,HO-1蛋白表达,Real time-PCR法检测肝组织中COX-2,Nrf2,HO-1 mRNA表达.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气球样变及NAFLD活动度积分(NAS)较正常组明显增强,总抗氧化能力(T-AOC)下降,DNA损害标志物8-OHdG水平增加,COX-2,Nrf2,HO-1 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强;应用高、低剂量的TFHL干预后,肝组织炎症程度和NAS较模型组显著降低,8-OHdG水平、COX-2 mRNA和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减少,Nrf2和H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则较模型组显著增高.COX-2/Nrf2通路参与高脂饮食诱导的NASH的发生发展,TFHL能通过进一步促进Nrf2/HO-1表达,从而负调节COX-2,抑制COX-2的过表达,减轻氧化反应导致的细胞损伤和肝组织炎症,防止NASH的进展.

  • 桃红四物汤各分离部位对体外ADP诱导血小板聚、凝血酶活性的影响及效应物质基础研究

    作者:刘立;段金廒;宿树兰;刘培;唐于平;钱大玮

    评价桃红四物汤各分离部位对体外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效应物质基础.采用比浊法测定体外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率;采用改进凝血酶时间法测定抑制凝血酶活性;采用UPLC-Q-TOF-MS对各分离部位进行定性分析鉴定.桃红四物汤醇沉沉淀部位、醇沉上清液部位及20% ~ 30%醇洗脱部位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水不溶部位、醇沉上清液部位及40%~70%醇洗脱部位具有显著的抑制凝血酶活性的作用;芳香酸类成分、苷类成分和苯酞类成分是醇沉沉淀部位、醇沉上清液部位及20%~ 40%醇洗脱部位的主要成分.桃红四物汤抑制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及抑制凝血酶活性的主要效应物质基础是芳香酸类成分、苷类成分和苯酞类成分.该实验为进一步探讨活血化瘀方桃红四物汤治疗血瘀证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淫羊藿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BMSCs成软骨分化

    作者:汪建样;殷嫦嫦;武翠翠;耿书国;殷明

    该文研究GDF-5联合淫羊藿素(ICT)诱导BMSCs成软骨分化,并探讨Wn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取P3代细胞分成6组:BMSCs组,ICT组,GDF-5组,GDF-5 +ICT组,GDF-5+ ICT+ SB216763组,GDF-5+ ICT+XAV-939组,连续诱导培养14 d.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Alcian Blue染色检测蛋白聚糖变化;RT-PCR检测aggTecan,Col2,Sox9,Dvll,Gsk3β,β-catemn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Ⅱ型胶原蛋白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提示,与BMSCs组相比,GDF-5组,GDF-5 +ICT组,GDF-5+ ICT+ SB216763组蛋白聚糖Alcian blue染色均明显较深;成软骨分化标记基因aggrccan,Col2,Sox9 mRNA表达水平及Ⅱ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β-cateninmRNA及蛋白表达均逐渐增加,Gsk3βmRNA表达量逐渐减少.相反,相对于GDF-5+ ICT组,添加XAV-939组则表现为成软骨分化及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Dvl1,β-catenin表达下调,Gsk3βmRNA表达增加,Ⅱ型胶原蛋白及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DF-5联合淫羊藿素能够诱导大鼠BMSCs成软骨分化,其中ICT起促进作用.ICT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大鼠BMSCs体外成软骨分化.

  • 茅苍术及其麸炒品对胃溃疡大鼠抗炎作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于艳;贾天柱;才谦

    该实验旨在比较茅苍术生品和麸炒品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的抗炎作用,初步探讨茅苍术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采用改良Okabe法即外科手术胃黏膜局部注射乙酸法诱导大鼠胃溃疡模型.大鼠分成10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三九胃泰组,茅苍术生品和麸炒品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药,每日2次,连续给药10 d,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分取胃组织溃疡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及胃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胃组织中IL-8和TNF-α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组织中TNF-α和IL-8的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胃组织中IL-6,IL-8,TNF-α和PGE2的含量明显升高,胃组织中IL-8和TNF-α mRNA的表达和二者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各治疗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与茅苍术生品比较,相同剂量的茅苍术麸炒品具有更好的降低血清及胃组织中IL-6,IL-8,TNF-α和PGE2的含量,下调胃组织中IL-8和TNF-α mRNA表达的作用,其中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均有显著性差异.茅苍术对乙酸致胃溃疡大鼠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麸炒后该作用增强;茅苍术抗胃溃疡的作用部分是由于下调IL-6,IL-8,TNF-α和PGE2的含量.

  • 基于iTRAQ技术结合2D-LC-MS/MS研究黄连对CYP450同工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欣;王秋红;王蒙;王悦;杨炳友;匡海学

    黄连是临床常用药材,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中药成分比较复杂,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同工酶是药物的主要代谢酶,研究黄连对CYP450酶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实验选用大鼠肝脏组织,差速离心法分离肝微粒体,BCA(bicinchoninic acid)蛋白定量,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技术结合2D-LC-MS/MS筛选差异蛋白.黄连一共鉴定出30个CYP450同工酶,7个表达上调,8个表达下调,15个没有发生变化.iTRAQ技术结合2D-LC-MS/MS可以全面研究CYP450酶,但黄连有必要进一步在体外水平对其进行评价,预防潜在的临床药物相互作用.

  • 复方银杏叶颗粒改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李琦;陈熹;阚晓溪;李玉洁;杨庆;王娅杰;陈颖;翁小刚;蔡维艳

    该实验于体外使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复方银杏叶颗粒(80,160,320,640 mg· L-1)预孵育,合并使用H2O2(1 200 μmol·L-1)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采用MTT法研究药物对HUVEC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LDH,MDA,NO含量及SOD活性,判断药物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通过Casepase-3活性检测以及Ar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使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研究发现1 200μ.mol·L1H2O2能够诱导内皮细胞产生氧化应激损伤,使细胞存活率降低,且细胞增殖抑制程度与H2O2的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而80,160,320,640 mg·L-1的复方银杏叶颗粒能够明显减轻该模型下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恢复细胞正常增殖水平,改善细胞状态,抑制细胞凋亡,同时能够上调Bcl-2的表达以及下调Bax的蛋白表达.该实验证明了复方银杏叶颗粒对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复方银杏叶颗粒抑制了内皮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有关.

  • 顺式-5'-(2-氧代丙基)-烟碱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

    作者:杨彩艳;黄晓燕;马云保;耿长安;张雪梅;陈纪军

    该文对烟叶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UV,IR,MS,1D和2D NMR)进行结构鉴定.从烟叶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顺式-5’-(2-氧代丙基)-烟碱(1),3-0-(9,12,15-octadecatrienoyl)-glyceryl-β-D-galactppyranoside(2),(1’R,2R,5S,10R)-2-(1’,2’-dihydroxy-l'-methylethyl)-6,10-dimethylspiro[4,5] dec-6-en-8-one (3),(1'S,2R,5S,10R)-2-(1’,2’-dihydroxy-l'-methylethyl)-6,10-dimethylspiro[4,5]dec-6-en-8-one(4),2,3-二羟基丙基-β-D-吡喃半乳糖苷(5),苯乙醇β-D-葡萄糖苷(6).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生物碱,化合物2~5为首次从烟草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和2进行辣椒素受体(TRPV1)、褪黑素受体(MT1,MT2)的激动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在1.53 mmol.L-1时对MT2的激动率为55.41%;化合物2在0.59 mmol·L-1时对TR-PV1的激动率为128.11%,在0.73 mmol·L-1时对MT1的激动率为52.00%.

  • 民族药诃子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秀娟;何丽娟;芦清;李东悦

    诃子在我国民间用药较广泛,在藏药和蒙药中有“药中之王”之称,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诃子所含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含三萜酸类、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酰简单酯类化合物及蒽醌类物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诃子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及抗癌等药理活性.该研究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对诃子的药理活性及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诃子抗肿瘤研究进展重点描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诃子植物资源和诃子各药理作用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油橄榄叶提取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郑洁;魏鉴腾;刘建飞;刘晔玮

    橄榄油是“地中海膳食模式”中重要的部分之一,很多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地中海饮食的人群心血管系统疾病、皮肤癌和结肠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均低于世界其他人群.地中海饮食的健康效果,不仅归因于橄榄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素,还与以抗氧化作用而得名的酚类化合物有关.研究表明,油橄榄叶中含有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大大多于油橄榄果实,橄榄苦苷和类黄酮等多酚类物质是油橄榄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油橄榄于1956年代少量传人我国,后在福建、两广、台湾、四川、陕西、云南等地广泛种植,甘肃陇南是油橄榄全国种植面积大的区域.在每年冬天修剪油橄榄时会产生大量油橄榄叶,可以成为高附加值产品(酚类化合物)的丰富来源.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油橄榄叶提取物生物活性包括抗微生物、抗肿瘤、抗氧化、对大脑及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糖尿病和镇痛、抗炎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可能的机制进行分类汇总,同时展望了油橄榄叶提取物的发展前景,油橄榄叶提取物的活性成分种类多、含量高,并存在抗氧化协同作用,为油橄榄叶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油橄榄叶提取物具有丰富且廉价的来源和良好的生物利用率,为医药和保健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不同采收期老鸦瓣生物量积累及药材品质研究

    作者:杨小花;郭巧生;朱再标;林建洛;缪媛媛;孙媛

    探索不同采收期老鸦瓣生物量积累及药材品质动态变化规律,为确定老鸦瓣合理采收期提供依据.从蕾期至休眠期9次取样,测定各时期生长指标、各器官生物量、鳞茎折干率、水溶性浸出物和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老鸦瓣植株干物质分配比例随着植株生长中心转移发生变化,鳞茎是干物质分配的主要器官.全生育期植株总干物质积累及鳞茎干物质积累呈递增趋势,且果实成熟期高.果实成熟期与枯萎期和休眠期的鳞茎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鳞茎生物量积累与其他形态指标间的关系系数随采收期不同差异较大,蕾期、花期及果实成熟期地上部分某些形态指标与鳞茎生物量呈负相关;在坐果期,除根外,其他形态指标与鳞茎生物量间全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鳞茎折干率随采收期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于休眠期达高.水溶性浸出物在生长前期含量高,后期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且果实成熟期含量低.多糖含量则呈W型变化,于果实成熟期含量低,休眠期含量高.综合考虑,兼顾光慈姑药材产量和品质,老鸦瓣应在枯萎期或休眠期初期采收为佳.

  • 分子生物技术在我国生药学领域的应用历程与发展现状分析

    作者:童元元;刘扬;王後文;杨策;黄满婷;李海燕

    研究通过对《中国知网》收录相关论文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梳理并探讨了分子生物技术在我国生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历程与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分子生物技术的引入是生药学现代发展的实际需求;分子生物技术在生药研究中已形成稳定的应用领域和研究方向,主要涵盖中药分子鉴定、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学、药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保护、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调控、道地药材的分子机制研究,以及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与育种等7个方面;知识产出具有可持续性,并取得标志性研究成果;独立的知识体系已基本形成,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 中华大蟾蜍皮肤Cathelicidin家族新型抗菌肽的鉴定及其抗菌活性

    作者:展波;高媛媛;林维平;贾广韬;孙同毅;李文辉

    对中华大蟾蜍皮肤转录组进行了测定,通过对得到转录组数据的组装、注释和序列比对得到1个新型Cathelicidin家族前体cDNA.按照Cathelicidin家族抗菌肽的加工方式,推导出该前体可能编码2个成熟的中华大蟾蜍Cathelicidin家族抗菌肽,命名为BG-CATH25,BG-CATH29.圆二色散测定了合成BG-CATH25,BG-CATH29的二级结构特征,结果揭示BG-CATH25,BG-CATH29在不同缓冲体系中以无规则卷曲的构象为主.对实验所用4种细菌的抗菌活性研究表明BG-CATH25,BG-CATH29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MIC分别为1.25,10 mg·L-1.

  • 干旱胁迫对柴胡中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及皂苷含量的影响

    作者:张宇;周自云;夏鹏国;粱宗锁;刘书礼;刘之良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对柴胡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和皂苷含量的影响,以期从终产物,基因水平揭示柴胡皂苷合成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该研究以定植5个月的柴胡苗为研究材料,通过添加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环境,利用HPLC测定不同胁迫程度下,柴胡根中皂苷a和d含量的变化,同时以β-tubulin为内参基因,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qPCR)分析皂苷合成途径中4个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IPPI),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PS)和β-香树素合成酶(β-AS)基因的表达.通过研究发现,干旱胁迫处理显著提高了柴胡中皂苷的含量,且当PEG为10%时,柴胡皂苷a和d质量分数高,分别达到0.648%,0.781%;同时,各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4个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调,其中FPS和β-AS上调极显著(P<0.01);此外,相关性分析表明,HMGR,IPPI,FPS,β-AS的表达量和皂苷含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干旱胁迫下,柴胡通过调节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来调节次生代谢物皂苷的合成,从而对逆境做出响应.

  • 厚朴叶质量双分子评价候选基因的筛选

    作者:赵玉洋;杨健;查良平;谢冬梅;黄璐琦;袁媛

    该文将双分子标记法用于厚朴与凹叶厚朴木质素类成分的评价中,首先通过比较厚朴和凹叶厚朴化学成分,发现二者叶片中magnolignan Ⅰ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然后进行厚朴与凹叶厚朴转录组测序,并选择与厚朴木质素类成分结构相似的p-hydroxyphenyl lignin,进行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挖掘.通过比较厚朴木质素类成分相关同源基因在厚朴和凹叶厚朴中的表达水平和结构变异,筛选获得1个编码肉桂醇脱氢酶基因片段作为厚朴木质素类成分双分子评价的候选标记,为进一步建立厚朴优劣双分子评价方法提供技术支撑.

  • 穿心莲甲羟戊酸5-焦磷酸脱羧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作者:王晓云;陈蓉;张恩慧;钟国跃

    穿心莲内酯是穿心莲的主要药效成分,广泛用于抗炎.为了对它的生物合成进行遗传调控,提高内酯类成分的合成量,作者在转录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穿心莲内酯生物合成途径中甲羟戊酸5-焦磷酸脱羧酶基因的3个克隆,包含的ORF均长1260bp,分别在4个位点具有单碱基的差异.它们编码由419个残基组成的氨基酸序列;保守结构域中均具有11个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分别决定催化反应的特异性和活性;N端不含有质体定位的信号肽;与丹参的MVD蛋白(GenBank号AEZ55675.1)一致性较高.在穿心莲茎和叶片中,MVD基因的表达量分别在花蕾期和初花期高,但各时期表达量的倍数差异不大.该研究获得的MVD基因,为后续进行详细的功能解析,并进一步应用于穿心莲内酯的遗传调控,奠定了基础.

  • 共研磨法制备吸人用丹酚酸-丹参酮复合微粉及其表征

    作者:翟文文;戴俊东;刘乐环;黄瑞雪;黎翊君;茅玉炜;蒋俏丽

    建立了一种将丹参中的脂溶性和水溶性有效成分共微粉化的方法,制备得到了适用于肺部吸入给药的丹酚酸-丹参酮复合微粉.以湿法球磨粉碎为制备方法,复合微粉1~5μm体积分数为评价指标,采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design,CCD)-效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等对复合微粉进行质量评价,并测定其流动性和引湿性.结果显示优制备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丹酚酸-丹参酮复合微粉粒径分布均一,D50为2.33 μm,1 ~5 μm体积分数为80.82%,休止角为(50.60±1.13)°,临界相对湿度约为77%.共微粉化使药物微粒的粒径显著减小,药物的无定形物稍有增加,对粉体的流动性、吸湿性无显著影响.该研究表明湿法球磨可用于性质差异大的多种成分的共微粉化,制备得到适于吸入的丹酚酸-丹参酮复合微粉,为进一步吸入粉雾剂的制备提供基础.

  • 续断酒炙前后化学成分的UPLC-Q-TOF/MS比较研究

    作者:陶益;蒋妍慧;唐克建;李伟东;蔡宝昌

    比较续断生品、酒品各项质控指标及化学成分的差异.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标准,测定续断生品、酒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并建立UPLC-Q-TOF/MS方法比较续断不同炮制品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考察方法的线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加样回收率.续断生品和酒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测定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要求,并运用高分辨质谱鉴定了20个主要差异化学成分.续断经酒炙后续断皂苷Ⅵ及其乙酰化类似物含量显著上升,而酚酸类成分中的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显著降低,咖啡酸含量显著升高,可能发生了相互转化,上述化学成分的差异可能是2种炮制品临床功效不同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续断 生品 酒品
  • 天舒胶囊乙醇提取过程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作者:米慧娟;王秀海;杨绪芳;孙永城;王永香;刘莉莉;萧伟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采用偏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了天舒胶囊乙醇提取过程固含量和阿魏酸浓度的定量校正模型,结果显示,固含量校正集和交叉验证集模型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67301和0.947726,校正集误差均方根(RMSEC)为0.0547,交互验证集误差均方根(RMSECV)为0.0698;阿魏酸校正集和交叉验证集模型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6879和0.962 243,RMSEC为1.402 6,RMSECV为2.400 2.采用所建模型进行在线分析,固含量和阿魏酸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为0.9933和0.9916,预测误差均方根(RMSEP)分别为0.0393和1.6693,预测平均相对偏差(RSEP)分别为3.49%和3.58%.结果表明,该文所建模型可用于天舒胶囊乙醇提取过程固含量和阿魏酸浓度的快速测定.

  • 3种乳化体系乳膏中黄芩苷、苦参碱、甘草次酸和大黄素的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研究

    作者:胡丽霞;管咏梅;朱卫丰;张文秀

    研究烷基糖苷、司盘-吐温和A6/25 3种乳化体系对乳膏中黄芩苷、苦参碱、甘草次酸和大黄素的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以改良的Franz扩散池和离体小鼠皮进行体外渗透实验,采用HPLC同时测定3种不同乳化体系乳膏中4种中药单体的累积透过量与皮肤滞留量,并考察不同中药成分在相同乳化体系乳膏及不同乳化体系乳膏对相同中药成分的累积透过量、皮肤滞留量及透皮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中药成分在相同乳化体系的累积透过量及透皮吸收速率大小为苦参碱>黄芩苷>甘草次酸>大黄素.不同乳化体系乳膏对相同中药成分的累积透过量及透皮吸收速率的影响除甘草次酸和大黄素无显著性差异外,司盘-吐温乳化体系的累积透过量及透皮吸收速率较大.各中药成分在3种乳化体系中累积透过量及透皮吸收速率规律具有一致性.而不同乳化体系对相同中药成分的累积透过量、皮肤滞留量及透皮吸收速率的影响并无一致性规律.

  • Box-Behnken法中试规模下优化小青龙颗粒超声提取工艺

    作者:王正宽;石晓朦;刘圆;张庆芬;吴建雄;毕宇安;王振中;萧伟

    在中试规模下考察超声技术在小青龙颗粒提取过程中的佳条件.以单因素试验考察,确定各因素影响趋势及范围;以Box-Behnken法进行优化,检测药液中芍药苷、盐酸麻黄碱、甘草酸的含量,分别计算其提取率并进行综合评价,以其作为小青龙颗粒超声提取效果的评判依据.结果显示,小青龙颗粒超声提取的佳工艺为超声功率600W,液固比10:1,提取31 min,在此条件下小青龙颗粒提取率预测值为85.90%,验证值为85.87%.该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P<0.01)有意义,可对小青龙颗粒超声提取工艺进行分析和预测.

  • 2013—2014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丹红注射液临床用药合理性分析

    作者:张倩;居文政;郭建明;李建萍;谭喜莹;王晓骁;赵步长;唐志书;段金廒

    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分析是考察影响中药注射剂临床效益与风险相关因素的必要研究.该研究基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使用丹红注射液的4 950例患者的病案与医嘱信息,运用回顾性研究、基本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患者自然情况、疾病诊断、应用科室、用法用量、联合用药和不良反应等信息,对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行合理性分析,寻找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患者主要分布在心内科(51.96%)与脑病中心(20.67%),年龄40岁以上占96.66%,主要西医诊断2项关联置信度高为冠心病+心绞痛(97.15%),3项关联为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97.02%),不合理诊断主要为高血压(12.93%)和糖尿病(4.55%);中医诊断均属血瘀证.用法用量方面,单次剂量在药品说明书规定范围内者占98.93%,用药天数集中分布在1~21 d,以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为稀释溶媒的占97.64%.用药记录中,99.26%为联合用药,平均联用8.41种药物.与西药联用频次高的依次是抗血小板药(72.04%)、调血脂药(64.86%)和脑血管疾病药(60.26%).出现并发感染时,联用频次高的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8.81%).与中药联用以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或中药单体注射剂为主(28.93%),其中与天麻素注射液联用频次高(16.23%).不良反应报告/事件发生12例,发生率0.24%.适应症、稀释溶媒与联合用药的不合理应用可能是丹红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因素,需进一步实验研究评价这3方面的临床效益与风险.

  • 喜炎平注射液上市后医院集中监测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赵瑛;史琛;黄璞

    医院集中监测是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价中主动监测的方法之一.喜炎平注射液至今已上市30余年,用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等,但其上市后的安全性、有效性监测研究报道较少.笔者对喜炎平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规范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完善使用说明书和使用方案提供依据.该研究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的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院并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药品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共观察病例848份,其中用药目的不符的占39.9%;成人和儿童用法用量不合理的占比分别为1.72%,6.62%;溶媒选择不当的占3.18%;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或雾化给药均为合理;同瓶混用药物的占2.24%;有1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2%.研究表明该院喜炎平注射液临床应用欠规范,应加强其使用的规范化管理,对主要科室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指导;研究同时发现说明书中成人用法用量项信息不全,建议生产厂家进行相关临床研究,完善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项下信息,以提高喜炎平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通脉颗粒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比格犬体内药动学研究

    作者:张颖;刘春旭;李磊;杨秀伟;刘东春;林成仁;刘建勋

    通脉颗粒(TM)是由丹参、川芎、葛根组方而成,临床上用于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为研究TM的药效物质基础,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比格犬给予TM干预,分析了血清中吸收成分及其药动学特征.以盐酸酸化-乙酸乙酯萃取法提取血清样品,在LS-MS/MS的ESI-检测模式下,采用Merck RP-18e整体反相硅胶色谱柱分离,以乙腈-甲醇1∶1 (0.07%FA)和水(0.01% FA)为流动相,在优化的梯度洗脱程序下实现了在8.5 min内对犬血清中8种葛根黄酮成分、5种丹参酚酸成分和2种葛根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分析方法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准确、精密,符合生物分析要求.对急性心梗模型比格犬十二指肠注射TM后6h内不同时间点血清样品的分析结果显示,给药后5min药物成分即吸收入血,15种成分均能在血清中检出,分别于给药后0.18~3.83 h达峰.各成分的血药浓度差异很大,其中葛根素、丹参素体内暴露量远高于其他成分,其次为3’-甲氧基葛根素、芹糖基葛根素和3'-羟基葛根素.研究结果表明葛根异黄酮类和丹参素是TM在心肌缺血模型犬体内的主要活性成分.

  • 家庭常备常用中药情况调查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居民为例

    作者:张舒媛;李桐;吕媚;付丹;刘阳;王慧;谭巍

    由于居民自我诊疗意识的增强,家庭常备药品以备不时之需的情况已经十分常见.随着中医药知识科普工作的开展,相较于西药,居民家庭常备中药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为了解居民家庭中药常备情况,研究通过预试验和封闭式调查问卷2种方法对北京朝阳区居民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排除了有医学背景的居民,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其对居民生活质量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并为相关部门进行中药科普工作和推动中药市场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 藏药柳茶水提物对胃癌耐药细胞BGC823/5-FU增殖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程燕;哈斯其美格;覃小珍;唐祥友;陈健楠;王慧莹;高傲

    研究藏药柳茶水提物(Liu Tea extracts,LTE)对人胃癌氟尿嘧啶耐药细胞株BGC823/5-FU的增殖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将LTE作用于人胃癌耐药细胞BGC823/5-FU,采用MTT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以及与5-氟尿嘧啶(5-FU)的联用效应,应用CompuSyn软件计算联合用药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流式细胞术(FCM)检测LTE对BGC823/5-FU细胞凋亡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质量浓度(100,200,400 mg·L-1)LTE对5-FU作用下胃癌耐药细胞中P-gp,Bcl-2,Bax及Caspase-3 (17KD)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LTE能够有效的抑制胃癌耐药细胞株BGC823/5-FU的生长,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LTE能够促进细胞发生凋亡,800 mg·L-1的LTE作用细胞24h后凋亡率可高达46.2%(P<0.01).LTE与5-FU联用后CI<1,说明两药具有较好的协同抑制耐药细胞增殖的作用.非细胞毒性剂量LTE可显著降低化疗药物5-FU,CDDP,PTX,ADM对BGC823/5-FU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P<0.05),一定程度上逆转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逆转倍数分别为2.35,1.68,1.96,0.52.蛋白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柳茶水提物浓度的增加,耐药细胞内Bcl-2表达逐渐下降,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耐药蛋白P-gp的表达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中无显著变化.LTE能有效抑制胃癌耐药细胞株BGC823/5-FU的生长,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其化疗耐药.抑制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激活促凋亡蛋白、诱导耐药细胞发生凋亡可能是其作用的主要机制.

  • 龙胆科藏药“蒂达”类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作者:刘川;张雨欣;刘悦;陈一龙;范刚;向丽;徐江;张艺

    应用1TS2序列对多基原龙胆科藏药“蒂达”进行DNA条形码鉴定,为保障该类药材的准确鉴定及其临床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以青藏高原地区龙胆科中獐牙菜属Swertia、花锚属Halenia、扁蕾属Gentianopsis、喉毛花属Comastoma、肋柱花属Lomatogonium5个属,共计13个种,151份实验样本为研究对象,提取“蒂达”药材的基因组DNA、扩增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采用CodonCode Aligner V3.7.1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ITS2序列经比对后长度为231 bp,13个种共31种单倍型,G+C平均含量达61.40%.小距离法和NJ树结果显示,龙胆科藏药“蒂达”类1 1个种能够各自聚为一支相互区分,并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二叶獐牙菜和华北獐牙菜不能准确鉴定.ITS2序列可准确、稳定的鉴别龙胆科藏药“蒂达”类药材,从而为进一步构建复杂多基原藏药品种真伪鉴别方法提供了科学参考.

  • 基于DNA条形码及UFLC技术的藏药翼首草相关性的品质评价研究

    作者:张雨欣;李聪颖;刘川;徐江;向丽;范刚;张艺

    该研究基于DNA条形码和UFLC技术从生物物种遗传和化学指纹图谱鉴别等方面进行藏药翼首草的品质评价研究.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翼首草进行品种鉴定;采用UFLC对翼首草地上地下部位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并运用SPSS、灰色关联度等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翼首草遗传信息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DNA条形码技术可准确鉴定翼首草药材;UFLC指纹图谱分析发现藏药翼首草地上、地下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通过遗传信息与化学相关性研究揭示了翼首草遗传基因可能对其所含药效成分环烯醚萜苷类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藏药翼首草遗传和化学相关研究为其为其品质评价及资源保护提供新思路.

  • 藏药蔓菁膏抗缺氧作用的量-效/毒关系及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邝婷婷;王宇;王张;张艺;赖先荣;范刚;王毓杰;游佳莉;陈一龙

    为评价藏药蔓菁膏抗缺氧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建立蔓菁膏质量标准.该文采用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初步评价安全性;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小鼠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小鼠亚硝酸钠中毒模型研究蔓菁膏的抗缺氧作用;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附录相关方法对不同批次蔓菁膏的水分、灰分、水中不溶物进行测定,采用蔓菁对照药材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蔓菁膏中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①小鼠经口给予蔓菁膏的LD50为56.73 g· kg-1,Dm为86.80 g·kg-1·d-1,Dn为35.55 g·kg-1·d-1;②蔓菁膏具有提高缺氧耐受力的作用,确定有效剂量为0.388 g·kg-1.d-1;③建立了蔓菁膏薄层鉴别和多糖含量测定方法.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操作、准确、简便,制定标准限度合理,已被《四川省藏药材标准》收载,同时蔓菁膏具有明显的抗缺氧作用且安全性良好,为蔓菁膏的临床安全有效用药和保健品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 基于DNA条形码和1H-NMR代谢组学二维方法的多基原藏药沙棘鉴定

    作者:刘悦;刘川;谭尔;范刚;向丽;李晓东;张艺

    沙棘为典型多基原藏药,混用现象时有发生.该文旨在构建一种基于DNA条形码和1H-NMR代谢组学的二维鉴定方法,为沙棘药材的准确鉴定与应用提供参考.应用ITS2和psbA-trnH序列以对中国沙棘、江孜沙棘和西藏沙棘进行DNA条形码鉴定,分析其种内及种间变异、遗传距离等,构建系统发育邻接(NJ)树.同时采用基于1 H-NMR代谢组学方法获得3种沙棘药材的代谢物指纹谱图,对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DNA条形码结合1H-NMR代谢组学可以发掘3种沙棘种间的遗传和化学特征的差异性,并对3种沙棘进行准确鉴定.基于DNA条形码和1H-NMR代谢组学建立的多基原藏药沙棘二维鉴定方法准确可靠,能为藏药鉴定和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HPLC测定藏药“巴尔达尔”黄酮类成分含量及指纹图谱的研究

    作者:刘川;文检;苏永文;张雨欣;蔡霞;张艺

    研究藏药巴尔达尔Hippophea gyantsensis黄酮类3种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建立藏药巴尔达尔的HPLC指纹图谱,全面评价其内在质量.采用C18色谱柱(4.6mm× 250 mm,5μm),以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软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建立了10个批次藏药巴尔达尔的共有图谱,提取了12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成功测定藏药巴尔达尔中山柰素-3-0-β-D-槐二糖-7-0-a-L-鼠李糖苷、异鼠李素-3-0β-D-槐二糖-7-0-a-L-鼠李糖苷、异鼠李素-3-0-β-D-葡萄糖-7-0-α-L-鼠李糖苷的含量.该研究首次采用HPLC建立藏药巴尔达尔的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为江孜沙棘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

  • 藏药小檗皮的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李艳;吕秀梅;林亚丽;莫家祺;范刚;赖先荣;张艺

    为建立藏药小檗皮的质量标准,提高其质量控制水平,该研究参照《中国药典》 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测定小檗皮药材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以主要有效成分木兰花碱、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为指标,分别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该药材的TLC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18批药材的测定结果表明水分为8.39%~ 12.23%,总灰分为4.50%~9.96%,酸不溶性灰分为0.10%~0.69%,浸出物为20.62%~37.13%,药材中木兰花碱、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5.98%,0.63%,0.30%,2.50%.该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小檗皮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 青藏高原藏药资源与品质评价研究进展

    作者:李轩豪;赵彩云;刘悦;万丽;贾敏如;谢彩香;张艺

    随着藏医药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造成藏药材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升高,加之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导致常用藏药材的资源匮乏、品种短缺,同时藏药长期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和多基原藏药品种多等问题.目前,资源短缺、质量控制标准落后成为制约藏医药事业和藏药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瓶颈问题.因此,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藏药研究的关键,藏药资源调查和藏药标准化是目前工作的核心问题.该文就青藏高原藏药资源调查及品种整理、种质资源库的建立、野生抚育与人工繁育、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以及用DNA条形码、1H-NMR代谢组学等新技术新方法应用诸方面进行述评,以期为解决青藏高原藏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品种鉴定和质量标准化等问题提供参考.

  • 藏药鉴定及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作者:范刚;贾敏如;刘悦;张艺

    藏药的品种鉴定和质量控制是其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保证藏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简要概述了近10年来藏药在品种鉴定、质量标准化及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DNA条形码、红外光谱、1H-NMR代谢组学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实例,旨在为藏药的现代化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藏药“蒂达”的基原、药性及功效的考证

    作者:文检;张艺;刘川;李轩豪;范刚;更藏加;古锐

    藏药“蒂达”基原复杂,混用、替代使用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其临床疗效.该文通过查阅藏医药经典著作,结合藏医临床访谈和现代文献,明确了藏药“蒂达”的基原物种、药性以及临床效果.经考证,“蒂达”包括龙胆科獐牙菜属Swertia、扁蕾属entianopsis、花锚属Halenia、肋柱花属Lomatogonium、喉毛花属Comastoma,以及虎耳草科虎耳草属Hedyotis和十字花科糖芥属Erysimum的部分植物,药性以苦、寒为主,临床多用于治疗热病、肝胆疾病.藏药“蒂达”的研究,应在藏医药理论和临床用药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进行本草考证、鉴定、药效学等现代研究,从而达到保障藏药“蒂达”的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可控性的目的.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