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桔梗皂苷D联合伊马替尼对白血病耐药细胞K562/R的抑制增殖和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代群;葛宇清

    桔梗皂苷D(platycodin D,PD)对多种恶性肿瘤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白血病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但其是否有效提高耐药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及其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仍未阐明.为了研究PD与伊马替尼(imatinib,IM)联合用药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R的作用及机制.细胞增殖实验检测桔梗皂苷D对伊马替尼增殖抑制功能的影响,采用CCK8测定PD和IM单药及联合用药对K562/R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nnexin V-FITC/PI双标记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PARP,cleaved PARP,Bcr/abl,p-AKT,p-mTOR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桔梗皂苷D联合伊马替尼对K562/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细胞凋亡率比单独用药组效果明显.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单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可以明显上调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leaved PARP蛋白表达,同时下调PARP,Bcr/abl,p-AKT,p-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桔梗皂苷D可以提高耐药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联合用药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抑制Bcr/abl蛋白和激活PI3 K/AKT/mTOR信号通路方面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 麦冬皂苷D通过上调CYP2J2/EETs抗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

    作者:黄小燕;王宇光;王怡;高月

    探讨麦冬皂苷D(OP-D)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中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MTT法检测AngⅡ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检测OP-D对AngⅡ诱导的细胞总蛋白含量的影响;酶标仪测定OP-D对AngⅡ诱导的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的影响;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OP-D及外源性1 1,12-EET对AngⅡ诱导的细胞中JNK及其下游靶分子c-Jun的磷酸化水平表达;流式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后进一步借助CYP450酶抑制剂PPOH及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探究OP-D保护内皮细胞的可能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AngⅡ(1×10-8~1×10-6 mol·L-1)对细胞存活率没有显著的影响,1×10-6 mol· L-1的AngⅡ处理24h可诱导细胞总蛋白含量的增加(P<0.05,P<0.01),刺激LDH释放率的增多(P<0.001),JNK和c-Jun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 <0.01,P<0.001),caspase-3的蛋白表达上调(P<0.01),细胞凋亡率增高(P<0.001).提前给予SP600125显著抑制了JNK和c-Jun的磷酸化水平.OP-D预处理后,能明显降低AngⅡ诱导的细胞总蛋白含量(P<0.01)及LDH的释放(P<0.01,P<0.01),减少JNK和c-Jun的磷酸化水平,降低caspase-3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率,提前给予PPOH后,OP-D保护效应被抑制.1 1,12-EET预处理降低JNK和c-Jun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果表明AngⅡ通过JNK/c-Jun途径诱导细胞凋亡;OP-D通过诱导CYP2J2表达及增加11,12-EET含量抗AngⅡ激活JNK/c-Jun通路所诱导的细胞损伤及凋亡.

  • 竹节参总皂苷对棕榈酸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涂浩;周琴;张迅;王婷;袁成福;张长城;袁丁;刘朝奇

    探讨竹节参总皂苷(TSPJ)对棕榈酸(PA)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体外培养HepG2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竹节参参总皂苷高(50 mg·L-1)、中(25 mg·L-1)、低(12.5 mg·L-1)剂量组.5组细胞均培养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Hoechst染色和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用RT-PCR法检测TNF-α,IL-1β,BCL-2,CHOP和GAPDH 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法和流式检测BCL-2,CHOP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凋亡细胞增多,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组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1),凋亡细胞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HOP和TLR4蛋白表达量,TNF-α,IL-1β和CHOP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CHOP和TLR4蛋白表达量,TNF-α,IL-1β和CHOP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量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提示竹节参总皂苷可以减轻PA诱导的炎症反应及凋亡,对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基于千金子与甘草对肠道菌群/屏障系统的影响探讨其配伍禁忌机制

    作者:陶伟伟;于金高;陈艳琰;肖东;郭建明;刘培;段金廒

    该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发现的“藻戟遂芫”与甘草配伍致毒增毒特点,以肠道及其菌群为研究对象,从肠道屏障功能、运动功能、肠道菌群结构稳态、肠道菌群代谢基因等角度,进一步拓展表征功效相似、基原相近、化学成分类型类同的中药千金子与甘草合用可能导致的毒副作用.结果显示千金子与甘草合用导致肠黏膜损伤标记物血清二胺氧化酶含量升高,并且使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发生异常改变,增加S24_7_ukn,Candidatus arthromitus等与内毒素合成、肠道免疫相关菌属的含量增加至对照组2倍左右,同时使肠道菌群宏基因组结构发生异常,提高芳香氨基酸降解功能和黏液降解功能相关基因含量,从而可能增强这些基因功能,继而增加肠源尿毒素等毒性物质的产生,引发或加重机体患病风险.该实验以肠道菌群作为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靶点,并将“药物,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毒性”应用于实验之中,为中药配伍禁忌提供了研究思路.

  • 基于PREC-IDA-EPI技术的黄芩中黄酮成分研究

    作者:杨维;王树瑶;吴思玚;康琛;李鹰飞

    黄酮是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和抗菌等药理作用.黄芩中黄酮成分数量多,通常成分含量较低,常规的质谱全扫描模式较难快速识别低含量的黄酮成分.母离子扫描-信息依赖-增强型子离子扫描(PREC-IDA-EPI)技术靶向提供母离子和碎片离子信息,降低了基质效应对低含量化合物检出的影响可快速准确地完成对化合物的识别.因此该研究在对黄芩研究相关文献进行了调研总结后,明析了黄芩中已发现的黄酮成分和可能存在的黄酮成分.然后基于母离子扫描-信息依赖-增强型子离子扫描(PREC-IDA-EPI)技术建立了针对黄芩中黄酮苷元和其黄酮氧苷的靶向UPLC-MS/MS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黄芩提取物中的黄酮成分分析.利用该方法共对黄芩中的97个黄酮成分进行了鉴定,包括29个苷元,68个氧苷.黄芩中鉴定的97个化合物为阐明黄芩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支持.基于PREC-IDA-EPI技术制定待测化合物的个体化检测方案可快速有效用于未知化合物结构鉴定.

  • 独子藤茎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陈铭祥;杨雪梅;廖泽纯;郑鸿宇;黄丽乔;郑明彬

    该文研究独子藤Celastrusmonospermus茎的脂溶性化学成分.采用硅胶、反相硅胶和凝胶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共分离得到26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1),3-氧代木栓烷-28-醛(2),3,l2-二氧代木栓烷(3),齐墩果烯(4),28-羟基木栓酮(5),29-羟基木栓酮(6),11β-羟基木栓酮(7),16α-羟基木栓酮(8),3,12-二氧代-28-羟基木栓烷(9),1,3-二氧代-15α-羟基木栓烷(10),3β,6d-二羟基-12-齐墩果烯(11),3-氧代-7α,26-二羟基木栓烷(12),齐墩果酸(13),3,15-二氧代木栓烷(14),3α-羟基木栓烷(15),3,12-二氧代木栓烷-28-醛(16),12α-羟基木栓酮(17),3,15-二氧代-12α-羟基木栓烷(18),3β,1 1β-二羟基-12齐墩果烯(19),13,3β-二羟基-20(29)-羽扇豆烯(20),3-氧代-12α,28-二羟基木栓烷(21),3β,23-环氧木栓烷-28-酸(22),salaquinone A(23),2α,3β-二羟基木栓烷-28-酸(24),23-nor-6-oxodemethylpristimerol(25),3-氧代木栓烷-27,28-二酸(26).其中,化合物8,10~15,18~20,22~26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8,10,12,14~15,18,22~24,26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珍稀植物太白美花草药用归经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妍如;唐志书;段金廒;孙晓春;宋忠兴;史鑫波;吕扬;张朝;钱大玮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小二乘法(PLS)对太白美花草归经规律进行研究.同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电喷雾离子源串联质谱法(HPLC-ESI-MS)同时测定13种毛茛科药材中55种活性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5TC-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含0.1%甲酸的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HPLC-ESI-MS正负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MRM)扫描采集数据,外标法定量.采用PCA,PLS-DA对毛茛科13种代表药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以评价太白美花草和这些药材在性味、归经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55种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r >0.99,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PCA结果与PLS分析结果判定太白美化草归经为肺、膀胱经,味辛、性温.说明该研究建立的多种小分子化合物的定量分析以及PLS方法适用于发掘中药的性味归经规律,可以作为珍稀草药替代性研究的方法.

  • 大马士革玫瑰中1个异黄酮类化合物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李晶;孔维松;刘欣;耿永勤;王晋;许永;李雪梅;杨光宇;周敏;胡秋芬;李涛;蒋次清

    对产自云南呈贡的大马士革玫瑰花蕾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色谱、凝胶和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从大马士革玫瑰中分离到1个新异黄酮类化合物.通过UV,IR,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为4’-羟基-7-(3-羟基丙酰基)-6-甲氧基-异黄酮.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的MIC90为(46±4) mg·L-1,接近左氧氟沙星的MIC90[(53 ±5) mg·L-1],具有突出的抗菌活性.

  • HPLC-DAD双波长法同时测定柴胡中5种皂苷的含量

    作者:刘玉梅;周安;俞年军;韩荣春;张威;朱月健;曹勇;李翔宇;彭代银

    环氧醚型和异环双烯型皂苷为中药柴胡中的两类主要皂苷成分,但由于其紫外光谱存在差异,目前缺少针对2类皂苷成分同时进行定量的测定方法.为此,该文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中药柴胡中环氧醚型(柴胡皂苷a,c,d)和异环双烯型(柴胡皂苷b1,b2)5种皂苷成分含量的双波长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Welch Topsil@-C1s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水(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08 nm(柴胡皂苷a,c,d)、254 nm(柴胡皂苷b1,b2).结果表明5种柴胡皂苷分离度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9.70~1 935.00(r=0.999 4),8.20 ~1 380.00(r=0.999 3),6.90~1 640.00(r =0.999 0),5.25~630.00(r =0.999 4),5.15~618.00mg·L-1(r =0.999 5),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7%~ 100.2%,RSD均小于3%(n=6).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用于中药柴胡中5种柴胡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萜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作者:梁宇岚;杨鑫;潘玲玲;吴亚芬;李斐;万娜;周翔;刘波;李斌

    分子印迹技术以其高选择性、特异识别性等特点,在黄酮、生物碱、多酚类等化合物的分离分析中广泛应用,但是其在萜类化合物中的应用研究较少.该文通过文献调研统计,系统探讨功能单体、交联剂和致孔剂等常见合成元素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重点对萜类分子印迹技术在固相萃取、传感器、膜分离、色谱分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分析目前该技术存在的缺点和改进方向,为更好将分子印迹技术应用于萜类化合物分离分析提供参考.

  • 网络生物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田赛赛;杨健;赵静;张卫东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们逐渐认识到生物系统的功能是通过基因、蛋白以及小分子之间的网络式相互作用完成的,同时发现复杂疾病往往是由于多个基因表达紊乱导致生物学过程失衡而产生的,这些促使了“多靶点”药物发现理念的兴起.中医药诊治疾病的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从分子水平上看,中药方剂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从而可望为多靶点药物的开发提供借鉴.该文在6个方面阐述网络生物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以期对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阳春砂-龙眼生态立体种植模式的研究

    作者:徐杰;李明晓;苏景;汤丽云;蒋烨;王铁霖;何国振;郭兰萍

    通过分析阳春市境内5个自然杂木林和5个人造龙眼林下阳春砂种植地的生态因子与阳春砂产量的关系,确立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为制定阳春砂-龙眼生态立体种植技术规范奠定基础.结果显示,施肥、洒水和清园与阳春砂产量呈正相关,喷药和土壤pH与阳春砂产量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高产区多处在山沟、山涧两旁等水分较为充足的地方,坡度一般小于30°,采光和通风都较适宜;土壤类型一般为砂壤或者壤土;荫蔽度适宜,在50%左右;传粉昆虫资源也较丰富;同时发现各种植地土壤矿质营养含量的丰缺有着较大的差异.说明阳春砂产量是由各生态因子综合决定的.其中适宜光照、水分、通风与合理施肥有利于阳春砂的增产,而杀虫剂的使用和土壤碱化阻碍了阳春砂的增产.过高的荫蔽度、杀虫剂的滥用可能是限制龙眼林下阳春砂产量的主要原因.该研究获得了阳春砂-龙眼生态立体种植模式关键技术,为今后指导农户在龙眼林下种植阳春砂奠定了理论基础.

  • 外源H2O2对黄芩次生代谢调控及道地质量形成机制研究

    作者:付晓莹;郭慧敏;丛薇;孟祥才

    中药材需求量的增加,野生药材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栽培药材成为商品的主要来源.由于生长环境的改变,导致很多药材质量下降.提高药材质量已成为中药资源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采用H2 O2喷施黄芩地上部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变化不明显,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氧化酶(APX)活性显著下降,表明黄芩抗氧化酶系统消除活性氧能力降低.同时,H2O2促进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β-葡萄糖苷酸酶(GUS)基因表达,提高了PAL活性,促进了黄酮类成分的生物合成和苷元类成分的转化.0.004 μmol· L-H2O2处理后第2天,虽然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等苷类物质略有下降,但活性高的成分苷元类成分显著升高,黄芩素由0.094%升高到0.324%,汉黄芩素由0.060%升高到0.110%,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46%,83.3%.

  • 农药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对金银花蚜虫防治效果研究

    作者:侯少岩;王玉洁;薛健;李嘉欣;王鹏思

    该实验测定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2种农药防治金银花蚜虫效果,研究其在金银花蚜虫防治上的适用性,为金银花蚜虫防治寻找新的低毒低残留替代农药.按照农药标签的施用剂量喷施,对试验小区施药前和施药后1,2,3,7,10 d进行虫口数调查,调查方法为5点取样法,每株金银花中选取5个蚜虫数较多的枝条,记录虫口数.结果显示施药后1d,2种农药对金银花蚜虫防治效果超过80%,均大于对照药剂吡虫啉,说明这2种农药速效性好;施药后7,10 d,防治效果均为达100%.2种农药推荐剂量对金银花蚜虫防治效果良好,均无药害,可在金银花上推广使用.

  • 蚂蟥性腺及生殖细胞周年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史红专;刘宏;郭巧生;王嘉;刘飞

    采用组织切片和电镜技术,对蚂蟥生殖系统及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蚂蟥具有完全独立的雌雄生殖系统,11个月为1个生殖周期;精巢先于卵巢发育,当卵细胞仅为原始生殖细胞团时,精子已经初步具备了完整的形态,精细胞和卵细胞有序发育同步成熟;根据精细胞和卵细胞的发育情况,将精巢发育分为增殖期(1~3月龄)、生长期(4~5月龄)、休眠期(6~8月龄)、成熟期(9月龄)、排放期(10月龄)和退化期(11月龄)共6个时期,将卵巢的发育分为形成期(1~2月龄)、增殖期(3~4月龄)、生长期(5~8月龄)、成熟期(9月龄)、排放期(10月龄)、休止期(11月龄)共6个时期.结论:蚂蟥是“同步性雌雄同体”动物,精卵巢发育各有6个分期,精卵细胞有序发育同步成熟.

  • TPGS修饰的青蒿琥酯脂质体及其代谢产物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胡诚;梁琨;安叡;王新宏;尤丽莎

    青蒿琥酯作为一种抗疟药物被广泛使用,制成脂质体可以改变其生物利用度差的特点,同时其在体内的组织分布可能改变,因此需对TPGS修饰的青蒿琥酯脂质体(ARS-TPGS-Lipo)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进行研究.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ARS-TPGS-Lipo和青蒿琥酯脂质体(ARS-Lipo),同时建立LC-MS/MS检测大鼠组织中青蒿琥酯(ARS)和双氢青蒿素(DHA)含量的方法,并测定大鼠尾静脉注射ARS-TPGS-Lipo,ARS-Lipo和ARS注射液(5 mg·kg-1)后不同时间点的组织药物浓度.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适用于分析生物样品中的ARS和DHA的含量.ARS-TPGS-Lipo,ARS-Lipo和ARS组中的ARS及其代谢产物DHA在大鼠的组织中分布差异较大,使用TPGS修饰后的青蒿琥酯脂质体中的药物浓度在肝脏中浓度高,且有显著性差异.ARS经注射给药后1h内快速消除;ARS-Lipo组测得的ARS和DHA在肝、脾中的浓度较高;而ARS-TPGS-Lipo组中测得的ARS和DHA仅在肝脏中的浓度显著提高(P<0.05).

  • 不同煎煮方法对麻黄细辛附子汤煎剂质量的影响

    作者:邱丽丽;李灿;范珊珊;韩旭;杨勇;容蓉

    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经方煎煮方法与临床常用2种煎煮方法所得汤剂的质量差异,探索经方煎煮方法的科学性.采用经方煎煮方法和2种临床常用煎煮方法,选取麻黄细辛附子汤中具有效/毒二重性的化学成分,考察不同煎煮方法制备煎剂中效毒成分的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筛选出区别3种煎煮方法所得煎剂的指标性成分,卡枯醇、新乌头碱、乌头碱.与临床常用煎煮方法相比,虽然经方煎煮方法的煎煮时间短,但是新乌头碱和乌头碱的溶出度低且其单酯型生物碱的溶出度也较高.经方煎煮方法较其他煎煮方法,增加了麻黄类生物碱溶出,加速了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采用不同煎煮方法制备麻黄细辛附子煎剂中效毒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为经方的古为今用提供参考.

  • 基于国内专利结合资源、应用与开发现状的重楼发展策略探讨

    作者:赵飞亚;陶爱恩;夏从龙

    重楼为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具有抗肿瘤、镇痛、止血等生理活性,是我国81种中成药的原料药,应用十分广泛,市场需求较大.该文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源,对重楼专利文献进行深入分析,从国内专利产出分析、发展态势分析、技术领域分布分析、时间维度分析、技术生长率分析及专利由请人分析等多个角度阐述当前重楼相关专利的活动特征,揭示了我国重楼产业发展态势.此外,结合重楼的资源现状和应用与开发情况,构建重楼可持续、多途径、多层次的产业开发途径.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重楼的研究开发处于快速发展期,发展轨迹良好.由于野生重楼资源濒危,应加强重楼人工栽培技术领域的研究,促进其产业发展.

  • 冻伤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

    作者:苗明三;项丽玲;白明;曹利华

    冻伤是冬季常见病,是人体遭受低温侵袭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冻伤部位多为面部、耳、鼻、手、足等末梢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主要表现为患者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遇温高时皮肤瘙痒,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患处皮肤糜烂、溃疡等.冻伤模型是病理性模型,以西医指标为主.基于对冻伤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分析及对现有动物模型大量实验研究,形成如下冻伤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

    关键词: 冻伤 动物模型 规范
  • 《名古屋遗传资源议定书》对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影响

    作者:杨光;徐靖;池秀莲;臧春鑫;阙灵

    《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以及公平公正分享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惠益三大目标,《名古屋遗传资源议定书》进一步对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共享相关事项进行了规定.2016年6月,我国政府批准加入《名古屋遗传资源议定书》.该议定书的实施势必影响我国以生物资源为主要物质基础的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国既是中药遗传资源提供大国,也是中药遗传资源使用大国,与中药遗传资源相关的多种活动如保护、引种选育、生物合成、有效成分修饰与开发、国际贸易、传统知识获取等均属《名古屋遗传资源议定书》范畴.该文在回顾《名古屋遗传资源议定书》诞生背景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议定书与中医药行业的关系,探讨了加入议定书对我国中医药发展的积极作用及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该文对中药资源经济和中药资源管理有借鉴意义.

  • 穿心莲中1个新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作者:齐梦蝶;王健;马晓晶;张权;王方方;康莹;林慧馨;刘勇

    穿心莲内酯为传统中药穿心莲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广泛运用于临床,但其生物合成途径尚未被解析.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为CYP450提供电子,在CYP450的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通过同源比对筛选并克隆了 穿心莲CPR的编码序列,命名为ApCPR4.原核表达ApCPR4蛋白,分离纯化后进行体外酶活鉴定,发现ApCPR4能够以NADPH依赖性方式还原细胞色素c和铁氰化物.为了验证其体内功能,将ApCPR4与CYP76AH1共转化入酵母工程菌,结果表明,ApCPR4在酵母体内能够协助CYP76AH1催化生成铁锈醇.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在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的叶片中,ApCPR4的表达量逐渐增加.该表达模式与穿心莲内酯受MeJA诱导积累的趋势一致,推测ApCPR4与穿心莲内酯的生物合成相关.

  • “樗”“(樝)”“檴”“桦”考证

    作者:吕晓雪;王育林

    《说文解字》中记载了大量药名,为研究药学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在后世流传过程中,不免产生讹误,故造成历代学者在某些药名的名实关系方面上发生分歧.该研究对存有较大分歧的“樗”“(樝)”“檴”“桦”等药名进行考证.主要利用《说文解字》《尔雅》《玉篇》等历代辞书与注家旧注,结合本草文献,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将训诂专书中包含的本草学内容与本草文献的记载进行比对,梳理药物的名实关系,理清词义,说明药用功效.同时发掘训诂专书中所含本草学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 (樝) 考证
  • 川草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益-风险评价

    作者:张晓朦;金勇男;张冰;李宁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势缠绵、较难治愈,常规治疗用药周期长、易诱发不良反应,特别需要考量患者的获益与风险.毒性中药川草乌作为RA治疗重要手段之一,用药存在一定争议.该研究切入临床用药的实际问题,基于多准则决策模型量化评估川草乌中药单独应用以及联用西药的效益与风险.采用RevMan 5.2软件分别综合21项川草乌单独应用治疗R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49项川草乌联用西药治疗RA的RCT各指标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西药治疗,无论单独应用还是联用西药,川草乌均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合RA治疗的效益-风险评价指标决策体系,应用Hiview 3软件以及Crystal Ball蒙特卡洛模拟计算川草乌单独应用与联用西药的效益值、风险值、效益-风险总值.结果显示川草乌联用西药的效益高于其单独应用(效益差=15,95% CI[9.72,20.25]),但其风险也相对更高(风险差=23,95% CI[15.57,30.55]),当效益与风险对RA患者同等重要时,川草乌单独应用的效益-风险总值为58,联用西药为55,且单独应用优于联用西药的概率为81.07%.由此可见,川草乌是RA临床治疗手段的重要补充,且当患者对于风险的可接受性较低时,则不推荐中西药联用.

  • 含乌头碱中成药临床安全用药风险评估量表的构建与验证

    作者:金锐;王宇光;张冰

    含乌头碱中成药是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重点,此类药品多含有川乌、草乌附子或雪上一枝蒿,以祛风除湿或温中补阳为功效,需要严格遵照适应症和用法用量使用.但此类药品种类繁多,不仅部分中西医师对于药品性效特征不了解,而且还时常存在多科室联合用药的情况,增加了乌头碱中毒的风险.该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将近2年的含毒中成药处方点评和用药宣教工作经验提炼为“辨证-辨量-辨毒”3个核心要素,并采用客观化、标准化的评价方式,以虎力散胶囊和祛风止痛胶囊为例,构建包含3类9项36个指标的风险评估数字量表,实现对于含乌头碱中成药治疗方案的治疗风险预估和治疗现状评估.以现有上述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案例报道的验证显示,该风险评估量表可以提示药物治疗方案的风险,标识药物治疗现状的风险等级.为科学、客观地评价含毒中成药的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了方法学范例,也有助于不熟悉中医药理论的医师和药师快速掌握含毒中成药合理使用的关键环节和风险防范.

  • 乌头类中药痹证应用的传统处方规律研究

    作者:张晓朦;林志健;张冰;李昂

    乌头类中药痹证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该文以乌头(川乌、草乌)、附子为例,挖掘其传统痹证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思路与依据.检索东汉至清朝20余部医学、药学及综合类典籍,获得乌头类中药治疗痹证的处方1 106首,运用频次统计、百分位数、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对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附子应用比例约为60.76%,明显高于川乌、草乌,乌头类中药叠加应用占17.63%.70.34%处方主要用于风寒湿痹证,还可见肝肾两虚型、痰瘀痹阻型、风湿热痹型.在剂量明确的处方中,80%附子用量在0.29 ~2.14 g·d-1,乌头(川乌、草乌)用量0.14~1.01 g·d-1.且受证型分类、剂型、炮制等影响,乌头类中药在风寒湿痹证分类中用量高,汤剂、酒剂用量明显高于丸、散剂型,93.11%处方使用炮制品入药,制品剂量高于生品.临床应用中,川乌、草乌多与防风、甘草、没药、麻黄等配伍,附子与肉桂、牛膝、防风、川芎等同用,共奏祛风除湿、止痹痛之功.乌头类中药广泛应用于痹证的治疗,起到除痹止痛的功效.

  • 数据挖掘乌头类中成药不良反应特点与合理用药警戒

    作者:张晓朦;李凡;张冰;陈小芬;朴晶竹

    临床常用的乌头类中药包括川乌、草鸟、附子等,具有毒性,以其为主要组成的中成药安全性也是临床争议的热点.数据挖掘含有乌头类中药成方制剂的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特点与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警戒措施,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检索自1984年以来国内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有关乌头类中成药的ADR/ADE详细个案,基于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Clementine 12.0,Cytoscape 3.3.0平台进行个案信息提取与数据挖掘.终纳入78例ADR/ADE个案报道,涉及30个品种,92.31%案例肯定或很可能由乌头类中成药引起,大多累及多系统/器官损害,转归情况良好,死亡案例1例.纳入ADR/ADE的发生与患者机体、药物毒性以及临床用药等因素均有关.患者年龄与ADR/ADE表现关联密切,以60 ~ 69岁患者为高发人群;含川草乌的制剂较含附子安全隐患更大;临床用药过程中超说明书剂量使用是主要的隐患问题等.针对乌头类中成药ADR/ADE发生规律以及临床应用特点,提示临床需要特别关注老年患者、过敏体质者的用药安全,严格控制用法用量与疗程,同时加强公众用药安全教育,避免误用滥用,从而保障合理用药.

  • 基于效-毒关系乌头类中药的内治方剂量规律研究

    作者:张晓朦;林志健;李凡;张冰;郭晓昕;杨乐

    基于毒性中药的效-毒关系认识,梳理东汉至清朝48部传统中医药古籍中含乌头类中药内治方的应用剂量规律与特点,为临床用药风险警戒提供依据.检索纳入每日剂量明确的处方4 521首,建立乌头类中药内治处方数据表,采用SPSS20.0软件对乌头类中药每日剂量与入药种类、适应证、剂型、炮制、特殊人群用药等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在4 521首处方中,67%处方以附子入药,且90%处方用量小于14.87 g·d-1;乌头(川乌、草乌)90%处方用量小于3.14 g·d-1.在治疗伤寒、时疫、水肿痰饮的处方中,乌头用药剂量较大.在汤剂、酒剂中用量明显高于丸散剂型.且随朝代演变,乌头类中药处方剂量、叠加用药情况均有所降低.特殊人群用乌头类中药比例相对较少,剂量较轻.因此,在现代临床应用中,乌头类中药内治方用量不宜超过现行《中国药典》规定剂量上限,并结合多方面因素严格控制用量,保障效-毒关系平衡.

  • 川草乌复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Meta分析

    作者:张晓朦;张冰;李凡;田志平

    Meta分析含川草乌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RA治疗用药参考与依据.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期刊文献数据库,时间从建库截至2017年7月.依据既定的纳入标准,共获得含川草乌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治疗R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8项.按照川草乌入药种类不同,分为川乌亚组(6RCTs)、草乌亚组(1RCT)、川草乌叠加亚组(1RCT).结果显示,较西医常规用药,联合应用含川乌、草乌、川草乌叠加的中药复方均可提高RA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果分别为(6RCTs,RR=1.19,95% CI[1.10,1.28],P<0.000 01),(1RCT,RR=1.43,95% CI[1.18,1.73],P=0.000 2),(1RCT,RR=1.27,95% CI[1.02,1.58],P=0.03).联合用药对患者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双手握力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均有改善作用,但对关节压痛数的作用不显著.同时,纳入RCT中联合应用川草乌不良反应/事件(ADR/ADE) 34例,常规西药治疗ADR/ADE 86例,川乌、川草乌叠加用药亚组ADR/ADE发生率更低,草乌亚组则与常规西药对照组无异.现有临床研究显示,含川草乌中药复方与西药联合应用治疗RA的疗效与安全性均较单独应用西药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受RCT质量不高、缺少大规模多中心研究等局限,该结果还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 中药材二氧化硫限量标准及残留现状探讨

    作者:康传志;杨婉珍;莫歌;周利;蒋靖怡;吕朝耕;王升;周涛;杨野;郭兰萍

    传统的硫磺熏蒸加工方法由于其经济简便、可操作性强,防霉防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药材初加工和仓储等环节.但是过度硫磺熏蒸会造成药材化学成分发生量变或质变,甚至危害人体健康.调查发现,中药材硫磺熏蒸方式主要是待药材采收后直接熏蒸以快速干燥,或者在贮藏过程中将干药材润湿后再熏蒸以防霉防虫.比较二氧化硫限量标准发现,中药材二氧化硫限量标准要比食品中的限量标准严苛得多.基于现有限量标准,统计得到了35种中药材共计862批药材的二氧化硫残留情况,按照中国药典限量标准(150,400 mg· kg-1)计算得到平均超标率高达52.43%.若按照食品添加剂法典标准中蔬菜的限量值计算(500 mg· kg-1),则平均超标率降为29.47%.作者认为应正确看待硫磺熏蒸问题:相比于黄曲霉素等高毒物质来说,二氧化硫属于低毒物质,甚至它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但硫熏可能会改变中药材化学成分含量,从而影响中药材质量;毒性物质的暴露危害与暴露周期、暴露频次、使用方法等综合因素有关.建议加强中药材二氧化硫限量标准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既符合中药材用药特点,又能保障人民安全用药需要的中药材二氧化硫残留限量标准.

  • 天麻硫熏标志物p-hydroxybenzyl hydrogen sulfite的定量分析及稳定性研究

    作者:康传志;蒋靖怡;杨婉珍;周利;吕朝耕;李佳兴;王升;周涛;杨野;黄璐琦;郭兰萍

    特征硫熏标志物研究已成为中药质量控制的有效辅助手段.该研究建立了UPLC-MS/MS测定天麻硫熏产物p-hydroxybenzyl hydrogen sulfite的定量分析方法.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37批天麻药材进行筛查,发现27批样品是经过硫熏处理的,硫熏较严重的为云南产区的天麻样品.通过考察不同贮藏时间和加热处理下p-hydroxybenzyl hydrogen sulfite成分的稳定性,发现药材中该成分含量在8个月的贮藏期内以及正常加热处理(50,60,70,80℃)条件下是稳定可靠的.以上研究表明该硫熏产物可作为天麻硫熏标志物,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稳定性好,为天麻质量控制和硫熏药材筛查提供参考.

  • 不同贮藏时间硫熏天麻化学成分及二氧化硫变化规律研究

    作者:康传志;蒋靖怡;杨婉珍;周利;吕朝耕;李佳兴;王升;周涛;杨野;黄璐琦;郭兰萍

    研究不同贮藏时间对硫熏天麻化学成分和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影响,为解决硫磺熏蒸天麻药材质量和安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将天麻与硫磺熏蒸天麻及其饮片在相同条件下贮藏,分别测定天麻8种有效成分和二氧化硫残留量.结果发现,硫熏后天麻及其饮片中天麻素类含量相比未硫熏天麻显著降低,且硫熏天麻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显著高于硫熏天麻饮片中的,即在相同条件下,硫熏对天麻质量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天麻饮片.在8个月的贮藏时间内,天麻药材中8种化学成分含量整体变化不大.但贮藏4个月后,天麻、硫熏天麻及其饮片中的化学成分和二氧化硫残留量均出现显著变化,并且天麻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降幅较大,可达50%以上.

  • 不同产地和变型天麻药材的质量及其硫磺熏蒸前后的变化

    作者:康传志;杨婉珍;周利;蒋靖怡;吕朝耕;王升;周涛;杨野;黄璐琦;郭兰萍

    天麻作为硫磺熏蒸较为严重的品种之一,其药材质量问题受到人们高度关注.该文利用全国8个主产区和3种主要变型天麻样品,基于UPLC-Q-TOF-MS/MS探讨不同产地和变型天麻药材的质量及其硫磺熏蒸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硫磺熏蒸处理后,天麻药材中除了巴利森苷E含量升高外,天麻素、巴利森苷、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这4种成分含量均降低,并且产生了一种新的硫熏标志物p-hydroxybenzyl hydrogen sulfite.相比于产地来说,不同变型的天麻药材质量差异更大,尤其以红天麻和乌天麻的质量差异为明显.此外,吉林产地的红天麻与其他产地的天麻在天麻素和巴利森苷类成分含量上低,这可能与其种植方式和气候环境等因素有关.综合来看,硫磺熏蒸前后天麻质量差异要比不同产地和变型对药材质量的影响更明显,这主要归因于产生了新的硫熏标志物.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