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对羟基苯甲醛对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祝燕平;李欣;杜瑶;张璐;冉利;周宁娜

    脑缺血过程中由氧化应激导致血脑屏障(BBB)的破坏是引起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病理反应,该研究目的是探讨天麻酚性成分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p-HBA)对BBB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BBB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组成,故该实验以小鼠脑微细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和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作为BBB模型进行研究.用H2O2诱导bEnd.3和Ast氧化应激的方法复制BBB损伤模型.采用不同浓度H2O2 (0.125,0.25,0.5,0.75 mmol·L-1)诱导bEnd.3和Ast损伤4h;再用0.5 mmol·L-1 H2O2诱导bEnd.3及Ast损伤1,2,4,6h,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以筛选H2O2诱导细胞氧化损伤的佳条件.不同浓度p-HBA(12.5,25,50 mg·L-1)干预后,检测bEnd.3和Ast细胞LDH漏出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bEnd.3和Ast以及H2O2诱导损伤后Ast细胞中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量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HBA对bEnd.3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和occludin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0.5 mmol·L-1H2O2诱导bEnd.3和Ast损伤4h为佳条件.不同浓度p-HBA均可降低H2O2诱导bEnd.3和Ast损伤后细胞LDH的漏出率;可增加bEnd.3中claudin-5,occludin,Nrf2,HO-1及NQO1蛋白的表达量;可增加Ast及H2O2诱导损伤后Ast中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量.结果提示,p-HBA可保护氧化应激诱导的BBB损伤,其机制与增加bEnd.3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occludin的表达及激活bEnd.3和Ast细胞中抗氧化应激Nrf2/ARE通路、增强细胞内源性抗氧化能力有关.

  • 荭草花提取物对H2O2诱导的HUVEC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吴琼;刘香香;陆定艳;李月婷;孙佳;兰燕宇;刘亭

    该文首先建立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过氧化氢(H2O2)氧化损伤模型,并筛选了荭草花提取物的低、中、高给药剂量来评价荭草花提取物对H2O2所致HUVEC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采用MTS法检测HUVEC细胞活力;生化试剂盒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Bcl-2,Bax的mRNA及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表明,120 μmol·L-1 H2O2作用0.5h后,HUVEC细胞存活率下降至55%左右,并且使HUVEC细胞的LDH漏出量、MDA含量增加,SOD及CAT活性降低.此外,H2O2还能上调HUVEC细胞中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和Bax的mR-NA及蛋白水平,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mRNA及蛋白水平.与H2O2模型组相比,50~200 mg·L-1荭草花提取物预处理24 h能明显增加氧化损伤后细胞存活率,降低LDH漏出量、MDA含量,提高SOD及CAT活性,下调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和Bax的mRNA及蛋白水平,并上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mRNA及蛋白水平.实验结果提示,荭草花提取物对H2O2所致的HUVEC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细胞清除自由基能力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通痹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兔关节病变的影响

    作者:曹庆勇;王培源;王巧云;赵峰;王科战;刘君起;刘同慎;王垣芳;刘永俊

    观察通痹胶囊对卵白蛋白诱发的兔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通痹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皮下注射卵白蛋白与弗氏完全佐剂的乳化液和膝关节内注射卵白蛋白建立兔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将关节炎模型兔3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通痹胶囊高、中、低剂量组(90,45,22.5 mg· kg-1)、泼尼松组(5 mg·kg-1),另取6只正常兔作为正常对照组;于造模24 h后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2周,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灌胃蒸馏水.每日观察兔膝关节肿胀程度和局部皮肤温度变化;给药2周后,MRI法检查兔膝关节病理变化,显微镜下观察关节软骨和滑膜的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和TNF-α含量.结果显示,造模24h后,兔的膝关节出现肿胀、局部皮肤发红或暗红、发热,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膝关节直径增大;造模2周后,模型对照组兔的膝关节肿胀明显、关节腔内有大量脓性液体、滑膜明显增厚、甚至关节腔纤维化、软骨表面微缺损;关节软骨表层明显纤维化、滑膜上皮细胞增生明显伴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血清IL-1和TNF-α的含量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给药1周和2周后,通痹胶囊各剂量组兔膝关节直径和局部皮肤温度均小于或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P<0.01),且膝关节直径和温度的变化程度呈剂量依赖性;各给药组膝关节软骨和滑膜病变均较模型组有所减轻,血清IL-1和TNF-α的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P<0.01).研究结果提示,通痹胶囊能抑制卵蛋白诱发的兔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减轻关节肿胀、抑制关节滑膜上皮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抑制关节纤维组织增生、减轻关节软骨损害,其中高、中剂量(90,45 mg· kg-1)的疗效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血清IL-1和TNF-α的含量有关.

  • 银花平感颗粒和三拗汤体内抗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机制研究

    作者:杜海霞;周惠芬;何昱;杨洁红;卢亦愚;范怡晨;万海同

    为探讨银花平感颗粒和三拗汤体内对流感病毒肺炎小鼠免疫调节机制的影响及不同方剂配伍对流感病毒的药效异同.采用滴鼻感染建立小鼠甲型流感病毒(H1N1)肺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模型组、达菲组、银花平感颗粒组、三拗汤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5d后,处死动物.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3/7(TLR3/7)、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转录因子-κB(NF-κB p65)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JNK,p38MAPK,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银花平感颗粒和三拗汤均显著降低肺组织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及升高IFN-γ水平,显著下调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中TLR3/7,MyD88,JNK,p38MAPK,NF-κB p65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肺组织中JNK,p38MAPK,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且银花平感颗粒对其调控效果优于三拗汤.结果表明,银花平感颗粒和三拗汤对流感病毒肺炎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免疫功能和调控TLR3/7信号通路多个环节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相互作用的结果,兼有清热解毒与宣肺解表疏邪之法的辛温与辛凉合用药银花平感颗粒比辛温单用药三拗汤配伍更全面,疗效更好.

  • 绞股蓝黄酮对过氧化氢损伤A549细胞的作用

    作者:王玉荣;杨康;崔伟业;朴香兰

    该文主要研究绞股蓝黄酮对H2O2氧化损伤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分别使用浓度为200~ 700 μmol·L-的H2O2诱导A549细胞不同时间,从而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再用50 mg·L-1绞股蓝黄酮保护10 h.利用MTT法检测6个绞股蓝黄酮化合物对H2O2损伤A549细胞活力修复的影响;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中ROS的含量;分别采用TBA法、NBT法和TNB法检测细胞内MDA,SOD和GSH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Nrf2,NOQ1,HO-1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500 μmol· L-H2O2作用10 h,细胞存活率降低至60.4%,在50 mg·L-1芦丁(1),4'-O-甲基-山柰酚-3-O-芸香糖(2),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5),槲皮素-3-O-β-D-葡萄糖(6)作用10 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与正常组比较,H2O2损伤使SOD,GSH含量以及HO-1蛋白表达量降低,使ROS,MDA含量增加,引起细胞氧化损伤.与模型组比较,绞股蓝黄酮组可降低细胞内ROS,MDA的含量,提高SOD,GSH的含量,激活Nrf2,NOQ1,HO-1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H2O2诱导的A549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 望春玉兰花蕾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冯卫生;何玉环;郑晓珂;董贝贝;张艳丽;曹彦刚;杨雁芸;张靖柯

    研究木兰科植物望春玉兰花蕾(辛夷)Magnolia biondii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利用Diaion HP-20,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学结构.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8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兰脂素(1),epimagnolin (2),桉脂素(3),kobusin (4),aschantin(5),里立脂素B二甲醚(6),松脂素单甲醚(7),(+)-de-O-methylmagnolin (8),isoeucommin A(9),丁香树脂醇4-O-β-D-葡萄糖苷(10),连翘脂素(11),落叶松树脂醇4'-O-β-D-葡萄糖苷(12),conicaoside(13),3,5'-二甲氧基-4',7-环氧-8,3'-新木脂素4,9,9'-三醇(14),(7R*,8S*)-3,3'-二甲氧基-9,9'-二羟基-苯骈呋喃木脂素4-O-β-D-葡萄糖苷(15),7S,8R-顺式-7,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04'-新木脂素4-O-β-D-葡萄糖苷(16),7S,8R-顺式4,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0-4'-新木脂素-7-O-βD-葡萄糖苷(17)和(+)-异落叶松树脂醇(18).化合物7~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组分含量测定的艾叶药材质量控制研究

    作者:郭龙;焦倩;张丹;刘爱朋;王乾;郑玉光

    艾叶菊科植物艾Artemisa argyi的干燥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之功效,为临床常用中药.艾叶中含有挥发油、有机酸和黄酮等多种成分.相比于艾叶中的挥发油类成分,对其非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较少.该文针对艾叶中的非挥发性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艾叶非挥发性成分化学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0个共有峰,艾叶样品的相似度均在0.940之上,所建立的艾叶指纹图谱专属性强,可用于艾叶药材的质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艾叶及其混伪品野艾叶药材中的新绿原酸、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7种指标性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基于含量测定结果,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艾叶和野艾叶药材进行了区分与比较.结果表明艾叶与其混伪品野艾叶药材化学成分间存在差异,所建立的多组分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正品艾叶药材的鉴别与质量控制.

  • 不同储藏环境和包装形式对陈皮质量的影响

    作者:骆骄阳;周文菊;李坤伦;赵明;杨美华

    中药在储藏期间,受自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易霉变而产生质量变化.该研究以陈皮为研究对象,以药材的性状特征、含水量、有效成分(柚皮苷、橘红素、橙皮苷、川陈皮素和甜橙黄酮)含量及真菌毒素的积累为评价指标,考察陈皮在不同储藏环境、包装形式中存放12个月前后的质量变化和霉变情况.结果发现,经过12个月储藏后,陈皮外观颜色加深,无霉变现象,牛皮纸和编织袋中的陈皮都有不同程度的虫蛀现象,水分含量均增加,且超过药典标准,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尤其是橙皮苷含量在储藏后均不符合药典标准.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根据本文储藏条件考察结果,低温低湿条件较适合于陈皮的储藏,包装材料尚需要进一步考察优化.该研究对防止中药发霉、质变,保障中药品质、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指导意义.

  • 黑果菝葜中2个新化学成分

    作者:舒积成;刘敏;朱根华;刘荣华;邵峰;黄慧莲

    从黑果菝葜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倍半萜(黑果菝葜萜醇A,1)和1个新的苯丙素苷化合物(黑果菝葜苷A,2),以及6个已知化合物,trichothecolone (3),β-D-(6-O-trans-feruloyl)fructofuranosyl-α-D-O-glucopyranoisde (4),3,4,5-三甲氧基-苯酚葡萄糖苷(5),(4R)-p-薄荷-1-烯-7,8-二醇-7-O-β-D-吡喃葡萄糖苷(6),柚皮素(7),大黄素-8-O-β-葡萄糖苷(8),根据NMR,MS等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并结合文献,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化合物3~8均为首次从此植物中分离得到.

  • 美丽马醉木化学成分及镇痛活性研究

    作者:肖书猛;牛长山;李勇;唐志书;屈晶

    采用大孔树脂,聚酰胺,ODS中压柱,MCI中压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和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美丽马醉木的二氯甲烷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方法(MS,NMR)进行结构鉴定.从美丽马醉木根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ecorhodomollolide C(1),pierisoid B(2),secorhodomollolide B (3),secorhodomollolide A (4),pierisformotoxin G(5),pierisformotoxin B(6),pierisformotoxin A(7),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利用醋酸扭体实验对化合物的镇痛活性进行评价,化合物3,4,6,7镇痛潜力较好,5 mg·kg-1的给药剂量下疼痛抑制率分别为41.3%,39.4%,38.6%,37.5%.

  • 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研究哈巴俄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

    作者:曹团武;黄文兵;时建伟;贺薇

    综合利用二维和三维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光谱以及分子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哈巴俄苷(harpagoside,HAR)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HAR有规律的使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两者结合常数KA均大于1×105 L·mol-1,结合位点数n接近于1.由HAR与B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G,△H和△S均小于0可知,两者结合过程是自发进行的,结合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根据F(o)rster非辐射转移理论,计算了不同条件下HAR与BSA的结合距离r为2.80 nm,说明两者结合过程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表明,HAR使BSA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极性增强、疏水性减弱,并导致BSA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分子模拟结果显示,HAR更倾向于于BSA和HSA的亚结构域ⅡA(Site Ⅰ位点)结合.

  • α-蒎烯衍生物的合成、抗肿瘤细胞活性筛选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研究

    作者:杨梦蝶;许秋香;叶连宝;李明;冯钰;陈伟强

    根据抗肿瘤药物中生物烷化剂的设计原理,设计合成了(1R,5S)-(6,6-二甲基二环[3,1,1]庚-2-烯-2-基)苯磺酸酯和(1R,5S)-(6,6-二甲基二环[3,1,1]庚-2-烯-2-基)对甲苯磺酸酯2种α-蒎烯衍生物,其结构经H1-NMR,HPLC和MS确证,其生物活性检测表明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后,运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预测这2种α-蒎烯衍生物与癌症增殖周期相关蛋白的结合模式和亲和力,结果显示这2种分子作为配体均能与CDK2蛋白模型稳定结合,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

  •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辛萍;匡海学;李晓亮;王宇;张本梅;布赫;王知斌;孟永海;王艳宏;王秋红

    历经千年的传承,中药的有效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已毋庸置疑,但是其多成分、多靶点、多层次的作用特点给作用机制的研究带来困难,阻碍了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蛋白质组学技术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的组成与活动规律,与中药的“整体观”和“动态观”不谋而合,为阐明中药作用机制带来了曙光.近年,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该文系统的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核心技术,并着重综述了近几年蛋白质组学在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和中药单体化合物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茉莉酸信号通路中的转录因子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娜;荆礼;郑汉;陈敏;申业

    茉莉酸类物质作为植物体内源激素,能够诱导萜类、生物碱和黄酮类等多种药用活性成分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在植物次生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茉莉酸信号通路中的转录因子能通过与靶基因启动子中的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激活或抑制植物次生代谢生物合成途径中多个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有效地启动或关闭次生代谢生物合成途径,调控特定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从而影响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该文主要综述了茉莉酸信号通路中的转录因子(包括AP2/ERFs,bHLH,MYB,WRKY)在植物次生代谢中的调控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转录因子在提高药用活性成分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为解析茉莉酸信号通路调控植物内的次生代谢过程提供参考和依据.

  • 基于“肾主生殖”探赜细胞自噬机制与卵泡发育的微观联系

    作者:白俊;吴克明;郜然然

    肾藏精,主生殖,生殖之精是肾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子代胚胎的原始物质.精子、卵细胞及受精卵都应当列入生殖之精的范围.卵子属先天生殖之精,卵泡能否发育成熟取决于卵母细胞质量之优劣和肾精是否充盛,而成熟卵子能否排出又有赖于肾气的激发和推动.自噬几乎发生于哺乳动物各种细胞,且存在于细胞的不同阶段.在卵巢中,自噬发生于卵泡的各发育阶段,参与了卵巢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自噬与中医学相联系,认为细胞自噬是探索中医药微观作用机制的新领域.补肾中药可通过促进卵泡发育,抑制颗粒细胞凋亡,减少卵泡闭锁,改善卵巢功能,进而改善各种临床症状,而颗粒细胞的凋亡与自噬密切相关.该文基于中医“肾主生殖”理论阐释了细胞自噬与卵泡发育之间的微观联系,从而更深一步探讨补肾中药促卵泡发育的分子机制,以期为中医药补肾法促卵泡发育、改善卵巢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将对适时有效地预防和干预生殖系统的疾病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 黄酮类化合物抗乳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庞白冰;楚元奎;杨华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天然产物,也是多种药用植物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生物学活性广泛及高效低毒等特点,对于多种类型的肿瘤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和死亡人数多的肿瘤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还在持续上升,黄酮类化合物能从多个方面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主要机制有:抑制有氧糖酵解、促进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抑制侵袭迁移、导致DNA损伤、抑制芳香化酶、抑制微管生成等.此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辅助化疗等作用.由于化学结构与雌激素类似,黄酮类化合物在乳腺癌防治中具有独特优势.该文对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抗乳腺癌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后续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酮 乳腺癌 凋亡 侵袭
  • 不同光照强度下红毛五加光合及生理特性研究

    作者:陈玉锋;黄旭峰;古锐;钟世红;魏晓东

    该文旨在研究红毛五加Acanthopanax giraldii Harms对不同遮阴强度的响应机制,以指导红毛五加的人工驯化栽培.以茂县栽培种群为研究对象,设立不同遮阴程度的处理组,分析各组的光合、生理、亚显微结构等差异来探究红毛五加对不同光强的响应机制.光照成为限制其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照(CK)组上午和下午时段Pn的降低分别由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因素造成;中度遮阴(A1)组和重度遮阴(A2)组在14:30后Pn的降低则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造成.A1,A2组LSP,LCP,Rd明显低于CK组;A1,A2组的SS,SP含量低于CK组,A2组的Pro含量明显低于CK组,A1,A2组的SOD,POD活力较CK组高.A1,A2组自由基清除酶系统分别以CAT,POD活力相对较高;CK组叶绿体中淀粉粒增加而基粒减少.该文研究了大田栽培条件下红毛五加对不同遮阴的响应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其栽培适应性,保障产量与质量提供了参考.

  • 吸食对蚂蟥不同组织抗凝血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吴曼郡;郭巧生;史红专;刘飞;施国伟;吴斌

    为了研究吸食对蚂蟥不同组织抗凝血酶活性的影响,取成年蚂蟥吸食后第1,3,5,7,11天的唾液腺、嗉囊、肠和肌肉称重,同时采用凝血酶直接滴定法测定各组织抗凝血酶活性.结果表明,蚂蟥唾液腺在吸食后不同阶段的抗凝血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吸食后11d内,肌肉组织抗凝血酶活性随着停食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趋势,高峰出现在吸食后第5天(P<0.05);唾液腺、嗉囊、肠在吸食后第1天抗凝血酶活性高(P<0.05),随停食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整体抗凝血酶总量在吸食后第5天高(P<0.05),比吸食后第1,3,7,11天分别提高49.5%,73.5%,69.1%,126.0%.综上,吸食行为和食物均可诱导唾液腺和消化道分泌抗凝活性物质;投喂第5d对蚂蟥进行采收加工其药材水蛭抗凝血酶总量高.

  • 基于甘草中2种成分同时测定的附子理中丸溶出行为研究

    作者:江茂源;张臻;石金凤;章津铭;傅超美;林夏;刘玉梅

    通过同时测定甘草苷、甘草酸2种成分的溶出度,对附子理中丸的溶出行为进行初步研究,为附子理中丸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同时为体内溶出行为研究奠定基础.建立附子理中丸中甘草苷、甘草酸的HPLC同时检测方法;测定5个厂家15个批次附子理中丸在不同时间点的2种有效成分的溶出量,并求算出累积溶出度、绘制累积溶出度曲线图;采用五相似因子法,基于相同厂家评价不同批次所得溶出曲线的相似性,基于相同有效成分评价不同厂家溶出曲线的相似性;对溶出数据进行模型拟合以归属附子理中丸的溶出模型.以0.25%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溶出介质的溶出效果为理想.附子理中丸中有效成分甘草苷、甘草酸的溶出基本同步,且溶出行为可持续到48 h.厂家2~5的3批次之间溶出行为均相似,表明绝大多数厂家溶出行为的相似度较好.厂家1的3批间存在2种有效成分溶出不相似的情况.不同厂家有效成分的溶出数据拟合结果一致,均以Weibull模型为佳.5个厂家15批次样品均在48 h内持续溶出,表明“丸者缓也”的缓慢释放特征明显.溶出曲线相似情况总体较好,表明大多数厂家不同批次之间的制剂质量具有一定稳定性.不同厂家间的甘草苷、甘草酸溶出曲线相似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可能由于不同厂家的药材或制剂生产工艺参数不一致造成的.

  • 中成药临床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北京共识

    作者:金锐;赵奎君;郭桂明;张冰;王宇光;薛春苗;杨毅恒;王丽霞;李国辉;唐进法;聂黎行;张相林;赵婷婷;张毅;严灿;袁锁中;孙路路;冯兴中;鄢丹;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药理与中成药专业委员会;北京中医药学会临床合理用药评价专业委员会

    随着中成药品规数和临床使用的增长,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问题日趋严峻.由于中成药本身的复杂性和临床应用的不确定性影响,中成药处方点评长期缺乏行业技术规范,导致其临床合理使用缺乏科学的风险管控措施.遵循中医药基本理论及独特的临床治疗学特点,结合中成药临床实践经验和专家意见,形成北京市中成药临床合理用药处方点评专家共识,包括中成药处方点评基本方法、技术以及主要点评要点,以期为规范中成药临床合理用药处方点评行为,提升中成药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技术参考.

  • 国医大师徐景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分析和分子靶点预测

    作者:宁丽琴;叶柏;沈洪;陆为民;徐丹华;严晶;谭唱;唐德才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对于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该研究通过收集徐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77例医案,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常用中药的使用频率和中药类别,应用系统聚类的方法探讨其用药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药物使用频率高的是清热药,其次是止血药、利水渗湿药等.同时挖掘出常用药对和药物组合.后,通过BATMAN-TCM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高频中药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分子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分子作用靶点,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可能通过活化PPAR-γ通路调节肠道炎症从而发挥治疗UC的作用.确切机制需要通过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加以验证.

  • “健康中国”战略下的中药安全性研究与思考

    作者:肖小河

    “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大好机遇.但与此同时,中药安全性风险犹如一柄“达摩克利斯剑”,一直高悬在中医药领域,危及中药乃至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尽快破解当今我国中药安全问题困局,笔者提出应与时俱进地看待中药安全性形势,同时建议把中药安全性研究列为当今我国中医药科技领域重中之重的课题,从“5个转变”创新中药安全性研究策略,加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中药特点的药物安全性风险评控体系,力争在5 ~10年时间内实现中药临床不良反应从“尚不明确”到基本明确,让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医药宝库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加伟大的贡献.

  • 粪便类藏药的文献考证及研究现状

    作者:杜欢;徐僮;李海娇;李琪;刚焕晨雷;范刚;张艺

    在我国,粪便类藏药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临床疗效确切.为促进粪便类藏药的开发利用和现代化发展,该文对古今藏医药文献中所载粪便类药材的名称、基原、性味、功能主治、炮制加工方法等进行了整理、归纳和概述,并综述了研究现状.该文共收集整理了35种粪便类藏药材,包括鹫粪、黑冰片、狼粪、马粪、狗粪、鸽子粪等.其中,临床常用的为鹫粪和黑冰片,二者主要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积腹胀、胃溃疡等胃肠系统疾病.大部分粪便类藏药的有效成分、质量标准、药效学评价及作用机制等现代化研究十分薄弱,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基于肠道菌群调控可能是粪便类藏药有效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新的思路.

  • 含挥发油饮片——姜黄饮片标准汤剂研究

    作者:邓哲;张凡;焦梦姣;章军;石佳;程锦堂;刘安

    制备姜黄饮片标准汤剂,建立其质量标准,为姜黄配方颗粒给予质量参照,同时也为含挥发油饮片的标准汤剂研究提供参考.依照含挥发油类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制备要求,制备了13批姜黄饮片标准汤剂,以姜黄素为定量指标成分,计算其转移率,测定干膏得率及pH并建立了HPLC图谱分析方法.13批姜黄饮片标准汤剂中姜黄素的转移率为0.67% ~ 2.24%,干膏得率9.95% ~ 18.36%,pH 3.86 ~6.05,并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软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确定了16个共有峰,指认3个,分别为双去甲氧基姜黄素(7号峰)、去甲氧基姜黄素(8号峰)和姜黄素(9号峰).对13批姜黄饮片分别进行相似度评价,其相似度均大于0.78.同时,建立了姜黄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具有一定的鉴别意义,适用于姜黄饮片配方颗粒质量控制.

  • 黄柏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王淑慧;邓哲;章军;焦梦姣;张国媛;石佳;程锦堂;刘安

    制备黄柏饮片标准汤剂并建立质量标准,为黄柏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提供标准参照.从市场上收集15批不同质量的黄柏饮片,按照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工艺规范制备黄柏饮片标准汤剂,计算指标成分小檗碱和黄柏碱的转移率,测定干膏得率、pH等参数;建立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方法.结果表明黄柏饮片标准汤剂中小檗碱和黄柏碱转移率范围分别为36.4%~ 56.6%,47.5% ~ 83.3%;平均转移率分别为48.9%,63.1%.干膏得率为12.81%~19.41%,平均干膏得率为16.54%;pH为5.2~5.9.15批黄柏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该研究建立的制备方法稳定、质量标准完善,可用于黄柏配方颗粒质量评价.

  •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案例——连翘

    作者:徐姣;赵嵘;代云桃;朱超;李琦;友田健久;王丹丹;陈士林

    该研究的目的是建立连翘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收集有代表性的连翘12批制备标准汤剂,计算出膏率、指标成分转移率和溶液pH等参数,评价工艺的稳定性;建立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方法,采用UPLC-Q-TOF-MS对主要色谱峰进行结构确认,明确连翘标准汤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连翘标准汤剂中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连翘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15.53±6.27)%,连翘酯苷A的平均转移率为(38.0±10.2)%.建立了系统评价连翘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所有源于连翘水煎液的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所得连翘标准汤剂相似度高、质量均一性良好.

  • 大黄标准汤剂质量评价

    作者:赵曼佳;赵嵘;代云桃;陈士林;李琦;范自全;王丹丹;友田健久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是标化中药不同用药形式的参照物,为解决中药配方颗粒等不同中药现代剂型存在的质量不均一、质量标准不明确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该文将建立大黄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临床汤剂和配方颗粒等常用剂型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收集有代表性的10批合格的大黄药材,建立大黄汤剂指纹图谱,采用UPLC-Q-TOF-MS对主要色谱峰进行结构确认,明确汤剂中主要成分为蒽醌类;标准汤剂出膏率为(28.1±3.8)%、转移率为(19.9±6.3)%.该文建立了大黄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所有源于大黄汤剂的终端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的制定提供参考.

  • 含挥发油饮片——肉桂饮片标准汤剂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邓哲;焦梦姣;章军;沈立;王淑慧;张国瑗;张庆;刘安;王跃生

    建立肉桂饮片标准汤剂质量标准,为肉桂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照含挥发油类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制备要求,制备了14批肉桂饮片标准汤剂,以桂皮醛为定量指标成分,计算其转移率,测定汤剂的出膏率及pH,并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14批肉桂饮片标准汤剂中桂皮醛的转移率为25.0% ~ 68.4%,出膏率3.7%~10.1%,pH 3.72 ~ 5.48,并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软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找到了4个共有峰,指认3个,分别为香豆素(1号峰)、肉桂酸(2号峰)和桂皮醛(3号峰).对14批肉桂饮片标准汤剂进行相似度评价,其相似度为1.0.同时,建立了肉桂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具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 含挥发性成分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和质量标准研究——以牡丹皮为例

    作者:焦梦姣;邓哲;章军;王淑慧;崔文金;张国瑗;刘安

    制备牡丹皮饮片标准汤剂,并对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根据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原则,优化提取条件,制备14批牡丹皮饮片标准汤剂;采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丹皮酚的含量,计算其转移率,并进行汤剂出膏率、pH的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14批样品的标准汤剂中丹皮酚的转移率为43.9% ~67.3%,出膏率为22.0%~38.7%,pH 3.98~4.77;同时建立了牡丹皮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共标定9个共有峰,计算出其相似度均大于0.9.该研究所建立的制备方法规范、重复性良好,可用于牡丹皮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和质量标准研究以及为牡丹皮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 基于psbA-trnH序列对穿龙薯蓣及同属物种的鉴别研究

    作者:赵容;邵飞;尹海波;康廷国

    利用sbA-trnH序列建立一种能快速精准,将穿龙薯蓣区别于其他同属物种的方法.该实验收集全国17个不同产区,共144份穿龙薯蓣样本,从GenBank上下载的23份薯蓣属其他植物的sbA-trnH序列,使用DNAMAN 8.0软件对测序后所得到的峰图进行拼接和校对,使用MEGA 6.0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比对.结果表明:穿龙薯蓣与毛胶薯蓣亲缘关系近,与盾叶薯蓣亲缘关系远,使用sbA-trnH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有效区分穿龙薯蓣与薯蓣属中的其他植物.

  • 牛膝及川牛膝配方颗粒位点特异性PCR鉴别研究

    作者:孟虎彪;袁媛;刘富艳;蒋超;金艳;赵玉洋

    为建立一种稳定准确鉴定牛膝和川牛膝配方颗粒的方法.该文使用位点特异性PCR技术,根据牛膝和川牛膝ITS序列的SNP位点设计特异性鉴别引物,经过优化DNA提取方法后,使用牛膝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牛膝基原植物和牛膝配方颗粒均可扩增出187 bp特异性条带,川牛膝及混伪品无条带;使用川牛膝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川牛膝基原植物和川牛膝配方颗粒均可扩增出162 bp特异性条带.并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不同生产企业的牛膝和川牛膝配方颗粒进行鉴别,可以充分弥补传统鉴别方法的局限性.

  • 淫羊藿质量影响因素及质控对策分析

    作者:邓爱平;方文韬;周青罡;杨洪军;王凌;南铁贵;康利平;郭兰萍;黄璐琦;詹志来

    淫羊藿为常用强阳补肾药,临床用药历史悠久.淫羊藿多基原、多产地、难鉴别的特点是淫羊藿质量控制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淫羊藿苷的不稳定性是淫羊藿高不合格率的主要原因.针对淫羊藿质量控制难的问题,该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寻找合适的质量控制指标是解决目前淫羊藿质量控制问题的前提.针对淫羊藿资源紧张的问题,建议将药用部位恢复为“干燥地上部分”.此外应加强淫羊藿药材规范化种植,做到种质可控,产地可控,采收可控,加工可控,保证淫羊藿质量.在干燥方法上建议将“晒干或阴干”改为“干燥”,即烘干、晒干、阴干均可.其次对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加工方法的淫羊藿进行系统的质量分析,完善淫羊藿质量评价方法,以期为淫羊藿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思路,为重新制定淫羊藿限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 中国迁地栽培药用植物多样性现状

    作者:阙灵;池秀莲;臧春鑫;张毓;陈敏;杨光;金安琪

    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遗传资源的重要手段,随着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价值的不断提升,资源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该文对全国迁地栽培药用植物的主要机构收录的物种进行了调研和资料梳理.以Species 2000(2017版)等数据库为分类依据,对药用植物迁地栽培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迁地栽培高等植物共16 351种,其中药用植物6 949种,隶属于276科,1 936属,共占全部药用植物的50.4%;《红色名录》涉及受威胁药用植物1 280种(占受威胁物种的19.6%),迁地栽培种占59.5%;中国特有药用植物3 988种(占中国特有种的22.5%),迁地栽培种占53.3%.该文对药用植物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