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국중의기초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250
- 国内刊号: 11-355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白虎汤发汗刍议
白虎汤在《伤寒论》中为治疗阳明热证的主方,在温病学中是治疗气分热证的代表方.历代医论或医案均有不少温热病证用白虎汤后汗解而愈的论述,如吴有性、张锡纯、曹颖甫和赵绍琴等大家的著作中对白虎汤发汗理论及相关医案均有记载.石膏性微寒,有辛透凉散作用,白虎汤应非大寒方剂,其发汗退热效著,与石膏凉散透表之力相关,故认为白虎汤治疗温热病证当属卫气同治之法,即温热病证即使邪到气分,犹可透热达卫由汗而解.
-
肾虚-痰瘀-酿毒-病络——中医对老年性痴呆早期发病病机认识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神经退行性“失连接”疾病,属于中医“健忘”、“文痴”、“呆证”等范畴.目前早期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少系统的论述和总结.故通过总结中医文献、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肾虚-痰瘀-酿毒-病络”为老年性痴呆早期的核心病机,补肾化浊、解毒通络是老年痴呆早期治法的关键环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老年性痴呆早期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中医药的早期治疗和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
探析《妇人规》妊娠病论治特色
通过对《妇人规》中妊娠病及张景岳安胎之法的归纳浅析,阐述其论治妊娠病的学术思想特色.如安胎之法不可执,需详查寒热虚实,不可拘泥古人所谓“安胎圣药”之说;预防调理治未病,从调补母体、滋养父气、妊娠寡欲三方面入手,以培补胎元,体现了张景岳辨证论治、未病先防的治疗特点.
-
从少阳病论治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西医从神经递质、电活动、离子通道及基因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产生一系列病因学说.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历时已久,对其病机的认识不断深入.中西医研究结果都提示偏头痛病因病机的复杂性,而这种复杂的疾病恰可以从中医辨证执简驭繁中达到治疗目的.因此,重新审视本病的中医证候,结合临床经验,我们提出“从少阳病论治偏头痛”的观点,并以经方小柴胡汤化裁,拟定“和解止痛方”治疗偏头痛,疗效满意.
-
君相二火之探析
壮火食气,少火生气,而少火又分为君相之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奉天宣行,相火守位禀命.君相二火互为轴轙,君为相之使,相为君之守.君相为病,互为销蚀,相火亢进,易扰心神,君火过极,引相妄动.君火与相火在生理上互根互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二者相互制约,彼此协调以使周身和平,形与神俱.对君相火的认识,历代医家各有不同,探讨颇多,歧义纷呈,故笔者对君相二火进行了探析.
-
万密斋“寡欲”养生思想管窥
寡欲是我国历代医家与养生家所提倡,尤为道家所推崇的养生方法之一,明代著名医学家万密斋则荟萃诸家之长,认为“寡欲”养生就是要抵制各种美色、美食的诱惑,控制性欲和食欲,固守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即生殖之精与水谷之精,并指出节制性欲就要远色断想、涵养德性,戒色节欲、惜精守精,损益得当、调血固精;控制食欲重在谨和五味、护养五脏、固护脾胃.
-
“中医”名实考
一方面“中医”一词在历史上其内涵并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中医”一词在历史上也有着不同的称谓.具体应用大致有以下情形:中医生以“医”相称,中医学以“医”或“医学”相称;符合医学原则与要求谓之“中医”;中国医学谓之“中医”;宫廷御医与中国医学以“国医”相称;中等医生谓之“中医”;“中庸之医”谓之“中医”;区别于西医谓之“中医”,或称为“华医”、“旧医”;中医学以“传统中医学”相称.
-
论叶天士奇经辨证的“理”与“法”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前人对奇经八脉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理法方药较为完备的奇经辨证理论体系,故分别从“理”与“法”两个方面探寻叶天士奇经辨证的的内涵与思路.“理”,即叶天士奇经辨证的理论基础,主要从叶天士对奇经八脉理论的继承及奇经与脏腑的联系等方面进行探讨;“法”,即叶天士奇经辨证的诊法及治法,主要探析叶天士治疗奇经病独具特色的“通补奇经”治疗大法.
-
平人四时脉年节律研究
目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探讨平人四时脉年节律变化情况,认知平人四时脉变化规律.方法:在2年的时间内,以每月下旬的节气为时间节点,采集863例次平人双手6部脉的脉诊信息,应用余弦函数谐波拟合方法构建脉图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小二乘回归分类分析.结果:四季的脉图通过脉图参数是可分类的;脉位、脉力与天地数据,即日照角度、日落时间、气温等呈现出同步、规律性变化,说明脉位随四季同步变化更明显.
-
六邪合五脏论析
依照张仲景“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所言,提出“六邪随其所喜而得之,五脏随其所不喜而为病”的理论,认为六邪常以2种形式影响五脏而致病:一是六邪各应四时五季而对应五脏,二是六邪对五脏各有所喜,发病各有所偏.故把握六邪特点,针对四时气候,依照邪气所喜五脏之顺次,指导立法、遣方、用药,以提高临床疗效.
-
薛雪诊治四时温病特点探析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薛雪以其著作《湿热论》名世,后人辑录的薛氏医案主要有《三家医案合刻·薛案》与《扫叶庄医案》.笔者将其与《湿热论》相参,对医案中有关风温、春温、湿温、暑病、秋爆的内容进行了搜集与研究,并对其四时温病诊疗特点做了初步探讨:对风温初起每以辛甘凉润为治,春温辩治中谨守卫气营血辨治思路,湿温病以调理气机、气化湿化为主要宗旨,暑病重在透邪外出,秋燥详于温燥之治.
-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痛证的辨证用药规律与特色
《临证指南医案》卷八中的痛证治案(头痛、心痛、胃脘痛、胁痛、腹痛、肩臂背痛、腰腿足痛)反映了叶天士治疗痛证的用药规律与特色.在头痛方面,外感头痛治以辛散清解,并注重“安未受邪之地”;内伤头痛多虚实夹杂,治以镇肝潜阳、甘缓益肝.在胃脘痛、胁痛、腹痛方面,分为肝郁气滞、阳虚痰浊、肝肾阴虚、血络瘀痹4个证型,以辛散理肝、酸泄体肝、甘缓益肝为治则大纲.在肩臂背痛、腰腿足痛方面,治以辛温通补脉络,其中背痛的治疗体现了叶天士奇经辨证的特色,并在辨证治疗的同时又加入引经药直达病所.
-
张仲景分型辨治“腹痛”之临床意义
腹痛是临床中诸多疾病比较常见且比较难治的症状表现之一,张仲景辨治腹痛常见证型有少阴阳虚便脓血证、少阴阳虚水泛证、少阴阴盛格阳证、肝热气逆证、寒疝腹痛证、肝水气证、太阳风水表虚夹杂证、少阳胆郁发黄证、虫证、妊娠宫寒证、气血郁滞腹痛证、产后气血郁滞腹痛证及胞中瘀血内阻腹痛证、妇人气血虚腹痛证等,结合导师王付教授临证辨治腹痛的思路与方法,将其诸多证型按照六经、杂病、妇科等进行系统分型辨治则常常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
《黄帝内经》“八风”与术数之学
考证《内经》中“八风”的含义,指出其本属式占用语,具体内容与秦汉时期兵阴阳关系密切,同时提出《内经》承袭了“八风”名称却弃其旧义,用五行学说赋予其与疾病相关的新义,揭示出中医学借用术数理论,改造为中医新理论的过程,也反映出中医学与术数学的密切联系.
-
痛风的中医医理探究
本文立足于中医理论来分析痛风患者的体质特点、痛风的常见诱发因素、痛风的主要症状等,并结合《素问·厥论》对“热厥”病因病机的阐释,来把握痛风急性发作的病因病机,从而指导临床治疗.1 痛风患者体质分析在临床上可以观察到,痛风患者的体质有共同点,患者往往体格粗壮,孔武有力,“筋骨隆盛,肌肉满壮”,甚至略显肥胖;生活习惯上多“能食而肥”.
-
瑶医摸腹部诊法与中医腹部切诊法之比较
通过查阅、分析和归纳有关瑶医和中医腹部切诊的相关文献,有针对性地就瑶医手摸诊法模腹部和中医腹部切诊法的定义、原理、诊断方法、临床意义等方面的异同进行简要比较,以期推广瑶医药技术,为瑶医诊断学的继承、发扬及现代化研究提供线索.
-
中医药对血管重建术后冠心病治疗方案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PCI术后应用联合中药治疗是否能减少冠心病患者术后12个月内MACE的发生率.方法:行PCI术进行血运重建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但是PCI术后MACE的发生率居高不下成为制约PCI术继续推广及应用的瓶颈,关于如何降低PCI术后MACE的发生率已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结果:在PCI围手术期联合中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MACE的发生率,改善心绞痛及中医证候证状.
-
基于文本挖掘的抑郁症当代中医主要学术思想探析
目的:分析梳理抑郁症当代中医药研究团队的基本学术观点,总结中医药诊疗抑郁症的主要学术思想.方法:应用文献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核心作者H指数以及文献调查的方法,综合评价抑郁症中医药研究团队的学术影响力、核心人物和核心学术思想,筛选重要团队,通过梳理其学术观点来总结中医药诊疗抑郁症的主要学术思想.结果:共有7783位研究者发表了关于抑郁症的中医药论文4345篇,其中高产作者168位,形成9个具有鲜明学术思想的研究团队,其学术思想分别为疏肝、扶阳、益肾、宁心、治肺、调神、通督、刺俞、治神.结论:当代中医药从不同角度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理论.
-
六君子丸辅助辨治脾胃虚弱型Hp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六君子丸辅助现代医学治疗脾胃虚弱型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86例脾胃虚弱型Hp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400 mg、呋喃唑酮100 mg和西咪替丁2 g治疗,每日3次,15 d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六君子丸9 g,每日3次,15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和幽门螺旋杆菌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胃痛改善率分别63.64%、75.52%,腹胀改善率66.43%、79.72%,嗳气改善率51.75%、64.34%,口腔异味改善率72.73%、85.31%,反酸改善率58.74%、71.33%,观察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1.33%,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7.41%.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75.52%,观察组清除率90.91%.结论:六君子丸联合现代医学辅助辨治脾胃虚弱型Hp感染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症状改善显著,Hp清除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医特色方案治疗干预高血压病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以苯磺酸氨氧地平加风池穴指压震颤法联合运用清宁颗粒作为中医特色方案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在研究中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组、苯磺酸氨氯地平加用风池穴指压震颤组和中医特色方案组,每组各36例,观察分析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临床症状、生化指标、不良反应等.结果:中医特色方案组无论在降压总有效率、临床疗效及其中医证候改善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中医特色方案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论肾虚生痰及其治法
分析古代文献中有关肾虚生痰及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治疗肾虚痰证的论述,并辅以《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相关医案,深入阐发其病机、治法以及禁忌.肾虚生痰病机有二,即“水沸为痰”与“水泛为痰”.水沸为痰之证宜用滋阴降痰法,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忌用温燥法、苦寒清热法且宜久服;水泛为痰之证,宜用温阳摄痰法,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忌用攻逐法.同时辨析“地黄泥膈生痰”说,并指出肾虚兼感外邪生痰宜固本为要,肾虚生痰疑似外感忌用发表.
-
老年功能性便秘从脾论治理论探讨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不能引起足够重视,日久往往会并发器质性疾病.故总括便秘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提出老年功能性便秘从脾论治理论依据,分别从健脾、运脾、温脾、滋脾、泻脾、理脾等角度阐述临床治疗便秘的理论基础,为中药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拓展思路,既有理论论述,又有典型病案加以佐证,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具有副作用小、依从性好、疗效持久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
川芎嗪对乏氧人肺癌细胞β1-整合素及钙依赖黏附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乏氧人巨细胞肺癌(PG)细胞表达β1-整合素和钙依赖黏附素的影响.方法:PG细胞复苏,分为川芎嗪高、中、低剂量组及顺铂组、阴性对照组,置常氧和低氧环境培养,检测E-cadherin (CD324)、β1-整合素(CD29)的表达.结果:PG细胞CD324常氧组表达大于低氧组;在常氧和低氧环境中,各实验组CD324表达均大于对照组;常氧组CD29表达低于低氧组.结论:在乏氧环境下PG细胞有更高的转移能力,川芎嗪能够抑制PG细胞的转移能力.
-
大鼠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以往文献报道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造模周期长、动物死亡率高、造模成功率低,在参考以往造模方法的基础上,对原有造模方法加以改进并得到很好的造模效果,希望能为以后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制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补肾化痰法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补肾化痰法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探讨补肾化痰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纯化Wsitar大鼠BMSCs,诱导BMSCs成骨分化,观察补肾中药、化痰中药和补肾化痰中药分别对BMSCs成骨分化后茜素红染色及定量、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骨钙素(OCN)mRNA表达影响.结果:补肾化痰中药能促进BMSCs成骨诱导后细胞体外钙化,提高细胞内ALP活性,上调OCN-mRNA表达.结论:补肾化痰法可以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
祛风定痛方(白芷、羌活、徐长卿等)对实验性偏头痛小鼠镇痛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祛风定痛方对实验性偏头痛小鼠镇痛效果.方法:采用利血平致低五羟色胺(5-HT)型小鼠偏头痛模型,眼球取血记录凝血时间,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脑匀浆中5-HT含量,对比观察不同组别小鼠的凝血时间和脑匀浆中5-HT含量.采用福尔马林法观察祛风定痛方对于小鼠的镇痛效果.结果:偏头痛小鼠脑5-HT变化结果显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正天丸组脑5-HT浓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脑5-HT浓度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偏头痛小鼠凝血时间变化结果显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正天丸组凝血时间明显大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凝血时间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祛风定痛镇痛作用结果显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盐酸曲马多组在第Ⅰ时相能够明显降低小鼠的添足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第Ⅱ时相对于小鼠添足时间的作用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祛风定痛方对于利血平致低五羟色胺型小鼠偏头痛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逍遥丸对小鼠卵母细胞BMP-6/Smads通路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逍遥丸对小鼠卵母细胞BMP-6、BMPR Ⅱ、ALK-2、ALK-6、Smad1、Smad5、Smad8和Smad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0只雌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疏肝高、低剂量组、COH组和空白对照组4组各50只.应用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方法分别测定卵母细胞中BMP-6、BMPR Ⅱ、ALK-2、ALK-6、Smad1、Smad5、Smad8和Smad4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OH组BMP-6、BMPR Ⅱ、ALK-2、ALK-6、Smad1、Smad5、Smad8和Smad4蛋白和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治疗组BMP-6、ALK-2、ALK-6、Smad1、Smad5、Smad8和Smad4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疏肝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疏肝高剂量组BMPRⅡ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结论:逍遥丸可使BMP-6表达上调,激活其Ⅱ型受体BMPRⅡ形成受体复合物,然后募集Ⅰ型受体ALK-2和ALK-6使其活化,活化的Ⅰ型受体进一步磷酸化细胞内信号Smad1/5/8,然后与Smad4结合,从而启动信号传导干预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的质量.
-
附子注射液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的影响
目的:观察附子注射液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的影响,为附子的拓宽应用提供实验学基础资料.方法:60只清洁级Wistar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附子注射液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雌二醇组6组,模型组、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雌二醇组切除卵巢.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雌二醇组再分别以附子注射液尾静脉注射(iv),正常组、模型组则分别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检测血清钙、磷、骨密度(BMD)、子宫质量指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距并观察骨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钙、磷水平、骨小梁间距均显著升高,而BMD、子宫质量指数、骨小梁厚度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雌二醇组血清钙、磷水平、骨小梁间距均降低,而BMD、骨小梁厚度升高,且雌二醇组子宫质量指数显著升高.结论:附子注射液和雌二醇均能改善骨质疏松症,其中高剂量附子注射液对子宫的刺激作用较雌二醇温和,其机制需要更多实验研究.
-
双补汤对环磷酰胺诱导弱精子症小鼠精子运动障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双补汤对环磷酰胺诱导弱精子症小鼠精子运动障碍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昆明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氯米酚组、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采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制备弱精子症小鼠模型,以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仪进行常规分析,分别以Western blot及Real time-PCR检测精子中SEPT4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环磷酰胺明显下调小鼠精子运动参数,而2种剂量均可提高运动参数,但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另外环磷酰胺下调小鼠精子SEPT4蛋白及mRNA表达,而高剂量及低剂量组显著升高,此外氯米酚组与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明显上升.结论:双补汤明显改善环磷酰胺诱导弱精子症小鼠精子运动障碍,其作用可能与上调SEPT4有关.
-
马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脏腑分期论治法探析
从理论依据和临证方药两方面系统探析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脏腑分期论治法,该病以五脏病变涉及肝而为发病核心,以病因为经,以脏腑为纬,结合脏腑分期论治,系统把握了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辨治思路.本病病机复杂,证型及主证多相兼夹或重叠,掌握分期,明辨脏腑,随证治之,可从系统高度把握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复杂的中医辨证论治,发展和创新了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诊疗体系,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
-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
1 方剂溯源乌梅丸乃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厥阴篇的主方.历代伤寒注家也都把它作为治疗厥阴病的总方.厥阴是阴之尽、阳之始,伤寒六经的后一经,是阴阳的转折点,乃阴尽阳生之经.病至厥阴,正气衰弱,邪正斗争剧烈,临床中常有寒热错杂的表现.清代著名医家柯韵伯[1]说:“仲景制乌梅丸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通理气血,调和三焦,为平治厥阴之主方.”乌梅丸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由乌梅、桂枝、细辛、人参、蜀椒、干姜、附子、黄连、黄柏、当归10味药组成,具有温脏安蛔、清上温下的作用,主治“蛔厥”及“久利”.
-
参苓白术散加减对脾虚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袁法分为2组.治疗组50例患者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加服参苓白术散加减,对照组50例患者用基础治疗加服安慰剂.2组均治疗2个疗程,4周为1个疗程,观察其有效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h血糖(P2BG)、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4.4%,总有效率97.8%;对照组显效率17.8%,总有效率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C、TG、HDL-C及LDL-C优于对照组,同时水平优于治疗前.2组患者治疗后FBG、2 hPG及HbA1C均优于对照组,且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妊娠期糖尿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
“旋转乾坤汤”治验举隅
河北中医学院刘保和教授认为人体气机的基本运动形式为阴升阳降,阐明了人体气运动基本模式枢轴-轮周-辐网协调运转的圆运动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创制出“旋转乾坤汤”.此方调畅人体气机,经临床验证有较好的疗效,故列举验案并作深入分析,为后学者提供借鉴.
-
甘露消毒丹化裁治疗宫颈癌术后发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治疗宫颈癌术后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宫颈癌术后发热、应用二代头孢类治疗无效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0人.中药组给予甘露消毒丹治疗,对照组给予亚胺培楠治疗.结果:2组总有效率中药组90%,对照组75%;2组用药后体温均呈下降趋势,第3天中药组平均体温37.0℃,对照组37.6℃.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中药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甘露消毒丹治疗宫颈癌术后发热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发热时间.
-
从脾肾相关治疗少弱精子症心得
从邓铁涛教授提出的五脏相关学说出发,尤其是对脾肾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释少弱精子症的发病机理,认为少弱精子症不应一味补肾,当从脾肾论治,辨病与辨症互参,辨证与辨精结合,药治与食疗同用,且就加味聚精食疗方及益气活精方在不育症中的应用,阐释导师陈德宁教授的临床经验.
-
李坤寅治疗子宫腺肌病经验撷粹
李坤寅教授认为子宫腺肌病的发病与“正气不足,瘀血内阻”有关,治疗时应辨其虚实,化瘀治本,分五脏灵活化瘀;病证结合,谨守病机,标本兼治;衷中参西,辨证论治,审其凝滞作痛之故,或因虚、因实、因寒、因热,化裁古方,分而治之;用经方结合二期疗法(经前期行气活血止痛、减少经量,经后期补益肾精、养血调经;化瘀止痛贯穿始终,身心同治,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增加受孕率,并结合验案,彰显疗效.
-
欧阳群脑病针灸处方临床运用
欧阳群教授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结合现代医学中的临床解剖和康复医学等相关知识,进一步开展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组成了脑病针灸方.本文介绍其组方,并讨论其特点.
-
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对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患者ET-1和NO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治疗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同时随机对部分患者(2组各30例)治疗前后及正常人经期血浆ET-1(内皮素)和血清NO(一氧化氮)含量进行检测.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血浆ET-1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且恢复至正常组水平;治疗后2组血清NO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并均恢复至正常组水平.结论: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对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ET-1和血清NO的异常水平而发挥止痛效应.
-
按法的文献研究
按法是早运用于推拿治疗的手法之一,通过对按法的治疗要点、作用机理、临床应用进行古文献的论述,从理论上精确地阐释按法,根据其理论及功效合理应用按法可拓宽治疗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
附子配伍文献的系统性评价研究
目的:探讨附子配伍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检索附子配伍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评价和分析.结果:文献类型以药理学(39.60%)、临床研究(30.20%)及药物分析学(14.09%)为多,配伍类型中补虚药(31.58%)和清热药(21.05%)较多,药对研究以配伍甘草(25.00%)、干姜(21.15%)及大黄(14.42%)居多,溶媒比例多用8倍和10倍,煎煮时间以1h及30 min为常见,所治疾病以关节炎、疼痛及心衰为重点.结论:通过分析附子配伍研究的倾向、特点及减毒增效机理的研究,为将来进行相关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
张元素“气味厚薄阴阳升降”与“药类法象”理论探析
张元素指出气与味之厚薄,法天地气交而各有升降法则,从而创立“气味厚薄阴阳升降”理论;进而创见性地运用取象比类推理方式,以此理论与运气结合,建立“药类法象”之说.弟子李东垣继承其思想,对“风升生”药的灵活运用,则是张元素“法象”理论的进一步发挥与升华.
-
吉益东洞《药徵》学术价值研究
对吉益东洞《药徵》一书进行研究,认为《药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研究方法上重视方证、以药代方、以方代证;在临床实践中重视实证亲试以阐明药物功效,纠正了一些错误观点;在病因上重视毒邪,在治疗上认为药物的功效就是以毒攻毒;在诊断方法上重视腹诊,在文献来源上重视对《本草纲目》的继承,故《药微》一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
红景天苷对大鼠肠系膜动脉舒缩作用及调控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大鼠离体肠系膜动脉的舒缩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应用DMT微血管张力测定法和ELISA法研究红景天苷对血管的影响及机制.结果:SAL对KCI预处理的血管环起收缩作用;对PE预处理的血管起舒张作用,其中内皮完整血管比去内皮血管舒张明显;L-NAME抑制SAL舒血管,亚甲蓝、吲哚美辛对SAL舒血管无影响;SAL升高血管NO和NOS.结论:SAL对血管具有收缩和舒张双重作用,缩血管可能与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有关;舒血管可能与抑制内钙释放有关,具有与NO释放和NOS合成有关的内皮依赖性,但与环氧合酶途径无关.
-
2296例大学新生气虚体质状况调查
目的:研究气虚体质在大学新生中的分布状况,以期为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2296例大学新生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对气虚体质在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不同学科、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新生中的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气虚体质在大学新生中发生率33.4%,女生发生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科生明显高于工科生和医科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发生率差异显著,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之间气虚体质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虚体质是大学新生中常见的体质类型,兼杂体质非常明显;大学新生气虚体质的发生既与先天遗传有关,也受后天条件的影响,气虚体质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调治可以发生改变.
-
新生儿体质与病理性黄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新生儿与病理性黄疸的相关性,观察新生儿体质对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文献研究及专家意见自行设计新生儿体质状态量表,将新生儿分为偏热状态、偏寒状态和平衡状态,计算各型体质发生病理性黄疸的概率,并比较3组之间发病率是否有差异.结果:由于阴盛质仅1例,故将偏热状态和平衡状态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经统计分析,偏热状态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率高于平衡状态新生儿(分别为70.8%和44.4%),偏热状态和平衡状态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x2 =4.847,P=0.028).结论:新生儿体质与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偏热状态的新生儿较平衡状态的新生儿更易出现病理性黄疸.
-
2014年北京的六气变化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头一个“六”说的是1至6——数序,后一个“六”说的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六气是“行有次,止有位”的,六气的布置是从大寒节起始到次年的大寒节结束,是为一年.这六步气“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不能更改,是谓主气,每气平均间隔“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而具体到每一年的主气变化中,由于到来有迟早、有太过不及或平气,因此古人又在主气之下安排值气之外的“客气”,用以昭示当年气运的特点,这是非常重要而精妙的研究.如2014(甲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主运是太阴湿土,气候有火热、燥湿的偏向性.又因中华大地辽阔,各地气候、物候的差别也是极大,因此一个长期在某地行医的医者,一定要考察当地的气候变化与人的对应关系,将“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沉,参伍相合而调之”,并应认真体会.
-
大学新生社交焦虑与五态人格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社交焦虑与五态人格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运用社交焦虑量表(IAS)与五态人格问卷对240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总体情况偏高;比较社交焦虑量表与五态人格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新生社交焦虑与太阳、少阳、阴阳平和性格呈显著负相关,与太阴、少阴性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新生社交焦虑与五态人格有密切联系.
-
补肾中药对H-P-O轴干预的实验研究进展
H-P-O性腺轴对女性的月经和生殖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关于补肾类中药对性腺轴结构和内分泌功能的研究不断深入.纵观近年来相关实验报道,补肾中药从形态学、内分泌学及神经递质学等方面均对H-P-O性腺轴有改善和保护作用,间接证明了中医肾主生殖理论的科学性及心(脑)-肾-子宫轴与H-P-O性腺轴的相关性,为今后该领域的中西医实验研究提供了思路.
-
卵巢早衰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卵巢早衰作为一种妇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因其病因尚未明确,治疗较为棘手.西医单纯采用激素治疗远期疗效差且副作用明显,中医药以补肾为基础治疗卵巢早衰方法多样、疗效显著、副作用少.故通过检索近几年的文献,从中药的辨证论治、周期疗法、单方治疗、联合疗法以及其他疗法等方面,概述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不同方法、疗效、特点和现状.
-
隐喻视角下的腧穴命名英译研究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腧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腧穴的名称有其深厚的医学和文化内涵.基于取象比类的思维模式,隐喻广泛地使用在腧穴的命名之中.故通过对隐喻的概述、腧穴命名的特点、隐喻的翻译方法、隐喻视角下腧穴的翻译方法以及例析等来探讨具有丰富内涵的腧穴英译问题,以期译文能够更好地体现有关腧穴的定位、功能、主治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而促进中医药在世界更好地传播和发展.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