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국중의기초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250
  • 国内刊号: 11-35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孟庆云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刘完素妇科学术思想初探

    作者:李丽;杜惠兰

    刘完素是金元时期著名医家,金元四大家中之一.刘完素对妇科的研究主要反映在其所著的《黄帝内经宣明论方》(以下简称《宣明论方》)和《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提出了妇科疾病的诊治原则并载方62余首.刘完素对妇科疾病的研究深刻反映了其“主火论”思想,以“六气皆能化火”的学说阐释了对妇科疾病的诊治原则,同时强调肝脾肾在女性不同阶段的重要性,提倡因人因时制宜,而且还对中医辩证施治有独到见解并主张法不拘古.在月经病、带下病、胎产病的治疗中灵活应用四物汤,以其四物因时、随证加减对妇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发手束悗疗法探讨

    作者:傅平;黄智远;樊效鸿

    以《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原文为依据,发掘出“发手束悗”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手法,其操作核心在于重力压迫脐旁腹主动脉和腹股沟股动脉并快速松手,使热感产生和下传.对于该手法的中医治疗机理,依据《内经》冲脉等条文入手,认为寒气客于冲脉,痹阻血脉,需用温热驱寒治血脉.又由于冲脉是巨脉不能针刺,于是施以手法使热气通、血气行.其治疗机制的现代研究方面,主要是改善病肢微循环、调节交感神经网络,加快脊柱椎管内外的血液循环和脑脊液循环等,从而激活组织的自愈力.

  • 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舌诊之异同

    作者:吴清梅;鲁玉辉

    舌诊早载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伤寒杂病论》首开以舌象变化指导疾病处方用药之先河,后代医家陆续对舌诊进行补充,但舌质舌苔的论述混淆,直至明清时期才得以明确区分及不断完善.故从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的角度出发,通过辨寒热、辨津液盈亏、划分疾病传变、指导治疗与用药、判断预后等方面阐述舌诊在该两门学科运用上的共同点,通过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等方面的变化分析舌诊在该两门学科运用上的差异.

  • “肾着”病名考辨

    作者:林连美;李云海;刘建忠;田玉美

    通过对甘姜苓术汤理法方药分析得出肾着病的发病与五脏相关,其根本在肾;其临床表现虽多,但均为肾阳不足、寒湿之邪侵犯肾之外府所致,用药体现“见肾之病,知脾所传,当先实脾”“下病上取”“先后天资生”等思想,这些思想无不与肾有关,故张仲景将该病命名为肾着病,是杂病脏腑辩证重要性的具体体现.

  • 益气开窍清心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理论刍议

    作者:孙中莉;王明杰;王丽娟;王飞;李斌

    老年性痴呆病属于本虚标实,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表现出病机虚实寒热的不同,“虚、痰、火”是导致痴呆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年高者身体机能退化,气虚生痰、痰迷清窍、久郁化火,针对不同疾病阶段我们提出“益气、开窍、清心”的治法,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随证化裁.远志散出自《圣济总录》,全方由远志、茯苓、人参、石菖蒲、黄连组成,切中痴呆虚、痰、火的病机关键,是治疗痴呆的有效方剂.故就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以及具有益气开窍清心功效的远志散治疗本病作出相关的理论探讨.

  • 吴鞠通易学象数学思想应用探析

    作者:张福利;姚帅

    清·吴鞠通作为温病四大家之一精通易学象数学,并创立了著名的温病三焦辨证理论体系.故试从易学象数学应用角度入手,分析吴鞠通“含三为一”的三才观、“八卦”“六十四卦”等易学象数学思维模式,并进一步阐述吴鞠通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妙用象数,将医易相结合的特色象数思维模式用于中医理法方药各个方面,使学者真正认识到医者象也、数也、无所不通,而后可以言医的医易内涵,以期对学习中医有所帮助.

  • 中医“矢气”学术源流探析

    作者:潘赐明;李振汉;吴元洁

    矢气早见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咳在小肠则表现为矢气;其次是张仲景在阳明篇“转矢气”的虚实病机认识,用承气汤试探“转矢气”“不转矢气”,从而避免误下伤正,后世医家通过临床辨证认为矢气与脏腑、湿浊内盛有关.

    关键词: 矢气 学术源流
  • 孤抄本《养生必用方》考

    作者:王娇;万芳

    《养生必用方》全称《古今录验养生必用方》,作者为北宋名医初虞世,今宋刻本不传,仅存清-叶廷琯抄本.该书刊行之后被多种方书引用,笔者对比各家引文发现,现存孤抄本在抄录过程中存在内容缺失的情况,并非足本,佚文中保存了一些临床宝贵的验方和治法,亦保存了部分文史资料,在孤抄本基础上补充、恢复《养生必用方》全貌,对于现代临床验方的应用以及古代文献传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论清解宣透肺卫法治疗外感热病邪郁肺卫证

    作者:万海同;杨进

    根据临床实际,结合温病学理论,综合各家之言提出目前治疗外感热病初期多重视苦寒清热解毒方药,但该法易致寒凝闭滞,外邪不易透达.明确提出外感热病初起多为外邪从口鼻而入,易侵袭肺卫致肺失宣降、表气郁闭,辩证属邪郁肺卫证.采用清解宣透肺卫方药随证加减可有效治疗该病证,所研制的清解宣透肺卫方药银花平感颗粒(金银花、生麻黄、杏仁、生葛根、虎杖、生甘草)治疗外感热病邪郁肺卫证具有安全有效特点.系列研究明确提出清解宣透肺卫法是治疗外感热病邪郁肺卫证的重要治法,可达到标本兼治,提出外感热病初起诊治的新证型、新治法和新方药.

  • 慢性心衰病大气下陷证与中气下陷证探析

    作者:罗庆盛;张刚;刘炜

    从临床观察出发,认为在慢性心衰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出现明显的大气下陷证和中气下陷证,二者症状表现与治疗确有不同.在慢性心衰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气”表现为不同的特点,故从慢性心衰大气下陷证和中气下陷证的渊源、临床表现、应用辨析其异同,提出二者的代表方升陷汤和升降汤各有其特点,并从方剂的组成、功效方面阐释在不同的心衰阶段如何遣方用药,为临床辩证化繁从简作初步探索.

  • 饮食损伤病因分论

    作者:王东坡;丁雷

    饮食损伤是产生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金元医家李东垣认为饮食损伤“分之为二,饮也、食也”.就是说饮食损伤应以饮伤与食伤分别而论.通过对古代文献分析,结合临床实践认为饮伤即引饮不当产生的机体损伤,其致病因素分别是过饮、久饮、劣饮、偏饮、乱饮所伤;食伤即服食不当产生的机体损伤,其致病的因素是多食、偏食、误食、少食、强食所伤,从而对饮食损伤的病因进行了细化,为临床治疗饮食损伤病证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饮伤 食伤 病因
  • 从小儿“稚阳”论捏脊之要

    作者:林丽莉;林栋;吴强

    清·吴鞠通以“稚阴稚阳”之说论及小儿体质,究其本源实为意指小儿生长发育的动态态势和小儿出生机体柔弱的生理特点.然而小儿体内之“阳”为生命之始、变化之端,小儿阳气未长,其阳易“妄行而为热,归于心肝”“不足而为虚,归于肺脾肾”.因此小儿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当以“固护引领”为要,引“阳”补其不足入经脉.传统的捏脊手法重在通调督脉,仅强调督脉沿线的刺激,笔者则认为捏脊之要应重在汇聚阳气入督而达“引领”之效.因此在小儿捏脊过程中,应注重手法的作用方向及角度,加强手法对督脉的刺激,同时强调手法作用向脊柱正中线上的方向性及推挤的对称用力,即可达到“引领”小儿一身“稚阳”归位而统御周身的目的.

    关键词: 稚阳 捏脊 小儿
  • 浅谈郑钦安《医法圆通·服药须知》内涵

    作者:庄灿;李红

    清·郑钦安《医法圆通》是一部以阴阳为纲、以《伤寒论》六经辨证为基础,重点论述三阴病理论、辨证、治疗和预后的专著,其中尤以少阴病的温阳法为著,以善于“四逆辈方”为常,被后世称为“火神派”的开山之作.然在用大剂量热性药物治疗阳虚阴盛病证而出现种种“反常”现象,郑氏特列《服药须知》专篇.故通过整理郑钦安著作、结合《伤寒论》《灵枢》原文以及后世该学派医家的文献,总结出在扶阳治疗过程中出现种种异常表现的本质,为扶阳法及四逆辈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儒门事亲》汗吐下理论特色研究

    作者:马丹;傅海燕

    《儒门事亲》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所著,主要论述了张子和攻邪的学术主张及独特的治疗理论.张子和不局限于传统的汗吐下三法,建立了汗之开其玄府、吐之令其调达、下之推陈致新的理论框架,拓展了中医的辨证思路,对中医理论和临证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不拘泥古法,勇于创新,精于辨证,知常达变,不仅纠正了当时滥用温补的不良风气,更是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追求的宝贵财富.作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之一,故着重挖掘张子和独特的治疗理论框架,以探寻张子和汗吐下三法的理论特色.

  • 黄永生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姜丽红;李俊;魏岩

    目的:探索名老中医黄永生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以黄永生教授门诊病例为数据源,采用频教分析及聚类分析确定处方中的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共收集治疗冠心病初诊处方659则,总用药频次为13673次,共使用190味药,39味核心药物,占总用药频次的88.94%.对39味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三类核心处方.结论:黄永生教授治疗冠心病组方特色鲜明,多采用滋肾疏肝、温阳益气、利湿化痰法治疗及预防冠心病,其用药规律体现其临床治疗冠心病是基于“先天伏寒”与“瘀能化水”的理论.

  • 从脾肾论治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探析

    作者:张锦明;黄国圣;曾慧妍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是引起低血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以机体免疫异常为基础.中医学“脾”“肾”与现代医学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证实,中医学“脾”“肾”是机体免疫的基础.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明确了健脾、补肾、益气、温阳等中药具有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及活性、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促进免疫活性物质表达等多靶点免疫调节作用.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探索认为,脾肾两虚是IAS的中医基本病机,IAS的中医辨治以培补脾肾为基本治法,重用健脾补肾方药,在辨证施治的同时多靶点调控免疫系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标本兼治,临床收效甚佳.

  • 中药调周法治疗PCOS不孕症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陈婕;谈勇

    目的:评估调周法单独或联合COS对改善PCOS生殖障碍的疗效.方法:利用Review Manager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调周法治疗PCOS不孕症的随杌对照试验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文献.结果:调用法+COS vs COS:前者临床妊娠率、排卵率、排卵前子宫内膜厚度、总有效率均显著升高,OHSS发生率显著下降,但两者双胎妊娠率、LUFS率、未启动周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周法vs COS:前者总有效率升高,两者排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调周法可有效改善PCOS生殖障碍,提高COS周期临床妊娠率与排卵率,增加排卵前子宫内膜厚度,降低OHSS发生.

  • 注射用血塞通对不同中医证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微栓子信号的影响

    作者:史敏;杨东东;罗丹青;肖文;王倩男;宁金丽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塞通对MCA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伴MES阳性T1A患者MES数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注射用血塞通组,常规治疗组给予TIA常规二级预防治疗,注射用血塞通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15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MES数量及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治疗前后MES数量,并在第3、6个月随访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通过TCD对MES监测,2组MES的数量都明显减少,注射用血塞通组MES数量减少更明显,注射用血塞通组阴虚风动型、风痰入络型患者治疗前后MSE差值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并在随访中发现,注射用血塞通组缺血性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注射用血塞通增加了常规二级预防,减少MCA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伴MES阳性T1A患者MES数量和缺血性事件发生率.常规二级预防减少阴虚风动型患者MES数量为明显,注射用血塞通为明显地增加了常规二级预防减少风痰入络型患者MES数量的作用.

  • 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高金鸟;黄秀锦;李芳;高锦丽

    目的:研究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盆腔炎(湿毒壅盛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 例急性盆腔炎(湿毒壅盛兼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联用组53例,对照组给予头孢西丁钠+盐酸多西环素静脉滴注治疗,联用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盆腔超声检查、血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及复发情况.结果:联用组治疗后中医症状(除头痛外)分级量化积分、盆腔超声检查、血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联用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联用组的复发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盆腔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疾病复发,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 平乐疏肝活血汤加减配合绝对卧床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临床观察

    作者:张晓辉;李洁;张虹

    目的:观察基于平乐正骨理论核心“气血共调平衡”和急性期“破瘀扶正”为辩证要点组方的平乐疏肝活血汤加减,配合绝对卧床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85例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诊断标准的中老年患者,给予平乐疏肝活血汤加减内服,治疗过程中患者绝对卧床,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结果:患者服用平乐疏肝活血汤加减并绝对卧床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基于平乐正骨理论核心“气血共调平衡”理论和急性期“破瘀扶正”为辨证要点组方的平乐疏肝活血汤加减,配合绝对卧床治疗,对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疗效显著.

  • 基于数据挖掘的陈镜合治疗心悸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庄逸洋;黄楚栓;李荣;杨小红;陈镜合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陈镜合教授临证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以陈镜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岭南名医门诊治疗心悸病例为研究对象,提取处方药物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400首,使用药物总计160味,其中高频使用药物的前三位为甘草、茯苓、党参,高频药物组合前三位的为“甘草-茯苓”“党参-甘草”“陈皮-甘草”,并挖掘出10首聚类新处方.结论:陈镜合教授治疗心悸立足于脾,以理脾治心为大法,临证多以六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减,并根据合并有肝郁气滞、痰火扰心、气阴两虚、阴虚火旺、心阳不振等兼证灵活化裁,多合用四逆散、温胆汤、生脉散、百合地黄汤、桂甘龙牡汤等.

  • 毛德西辨治冠心病经验

    作者:曾垂义

    全国名老中医毛德西教授以“阳微阴弦”定冠心病“本虚标实”病机,认为冠心病多虚实夹杂证候.临床上选方用药有自己独到见解,遵古而有突破,如根据心气亏虚程度不同选用不同参类,以宽胸丸治疗胸痹寒凝心脉证,以真武汤治疗心阳不振胸痹,以消瘰丸治疗三高引起的冠心病.同时根据冠心病的病机,历代医家的认识,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创立五参顺脉方治疗冠心病,该方以益气养阴为基础,兼有活血、理气、化湿、安神等功效,以原方或加减方治疗各证型冠心病效果显著.

  • 刺山柑总生物碱对系统性硬皮病小鼠Endoglin等影响

    作者:康小龙;何承辉;卢军;刘晶

    目的:观察刺山柑总生物碱对系统性硬皮病(SSc)小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Endoglin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青霉胺组及刺山柑总生物碱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博莱霉素建立SSc模型.成模后给药8周,ELISA法测定小鼠皮肤和肺组织α-SMA、皮肤组织Endoglin和血清MMP-1、IL-6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肤和肺组织α-SMA、皮肤组织Endoglin和血清IL-6水平升高,血清MMP-1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刺山柑总生物碱高剂量组α-SMA、Endoglin和IL-6水平降低,MMP-1水平升高.结论:刺山柑总生物碱可减少SSc α-SMA表达,降低Endoglin和IL-6的异常升高,升高MMP-1水平,改善SSc组织纤维化.

  • 雄激素合成酶在H22荷瘤小鼠不同证候表达差异

    作者:潘志强;方肇勤;卢文丽;刘小美;梁超;张园园

    目的:研究睾丸雄激素合成酶与肿瘤状态下小鼠证候的关系.方法:采用实验小鼠及其标准化四诊与辨证方法筛选H22荷瘤小鼠邪毒壅盛证、气虚证、阳气虚证、气阴阳虚证,并以GeneChip Mouse Exon 1.0 ST Array技术检测睾丸组织基因芯片表达谱,重点分析睾丸基因芯片中雄激素合成酶及其调节因子在不同证候小鼠中的差异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Star、Stard5、Cyp17a1、Hsd3b6、Hsd17b3、Suh1 e1等基因在早期邪毒壅盛证和气虚证小鼠呈现下调趋势,且在中晚期阳气虚证和气阴阳虚证下调幅度更加显著,Cyp11 a1、H sd3b1、Hsd17b10、Hsd17b11、Hsd17b12、Fdx1、Fdxr、Por、Sult1 a1等仅在中晚期阳气虚证和气阴阳虚证中显著下调,Cyp17a1仅在睾丸组织特异性中表达.结论:H22荷瘤小鼠肿瘤形成后,自发产生的虚证越严重,其睾丸雄激素合成酶基因转录活性越低.

  • 独正杆接骨膏外用对家兔骨折愈合过程中BMPR-1A、 BMPR-1B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琼;向阳

    目的:探讨独正杆接骨膏外用对家兔骨折愈合过程中BMPR-1A、BMPR-1B mRNA表达的影响,分析其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30只家兔桡骨骨折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在其患处外敷独正杆接骨膏并用小夹板固定,对照组不使用药物仅常规消毒后进行小夹板固定.分别于治疗后第3、6、10周每组随机抽取5只行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处死家兔取患处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家兔骨组织中BMPR-1A、BMPR-1B mRNA的含量,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家兔第3、10周患处骨组织标本中BMPR-1A、BMPR-1B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独正杆接骨膏外用可在骨折愈合早期促进骨组织中BMPR-1A、BMPR-1BmRNA的表达,同时可以维持晚期的表达量,延缓衰减趋势,促进骨折愈合.

  • 青藤碱诱导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牟凤林;陈华

    目的:通过青藤碱(Sinomeine,SlN)诱导K562细胞凋亡实验,研究SIN诱导K562细胞凋亡机制.方法: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FMC)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 33258染色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Real-time PCR检测bcl-2和bax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CCK-8和FCM结果显示,SIN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早期凋亡;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显示,经SIN诱导48h后表现出细胞凋亡的典型变化;Real-time PCR结果显示,SIN组bax基因表达升高,bcl-2基因表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N组中Caspase-3、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结论:SIN可诱导K562病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 吴颢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经验

    作者:徐达;吴颢昕

    介绍吴颢昕教授对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证治疗经验.吴颢昕教授临证30余载,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审因施治,形成独到的治疗方法每获良效.吴颢昕教授认为该病的病位主要在肾,其次心肝,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肾虚为主,标实以心肾不交、血虚肝郁为要,治疗强调补肾为主、阴阳同调,佐以清心安神、养血疏肝,自拟经验方更年宁汤标本兼治,把分型与分证的思想贯穿于随证加减之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 “甘温除大热”理论发微与临证体会

    作者:张万年;文艺;郑昕;樊冬梅

    “甘温除大热”思想源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彰于李东垣,是中医学认识、治疗热病的重要理论与方法之一.故分析“甘温除热”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进一步剖析元气与阴火的内在联系,提出元气亏虚是内伤发热之关键,而阴火是一种内生的病理性虚火,其产生根源在于元气亏虚,并认为阴火为“元气之贼”.后结合临床实践,深入探讨甘温除热理论的临床本义,总结并指出临床运用甘温除热法应抓住发热病机,在配伍用药上强调“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对于阴虚发热及实热证则当忌用,“甘温除热”法为治疗发热提供了分析思路,具有理论和临床的双重意义.

  • 黄九龄治疗疑难杂病经验总结

    作者:雷枭

    通过分析儿童肝脓肿术后持续高热案、顽固恶风多汗案、麻醉意外神昏案巧治多寐案,反映了黄九龄主任医师治疗疑难杂病倡导经典的指引作用,善于明辩寒热,精于平调气机;把握主证,切中核心病机,用药精简;构思巧妙,异病同治.

  • 少腹合剂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

    作者:桑海莉;贾淑华;李亚萍;崔文

    目的:探讨少腹合剂保留灌肠配合神阙贴敷脐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试验组应用自制少腹合剂保留灌肠配合神阙贴外敷神阙穴,对照组应用康妇消炎栓纳肛,10d为1个疗程,2组各治疗2个疗程.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3.3%,对照组87.8%,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改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子宫动脉血流,降低TNF-α,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CD8+亚群数量和升高CD4+/CD8+比值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少腹合剂保留灌肠配合神阙贴敷脐法,对于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进一步研究并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 土家族麝针疗法“活血生新”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涂星;张燕;文德鉴;胡泽华;郜红利;向阳;袁德培;王利胜

    目的:探讨土家族麝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机制,揭示其活血化瘀诱导血管新生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缺血性脑中风大鼠模型,以Zea-longa为1~3分的大鼠为研究对象,以土家族麝针疗法干预3个疗程后,TrC染色法观察其对大脑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观察其对脑皮质区整体血流速度的影响,western-blot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1(VEGFR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缺血性脑中风大鼠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加,脑皮质区血流速度明显减缓,脑组织中VEGF蛋白和VEGFR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经给予土家族麝针疗法治疗后,脑梗死体积显著降低,脑皮质区的血流速度显著加快,脑组织中VEGF蛋白和VEGFR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且其影响随着疗程的延长更为显著.结论:土家族麝针疗法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中风所致的脑梗死体积,其“活血生新”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脑皮质区的血流速度、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水平有关.

  • 针刺时间窗对TBI脑组织Bax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新荣;王瑞辉;马小卫;吴涛;郭义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针刺介入治疗TBI的效果,揭示针刺干预对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疗效机制,为临床针刺治疗TBI的佳介入时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刺1、针刺2、针刺3组,使用eCCI仪造模,取百会、人中、内关和足三里,分别在造模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开始针刺治疗,各组治疗持续10次,在造模后第15天取材并检查脑皮质Bax含量.结果:针刺组神经运动功能评价、脑皮质中Bax蛋白及相应基因mRNA含量明显变化,且针刺1组优于针刺2组和针刺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BI后针刺早期介入更有利于保护损伤的脑组织.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针刺 时效 Bax
  • 基于现代文献隔盐灸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翟春涛;田岳凤

    目的:回顾2000至2016年隔盐灸临床研究文献,探讨隔盐灸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0至2016年关于隔盐灸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其穴位选择情况及疾病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检索到的隔盐灸文献,经阅读摘要、关键词、全文终确定符合标准的隔盐灸临床文献共95篇,涉及病症37种,主要用于治疗尿潴留、腹痛、腹泻、原发性痛经等疾病;涉及穴位27个,神阙穴使用频次多,其余依次为关元穴、中脘穴、气海穴和阿是穴.结论:隔盐灸具有广泛的适应证,且不良反应少,这一绿色疗法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 耳穴压豆疗法治疗艾滋病失眠患者前后生存质量评价

    作者:张敏;陈秀敏;金艳涛;李政伟;张丽;刘静静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疗法对艾滋病失眠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符合艾滋病失眠诊断标准患者272例给予耳穴压豆疗法,使用WHOQOL-HIV-BREF中文简表对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调查,计算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结果:艾滋病失眠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各个领域得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除心理领域外各领域得分及总得分都较常模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情况、文化程度及CD4+T细胞计数对患者各个领域及总得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精神世界领域及总分与年龄呈正相关,生理领域、精神世界领域及总分与性别呈正相关,心理领域、环境领域与学历呈正相关,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精神世界领域及总分与婚况呈负相关,CD4+T细胞计数与各个领域及总分呈正相关.结论:耳穴压豆疗法可改善艾滋病患者失眠症状,且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曲骨平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90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枫;袁盈;蔡向红

    目的:观察曲骨平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分别采用曲骨平刺和西药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口服,同期治疗6周.于入组前及治疗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NIH-CPSI)评分和中医辨证评分.根据症状评分结果计算出临床有效率,应用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N1H-CPSI评分和中医辨证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对于症状严重程度(疼痛+排尿症状)项目的改善情况更为突出.结论:曲骨平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肯定,其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口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穴位贴敷诱发小鼠背部接触性皮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刘兰英;吴嘉龄;王和生;吴文忠;张聪;刘成勇;秦珊;陈栋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诱发小鼠背部接触性皮炎模型制备及评价方法.方法:以经典的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发的小鼠背部接触性皮炎模型作为参照,制备不同穴位贴敷方法诱发的小鼠背部接触性皮炎模型,观察皮损肉眼下及光镜下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肉眼下穴位贴敷造模小鼠皮损与DNFB造模小鼠皮损颜色、形态、质地等相似,符合接触性皮炎肉眼下表现.光镜下皮损组织病理学均示穴位贴敷诱发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皮损皮肤表皮角质层破坏,真皮层炎细胞浸润与DNFB诱发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表现存在高度相似性,符合接触性皮炎的病理学改变.结论:成功建立穴位贴敷诱发的小鼠背部接触性皮炎模型,以肉眼下及光镜下病理作为评价方法.

  • 基于小世界网络的经穴相关性涌现计算

    作者:徐天成;李诗园;徐先红;卢梦叶;林祺;孙建华

    形似“六度分离”的小世界网络广泛存在于真实世界.故基于该理论的基本内容,即以经穴为节点,将经穴间因主治相同产生的联系抽象为连边.使用现行教材中的经穴与主治数据,对经穴主治表述进行规范化预处理,按经穴间有相同主治则形成连边的构建原理形成经穴-主治的复杂网络.计算出该网络具备高聚类系数和低平均路径长度等特征,定量证明以经穴为节点、主治作为连边的网络呈现小世界效应,并首次提出“十四经特异性”的概念且给出定量分析数据.为定量研究经脉及经穴间联系提供新的手段,促进经穴相关性研究进入统计学层次,并为数字经络智能针灸机器人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 藿朴夏苓汤析疑

    作者:刘飞祥;樊巧玲;林子璇;滕占理;童伟伟;李星

    藿朴夏苓汤是清代医家创制治疗湿温病的著名方剂,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然而后世多种医学文献所载其来源、正异名、组成、用量、用法等内容存在许多分歧、疑艾之处.笔者通过对现存文献资料的系统查阅,就藿朴夏苓汤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考证,认为该方药组成首见于《医原》,至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始冠以方名并拟定其药量,明示其立法,且待何廉臣编纂《湿温时疫治疗法》时又补充了该方用法(以通草煎汤代水)及加减法.《重订广温热论》收载该方时,药物组成略作变化,亦称之为藿朴夏苓汤,是否宜作二方论之尚待研讨.而藿朴胃苓汤乃何廉臣之师樊开周所创,亦见于《重订广温热论》与《湿温时疫治疗法》,非藿朴夏苓汤之异名,二者实为两首性质完全不同的方剂.本方方源宜表述为“方出《医原》,名见《湿温时疫治疗法》”.

  • 从《神农本草经》看张仲景对姜的用药规律

    作者:秦高凤;赵琰;屈会化

    《伤寒杂病论》的组方用药深受《神农本草经》的影响,但《伤寒论》不仅仅是对《神农本草经》用药的继承,更是发展和扩充.姜作为药食同源品应用非常广泛.张仲景善用姜,《伤寒杂病论》所用之姜有生姜、干姜、炮姜之别,但《神农本草经》主要论述干姜的性味和功效,仅以“生者尤良”4字对生姜作了简单说明,尚未对其性味和功能进行详细阐述.故通过解读《神农本草经》中姜的功效主治对张仲景运用姜的规律进行总结,探讨其对《神农本草经》姜记载的继承和发展,并对“生者尤良”进行浅析.

  • 略论桂枝汤的补益中焦作用

    作者:张敏;张雪亮

    桂枝汤被称为“伤寒第一方”,张仲景在遣方用药、饮食调护中时时以固护脾胃为重.多数医家认为桂枝汤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方,现代方剂学亦把其归入解表剂之列.然而对桂枝汤平补阴阳、建中补虚的作用重视不足,故从桂枝汤方义及其加味方论述其补益中焦作用.桂枝汤方中的5味组成均为温补中焦之品,其中桂、姜、枣、草皆为厨中常用之品,均能鼓舞胃气,有健脾开胃之功.桂枝汤实为调补脾胃之方,通过温补脾胃从而达到启化源、滋营卫、益气血、和阴阳、补脏腑、祛病邪之目的.

    关键词: 桂枝汤 补益 中焦 营卫
  • 半夏在《金匮要略》中的配伍运用规律

    作者:李博文;高长玉;王聪;张成宇

    半夏为张仲景《金匮要略》常用之药,并常以半夏之燥燥湿化痰,温化寒痰、寒饮;以半夏之降降逆止呕、降逆平喘、降逆平冲,以治疗各种气机上逆之证;以半夏之散散结化痰、散结除痞、散结通痹、散结行滞.通过不同配伍,灵活组方,广泛治疗多种疾病,遣方用药之妙堪称后世典范,充分体现了张仲景辨证论治的思想.

  • 牡丹皮地骨皮治骨蒸之理探析

    作者:孙敬辉;王承龙

    自张洁古在《珍珠囊》[1]中记载:“牡丹皮,手厥阴、足少阴治无汗骨蒸也;地骨皮,手少阳、足少阴治有汗骨蒸也”以来,后世本草亦多从之.然对于为何牡丹皮能疗无汗骨蒸而地骨皮治有汗骨蒸的原因,却少有医家提及.后世学者对此看法莫衷一是,有言丹皮地骨皮均可治疗有汗和无汗骨蒸不必分之者;有言丹皮长于清实热,地骨皮善于除虚热者……鉴于此种情况,笔者通过对骨蒸的病因病机、二药的药性以及古人处方中对于二药的运用进行剖析,发现其原因在于:丹皮入血分,活血而泻血中伏火,故能疗无汗骨蒸;地骨皮走气分,育阴而清气分虚火,故能治有汗骨蒸.

  • 中药传统知识保护的研究现状及应有改变

    作者:王树华;蔡维生

    中药被世界逐步认可并深度开发,但我国的中药产业却同时失去国内国际2个市场,中药传统知识保护不力是一重要原因.目前中药传统知识保护的研究主要有借用西方知识产权制度、创设专门制度和采用技术手段保护3个方向,没有研究中药传统知识的本质和中药传统知识向产品转化的路径,也忽视了经济背景、政治环境变化与中药传统知识保护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研究应转向深入认识中药传统知识本质,调研“新常态”下的保护现状,寻找符合“依法治国”理念的保护策略.

  • 略论中医证候与体质的关系

    作者:潘秋霞;陈家旭;刘玥芸;马庆宇;李晓娟;周岩

    探讨证候与体质关系,并从二者的萌芽、时相性特点、内在本质、临床应用意义以及现代科研技术结合的研究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在时相性、反映疾病的病因病机情况的能力、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方面均存在“同性”相关关系;同时从定义的权限内容、时限性中的存在和转变时间部分、在辨证论治及临床治疗中的指导地位等方面探讨了二者的差异性.根据临床发展需求,证候与体质也分别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并根据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证候 体质 区别 联系
  • 中医理论术语的模糊性对中医科普文本易读性的影响

    作者:马彦敏;孟静岩;马佐英;袁卫玲

    中医理论术语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础,是中医精华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对养生及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中医在养生、保健、治病中有着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中医科普文本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中医理论术语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科普文本的阅读.故主要阐述中医理论术语的模糊性及其成因,探讨中医理论术语模糊性对中医科普文本易读性的影响并提出改进的措施,以期为促进中医科普文本的传播提供可行方案.

  •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进展

    作者:周思颖;张思杰;徐寒子;孙大伟;唐金海

    近年来中医药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并有重要地位.此综述回顾总结了中医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将中医辨证论治与疾病分期及诊疗技术相结合,拓展中医理论内涵,丰富乳腺癌中西医结合理论基础.介绍了中医药的实际临床应用及疗效,如改善术后并发症、对抗化疗耐药性、降低放化疗副反应、减轻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等方面,通过对中医药干预乳腺癌的实验室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中医药多途径、多靶点的药用特点.

  • 中药人工周期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者:闫妙娥;吴超燕;王玮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生殖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妇科内分泌疾病的研究热点.故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药周期治疗等方面,概括了近几年中医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因病机以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采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但还需进行大样本的研究.

  • 产褥期抑郁症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作者:刘晓玲;刘红梅;刘寨华

    产褥期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是产褥期发生的心理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情绪改变、自我评价过低、生活态度消沉、精神神志改变,是产褥期精神障碍中常见的一种.PPD不仅危及母亲健康,还会影响婴儿的心智及行为的发育,影响家庭生活质量[1-2].我国报道的PPD患病率为1.1%~52.1%,平均为14.7%,与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PPD 10% ~ 15%的患病率基本一致[3].PPD首次发病多在产后6周,约2/3患者可于1年内康复,预后较好,首次发作后约半数以上会在未来的5年内出现再次发作.而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多,复发风险也在加大.本文就近年来国内中西医在PPD诊断评估及干预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实现中西医的优势互补,为进一步探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 Twist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及其中医药研究进展

    作者:王婧筱;周天;胡凯文

    在恶性肿瘤的发展进程中,Twist对多条通路均有调节作用,是作为节点调控的重要靶点.Twist转录因子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碱性螺旋-环-螺旋分子,其异常表达在恶性肿瘤中可诱导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干细胞表型形成、能量代谢重调等诸多方面,可能成为诊断及预后的新指标.目前各种研究发现,中药可通过引起Twist表达改变抑制肿瘤进展,故将针对Twist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新进展及相关中医药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研究提供新思路.

  • 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魏艳霞;李鑫;林也;王莘智;李如意;余黄合;邵峰;邝涛;宋厚盼;蔡雄;黄惠勇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功能障碍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长期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独特优势,加大对中医药的研究必须借助动物模型,由此构建具有中医证候特征的动物模型是关键.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结合现代医学“病”和中医“证”的优势,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中医动物模型.笔者拟对近年来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进行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期推动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及其证候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 目的论驱动下的中医药英语翻译探析

    作者:于洋;高峰;尹雪梅

    中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思维结构和语言特点.在传统医学日益走向国际化的今天,如何做好中医药英语翻译工作已经成为广大中医译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故对德国翻译家汉斯·威密尔提出的功能主义目的论进行了深入分析,详述目的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在其指导下对中医病证名称、中医方剂名称以及中医药文献的翻译策略.目的论应用于中医药翻译中,以翻译目的为首要原则,既充分考虑译文受众的接受性,又保留了源语的文化内涵,对提高中医药英译的可读性具有重要意义.

  •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金匮要略》衔接机制对比研究

    作者:曲琳琳;张斌

    衔接是保证语篇行文流畅、意义表述完整及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加之古汉语自身文辞凝练、结构复杂等特征,势必反映在衔接机制的运用上.故立足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通过对中医典籍《金匮要略》汉英译本进行定量定性对比分析,着重论述语法、词汇两大类衔接机制在《金匮要略》汉英译本中的体现、差异及缘由,并结合实例探讨英译过程中如何对各衔接手段进行有效识别和重构,以促进中医典籍英译实现大化传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