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龙胆泻肝汤氯仿提取物抑制白念珠菌VVC临床株水解酶活性

    作者:濮燕屏;王霞;冯鑫;邵菁;吴大强;汪天明;汪长中

    该研究探讨龙胆泻肝汤氯仿提取物(CELX)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外分泌水解酶的影响.分别采用牛奶培养基、蛋黄培养基、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培养基对15株白念珠菌VVC临床株进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磷脂酶(PL)、脂肪酶(Lip)阳性菌株的筛选;牛奶平板法、蛋黄平板法、吐温-80平板法分别检测CELX干预后,Sap,PL与Lip的活性变化;qRT-PCR检测基因SAP1 ~7,10,PLB1 ~2,LIP3 ~6的表达量.结果可见,15株VVC临床株的Sap,PL均为阳性,11株Lip阳性菌株.随着CELX剂量的递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含药培养基(牛奶培养基、蛋黄培养基、吐温-80培养基)上菌落的沉淀圈逐渐减小,当药物达256 mg·L-1时,菌落沉淀圈几乎消失,酶活力显著减弱.qRT-PCR结果显示,256mg·L-1CELX时,除SAP5,SAP6外,SAP1,SAP2,SAP3,SAP4,SAP7,SAP9,SAP10分别下调了62%,55%,62%,84%,61%,51%,68%;PLB1下调了67%;LIP3,LIP4,LIP6分别下调了51%,54%,55%.研究表明,CELX能抑制白念珠菌重要毒力因子天冬氨酸蛋白酶、磷脂酶与脂肪酶的活性.

  • 肉苁蓉低分子糖对巨噬细胞激活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雨荷;王丽超;屠鹏飞;曾克武;姜勇

    探究肉苁蓉低分子糖对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及潜在机制.该实验将RAW264.7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细菌脂多糖(LPS)阳性对照组、肉苁蓉低分子糖处理组,其中肉苁蓉低分子糖的给药浓度为3.91~62.5 g· L-1.采用中性红法检测巨噬细胞吞噬活性,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NO的释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激活相关蛋白(TNF-α,IL-6,IKKβ,p-IKKβ,IκBα,p-IκBα,NF-κB,p-NF-κB)的表达.结果显示,肉苁蓉低分子糖对巨噬细胞具有激活作用,具体表现在:其可显著提高RAW264.7细胞NO的释放量,并促进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同时,其还可显著提高NF-κB的磷酸化及其上游关键信号蛋白IKKβ和IκBα的磷酸化水平.另外,低分子糖中的甘露醇可以使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显著提升.以上结果表明,肉苁蓉低分子糖对巨噬细胞具有激活作用,其潜在机制是通过NF-κB信号通路来实现的,甘露醇可能是其中的一种关键活性单体成分.

  • 中药川贝母对哮喘模型小鼠MMP-2,MMP-9和TIMP-1的影响

    作者:李厚忠;高照渝;黄伟;任公平;徐红纳;张欣;付惠;张羽飞

    观察中药川贝母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重塑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用卵蛋白(OVA)建立哮喘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按18.0,9.0 mg·kg-1剂量给予中药川贝母灌胃;阳性对照组于腹腔注射0.5 mg·kg-1剂量地塞米松;正常组和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28 d.观察各组小鼠气道反应性的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白细胞分类的变化以及支气管管壁厚度和支气管平滑肌厚度的变化;ELISA法检测MMP-2,MMP-9,TIMP-1水平;RT-PCR检测MMP-2,MMP-9,TIMP-I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气道反应性、BALF中细胞总数以及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支气管管壁厚度和支气管平滑肌厚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模型组MMP-2,MMP-9和TIMP-1水平和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则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断中药川贝母可改善哮喘模型小鼠气道重塑状态,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MMP-2,MMP-9和TIMP-1有关.

  • 网络药理学探究二至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作者:黄丽萍;燕波;侯敏;孙梦盛;何堃;官扬;姚丽华;周茂福

    该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将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靶点与二至丸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通过Cytoscape 3.2.1软件,建立成分-靶点、靶点-信号通路网络模型进行网络分析,探讨二至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模拟筛选出来的30个化合物与阿尔茨海默病关键靶点及靶点集中所在的Wnt,MAPK,PI3K-Akt-mTOR 3条信号通路均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其中有槲皮素、香叶醇、β-谷甾醇、橙花醇、圣草酚5个成分可通过文献验证,初步揭示了二至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物质基础及其在3条信号通路上的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发现,二至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活性成分可能是槲皮素、香叶醇、β-谷甾醇、橙花醇、圣草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Wnt,MAPK,PI3K-Akt-mTOR 3条信号通路有关.

  • 黄芪和当归配伍对小鼠造血干细胞衰老模型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张珂胜;陈凌波;黄小平;邓常清

    研究黄芪和当归配伍对小鼠造血干细胞衰老模型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大鼠灌胃给药制备含药血浆后,体外培养小鼠造血干细胞,实验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空白血浆组、芪归1∶1血浆组、芪归10∶1血浆组、单用当归血浆组、单用黄芪血浆组,以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小鼠造血干细胞衰老,以含药血浆作用于造血干细胞衰老模型.SA-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Cyclin D1,P21,P5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显示,t-BHP作用于造血干细胞后,可使衰老细胞增加,细胞增殖能力降低,G0/G1期细胞增多,G2/M+S期细胞减少,同时伴Cyclin D1表达降低,P53,P21表达增强.黄芪、当归、芪归1∶1配伍、芪归10∶1配伍含药血浆可降低衰老细胞阳性率,使G0/G1期细胞减少,G2/M+S期细胞增加,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并使Cyclin D1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强,P53,P21基因表达降低.以上效应以芪归1∶1配伍的作用为强.结果表明,t-BHP可使造血干细胞衰老,细胞增殖能力降低.黄芪、当归及其配伍可抑制造血干细胞衰老,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转换,以芪归1∶1配伍的作用为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细胞周期正性调节因子表达,下调细胞周期负性调节因子表达,从而促进细胞由静止期进入增殖期有关.

  • 佐太和HgS对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斌斌;徐尚福;徐亚沙;陆远富;魏立新;刘杰

    藏药佐太(主要含β-HgS)和中药朱砂(96% HgS)是传统医药中的配伍成分,其含重金属(汞)的安全问题和中西药合用时的相互作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实验就其对药物代谢基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小鼠连续7d口服给予不同剂量佐太、HgS(10,30,100,300mg· kg-1),或氯化汞(HgCl2,33.6mg·kg-1),RT-PCR检测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蛋白相关基因表达.佐太和HgS对Ⅰ相(CYP1A2,CYP2B10,CYP3A11,CYP4A10)和Ⅱ相(UGT1A1,UGT2A3,SULT1A1,SULT2A1)药物代谢酶以及转运体蛋白(OATP1A1,OATP1A4,OATP1B2,OATP2B1,MRP1,MRP2,MRP3,MRP4)均无明显影响,而HgCl2显著上调CYP2B10,CYP4A10,UGT1A1,UGT2A3,SULT1A1,SULT2A1,OATP1A4,MRP1,MRP3,MRP4,对OATP1A1有抑制作用.综上,佐太和HgS在300 mg· kg-1的剂量下对肝脏代谢基因的表达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而1/10等汞量的HgCl2则明显上调或改变Ⅰ相、Ⅱ相药物代谢基因和转运体基因的表达.

  • 基于UFLC-Q-TOF-MS/MS技术及PCA分析的不同产地杏香兔耳风药材差异研究

    作者:吴蓓;彭春燕;李军茂;何明珍;李艳;欧阳辉;冯育林;杨世林

    该研究建立UFLC-Q-TOF-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法快速、简便、准确鉴别不同产地杏香兔耳风药材差异性的方法.采用超高速液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UFLC-Q-TOF-MS/MS)对江西、云南、江苏和河南地区等产地的杏香兔耳风药材进行检测,质谱采用ESI源的负离子模式,利用Markerview等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PCA和OPLS-DA聚类分析及f检验.结果显示在负离子模式下不同产地的药材主成分得到了良好的区分,聚类结果同时体现了杏香兔耳风药材在地域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共鉴定出40种差异成分.该研究建立的鉴别杏香兔耳风药材产地差异性的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和简便等优势,为杏香兔耳风不同产地的药材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 刺齿凤尾蕨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王佳娜;张艳;宋丽艳;彭玉勃;李文静

    乙醇提取刺齿凤尾蕨药材,提取物依次经过有机溶剂萃取,聚酰胺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色谱分离得到10个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NMR)和质谱(ESI-MS)技术鉴定获得的化合物分别为geopyx-in B(1),geopyxin E(2),ent-11α-hydroxy-18-acetoxykaur-16-ene(3),ent-14β-hydroxy-18-acetoxykaur-16-ene(4),neolaxiflorin L (5),ent-3β,19-dihydroxy-kaur-16-ene(6),ent-3β-hydroxy-kaur-16-ene(7),7β,17-dihydroxy-16α-ent-kauran-19-oic acid 19-O-β-D-glucopyranoside ester(8),crotonkinin C (9)和crotonkinin C (10).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刺齿凤尾蕨中获得.体外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和2对Bel-7402细胞具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7.50,10.60 μmol·L-1;化合物1和2对HepG2细胞具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6.68,11.80 μmol·L-1.

  • 岗梅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杜冰曌;张和新歌;杨鑫瑶;张瑞飞;尹旭;邢建永;韩正洲;高增平;柴兴云

    综合运用多种色谱技术从我国岭南特色药材岗梅茎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技术将它们分别鉴定为柳叶绣线菊新木脂醇(1),rel-(7R,85)-3,3',5-trimethoxy-4',7-epoxy-8,5'-neolignan-4,9,9'-triol 9-β-D-glucopyranoside(2),(+)-cycloolivil(3),(+)-syringaresinol-4'-O-β-D-monoglucoside (4),鹅掌楸苦素(5),咖啡酸(6),3,4-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醛(7),1,2,4-苯三酚(8),3,4,5-trimethoxyphenyl-1-O-β-D-apiofuranosyl-(1 "-6')-glucopyranoside(9),秦皮乙素(10),隐绿原酸乙酯(11),绿原酸乙酯(12),和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3,2,1]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 acid(13).化合物1~5为木脂素类化合物、6~12为其他酚酸类化合物、13为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其中7,8,11,13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3,9,10,12为首次从岗梅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9对RAW264.7细胞中NO的生成显示中等抑制作用,化合物10具有微弱的抑制效果,其IC50分别为35.7,50.6,98.7 μmol·L-1.

  • 车前子降糖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彭庆华;韩竹箴;童仁超;胡信权;杨启明;祁萌;石燕红;王峥涛;杨莉

    该文研究车前子降糖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前期研究表明车前子60%乙醇提取物对高脂饲料诱导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及糖耐量具有一定改善作用.该文进一步应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中压制备液相、薄层制备等色谱技术对车前子的6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了8个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结合应用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结构,分别为车前子萜A(1)、iridolactone (2)、pedicularislacton(3)、rehmaglutin C(4)、京尼平苷酸(5)、p-hydroxylphenylglycerol(6)、4-(2-羟乙基)-1,2-苯二酚(7)、3-buten-2-one-4-[3-(β-D-glucopyranosyloxy)-4-hydroxyphenyl](8).其中,化合物1~5为环烯醚萜类,6~8为酚酸类.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4,6,8为首次从车前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 怀地黄块根中菊花心与非菊花心部位的化学质量特征比较

    作者:谢彩侠;张苗;李雅静;耿晓桐;王丰青;张重义

    利用HPLC对怀地黄“北京1号”生育期内块根中菊花心、非菊花心及整体块根三部位中梓醇、毛蕊花糖苷、地黄苷A、地黄苷D、益母草苷进行含量测定,并结合其HPLC指纹图谱进行整体化学质量特征比较.结果表明,生育期内怀地黄主要成分含量变化趋势不同;各成分在菊花心与非菊花心部位富集量差别较大.梓醇、毛蕊花糖苷与地黄苷D在菊花心与非菊花心中的分布相对均匀,非菊花心部位地黄苷A的含量明显高于菊花心部位,而菊花心部位益母草苷的含量则明显高于非菊花心部位;地黄菊花心、非菊花心及整体块根3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色谱行为基本一致,但是化学成分含量相差较大;通过聚类分析,怀地黄菊花心部位与非菊花心部位、整体块根明显被分为2类.因此,怀地黄菊花心与非菊花心部位化学质量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该研究为怀地黄的质量评价和道地性的揭示提供依据.

  • 牡蛎共生菌Chaetomium globosum ML-4发酵液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万丹;陈曦;朱力;王凤舞;孔桂美;曹桂云;申丽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牡蛎共生菌Chaetomium globosum ML-4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5个化合物.利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谱及文献比对的方法,将上述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haetoglobosin V(1),chaetoglobosin Vb (2),tyrosol(3),5-methyluracil (4),uracil(5).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发现,化合物1对SMMC-7721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为60.5 mg·L-1,阳性对照药顺铂的IC50为19.96 mg·L-1.进一步研究发现,化合物1可引起SMMC-7721细胞G2期细胞周期阻滞,并能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SMMC-7721细胞中Bcl-2/Bax的比值下降,Caspases-3,-8,-9的表达增加,Akt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下降.上述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SMMC-7721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与诱导细胞周期G2期阻滞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其诱导凋亡作用同时涉及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且与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下降相关.

  • 鹿茸药材鉴定和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雒伟伟;赵海平;齐晓妍;关睛;刘佳;张忠湛;李春义

    鹿茸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产业开发潜力巨大.然而,鹿茸鉴定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导致鹿茸市场混乱,鹿茸深加工产业发展缓慢.该文对近年来鹿茸药材鉴定和质量控制体系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剖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鹿茸鉴定和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可行性研究方案,为建立鹿茸综合评价体系提供思路.

  • 植物多糖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谭西;周欣;陈华国

    植物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其安全、高效、低毒等优势已成为医学和食品等领域的热点关注对象.植物多糖的化学结构是其生物活性的基础,不同化学结构的多糖,其生物活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探究其构效关系对糖类新型药物及糖类保健品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现已发现植物多糖具有抗肝损伤、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抗凝血、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该文主要以生物活性为主线,对近年来国内外植物多糖的构效关系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其中重点介绍植物多糖与其抗肝损伤、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抗凝血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为植物多糖构效关系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及糖类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 中药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信号通路的综合调控作用分析

    作者:汪宏锦;李晶晶;柯慧;徐晓玉

    寻找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有效方法是加速神经干细胞临床应用的途径之一.该文分析了近十年来中外文献关于调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中药及其作用靶点与信号通路的报道,发现中药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信号通路具有综合调控作用.第一,中药能通过Notch,PI3K/Akt,Wnt/β-catenin,GFs等信号通路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①黄芪、淫羊藿、龟甲、远志能通过调节Notch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或基因Notch1,NICD和Hes的表达起调控作用;②人参、银杏叶、丹参能通过介导PI3 K/Akt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但对该通路中上下游靶标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无研究;③姜黄、蛇床子可以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靶蛋白Wnt3a及β-catenin的水平从而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起调控作用;④三七、川芎可以通过促进分泌性生长因子EGF,bFGF等的表达发挥作用.第二,一些中药能通过多种途径诱导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或分化:黄芪中的黄芪甲苷可以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或分化,但黄芪多糖含药血清又可以通过调节VEGF含量,活化PI3 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和淫羊藿黄酮类可以分别介导Notch或GFs信号通路来控制神经干细胞的命运转化;人参皂苷Rg1可以通过Notch和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银杏内酯B可通过激活PI3 K/Akt信号通路、上调HIF-1α表达来有效调节神经干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促进细胞增殖与分化,进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而银杏叶提取物也能通过上调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姜黄素可以通过Wnt/β-catenin与Notch信号通路来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第三,信号通路的串话(cross-talk)是一些中药发挥促NSCs增殖与分化的重要途径.Notch与GFs信号通路、GFs与PI3K/Akt信号通路、Notch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等在调控神经干细胞的过程中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在中药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或分化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中药对调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信号通路的串话研究有待进一步加深,阐明其多靶点和多途径的作用机制与综合调控作用.

  • 基于断面色泽测定的条芩饮片分级研究

    作者:张建逵;李云静;孙智;王冰;康廷国

    通过测量30批条芩饮片断面色泽指标和黄芩苷含量,计算二者的相关性,筛选出能表征条芩内在质量的色泽指标,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种新的条芩饮片等级划分方法.结果表明,同时满足AL≥-37,△b≥45的条芩饮片,是为选装,其黄芩苷量一定≥200 mg·g-1;与上述2指标其中之一不符者,均为统货.研究表明指标△L和Ab能够同时表征饮片色泽和内在质量,能够准确简便并客观的划分条芩饮片等级.研究结果可为中药饮片的分级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 黄芩 色泽 饮片 分级
  • 黄连提取物的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研究

    作者:刘洋;尹秀文;王子禹;李雪莲;潘孟;李彦萍;董玲

    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CMMBCS)的优势之一,是将分类归属的研究层面从单成分扩展到中药多成分,进而从多成分扩展到中药整体研究层面.该研究以黄连提取物中的生物碱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生物碱单一成分及黄连提取物中各生物碱成分的水溶解性及肠渗透性变化规律,并对黄连提取物整体做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归属研究.其中采用经典摇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碱单一成分及提取物中各生物碱成分的溶解度变化及分类,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进行生物碱吸收定量研究,同时采用自定义权重系数法对黄连提取物整体进行渗透系数计算.

  • 甘草次酸衍生物18-GA-Gly介导肝主动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内相关研究

    作者:金粟;王秀丽;李耿

    基于国内外对甘草次酸配体介导主动肝靶向脂质体的研究情况,该文主要对以甘草次酸为母核的肝靶向配体18-GA-Gly修饰的脂质体的肝靶向效果进行研究.采用薄膜分散-高压乳匀法制备18-GA-Gly配体介导的丹参酚酸B-丹参酮ⅡA脂质体及未修饰配体的脂质体,考察2种脂质体的制剂学性质,考察粒径、电位、包封率和配体结合率;尾静脉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获取血浆样本以及小鼠心、肝、脾、肺、肾组织样本,UPLC测定各样本中丹参酚酸B(Sal B)和丹参酮ⅡA(TSN)含量,评价18-GA-Gly配体的肝靶向效果.结果显示脂质体Gly-TS-Lip和TS-Lip的粒径、电位、包封率、配体结合率基本符合要求;体内靶向性考察结果显示Gly-TS-Lip组脂质体与TS-Lip组脂质体血浆数据无显著性差别;甘草次酸衍生物配体18-GA-Gly介导脂质体可以增加Sal B和TSN在肝组织的峰浓度,但并未显示明显的肝靶向效果.

  • 不同品种根类中药饮片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污染研究

    作者:邓彦;王娅珂;韩晓宇;王雅琪;江珍玉;于志君;邓海英

    该研究通过对8种根类饮片共计40份样本需氧菌总数计数(total aerobic microbial count,TAMC)、酵母、真菌总数计数(total yeast and mould count,TYMC),探讨不同作用类型根类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状况;进一步评价样品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污染载量,并运用革兰阴性杆菌生化鉴定系统对分离到的耐胆盐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85%(34/40)的样品TAMC超过1 000CFU·g-1,30%(12/40)的样品TYMC超过100 CFU·g-1;45%(18/40)的样品检出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污染,7批样品检测结果N>1 000 MPN·g-1,从13批样品中分离出阴沟肠杆菌、河生肠杆菌、创伤埃希氏菌、坂崎肠杆菌等16株耐胆盐革兰阴性杆菌,其中阴沟肠杆菌是丹参样品中分离到的优势菌;河生肠杆菌是麦冬样品中分离到的优势菌;假结核耶尔森菌是党参样品中分离到的优势菌.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场中根类饮片存在较严重的微生物污染,微生物种类对药材成分具有一定的选择特异性,依据不同作用类型饮片所含化学成分有针对性地鉴定控制菌类型、制定控制菌检验限度,对提高中药饮片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 三七制剂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

    作者:李越;杨丰文;张明妍;季昭臣;金鑫瑶;吕玲;张俊华

    该研究采用系统评价的方式,评价三七制剂对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影响作用.通过计算机检索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搜集三七制剂对血小板相关指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5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纳入研究质量评价.终纳入36个RCT,结局指标包括血小板聚集率(MPAR)、血小板计数(PLT)、血浆血栓烷B2(TXB2)与不良反应.分析结果显示三七制剂与安慰剂[SMD=1.84,95% CI(1.33,2.35),P<0.000 01]与非抗血小板西药[SMD=0.74,95% CI(0.19,1.28),P=0.008]对比可降低MPAR;与非抗血小板西药联用可降低MPAR[SMD=2.34,95% CI(1.14,3.54),P=0.000 1],TXB2(SMD=1.25,95% CI(0.75,1.76),P<0.000 01];与抗血小板西药联用可更好降低MPAR[SMD=0.93,95% CI(0.58,1.29),P<0.000 01],TXB2[SMD=1.16,95% CI(0.74,1.58),P<0.000 01].在出血性不良反应方面,三七制剂联用抗血小板西药未增加生出血风险.结果表明,三七制剂可降低MPAR与TXB2,且三七制剂与西药常规联用可增加疗效.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基于斑马鱼M-Act/Tox一体化评价的抗骨质疏松中药高效筛选思路与方法

    作者:王茉;凌洁;陈颖;宋捷;孙娥;石子琪;封亮;贾晓斌;韦英杰

    日益显现的壮骨中药肝损伤问题为临床应用带来挑战,抗骨质疏松中药筛选有必要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而代谢转化至关效应与毒性,故全面考虑代谢-效/毒一体的筛选具有意义.评价模型和化合物(含代谢物)数量严重制约早期在体、高效筛选.参考课题组前期相关研究及国内外文献,提出斑马鱼代谢模型、骨质疏松模型及毒性评价法有机整合可建立M-Act/Tox(metabolism-action/toxicity)一体化的抗骨质疏松中药高效筛选法.突破量微成分无法在体、高效及一体化评价的难点和盲点,实现基于体内过程且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全方位抗骨质疏松中药高效筛选,对加速发现安全有效的抗骨质疏松创新中药具有意义.

  • 桑叶黄酮类和生物碱类成分在正常和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张立雯;季涛;宿树兰;尚尔鑫;郭盛;郭建明;钱大玮;段金廒

    采用UPLC-TQ-MS同时测定糖尿病模型大鼠和空白大鼠血浆中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山柰酚、槲皮素、绿原酸、隐绿原酸、新绿原酸、DNJ、fagomine 10种有效成分,并计算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以阐明桑叶黄酮类及生物碱类在正常和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高糖高脂饲料结合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的方法复制糖尿病模型,大鼠灌胃给予桑叶黄酮类及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物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浆,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以UPLC-TQ-MS测定血浆中桑叶10种成分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槲皮素和山柰酚灌胃0.333 h达到峰值,说明大鼠口服桑叶黄酮类成分后吸收和分布较为迅速;服药后4h,两者第2次达到峰浓度,说明其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较长;DNJ和fagomine在胃肠道能较快地吸收入血,血药浓度在0.667 h达到峰值,提示两者进入大鼠体循环后可快速分布.在模型组大鼠体内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槲皮素、山柰酚、芦丁的Cmax和AUC0t降低,新绿原酸、隐绿原酸t1/2缩短,而槲皮素、山柰酚、芦丁的t1/2延长;绿原酸、紫云英苷、异槲皮苷、fagomine在模型动物体内Cmax升高,紫云英苷、fagomine的t1/2延长,提示在正常生理状态与模型病理状态下机体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存在一定的差异.

  • 组分中药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作者:张俊华;樊官伟;张晗;范骁辉;王毅;刘丽梅;李川;高月;高秀梅;张伯礼

    中药方剂是中医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遵循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以饮片配伍来组方制药,是一种传统中药应用模式,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应对多因素复杂性疾病,中药方剂具有理论优势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但科学研究基础较为薄弱,中药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缺乏科学认知,导致中药方剂发挥疗效的规律认识不足,影响了中药疗效的稳定发挥,也阻碍了中药产品质量的提升.组分中药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突破了仅凭经验组方的传统,实现从饮片配伍到组分配伍的转变,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在3个国家“973”计划项目支持下,以揭示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研发创新中药为目的,围绕“两个相对清楚”,开展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开拓了组分中药研究方向.十多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扩展,组分中药和效应配伍理论方法不断得到发展完善.组分中药理论价值不仅是在新药发现方面,更重要的是搭建了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沟通融合的桥梁,构建了关键技术体系,符合中药行业创新发展的需求.该文着重介绍组分中药研究历程、相关概念和技术发展以及在中医药理论研究、创新中药研发、中成药二次开发和制药技术升级换代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 马兜铃酸的毒性研究及思考

    作者:高月;肖小河;朱晓新;梁爱华;张伯礼

    2017年10月18日,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布题为“Aristolochic acid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re widely implicated in liver cancers in Taiwan and throughout Asia”的研究论文,该文指出含马兜铃酸的草药可通过诱导特异性的“马兜铃酸突变指纹”诱发肝癌,并建议公众避免摄入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我国自2000年始,针对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陆续取消了关木通、广防己和青木香等的药用标准,并通知加强相关药物监管;《中国药典》中也逐渐取消一系列相关中草药的记载.此文发表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快速启动了关于马兜铃酸的“毒性”问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对国内外关于马兜铃酸的毒性研究进行了充分讨论,发现暴露史、致癌剂量和潜伏期不明确,乙肝等关键影响因素未纳入分析,样本量小、混杂因素多,证据链不完整,数据间巨大差异缺少解析,基础研究论据不足等是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正确认识马兜铃酸的毒性和致癌风险、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专家们提出如下建议:①尽快完善马兜铃酸致癌性的系统评价,科学阐明马兜铃酸与肝癌发生的关系;②制定含马兜铃酸类药物安全用药风险警示,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③深化中药毒性的临床研究,逐步明确所有中药的临床不良反应.

  • 基于UPLC-Q-TOF/MSE技术的彝药满山香的化学成分鉴别研究

    作者:郝庆秀;康利平;朱寿东;金艳;郭兰萍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PLC-Q-TOF/MSE),对彝药满山香的化学成分进行在线快速分析鉴定.以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ESI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UNIFI数据库检索并人工复核相对分子质量、特征离子、中性丢失、色谱保留时间等信息,并结合对照品信息和文献报道等对其进行验证;对于未知成分,根据其精确相对分子质量、质谱裂解碎片、色谱保留行为以及已知同类化合物的特征碎片,对其进行结构推测,确定化学成分的结构.该研究共鉴定出包括原花青素B2、南五味子酸、五味子酯甲、异形南五味子丁素和戈米辛及其衍生物等68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有37个首次在满山香中发现的化合物,1个待确定化合物.

  • 中药槟榔及其制剂的安全性系统评价

    作者:孙露;宋海波;张力;黄举凯;王景霞;杨晓晖;孙桂波;高学敏;孙晓波

    该文通过全面查阅国内外文献,对槟榔的本草文献溯源及考证、古今文献毒性记载、临床不良事件案例、近年来相关毒性实验研究及食用与药用槟榔安全性风险差异等关键点,进行了系统回顾和分析,并对常用槟榔临床安全性病例报告进行了分析.初步总结了与槟榔及其制剂的安全性相关病例临床特点及潜在的风险因素,笔者提出药用槟榔的临床不良事件较少并具有可控性,但临床应用时仍应严格规范使用并合理配伍,同时加强安全性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更好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 补骨脂的安全性评价与风险控制措施探讨

    作者:田文杨;兰姗;张力;孙露;黄举凯;杨晓晖;孙桂波;高学敏;孙晓波

    该文通过全面系统的国内外文献和信息研究,对补骨脂进行本草溯源及考证、追溯古今文献关于补骨脂的毒性记载、分析与补骨脂用药相关的临床不良事件案例报道以及近年来补骨脂相关的毒性实验研究,从而对补骨脂及相关制剂的安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初步总结了与补骨脂及其制剂的安全性相关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潜在的风险因素;研究发现,84例补骨脂临床不良事件病例报道的患者,其损伤主要表现为肝损害(55.95%)和光毒性接触性皮炎(38.10%),提示补骨脂可能存在肝损害和光毒性的安全性问题;毒性试验研究发现,补骨脂制剂可能存在生殖毒性和肾损害的安全性问题,但目前尚未发现相关的临床病例报告;补骨脂的成分复杂,目前其毒性成分和机制尚不明确;并提出临床应用补骨脂类制剂时应严格规范使用并合理炮制、配伍,加强医师的指导作用,加强补骨脂及相关制剂的安全性监测、积极开展安全性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更好指导临床安全用药,充分发挥疗效规避用药风险.

  • 苍耳子综合评价与风险控制措施的探讨

    作者:胡燕;王景霞;张力;黄举凯;杨晓晖;孙桂波;高学敏;孙晓波

    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苍耳子的功效、古今文献毒性记载及近年来相关毒性实验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初步总结了与苍耳子安全性相关病例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苍耳子肝肾损伤是其主要安全风险,神经毒性及心脏毒性临床不良事件亦有报道但目前动物实验研究较少;外用或者内服自采未经炮制的苍耳子导致皮肤反应病例时有发生,严重者引起剥脱皮炎.笔者建议规范临床用药,避免患者轻信偏方使用未经炮制的药材,临床医师严格按照药典推荐用法用量处方,并注重安全信号积累,同时加强毒性物质基础、毒性机制和增效减毒等研究,充分发挥疗效同时减少苍耳子临床不良反应.

  • 决明子的安全性评价与风险控制措施的探讨

    作者:赵艺萌;吴丽;张烁;张力;高学敏;孙晓波;王淳

    该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决明子源流考证、古籍研究、古今文献毒性记载、临床不良反应及近年来相关实验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初步总结了与决明子安全性相关的临床病例特点及影响因素,发现决明子安全风险主要在于以乏力、纳差、厌油,尿黄如浓茶水样,大便灰白为主要临床特点的肝肾系统损伤、以腹泻、腹胀、恶心、大便松软为主要临床特点的消化系统损伤、以阴道流血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生殖系统损伤,以口舌发麻、皮肤瘙痒、恶心呕吐、腹泻里急、喘憋、口唇紫绀为主要临床特点的过敏反应临床不良事件亦有报道,并从急性毒性实验、亚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实验等毒性机制的实验报道方面对决明子有毒成分进行了毒理研究.危险因素可能包括患者因素,配伍因素和医师因素.医师用药应该严格遵守药典规定,注意合理配伍,用量要适当,用法要正确,炮制要恰如其分,控制其用量为15 g以内避免超量服用,严格控制疗程,避免长期用药引起的蓄积中毒.同时,临床医生要注意留心新研究进展,更新知识结构,从临床实践、科学研究及药物信息等大量文献信息中快速找到新的、有用的有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评价、判断,建立中药情报信息库,要有预警意识,加强不良反应的防控.笔者建议应规范决明子临床用药,避免非医嘱误食误用或过量服用,临床医师开具处方用法用量方应严格遵照药典推荐,并于临床中注重安全信号积累,同时加强毒性物质基础、毒性机制研究,在充分发挥决明子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其不良反应.

  • 山豆根的安全性评价与风险控制措施的探讨

    作者:陈丹;高学敏;张力;付璐;姚骏凯;王蕾蕾;孙晓波;王景霞

    该文从本草溯源及考证、现代文献毒性记载及近年来相关毒性实验研究等方面对山豆根的安全性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和分析.研究提示,山豆根的毒性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且呼吸衰竭可能是致死的直接原因.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呕吐、恶心、腹痛、四肢无力、心悸、胸闷;重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颤抖、抽搐、发冷、心跳加快、血压下降、休克、呼吸衰竭而死亡.若患者大量、长时间服用,可能造成严重的脑损害,尤其是青少年及儿童病例较多.笔者提出规范临床用药,避免患者轻信偏方、验方随意用于预防感冒和治疗咽喉疼痛,临床医师严格按照药典推荐用法用量处方,是充分发挥疗效规避用药风险的重要措施.并建议今后应注重山豆根中毒后常规救治方法的探讨,同时加强毒性物质基础、毒性机制和增效减毒等研究,以期使山豆根充分发挥疗效的同时减少临床不良反应.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