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铁皮石斛花对高糖高脂饮酒致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梁凯伦;方萍;施秋秋;苏洁;李波;陈素红;吕圭源

    观察铁皮石斛花对高糖高脂饮酒致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可能机制.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复合梯度饮酒造模4周制备高血压模型大鼠,模型成功后根据血压分为模型对照组、缬沙坦(5.7 mg·kg-1)阳性对照组、铁皮石斛花2个剂量组(3,1 g·kg-1),连续给予相应药物6周.定期测量大鼠血压;末次给药后,检测血浆中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PGI2)、一氧化氮(NO)水平;检测胸主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及病变情况;采用离体血管环张力实验检测胸主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情况.结果显示,铁皮石斛花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大鼠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并抑制胸主动脉中膜增厚及内皮细胞脱落;减少血浆中ET-1和TXB2含量,升高PGI2和NO含量;长期给药后胸主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明显增加,且能被eNOS抑制剂(L-NAME)所阻断,并能增加eNOS表达.因此,铁皮石斛花对高糖高脂饮酒致高血压大鼠具有明显的抗高血压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平衡血管内皮舒缩因子,从而改善血管舒张功能,终起到抗高血压作用.

  • 低剂量雷公藤甲素抑制Wnt3α/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改善高剂量D-葡萄糖诱导的足细胞转分化

    作者:石格;吴薇;万毅刚;何伟明;涂玥;韩文贝;刘不悔;刘莹露;万子玥

    探讨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改善高剂量D-葡萄糖(高糖)诱导的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和分子机制.将体外培养的小鼠永生化足细胞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N)、高剂量D-葡萄糖组(high dose of D-glucose group,H-TP)、低剂量TP组(low dose of TP group,L-TP)、高剂量TP组(high dose of TP group,H-TP)以及甘露醇组(mannitol group,MNT),分别进行不同的干预:N组加入D-葡萄糖(D-glucose,DG,5 mmol·L-1);HG组加入HG(25mmol· L-1);L-TP组加入HG(25 mmol·L-1)+ TP(3 μg·L-1);H-TP组加入HG(25 mmol·L-1)+ TP(10 μg·L-1);MNT组加入DG(5 mmol·L-1)+ MNT(24.5 mmol·L-1).在干预后的各时间点(24,48,72 h),首先,观察TP对足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其次,检测足细胞上皮细胞标志性分子(nephrin和podocin)、间充质细胞标志性分子(desmin和Ⅰ型胶原)以及EMT相关介质snail的蛋白表达水平;后,检测足细胞Wnt3α/β-eatenin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Wnt3α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HG不仅能引起足细胞nephrin和podocin蛋白低表达,desmin,Ⅰ型胶原和snail蛋白高表达,诱导足细胞EMT,而且,能促使足细胞Wnt3α和β-eatenin蛋白高表达,激活Wnt3α/β-catenin信号通路.此外,L-TP对足细胞增殖能力没有影响,与HG联合干预不仅能明显恢复足细胞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水平,抑制其desmin,Ⅰ型胶原和snail蛋白表达水平,改善足细胞EMT,而且,能明显降低HG诱导的足细胞Wnt3α和β-catenin蛋白高表达,抑制Wnt3α/β-eatenin信号通路活性.总之,HG在体外能激活Wnt3α/β-catenin信号通路而诱导足细胞发生EMT;L-TP在体外能明显抑制Wnt3α/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而改善足细胞EMT,这可能是其干预足细胞EMT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之一.

  • 清开灵注射液类过敏反应特点及致敏物质初步筛选研究

    作者:易艳;李春英;赵雍;张宇实;潘辰;王连嵋;刘素彦;杨维;李川;韩佳寅;田婧卓;梁爱华

    采用小鼠类过敏实验模型,研究清开灵注射液(Qingkailing injection,QKLI)的类过敏反应特点以及影响其类过敏反应的因素,并对其致敏物质初步筛选.结果显示,不同品系的小鼠(ICR,昆明,BALB/c,C57)在静脉注射QKLI后产生的类过敏反应有所不同,其中ICR和昆明小鼠的类过敏反应较BALB/c,C57强.用生理盐水配制的QKLI较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的QKLI诱导ICR小鼠产生的类过敏反应更强.当其剂量为临床2倍剂量时,部分批号QKLI可诱发明显或可疑类过敏反应,当剂量降低至临床等倍剂量时,所有批号QKLI均不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不同批号的QKLI诱发的小鼠类过敏反应程度有所不同.因此QKLI的类过敏反应发生可能与机体不同体质有一定联系.不同溶媒可能影响QKLI的安全性.QKIL诱发类过敏反应具有批间差异性.另外临床使用时也应严格控制剂量.后通过比较QKLI中不同成分和中间体诱发的小鼠类过敏反应,初步认为致类过敏物质可能主要存在于中间体板蓝根提取物和栀子提取物中.

  • 苦豆子中生物碱成分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作者:尚博扬;杨萍;陈丽;高晓娟;雍婧姣;张霞;赵建军;王汉卿

    该实验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苦豆子生物碱潜在的药理作用.收集苦豆子主要生物碱成分,然后进行类药性分析、潜在靶点预测和信号通路筛选;借助DAVID分析工具,结合KEGG数据库对通路进行通路注释和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苦豆子生物碱-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表明,苦豆子的17种生物碱涉及49个靶点蛋白(共170次)、22条重要信号通路,所建网络药理模型中的3个节点交错连接,代谢通路间相互协调、相互调节.苦豆子生物碱可能对癌症、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 槐耳联合DC-CIK对荷结肠癌HT29干细胞瘤裸鼠的体内杀伤实验研究

    作者:孙雯雯;窦金霞;张琳;乔丽葵;沈娜;高文远

    为了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荷结肠癌HT29细胞干细胞瘤裸鼠的治疗效果.建立了BalB/C裸鼠结肠癌干细胞模型,随机分为以下4组,每组8只裸鼠:空白对照组、DC-CIK组、槐耳组、槐耳联合DC-CIK组(联合治疗组).其中DC-CIK组、联合治疗组裸鼠在肿瘤干细胞接种4d后通过尾静脉注射1×106个DC-CIK细胞给予治疗,每周2次共3周;槐耳组和联合治疗组,按每60 kg体质量20 g给药,每天1次灌胃0.2 mL,共3周;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各组裸鼠在治疗3周期间每2d测量瘤体大小及裸鼠体重,治疗结束后处死裸鼠取出瘤体称重,观察对荷结肠癌HT29干细胞裸鼠的治疗后影响,RT-PCR法检测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各组治疗结束后,槐耳组、DC-CIK组、联合治疗组荷结肠癌HT29干细胞裸鼠的瘤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又明显低于槐耳组和DC-CIK组,其中,联合治疗组抑瘤率可达46.77%.在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方面,联合治疗组与DC-CIK组、槐耳组相比,PI3K/Akt通路中关键基因PI3KR1和Akt,Wnt/β-catenin通路中关键基因Wnt1,CTTNB1,Notch通路中关键基因Notch1,Notch2,Notch3的mRNA表达均有所下调.不同治疗方法对结肠癌HT29细胞干细胞瘤裸鼠治疗效果中,槐耳联合DC-CIK组效果佳,为临床治疗结肠癌提供了新思路.

  • 紫堇中的苯丙酰胺类成分

    作者:彭治添;晁凌会;霍会霞;陈孝男;姚会娜;张媛;赵云芳;屠鹏飞;郑姣;李军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紫堇Corydalis edul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理化性质和MS,NMR,UV,IR等谱学数据共鉴定了10个苯丙酰胺类化合物,分别为N-反式-芥子酰-3-甲氧基酪胺4'-O-β-葡萄糖苷(1),N-反式-芥子酰-3-甲氧基酪胺(2),N-反式-芥子酰酪胺(3),N-反式-p-香豆酰酪胺(4),N-反式-芥子酰-7-羟基酪胺(5),N-顺式-阿魏酰酪胺(6),N-顺式-p-香豆酰酪胺(7),N-反式-阿魏酰酪胺(8),N-反式-阿魏酰-3-甲氧基酪胺(9),N-反式-阿魏酰-7-羟基酪胺(1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为首次从罂粟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 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核磁共振氢谱内标法测定常山碱的绝对含量

    作者:张继远;樊小瑞;刘晓谦;于晓维;杨立新;郭志廷;冯伟红;王智民;李春

    建立测定常山碱绝对含量的核磁共振氢谱定量分析方法.采用Bruker Ascend 600 MHz超导核磁共振仪,在298 K下,以氘代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对苯二酚为内标,在频率600 MHz,谱宽7 211Hz,脉冲宽度(P1)9.70μs,zg30脉冲序列,扫描次数(NS) 32次,弛豫时间(D1)2 s的条件下采集常山碱样品的氢谱.以化学位移在δ7.71的常山碱双峰和化学位移在δ6.55的对苯二酚的单峰作为定量峰,将样品与内标选定峰的峰面积比对其质量比回归得到标准曲线方程为Y=0.083 3X+0.008 6,r为0.999 6.常山碱的线性范围为2.17 ~ 17.07 g·L-1,精密度试验RSD为0.78%(n=6),重复性试验RSD为1.2%(n=6),测得3批常山碱样品量分别为94.91%,95.09%和95.5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常山碱的含量为96.44%,二者的相对误差为1.27%.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氢谱内标法可用于常山碱绝对含量的测定.

  • 辣木叶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李锋华;王洪庆;苏现明;李常康;李保明;陈若芸;康洁

    该文对辣木Moringa oleifera干燥叶的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采用大孔树脂HP-20,凝胶Sephadex LH-20和ODS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1H,13C-NMR,MS)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17个化合物,分别为咔啉类2个tangutorid E(1),tangutorid F(2);酚苷类3个niazirin(3),benzaldehyde 4-O-α-L-rhamnopyranoside(4),4-O-β-D-glucopyr-anosidebenzoic acid(5);绿原酸及衍生物4个4-caffeoylquinic acid (6),methyl 4-caffeoylquinate (7),caffeoylquinic acid (8),methyl caffeoylquinate (9);核苷类2个uridine(10),adenosine(11);黄酮类1个quercetin 3-O-β-D-glucopyranoside (12);其他小分子类5个phthalimidineacetic acid(13),3-pyridinecarboxamide(14),3,4-dihydroxy-benzoic acid(15),5-hydroxymethyl-2-furancarboxylic acid(16),5-hydroxymethyl-2-furaldehyde(17).其中化合物1~2,7,9~10,16~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辣木 化学成分
  • 蜘蛛香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林生;付芃;沈云亨;叶霁;张中晓;杨献文;李慧梁;柳润辉;徐希科;张卫东

    运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和纯化方法,从蜘蛛香乙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得到173个化合物.应用一维和二维NMR,UV,IR,MS等波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化合物类型涉及环烯醚萜、倍半萜、单萜、三萜、木脂素、黄酮、简单芳香类等,其中新化合物77个.前期已对68个新化合物和25个已知化合物进行了报道.该文报道余下9个新化合物(1~9)和71个已知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valeriotriate A(8a)的结构修正,以及肿瘤细胞毒活性筛选.

  • 基于HPLC-DAD-ESI-IT-TOF-MSn技术的小叶莲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王蔼华;马立满;范珊珊;刘广学;徐风;尚明英;蔡少青

    应用HPLC-DAD-ESI-IT-TOF-MSn技术对小叶莲甲醇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mm,5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min-1.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负离子分析模式采集数据,通过高分辨质谱解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和对照品数据共指认了54个化合物,包括木脂素类成分18个和黄酮类成分36个,鉴定了其中50个化合物,其中27个化合物为小叶莲中首次报道.HPLC-DAD-ESI-IT-TOF-MSn技术能快速准确地鉴定小叶莲中所含的主要成分,研究结果为控制小叶莲药材质量、阐释其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小叶莲资源具有指导意义.

  • 射干、鸢尾不同部位6种活性成分定量分析及抗炎作用初探

    作者:卞娅;刘孟生;张丽媛;李国川;冯建明;梁夏;郑玉光;王靓

    为探索射干、鸢尾非药用部位叶片的有效成分物质基础及抗炎活性,首次建立同时测定射干根、鸢尾根、以及不同方法干燥的射干叶和鸢尾叶中鸢尾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白射干素6种抗炎活性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将上述乙醇提取液进行小鼠耳肿胀实验对其抗炎作用进行比较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WondaSil(C)C18-WR(4.6 mm ×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选用乙腈-0.1%磷酸水溶液体系,检测波长265 nm,流速1.0 mL· min-1的条件下进行梯度洗脱.结果显示射干、鸢尾的根茎和叶片中化学成分种类相似,但含量有一定差别.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射干和鸢尾根茎、叶片提取物的高、中、低浓度计量组均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抑制作用,证明其具有抗炎作用,为射干、鸢尾非药用部位的开发打下物质及活性研究基础.

  • 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及其信号通路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亚平;曾杰;焦琳娜;徐晓玉

    有关补肾中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及其信号通路调节作用的研究较多,但缺乏系统性的归纳总结.该文综合整理和分析了近10年来淫羊藿、骨碎补、蛇床子、杜仲、补骨脂、续断等经典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其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根据现有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结论:①补肾中药主要通过BMP-Smads、Wnt/β-catenin、MAPK、PI3 K/AKT等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通过OPG/RANKL/RANK、雌激素、CTSK等信号通路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淫羊藿、骨碎补、蛇床子、补骨脂可通过上调BMP-Smads、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BMP-2、Smad1/5/8、Wnt3a及β-catenin等关键蛋白及基因的表达,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淫羊藿、骨碎补、蛇床子、杜仲、补骨脂、续断通过介导OPG/RANKL/RANK信号通路,上调OPG和OPG/RANKL的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②补肾中药能通过多种途径防治骨质疏松症: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骨碎补中的柚皮苷、蛇床子中的蛇床子素、补骨脂中的补骨脂素既可以通过调控BMP-Smads、Wnt/β-catenin等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又可以活化OPG/RANKL/RANK、CTSK等信号通路抑制骨吸收.③补肾中药对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信号通路的相互联系(crosstalk)和整体动物实验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有待阐明其多靶点和多途径的作用机制.与综合调控作用.

  • 线粒体障碍在糖尿病性心肌病中的作用及中医药研究进展

    作者:田静;吕嵘;郭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糖尿病发病10年后,约30% ~ 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或心血管病变等,这些慢性并发症大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糖尿病性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指糖尿病患者出现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障碍,进而发展为收缩功能不全,且这种改变不与患者其他潜在的心血管疾病相关.线粒体是细胞内重要的能量代谢场所,它直接参与细胞生长、增殖、胞内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等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障碍与DCM多个发病环节密切相关,其作用涉及糖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损伤、钙调控障碍、线粒体脱偶联、质量控制失衡以及MicroRNAs对线粒体的调节等多个方面.现代生物学研究进展同样启发中医药工作者以线粒体为靶向探寻有效治疗措施,越来越多的单味中药或其提取物(如人参、黄芪、葛根、黄连、姜黄、白藜芦醇等)以及复方制剂(如止消通脉宁、糖心乐、通心络等)被证实可以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改善糖尿病性心肌损伤.基于以上背景,该文将就线粒体障碍在DCM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在该领域的干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DCM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胶类药材真伪鉴别与质量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李辉虎;任刚;陈利民;钟国跃

    胶类药材是中国传统医药中特有的一类药材.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原材料紧缺及缺少完善的质量评价技术,导致市场上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其真伪优劣的鉴别与评价也一直是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该文综述了目前胶类药材在药材真伪鉴别、质量优劣评价的方法和技术的研究进展.关于胶类药材的真伪鉴别与质量评价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基于胶类药材的理化性质、微量元素、有机化学成分和生物遗传等4个方面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基于理化性质的方法有:热分析法、凝胶电泳法、等电聚焦电泳、红外光谱法、凝胶排阻色谱法、圆二色谱法等;基于胶类药材微量元素的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基于有机化学成分的方法有:氨基酸的组成、含量的检测,气味、脂溶性成分、有机酸检测等;基于生物遗传学特点的方法有:DNA、多肽、氨基酸序列差异性分析等.总体上,由于胶类药材的成分组成(氨基酸、蛋白质、肽等)相对相似,其真伪和质量优劣评价的指标难以客观选择,各种鉴别评价的方法各有特点,但也有其局限性,提示应结合胶类药材的原料药材、生产工艺的特点,从鉴别评价指标及多种技术集成应用方面加强研究.

  • 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体内代谢及代谢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薛长松;徐晶;李萃萍;王宇;刘美辰;夏广清

    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为一大类广泛存在于中药中的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在生物转化作用下,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体内主要以原型、苷元及Ⅰ,Ⅱ相代谢产物形式存在,其代谢产物已被证实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该文综述常见的几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体内代谢及代谢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环烯醚萜类成分及其代谢产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基于“单味药-药对-复方”多层次的四逆散抗抑郁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周佳;蔡皓;段煜;裴科;范恺磊;徐洋洋;赵佳妤;刘静

    抑郁症是临床上一种病因病机相当复杂的精神类疾病.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大,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长.针对抑郁症,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是应用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SSRI)或三环类抗抑郁西药,但因其不良反应大,治疗缓慢且治愈率低,从而不能长期使用.四逆散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抑郁症的方剂,始载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为现代治疗抑郁症的基础方.该文就四逆散中柴胡和白芍单味药,柴胡-白芍药对,以及四逆散复方的抗抑郁作用展开综述,为今后中药复方的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

  • 益生菌代谢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作者:戴承恩;李海龙;何小平;郑芬芬;竺画柳;刘良丰;杜伟

    中药有效成分得以发挥其药理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体内肠道益生菌的微生态环境.益生菌通过影响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转化、吸收等作用而改变中草药的功效或增添新的内容.益生菌和中药的结合是功能性食品及中药研发的创新点,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新思路.该文简要地综述了国内外肠道益生菌代谢中药主要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中药有效成分对肠道益生菌的调节作用,益生菌在中药中的应用现状,研究和开发益生菌中药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前景分析,旨在为中药发酵工程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

  • 一种提高枸杞病虫害防治效果的薄膜型叶面水分蒸发抑制剂性能研究

    作者:王丹丹;律喆;徐常青;刘赛;陈君;彭啸;吴燕

    通过室内和田间对比试验,明确薄膜型叶面水分蒸发抑制剂的性能,及其对枸杞光合作用和农药相容增效作用的影响.以蒸发抑制剂和枸杞为实验材料,分别研究了抑制剂的水分蒸发抑制性能,与农药复配的相容性,并利用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测定蒸发抑制剂对枸杞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叶龄的枸杞叶片采用蒸发抑制剂处理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水分蒸发的效果;与农药良好相容,可有效提高农药药效;对枸杞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无显著影响.蒸发抑制剂与农药有良好的相容性,具有显著的抑制水分蒸发效果,可使田间农药减量增效.

  • 淹水胁迫对杭菊F3'H基因表达及其下游产物含量的影响

    作者:邹庆军;汪涛;郭巧生;肖有梅;武立伟

    为探究淹水胁迫对杭菊黄酮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F3'H)的表达和活性成分的影响,该实验克隆了杭菊F3'H基因(暂命名CmF3'H),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在杭菊花芽分化期进行淹水胁迫,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使用Real-time PCR检测CmF3'H的相对表达量;然后使用HPLC测定杭菊CmF3'H下游产物及其他指标成分含量.通过研究得到1条总长1 562 bp的CmF3'H基因,其中开放阅读框长1 527 bp,编码508个氨基酸,构建进化树发现CmF3'H与菊科其他种植物同源性很高;Real-time PCR结果表明CmF3'H对淹水胁迫有明显响应,在淹水24 h后表达量高,约为对照组的9倍,解除胁迫12 d后恢复正常水平;HPLC结果显示淹水处理后的杭菊F3'H所催化形成的下游产物木犀草素和木犀草苷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发现其他2种指标成分绿原酸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杭菊在淹水胁迫下可以通过调节CmF3'H的表达来调控下游产物的合成,从而对淹水胁迫做出应答,而且花芽分化期进行淹水胁迫可以显著增强杭菊活性成分的积累.

  • 瓜蒌与瓜蒌条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谱效关系研究

    作者:邹纯才;宗倩妮;鄢海燕

    研究瓜蒌与瓜蒌条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谱效关系.建立瓜蒌与瓜蒌条的HPLC指纹图谱,测定瓜蒌与瓜蒌条3个剂量组(2.25,13.5,27.0 g·kg-1,相当于生药g·kg-1)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心肌肌红蛋白(myoglobin,MYO)、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T,cTNT)值,采用灰关联度法研究瓜蒌与瓜蒌条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谱效关系.给药剂量由2.25 g·kg-1增加到27.0 g·kg-1,瓜蒌与瓜蒌条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谱效关联的关联度也增强,但瓜蒌与瓜蒌条的变化趋势不同.按关联度前10出现频率排序,17,14,16,19,32,12,26,30,4,6,2号峰是瓜蒌的基本药效物质群;6,12,32,10,14,18,30,28,8,4,26,9号峰是瓜蒌条的基本药效物质群.6,14,12,32,30,4,26号峰为瓜蒌与瓜蒌条发挥药效的主要共有药效物质基础,其中6号峰为5-羟甲基糠醛,14号峰为香草酸,28号峰为芦丁,但与药效的关联度有所不同.瓜蒌及瓜蒌条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来自与给药剂量有关的药效物质群间的协同作用.瓜蒌与瓜蒌条发挥药效的基本药效物质群不同,但存在共有有效成分群.

  • 穿心莲内酯-甘草酸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李映;王莉芳;王金铃;屠鹏飞

    制备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P)-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纳米胶束,以增强穿心莲内酯的溶解性和抗肿瘤效果.首先,以穿心莲内酯为模型药物,甘草酸为载体,制备穿心莲内酯-甘草酸胶束[(AP-GA)-PMs],以胶束的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考察不同制备方法及载药比对所制备胶束的影响,筛选出优处方及制备工艺;对优处方工艺制备的(AP-GA)-PMs的制剂学性质及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优处方工艺所制备的(AP-GA)-PMs澄清透明呈球形粒径为(127.11±1.38)nm,Zeta电位为(-24.01±0.55)mV,包封率为(92.01±4.02)%,载药量为(51.44±1.24)%,4℃储存30 d内稳定,体外释放缓慢、稳定较高.体外细胞毒性结果显示,GA对AP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同时(AP-GA)-PMs(IC5o=19.25 mg·L-1)显著增加了AP(IC50=122.40 mg· L-1)对HepG2细胞毒性(P<0.01).综上,甘草酸作为载体所制备的(AP-GA)-PMs,粒径小,载药量大,稳定性高,并显著提高了AP的抗肿瘤活性.

  • 酶解桑白皮药渣产糖能力探究及优化

    作者:苏新堯;姜春丽;许亚春;孙梦楚;黄辰昊;薛建平;王彩霞

    该研究以桑白皮药渣为研究对象,对其酶解工艺进行了优化,探究中药药渣作为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及生物燃料的潜能.结果显示,桑白皮药渣酸处理前后纤维素质量分数分别为52.5%,47%,含量较高,表明桑白皮药渣有作为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及生物燃料的潜能;选取不同酶用量酶解桑白皮药渣,通过比较产糖量以及酶解率,得到优酶用量为40 FPU·(g DW)-1,此条件下酶解后,桑白皮药渣单批酶解中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质量浓度达到23.82,4.84,3.6 g·L-1,酶解率为45.33%,是未进行酸处理药渣的2.3倍;后通过分批补料酶解策略,进一步提高桑白皮药渣的产糖量,终葡萄糖浓度达到38 g·L-1,酶解率为36.19%.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桑白皮药渣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高,具有作为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及生物燃料的潜能,通过酶解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微生物可利用的单糖,通过发酵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生物燃料等,解决药渣污染等问题,从而实现中药制药生产过程的可持续化,绿色化.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姜良铎教授治疗积聚的用药规律

    作者:廉晓晓;郭晓霞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探讨姜良铎教授治疗积聚组方用药规律,挖掘治疗积聚的新组方,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积聚提供参考.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姜良铎教授治疗积聚门诊处方132首,应用中医传承辅助传承平台软件构建姜良铎教授治疗积聚的数据库,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筛选治疗积聚的方剂132首,使用频次≥15的药物有57味,进而演化出2~5味药的核心组合91个,形成新处方9个.用药以柔肝疏肝,柔润通补,扶正驱邪之法为主,据正邪消长佐以平肝、软坚散结之法,攻补兼施,因人而异,体现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新的参考.

  • 基于“整体观”的中药制剂质量过程控制体系探讨

    作者:王雅琪;焦姣姣;伍振峰;郑琴;杨明

    “质量可控、安全有效”是我国药品研发过程须遵循的首要原则.产品质量的优劣不仅依靠检验方法,更依靠设计开发、过程控制及规范化管理等产品制造的所有环节,质量源于过程控制水平.该文首先系统回顾了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借鉴国际药品质量控制的发展模式,并针对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误区,分析总结影响中药制剂质量均一性的原因.针对中药特色的基础上,如何控制中药的多样性,将“不均一”的中药制成均一性良好的中成药,提出基于“整体观”和“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创建“整体化、模块化、数据化、规范化”为核心的中药制剂质量过程控制“四化”模式.倡议科学研究需致力于中药制剂生产实际,结合先进装备技术升级,将科学研究成果切实做到中成药大品种中,推动中药制药技术集群创新和转化应用,实现中药产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 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物研究

    作者:赵文靖;黄漠然;尚展鹏;王子健;王志斌;张加余

    该文采用UHPLC-LTQ-Orbitrap高分辨质谱技术分析鉴定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灌药后,收集大鼠血浆和尿液.经固相萃取法处理生物样品后,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Omm,1.7 μm)色谱柱和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流动相系统进行梯度洗脱;在正离子模式下对含药血浆、尿液及空白组样品进行分析.终通过分析精确质量数据、多级质谱信息与文献报道结果比对,共从大鼠生物样品中初步检测鉴定出26个代谢产物.其中7个为丹参酮Ⅰ的代谢产物,主要代谢途径为葡萄糖醛酸化、羟基化、还原反应、去甲基化反应、甲基化、硫酸酯化以及它们的复合反应等;19个为丹参酮ⅡA的代谢产物,其主要代谢途径为羟基化、还原反应、甲基化、硫酸酯化、葡萄糖结合、葡萄糖醛酸化以及它们的复合反应.结果表明,应用UHPLC-LTQ-Orbitrap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可以较为全面地阐明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可为进一步的药效学和毒理学再研究以及药物二次研发提供物质基础.

  • 我国茯苓国际贸易研究与问题探析

    作者:池秀莲;杨光;马帅;程蒙;阙灵

    茯苓是我国大宗常用药材之一,供销国内外药材市场.2011-2016年,我国茯苓的国际贸易主要以出口为主,伴有少量进口.在此期间,我国茯苓的年出口总量总体下降,年出口总额略有增长,年出口单价上涨;年均出口金额为3 545.40万美元,年均出口量为9 279.73 t,年均出口单价为4.14美元/kg.出口茯苓来源于内地29个省市自治区,并通过21个口岸流向全球44个国家(地区);亚洲各国(地区)的出口市场数额占茯苓国际出口市场份额的98%以上,中国香港是大的茯苓出口市场,广东省是大的茯苓输出省份,深圳海关是大的茯苓输出口岸.进口茯苓则主要来自朝鲜,大部分通过长春海关、吉林省进入内地市场.未来我国需要加大茯苓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力度,拓宽高端客户群体需求空间,拉动高端市场增幅,加快标准化的进程,以提高茯苓出口的动能、品质和利润,进一步提升茯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 循证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

    作者:张俊华;李幼平;张伯礼

    循证医学的引进和普及应用,开拓了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新的研究领域,产生了新的研究思路方法,推动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进步.通过近20年的努力学习和认真实践,符合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特点的循证评价技术方法不断发展,循证中医药学逐步形成,已成为循证医学的重要分支.循证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借鉴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收集、评价、生产、转化中医药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证据,揭示中医药临床作用特点和规律,并指导临床指南、路径和卫生决策制定的一门应用学科.循证中医药学发展的成效:以系统评价/Meta分析为主的二次研究广泛开展;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主的临床有效性研究快速增长;以真实世界研究为主的安全性评价得到发展;以质量控制为主的方法学研究不断深入;以报告规范为主的国际化研究取得突破;以诊疗规范为主的标准化研究不断加强;以复合型和跨学科合作为特征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中医药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不断增加;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得到提升;一批中成药大品种成长涌现.循证中医药学未来的主要任务包括科学研究、方法学与标准、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4个方面共9项任务:①开展系统评价研究,系统收集评价中医药临床研究报告,建成中医药临床研究证据库;②开展证据转化研究,为制定中医药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为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遴选及中医药相关政策制定奠定基础;③开展中医药优势和作用规律评价研究,形成中医药疗效证据链;④开展中医药安全性评价研究,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证据支撑;⑤开展循证中医药学方法研究,为高质量证据生产提供方法学保障;⑥开展中医药行业标准和规范制定研究,形成方法、标准、规范和技术体系;⑦搭建中医药循证评价数据管理平台,推动实现数据共享;⑧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循证中医药研究的国际合作和国际认可;⑨开展循证评价方法普及教育活动,培训本科生、研究生、临床医护人员及中医药相关从业者.可以说,循证中医药学的发展不仅推动中医药临床研究和决策模式的转变,有利于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也丰富了循证医学的内涵.

  • 氮素形态对颠茄生物碱积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韦悦;张翠平;郭双;卢克欢;刘兴;杨怡;廖志华;吴能表

    莨菪碱和东莨菪碱是颠茄含有的2种主要生物碱,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该研究以颠茄实生苗为材料,设置不同铵硝配比处理,分析不同形态氮素对颠茄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含量和生物碱合成的上游产物、信号分子以及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铵硝比50∶50更有利于颠茄生物碱的积累和莨菪碱向东莨菪碱的转化.对Put及其合成关键酶的检测发现,腐胺的含量与腐胺合成的关键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它们都随铵态氮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在铵硝比75∶25达到高;对信号分子NO的检测发现,NO浓度随处理液中硝态氮比例的减小而减小;对PMT,TRⅠ,H6H表达量的检测发现,少量铵态氮增加了根部PMT,H6H基因表达量,铵硝比为50∶50时叶片和根部PMT,TRⅠ,H6H基因都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以上结果表明,氮素形态对颠茄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合成的调控主要通过影响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起作用,铵硝等比供氮条件提高了颠茄叶片中TRⅠ和根部PMT与H6H表达量,因此促进了腐胺向莨菪碱的合成以及莨菪碱向东莨菪碱的转化,使颠茄能够积累更多的莨菪碱和东莨菪碱.

  • 西洋参不同组织部位中皂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

    作者:王康宇;刘伟灿;张美萍;赵明珠;王艳芳;李俐;孙春玉;胡可心;丛悦怡;王义

    通过皂苷含量与基因表达量之间相关性分析,获得西洋参中不同组织部位皂苷含量与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之间联系.以四年生红果期西洋参的14个组织部位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法和香草醛-硫酸比色法测定西洋参样本中6种单体皂苷(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Rd),分组皂苷和总皂苷含量;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西洋参不同组织部位中7种(SQS,OSC,DS,β-AS,SQE,P450,FPS)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在西洋参中7种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虽然参与人参皂苷合成,但是β-AS和P450基因的表达对单体皂苷,分组皂苷及总皂苷含量影响不显著;FPS,SQS,OSC,DS和SQE这5种基因表达对单体皂苷Re,Rg1,Rb1,Rd,分组皂苷PPD和PPT,单体总皂苷TMS和总皂苷TS含量影响显著或者极显著(P<0.05或P<0.01).西洋参中部分单体皂苷,分组皂苷以及总皂苷的生物合成受着皂苷合成途径多种酶基因相互作用影响,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差异决定了西洋参中不同组织部位皂苷含量.因此,该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明确了FPS,SQS,OSC,DS和SQE这5种酶基因是控制西洋参中皂苷合成的关键酶,它们通过集群协同表达互作的方式调控西洋参中人参皂苷的生物合成.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