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降香新黄酮latifolin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影响及介导Nrf2信号通路机制研究

    作者:李雪亮;陈兰英;官紫祎;骆瑶;崔亚茹;刘荣华;邵峰;王定清

    研究降香新黄酮latifolin对垂体后叶素(Pit)及异丙肾上腺素(ISO)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Pit及ISO分别诱导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观察大鼠心电图变化.ISO诱导大鼠急性心肌缺血,ELISA法或比色法检测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或活力、比色法检测心肌中SOD活力及MDA含量;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心肌组织冰冻切片进行DCFH-DA荧光染色,检测心肌中ROS含量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中Nrf2,Keapl,HO-1及NQO1的蛋白表达水平.心电图结果显示,latifolin抑制Pit及ISO引起的ST段变化,抑制Pit引起心率减慢.机制研究结果显示,latifolin降低血清中cTnI 含量和AST及LDH活力;升高心肌中SOD活力,降低心肌中MDA含量;降低心肌组织炎细胞浸润、肌纤维断裂及坏死的程度;减弱心肌DCFH-DA荧光染色的荧光强度;抑制Keap1的蛋白表达,促进Nrf2核转移,促进HO-1及NQO1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降香新黄酮latifolin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主要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有关.

  • 骨质疏松肾阳虚和肾阴虚证型下左归丸含药血清干预成骨细胞ERK1/2,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研究

    作者:章建华;邢婧;范连霞;尹华

    该文研究骨质疏松(OP)肾阳虚和肾阴虚证型下左归丸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ALP)表达及对成骨细胞ERK1/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β-catenin,ERK1,ERK2 mRNA及蛋白表达的作用.采用手术去卵巢法造成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并在手术10周后,分别注射氢化可的松、灌胃甲状腺素造成大鼠OP肾阳虚及OP肾阴虚模型;用新生24h乳鼠颅骨体外培养得成骨细胞,以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进行鉴定,分别用OP肾阳虚、OP肾阴虚及OP组(对照组)所得的左归丸含药血清、空白血清干预成骨细胞,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ALP表达,RT-PCR法检测ERK1/2,β-cateni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ERK1/2,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表明:OP肾阴虚证型下左归丸含药血清在促进成骨细胞增殖、ALP表达、成骨细胞ERK1/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β-catenin,ERK1,ERK2 mRNA及蛋白表达方面比OP肾阳虚证型下左归丸含药血清的作用更强.这与“左归丸滋肾阴”的中医理论相吻合,为临床辩证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左归丸通过ERK1/2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可能是左归丸防治骨质疏松肾阴虚证的机制之一.

  • 壁虎对肝细胞癌干细胞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黄慧玲;张雅兰;陈文发;吴春玲

    研究壁虎对肝癌干细胞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采用MTT法检测肝癌细胞增殖;肿瘤球培养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干性;Western blot检测Wnt通路及干性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相互作用蛋白;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肝癌细胞的干性.结果显示,壁虎对Huh7细胞的IC50为(0.750 ±0.112)g·mL-1,其对Hep3B细胞的IC50为(0.454±0.039)g·mL-1.壁虎处理的肝癌细胞培养形成的肿瘤球的数目和大小均缩小(P<0.05),CD44,CD133阳性的肝癌细胞比例减少(P<0.05).守宫处理肝癌细胞后,β-catenin,CD44,c-Myc,CCND1,Sox2,Oct4,Nanog,ABCG2等表达均下调.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壁虎能抑制LRP6与Frizzled6的相互作用.表明,壁虎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肿瘤球的形成及肿瘤干细胞的比例,其通过靶向LRP6,阻止LRP6与Frizzled6复合物的形成而抑制Wnt信号通路.

  • 不同栽培措施对党参药材中游离态糖类成分的影响

    作者:曹婷婷;刘久石;高石曼;孙恬;覃婕媛;景浩;齐耀东;张本刚;刘海涛;肖培根

    采用HPLC-ELSD建立了党参药材中具有“甜味”的3种游离态糖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补充和完善党参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蔗糖、葡萄糖、果糖分别在2.312 5~18.500 0,1.5000~12.0000,2.0000~16.000 0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31%,100.4%,101.8%.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结果准确,适合党参药材中蔗糖、葡萄糖、果糖3种游离态糖类成分的同时检测.应用建立的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岷县党参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不同栽培措施种植的党参药材样品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栽培措施对党参药材中3种游离态糖类成分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按照蔗糖含量的高低顺序为:施用壮根灵>不施用壮根灵,不打尖、搭架>不打尖、不搭架>打尖、不搭架>打尖、搭架;按照葡萄糖、果糖含量的高低顺序为:不施用壮根灵>施用壮根灵,打尖、搭架>不打尖、不搭架>不打尖、搭架>打尖、不搭架.因不同游离态糖类成分甜度和含量均具有差异性,因此可考虑将游离态糖类成分的含量作为党参药材的评价指标.

  • 宽叶金粟兰中具抗乳腺癌转移活性的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张珊珊;付剑江;陈怀远;涂林锋;肖春荣;张睿增;刘定平;罗永明

    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和波谱学鉴定方法对宽叶金粟兰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借助药理学方法对其中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乳腺癌转移活性的初步筛选.总共从宽叶金粟兰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5个倍半萜及其二聚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edoarofuran(1),chlorajapolide D(2),4β,8β-dihydroxy-5α (H)-eudesm-7(11)-en-8,12-olide(3),curcolonol(4),lasianthuslactone A(5),chlomultin C(6),(1E,4Z)-8-hydroxy-6-oxogermacra-1 (10),4,7(11)-trieno-12,8-lactone (7),shizukanolide E(8),shizukanolide F (9),9α-hydroxycurcolonol(10),shizukaol B(11),shizukaol C(12),cycloshizukaol A(13),sarcandrolide B(14),henriol A(15).其中化合物2,8~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8~10,1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并对所分得量较大的5个化合物进行了抗乳腺癌转移活性筛选,其中化合物4,11,12表现出较强的活性.

  • 基于UPLC技术的吴茱萸定性定量一体化研究

    作者:樊小瑞;刘梓晗;冯伟红;刘晓谦;杨立新;王智民;李春

    采用UPLC建立吴茱萸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同步测定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 mm×50mm,1.7μm)色谱柱,0.2%甲酸乙腈-0.2%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0 nm.以去氢吴茱萸碱为参照峰,通过对29批吴茱萸进行测定,建立了吴茱萸的UPLC指纹图谱,该指纹图谱可同时对24个共有峰进行检测,采用对照品对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卡品碱和二氢吴茱萸卡品碱共10个色谱峰进行了指认.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08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29批药材中有19批药材相似度大于0.9.此外,采用同一色谱条件对吴茱萸中的9个成分进行了同步测定.所测定的9个成分新绿原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卡品碱和二氢吴茱萸卡品碱分别在0.00046~ 0.138,0.000 146~0.175,0.000412 ~0.124,0.000448~ 0.134,0.000452~0.136,0.003 38~0.169,0.00044~0.132,0.001 07~0.128,0.001 71 ~0.128 μg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成良好线性关系,9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100.4%,101.6%,97.51%,102.9%,101.4%,103.8%,104.0%,95.99%,RSD分别为2.4%,2.0%,3.0%,0.80%,1.9%,2.1%,1.1%,2.2%,2.4%.该文建立的UPLC方法在20 min内实现了对吴茱萸化学成分的全谱分离,与文献报道方法相比,该文在一个色谱条件下同时实现了吴茱萸指纹图谱测定和多成分同步测定,而且所建方法具有专属性强、分离度高、色谱峰纯度高、方法简单易行的特点,为吴茱萸药材同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

  • 基于等温滴定量热技术探究黄芩质量表征新方法

    作者:李桐;张昊;田学浩;王辉;任广喜;荆文光;徐冰;褚福浩;王鹏龙;雷海民

    黄芩黄连药对水煎自沉淀现象已被广泛关注,产生自沉淀现象的本质是药对中酸碱性活性成分相互作用形成难溶性分子复合物,本试验设计基于中药配伍后有效成分间的相互作用,探索将等温滴定量热技术(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ITC)应用于表征黄芩药材质量的可行性,建立以活性成分群为指标衡量药材质量的新方法.以不同批次黄芩药材(包括市售的3批黄芩药材和市场上常用做以次充好的黄芩苗)作为研究对象,应用ITC分别测定黄连中代表性功效成分小檗碱(2.5mmol·L-1)与不同批次黄芩水煎液间相互作用能量值,将小檗碱滴定空白水溶液的能量变化(2.51 μJ)作为空白对照,结果显示以小檗碱为标准物质,滴定不同批次黄芩水煎液中黄芩苷类成分的热量变化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芩A(-317.20 μJ)、黄芩B(-292.83 μJ)、黄芩C(-208.95 μJ)、黄芩苗(-21.53 μJ).其中小檗碱滴定黄芩苗的热量变化显著低于3批黄芩药材.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黄芩苷计测定不同批次黄芩水煎液在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值.紫外测定结果显示,相同稀释条件的不同批次药材吸光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芩A(0.372)、黄芩B(0.333)、黄芩C(0.272)、黄芩苗(0.124),且黄芩苗吸光度显著低于前三组.ITC滴定与紫外测定结果相吻合,证明ITC能用于表征黄芩药材质量,基于ITC建立的以一类活性成分为指标评价黄芩药材质量的方法是简便、科学且可行的,此试验为构建更加全面、系统地表征药材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 维药阿纳其根抗肿瘤活性部位筛选及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作者:董洁;袁将;王加利;姬瑞芳;全庆华;郭晓宇;高简;刘永刚

    为探寻阿纳其根的生物活性成分,对其抗肿瘤活性部位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抗肿瘤活性部位为二氯甲烷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从阿纳其根的二氯甲烷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共分离得到10个单体成分,其中,包括7个N-烷基酰胺类生物碱、1个香豆素和2个黄酮苷.分别为十四-2E,4E,8E-三烯酸-4-羟基苯乙胺(1)、十-2E,4E-二烯酸异丁基胺(2)、十一-2E,4E-二烯-8,10二炔酸苯乙胺(3)、十四-2E,4E-二烯酸-4-羟基苯乙胺(4)、十四-2E,4E-二烯-8,10-二炔-异丁基胺(5)、十-2E,4E-二烯酸苯乙胺(6)、十二-2E,4E-二烯酸苯乙胺(7)、异莨菪亭(8)、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9)、异鼠李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0).活性部位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为1个新的化合物,化合物2~4,化合物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基于特征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的冬虫夏草野生与人工繁育品比较研究

    作者:昝珂;黄莉莉;过立农;刘杰;郑健;马双成;钱正明;李文佳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冬虫夏草野生及人工繁育品的特征图谱,并同时测定4种主要核苷的含量.以尿苷、肌苷、鸟苷和腺苷等4种成分为对照品,采用Waters XSelect HSS T3 C18(4.6 mm×250 mm,5μm);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0% B;5 ~ 15 min,0 ~ 10%B,15 ~ 30 min,10% ~20%B;30~33 min,20% ~50%B;33 ~ 35 min,50% ~0% B;35 ~40 min,0%B),流速0.6 mL · min-1,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30℃,进样量5μL,建立冬虫夏草野生品和人工繁育品的特征图谱,并同时测定4种主要核苷的含量.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和野生品之间特征图谱和4种主要核苷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能够为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作者:骆瑜;邱慧;汪保林

    穿心莲内酯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重要天然活性成分之一,穿心莲内酯及其衍生物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HIV、保肝活性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等活性,由于其广泛的药理活性而备受研究者关注.该文对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的合成进行综述,并简述其相关的药理活性报道.

  • 蛋白质组学在中药方剂药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玉倩;詹淑玉;阮钰尔;左志燕;季晓明;王帅杰;丁宝月

    中药方剂是中药临床治病的重要手段,其多组分、多靶点、整合调节的作用特点迫切需要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揭示其复杂的作用机制.蛋白质组学系统性、全方位的研究模式正好与中药方剂的作用特点相契合,已经逐渐广泛应用于中药方剂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中.该文对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中药方剂抗心脑血管疾病、抗肝脏疾病、抗糖尿病、抗癌、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其他疾病的药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中药方剂作用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参考.

  • 盐制法及炮制辅料盐的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作者:王蕾;燕彩云;乐智勇;董婧婧;白宗利

    盐是中药盐制的重要辅料.其质量的标准化有利于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该文从盐的历史沿革、盐制法的历史沿革、盐制法的现代研究等3个方面对盐制法及炮制辅料盐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发现盐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使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应用于中药炮制的盐的种类主要有食盐、青盐、白盐三大类.盐的质量与产地、炮制加工有密切联系,主要以颜色、产地为评价依据.古代,不同中药盐制所采用的盐的品种不尽相同,这可能与药物性质有关.盐制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药物疗效.目前,盐制工艺优选的报道较多,但其评价指标差别较大,且其科学性有待探讨.盐制法及其炮制辅料均缺乏相关的评价标准及质量标准,不利于中药饮片的健康发展.该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以期为中药盐制辅料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 原花青素类成分在防治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雪萍;李医明;王钊;贾琦;陈凯先

    糖尿病是一种以升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原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在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对于2型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显示出较好的效果.该文对原花青素类成分调控2型糖尿病在促进葡萄糖吸收、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肠道微环境、调节糖尿病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类成分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白芍总苷保肝作用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进展

    作者:左志燕;詹淑玉;黄嬛;丁宝月;刘玉倩;阮钰尔;姜宁华

    白芍总苷为白芍的有效部位,主要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等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对白芍总苷的保肝作用开展了大量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但还未见其相关产品进入市场.笔者综述了近十几年来白芍总苷保肝作用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进展,以期为白芍总苷保肝作用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白芍总苷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药动学特性比较明确,肝损伤疾病能够显著影响其体内代谢过程.白芍总苷具有抗急性肝损伤、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肝纤维化和抗肝癌等多种保肝作用.但现有研究还未能完全阐明白芍总苷的保肝作用机制及其体内过程,肝损伤如何影响白芍总苷的体内代谢、其多靶点整合调节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应开展其保肝作用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研究.

  • 恒温条件下采收时机对铁皮石斛多糖的影响

    作者:王琦;刘京晶;斯金平;朱玉球;秦朗;张菊玲

    为揭示铁皮石斛多糖积累的规律,明确采收时机对铁皮石斛多糖的影响,该研究在组培室恒温条件下,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预培养铁皮石斛D21无性系小苗至1 cm左右,然后转接培养2~5个月后采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柱前衍生-UPLC分析单糖组分的差异,结果显示多糖及其关键组分甘露糖的含量与培养月龄呈正相关,但各种培养月龄多糖含量均在5-6月份具有峰值,并与大田种植条件下的趋势吻合,表明即使在组培室恒定条件下,采收季节仍然显著影响多糖及其组分的含量,这种植物内在调控的多糖积累动态变化趋势可能与铁皮石斛固有的感知四季变化的生命节律有关.

  • 不同光质对蚂蟥生长和内在品质影响的研究

    作者:戴道新;郭巧生;史红专;王嘉;卢鑫

    50 d实验期内,比较红光(610±10)nm、蓝光(450±10)nm、白光(全光谱)和自然光(full spectrum)对30日龄蚂蟥生长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0 ~40日龄期间,蓝光对蚂蟥的促生长作用强,红光组和白光组在50 d后表现出明显的促进蚂蟥生长的优势,红光和白光终质量显著高于蓝光和自然光(P<0.05);红光下蚂蟥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消化酶活力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白光下蚂蟥SOD,CAT,ALP酶活性高,与其他各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光质对蚂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pH和抗凝血酶活性影响不显著.蚂蟥50日龄后,红光下消化酶活性高且生长快,白光下抗逆酶活性高,光质对蚂蟥内在品质无显著影响.

  • 款冬叶柄愈伤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建立

    作者:任继文;雷颖;李晓玲

    以款冬幼嫩叶柄为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离休培养与植株再生的影响,建立了款冬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款冬叶柄切段较理想的灭菌方法为75%乙醇浸泡30 s,转入饱和漂白粉上清液浸泡15 min;适合愈伤诱导的培养基为MS +6-BA 3.0 mg·L-1 +2,4-D 2.0 mg·L-1,诱导率96.2%;在培养基MS +ZT2.0 mg·L-1 +NAA 0.3 mg·L-1上芽苗分化效果较好,分化率91%,平均芽数8.26个;较佳的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KT 1.0 mg·L-1+IBA 0.3 mg·L-1,增殖倍数为11.81,平均苗高4.9 cm;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0.2 mg·L-1,生根数平均为5.68条,生根率为95.22%以上;瓶苗移栽于河沙-有机肥3∶1的基质中生长良好,成活率达90%以上;大田试验表明:同等栽培条件下款冬组培株、栽培株和野生株在生长量与花粒产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组培株生长量与花粒产量相对较高.组培品与野生品有效成分含量基本一致.

  • 铁皮石斛花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单糖组成的研究

    作者:张四杰;钱正;刘京晶;张新凤;斯金平

    为了明确铁皮石斛花中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其单糖组成,该研究采用高效凝胶色谱和柱前衍生UPLC对11个铁皮石斛花样品的多糖进行了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单糖组成分析,并利用SPSS 19.0软件根据组成的单糖峰面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杂交家系铁皮石斛花的粗多糖均分离为三部分(DOP-1,DOP-2和DOP-3),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53×105,3.49×105和2.12×105.铁皮石斛花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和阿拉伯糖5种单糖组成,其中甘露糖组成比例高,其与葡萄糖比值为0.302 ~3.335;不同家系样品多糖中各单糖的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11个家系按单糖组成及相对含量划分为4类,该研究基本明确了铁皮石斛花中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单糖构成,为其资源利用打下基础.

  • 蛋白质在膜表面的吸附特性及蛋白质存在的溶液环境对小檗碱膜透过行为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益群;徐丽;朱华旭;唐志书;李博;潘永兰;姚薇薇;付廷明;郭立玮

    为探索蛋白质在膜表面的吸附特性以及蛋白质存在的溶液环境对小檗碱膜透过行为的影响,以蛋白质、小檗碱为研究对象,配制模拟溶液,通过低场核磁共振技术、静态吸附实验以及膜分离实验探究蛋白质与陶瓷膜、小檗碱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以蛋白质静态吸附量、膜过程相对通量、蛋白质截留率、小檗碱透过率及两者的吸附率为评价指标,同时测定膜过程中膜污染阻力分布、过膜前后粒径分布变化及膜表面电镜扫描(SEM),研究蛋白质在陶瓷膜上的吸附特性及对小檗碱膜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膜对蛋白质具有吸附作用,且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在模拟溶液的膜分离过程中,蛋白质是引起膜污染的主要因素,但在1g·L-1蛋白质的浓度下,蛋白质的存在对小檗碱的膜过程没有显著影响.

  •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的五味子提取生产过程监测方法

    作者:徐敏;张磊;岳洪水;庞洪伟;叶正良;丁黎

    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多变量数据分析技术相结合,建立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组方药材五味子提取过程的在线监测方法.采用生产上5个正常批次建立了五味子提取过程的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MSPC)模型,并利用PC scores,DModX和Hotelling T2 3种控制图对2个测试批次进行监测.结果显示,MSPC模型对提取过程具有良好的监测性能.将所建立的MSPC模型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能够有效地实现对五味子提取过程的在线监测,并实时反映生产过程中物料属性的变化.该文建立的监测方法为过程分析技术在中药注射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 不同干燥方法对黑果枸杞中活性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作者:张霞;张芳;高晓娟;雍婧姣;张文华;赵建军;王汉卿

    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黑果枸杞的外观性状、口感、活性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指导黑果枸杞生产实践.分别将冷冻干燥、低温干燥和自然烘干的黑果枸杞用福林酚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消光系数法和DPPH法、FRAP法测定总多酚、原花青素、花色苷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干燥方法对黑果枸杞的性状、口感、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产生一定程度影响.冷冻干燥后黑果枸杞外观性状及口感均佳,水分含量低,总多酚、原花青素、花色苷含量低于自然晾干者,但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强;自然晾干者外观形状及口感较差,水分含量高,但其3种活性成分含量高,FRAP法测得的抗氧化活性强.因此应综合考虑性状、口感、抗氧化活性及生产成本选择黑果枸杞的干燥方法.

  • CKD-MBD患者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与中医证候特征的回归分析

    作者:杨海明;孟宪杰;吴薇;刘莹露;翟晓娟

    分析3,4期慢性肾脏病伴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BD)患者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与中医证候特征的依存性,为探寻CKD-MBD患者中医辨证规律提供客观依据.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05例CKD(3,4期)-MBD患者,观察其一般临床指标、中医证候出现频率和证型分布特征,并检测其血清骨代谢标记物,包括钙(Ca2+)、磷(P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碱性磷酸酶(ALP)、1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以及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同时,测定其骨密度(BMD).而后,进行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与中医证候特征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105例患者,高龄、高血压、骨折、骨量减少以及血清骨代谢标记物轻度异常可能是其一般临床特点;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医证候多与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以及血瘀证有关;证型分布特征是脾肾阳虚证和血瘀证多;高龄、中医证候积分升高以及iPTH,P1NP异常可能是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特征.此外,Ca2+异常与发脱齿摇、性功能减退等证候之间,P3+异常与腰膝酸痛等证候之间,iPTH异常与腰膝酸软、倦怠乏力、畏寒肢冷等证候之间,ALP异常与大便溏泄等证候之间,P1NP异常与畏寒喜暖、大便偏稀等证候之间,β-CTX异常与腰膝冷痛等证候之间,皆有依存关系.总之,对于105例CKD(3,4期)-MBD患者,其临床特点是血清骨代谢指标的轻度改变;其主要中医证候特征是脾肾两虚;轻度改变的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与其主要中医证候特征有依存性,可以作为中医辨证的客观证素.

  • 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作者:赵君;廖星;赵晖;杨静;邹雯;王乐;支英杰

    系统评价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全面检索国内外8大电子数据库及Clinical Trials,收集关于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评价标准,2人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对终纳入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仅做描述性分析.共计纳入32篇文献,涉及3 188例患者,男性1 951例(61.2%),女性859例(26.9%),未知男女比例378例(11.9%),所纳入的临床研究总体质量偏低.由于研究疾病复杂,干预措施不尽相同,大部分研究按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分析: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黄疸型肝炎试验组在退黄、肝功能复常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少数Meta分析中,对于黄疸性病毒性肝炎,在苦黄注射液+综合治疗组对比综合治疗组中,前者总有效率高于后者(RR=1.35,95% CI=[1.10,1.66],P=0.61).另外,当苦黄注射液滴速过快时会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及皮疹等不良反应,减慢滴速可缓解.根据现有证据,苦黄注射液对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大部分研究未对病毒性肝炎进行病原学、临床表现分类以及干预措施多样性,导致临床异质性较大,各研究间的可比性较差,加之研究质量普遍偏低,影响结果的准确性,需更多设计严紧、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增加证据强度.

  • 试析中药新药药效与非临床毒性研究的相关性

    作者:游云;李建荣;黄芳华;韩玲

    该文根据中医药的临床证候与西医疾病的相互关系,对部分中药新药药效与非临床毒性研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类.如果中药药效靶点与现代医学一致,或者是以毒为能的中药制剂,中药复方的毒性表现往往可见到药效的放大与延伸;中药药效靶点与现代医学有交叉但又不完全一致,或者二者之间无交叉的情况下,中药复方的毒性往往不能从药理作用预测.随着中药活性部位提取分离技术的提高,中药新辅料的应用,某些中药复方制剂毒性可能来自于与药效无关的反应.分析结果提示研究人员应关注中药毒理学试验方案的设计及研究过程的质控等问题,综合多学科分析评价中药的药效及毒性特点.

    关键词: 中药 药效 毒性 相关性
  • 蒸三七皂苷类活性组分在大鼠体内代谢产物鉴定的研究

    作者:申文雯;张银;仇守蓓;朱粉霞;贾晓斌;汤道权;陈斌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MS/MS)分析大鼠灌胃蒸三七正丁醇部位后所得血液、尿液和粪便样品,获取正负离子模式下样品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数据.样品数据经PeakView软件处理后,根据原型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以及体内常见代谢方式的准确质量数变化,对代谢产物进行解析.终利用代谢物的MS/MS信息鉴定了蒸三七正丁醇部位中的4个皂苷代谢原型,即人参皂苷Rh4,Rk3,Rk1,Rg5及其15个代谢产物.蒸三七正丁醇部位中4个人参皂苷的代谢途径包括葡萄糖醛酸化、脱糖、硫酸化、脱羟甲基化、支链丢失等.该文从定性角度对蒸三七主要活性皂苷类组分在体内的代谢开展了研究,进一步阐明蒸三七在体内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

  • 楤木皂苷A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郭东艳;翟秉涛;吕杨;史亚军;范妤;王露;王媚

    楤木皂苷A为太白楤木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该文通过建立SD大鼠主要脏器中楤木皂苷A的LC-MS/MS分析方法,同时口服灌胃楤木皂苷A 50 mg·kg-1,测定大鼠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脑)中的楤木皂苷A含量,探讨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楤木皂苷A在SD大鼠主要脏器中的方法学考察符合要求,口服灌胃楤木皂苷A50mg· kg-1,在心、肝、脾、肺、肾、脑组织均有分布且在1h或2h时达到大值.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楤木皂苷A的组织分布情况不同:给药20min各组织含量:肝>心>脾>肺>肾>脑;给药1h各组织含量:肝>脾>肾>肺>心>脑;给药2h各组织含量:肝>肾>心>脾>肺>脑;给药4h各组织含量:肾>肝>脾>心>肺>脑;给药8h各组织含量:脾>心>肝>肾>肺>脑.提示楤木皂苷A主要分布于肝组织,这也与太白楤木常用于治疗肝脏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楤木皂苷A在脑组织中虽含量低但有明显分布,提示药物可能会透过血脑屏障,也为楤木皂苷A在脑组织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 欧盟传统草药药品法规疑难问题解析

    作者:瞿礼萍;张晓群;熊晏;王一涛;邹文俊

    欧盟在全球植物药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开展欧盟注册对中药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回溯国内对中药欧盟注册法规的研究已有10余年,仍存部分认识偏差和研究不足.该文旨在系统分析国内欧盟草药药品法规的研究现状,并针对其中研究认识不足的主要方面,即,欧盟传统草药药品集中与分权的监管体系、传统草药的上市审批类别、欧盟草药专论和草药目录等,对2004/24/EC法令的疑难问题进行进一步解析,以期为中药欧盟注册提供参考.

  • 丹参CYP76AH1转基因毛状根的建立及其蛋白的分离

    作者:齐梦蝶;王健;马晓晶;张权;王方方;康莹;刘勇;林慧馨

    蛋白质复合物参与植物多种次生代谢物的合成,其分离对阐明植物次生代谢及提高体外催化效率至关重要.该研究构建了过表达丹参酮合成途径关键酶CYP76AH1的转基因毛状根株系,通过Western杂交筛选得到高表达CYP76AH1蛋白的丹参转基因毛状根,并以此作为后续提取丹参酮合成途径中蛋白质复合物的组培材料.通过优化蛋白提取缓冲液中的去污剂种类和浓度,筛选出含0.5% Triton X-100的缓冲液为佳提取缓冲液,并分离得到相对大量的可溶性CYP76AH1蛋白质.该研究为后续进一步分离纯化与CYP76AH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复合物奠定了基础,也为深度解析丹参酮合成代谢通路提供思路.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