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妇产科

中华妇产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중화부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567X
  • 国内刊号: 11-214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fc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妇产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郎景和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晚期卵巢上皮性癌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处理

    作者:臧荣余;张志毅;蔡树模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上皮性癌(AEOC)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复发后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了自1986年1月至1997年12月经系统首次治疗后复发的AEOC患者167例进行再次治疗的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筛选影响缓解期的因素.结果患者的中位年龄51岁(26~71岁).60例行二次手术治疗,其中23例术后残留癌直径≤1 cm;107例进行再次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影响AEOC复发的因素有年龄、首次术后残留癌直径、一线化疗、先期化疗.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留癌直径≤1 cm、残留癌直径>1 cm和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10、13个月(χ2=16.41,P=0.000 3),经两两比较发现,残留癌直径≤1 cm和化疗患者均比残留癌直径>1 cm患者预后好,并且残留癌直径≤1 cm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化疗患者(χ2=3.97,P=0.046 2).二线化疗和未行二线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1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86,P=0.049 4). 结论年龄、首次术后残留癌直径、一线化疗、先期化疗等是影响AEOC复发的主要因素,二线化疗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是AEOC复发后有效的治疗手段.

  • 正常妊娠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妇女血清瘦素水平的动态检测

    作者:彭萍;李文玲;江悦华;乔琳;张艳玲

    目的动态检测正常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妇女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以及50例正常妊娠和14例妊高征妇女(观察组)孕16~20、24~28、32~36周及分娩前的血清瘦素水平及其新生儿的脐血瘦素水平,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及胎盘重量.结果 (1)随着孕周的增加,观察组妇女血清瘦素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妊高征妇女血清瘦素水平为(14.1±2.2)~(25.4±2.7) μg/L,较正常妊娠妇女的(13.4±3.0)~(21.4±3.7) μg/L明显上升(P<0.01),并持续至妊娠结束,而正常妊娠妇女血清瘦素水平在孕28~36周时上升明显,孕28周前及孕36周后上升缓慢.(2)体重、体重指数与血清瘦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妊娠、对照组妇女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478~0.639,P<0.05或P<0.01),而妊高征妇女无显著相关性(r=0.035~0.379,P>0.05).(3)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与血清瘦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妊娠、孕20周前的妊高征及对照组妇女无显著相关性(r=0.113~0.498,P>0.05),而妊高征妇女孕20周后呈显著正相关(r=0.639~0.852,P<0.05).(4)正常妊娠妇女分娩前血清瘦素水平与脐血瘦素水平、胎盘重量无显著相关性(r=0.132,0.097,P>0.05);而妊高征妇女分娩前血清瘦素水平则与脐血瘦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92, P<0.01)、与胎盘重量呈显著负相关(r=-0.819,P<0.01).(5)正常妊娠和妊高征妇女脐血瘦素水平均与其新生儿出生体重、体重指数呈显著性正相关(r=0.520~0.655, P<0.05或P<0.01).结论正常妊娠、妊高征妇女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妊娠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具有不同的特点.

  • 经阴道多胎妊娠胚胎减灭术55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荷凤;朱依敏;周馥贞;徐键;叶英辉

    目的分析在阴道B超引导下对早期高序多胎妊娠进行胚胎减灭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55例经辅助生育技术受孕的早期(妊娠49~79 d)多胎妊娠,在阴道B超引导下行胚胎减灭术,其中1例为7胎妊娠,7例为5胎妊娠,16例为4胎妊娠,31例为3胎妊娠.用减胎穿刺针的针尖直刺待减灭胎儿的胎心搏动(心搏)处,直至原始心搏消失,抽吸胚囊内容物,或在穿刺胚胎的同时向羊膜囊内注射生理盐水.结果 53例(96%)减胎成功,其中49例减为双胎,3例5胎减为3胎,1例7胎减为3胎;失败2例,均为4胎妊娠,其中1例为术中流产,1例为未减灭.术后流产8例(流产率15%);早产21例,其中5名早产儿于出生后1~2 d内死亡,未见畸形;足月分娩24例.共出生新生儿87名(包括42名早产儿),82名新生儿存活,除1名为六指畸形、1名为房间隔缺损外,其余新生儿均健康,无畸形,无脏器损伤、血管损伤大出血及术后感染、发热等.结论妊娠早期经阴道施行胚胎减灭术是一种定位准确,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手术.

  • 子宫腺肌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作者:韩燕华;周应芳;郑淑蓉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组织的表达,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血管生成活性的变化.方法手术切除子宫患者62例,其中子宫腺肌病32例(腺肌病组),无症状子宫肌瘤30例(肌瘤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肌层、腺肌病病灶(包括异位内膜及其周围子宫肌层)或肌瘤组织中的表达.采用MPIAS-500彩色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腺肌病组子宫内膜腺上皮VEGF 组织学评分,增殖期(9.6±1.4)分,分泌期(11.7±1.6)分;肌瘤组增殖期(8.3±1.7)分,分泌期(10.2±1.5)分.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子宫内膜腺上皮VEGF 组织学评分均于分泌期显著增加(P<0.05).腺肌病组异位内膜腺上皮VEGF 组织学评分,增殖期(11.9±1.8)分,分泌期(13.0±1.7)分,较在位内膜明显增加(P<0.05),但无周期性变化.腺肌病组异位内膜周围子宫肌层VEGF 组织学评分,增殖期(9.5±1.3)分, 分泌期(8.7±1.3)分,较正常子宫肌层的增殖期[(4.8±1.9)分]、分泌期[(4.5±1.4)分]明显增加(P<0.01).结论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周围肌层VEGF表达显著增强,提示血管生成活性增加.

  • 血管形成抑制剂TNP-470对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作者:孔海宏;金志军;姚明

    目的观察血管形成抑制剂TNP-470(简称TNP)对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对30只裸鼠建立人卵巢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共分为5组:对照组(皮内及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溶剂组(皮内注射1%乙醇及5%阿拉伯糖混合液)、TNP组(皮内注射TNP)、环磷酰胺(CTX)组(腹腔注射CTX)、TNP+CTX组(皮内注射TNP,同时腹腔注射CTX).观察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裸鼠体重的变化,计算抑瘤率,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溶剂组抑瘤率为7.9%,对照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NP组抑瘤率为26.1%,CTX组为33.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NP+CTX组抑瘤率高达70.5%,有极明显的抑瘤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TNP+CTX组移植瘤镜下可见肿瘤细胞核浆比例明显小于对照组,核异形性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TNP对卵巢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TNP与化学药物联合应用,抑瘤作用增强.

  • 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断性刮宫术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

    作者:王文;郭燕燕

    目的探讨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断性刮宫(诊刮)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子宫内膜癌患者156例,分为单纯分段诊刮(A)组93例,及宫腔镜辅助下的分段诊刮(B)组63例,比较两组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结果 A组手术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相比,期别提高的百分率为34%(31/92),期别降低的百分率为15%(14/92),对宫颈受累估计的准确率为75%(68/91),腹腔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32%(23/71);B组分别为43%(27/63)、3%(2/63)、90%(56/62)和35%(18/51).两组间手术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相比期别提高的百分率及腹腔洗液细胞学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间手术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相比期别降低的百分率及对宫颈受累估计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腔镜能较确切了解子宫内膜癌患者宫颈受累情况,提高了在其辅助下分段诊刮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的准确率,且不增加患者腹腔洗液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

  • 子宫颈癌Ⅱb期患者术中应用放射治疗的初步探讨

    作者:刘孜;陈熹

    目的对术中放射治疗(放疗)在子宫颈癌Ⅱb期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182例已确诊的宫颈癌Ⅱb期患者按愿望分成两组.术中放疗组:97例,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术中采用自制的盆腔专用限光筒照射12 MeV的β射线18~20 Gy,配合术前外照射6 MV的X线20 Gy及腔内后装放疗A点10~14 Gy/2次;单纯放疗组:85例,给予6 MV的X线30 Gy和中央遮挡20 Gy,腔内后装放疗A点35~40 Gy/5~6次.结果宫颈癌Ⅱb期术中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5年生存率分别是95%和8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宫颈腺癌患者生存情况明显改善,术中放疗组5年生存率为91%,单纯放疗组为6例中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术中放疗组放射性直肠炎、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放疗并发症明显少于单纯放疗组(P<0.01).结论术中放疗为宫颈腺癌Ⅱb期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同时对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放疗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

    作者:曾菲;陈涤瑕

    目的探讨与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并发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LLP综合征)的发病率、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7年来妊高征并发HELLP综合征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ELLP综合征在重度妊高征患者中的发病率为8%,参考美国Tennessee大学制定的诊断标准,完全性HELLP综合征8例,部分性HELLP综合征6例.治疗方法为严密监护母儿情况下积极治疗妊高征,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尽快终止妊娠.主要并发症为DIC、肝被膜下血肿、胎盘早剥、肺水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14例患者中死亡1例,围产儿死亡4例,死亡率分别为7%及29%.结论 HELLP综合征是重度妊高征的一种严重威胁母儿安全的并发症,及早发现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降低母儿死亡率.

  • 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致死基因mRNA的表达

    作者:王育;林其德;汪希鹏;陆佩华;沈仲毅;丁传伟;洪燕;李卫平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致死基因维甲酸受体(RXR)α、N-myc和转录增强因子-1(TEF-1)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38例自然流产患者的绒毛组织中RXRα、N-myc和TEF-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和33例正常早孕妇女对比.结果 (1)RXRα和TEF-1基因mRNA表达水平,自然流产患者分别为0.4±0.3和1.6±1.1,正常早孕妇女分别为0.6±0.3和2.3±1.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N-myc 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2.1±1.2和2.2±0.9,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复发性流产者(23例)与非复发性流产者(15例)的RXRα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3±0.2和0.6±0.4(P<0.05),TEF-1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1和1.9±1.2(P<0.05).结论 RXRα、TEF-1 基因可能参与调控人类胚胎的生长,其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自然流产尤其是复发性流产有关.

  • 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作者:刘萍;陈春林;刘丽芳;柳建华

    目的了解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病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对30例用明胶海绵为栓塞剂行UAE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于UAE前1周内和UAE后7、30、90 d行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双侧子宫动脉平均流速(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 (PI),并用能量图(CDE)观察正常子宫肌层和病灶内的血流情况.结果 (1)与UAE前相比,UAE后Vm、RI、PI均明显减少(P<0.01),以UAE后7 d下降为明显,其中Vm下降了63%[UAE前为(41±11) cm/s,UAE后7 d为(15±9) cm/s],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UAE后30、90 d虽逐步上升,其中Vm较UAE前仍分别下降41%[(24±9) cm/s]和41%[(24±10) cm/s],与UAE后7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UAE后7 d,正常子宫肌层血流稀少,病灶内血流稀少或无血流;UAE后30、90 d,正常子宫肌层的血流逐渐增多,病灶内血流仍稀少或无血流.结论用明胶海绵行UAE治疗子宫腺肌病后7~30 d,子宫肌层的血液供应逐渐恢复,病灶的血液供应绝大部分不能恢复.

  • 人类白细胞抗原-G与母胎耐受

    作者:颜卫华;范丽安

    妊娠过程中,带有父源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胎儿,直接接触富含免疫活性细胞的母体蜕膜,理应受到母体免疫系统识别,产生以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应答而遭到母体的排斥.但事实相反,母体对胎儿形成免疫耐受,大多数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安然生长近10个月,直至分娩.母胎耐受现象的维持涉及诸多因素,如胎盘HLA的表达、辅助性T淋巴细胞(Th)Th1/Th2平衡、CD95及其配体的相互作用、各种细胞因子和整合素的作用等.其中HLA-G诱导母胎耐受是目前关注的热点[1].

  • 妇科恶性肿瘤激素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志启;王建六;魏丽惠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许多学者发现,雌、孕激素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患者的预后.目前,关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激素治疗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通过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将各类妇科恶性肿瘤的激素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基因重组和同源重组技术在生殖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瑛

    从理论上讲,任何外源基因在载体介导下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和同源重组技术均可以转移至体细胞、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细胞和胚胎干细胞(ES细胞)中.由于早期胚胎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经过遗传重组可以获得包括生殖系在内的任何转基因组织.现仅就其应用价值做一简述.

  • 胎儿腹先露一例

    作者:顾欣;李常华;马逆;张红丽;张怡

    患者25岁,孕1产0.因妊娠40周,胎膜早破6 h于1998年11月11日入院.该患者停经40 d时出现早孕反应,孕20周时自觉胎动,孕期无有害物质接触史.产科检查:孕足月腹形,宫底剑下两指,胎心率135次,位于脐左上方.先露面积较大,触之软,似臀,未入盆.常规化验各项结果正常,因家属及患者诉孕期曾诊断为臀位,拒绝行B超检查.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宫内外多胎妊娠并一胎畸形一例

    作者:蔡坚;黄顺英

    患者32岁.因宫内妊娠21周,B超检查发现胎儿畸形,于2000年4月28日入院.患者结婚7年,因输卵管因素导致不孕,于1999年12月8日在外院行体外受精及胚胎移植,植入5个胚胎,1999年12月22日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孕2个月余时B超检查发现为宫内双胎妊娠,孕21周时(4月28日)B超检查发现宫内妊娠,一胎正常,一胎内脏外翻及脊柱裂畸形.孕23周时检查血β-hCG 100 442 IU/L,甲胎球蛋白2 431 ng/L,弓形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检查阴性,糖耐量试验正常,畸形胎儿脐血B19-IgM检查阴性.

  • 妊娠晚期合并自发性气胸一例

    作者:马皓玲

    患者27岁.因停经37周+2伴气急2周,于2000年8月18日入院.患者末次月经1999年11月29日,预产期2000年9月6日,停经后无不适,妊娠4个月时自觉胎动,按时做产前检查无特殊.入院前2周,即2000年8月4日,无明显诱因晕厥1次,自行缓解.

  • 子宫颈巨大息肉一例

    作者:郭素波;吕岳军;王淑华

    患者19岁,未婚,1996年开始有非单一性伙伴性生活史.于1997年11月解小便时偶然发现自阴道口脱出一肿物,约2 cm×1 cm大,呈粉红色,无痛感.平卧后肿物能自行还纳回阴道内,站立位又脱出阴道.因不影响性生活,无任何自觉症状,未治疗.近两个月来发现脱出的肿物有所增大,休息及平卧后不能自行回缩至阴道内,且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无血块,月经干净后仍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及多量脓性分泌物排出,伴有臭味.

  • 脱氧氟尿苷用于提高人卵巢癌细胞株对顺铂敏感性的研究

    作者:白丽霞;赵丽嫣

    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术后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目前治疗卵巢癌的主要手段,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明显改善了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但耐药性的产生严重影响其化疗效果.本研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免疫细胞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分析了脱氧氟尿苷(FUDR)作用后卵巢癌细胞株CAOV3对顺铂敏感性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机理,为临床制定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科处理

    作者:王旅萍;代雪莹;朱新红

    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迅猛上升,术后再次妊娠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问题逐渐受到重视.本工作对我院247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科处理、分娩方式及结局作了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临床分析

    作者:柳晓春;谢庆煌;陈龙;潘淑芬;李雪丹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妇科手术的主要原因.随着晚婚晚育妇女的增加及妇女保健意识的增强,要求保留子宫而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越来越多.以往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多为开腹手术,我院从2000年8月~2001年12月成功实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现报道如下.

  • 博莱霉素诱导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淋巴细胞染色单体断裂的研究

    作者:林俊;张信美;陈玉兰;石一复;徐开红

    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发病原因,可能是患者个体存在遗传易感性[1].本研究应用离体博莱霉素敏感试验,以预测EM发病的易患性,进而为阐明EM的发病机理以及预防EM提供理论依据.

  • 应用Reid阴道镜指数诊断子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作者:金力;王友芳;郎景和;冯海琴

    目前,用于筛查子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HPV)及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方法主要为宫颈细胞学筛查[宫颈涂片自动检测系统(CCT)或新柏氏程控超薄细胞检测系统(TCT)]以及阴道镜检查,并在阴道镜指示下行多点活组织检查(活检).国外采用Reid阴道镜指数(reid′s colposcopic index,RCI)对宫颈病变进行评分.该评分方法是在阴道镜下检查宫颈,对宫颈癌前病变程度进行全面、客观的评分[1].

  • 妊娠合并肝豆状核变性二例分析

    作者:刘殿芹

    肝豆状核变性又名Wilson病,是一种少见的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妊娠合并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 进一步提高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研究水平

    作者:戴钟英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是一种谜一般的疾病.在19世纪70年代,它以在每次妊娠期出现复发性的瘙痒、黄疸首次见诸于文献.沉寂了70年之后,20世纪50年代,北欧学者Svanberg和Thorling首次比较详细地描述其症状、肝功能损害以及发生早产、产后出血等表现.此后,Reid(1976年)特别强调了ICP对胎儿的危害,不仅是早产,而且可以造成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甚至死胎,更加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 女性尿失禁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作者:宋岩峰

    "第26届国际妇科泌尿学会年会"于2001年12月5日至8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市举行,来自美国、法国、瑞典、比利时、中国等150多个国家的5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际著名妇科泌尿学专家、妇科泌尿学会董事会执行主席Hans Van Geelan(荷兰)、前主席Linda Cardozo(英国)等出席了会议,首席副主席Peter Dwyer(澳大利亚)主持会议.中国有5名妇科和泌尿外科医生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3名为香港和台湾代表).会议采用论文401篇,其中大会报告17篇,摘要发言及自由讨论109篇,墙报展示230篇,涉及内容广泛, 学术气氛浓厚,就泌尿妇科学(urogynaecology)领域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现将会议主要议题及内容介绍如下.

  • 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富强;范丽安;许玲娣;姚芳娟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寡核苷酸(PCR-SSO)探针杂交法对42例ICP患者(ICP组)和56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其基因频率及其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同时对ICP组孕妇的肝功能及甘胆酸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两组孕妇中,HLA-DR9、DR12、DR4基因频率均较高.ICP组孕妇中共检出14例HLA-DR6等位基因,对照组仅检出4例HLA-DR6等位基因.ICP组中HLA-DR6等位基因频率为16.7%,对照组为3.6%,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余各等位基因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未发现ICP组孕妇HLA-DR6基因与肝功能及甘胆酸盐水平有相关关系.结论 ICP患者HLA-DR6基因可能是ICP发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母胎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的研究

    作者:董旻岳;谢幸;王正平;贺晶;周坚红;程琪

    目的通过观察母胎间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探讨母胎组织相容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淋巴细胞转化法对22例ICP患者[ICP组,其中5例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和21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进行母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计算淋巴细胞转化率;比较两组间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差异.通过检测ICP组孕妇的血清甘胆酸盐水平,分析淋巴细胞转化率与血清甘胆酸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ICP组淋巴细胞转化率为(24±5)%,对照组为(36±9)%,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ICP组合并与不合并妊高征者的淋巴细胞转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ICP组淋巴细胞转化率与血清甘胆酸盐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403,P>0.05].结论 ICP患者母胎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性降低,提示母胎间组织相容性增高、免疫识别与反应性降低.这一变化可能与ICP的发生有关.

  • 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型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的关系

    作者:彭冰;刘淑芸

    目的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的关系,从分子免疫学角度探讨ICP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例ICP孕妇(研究组)和2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植物血凝素刺激下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FN-γ,TNF-α)及TH2型细胞因子(IL-4)的水平,并对TH1型细胞因子与ICP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研究组孕妇的IFN-γ、TNF-α水平分别为(639±156) ng/L、(1 021±231)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的(464±147) ng/L、(728±175)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研究组孕妇的IL-4水平为(22±4)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的(27±6)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研究组孕妇的TNF-α/IL-4比值为48±11, 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的30±8;研究组孕妇的IFN-γ/IL-4比值为30±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6,两组分别,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3)研究组孕妇的IFN-γ、TNF-α水平与ICP患者血清胆汁酸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58,0.692 (P<0.01).结论 ICP患者体内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由TH2向TH1偏移,细胞免疫功能增强;ICP患者体内TH1型细胞因子免疫反应的增强可能与肝细胞损伤、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有关.

中华妇产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