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瑞香狼毒中的1个新木脂素

    作者:刘淑娜;赫军;王晓雪;马秉智;张维库;续洁琨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对瑞香狼毒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瑞香狼毒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采用MS,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stellerachamin A (1),8-hydroxypluviatolide (2),荛花酚 (3),松脂醇 (4),马台树脂醇(5),dextrobursehernin (6),扁柏脂内酯(7),(-)-glaberide I (8),(-)-皮树脂醇(9),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2和7为首次从瑞香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 HPLC-ELSD测定壮药山绿茶中3对三萜同分异构体含量

    作者:刘宗洋;赵文文;武婧悦;吴霞;陈筱清;昝珂

    建立山绿茶中海南冬青皂苷D、冬青皂苷A1、3β,19α-dihydroxyolean-12-ene-24,28-dioic acid (命名为ilexhainanin E) 、冬青素A、齐墩果酸、熊果酸等3对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三萜同分异构体HPLC-ELSD含量测定方法,用于指导山绿茶药材的质量控制.以6种三萜成分为对照品,采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4. 6 mm×250 mm,5 μm),甲醇(A)-0. 5%甲酸水溶液 (B) 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 ~18 min,70% ~85% A;18 ~20 min,85% ~95% A;20 ~35 min,95% A),流速1. 0 mL· min-1;柱温30℃;ELSD漂移管70℃,载气为N2,流速2. 8 L·min-1.进样量10 μL.6批山绿茶药材中海南冬青皂苷D、冬青皂苷A1、ilexhainanin E、冬青素A、齐墩果酸、熊果酸质量分数分别为3. 7 ~8. 5,10. 3 ~22. 1,2. 8 ~5. 9,7. 8 ~14. 1,2. 6 ~3. 8,8. 8~11. 9 mg·g-1.该研究可用于山绿茶药材中三萜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该药材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

  • 洋金花根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杨炳友;杨春丽;刘艳;匡海学

    综合运用硅胶、ODS及HPLC等色谱方法对洋金花根70%乙醇回流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层进行分离纯化,得到21个化合物,采用NMR和MS方法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柑橘苷A(1) 、松柏苷(2) 、芍药苷(3) 、(6R,7E,9R)-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 9-O-[α-L-arabinopyranosyl-(l→6)-β-D-glucopy-ranoside] (4) 、(1R,7R,10R,11R)-12-hydroxyl anhuienosol(5),kaurane acid glycoside A(6) 、ent-2-oxo-15,16-dihydroxypimar-8(14)-en-16-O-β-glucopyranoside(7) 、人参皂苷Rg1 (8) 、人参皂苷Re(9) 、三七皂苷R1(10) 、正丁基-O-β-D-呋喃果糖(11) 、salidroside(12) 、hexyl β-sophoroside(13) 、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4) 、苄基-O-β-D-木吡喃糖苷-(1→6)-β-L-吡喃葡萄糖苷(15) 、(Z)-3-己烯基-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6)-β-L-吡喃葡萄糖苷(16) 、N-[2-(3,4-dihydroxyphenyl)-2-hydroxyethyl]-3-(4-methoxyphenyl) prop-2-enamide(17) 、大麻酰胺D(18) 、大麻酰胺E(19) 、melongenamide B(20) 、paprazine(21) .其中化合物2~17和20~21为首次从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 基于HPLC二维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分析对生地黄质量评价研究

    作者:黄春跃;欧阳丹薇;牛莉鑫;周靖;林珊;胡晓

    对22批安徽产生地黄饮片进行二维指纹图谱分析,采用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4. 6 mm× 250 mm,5 μm),乙腈-0. 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5 ℃,建立了HPLC-PDA指纹图谱;同时采用Welch Ultimate Hilic-NH2色谱柱(4. 6 mm× 250 mm,5 μm),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了HPLC-ELSD指纹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分别确定了26个和10个色谱峰作为生地黄HPLC-PDA和HPLC-ELSD指纹图谱的共有峰.对多个来源、不同种类的41批地黄样品的二维指纹图谱进行化学计量分析,包括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HPLC-PDA指纹图谱能很好的区分不同来源的生地黄样品,HPLC-ELSD指纹图谱能敏锐的鉴定生地黄和熟地黄.建立的生地黄二维指纹图谱方法色谱峰分离度高、化学信息丰富、指认的化学成分多,包括2个核苷类(尿苷和腺苷) 、4个环烯醚萜苷类(梓醇、地黄苷D、地黄苷A及益母草苷),2个苯乙醇苷类(毛蕊花糖苷和肉苁蓉苷A) 以及9个糖类成分,该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生地黄的鉴别,也可为生地黄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 五味子及其活性成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旻昱;吴宏伟;许利平;杨洪军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成年人群首要致死病因,且发病率及致死率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运用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十分必要.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酸甘温,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主治心神失养之虚烦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五味子的主要成分包括木脂素类、挥发油类、多糖类等.该文对五味子及其活性成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研究结果表明,五味子及其活性成分主要通过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抗炎等机制发挥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主要通过提高能量代谢、调节自噬及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调节神经递质以及昼夜相关基因等机制发挥抗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其中以木脂素类成分活性为显著.该研究为五味子的临床研究以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也为中医异病同治之"脑心同治"提供应用依据.

  • 中药片剂成型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作者:李延年;伍振峰;万娜;李远辉;李慧婷;杨明

    片剂的压缩成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中药片剂制备过程的关键操作单元,因此,全面研究中药片剂成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查阅片剂成型的相关文献,介绍了片剂成型质量的评价方式,分析了物料粉体学性质、辅料及制备工艺对中药片剂成型质量的影响,并对中药片剂成型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提高中药片剂成型质量提供参考.

  • 情志"上火"增加"疾病易感性"的研究

    作者:朱思睿;罗祥;李怡芳;栗原博;何蓉蓉

    "上火"是基于传统概念对机体特殊临床状态的一种表述,民间则是对身体出现异常热象的俗称.现代生活节律加快和社会竞争压力加大,情志应激成为引起现代"上火"症状流行的重要原因,而"上火"则通过影响机体生理功能导致常见病的发病、复发及加重,危害机体健康.该课题组通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发现,"上火"是情志应激负荷下诱发的神经、免疫及代谢等机体多系统生理功能的失衡状态."上火"本身不是一种病,但却能引起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该文综述了传统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探索"上火"症状与常见疾病易感性的关联性和关联机制,旨在为现代医学改善"亚健康"状态和现代疾病的防治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 藏药"渣驯"研究进展

    作者:赵明明;古锐;范久余;曾勇;曹赟;王文倩;钟世红;米鹏

    渣驯是大宗常用藏药,也是全世界广泛使用的国际传统药,该文整理了世界各民族对渣驯的使用情况及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渣驯同义词众多,且多数名称都反应其具特征性的信息——从岩石中流出;渣驯资源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其出露点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渣驯的来源争论尖锐,主要有矿物来源、生物化石来源、生物来源等几种论点;渣驯功效多样,国内主要用于治疗胃病、肝病以及复方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等,国外主要用于治疗早泄、阳痿、阴道炎等症;国内外均使用"铁类"渣驯入药,中外古本草中金、银、铜、铁、铅的划分主要是根据颜色进行的分类,而非所含元素类型;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腐殖酸是藏药渣驯的主要药效部位,国内外研究表明渣驯具有抗胃溃疡、抗炎、肝保护、镇痛、免疫调节、增强性欲和生育能力、抗氧化、抗菌、抗糖尿病、抗癫痫、抗精神病、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该文为渣驯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 铁皮石斛种质和附生立木对其内生真菌菌群的影响

    作者:王淑媛;吴令上;董洪秀;斯金平;朱玉球

    为探讨铁皮石斛种质、附生立木对其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分布状况的影响.该研究分别从不同附生立木和不同种质铁皮石斛的根、茎、叶中分离到内生真菌3 835株,根据菌株的培养特征及5. 8S和ITS区片段序列相似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152个分类单位,归属到2个门5个纲21个目35个科60个属.结果表明,立体栽培铁皮石斛内生真菌具有极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内生真菌的优势类群在临安和义乌两地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具有地理特异性的优势类群, Arthrinium,Coniochaeta,Fusarium,Neofusicoccum,Zopfiella仅为临安潘山的优势属,Alternaria,Bjerkandera,Cercophora,Nigrospora, Trichoderma仅为义乌上溪的优势属;种质、附生立木对铁皮石斛内生真菌丰富度及多样性无显著影响,而组织类型对其有显著影响(P<0. 05);种质、附生立木对菌种组成和分布的影响小于组织类型,大部分菌种具有组织特异性;不同种质、附生立木铁皮石斛内生真菌优势类群相对频率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种质、附生立木特有的菌种,这可能与种质遗传背景、附生立木上微环境差异导致铁皮石斛生长性状、化学成分等差异有关.研究结果为立体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与内生真菌的相互关系研究提供基础.

  • 亳菊POD酶的酶学特性研究

    作者:朱玉芸;吕新林;李祥溦;张东;董利华;朱晶晶;王智民;张金振

    酶促褐变是导致花类药材品质裂变的主要原因之一.菊花采收加工过程中,处理不当易发生褐变,严重影响菊花的外观和质量.POD(Peroxidase)酶是引起新鲜菊花酶促褐变的一类氧化还原酶.该实验对菊花POD的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不同反应底物种类和浓度、pH缓冲液反应体系以及反应温度对POD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亳菊POD酶的佳底物为愈创木酚,亳菊POD酶的适底物浓度为50 mmol·L-1,适反应pH 4. 4,适反应温度在30~35 ℃.亳菊POD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Km=0. 193 mol·L-1,Vmax=0. 329 D·min-1.此外,POD酶热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80 ℃高温处理4 min或者100℃高温处理2 min,均可抑制亳菊POD酶的活性.以上研究结果对揭示菊花酶促褐变机制、控制酶促褐变及提升菊花药材的品质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为多酚类药材的采收加工提供依据.

    关键词: 亳菊 POD酶 酶学特性
  • 地黄不同器官运输型糖含量的变化

    作者:王东辉;廖娜;孙鹏;吉雪琪;李先恩;秦民坚

    棉子糖系列寡糖是许多植物的运输和贮藏糖,地黄为玄参科地黄属植物,为常用中药材之一,药用部位为块根.地黄块根中含有水苏糖、棉子糖等寡糖,但对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他器官中的非结构性糖含量的变化研究甚少.该研究以地黄叶、茎、根为材料,分析地黄不同器官中蔗糖、棉子糖及水苏糖等运输型糖含量的日变化及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化.结果表明自苗期开始地黄叶片中蔗糖含量逐渐上升,而生长前期水苏糖含量变化不大,至生长后期水苏糖迅速升高,整个生长期棉子糖含量逐渐下降;地黄幼叶蔗糖合成能力强于成熟叶,而成熟叶棉子糖及水苏糖的合成能力高于幼叶;茎中蔗糖、水苏糖含量逐渐提高,而棉子糖含量变化不大;自快速生长期开始根中棉子糖、水苏糖含量大幅度提高,而蔗糖含量变化不大.地黄叶片中蔗糖含量昼夜变化不大,而棉子糖、水苏糖含量日变化非常明显,且白天棉子糖、水苏糖含量明显高于夜晚.地黄茎、根中棉子糖含量日变化不大,而根、茎、叶中水苏糖日变化非常明显,特别是在茎、叶中.综上所述叶片是棉子糖的主要合成器官,叶、茎和根都是水苏糖的合成器官.蔗糖、棉子糖及水苏糖是地黄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主要运输形式.

  • RGDyC与PEG共修饰的PAMAM树状大分子载三氧化二砷脑胶质瘤靶向递药系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作者:黄安皓;韩顺平;陆燕平;马瑞;郑杭生;李范珠

    三氧化二砷(ATO)是中药砒霜的有效成分,已有研究表明其对多种肿瘤具有良好的生长抑制及促凋亡作用,但由于毒性大和透血脑屏障(BBB)难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在脑胶质瘤治疗方面的应用.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PAMAM) 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渗透性及稳定性强且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且第5代PAMAM的空间结构更立体,是药物载体的理想选择.该课题采用RGDyC和PEG共同修饰第5代PAMAM,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图证明了该纳米载体的成功合成;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和透射电镜图分析显示其平均粒径大约集中在20 nm左右;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递药系统不仅具有缓释效果,同时还有一定的pH敏感特性;细胞结果显示,经RGDyC和PEG共修饰后的PAMAM与未经修饰组相比,细胞毒性显著降低,且该递药系统具有更好的体外跨血脑屏障(BBB)抗肿瘤效果,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RGDyC的肿瘤靶向作用.

  • 桂枝汤水提液沉积物的表征及其对汤剂相关成分(群)影响研究

    作者:袁海建;李卫;金建明;贾晓斌;周涛;王卉;孙娥;倪慧艳

    为明确桂枝汤水提液沉积物对汤剂稳定性、澄清度和相关成分(群) 的影响,表征沉积物的化学成分组成,该研究利用HPLC,MS建立桂枝汤水提液和沉积物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水提液与过滤液的共有峰面积及浊度值的变化比较发现,沉积物可使汤剂共有峰面积发生较大的变化(超过研究标准的5倍以上);同时可使汤剂的浊度值在48 h内增加(38. 66 ± 1. 57) % [其中6 h内增加(24.54±1.68)%],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沉积物对复方汤剂的稳定性和澄清度存在影响.研究随后确定了沉积物的组成成分主要来源于桂枝、芍药、甘草;结合相关文献内容,对LC-MS测定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碎片离子信息进行分析,明确了沉积物组成成分中A~F的分子式、推测出成分B,C,D,F的可能结构信息.试验提示,在中药质量控制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多指标、多靶点、多角度的考察分析,才能全面保证中药(复方) 的质量,保证临床用药效果,也提示在临床应用与中药制剂生产中需考虑沉积物的影响.

  • 落新妇苷无定型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

    作者:汪小涵;钟芮娜;申宝德;沈成英;刘肖;戴博;袁海龙

    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沉淀法制备落新妇苷纳米混悬剂的处方及工艺参数,对所得纳米混悬剂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并评价其体外累积释放度.结果显示,以PVP K30为稳定剂制备的落新妇苷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149 ± 3) nm,多分散度指数(PDI)为0. 137 ± 0. 014,稳定性指数(SI)为0. 940 ± 0. 012.扫描电镜显示所得纳米混悬剂中落新妇苷呈圆球状,大小较均匀.X射线衍射图谱和差式扫描量热法均表明落新妇苷制备成纳米混悬剂后,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落新妇苷纳米混悬剂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显著高于物理混合物及原料药.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能成功制备均匀稳定的纳米混悬剂,改善其溶解性,为解决落新妇苷应用局限提供了实验基础.

  • 基于蒸气渗透膜技术的中药连翘含油水体中挥发油分离工艺研究

    作者:张浅;朱华旭;唐志书;潘永兰;李博;付廷明;姚薇薇;刘红波;潘林梅

    以中药连翘为例,研究采用蒸气渗透膜技术自含油水提液中分离富集挥发油的可行性.分别以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PDMS/PVDF)复合平板膜和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膜为膜材料,采用自制的蒸气渗透装置收集得到2种膜渗透液,计算2种膜材料所分离富集挥发油的得率,分析比较膜材料的微观变化.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比较分析传统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PVDF膜富集挥发油和PDMS/PVDF膜富集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采用PVDF膜富集挥发油的得率明显高于PDMS/PVDF膜,且GC-MS图谱显示其主要成分含量高于PDMS/PVDF膜;GC-MS图谱显示,PVDF膜富集所得挥发油的成分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基本一致.上述结果表明,蒸气渗透膜分离技术用于分离连翘挥发油含油水体是可行的,PVDF膜较PDMS/PVDF膜更适用于分离富集连翘挥发油.

  • 运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研究医院集中监测下的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作者:吉萌萌;李春晓;唐进法;张庆丽;徐涛;于亚南;刘骏;杨伟;杨卫彬;王忠;荆志伟;李学林

    探讨真实世界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医院集中监测方法,收集到全国37家综合性医院30 888例使用丹红注射液的病例,按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分为发生不良反应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组,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性别、过敏史、给药方式、合并用药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共纳入30 888例病例,确定不良反应108例,发生率为0. 35%,经分析有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史、中成药过敏史、丹红注射液合并用药(门冬氨酸钾镁、胸腺肽、塞来昔布、富马酸比索洛尔)的不良反应组不良反应发生多于对照组(P<0. 05,估计系数>0),提示此六者为引起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显著的风险因素;丹红注射液合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组不良反应发生少于对照组(P<0. 05,估计系数<0),提示其为引起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非风险因素.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史、中成药过敏史、丹红注射液合并用药(门冬氨酸钾镁、胸腺肽、塞来昔布、富马酸比索洛尔),提示临床使用时应特别注意.

  • 血栓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Meta分析

    作者:樊炜静;付常庚;李鹏;杨宝钟

    对血栓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和对动脉硬化程度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PubMed、Cochrane Library、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17年12月,2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独立筛选提取文献,对符合入选标准者采用Cochrane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方法评价偏倚风险,提取资料,应用Review Manager 5. 3进行Meta分析,终纳入10项RCT,总病例数1 032例,结果显示,血栓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与单纯应用前列地尔相比较,临床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6. 39,95% CI[3. 97,10. 30],P<0. 000 01);下肢动脉硬化程度改善更加明显,包括踝肱指数(ABI) (MD =0. 08,95% CI[0. 04,0. 13],P =0. 000 3) 、趾肱指数(TBI) (MD =0. 09,95% CI[0. 05,0. 12],P <0. 000 01) 、大行走距离(WD) (MD=471. 62,95% CI[383. 54,559. 70],P<0. 000 01) .结果表明在常规应用前列地尔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栓通,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且能改善下肢动脉硬化程度,但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均不高,另外由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数量较少和部分文献存在发表偏倚和低质量偏倚,需更多高质量RCT以进一步验证研究结论.

  • 叶天士与薛生白治疗湿热下利的用药特色分析

    作者:刘小玉;李玉娟;姜厚望;李红培;肖连宇;赵岩松

    叶天士与薛生白是同一时期的2位温病大家,而对于湿热下利的治疗,2位又有着不同的用药思路.笔者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2位医家治疗湿热下利的医案进行研究,通过对治疗湿热下利时所用药物的统计与分析,总结叶薛两家治疗湿热下利用药关联和用药模式的异同.对于湿热下利,叶天士与薛生白都认为是由湿热邪气阻遏气机,致使脾胃传导失常所致,治疗时均从中焦阳明太阴入手,集中使用温药、寒药,少用凉性和热性药,较多使用苦、辛、甘味药;叶天士较多使用黄芩、白芍、黄连、猪苓、茯苓、泽泻;薛生白常用的药物有茯苓、陈皮、厚朴、藿香、甘草、当归、白芍、白扁豆、葛根、乌梅、草果、砂仁以及黄连、黄柏.2位医家在治疗中用药差异为临床治疗湿热下利提供了借鉴思路.

  •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真实世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癌中西药联合应用特征研究

    作者:杨会生;谢雁鸣;陈岑;庄严;张寅

    该研究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集成数据仓库,探索复方苦参注射液临床联合用药规律,针对其真实世界治疗肺癌的临床中西药联合应用规律进行分析,为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探索治法模式及后续深入分析的开展提供参考借鉴.通过提取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电子医疗数据,分析西药联合用药频数分布特点,应用Apriori算法分析联合用药关联性.终纳入49 597例符合要求的患者,常见联用的中药为活血化瘀药、健脾和胃药、理气剂、清热解毒剂、通便剂、益气扶正剂;常见联用西药为5-HT受体阻断药、抗生素类药、抗肿瘤化疗药、免疫调节药、糖皮质激素药、镇痛药.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联用用药分布特征及关联规则呈现特定规律,符合基于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的肺癌核心治疗策略,该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加味小柴胡汤抗胃溃疡有效物质部位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作者:陈雪剑;杨梦玲;刘蔚;尤朋涛;周爱军;刘焱文;陈新

    该文应用色谱-质谱技术对加味小柴胡汤抗胃溃疡有效物质部位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通过小鼠无水乙醇致胃溃疡模型考察了全方和有效部位组方抗胃溃疡的药效作用,两者均能明显降低无水乙醇致小鼠溃疡;通过气相-质谱法,检测挥发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和灌胃给药无水乙醇诱导的大鼠胃溃疡模型后的入血成分,共分析鉴定了63个化合物,约占挥发油总量的93%以上.其中α-姜黄烯23. 51%,姜烯11. 96%,莪术呋喃烯9. 56%,β-倍半水芹烯6. 54%,莰烯4. 77%,为加味小柴胡汤挥发性物质部位的主要成分,在抗胃溃疡的含药血清中检测到6个原形成分;通过液相-质谱法,正负离子模式同时检测生物碱物质部位提取物化学成分和灌胃给药无水乙醇诱导的大鼠胃溃疡模型后的入血成分,共分析鉴定出17个化合物,在抗胃溃疡的含药血清中检测到6个原形成分,及3,5-O-feruloylquinic acid,巴马汀2个代谢成分.该研究明确了加味小柴胡汤抗胃溃疡的主要有效化学成分,阐明了其药效物质基础,为该经典方剂治疗胃溃疡的创新性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实验依据,并为进一步的中药新药研制提供基础.

  • 吴茱萸汤各成分在正常和偏头痛模型大鼠肠吸收差异的研究

    作者:吴燕川;许永崧;贺蕊;吴莎;郭丽;龚慕辛;王智民

    为比较正常大鼠与偏头痛模型大鼠对吴茱萸汤中各成分吸收的差异,并从吸收环节探讨优化汤剂药效好的原因,该研究将成分经过优化配比和未经过优化配比的2种吴茱萸汤分别在正常大鼠、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利血平化低5-羟色胺(5-HT)偏头痛大鼠上进行单向在体肠灌流试验(SPIP),采用HPLC测定灌流后样品中8种不同成分的含量,计算各成分4种吸收相关参数:单位面积吸收量(Mper area) 、吸收速度常数(Ka) 、渗透常数(Papp) 、相对吸收率(RA) 等,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正常鼠和模型鼠对同种吴茱萸汤中各成分的吸收不同.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使优化汤中多数成分的吸收相关参数升高;利血平低5-HT大鼠使优化汤剂中多数成分的吸收相关参数升高,而使未优化汤剂中多种成分的吸收相关参数降低.因此以吸收谱效相关进行有效成分研究时,应采用病理模型鼠进行试验.优化汤中较多的有效成分在模型鼠的吸收更快、更易、更充分,从吸收环节部分地揭示其药效好的机制.

  • 中药材无公害精细栽培体系研究

    作者:陈士林;董林林;郭巧生;魏建和;李西文;李刚;李琦;刘玉德;刘思京;徐江;余育启;吴杰;梁重恒

    针对中药材无序生产、不规范使用农药等问题,研究团队通过GIS信息技术指导药用植物精准选址,以现代组学方法辅助药用植物育种,以宏基因组学指导土壤复合改良,以合理施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主的田间精细管理,建立了中药材无公害精细栽培体系.在全国多个贫困县指导开展了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布局;通过解析中药基原物种基因组遗传背景,建立药用植物抗性品种选育平台,获得一批新品种和良种,新品种推广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基于病虫害基因检测技术和无公害农药安全性评价技术,人参、三七、丹参、西洋参、五味子、桔梗等中药材的化学农药用量减少20%~80% .中药材无公害精细栽培体系的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

  • 3种嗜热β-葡萄糖苷酶催化黄芩苷生产黄芩素的研究

    作者:吴涛;张珊珊;裴建军;萧伟;王振中;赵林果

    该文分析了来自嗜热菌Thermotoga thermarum DSM 5069的Ttebgl3和Thermotoga petrophila RKU-1的Tpebgl1,Tpeb-gl3等3种β-葡萄糖苷酶基因及其序列,比较了3种β-葡萄糖苷酶催化转化黄芩苷的适温度、pH以及DMSO、金属离子对催化转化黄芩苷的影响,并比较了3种β-葡萄糖苷酶转化黄芩苷的动力学常数.结果表明,Tpebgl1,Tpebgl3,Ttebgl3转化黄芩苷的适pH分别为4. 5,5. 0,5. 5,适温度为85,80,80 ℃.Tpebgl3酶和Ttebgl3酶催化转化黄芩苷时对DMSO的耐受性较好.金属离子对3种β-葡萄糖苷酶催化转化黄芩苷的激活作用不明显,GH3家族β-葡萄糖苷酶受到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GH1家族.3种β-葡萄糖苷酶催化黄芩苷的动力学常数存在较大差异,Tpebgl1,Tpebgl3,Ttebgl3酶的Km分别为0. 029 2,0. 268 6, 0. 391 8 mmol·L-1,Vmax分别为4. 85,121. 04,308. 90 U·mg-1.Tpebg1,Tpebgl3,Ttebgl3酶分别在其适pH,温度下转化0. 02 g黄芩苷,3 h后转化率分别达到68%,97. 3%,97. 31%,且GH3家族的酶用量少、催化效率高.研究结果为高效酶的获得及规模化生物制备黄芩素提供了技术支撑.

  • 酵母提取物对颠茄毛状根氮代谢及次生代谢影响的机制探究

    作者:郭双;杨怡;刘兴;吴能表

    以颠茄毛状根为试验材料,向培养基中添加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YE),测定颠茄毛状根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各形态氮的含量,次生代谢前体物质含量,次生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相对表达量以及主要托品烷类生物碱(tropane alka-loids,TAs)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产量,初步探究YE诱导合成颠茄毛状根次生代谢产物的机制.结果表明:较对照组而言,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显著升高,谷氨酸脱氢酶(GDH) 活性变化不显著.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显著下降,而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总氮含量均显著升高.此外,YE处理颠茄毛状根提高了次生代谢途径中的前体氨基酸(鸟氨酸和精氨酸) 的含量以及代谢前体腐胺的含量,3个关键酶基因1,4-丁二氨-氮-甲基转移酶基因(putrescine N-methyl transferase,pmt) 、托品酮还原酶-Ⅰ基因(tropinone reductase-Ⅰ,trI)和莨菪碱6-β-羟化酶基因(hyoscyamine 6-β-hydrox-ylase,h6h)的相对表达量也呈现不同幅度的上升,终导致莨菪碱和东莨菪碱产量的增多,在处理16 d后分别是对照组的3. 09,1. 85倍.这说明YE诱导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升高使氮代谢加速,为次生代谢中含氮化合物的合成提供更多原料,同时通过调控次生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使莨菪碱和东莨菪碱产量提高.

  • 药用百合正源考证研究

    作者:王昌华;舒抒;银福军;赵纪峰;张植玮;刘翔;詹志来

    百合为传统常用中药材,来源于多种药用植物,历代本草对其正品基原和质量记载有所差异,为正本清源,该文通过百合的本草学考证,结合调查研究,对其基原及品质进行系统考证.考证结果发现,古代本草记载的药用百合主要来源白花、红黄花、红花3类,各本草均记载白花类的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为正品或质量为好,多数本草记载红花类的山丹(细叶百合) L. pumilum或渥丹L. concolor,以及红黄花的卷丹L. lancifolium质量差不堪入药,或者单列与百合功效不同.而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除渥丹外,其余均为百合药材来源品种,且从实际调查发现,现在药用百合的主流品种已变更为卷丹,与古文献记载有很大的差异,虽然现代化学和药理研究为卷丹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但仍应遵重古文献的实际记载,充分进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为百合不同基原品种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