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新藤黄酸体外抗肺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程卉;王云龙;苏婧婧;胡容峰;李庆林

    为了观察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GNA)对肺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初步的作用机制.该实验以新藤黄酸处理肺腺癌A549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建立非直接接触型细胞共培养体系;应用Matrigel胶建立HU-VEC的二维培养模型,观察新藤黄酸对血管生成的影响;DAPI染色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新藤黄酸对HUVEC细胞凋亡的影响;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新藤黄酸对HUVEC凋亡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新藤黄酸对HUVEC中PI3K,p-PI3K,Akt,p-Akt,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PTEN-siRNA转染细胞后,RT-PCR法检测PI3K,Akt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新藤黄酸能明显抑制血管生成,其抑制效果与剂量相关;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可见HUVEC可出现凋亡形态特征;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新藤黄酸诱导HUVEC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表明新藤黄酸下调了p-PI3K,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而对PI3K,Akt蛋白表达影响不明显.RT-PCR法检测表明PTEN-siRNA转染入细胞后,能上调PI3K,Akt mRNA基因的表达.体外研究表明新藤黄酸能抑制肺癌血管生成,抑制血管生成的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黄地安消胶囊对高糖高脂诱导的斑马鱼血管病变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高家荣;郭明飞;方朝晖;姜辉;徐懿乔;单乐天;魏良兵;单莉

    选取受精后5 d(days post-fertilization,dpf)不同品系斑马鱼,白天和晚上交替给予0.2%高脂饲料8h和3%葡萄糖溶液16 h,连续4d,建立糖尿病斑马鱼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地安消胶囊(260 mg·L-1)组、吡格列酮(32 mg·L-1)组,给药组分别水溶暴露给予相应药物,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每组设置30尾斑马鱼,容量为25 mL,28℃培养箱孵育4d.检测黄地安消胶囊对斑马鱼眼底血管壁厚度、胰岛β细胞荧光强度、巨噬细胞荧光强度、血流速度的改善作用;RT-PCR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a)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黄地安消胶囊能够明显降低血管壁厚度,增加胰岛β细胞和巨噬细胞荧光强度表达,增加体内血流速度,同时降低斑马鱼ACE和vegfaa基因表达,提示黄地安消胶囊可能通过调节ACE和vegfaa基因表达改善斑马鱼血管病变.

  • 豁痰解毒通络饮通过抑制eNOS解耦联途径减轻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李彤;赵明镜;韩小婉;邓悦;赵一舟;杨涛;王蕾;王保福;陆梓雯;成文堃;吴爱明;娄利霞;赵久丽

    为研究豁痰解毒通络饮(HTJDTL)对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的疗效,探讨其是否通过抑制四氢生物蝶呤(BH4)/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解耦联/活性氧簇(ROS)途径抗AS,将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豁痰解毒通络饮组、阿托伐他汀组,采用高脂饲料+氮气干燥术+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建立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球囊损伤术后7d取材.取损伤侧颈总动脉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血脂四项,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eNOS二聚体和单聚体的比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BH4水平,生化法检测血清ROS水平.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损伤侧颈总动脉管腔轻度狭窄,内膜不均匀增生,内膜和中膜有脂质沉积,外膜增生明显伴炎细胞浸润;豁痰解毒通络饮组内膜增生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中膜脂质沉积明显减轻,外膜炎细胞浸润较少.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血脂五项显著升高,BH4明显降低,eNOS二聚体/单聚体的比值显著下降,ROS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豁痰解毒通络饮显著降低TC及ox-LDL水平,有升高BH4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显著上调eNOS二聚体/单体比值;明显降低ROS水平.结果表明,豁痰解毒通络饮可明显改善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血管重构,对AS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H4/eNOS解耦联,减少氧化应激有关.

  • 霍山石斛对小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表达和活性的影响

    作者:王长锁;王凯;孟欣;欧阳臻;戴军;陈乃富;韩邦兴;魏渊

    该文旨在研究口服霍山石斛对小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表达和活性的影响,为评价霍山石斛与临床药物联用时的药物一药物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霍山石斛低剂量组(含生药1.25 g·kg-1)、霍山石斛高剂量组(含生药7.5 g·kg-1)和苯巴比妥阳性对照组(0.08 g·kg-1)连续给药2周.提取小鼠肝脏微粒体,采用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450酶主要亚型蛋白表达情况.针对蛋白表达发生变化的P450亚型使用探针药物法对其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口服霍山石斛对小鼠肝脏CYP1A1,CYP1A2,CYP2B蛋白表达有一定程度的诱导作用.进一步的体外酶活实验结果表明,口服霍山石斛组小鼠CYP1A1,CYP2B对应的探针药物乙氧基异吩噁唑、安非他酮代谢与空白组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口服霍山石斛组小鼠中CYP1A2亚型酶对应的探针药物非那西丁代谢速率Vmax与空白组相比显著升高约20%,清除率CLint也显著升高约32%.因此,口服霍山石斛可能加快对CYP1 A2酶催化的药物代谢,但口服霍山石斛对小鼠肝脏中大多数的P450酶的活性没有影响,理论上对绝大多数临床药物不存在与P450酶系相关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 木瓜总三萜对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PPARγ/SIRT1/NF-κBp65信号通路及黏膜屏障的影响

    作者:熊兴军;李小妹;何毓敏;李小琴;许海燕;冯旻璐;贺海波;张继红;朱姝;小松佳子;邹坤

    观察木瓜总三萜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PPARγ/SIRT1/NF-κBp65信号通路及结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木瓜总三萜(50,100 mg·kg-1)组和柳氮磺吡啶(250 mg·kg-1)组.实验小鼠通过自由饮用2.5% 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在自由饮用2.5% DSS前3d,各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天1次,连续10 d.每天观察实验小鼠一般状况、记录疾病活动指数(DAI).末次给药次日,取血,进行血液中TNF-α,IL-1β,IL-6,IFN-γ,IL-4,IL-10含量检测;取结肠进行长度测量、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计算、MPO活性检测和组织形态学分析;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E-cadherin,occludin,MUC2,TFF3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SIRT1,IKKβ,p-IKKβ,IκBα,p-IκBα及胞浆和胞核中PPARγ,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木瓜总三萜(50,100 mg·kg-1)可显著改善DSS诱导的UC模型小鼠一般状况,降低DAI,CMDI和组织病理学评分,增加结肠长度,减轻结肠黏膜溃疡、糜烂及炎性浸润,恢复黏膜屏障的正常功能,降低血液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IFN-γ含量,升高抗炎因子IL-4,IL-10含量,抑制结肠组织中MPO活性,上调结肠组织中黏膜屏障保护因子E-cadherin,occludin,MUC2,TFF3 mRNA表达,下调结肠组织胞浆中PPARγ,组织中p-IKKβ,p-IκBα和胞核中NF-κBp65蛋白表达,降低p-IKKβ/IKKβ和p-IκBα/IκBα的比值,上调胞核中PPARγ,组织中SIRT1和胞浆中NF-κBp65蛋白表达(P<0.05或P<0.01),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其作用效果更加明显.表明木瓜总三萜对DSS诱导的小鼠UC有显著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PPARγ/SIRT1/NF-κBp65信号通路、抑制促炎因子生成、上调肠黏膜屏障保护因子的蛋白表达有关.

  • 山茱萸中1个新苯丙素苷类化合物

    作者:赫军;续洁琨;潘雪格;叶贤胜;梁莹莹;杨弋帆;张维库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及反相ODS柱色谱等方法从山茱萸干燥果实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苯丙素苷类化合物,综合利用1 H-NMR,13C-NMR,DEPT,HSQC,HMBC,HR-ESI-MS等手段鉴定其为1-0-(6’-O-p-hydroxybenzoyl-β-D-glucopyranosyl)-p-phenylpropanol,命名为山茱萸苯丙素苷A(1,cornuphenylpropanoid A).

  • 基于BrO3--Ce4-H+-丙二酸/酒石酸振荡体系的中药电化学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杜宝中;张桂月;樊花;余炜

    该文提出了BrO3--Ce(SO4) 2-H2SO4-丙二酸/酒石酸复合有机振荡反应体系,在考察各组分浓度对空白体系稳定性和特征参数影响的基础上,获得了30种中药的电化学指纹图谱.结果表明,电化学指纹图谱可用于中药的识别、不同部位区分及道地性鉴定,快速、灵敏、准确.同时,探讨并验证了振荡机制及中药指纹图谱的形成机制.

  • 岗梅茎中的酚类成分研究

    作者:邢建永;杜冰曌;冯晓;张和新歌;韩正洲;高增平;屠鹏飞;柴兴云

    综合运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岗梅茎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酚类成分,经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包括2个木脂素类(1,2),5个苯丙素类(3 ~7),6个绿原酸类(8一13),5个苯甲酸类似物(14 ~18),其中3~7,9,11,13,14,17,18为首次从冬青属中分离得到,2,8,10,15,16为首次从岗梅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筛选结果显示,8,9,11,13,15对RAW264.7细胞中的NO生成显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51.1~85.8 μmol· L-1.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岗梅茎的抗炎药效物质及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参考.

  • 不同加工竹节参中多元活性成分同时测定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作者:陈佳丽;谈梦霞;邹立思;刘训红;陈舒妤;石婧婧;王程成;梅余琪

    建立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FLC-QTRAP-MS/MS)同时测定竹节参中皂苷、氨基酸及核苷类共33种成分含量的方法,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竹节参药材中目标成分的影响.采用XBridge(R) C18 (4.6 mm×100 mm,3.5μm),以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 min-1,柱温30℃,多反应监测离子扫描模式(MRM)测定;用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对不同加工竹节参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33种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33%~ 101.8%,RSD均小于5%.GRA评价结果显示,微波干燥、完整根茎不去皮的竹节参样品综合质量较好.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竹节参药材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该研究可为竹节参适宜产地加工方法的优选及其加工方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基础资料.

  • 一测多评法测定皿培式培养牛樟芝中3种樟芝酸类成分的含量

    作者:吴雨;田文静;林佩欣;罗吉孟;林挺;陈海峰

    建立皿培式培养牛樟芝Antrodia camphorate中3种樟芝酸类成分(25S)-antcin K,(25R)-antcin K,(25S)-antcin C的一测多评法,该研究优化了皿培式培养牛樟芝质量控制的HPLC指纹图谱条件,实现其主含成分(25R)-antcin K和(25S)-ant-cin K的基线分离.以(25S)-antcin C为内参物,测定(25S)-antcin K和(25R)-antcin K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皿培式培养牛樟芝中难以大量制备的这一对差向异构体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皿培式培养牛樟芝中3种樟芝酸类成分的含量,并将其含量测定结果与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因此,以(25S)-antcin C为内参物,利用一测多评法测定(25S)-antcin K和(25R)-antcin K可应用于皿培式培养牛樟芝的定量分析.

  • 肾脏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病理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作者:刘莹露;石格;曹东维;万毅刚;吴薇;涂玥;刘不悔;韩文贝;姚建

    在肾脏,周细胞(pericyte)是肾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yoF)的主要来源.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pericyte-myofibroblast transition,PMT)是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其中,周细胞的募集、活化与分离以及周细胞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是促进RIF形成的主要原因.在PMT启动过程中,周细胞的活化及其与微血管的分离受控于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这些信号通路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通路、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通路;阻断这些信号通路不仅能抑制PMT,而且,能遏制肾脏毛细血管减少,改善RIF.临床上,很多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等都具有改善RIF的明确疗效,其中,一些中药的干预作用可能与周细胞及其PMT相关.基于此,“PMT及其药物干预的研究”将会成为中药抗脏器纤维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 2017年全国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概况

    作者:张萍;李明华;石岩;程显隆;严华;刘薇;魏锋;马双成

    随着我国中药全行业质量意识的提高以及“四个严”要求的落地实施,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近几年有所好转,但同时随着中药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针对2017年全国中药材及饮片的专项抽验工作和各省市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督检验、评价抽验和专项抽验等工作,对全国范围内常用的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探讨目前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总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质量管控策略及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监管措施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相关药品标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 地黄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作者:王丰青;谢彩侠;孙瑞斌;张重义

    地黄具有丰富的栽培品种和野生资源,育种历史超过100年.然而,地黄现有品种谱系不清,遗传基础狭窄,种质创新和育种手段落后,品种的选育已无法满足地黄生产的需求.该文综述了地黄物种及其分布、地黄植株形态多样性和种质资源的品质概况以及100年来地黄育种的方法的进步.作者指出应加强对现有品种的系统评价和整理,建立地黄野生资源保护区和种质资源圃,深入研究地黄品质形成的遗传基础研究,加强地黄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基因编辑育种等新技术的应用研究等,为实现中药材有序、有效和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 代谢组学及其相关技术在中药研发领域的应用进展

    作者:吕尚;杨世林;饶毅;冯育林

    中药代谢的内环境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一特点与代谢组学“整体一动态-综合一分析”的研究特点相符合,因此代谢组学对于揭示中药的代谢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由此延伸,将代谢组学应用于中药研发领域,对于认识中药的药效/毒副作用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以及指导制定用药剂量和疗程都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同时还可对中药方剂配伍的科学性、中药种质资源以及中药的临床前安全性和毒性进行研究.目前,代谢组学已经成为了包括中药研发领域在内的很多行业及领域的领先技术,其核心是分析技术,通过适宜的分析技术才能从复杂的生物样本中得知全面的代谢物概况或准确的鉴定已知代谢物;同时需要应用一系列的生物信息学/化学信息学/化学计量学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此得到海量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信息.该文主要从代谢组学的概念、相关分析技术、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近5年在中药研发领域的应用实例予以详细的阐释和分类分析,归纳了目前代谢组学核心问题及解决对策,并对代谢组学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地黄不同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质量分析

    作者:石海霞;肖承鸿;周涛;江维克;杨昌贵;余意;张小波;张成刚

    该研究对地黄栽培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筛选优良种质提供理论指导.采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21份地黄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并结合HPLC测定其梓醇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结果表明,地黄种质的梓醇和毛蕊花糖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393% ~6.519%和0.063%一0.478%,其中种质14号、种质15号、种质16号和种质20号的梓醇及毛蕊花糖苷含量较高;10对引物共扩增出57条带,其中40条为多态性条带,各种质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7%~ 54.39%,地黄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74 1,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Ⅰ)为0.546 6;种质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与基因流Nm分别为0.608 8,0.321 3;基于遗传一致度,21份种质聚为2类.地黄种质遗传多样性水平为中等偏低水平;综合考虑梓醇、毛蕊花糖苷含量和遗传多样性水平,种质7和种质18可作为地黄栽培的优选材料;种质15和种质16可作为地黄种质的保存和品种选育对象.

  • 美洲大蠊卵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作者:郭昆;张德春;段治尚;邵维在;刘赛;乔海莉;徐常青;陈君

    美洲大蠊是重要的药用昆虫,利用其研发的康复新等一系列新药在临床效果显著,市场需求量大.目前人工养殖过程中美洲大蠊生物学不清等问题影响了美洲大蠊的质量和产量.摸清美洲大蠊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可以为美洲大蠊的规范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在培养箱恒温条件下研究了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美洲大蠊卵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变短,在20℃恒温条件下需94.5 d孵化,而在27.3℃时仅需35.3 d即可孵化.利用有效积温法则和“小二乘法”公式统计分析得出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5.8±0.71)℃,有效积温为(415.8 ±38.05)日度,建立了美洲大蠊卵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模型.

  • 基于QbD理念的生血宝合剂HPLC-UV-MS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作者:周紫楣;潘坚扬;龚行楚;瞿海斌;刘红娜;张涛;王武

    该研究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通过逐步优化的策略建立了定量分析生血宝合剂中8种指标成分的HPLC-UV-MS方法.首先确定分析目标概貌,选择指标成分为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二苯乙烯苷、特女贞苷、旱莲苷D、大黄素、毛蕊异黄酮苷和黄芪甲苷;接着以指标成分的分离度及信噪比为关键方法属性(CMA),采用部分析因实验进行第一步优化,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关键方法参数(CMP)为流动相加酸量、柱温、梯度和波长;然后通过单因素优化确定了检测波长和流动相加酸量,提高了分离度和信噪比;再以特女贞苷和大黄素的峰对称因子为CMA进行第二步优化,根据中药体系特点,提出经验公式用于估计CMP的范围大小,选择Box-Behnken实验设计进行优化;后建立数学模型,计算获得设计空间并验证.对优化后的色谱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HPLC-UV-MS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准确性和稳定性,可用于生血宝合剂中指标成分含量的定量测定.

  • 基于热分析技术的甘草制甘遂的炮制机制研究

    作者:何美菁;吕辰子;王勃;孟祥龙;张朔生

    运用热分析技术,以模拟空气(N2-O2 4∶1)为载气,选取10℃·min-1的升温速率,体积流量为60 mL· min-1,分别对甘遂生品、甘遂醇提物、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其甘草汁拌制品进行热解特性分析.结果发现,由于萃取溶剂极性的不同,各极性部位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及数量发生变化,且随着甘草汁固体粉末加入量的增加,大热失重速率峰均提前,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部位分别提前(157.40±1.06),3.50,(25.83±1.66)℃,但是热失重率除氯仿部位增加(2.62±5.19)℃外,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却分别减少(33.90±1.72),(19.28±1.11)℃.可见甘草汁的加入,使得甘遂的毒性部位石油醚部位及氯仿部位的热解速率增加,大热失重速率峰的温度点降低,同时药效部位乙酸乙酯部位虽然在升温过程中亦有所下降,但是整体失重率及失重速率相对较小,达到保留药效成分的作用,证明了甘草制甘遂炮制后减毒的机制以及甘草制甘遂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同时,随着加入甘草汁比例的增大,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部位的大热失重速率峰均提前,峰温降低,易于热解.其中石油醚、氯仿部位10:1混合物的热失重速率相对较大,峰温较低,而乙酸乙酯则正好相反.此结论对于甘遂与甘草的比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基于RRLC-Q-TOF-MS/MS技术快速分析芪葛颗粒的化学成分

    作者:殷会敏;黄文哲;肖伟

    建立芪葛颗粒中化学成分的超高液相色谱一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RRLC-Q-TOF-MS/MS)定性分析方法,采用Kramosil C18色谱柱(4.6mm×150mm,3.5 μm),以0.2%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速为1 mL· 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电喷雾(ESI)离子源,以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为检测器进行检测.结合药材、对照品、文献报道及质谱数据,对芪葛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归属和结构鉴定,共鉴定出44个化合物,其中3个黄酮类,21个黄酮苷类,8个有机酸类,6个内酯类以及3个皂苷类化合物.该结果为芪葛颗粒的质量控制以及进一步的药效物质基础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高良姜挥发油类成分提取动力学研究

    作者:邹俊波;张小飞;邰佳;王晶;程江雪;赵重博;冯颖;王瑜;梁玉琳;史亚军

    实验拟通过GC-MS分析,揭示高良姜挥发油提取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规律.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来提取药材饮片高良姜中的挥发油,每30 min收集一次提取液,分离油部分和水部分,分析不同时段提取液的化学成分.通过GC-MS解析,共得出14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α-松油醇、4-萜烯醇;水部分特有成分有22种,油部分特有成分共计77种,油水共有成分有41种.随着水中特有成分的增加,水部分中桉叶油醇含量显著升高,且二者呈线性关系;桉叶油醇的增加则进一步促进α-松油醇在水中的溶解或分散;油中特有成分的变化与油中桉叶油醇、α-松油醇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是影响成分分布的重要因素,PC1(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沸点正相关)、PC2(折射率负相关)以及PC3(水溶性正相关)是导致成分分布差异的主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高良姜挥发油过程中,受挥发性成分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部分成分特异性地在水部分、油部分体系分布,水中特有成分增加了主要成分在水部分中的含量,可能是导致挥发油提取过程收率降低、易产生“乳化”现象的重要原因.

  • 7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探讨

    作者:王焱;范丽萍;宋菊;蔡悦萍;姜婷婷;王宇光;孔祥文;吴嘉瑞

    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起效快速的现代剂型药品,在临床中的使用率日益增加,但同时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也日益引起关注.该文通过对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7-2016年间收集的7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男女比例为0.54∶1,平均年龄62.5岁,共涉及中药注射剂21种,其中涉及理血剂的报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前4种中药注射剂为:痰热清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前3位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循环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潜在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个体差异、药物、辅料、溶媒、中医辨证等5个方面可能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临床药师参与到中药注射剂在医院内的应用管理当中,生产企业需要加强药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药品监管部门还需要不断完善药品管理办法,鼓励中药注射剂向高质量发展.

  • 中药饮片生产模式的变革与生产技术的创新——中药饮片智能化生产可行性探讨

    作者:张村;李丽;刘颖;王云;张雪;张晶;肖永庆

    随着科技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申报指南的公布,对于中药饮片生产“智能化”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关注.该文特就“中药饮片生产模式的变革与生产技术的创新”中的中药饮片生产“智能化”问题提出一点建议,意旨对项目的实施及饮片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 药材枳壳基原植物种类及地理分布研究

    作者:赵维良;郭增喜;张文婷;黄琴伟;依泽;宋剑锋

    中药材枳壳的基原植物来源复杂,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为厘清药材标准收载与商品流通使用的枳壳基原植物种类及其地理分布规律,该研究收集查找了国家和地方药材标准,调查了枳壳产地和商品流通使用情况,分析研究枳壳生长环境及地理分布规律.结果《中国药典》及浙江、云南、贵州等6个地方标准收载枳壳基原植物共10种(含栽培变种,下同).实际商品有川枳壳、湘枳壳、江枳壳、衢枳壳、苏枳壳和温枳壳6大类,主要基原植物达19种.共有四川盆地、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金衢盆地及其周边丘陵四大产区,均位于东经104°-121°,北纬27°-31°.枳壳实际商品与标准收载基原有一定区别,建议将质量优良的传统主流品种收载进入《中国药典》,质次的淘汰出《中国药典》.

  • 以质量为核心的优质中成药评价标准研究

    作者:刘艳;吁海超;章军;陈畅;程锦堂;宋宗华;刘安

    中成药中“一品多家”现象非常普遍.不同厂家的产品质量良莠不分,价格高低不一,疗效参差不齐.为确保广大患者获得优质的中成药,推动药品优质优价“健康国家战略”,有必要针对当前现状,开展优质中成药评价标准研究.该文建立了以质量为核心的优质中成药评价标准,形成了从原料、生产、质控、再评价到其它竞争力的全链条评价策略,旨在揭示不同厂家产品的质量差异,评选出真正的优质产品.希望通过该标准的研究和应用为中成药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提供参考,为药品招标提供依据,引导中成药市场良性竞争,推动“健康中国2030”的实施.

  • 基于UHPLC-QTOF-MS/MS技术的铁筷子中3个香豆素在大鼠体内代谢研究

    作者:张晶;温泉;徐旭;陈林;冯育林;杨世林;罗云;谭婷

    东莨菪苷(SC-1)、东莨菪内酯(SC-2)和异嗪皮啶(IS-1)是苗药铁筷子中主要活性成分,这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体内代谢还未报道,该研究对铁筷子中3个香豆素化合物SC-1,SC-2,IS-1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进行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MS)技术,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射3个香豆素化合物后,鉴定粪便、尿液、血浆中的代谢产物.总共鉴定了3个香豆素原型及其在大鼠体内的11个代谢产物.通过对代谢产物的鉴定分析了其主要代谢途径,发现在大鼠体内这3个香豆素成分发生了葡萄糖醛酸化、磺酸化、还原等代谢反应.对3个香豆素化合物代谢产物的分析,基本阐明了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为进一步的药理活性及其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 基于UPLC-Q-TOF/MS分析止痛化徵胶囊的入血成分

    作者:吴福林;李平亚;董庆海;王涵;谭静;林红强;刘金平;王翠竹

    研究止痛化癥胶囊(ZTHZC)灌胃给予大鼠后的入血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选取雌性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灌胃给予ZTHZC,给药剂量为1.5 g·kg-1,收集血清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O-LC-Q-TOF/MS)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分析并鉴定吸收入血的原型成分.结果表明,在大鼠含药血清中共鉴定出15种入血成分,均为原型成分,分别为丹参素、丹酚酸A、B、C、D、9,12-二羟基-15-十九碳酸、亚油酸、棕榈油酸乙酯、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甲素,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Ⅱ、芒柄花黄素、刺芒柄花苷、木犀草素.该实验说明15种入血成分可能是ZTHZC在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广义中药学概论——从中医“治未病”到中药大健康产业

    作者:赵军宁;华桦;杨安东;张翼冠;戴瑛;李青苗;鄢良春;李晓鲁;李莉;曾瑾;任思冲;王剑波

    在系统总结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及大品种培育、产业发展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广义中药学的基本概念与科学内涵,构建全新的广义中药学学术体系、中药材大品种培育体系与大健康产业应用体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从观念和理论上把中药理论、临床应用、综合开发、产业发展、健康服务、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等相关要素整合为一,在整合的前提下对中药的全技术链、全产品链、全产业链进行综合性创新,以指导中药大品种培育和推进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这种根植于传统中华文化和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广义中药学,可以避免知识日益专业化、精细化而使得中药学的前景趋向狭窄,必将在中药的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和中药大健康产业进步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 利用体外靶点效率检测指导丹参SmPAL1基因的CRISPR/Cas9载体构建

    作者:邱镜仁;苏钺凯;宋振巧;房信胜;李景宇;仉劲;王建华

    为定向编辑丹参苯丙烷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SmPAL1构建CRISPR/Cas9载体,通过在线软件设计CIRSPR/Cas9靶位点,采用体外酶切法进行体外靶点效率检测,筛选活性高的序列,构建到CRISPR/Cas9载体中.设计了3个可能的CRISPR/Cas9靶位点(SmPAL1-g1,SmPAL1-g2,SmPAL1-g3),通过体外靶点效率检测,其活性分别为53.3%,76.6%,10.0%,将筛选出活性较高的2个靶位点SmPAL1-g1和SmPAL1-g2构建到载体VK005-03中并命名为VK005-03-g1和VK005-03-g2.测序结果显示,设计的2个CRISPR/Cas靶位点全部插入到VK005-03中,载体构建成功.

  • 基于β-AS基因多态性的金铁锁核心种质构建

    作者:吴利玲;高亚芳;钱子刚;刘小莉;李国栋

    金铁锁是“云南白药”的重要组分,为我国西南地区的特有二级濒危保护植物.其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医药生产的需求,亟需通过对其种质资源进行研究,构建金铁锁核心种质.为金铁锁种质改良、分子育种等奠定基础.该研究采用了关键酶基因(β-AS)作为核基因标记对金铁锁进行了谱系地理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居群中,总共检测到3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 =0.905)较高,居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GST=0.280).AMOVA结果显示,金铁锁居群内遗传多样性较低(22.57%),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77.43%.单倍型分布结合网状进化分析结果显示,Hap1为普通单倍型,且位于网状图的中心位置,可判断为祖先单倍型.Hap2,Hap4,Hap15,Hap16共享单倍型,剩余的为居群特有单倍型.在此基础上,为了大限度的保存金铁锁的遗传多样性,依据药用植物核心种质构建的标准提出了金铁锁核心种质的构建策略.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