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60例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自拟调冲活血汤内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促排卵作用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研究要求的11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8例,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和枸橼酸氯米芬等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和调冲活血汤治疗,疗程均为1~3个月经周期,期间正常性生活,并根据监测情况指导受孕;若怀孕则停止治疗,对怀孕者继续观察12周.观察组排卵和妊娠情况,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进行宫颈黏液评分,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实验组在102个观察周期中排卵周期为84个,排卵周期率为82.35%,高于对照组的71.11%;其中实验组优势排卵率59.52%,高于对照组的42.71%;实验组临床妊娠率56.67%,高于对照组的37.93%,2组生化妊娠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子宫内膜厚度、Insl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Insler评分≥8分比例为80.0%,高于对照组的63.79%;实验组A型子宫内膜比例为88.33%,高于对照组的72.41%;实验组血清T和LH水平及LH/FSH比值低于对照组,2组E2和FSH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西医常规促排卵治疗的基础上,针灸结合的干预能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和类型,提高宫颈黏液Insler评分,调节性激素,从而提高优势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
脾阴虚的探讨
人们对脾胃病证本身的认识,侧重脾胃气虚、脾胃虚寒、胃阴不足等,而忽视了脾阴虚之证.其实,脾阴虚是客观存在的,在这方面古今医家皆有论述,只不过人们习非成是,未能引起重视和深入探讨.故今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谈一点对脾阴虚的肤浅体会,谨供同道临证参考.
-
重视妇科瘕瘕的扶正治疗
从古至今论述妇科癥瘕瘕的病理特点为虚实夹杂,提出妇科癥瘕的论治特点为攻补兼施,认为妇科癥瘕的发生、发展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治疗时应在疏导破瘀同时,充分考虑体质因素,使"扶正祛邪”这一古老的中医理论在妇科癥瘕的证治研究中得到新的阐发.
-
从卫气运行谈“胃不和”与不寐
从《内经》关于卫气的睡眠理论谈“胃不和”引起不寐证的机理,认为脾胃功能失常,引起营卫化生不足或枢机不利而卫气运行失常是不寐证发生的原因所在,所以谓脾胃而恢复卫气的正常运行是治疗失眠的重要思路。
-
活血化瘀药物临床配伍规律探讨
活血化瘀药物临床应用广泛,而且有规律可循.但要用好、用活这类药物,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掌握其临床配伍应用规律.本文就此,略作探讨.
-
"异病同治"的理论探讨
1 "异病同治"的理论渊源《素问·五常政大论》曾明确提出"同病异治","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内经》.而对"异病同治"并无明确的文字表述,但与"同病异治"相对已体现了这种治疗思想.
-
《伤寒论》辨证特色探讨
探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特色,认为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反映了疾病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病证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六经病证之间的动态演变、症状之间的动态演变和方药的动态性等关键性问题;六经辨证的关键在于病因病机.
-
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及其与现代科学理论关系的探讨
中医学以独特的诊断治疗理论体系和良好的临床疗效发展至今己数千年,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中医学尤其是中医学基础理论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有人提出要推翻中医原有基础理论重新构建.但是这些人忘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每个事物的发展都是以原有事物为基础,经否定之否定成螺旋式而上升发展的.中医学基础理论如何发展,怎样研究,方向何在?就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1-3],这也正是中医理论发展的瓶颈所在.
-
叶桂"阳化内风"说浅析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为清代名医,不仅在温病领域有重要贡献,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并在中风病的治疗上有独到见解.其著作《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肝风"部分反映了其"阳化内风"的辨证论治思想.
-
饮食致病机理探讨
均知脾胃之性为升清降浊,亦知饮食致病首伤脾胃,饮食不节是饮食致病的根本原因.然饮食致病之机为何,这是探讨的要谛,也是提出饮食之性顺乎脾胃逆则生变为其总病机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论证.
-
"浊邪"新论
1 浊邪的概念浊,原意指水不清、浑浊.在中医古代文献中浊有多种含意.如《内经》云:"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此处之浊乃指重浊之阴气."清者为营,浊者为卫",乃指水谷精微中的稠厚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