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青蒿琥酯对Con A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曹婕;赵昕;刘明江;郑卉;李金贵

    免疫性肝病是临床上难治性疾病,目前没有特效性药物,因此,研发新的有效干预药物,对防治免疫性肝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该研究采用不同质量浓度(27,54,108 mg·kg-1)Art灌胃小鼠连续7 d,然后尾静脉注射伴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于造模后8 h采血液和肝组织进行血清转氨酶(ALT,AST)、组织病变、炎性细胞因子以及NF-κB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Art高浓度组显著降低了模型小鼠的肝指数、ALT和AST水平(P<0.01),组织病变也明显减轻,同时降低了促炎细胞因子TNF-α,IFN-γ,IL-6,IL-17的水平而增加了炎性抑制因子IL-10的表达(P<0.05),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108 mg·kg-1 Art可显著抑制NF-κB关键蛋白p-p65和p-IκBα的表达(P<0.01).NF-κB特异阻断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也可显著抑制p-p65和p-IκBα表达并减轻肝损伤.以上结果说明Art主要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而对Con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发挥保护作用.该研究为青蒿琥酯用于自身免疫性肝损伤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 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白雪莲;杨淑贤;单宇;李文佳;李静;肖瑛;胡雪峰;曹丽

    该文研究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将K562细胞进行常规培养后,采用MTT法检测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对K56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DAPI染核法观察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作用K562细胞后细胞核的形态变化;吖啶橙(AO)/溴化乙锭(EB)双染法观察其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JC-1染色法检测K562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周期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对K562细胞中Bax,Bcl-2,caspase 3,caspase 8,cyclin D1,CDK2和CDK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0.345~5.524 g·L-1)能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P<0.05),显著诱导K562细胞凋亡,明显降低K56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选择性的将K562细胞阻滞在G1/S期,并且能够显著上调Bax的蛋白表达,同时明显下调Bcl-2,cyclin D1,CDK2,CDK4,caspase 3,caspase 8蛋白的表达.综上,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能够显著抑制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并调节Bcl-2/Bax的比值、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

  • 24-乙酰泽泻醇A对ox-LDL诱导大鼠VSMCs增殖影响的机制研究

    作者:魏伟;周晓茂;汪玉成;林志诚;薛偕华

    24-乙酰泽泻醇A作为泽泻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用且AS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密切相关,故该研究通过活体取材及培养大鼠腹主动脉VSMCs,50 mg·L-1 ox-LDL诱导VSMCs建立细胞增殖模型,探讨24-乙酰泽泻醇A对ox-LDL诱导大鼠VSMCs增殖影响的作用机制.不同浓度24-乙酰泽泻醇A(5,10,20 mg·L-1)干预细胞增殖模型12,24,48 h,MTT检测VSMCs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VSMCs PCNA,cy-clinD1,cyclinE,p21,p27蛋白表达的变化,RT-PCR检测VSMCs PCNA,p21和p27 mRNA表达情况.MTT结果显示ox-LDL诱导VSMCs的增殖(P<0.05);ox-LDL促进VSMCs PCNA,cyclinD1,cyclinE蛋白表达的增加(P<0.05),抑制p21,p27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5);24-乙酰泽泻醇A可显著抑制ox-LDL诱导VSMCs的增殖(P<0.05)及PCNA,cyclinD1,cyclinE蛋白表达,同时提高p21,p27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P<0.05),该现象随着24-乙酰泽泻醇A浓度的增加作用越明显.24-乙酰泽泻醇A可抑制ox-LDL诱导大鼠VSMCs的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VSMCs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yclinE,p21,p27蛋白等)表达有关.

  • 从SCAP/SREBP-1c通路探究味连及雅连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脂作用

    作者:刘睿颖;张思远;任彬;何雨蔓;顾健;谭睿

    该研究采用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考察了给药后30 d各组动物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并采用Western blot,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及其裂解激活蛋白(SCAP)表达情况,从而探讨中药黄连在改善T2DM机体胰岛素抵抗的同时,改善脂质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种黄连均能有效缓解机体胰岛素抵抗现象,降低血清TG含量,并下调肝组织SREBP-1c,SCAP的表达,其中,雅连组与模型组相比,相关蛋白及基因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该结果提示,尽管雅连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作用不及味连,但降脂药效却优于味连;抑制SCAP/SREBP通路蛋白表达可能是中药黄连减少糖尿病机体脂质沉积的途径之一.

  • 龙血通络胶囊对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复氧损伤后细胞凋亡的改善作用

    作者:潘勃;吴臻;顾小盼;刘孜渝;赵云芳;黄文哲;屠鹏飞;萧伟;郑姣;李军

    局灶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是缺血性脑中风的重要发病过程,而缺血再灌注(I/R)损伤诱导的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是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重要诱因.龙血通络胶囊在临床上用于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血瘀证的治疗,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其对大脑局灶性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晰.该文采用体外氧糖剥夺/复氧(OGD/R)细胞模型模拟血管内皮细胞HUVEC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MTT实验、LDH实验、流式细胞术、AO/EB细胞染色以及Western blot等技术方法观察龙血通络胶囊对OGD/R诱导HUVEC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MTT和LDH实验结果显示,龙血通络胶囊能剂量依赖性的提升HUVEC细胞OGD/R损伤后的细胞存活率并降低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流式细胞术与AO/EB细胞染色结果显示,龙血通络胶囊能浓度依赖性的抑制HUVEC细胞OGD/R损伤后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龙血通络胶囊通过抑制HUVEC细胞caspase 3/9凋亡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OGD/R损伤的细胞凋亡.总之,该研究表明龙血通络胶囊对OGD/R诱导的HUVEC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OGD/R诱导线粒体相关caspase 3/9通路的激活而实现的.

  • 基于尿液代谢组学的黄芩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

    作者:常虹;孟洪宇;王宇;滕展;刘树民

    该文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并结合病理学,评价黄芩水煎液及黄芩苷抗肝纤维化作用,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干预靶点及代谢路径.实验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8周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同时灌胃给予高、中、低剂量的黄芩水煎液及黄芩苷,检测大鼠病理组织形态并进行定量评分,采用UPLC-Q-TOF-MS分析方法进行尿液代谢组学研究,比较不同组在不同时间对肝纤维大鼠尿液中潜在生物标志物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芩水煎液可通过调控L-色氨酸、3-甲基二氧吲哚、5-羟基吲哚乙酰苷氨酸、甲基丙二酸、亮氨酸,黄芩苷可通过调控左旋色氨酸、3-甲基二氧吲哚、5-羟基吲哚乙酰甘氨酸、4-(2-氨基-3-羟苯基)-2,4-二酮丁酸、犬尿酸及甲基丙二酸,参与色氨酸及亮氨酸代谢有效改善肝纤维化,体现了黄芩"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两者均以低剂量为佳,且病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 板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陈烨;范春林;王英;张晓琦;黄晓君;叶文才

    在HPLC-MS指纹图谱指导下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分离技术手段对板蓝根lsatis in-digotic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板蓝根水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7-羟基脱氧鸭嘴花碱(1)、(1H-indol-3-yl)oxoacetamide(2)、1-甲氧基-吲哚-3-乙腈(3)、arvelexin(4)、吲哚-3-乙腈(5)、3-甲酰吲哚(6)、3-吲哚乙酸(7)、2,3-二氢-4-羟基2-氧-吲哚-3-乙腈(8)、deoxyvasicinone(9)、indigotiiso-coumarin A(10)、cycloanthranilylproline(11)、quinazoline-2,4(1H,3H)-diones(12)、靛玉红(13)、(+)-松脂素(14)、(+)-表松脂酚(15)、burselignan(16)、(+)-isolariciresinol(17)、香草酸(18)和5-羟基麦芽酚(19),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14,15,18,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苍耳子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姜海;杨柳;邢绪东;颜美玲;郭新月;苏晓琳;孙延平;杨炳友;王秋红;匡海学

    对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苍耳子)中的木脂素类成分进行研究.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MCI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苍耳子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核磁共振及质谱技术鉴定了17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pinoresinol(1),balanophonin A(2),diospyrosin(3),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4),2-(4-hydroxy-3-methoxyphenyl)-3-(2-hydroxy-5-methoxyphenyl)-3-oxo-1-propanol(5),(-)-simulanol(6),(-)-7R,8S-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7),chushizisin E(8),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7R,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e(10),erythro-1,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1,3-propane-diol(11),leptolepisol D(12),8-O-4′neolignan 4-O-β-glucopyranoside(13),(-)-(2R)-1-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4-[1-(E)-丙烯-3-醇]苯氧基﹜-丙烷-3-醇(14),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1,2,3-tri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xy-1,3-propandiol(15),threo-dihydroxy 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16)和(-)-(2R)-1-O-β-D-glucopyranosyl-2-﹛2-methoxy-4-[(E)-formylviny1]phenoxyl﹜propane-3-ol(17).其中化合物2~17为首次从苍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苍耳子中分离得到.

  • UFLC-Q-TRAP-MS/MS同时测定五味子中木脂素 及有机酸类成分

    作者:陈舒妤;石婧婧;邹立思;刘训红;唐仁茂;马继梅;严颖;赵慧

    建立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FLC-QTRAP-MS/MS)同时测定五味子中木脂素(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醇乙、五味子丙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酚、戈米辛D、戈米辛J、当归酰基戈米辛H)及有机酸(L-苹果酸、酒石酸、原儿茶酸、奎宁酸)共15种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对其商品药材进行分析与评价.采用Synergi TM Hydro-RP 100?柱(2.0 mm×100 mm,2.5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40℃,流速0.4 mL·min-1,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离子扫描模式(MRM)测定;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结合TOPSIS法对15种目标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种化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90;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5.42% ~98.86%,RSD均小于5.0%.灰色关联度分析中ri的大差异较小为58.1%,TOPSIS法中Ci值的大差异达到94.8%,2种综合评价结果均显示S14的综合质量好.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五味子中多元指标成分或功效物质的同时测定,为五味子药材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和全面控制提供新的方法参考.

  • 红花石蒜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胡疆;刘雁;李强;张丽芳;景年华;史俊友;吕涛;殷斯;彭天凤;郝珊瑚

    对红花石蒜Lycoris radiata鳞茎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反向硅胶、凝胶及MCI-gel树脂等多种色谱技术,对红花石蒜的生物碱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1 H-NMR,13 C-NMR和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该植物鳞茎70%乙醇提取液的氯仿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9个amaryllidaceae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N-methoxylcarbonyl-1,2-methylene-dioxyl-isocorydione(1),isocorydione(2),8-demethyl-dehydrocrebanine(3),(+)-3-hydroxy-anhydrolycorine N-oxide(4),vasconine(5),pancratinine D(6),yemenine A(7),11-O-acetylhaemanthamine(8)和5,6-dihydro-5-methyl-2-hydroxyphenanthridine(9).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基于抗凝血酶活性效价的麝香质量生物评价方法研究

    作者:罗云;谭婷;梁新丽;赵海平;廖正根;杨明

    该文尝试建立麝香体外抗凝血酶活性效价测定方法,探索品种和产地对麝香抗凝血酶生物活性的影响,为麝香质量生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凝血酶滴定法,考察麝香供试品溶液浓度、纤维蛋白原浓度、凝血酶浓度、凝血酶滴定时间间隔对麝香抗凝血酶活性测定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品种和产地麝香抗凝血酶活性的大小.结果显示,麝香供试品溶液浓度在一定范围内(0.01~0.02 g·mL-1),纤维蛋白原浓度为0.5%,凝血酶浓度为10 U·mL-1,滴定间隔时间为1 min,每次滴定2μL时,麝香供试品溶液浓度与凝血酶消耗体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14).不同产地林麝麝香抗凝血酶活性效价为(105.0±10.4)U·g-1,马麝麝香抗凝血酶活性效价为(102.4±5.5)U·g-1,原麝(安徽)麝香抗凝血酶活性效价为(97.7±6.6)U·g-1,人工麝香抗凝血酶活性效价为(58.6±6.4)U·g-1.结果表明,抗凝血酶活性效价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麝香质量生物评价;品种和产地对麝香抗凝血酶活性影响较大,在麝人工饲养时应注意品种和产地的选择;人工麝香和天然麝香的抗凝血酶活性差异较大,提示人工麝香处方配比可能有待进一步优化.

  • 淡豆豉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

    作者:王思齐;王满元;关怀;阮佳琦;史赫男

    淡豆豉为常用的药食两用中药.该文通过整理分析古今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淡豆豉的炮制历史沿革进行考证,理清了淡豆豉的炮制发展脉络.结果表明,淡豆豉的发酵生产工艺在《食经》中有记载,《齐民要术》中的记载已经相对完善.早期豆豉不分咸淡,明代医家逐渐认识到"咸"、"淡"豆豉的差异,多数认可"药用淡豆豉"的观点,淡豆豉的发酵炮制工艺有了更为明确的记载.近代以来,淡豆豉发酵制备各地各法,原辅料及发酵工艺各有特色.目前以《中国药典》收载的桑叶、青蒿发酵工艺为主.

  • 脑心通胶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伟霞;张书琦;赵艺丹;唐进法;李春晓;王晓艳;李学林

    脑心通胶囊是在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中经典名方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加味虫类药和活血化瘀药共16味中药组成,采用现代技术制成的复方中药口服制剂.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脑卒中、脑梗死、血管性痴呆、缺血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病、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治疗,对上述疾病及其兼病和兼证均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临床功效主要是通过对脑保护、神经保护、心脏保护、血液流变学等相关环节的改善而发挥作用的,所含的已鉴定的近200种化学成分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目前其物质基础研究多集中在植物药,对3味虫类药的研究尚待深入;其临床有效性研究比较全面,长期服用的安全性研究本课题组正在开展,结果尚待研究结束后整理发表.通过对脑心通胶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和阐述,可为该制剂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对该制剂的质量控制、二次开发和国际化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天然药物防治镉中毒的现代研究进展

    作者:丁通;骆骄阳;杨世海;杨美华

    镉污染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国际性环境问题.人体主要通过摄入受镉污染的水、食物引起蓄积.20世纪50年代,日本"痛痛病"事件使镉毒性受到广泛关注.此外,镉还可引起肝、肾、肺等器官的损伤.因此,镉中毒的治疗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者们竭力探索有效的药物以预防和治疗镉中毒.目前,治疗镉中毒的主要药物为螯合剂,但其存在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问题.天然药物具有来源广泛、安全性高、副作用低等诸多优点,可开发用以拮抗镉毒性.该文综述近年来天然药物治疗镉中毒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开发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毒性 天然药物 机制
  • 我国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方法30年(1988-2017年)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邹纯才;鄢海燕

    经过30年的发展,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技术从学术探讨深入中药研发并应用到实践,推动了中药产业的技术革新与中药质量标准的进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30年发表文献的数量变化及研究趋势,把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划分为3个阶段:即直观比较阶段(1988-1999年)、相似度评价起步阶段(2000-2009年)和相似度评价发展完善阶段(2010-2017年).该文总结了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方法30年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方法走向成熟阶段.

  • 补肾活血中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作者:吕博洋;李东;张浩琳;辛喜艳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在着床窗期胚胎植入过程中,子宫内膜接受、容纳胚胎植入的能力.它是影响辅助生殖技术胚泡着床率的重要因素,目前辅助生殖技术中大量促性腺激素类药物的使用会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抑制胚泡着床,极大影响了辅助生殖的成功率.笔者经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检索后发现,自2006-2017年,有121项研究发现补肾活血中药能显著改善植入窗期胞饮突的发育,促进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ER,PR,整合素 β3,LIF,LPA3等多种分子的表达,从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利于胚胎着床.祖国医学对不孕症的理解源远流长,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肾虚是不孕症的重要病机.补肾活血中药能够补肾填精、养血活血,在不孕症的中西医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提示补肾活血中药能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该文就补肾活血中药在辅助生殖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和总结,此外还归纳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初步探讨了补肾活血中药在不孕症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 槲皮素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李韶静;廖应芬;杜青

    槲皮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但因水溶性小、生物利用度低、化学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了克服槲皮素的这些缺点,在临床上更好地发挥疗效,近年来已有多种新型给药系统在研究开发中,其中纳米载药系统成为研究的热点.纳米载药系统包括纳米粒、纳米囊、纳米脂质体、纳米胶束、纳米混悬剂及纳米乳等,具有减小粒径、增大表面积、增加药物透膜能力、改善药物的体内循环和分布、提高药物靶向性等优点.该文将近几年国内外对槲皮素纳米载药系统在增加溶解度和溶出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加药物稳定性、延缓药物释放、增加皮肤渗透性、增强抗氧化能力以及提高治疗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槲皮素制剂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蚕桑产物野尻霉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童廷婷;赵二虎;郜海龙;徐永辉;赵永聚;付钢;崔红娟

    蚕桑产物野尻霉素,全称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1-DNJ),化学名称为3,4,5-三羟基-2-羟甲基四氢吡啶,是蚕桑产物中特有的天然活性成分;其主要存在于桑树的枝、叶和根部以及蚕的幼虫和蚕蛹等.野尻霉素作为抗生素首次发现于链霉菌中,而后日本学者又从桑树根中分离得到.野尻霉素是一种哌啶类多羟基生物碱,能够竞争性抑制肠道 α-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糖的吸收,达到抑制糖尿病餐后血糖的升高的目的;基于其强有力的糖苷酶抑制活性,野尻霉素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肥胖症和相关的机能紊乱等,因而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现代科技不断发展,野尻霉素及其衍生物不仅被证实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还被发现在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功能.因此,该文将结合目前本实验室的研究,对1-脱氧野尻霉素的来源、制备、药物代谢动力学、生物学活性及其生物信息学垂钓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一个阶段性的数据资料基础.

  • 蜡梅科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徐金标;潘俊杰;吕群丹;程科军

    蜡梅科包括蜡梅属、夏蜡梅属、美国蜡梅属和奇子树属4个属.蜡梅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北美和澳大利亚,不仅具有极佳的观赏价值,也具有重要的药食价值.蜡梅科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性成分,还有较多的生物碱、倍半萜和香豆素类成分,其中二聚吡咯并吲哚型、二聚哌啶并喹啉型生物碱,二聚、三聚香豆素类成分是其特征性成分.该文全面阐述蜡梅科植物中化学成分,并着重于阐述蜡梅科中非挥发性成分,包括生物碱类、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甾体类等的化学结构及其药理活性,以期为蜡梅科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 辨姜及其炮制品药理和临床运用特点

    作者:董艳;姚魁武;王阶

    生姜、干姜、生姜汁、炮姜和煨姜均源于植物姜的根茎,5者皆同出一物,为临床常用中药,但炮制方法完全不同,性味归经及功效特点亦有差异.探究姜不同炮制品临床运用之异,当首推《伤寒杂病论》,书中所载经方用姜者数量近半,涉及生姜、干姜、生姜汁及炮姜等品种.现代研究亦发现诸姜所含化学成分含量亦不完全相同,药理作用也各有偏重,故它们的运用不能混为一谈.然而,临证时医家常遇药源不足或炮制不当之状,故目前诸姜临床运用较为混乱.因此,该文通过梳理诸姜源流、炮制方法及化学成分,对比它们的性味归经及药理作用,总结其功效特点及运用规律,以期为诸姜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炮制 药理 临床运用
  • 铁皮石斛花中花色成分抗氧化性和稳定性研究

    作者:张四杰;钱正;刘京晶;张新凤;斯金平

    为了阐明铁皮石斛花中花色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及其稳定性,该实验选取10个铁皮石斛家系的花为材料,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皮石斛全花及唇瓣提取液中的花色苷、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的含量,以及清除DPPH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并分析Cu2+,Mg2+,Al3+,K+等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对铁皮石斛花中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皮石斛花中含有丰富的花色苷,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等花色相关成分,这些成分在不同家系及不同部位中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唇瓣中花色苷(1330.9μg·g-1)含量显著高于全花样本(696.3μg·g-1),且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铁皮石斛花提取液清除3种自由基的能力都与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84,0.415,0.455,说明花色苷类成分是铁皮石斛花中主要的抗氧化物质.金属离子Cu2+,Mg2+,Al3+,K+使铁皮石斛花提取液吸光度增大,具有增色作用;甜味剂葡萄糖对铁皮石斛花中花色苷有护色作用,而抗坏血酸对铁皮石斛花中花色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 中药寒热药性与其基原植物生境光照条件相关性分析

    作者:史红专;严晓芦;郭巧生;陈盼盼;汪涛

    探讨中药寒热药性与其基原植物生境光照条件之间关系,提出了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光照-寒热药性"假说.选择127种常见中药,依据《中国植物志》中对其基原植物的生境描述同时结合实地调研结果,通过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寒热药性与其基原植物生境之间的关联关系,同时统计分析光照和寒热药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寒性中药与生境有效强关联程度依次为草地>路边>山坡>荒地>沟谷>农田>河边,热性中药与生境有效强关联程度依次为林下>灌丛>沟谷>密林.68味寒凉性中药的基原植物81.2%为喜光植物,8.7%为喜阴植物,8.7%对光照要求不明显;59味温热性中药的基原植物62.7%为喜阴植物,20.3%为喜光植物,17.0%对光照要求不明显,卡方检验表明寒热药性与光照习性有显著差异(P<0.01).综上,中药基原植物的光照习性与其药性具有显著相关性,为保障药效,中药基原植物的栽培应考虑其生境光照条件与药性的相关性.

  • 西洋参根腐病发生与根际真菌群落变化关系研究

    作者:余妙;蒋景龙;任绪明;李丽;焦成瑾;杨玲娟;徐皓

    根腐病是西洋参栽培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分析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与西洋参根腐病间关系,可为解决根腐病问题提供一定线索.该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了空白地(C组)、健康参根际土壤(N组)和根腐病参根际土壤(R组)样品中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组成变化.通过测序,共获得高质量序列505968条,样品稀释曲线表明测序深度充足,取样合理.真菌群落主要属于Ascomycota(54.9%),Basidiomycota(5.6%)等9个门,其优势菌门为Ascomycota;MonograPhella(9.3%),Archaeorhizomyces(3.9%),Mortierella(2.9%)等115个属,其优势菌属为MonograPhella.在属水平上,与C和N组相比,R组中MonograPhella和Mortierella丰度均显著增加.α多样性指数表明,与C组相比,N和R组中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降低,真菌种类减少,R组达到小.β 多样性指数表明,各样品中真菌群落结构均存在明显差异.聚类热图显示各样品中菌属差异较大,R组中MonograPhella和Mortierella比例显著高于C和N组,Trichoderma,Penicillium,CadoPhora在R组中所占比例较小;Phoma和Gibberella在R组中较N组中所占比例显著增加.该研究通过分析土壤根际真菌多样性及群落构成变化,表明真菌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和群落结构失衡可能导致西洋参根腐病的发生,这为防治西洋参根腐病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UPLC同时检测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9种成分的含量

    作者:田刚;杨学芳;李超;吴菲;刘雪;封亮;贾晓斌

    建立同时测定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栀子苷、芍药苷、连翘酯苷A、黄芩苷、连翘苷、甘草酸、大黄酸、和厚朴酚、厚朴酚9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UPLC,Acquity UPLC HSS T3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0.1%磷酸乙腈(A)-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20 nm.被测定的9种成分色谱峰均有较好的分离度,各成分均有较好的线性范围和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5.84% ~101.4%,RSD均小于3.0%.该方法快速、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质量控制.

  • 共处理辅料甘露醇-HPMC生产工艺放大及在中药中的应用

    作者:李金枝;阮洪生;林晓

    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甘露醇-HPMC共处理辅料,并对此共处理辅料进行放大生产研究,比较放大前后共处理辅料粉体学和片剂性质的一致性,并以栀子和白芍等5种中药提取物为模型药物,考察共处理辅料在中药粉末直接压片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共处理辅料经过放大生产后,其关键性质几乎没有变化(如压缩成形性、崩解时间、润滑敏感性)或进一步提高(如流动性与收率).在中药粉体直接压片中,此共处理辅料表现出比市售喷雾干燥甘露醇更好的可压性和更大的载药量.综上所述,甘露醇-HPMC共处理辅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质,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粉末直压共处理辅料.

  • 2种设计空间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达标概率法和多指标叠加法

    作者:邵静媛;瞿海斌;龚行楚

    以党参提取工艺设计空间计算为例,比较了多指标叠加法和达标概率法等2种设计空间算法.采用模拟实验测定误差的方法计算达标概率,并且研究了模拟次数、计算步长和可接受达标概率阈值等参数对所得设计空间的影响.对于党参提取工艺的研究数据,模拟1万次,计算步长0.02可以获得满意结果.总体来看,多指标叠加法容易理解,多种商业软件具备此功能,但是未能说明在设计空间内操作时,工艺评价指标能达标的可靠程度.模拟实验误差的达标概率法计算相对复杂,但能通过可接受达标概率阈值体现设计空间保证工艺评价指标达标的可靠程度,且设计空间边缘不存在概率突变,因此更推荐达标概率法.

  •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罗玉君;温晓莹;倪晓良;肖晓岚

    系统评价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7月关于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然后提取有效的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终31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系统评价,共288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应用阿奇霉素相比,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在总有效率(OR=5.42,95%CI[3.98,7.38],P<0.00001),退热时间(MD=-1.29,95%CI[-1.51,-1.08],P<0.00001),咳嗽消失时间(MD=-1.72,95%CI[-1.99,-1.46],P<0.00001),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MD=-1.51,95%CI[-1.88,-1.14],P<0.00001),胸片恢复时间(MD=-2.72,95%CI[-3.82,-1.63],P<0.00001),缩短住院时间(MD=-1.88,95%CI[-2.26,-1.50],P<0.00001),降低不良反应(MD=0.51,95%CI[0.33,0.79],P=0.002)等方面更具优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现有证据,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以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现有小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偏低,上述结论今后还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 罗马Ⅳ共识对功能性胃肠病中医临床评价研究的启示

    作者:侯政昆;胡文;刘凤斌;肖嘉欣;吕子畔

    罗马基金会已于2016年发布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第4版研究共识,全面展示了该病的源流、定义、诊断分类、生理病理、机制、临床特征、影响因素、治疗评价、研究设计等新进展和观点,对全球相关研究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中医药防治FGIDs具有较好的认知优势和实证疗效,但在临床评价的证据呈现和结果解释方面还极为薄弱,阻碍了中医药独特优势的内在阐释、表征展示和交流累积.该研究甄选分析罗马Ⅳ共识关于临床评价的认知背景和主要观点及相应启示,认为其理念观点趋向系统医学,强调精神心理和社会文化等主观因素对疾病的重要影响和在临床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且在理论模式、内外病因、传变流程等较多方面与中医学高度契合,故中医学应突破理念局限,勇于创新结合,协同推进相关研究的全球进程.然后,在中国知网进行规范检索,以国家级课题资助的59项FGIDs中医临床研究为例,汇总分析所用的临床评价方法和指标及相互关系,发现较多关注疾病症状和影响、症状/证候评分、患者报告结局等,但相互关系紊乱,结果解释模糊,本土特色量表较少.因此,建议未来研究回归并突出患者的主体作用和疾病的主观特点,规范结局评价的要素结构和管理方式,提升患者报告结局的价值地位,首选疾病特异性量表(优先推荐中华本土化量表),同时选择症状/体征测评工具、医生报告结局量表等,不推荐将目前常规采用的中医证候评价作为首要结局测评指标.但上述建议也存在一定局限,期待更多的相关研究探索建立本病统一的结局评价体系,提高本病的中医临床研究质量.

  • 葛根素药物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的大鼠肠吸收特性研究

    作者:王帅;李清清;王帆;易涛;张继芬

    研究药物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NSSPE)的肠吸收性质.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葛根素的浓度,考察NSSPE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与葛根素的原料药、纳米晶和普通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葛根素NSSPE在各肠段Ka和Papp大小依次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其中十二指肠显著大于空肠和回肠(P<0.05),极显著大于结肠(P<0.01),空肠和回肠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其余3种制剂比较,葛根素NSSPE在十二指肠中的Ka和Papp显著大于原料药、纳米晶和普通乳(P<0.05);空肠和结肠中的Ka和Papp极显著大于原料药、纳米晶和普通乳(P<0.01);回肠中的Ka和Papp显著大于葛根素的原料药和普通乳(P<0.05),但与纳米晶无显著差别.由此证实,NSSPE能显著提高葛根素在小肠中的吸收.

  • 虎耳草属植物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作者:杨雯;蒋伟;钟国跃;刘娜娜;陈谦;王晓云

    为了开发虎耳草属基因组SSR分子标记,该研究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虎耳草属植物混合样本进行基因组测序,利用MISA程序识别和定位SSR位点,利用Primer 3软件对搜索到的SSR位点两端设计引物.随机合成120对引物进行多态性引物筛选,再从多态性引物中选取易扩增、多态性高的引物,对25种虎耳草属植物基因组进行扩增,检测引物的通用性,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测序拼接后获得的1881979条序列中,共搜索到587256个SSR.针对2~6个核苷酸为重复基元的SSR位点设计引物,经过逐级筛选,获得17对多态性高、容易扩增的引物,在25种虎耳草属样品中共扩增出2687个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条带平均为158个,通用率为88.0% ~100%.利用开发的SSR标记对虎耳草属25种植物进行聚类分析,物种间关系与根据传统形态学特征分类的结果存在差异.本研究为虎耳草属植物分类学关系提供了分子证据,所开发的SSR引物具有较高的种间通用性和多态性,为研究该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 灯盏细辛转基因毛状根体系建立

    作者:于一凡;郭娟;苏平;马莹;赵瑜君;黄璐琦

    采用电转化法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载体PBI-1300导入发根农杆菌C58 C1中,以农杆菌C58 C1工程菌为介导,叶盘法转化灯盏细辛无菌叶片,诱导并筛选出具有潮霉素抗性的毛状根,提取灯盏细辛毛状根基因组DNA,经GFP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与目的基因分子片段大小一致的DNA条带;双光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上述结果表明GFP基因已成功地整合到灯盏细辛毛状根基因组中,并能够稳定表达.为进一步探究外源基因在灯盏细辛毛状根遗传转化体系中的高效表达奠定基础.

  • 特异性PCR方法鉴别蛇胆汁及其伪品

    作者:吴桂凡;张文娟;程显隆;谢培德;罗轶;石岩;魏锋;马双成

    建立一种简便准确的蛇胆汁药材DNA分子鉴别方法.测试并优化胆汁药材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并针对蛇类的COⅠ,Cyt b,16S基因序列设计4对蛇类鉴别引物,根据特异性和扩增效率筛选佳引物.使用其中1对引物Cytb1,20种蛇胆汁DNA均能扩增得到约400 bp的条带,同样条件下7种其他动物胆汁DNA均无扩增条带.该方法特异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为加强控制蛇胆汁药材质量提供了有效方法.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