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何首乌致肝损伤大鼠的动态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马致洁;李奇;赵奎君;王伽伯;肖小河

    该文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方法测定服用何首乌大鼠的血清代谢指纹谱,同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代谢谱差异并筛查显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考察其动态变化趋势.探讨何首乌致大鼠肝脏损伤的代谢组学动态变化,寻找其显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考察标志物的动态变化趋势,以期为何首乌致肝损伤的内在机制与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的血清代谢轮廓存在一定的差异,经比较分析,共筛选得到6个潜在生物标志物:oleamide,lysoPC(16∶0),leukotriene A4,trans-tetra-dec-2-enoic acid,dihydrocortisol和7a-hydroxydehydroepiandrosterone,这些标志物在何首乌致肝损伤动态过程中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所筛选到的生物标志物在给药1周后含量即出现明显变化,相比于ALT,AST来说更加敏感.一定程度上可揭示出何首乌造成肝损伤的动态机制以及肝脏自我修复表现,对于监测服用何首乌患者肝功能、早期发现何首乌肝损伤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 血塞通注射液对体外OGD/R损伤的BV2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洪倩;王实;陈昌秀;掌瑜;王阳;樊媛;马增春

    该研究通过对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BV2)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探讨血塞通注射液(XST)抗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BV2细胞OGD损伤4h后,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MTS法)确定复氧时间及血塞通给药浓度,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β,IL-6及IL-10的分泌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ERK,p-JNK,p-p38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 p65的核转位水平.结果显示XST 25 mg· L-1可显著提高OGD 4 h/R 6 h引起的细胞活力的下降,并抑制TNF-α,IL-1β,IL-6及IL-10的分泌水平的增高,同时XST能下调OGD/R诱导的p-JNK,p-p38蛋白表达的升高,并逆转NF-κB p65的核转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XST对OGD/R损伤的BV2细胞炎症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前炎症因子的分泌,调节MAPK信号通路及核转录因子NF-κB p65有关.

  • 人参皂苷Rh2通过激活p38诱导K562细胞自噬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小霞;夏菁;唐家锋;周明华;陈地龙;刘泽洪

    为了研究人参皂苷Rh2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凋亡作用,并从自噬角度来探讨其机制.实验采用CCK-8方法检测人参皂苷单体Rh2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Hoechest染色观察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吖啶橙和MDC染色观察Rh2对细胞自噬的影响;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Rh2对白血病细胞自噬重要基因的表达的影响;运用自噬抑制剂(3-MA)研究自噬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CCK-8显示人参皂苷Rh2在低浓度时能有效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且其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FCM和Hoechest显示Rh2能增加细胞的凋亡和染色质呈凋亡形态改变;吖啶橙和MDC染色发现Rh组细胞的绿色荧光增强,并出现大量酸性自噬小泡;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发现Rh2能上调Beclin-1,LC3A,LC3B,激活型Caspase-3和p-p38的表达;运用细胞自噬剂(3-MA)会削弱Rh2对K562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人参皂苷Rh2可能通过激活磷酸化的p38,诱导细胞自噬途径,从而抑制K562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

  • 党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冯亚静;王晓霞;庄鹏宇;张丹阳;高磊;陈金铭;韩刚

    综合运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党参的水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利用各种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该研究从党参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成分,分别鉴定为:(-)-(7R,8S,7'E)-3',4-dihydroxy-3-methoxy-8,4'-oxyneoligna-7'-ene-7,9,9'-triol(1)、9-(tetrahydropyran-2-yl)-nona-trans,trans-2,8-diene-4,6-diyn-l-ol (2)、9-(tetrahydropyran-2-yl)-trans-non-8-ene-4,6-diyn-1ol (3)、党参炔苷元(4)、党参炔苷(5)、去氢双松柏醇(6)、5-羟甲基-糠醛(7)、4,4'-dihydroxy-3,3'-dimethoxy-trans-stilbene (8).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2,3为首次从党参属中分离得到.

  • 慢性肾脏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治疗策略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作者:吴薇;杨晶晶;万毅刚;涂玥;石格;韩文贝;刘不悔;姚建

    肾脏是胰岛素的靶器官,具备丰富的胰岛素受体,其中,肾脏固有细胞,如肾小球足细胞、内皮细胞、系膜细胞以及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都是胰岛素高度敏感的效应细胞,其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胰岛素及其受体活性密切相关.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存在全身或肾组织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IR既是CKD致病因素,又是其进展的机制之一.CKD患者IR的致病因素包括全身性因素和存在于肌肉、脂肪细胞的局部因素;其发病机制涉及肾小球、近端肾小管、集合管以及相应的肾脏固有细胞,如足细胞、系膜细胞和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IR相关信号调控途径包括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通路、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通路、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4,GLUT4)通路、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通路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等,其中,IRS1/PI3K/Akt2通路是肾小球足细胞IR的主要信号调控途径,干预其活性就可以改善足细胞损伤.临床上,一些经典的口服降糖药和利尿剂,如二甲双胍、罗格列酮、格列本脲、噻唑烷二酬、安体舒通等,还有一些单味中药的提取物,如黄芪多糖、槲皮素、葛根素、大黄素、小檗碱、姜黄素以及栀子苷等可以干预胰岛素及其受体活性以及IR相关信号调控途径,改善IR,缓解CKD进展.总之,基于CKD肾脏固有细胞IR信号调控途径的相关药理学研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 中药肝毒性研究方法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应用

    作者:宋捷;钟荣玲;夏智;吴豪;仲青香;张振海;韦英杰;石子琪;封亮;贾晓斌

    中药肝毒性问题受到了日益广泛的重视.目前,肝细胞系、亚细胞、三维培养、模式动物等体内体外模型在中药肝毒性的筛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系统观和整体论的引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以及网络毒理学等新方法开始逐步应用于中药肝毒性标志物挖掘和肝毒性预警等方面.该文通过总结近年来中药肝毒性研究领域的成果,分析和探讨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结合病/证模型和网络毒理学的中药量-效-毒关系研究”的新思路,同时也对该课题组开展的淫羊藿潜在肝毒性的初步研究进行了概述,希望能为中药肝毒性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指导原则提供理论基础,推动中药肝毒性研究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 岗梅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杜冰曌;杨鑫瑶;冯晓;尹旭;张和新歌;赵凤;高增平;屠鹏飞;柴兴云

    岭南特色药材岗梅为冬青科冬青属梅叶冬青的根和茎,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利咽消肿、散瘀止痛之功效,民间多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急慢性咽喉炎、咽喉肿痛等疾病.现代研究表明,岗梅的化学成分以三萜皂苷为主,也含有一定的酚酸和少量甾体及单萜.药理研究显示,岗梅提取物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调节脂质代谢等活性.该文对岗梅的传统应用、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整理,以期为系统的药效物质研究、质量标准提升及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前景展望

    作者:马琰岩;李晶哲;高尔宁;钱丹;钟菊迎;刘长振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项对基因组进行精确定点修饰的技术,可对特定DNA片段进行敲除、加入和替换等,从而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精确的基因编辑.其技术本质均是利用非同源末端链接途径修复和同源重组修复,联合特异性DNA靶向识别及核酸内切酶完成的DNA序列改变.基因编辑技术在科研、农业、医疗等领域都具有极其广泛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在疾病基因治疗领域,基因编辑技术在癌症如白血病、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地中海贫血、多种肌肉营养障碍症和逆转录病毒相关传染病如艾滋病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许多堪称跨时代的佳绩:结合基因编辑技术开展的实验新方法学研究及动物模型的制备工作也在迅猛地发展和完善;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也已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预防疟疾、器官移植、生物制药、农业育种改良、灭绝物种复活等多个研究领域.该文就基因编辑技术在上述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一些概括和总结.此外还归纳了一些当前针对基因编辑技术存在的争议和思考,并初步探讨了该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 抗抑郁中药新药研发进展

    作者:张潇;田俊生;刘欢;秦雪梅

    抑郁症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非正常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原因.目前抑郁症仍以药物为主治疗,但已上市抗抑郁药并不理想,因此开发疗效更高、特点明显、不良反应更少的新型抗抑郁药物是新药研发者追求的目标.该文归纳总结了目前已上市、处于新药研发及新药发现阶段的抗抑郁中药及天然药物,旨在为抗抑郁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 青蒿素生物合成分子机制及调控研究进展

    作者:谭何新;肖玲;周正;张磊;陈万生

    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是疟疾特别是恶性疟现有的首选、佳疗法,青蒿素类药物需求巨大.青蒿素原料药依旧主要依赖于从药用植物黄花蒿(中药青蒿)提取、分离、纯化,但其在黄花蒿中的含量较低,且含量变异大.黄花蒿分泌型腺毛是合成、分泌、积累及储存青蒿素的场所,腺毛的正常发育直接关系到青蒿素的产量.提高青蒿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有重大意义,也是当前国际研究热点.该文介绍了青蒿素体内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和代谢调控,以及青蒿素合成器腺毛的研究进展,这些将为开拓新的方法来提高植物来源青蒿素的产量提供帮助.

  •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一):三七抗病品种选育研究

    作者:董林林;陈中坚;王勇;魏富刚;张连娟;徐江;尉广飞;王瑞;杨娟;刘伟林;李西文;余育启;陈士林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以DNA多态性为基础,依据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筛选与高产、优质、抗逆等表型关联的DNA片段作为标记,辅助新品种的选育.该研究采用DNA标记辅助育种结合系统选育的技术,选育首个三七抗病新品种“苗乡抗七1号”.结果表明,基于RAD-Seq技术检测出抗病品种包含12个特异SNP位点,经验证record_519688位点与三七抗根腐病相关,包含此位点的基因片段可作为抗病品种的遗传标记辅助三七系统选育;与常规栽培种相比,抗病品种种苗根腐病及锈腐病的发病率分别下降83.6%,71.8%;二年生及三年生三七根腐病的发病率分别下降43.6%,62.9%.此外,依据与抗病关联的SNP筛选三七潜在的抗病群体,该模式扩大目标群体并提高选育效率.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将加快药用植物新品种选育及推广的进程,保障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 丹参主产区AMF的多样性研究

    作者:柳敏;黄文丽;王潇;万瑞涵;王海;严铸云

    该文对丹参主产区涉及的8个省20个采样点丹参根围丛枝菌根真菌(AMF)的种属构成、侵染情况、种类组成相似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丹参根围AMF种类丰富,共分离出7属27种AMF,分别为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球囊霉属Glomus、管孢囊霉属Funneliformis、两性囊霉属Ambispora、根生囊霉属Rhizophagus、和平囊霉属Pacispora、近明囊霉属Claroideoglomus.无梗囊霉属(9种,33.3%)、球囊霉属(8种,29.6%)两属是优势属;光壁无梗囊霉A.laevis(90%)、木薯根生囊霉R.manihotis (80%)、双网无梗囊霉A.brieticulata (75%)、疣状无梗囊霉A.tuberculata(70%)等4种AMF是丹参根围的优势种.丹参普遍受AMF侵染,但侵染强度不高,侵染率10.92% ~25.93%.各主产区之间的AMF物种组成相似性系数为0.20 ~0.57,相似性普遍较低.丹参根围AMF种类总体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不同产区的AMF物种分布存在相似性和地域性.

  • 红花黄酮类成分累积量与功能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分析

    作者:吴沂芸;陈翠平;任超翔;吴清华;陈江;裴瑾

    记录并计算红花开花1~7d的平均产量,采用HPLC检测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HYSA)、槲皮素、柚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使用Real-time PCR检测chs,chi的相对表达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红花平均产量、HYSA和柚皮素的含量及基因表达量之间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平均产量于开花第3天达到大值,与HYSA含量存在较高正相关性(r=0.756,P<0.05),与chi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极高正相关性(r=0.892,P<0.01);柚皮素含量与chs的相对表达量存在较高正相关性(r=0.766,P <0.05).该研究为红花中黄酮类成分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研究红花品质差异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 雷公藤贝壳杉烯酸氧化酶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与表达分析

    作者:张逸风;苏平;胡添源;周家伟;关红雨;高伟;黄璐琦

    贝壳杉烯酸氧化酶(kaurenoic acid oxidase)是二萜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上的关键酶,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物学过程.该文根据雷公藤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贝壳杉烯酸氧化酶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实时定量PCR(qRT-PCR)研究基因的诱导表达水平.克隆得到TwKAO长度为1 874 bp,编码487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56.02 kDa,理论等电点8.89;经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后,TwKAO基因相对表达量在12 h达到峰值;经植株组织表达分析证实,TwKAO基因在雷公藤的叶中表达量高,根中低.该研究首次克隆得到雷公藤KAO基因,并分析其mRNA表达特征,为深入研究雷公藤生长发育以及萜类活性成分次生代谢研究奠定基础.

  • 三七-茜草宫内缓释硅橡胶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性能的初步评价

    作者:徐丽;曹广尚;王信;李文明;师伟;李盼盼;张芳;李彦楠

    制备三七-茜草宫内缓释硅橡胶棒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性能的初步评价.采用开炼机开练法进行硅橡胶的塑炼.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硅橡胶与药物的混炼工艺参数优选.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进行硅橡胶棒硫化工艺参数的优选.以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羟基茜草素、大叶茜草素为指标,进行体外释放性能的初步评价.结果显示,硅橡胶与药物混炼的佳工艺参数为:辊距2 mm,速比1∶1.2,前辊温55~ 60℃,后辊温50~ 55℃,塑炼时间20 min.硅橡胶棒的佳硫化工艺参数为:温度90℃,时间60 min.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三七-茜草宫内缓释硅橡胶棒在模拟宫腔液中的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到90 d,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的累积释放度为46.7%,羟基茜草素及大叶茜草素的累积释放度为51.9%.结果表明,三七-茜草宫内硅橡胶棒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具备良好的缓释特性.

  • 醋制对商陆及商陆正丁醇部位中皂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作者:郁红礼;张程超;吴皓;王奎龙;王卫;单雪莲

    为研究醋制对商陆及商陆正丁醇部位皂苷类成分的影响,比较商陆中主要毒性成分商陆皂苷B(EsB)和商陆皂苷C(EsC)醋制前后含量的变化,依据商陆《中国药典》醋炙工艺,将商陆正丁醇部位进行模拟醋制;采用液质联用法对商陆正丁醇部位醋制前后皂苷类成分进行研究;采用HPLC-ELSD方法检测毒性成分EsC和EsB在商陆生品、醋制品中的含量,考察商陆醋制前后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商陆正丁醇部位中除商陆皂苷甲(EsA)以外,各商陆皂苷类成分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皂苷类化合物组成显著变化,但醋制后未见新化合物生成;含量测定发现生商陆中EsC和EsB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2%,0.20%,醋制后下降为0.48%,0.094%.表明醋制能够显著改变商陆及商陆正丁醇部位中皂苷类成分的组成,显著降低毒性皂苷EsC和EsB的含量,表明商陆采用醋制法炮制的科学性.

  • 菠萝叶提取物黏附漂浮微丸的制备及评价

    作者:何亚丽;黎迎;杨丹丹;朱春燕

    采用挤出滚圆法,以壳聚糖为骨架黏附材料,十八醇为漂浮材料,制备菠萝叶提取物(Bolo leaf phenols,BLP)黏附漂浮微丸,评价其体外黏附性、漂浮性及体内滞留情况,并考察药物的体外释放特性.通过体外组织留存量法和直接观察法分别评价微丸的体外黏附性和漂浮性;采用体内组织留存量法和小动物活体成像法考察微丸在大鼠体内的滞留情况;对微丸中指标成分对香豆酸和咖啡酸的体外释放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制备的黏附漂浮微丸体外黏附性达(73.2±3.4)%,在人工胃液中可立即起漂,持续漂浮时间在12 h以上;黏附漂浮微丸在大鼠胃内6h时滞留率达40%以上,而普通参比微丸胃滞留率低于15%,两者相比,滞留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药物体外释放时间可达6h以上,体外释药机制符合Higuchi方程.体内、外研究表明,制备的BLP黏附漂浮微丸具有良好的胃滞留效果和缓释特性.

  • 霍山石斛糖蛋白的分离纯化和毒活性研究

    作者:邓辉;陈乃东;戴军;陈乃富

    霍山石斛是名贵中药材,其多糖的抗肿瘤活性是中药资源领域的研究热点,该研究旨在探究霍山石斛多糖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基础.实验以霍山石斛为原料,通过低盐溶液浸提和硫酸铵分级沉淀得到不同的霍山石斛蛋白组分,经SDS-PAGE电泳染色确定糖蛋白组分,再经DEAE离子柱和Sephadex凝胶柱进一步分离纯化糖蛋白组分,同时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产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毒活性;结果获得3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2.5,19.8,15.6 kDa的糖蛋白组分RG1,RG2,RG3,测得三者复合物对HepG2的IC5o为534.23 mg·L-1,而组分RG1,RG2的IC5o分别为432.96,413.91 mg·L-1,组分RG3对HepG2无毒活性.总之,实验结果提示霍山石斛多糖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基础之一是相对分子质量为22.5,19.8 kDa的2种糖蛋白组分,且具有协同效用.

  • 超滤-纳滤联用优化益母草生物碱的浓缩工艺

    作者:李存玉;马赟;刘奕洲;李红阳;顾佳美;彭国平

    采用超滤-纳滤联用技术浓缩益母草中生物碱,通过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回归模型,优化浓缩工艺.实验表明通过超滤预处理,益母草水提液中总蛋白去除率94.38%,纳滤技术相较于传统热浓缩优势明显,益母草生物碱的佳浓缩工艺为截留相对分子质量450,pH 3.07,盐酸水苏碱质量浓度80.15 mg·L-1,总生物碱质量浓度285.73 mg·L-1,在此条件下,盐酸水苏碱和总生物碱的截留率分别为93.37%,95.85%,相对误差为0.79%,1.16%,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可以用于益母草生物碱的浓缩工艺优化,纳滤浓缩为热敏性中药成分的分离精制提供技术支撑.

  • 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其肝毒性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赵小梅;宫嫚;董捷鸣;王伽伯;肖小河;赵奎君;马致洁

    为探讨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其肝毒性的作用,动物实验评价炮制前后雷公藤对肝脏的毒性,观察空白组、雷公藤组、甘草炮制雷公藤组肝组织病理切片、血清生化指标及细胞炎症因子的差异.大鼠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雷公藤组肝组织损伤明显,炮制后肝组织未见明显损伤;雷公藤组与空白组比较AST,ALT,CRE升高(P<0.01),UREA升高(P<0.05),ALB降低(P<0.01);甘草炮制雷公藤组与雷公藤组比较AST,ALT,CRE,UREA降低(P<0.01),ALB升高(P<0.01).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显示雷公藤组与空白组比较IL-1ββ,IL-6,TNF-α显著升高(P<0.01);甘草炮制雷公藤组与雷公藤组比较IL-1β,IL-6,TNF-α显著降低(P<0.01).甘草炮制雷公藤可有效降低雷公藤肝毒性,减轻雷公藤导致的肝损伤.该实验可为雷公藤合理制用提供参考,同时为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其肝毒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 基于数据挖掘的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用药规律分析

    作者:王倩;姚耿圳;潘光明;黄晶一;安宜沛;邹旭

    基于现代文献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检索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纳入发表于核心期刊的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文献,建立规范化数据库,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应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挖掘方法对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进行挖掘.研究终纳入文献171篇,涉及方剂171首,中药140味,药物总频次1 772次,挖掘出19个核心组方和7个新方组合.其中高频药物为黄芪、丹参、茯苓、人参、葶苈子、白术、桂枝.核心组方为黄芪、丹参、茯苓的组合.挖掘出19个核心组方和7个新方组合.其中高频药物为黄芪、丹参、茯苓、人参、葶苈子、白术、桂枝等.核心组方为黄芪、丹参、茯苓等的组合.高频药物和核心组方体现出以益气活血为主的用药特点和以益气为核心辨证加以活血、温阳、利水的组方规律.挖掘出的新方为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兼证的临证治疗提供新的借鉴.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真实世界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临床联合用药特征分析

    作者:王桂倩;谢雁鸣;刘峘;张寅;贾萍萍;庄严

    为了分析真实世界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用药特征,提取全国19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中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患者的基本信息、中西医诊断信息、医嘱信息、实验室检查信息,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真实世界中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临床用药及联合用药特征.符合纳入标准的8 316例患者的联合用药中,共包含523种西药和148种中药.联合用药频次高的单个西药是阿司匹林1 908例(22.94%),单个中药是疏血通注射液771例(9.27%);2种中药是仙灵骨葆胶囊+鹿瓜多肽(规则支持度是2.55%),2种西药是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关联规则度为10.15%);常与抗生素类、活血化瘀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临床上常与抗血小板药和活血化瘀药联合应用,有助于增强抗血小板聚集和活血化瘀作用;常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注意联合应用时的配伍禁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前提下二者联合用药达到药效增强的作用.

  • 治疗气滞血瘀证中成药组方规律分析

    作者:高嘉良;陈光;何庆勇;李军;王阶

    分析治疗气滞血瘀证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组方配伍规律.收集2015年版《中国药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治疗气滞血瘀证的中成药,并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组方规律分析.79首中成药包括105个症状,其中痛经、胃痛、心悸、胸闷是气滞血瘀证常见症状;221味中药中,使用频率前3位的是川芎、丹参、当归,药物组合是当归-川芎、丹参-红花、川芎-红花,其中红花-川芎-赤芍-丹参-当归-香附-延胡索是核心药物组合;形成治疗气滞血瘀证的新方1个(小茴香-高良姜-丁香-当归-川芎-益母草).综上,气滞血瘀证是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并可因为不同的致病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群;因此,在临床上治疗气滞血瘀证,以行气活血为基本治法,也注重针对不同病因予以辨证施治;同时,在组方选择中,以行气活血的中药为主,并配以温中散寒的中药,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中药浸膏粉的玻璃化转变及其应用

    作者:罗晓健;刘慧;梁红波;熊磊;饶小勇;谢茵;何雁

    玻璃化转变理论是高分子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用于表征物理特性,是指无定形聚合物因受热从玻璃态到橡胶态或因冷却从橡胶态到玻璃态的转变.该文阐述了食品的玻璃态与玻璃化转变及中药浸膏粉成分与食品成分之间的相似关系,建立中药浸膏粉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测定方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基于t对中药干燥工艺、制粒工艺与中药浸膏粉及其固体制剂储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控制策略,以期为中药固体制剂的研发和生产提供指导意义.

  • 浅议中药处方用名的规范性

    作者:李朝峰;张玉君;樊冬鹤;张孟捷;白雪;杨文华;戚姝娅;张志杰;薛春苗;毛柳英;曹俊岭

    中药处方是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辩证后所开具的医疗文书,是药剂人员调配药物和指导病人用药的依据.中药处方用名是否规范化直接关系到病人用药的安全有效性.目前临床医生处方用名使用不规范的现象非常普遍.笔者通过搜索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以“中药处方”、“中药处方用名”、“处方用名规范”等为关键字,查阅了近百篇文献,对各地中药处方用名的现状进行了整理,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建议,以期对中药处方用名的规范化有所帮助.

  • 芪参益气滴丸对肺心病大鼠心肌腺苷酸含量的影响

    作者:耿诗涵;单秋月;许梦习;张译丹;宋丽丽;侯宁;张闻;张密霞;庄朋伟;张艳军

    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野百合碱(MCT)的方法复制大鼠肺心病模型,芪参益气滴丸浸膏灌胃给药6周后,通过HPLC检测大鼠右心肌组织中的腺苷酸(ATP,ADP,AMP)的含量,进而考察芪参益气滴丸对肺心病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ATP,ADP,AMP达到良好分离;ATP,ADP,AMP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均在90% ~ 108%;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给药组大鼠心肌中ATP的含量显著性升高,ADP的含量有升高趋势,AMP含量有下降趋势.提示芪参益气滴丸能够改善心肌组织能量代谢系统.通过HPLC,为测定心肌组织中ATP,ADP,AMP含量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为生物样品中能量代谢相关含量的测定研究提供了参考.

  • 单向灌流法评价复方龙脉宁汤剂配伍对葛根素肠吸收的影响

    作者:柏希慧;刘诗雨;王晶;王昌利;宋逍

    建立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葛根素的浓度,考察葛根、葛根-穿山龙、葛根-川芎和复方龙脉宁4种汤剂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葛根素的吸收情况.结果显示在十二指肠和回肠中,葛根-穿山龙组与复方龙脉宁组葛根素的吸收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葛根和葛根-川芎组的吸收(P<0.05);在空肠和结肠中,3个配伍组中葛根素的吸收参数与葛根单药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复方龙脉宁组中葛根素的吸收参数与葛根-穿山龙和葛根-川芎组相比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在大鼠全肠段中,复方龙脉宁汤剂对葛根素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十二指肠和回肠中,复方中穿山龙对葛根素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空肠和结肠中,穿山龙和川芎能协同促进葛根素的吸收.

  • 麝香保心丸中5种人参皂苷类化合物在心肌梗死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刘群;吴然;吕超;张卫东;柳润辉

    麝香保心丸(SBP)是治疗冠心病的经典复方,其中人参皂苷类化合物是其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之一.该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的方法,研究心梗大鼠多次灌胃麝香保心丸、人参提取物(GE)及5种人参皂苷类单体化合物后人参皂苷类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研究发现人参皂苷类化合物总体吸收较差,各组Cmax均小于200 μg·L-1.比较各组分析物的Tmax发现人参提取物组和麝香保心丸组中人参皂苷类化合物均比各单一化合物组吸收快,提示人参提取物及复方中均存在促进人参皂苷成分吸收的成分.麝香保心丸组中的各人参皂苷成分的给药剂量在所有给药组中小,但相应的AUC0-t和AUC1NF数值大,表明配伍后麝香保心丸中人参皂苷类成分吸收好,说明复方是中医药用的佳形式.

  • 中药注射剂临床安全性集中监测研究设计与实施专家共识

    作者:张俊华;任经天;胡镜清;谢雁鸣;宋海波;朱明军;高蕊;王忠;郑文科;李学林;蒋萌;黄宇虹;陆芳;何丽云;梁伟雄;杨忠奇;元唯安;胡思源;王保和;翁维良;任德权;张伯礼;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

    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中药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成为药品监管部门要求企业完成的任务.由于既往研究基础薄弱,对中药注射剂安全风险认识不充分,也缺乏科学合理的风险管控方案.临床安全性集中监测(clinical safety centralized monitoring,CSCM)是目前中药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的重要方法.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和程序,导致同类研究的质量参差不齐,结果不一.结合既往经验和专家意见,形成CSCM设计与实施专家共识,包括研究设计、实施和总结报告3个阶段及20个技术要点,以期为今后CSCM研究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