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颅内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影像表现一例
患者女,14岁,因头痛9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10 d于2015年4月9日就诊。患者四肢肌张力增高,余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影像检查:MRI显示左侧顶枕部分叶状肿块,大小约5 cm×5 cm×4 cm,边缘清楚,信号欠均匀,T1WI及T2WI均以等信号为主,局部见线条状流空血管影,肿瘤周围见脑脊液样信号包绕,邻近脑回受压、移位,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图1~3)。MRS检查:左侧顶枕部病灶胆碱(Cho)峰增高,N?乙酰天冬氨酸(NAA)峰下降,Cho/NAA=7.998。
-
新生儿干酪性肺结核影像表现一例
患儿男,胎龄31周,因胎膜早破顺产出生,Apgar评分9分,出生体重1965 g,出生后3 d出院。其母亲出院后出现发热,于外院就诊,后诊断为肺结核。患儿出院3d (月龄6 d)后因出现面色青紫4 h,于2015年6月17日到我院就诊。患儿入院后出现发热,高为38.3℃,无抽搐;体检:6月20日痰涂片检查结果抗酸染色(+);脑脊液清亮、透明,葡萄糖1.44 mmol/L,潘氏试验(+)。入院后共行4次床旁胸部X线摄片,X线表现及诊断分别为:6月17日第1次示双肺散在分布条片状高密度模糊影,以内中带明显,诊断为吸入性肺炎(图1);6月19日第2次示双肺野散在多发片状囊实模糊影,较第1次摄片明显加重,诊断为干酪样肺炎可能(图2);6月29日第3次示双肺野病变较前片进展,可见多发囊实性空洞影,诊断为干酪样肺炎(图3);经过治疗半个月后,7月6日第4次检查显示双肺野病灶较前吸收(图4),诊断为干酪样肺炎较前部分吸收。
-
放射性粒子链近距离治疗输尿管癌一例
患者女,79岁,汉族。患者因间断性血尿2周,加重3d为主诉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血尿,伴乏力、纳差,体温波动于37.4~38.0℃之间。患者冠心病史5年,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2年,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体检:体重55.6 kg,右肾区叩击痛(+),活动后轻度胸闷。血生化:肌酐150μmol/L,尿素5.3 mmol/L。肾脏彩超提示:右肾重度扩张积水,左肾正常。心脏彩超提示:右心房增大,射血分数46%。术前增强CT提示:右肾积水、右侧输尿管下端实性占位病变。病变大直径约2.5 cm(图1,2)。患者曾行全身麻醉下输尿管镜活检,术中患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症状,经抢救脱离危险。活检组织病理证实为低分化输尿管上皮癌。于2014年11月4日行DSA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链腔道内近距离治疗联合肾造瘘术。手术操作:患者俯卧于DSA检查台上,吸氧,心电监护。双肾区消毒铺巾,穿刺点2%利多卡因5 ml局部麻醉,在C型臂CT三维导航系统下穿刺扩张肾盂成功,建立9 F鞘管操作通道。使用碘佛醇(含碘300 mg/ml)10 ml稀释液造影(注射流量5 ml/s),示输尿管中下段明显截断(图3)。经鞘管引入2根0.035 in(1 in=2.54 cm)泥鳅导丝,建立双导丝途径,退出9 F鞘管。经1根导丝引入8.5 F外引流管,头端于肾盂内打襻,发挥肾造瘘引流功能。沿着另外一根导丝,引入5F椎动脉导管,打通输尿管狭窄段,进入膀胱内。造影明确狭窄长度约7.5 cm,交换置入泥鳅加硬导丝,经尿道引入鹅颈抓捕器至膀胱内,将泥鳅加硬导丝拉到体外,建立肾盂?输尿管?膀胱轨道,沿着泥鳅加硬导丝置入3F导管,导管经肾盂输尿管膀胱送至体外,撤走泥鳅加硬导丝,3 F导管远端用10号手术缝合线封闭。透视下回拉导管至狭窄区远端停止。使用粒子植入枪将粒子逐一推入3F引流管,使粒子在3F导管内排成一列形成粒子链。粒子链跨越狭窄区上下各2 cm[粒子活度29.6 MBq,大小0.08×0.45 cm]。使用粒子数目约26粒[(7.50 cm+2.00 cm+2.00 cm)/0.45 cm],3 F导管内未填充粒子的区域由截断的软导丝填充,近心端口肝素帽封管,外固定造瘘管及粒子链(图4)。手术操作顺利,粒子链置入时间12 min。术后将患者X线资料输入近距离放疗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 TPS),进行剂量验证。粒子链置入2个月后,距离粒子链旁开0.5、1.0、1.5 cm的吸收剂量分别为90.5、43.0、22.0 Gy (图5)。患者术后第15天血尿停止,术前卡氏评分60分,术后2个月为80分。右侧腰部疼痛由术前7分降低为术后3分,体重增加3 kg,血检尿素、肌酐正常。无输尿管瘘、感染、出血、放疗毒性反应。随访至术后1个月造影显示对比剂可部分通过(图6),CT示软组织体积缩小80%以上(图7,8)。术后2个月造影显示对比剂可顺利通过(图9),CT示软组织体积缩小95%以上(图10,11)。
-
采用基于解剖图谱的分析方法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深部灰质和白质病变扩散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基于解剖图谱的分析(ABA)方法,定量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脑深部灰质和白质结构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探讨其与认知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按诊断标准纳入AD患者21例(AD组)、MCI患者8例(MCI组)和健康志愿者15名(对照组),均行常规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DTI原始数据通过ABA方法进行后处理,终获得58个脑深部灰质和白质结构的FA值。3组之间FA值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随后两两比较。在AD组和MCI组内,消除年龄和教育年限的影响之后,将AD组与MCI组间以及MCI组与对照组间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FA值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同对照组相比,AD组32个脑区结构,包括海马、丘脑和下丘脑深部灰质结构,以及扣带束、穹隆、胼胝体、放射冠、下纵束、上纵束、额顶束等深部白质结构FA值广泛降低(校正P值均<0.05)。AD组下丘脑、穹隆、上纵束、扣带束等8个脑区结构的FA值明显低于MCI组(F值为4.738~11.132,校正P值均<0.05);MCI组右侧胼胝体压部的FA值(0.550±0.018)显著低于对照组(0.585±0.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D组和MCI组内,左侧下丘脑、右侧下丘脑、左侧扣带束、右侧扣带束及左侧上纵束的FA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2、0.515、0.535、0.527、0.512,P值均<0.05),右侧胼胝体压部、右侧上纵束、右侧穹隆终纹部及右侧穹隆的FA值与MMSE评分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ABA显示AD患者不仅在脑白质而且在脑深部灰质均存在扩散特征的异常改变,而MCI患者仅胼胝体压部白质区域的扩散特征存在异常。胼胝体压部FA值的降低在疾病过程中较早发生,但与认知功能的下降相关性不大。下丘脑、扣带束、上纵束、穹隆的FA值随着疾病进展减低,且与认知功能的下降密切相关。
-
MR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评价创伤性颈髓损伤患者颈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测创伤性颈髓损伤(TSCI)髓内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成功进行MRI检查的TSCI患者37例,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A级4例、B级4例、C级19例、D级1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MRI及SWI扫描,对照同层面轴面T2WI图像,观察出血在幅度图、相位图和SWI图表现。选择出血大截面及相邻层面,手动勾画出血范围,自动取得出血面积,计数每层髓内灶状低信号个数×层数为出血灶数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损伤级别出血数量和出血面积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来分析损伤级别与出血数量、面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WI发现髓内出血15例,其中A级4例、B级4例、C级7例、D级0例。出血在常规T1WI呈等信号,T2WI表现为中心等或稍低信号、周边高信号,在幅度图和SWI图表现为低信号,相位图中心低信号、周边高信号。SWI检出出血灶(98个)是T2WI(19个)的5.4倍。A、B、C级出血量分别为(22.5±1.3)、(19.5±1.3)、(4.0±1.1)个,3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20,P<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出血量与损伤级别呈正相关(r=0.864,P<0.01)。出血面积A、B、C级分别为(23.5±0.6)、(21.8±1.9)、(3.9±0.7)mm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987,P<0.01),出血面积与损伤级别呈正相关(r=0.778,P<0.01)。结论 SWI序列检测TSCI颈髓出血比常规MRI更敏感,出血量越多、出血面积越大、损伤级别越重。
-
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一个月默认模式网络功能连接改变的静息态功能MRI研究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基于种子点计算功能连接的方法纵向研究肝硬化患者移植术前及术后1个月默认模式网络(DMN)的改变。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18例拟行肝移植的肝硬化患者(患者组)及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在肝移植术前及术后1个月接受rs?fMRI检查。运用DPARSF、REST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后处理。选择后扣带回(PCC)作为种子点,采用功能连接方法分析计算DMN,获得各组DMN反映功能连接强度的时间相关系数(Z值)。运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患者组术前、术后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的差异。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肝硬化患者术前、术后功能连接改变与神经心理学评分及临床化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各组均显示出典型的DMN网络空间分布模式。手术前后比较显示术后左侧前额内侧皮质功能连接增高(体素数28,t=3.31,P<0.05),左侧楔前叶、左颞叶外侧功能连接减低(体素数分别为33、46,t值分别为-3.37、-4.53,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术前右侧楔前叶、双侧前额内侧皮质、双侧顶下小叶和双侧颞叶外侧功能连接减低(体素为44~71,t值为-4.32~-3.00,P值均<0.05),术后右侧楔前叶、左侧后扣带回、双侧顶下小叶和双侧颞叶外侧功能连接减低(体素为33~222,t值为-4.33~-2.99,P值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左侧前额内侧皮质功能连接的改变与DST的改变具有相关性(r=0.543,P=0.02)。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左侧前额内侧皮质是早出现功能连接恢复的脑区,但术后患者的DMN功能连接仍低于健康人,一些脑区的功能连接持续减低,提示移植术后脑功能重组仍在继续。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包膜下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包膜下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的包膜下肝癌患者43例(62个病灶)。患者均先行TACE治疗,1~2周后行CT引导下RFA治疗。术后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并随访复查MRI判断疗效,对残留病灶在1周内行第二次RFA治疗,对随访中发现复发及新发病灶则再次行TACE联合RFA治疗。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及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结果43例患者(62个病灶)共行TACE治疗55次,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68次。首次RFA后肿瘤病灶完全坏死率为90.3%(56/62),对残留病灶二次RFA后的肿瘤病灶完全坏死率为98.3%(61/62)。43例患者的治疗完全缓解率为93.0%(40/43)。治疗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3%、78.1%、43.9%,中位生存期为58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是32个月。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包膜下肝癌安全、有效。
-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的MRI表现
目的:分析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IBM)的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经肌肉病理检查确诊的6例sIBM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缓慢发展的下肢无力,大腿肌肉活检证实为散发性包涵体肌炎。所有患者均进行大腿肌肉MRI检查,结合MRI影像对患者大腿肌肉脂肪浸润、水肿、萎缩情况进行评估。结果6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脂肪浸润,12块肌肉脂肪浸润受累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臀大肌(6例)、股外侧肌(6例)、股中间肌(6例)、股内侧肌(6例)、缝匠肌(5例)、大收肌(5例)、股直肌(4例)、半膜肌(4例)、半腱肌(4例)、股二头肌(4例)、股薄肌(3例)、长收肌(2例)。12块肌肉脂肪浸润评分由高到低分别为股外侧肌(3.2分)、股中间肌(3.2分)、股内侧肌(3.0分)、大收肌(3.0分)、臀大肌(2.7分)、股二头肌(2.2分)、半膜肌(2.1分)、半腱肌(1.8分)、股直肌(1.5分)、缝匠肌(1.3分)、股薄肌(0.8分)、长收肌(0.7分)。6例患者均表现为远端肌肉受累为主,脂肪浸润对称。3例出现水肿,1例患者仅表现为股外侧肌受累,另外2例患者12块肌肉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水肿。6例患者中5例出现萎缩,12块肌肉萎缩受累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股外侧肌(5例)、股中间肌(5例)、股内侧肌(4例)、大收肌(4例)、半膜肌(2例)、股直肌(1例)、缝匠肌(1例),臀大肌、长收肌、股薄肌、半腱肌及股二头肌未见萎缩。结论 sIBM主要的MRI表现为脂肪浸润及萎缩,常受累的肌肉为股外侧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及大收肌,并且以远端受累更常见。
-
特发性腕管综合征马鞍形腕横韧带的MRI特征
目的:探讨特发性腕管综合征(CTS)患者鞍状腕横韧带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为特发性CTS的21例患者(22个腕关节)作为特发性CTS组;无腕管综合征症状且无腕横韧带及其掌侧软组织病变的32例其他腕部疾病患者(33个腕关节)作为对照组。均行矢状面、横轴面腕关节MRI平扫。观察腕横韧带形态,判断腕横韧带是否为马鞍形,并计算腕横韧带掌凹曲率和正中神经压缩率。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腕横韧带形态的差异,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腕横韧带掌凹曲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特发性CTS患者腕横韧带掌凹曲率与正中神经的压缩率的相关性。结果特发性CTS患者矢状面像上,马鞍形腕横韧带向掌侧凹,凹点常位于钩骨钩水平。以马鞍形腕横韧带下凹0.25 mm为标准,马鞍形腕横韧带31例(特发性CTS患者20例、对照组11例),非马鞍形腕横韧带24例(特发性CTS 2例,对照组22例),2组患者腕横韧带形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91,P<0.01)。特发性CTS和对照组患者的腕横韧带掌凹曲率中位数分别为8.49%和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9,P<0.01)。特发性CTS患者正中神经层面,腕横韧带掌凹曲率[(7.88±4.28)%)]与正中神经压缩率[(39.36±19.43)%]呈正相关(r=0.714,P<0.01)。结论马鞍形腕横韧带是特发性CTS患者的特征表现,腕横韧带矢状面掌凹屈率和正中神经压缩百分比有助于精确诊断。
-
增强三维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变角激发T2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臂丛神经成像
目的:探讨MR增强三维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变角激发T2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 STIR T2WI SPACE)行臂丛神经成像的可行性。方法32例行肩部MR检查患者,采用3D STIR T2WI SPACE序列扫描,前瞻性研究臂丛神经成像效果。32例中13例仅行平扫,10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9例仅行增强扫描。由2名影像诊断主任医师对臂丛神经的扫描结果进行评分,并测量臂丛神经与肌肉的对比噪声比(CNR)。增强和平扫结果的比较采用t检验;10例同时行平扫及增强的患者,平扫和增强结果的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结果23例臂丛神经平扫显示结果评分(7.8±1.3)分,CNR为24.97±3.41;19例增强扫描评分(13.1±1.7)分,CNR为38.49±4.9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72、-10.47,P值均<0.01)。10例同时行增强和平扫的患者,平扫图像质量评分(7.4±1.7)分、CNR平均26.23±4.43,增强评分(13.3±1.6)分,CNR为38.19±5.03,两者相比图像质量评分及CN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22、-5.64,P值均<0.01)。2名医师对平扫和增强3D STIR T2WI SPACE序列臂丛神经显示评分结果一致性分析,平扫Kappa=0.68,一致性一般,增强Kappa=0.82,一致性较好。结论增强3D STIR T2WI SPACE序列可很好的抑制背景组织信号,有利于臂丛神经的显示,对臂丛神经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基于7.0 T MR扩散张量成像显示正常大鼠离体心肌纤维特性
目的:采用7.0 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从心肌水分子扩散、心肌纤维微结构及心肌力学单元角度综合定量评价正常大鼠心肌纤维特性。方法10只雄性SD大鼠心脏离体、固定后采用DTI技术获取图像,并利用Diffusion Toolkit及Matlab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心肌纤维整体排布及走行,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值、ADC值、纤维长度、纤维密度、左心室平均螺旋角,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心外膜与心内膜的前壁、室间隔、侧壁及后壁的平均螺旋角的差异。结果定性分析发现,SD大鼠心肌纤维由心外膜向心内膜呈致密、规则的螺旋排布;与同层面HE染色对比,乳头肌层面心肌纤维示踪图以及张量图显示心肌纤维走行规则、排布均匀。定量分析发现,正常SD大鼠心肌ADC值为(9.6±3.6)×10-4 mm2/s,FA值为0.80±0.04,纤维密度为(981±24) track/mm3,纤维长度为(6.18±1.71) mm。左心室心肌纤维由心外膜至心内膜的平均螺旋角透壁范围从-81.37°至0°再至82.83°逐渐过渡,乳头肌层面的心外膜与心内膜前壁、室间隔、侧壁及后壁的平均螺旋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DTI技术可从心肌水分子扩散、微结构以及力学角度综合定量评价正常大鼠心肌纤维特性。该研究为评价心肌疾病模型大鼠心肌纤维特性提供前期的实验基础及有力的技术支持。
-
阴道和直肠内填充耦合剂的动态MRI显示阴道后穹隆和直肠前突的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和直肠内填充耦合剂的动态MRI显示阴道后穹隆和直肠前突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经妇科门诊体检确诊为Ⅲ度以上盆腔脏器脱垂拟行手术治疗的33例患者,均行常规盆腔动态MRI(A组)以及经阴道和直肠内填充耦合剂的盆腔动态MRI检查(B组)。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进行阴道后穹隆显示评分和直肠前突显示评分,并由妇产科医师根据影像医师共同商议出的A、B组图像结果制定手术方案。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2名放射科医师对阴道后穹隆和直肠前突显示评分的一致性,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A、B组图像对阴道后穹隆和直肠前突的显示以及对决定行高位骶韧带悬吊术的差异。结果2名医师对A、B组图像上阴道后穹隆显示评分和直肠前突显示评分的Kappa值分别为0.65、1.00,B组的一致性优于A组。B组对阴道后穹隆和直肠前突的显示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据A组图像,决定行高位骶韧带悬吊术者7例(21.2%,7/33);依据B组图像,决定行高位骶韧带悬吊术者20例(60.6%,2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阴道和直肠内填充耦合剂的方法行盆腔动态MRI,更能清晰显示阴道后穹隆的位置和诊断直肠前突,为临床手术方式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
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高b值DWI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因病情需要拟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71例成年男性,行前列腺T2WI、常规DWI(b=1000 s/mm2)和超高b值DWI (b值分别为2000、3000 s/mm2)。MRI检查后3周内行B超引导下前列腺12针穿刺活检。在MRI图像上,根据前列腺的MRI诊断指南(PI?RADS)评分诊断前列腺病变,并与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对照。以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诊断中央腺体前列腺癌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超高b值DWI和常规DWI间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差异;采用Z检验比较超高b值DWI和其他类型图像间诊断中央腺体前列腺癌ROC下面积的差异。结果71例受检者中,中央腺体病变患者33例(40个病灶),其中前列腺癌15例(22个病灶),前列腺增生18例(18个病灶)。T2WI诊断中央腺体癌的准确度为67.5%(27/40),常规DWI诊断的准确度为50.0%(20/40),超高b值DWI(b=2000、3000 s/mm2)诊断的准确度分别为80.0%(32/40)和87.5%(35/40)。2000、3000 s/mm2超高b值DWI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敏感度(分别为90.9%和86.4%)和特异度(分别为83.3%和72.2%)均高于常规DWI(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1%和38.9%)(P<0.05),2000 s/mm2和3000 s/mm2超高b值DWI间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WI、常规DWI、超高b值DWI(b值分别为2000、3000 s/mm2)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674、0.510、0.793和0.871,超高b值DWI的ROC下面积均高于T2WI和常规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高b值DWI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诊断中具有价值。
-
多参数MRI预测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预测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MRI资料完整的46例舌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30例(单侧转移16例、双侧转移14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16例。40例行头颈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仅行MRI平扫;其中32例行DWI检查。测量和记录肿瘤ADC值、长径、厚度、距舌中线距离、距舌下间隙距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单侧和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组间MRI测量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MRI参数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患者间肿瘤距舌下间隙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长径、厚度、距舌中线距离、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间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长径、厚度及距舌中线距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ADC值、长径、厚度及距舌中线距离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878、0.822、0.834和0.794,分别以1.13×10?3mm2/s、31.08 mm、17.33 mm及-2.26 mm为阈值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90.9%、83.3%、86.7%和86.7%,特异度分别为90.0%、81.3%、81.3%和75.0%。肿瘤ADC值预测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ROC下面积为0.806,以1.07×10?3mm2/s为阈值,预测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75.0%。结论舌癌患者多参数MRI上,肿瘤ADC值、长径、厚度及距舌中线距离可作为独立因素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ADC值对预测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帮助。
-
肌内黏液瘤的MRI表现
肌内黏液瘤(intramuscular myxoma,IM)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肌肉内的黏液性肿瘤,和关节旁黏液瘤以及其他一些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不同的是,IM虽属于良性肿瘤,但可浸润性生长,而且术后极少复发。因此,术前正确诊断对制定手术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搜集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IM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总结其特点,旨在提高对IM的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
-
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治疗肝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
肝门部胆管癌因其手术难度大,切除率低,并发症多,姑息性治疗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胆道支架置入胆管内引流则是姑息性治疗的首选[1?2]。然而,支架本身并不能阻止肿瘤生长,术后4~12个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或再梗阻。125I粒子是一种低能放射性粒子,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3]。已有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报道[4?5],本研究旨在讨论其对肝门胆管癌导致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
-
128层螺旋CT扫描的室内辐射场分布及辐射剂量
近年来,CT检查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得到迅速推广和大量应用,截至2013年底,全国CT装机量就已超过16000台。随着CT检查人次及频率的不断升高,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也在大幅度增加[1?3]。CT扫描产生的辐射剂量几乎占到所有医学辐射剂量的1/2左右,已成为大的医源性人工辐射来源[4]。研究证实,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越高,致癌的风险就越大,在儿童尤为明显[3]。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每增加1 mSv的X线照射剂量,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将会增加5/10万[5]。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如何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上,不断推出低剂量检查技术和方案[6?8]。然而,在一些特殊患者(如儿童、意识模糊不配合及重症危急患者等)的CT检查过程中,需要家属或医护人员在机房内陪同检查。笔者拟对标准CT水模进行扫描,采用热释光剂量计(thermoluminescence dosimeter, TLD)测量128层螺旋CT常规头部扫描时CT机房内的辐射场,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绘制出CT机房内的辐射场示意图,为临床防护提供依据。
-
乳腺定量MRI的进展及研究方向
乳腺MRI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尤其是信噪比较高的高场强MRI在乳腺病灶的检出及良、恶性病变鉴别方面具有优势,已被公认为是对乳腺X线摄影不确定病灶的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1]。乳腺MRI检查不仅能够显示病灶的形态特征,功能成像还可以反映病灶微血管的形成及从分子水平反映细胞代谢。乳腺定量MRI是功能成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体分析病变新生血管的变化,对病变性质做出定量判断。乳腺定量MRI方法主要包括MRI半定量动态增强检查、MRI定量动态增强检查及DWI,笔者对这几种技术的主要进展、存在问题进行概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应用方向进行展望。
-
《中华放射学杂志》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
MRI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强化比值联合周围血管管径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强化比值联合周围血管管径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2周内行乳腺MRI平扫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67例患者,恶性病变35例,良性病变32例。绘制病灶区域ROI,生成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记录病灶早期强化率、达峰时间、早期强化比值,并记录病灶周围3 cm内肿瘤血管数目,测量粗血管管径。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间DCE?MRI测量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病变早期强化率、早期强化比值、血管管径、早期强化比值和血管管径联合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效能。结果乳腺恶性病变的达峰时间、早期强化率、早期强化比值、血管数目和管径的中位数分别为2.2 s、176.0%、100.0%、4根、2.96 mm,良性病灶上述参数分别为4.7 s、113.3%、81.9%、0根、0.00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早期强化率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下面积为0.702,以120.0%为阈值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86%、56.25%;采用早期强化比值鉴别诊断的ROC下面积为0.854,以86.0%为阈值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29%、68.75%;采用周围血管管径鉴别诊断的ROC下面积为0.896,以2.78 mm为阈值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29%、84.38%;早期强化比值联合周围血管管径鉴别诊断的ROC下面积为0.925,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14%、62.50%。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强化比值联合周围血管管径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敏感度高。
-
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参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目的:探讨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DWI各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乳腺病变患者,共64个病灶,良性病变34个、恶性病变30个。并取30例患者正常侧乳腺纤维腺体作为正常对照组。患者均行双侧乳腺平扫T1WI和T2WI、动态增强MRI及多b值DWI扫描。测量记录单指数模型参数(ADC值);双指数模型参数,包括慢速扩散ADC值(ADC?slow)、快速扩散ADC值(ADC?fast)和灌注分数(f);拉伸指数模型参数,包括扩散分布指数(DDC)和扩散异质性指数(α)。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对照组、良性组和恶性组病变各DWI测量参数值间的差异,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同种病变中ADC与ADC?slow、DDC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鉴别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效能。结果正常纤维腺体和良、恶性病变的ADC、ADC?slow、f、DDC及α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乳腺恶性病变的上述参数低于良性病变及正常纤维腺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7)。正常纤维腺体和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均高于ADC?slow及DDC值(P均<0.05)。f和DDC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688和0.657。ADC、ADC?slow、f、DDC及α值的诊断阈值分别为1.235×10-3mm2/s、0.428×10-3mm2/s、57.8%、1.175×10-3mm2/s和0.721。α值诊断特异度较高(65.5%),f值诊断敏感度较高(82.9%)。结论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参数鉴别诊断在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大价值。
-
MRI定量增强参数与乳腺癌预后因子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MRI定量增强参数与乳腺癌预后因子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行乳腺MRI定量动态增强扫描,且术后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87例患者(91个乳腺癌病灶),其中80例(84个病灶)获得分子分型结果。所有患者均行乳腺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测量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记录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并对患者进行分子分型,同时观察预后因子Ki?67的表达情况。87例患者的91个乳腺癌病灶中,ER阳性病灶68个,阴性病灶18个;PR阳性病灶60个,阴性病灶26个;HER?2阳性病灶30个,阴性病灶58个(其中部分患者未同时获得ER、PR及HER?2受体表达结果)。确定分子分型的80例(84个病灶)患者中,Luminal A型19个,Luminal B型49个,HER?2阳性型7个,三阴性乳腺癌(TNBC)9个。各受体在不同表达状态下的MRI定量增强参数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定量参数和Ki?67阳性表达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方法评价,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定量参数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结果 ER、PR阴性患者的Ktrans及kep值高于ER、PR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表达率为5%~90%(中位数为33%),Ktrans、kep及Ve值的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33/min(0.88/min)、2.63/min(2.34/min)、0.51(0.22)。Ki?67阳性表达率与Ktrans、kep值无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24、0.22,P值分别为0.03、0.04),和Ve间无相关性(r=0.00,P=0.97)。不同分子分型病灶间Ktrans值、ke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uminal A、Luminal B型的Ktrans值低于HER?2过表达型及TNBC型,Luminal A型及Luminal B型的kep值小于TNBC型,而Ve值则均高于TNBC型,Luminal B型的kep值低于HER?2过表达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的kep值在各型中高(3.99/min),而Ve值则小(0.41)。结论通过MRI定量增强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乳腺癌不同亚型,和预后相关因子不相关。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5 | 09 |
1993 |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