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骨科

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중화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352
  • 国内刊号: 12-111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邱贵兴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作者:焦强;卫小春

    关节软骨的自身修复能力有限,其损伤后的修复一直是骨科界的难题之一.1968年,Chesterman等[1]首次报告了运用体外培养的异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结果虽不理想,但为关节软骨缺损修复开辟了一条新思路.1987年,Brittberg等[2]首次在临床上应用自体软骨细胞联合骨膜移植术治疗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术后经过平均3年的随访,疗效满意,证实了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autologous chondrocyte transplantation,ACT)可用于治疗关节软骨缺损.ACT已成为当前国外临床治疗膝关节软骨较大面积缺损(>2cm2)的主要方法之一[3],国内仅见个案报告[4].

  • 假体四种表面处理的体内植入实验

    作者:牟明威;张新;徐莘香;张国强;崔健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植入体的复合方法及植入体复合BMP后对骨-植入体界面的骨长入与结合强度的作用,为人工关节生物固定方法的改进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12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成三个时间组,取双侧股骨为种植区.将多孔金属表面(PCA)植入体、BMP2复合PCA植入体、喷涂羟基磷灰石(HA)的PCA植入体及喷涂HA的光滑金属表面植入体植入犬皮质骨后,分别于术后4、8及12周取出,通过X线摄片、不脱钙骨磨片、荧光显微镜、软X线摄片、骨计量学等方法对骨-植入体界面进行组织学和形态学的综合观察分析.结果各种植入体均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植入体表面复合BMP后,骨长入植入体界面的时间早于其它方法,新生骨组织成熟也较早.各时间段BMP复合PCA植入体组的新生骨形成率均较其它组高,但仅在4周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验中采用的BMP与植入体的复合方法简单有效,BMP的应用可使骨与假体界面之间较早达到牢固固定.HA涂层方法能够促进骨组织长入及增强骨-植入体界面结合强度,并在中晚期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喷涂工艺对固定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在假体的制造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 臂丛上干长段缺损功能重建一例报告

    作者:陈亮;顾玉东;胡韶楠

    临床上对周围神经长段缺损尚无满意的修复方法[1],带血管蒂的游离神经移植仅对神经床瘢痕化及需同时挽救缺血肢体等特殊情况有明确的价值[2].对不可逆性损伤而言,其功能重建的目的在于恢复屈肘及肩外展、外旋功能.在屈肘功能的早期神经重建手术中,Oberlin手术(部分尺神经束移位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因其疗效确实而又不损害尺神经的优点,已成为重建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后屈肘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3].

  • 膝后十字韧带与后外侧角韧带结构损伤

    作者:陈百成

    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膝关节韧带损伤.PCL损伤,特别是合并后外侧角韧带结构(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损伤时,常造成明显的膝后向不稳定和外旋不稳定.PCL损伤保守治疗的远期效果并不理想,多会并发关节软骨和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随着对PCL和PLC的解剖结构、生物学特性、伤后自然转归及对膝关节功能继发影响的深入研究,以及关节镜技术、重建方法及器械的不断改进,对PCL和PLC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新的发展.

  • 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股骨关节面软骨缺损

    作者:张继春;高石军;陈百成;邵德成;张敏;王飞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术治疗股骨负重面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01年6月起,共17例股骨关节面软骨缺损患者,男12例,女5例;年龄18-45岁,平均29岁;左膝10例,右膝7例.按照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定标准,膝关节的功能为65~105分,平均(80.65±9.69)分.3例无明显外伤史,但有风湿病史;14例有外伤史,均有膝关节疼痛,大腿肌肉萎缩.3例伴绞锁,2例伴弹响.14例外伤患者为股骨外髁负重面局灶性软骨损伤,均为单个创面,损伤范围2.5~3.0cm2;3例无外伤患者为股骨内髁负重面局灶性软骨软化或软骨剥脱,损伤范围2.0-2.5 cm2.采用镶嵌式骨软骨移植器,在关节镜下取膝关节非负重关节面骨软骨条,将之移植修复膝关节负重面的局灶性软骨缺损.结果术后随访10-20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正常.术后Brittberg-Peterson评分,14例为0分,3例因活动时轻微疼痛分别评为3分和2分.MRI显示软骨缺损区软骨表面平整,移植的骨软骨柱位置良好.结论自体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术对关节负重面局灶性软骨缺损有较好、确切的治疗效果.

  • 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作者:施培华;虞和君;黄悦;方向前;张剑;赵凯;范顺武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2~54岁,平均47岁.右肩10例,左肩5例.Ⅰ度3例,Ⅱ度4例,Ⅲ度8例.术前UCLA评分平均为(18.5±8.2)分.所有患者均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均有不同程度的肩周疼痛和夜间痛.疼痛弧试验阳性12例,撞击征阳性13例.术前13例行MR检查,5例行肩关节造影.术前常规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平坦肩峰4例,弧形肩峰5例,钩状肩峰6例.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手术步骤:采用常规后入路做盂肱关节腔检查,排除或治疗肩关节内病变;用刨削打磨器清理切除肩峰下滑囊壁;用钩刀或钬激光切断或部分切除喙肩韧带;用打磨钻切除(或磨平)肩峰前外侧部分;后探查肩锁关节,磨去骨赘.4例做肩袖修补术.术后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5个月.终末随访时的UCLA评分平均为(31.7±6.5)分,其中优8例,良4例,可2例,差1例;和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35,P<0.05).结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早期即可进行功能锻炼.

  • 关节镜下可吸收性半月板箭治疗半月板损伤的初步报告

    作者:陈坚;吕厚山

    目的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性半月板箭治疗半月板损伤并评价其近期疗效.方法 2002年2~10月,关节镜下采用半月板箭缝合固定12例12侧半月板损伤,男5例,女7例;年龄18~58岁,平均33.2岁.左膝4例,右膝8例.内侧半月板损伤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8例;前角损伤2例,体部损伤3例,后角损伤7例.红区损伤10例,红-白区损伤2例.病程3d-5个月,平均2.3个月,其中急性损伤(病程<1个月)9例.关节镜下采用新型全内半月板箭技术固定,共使用25枚半月板箭(平均每例2.1枚).5例同时施行其它类型手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无早期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3个月,平均10.2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膝关节稳定,无疼痛、绞锁等症状,6周后关节活动度全面恢复.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5.6±13.4)分增加到术后平均(82.4±16.3)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2例分别于术后8个月和9个月出现关节积液,考虑为滑膜炎,经治疗后消失.结论对于半月板损伤,如撕裂类型和部位适当,可选择可吸收性半月板箭治疗.半月板箭技术是一种简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半月板缝合方法.

  • 关节镜下髂胫束松解术治疗外侧型弹响髋

    作者:陈伟南;骆宇春;金根洋;张卫红

    弹响髋常分为三种类型:外侧型、内侧型和关节内型[1].外侧型弹响髋多见,其常规手术方法包括:髂胫束椭圆形切除术[2]、"十"字形切开术[3]、"Z"形髂胫束延长术[4-6],而以后者为普及和有效,但其具有创伤较大、康复慢的缺点.关节镜下髂胫束松解术治疗外侧型弹响髋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的优点.我院自2001年9月~2002年8月,共收治外侧型弹响髋患者11例21髋,均采用关节镜下髂胫束松解术治疗,疗效满意.

  • 关节镜下经皮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

    作者:刘飞;张连清;姜永冲;李群;严宏践;魏卫;李学金;牛增广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1年7月-2003年6月,在关节镜辅助下采用经皮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39.5岁.摔伤7例,交通伤15例.根据A/ASIF分类系统,A1型7例,A2型8例,A3型7例.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辅助下采用经皮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其中,3例关节僵硬者行关节松解术,2例行游离体取出术,7例骨关节炎患者行关节清理及灌洗术.3例陈旧骨折不愈合者行植骨术.结果手术时间为90-210 min,平均130 min;术中平均出血100ml.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术后随访20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除1例骨折未愈合外,其余19例患者于术后2-6个月达骨性愈合,平均3.3个月.20例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大于90°,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经皮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创伤小、出血少、定位准确,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膝关节镜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

    作者:倪磊;吕厚山;陈坚

    目的探讨导致膝关节镜手术疗效差或术后复发的技术因素,以提高对膝关节病变的认识和手术技能.方法回顾性分析膝关节镜术后再手术特别是再次关节镜手术时的检查所见.1990年1月~2002年1月,由本人施行的2000余例膝关节镜手术中,有38例因初次膝关节镜术的适应证选择不当、疗效差或术后复发而再手术.38例患者于初次手术后3~108个月,平均(29.61±21.98)个月,进行再手术.初次手术年龄11~68岁,平均(45.8±12.9)岁.男12例,女26例;左膝13例,右膝25例.原发疾病包括骨性关节炎21例,滑膜炎7例,半月板损伤及其它病变10例.再手术的症状包括疼痛、机械性症状或肿胀.再手术方式仍优先选择关节镜,方法同初次手术.对于滑膜炎较严重者选择开放性滑膜切除术,对X线检查提示至少有两个间室关节间隙显著狭窄的年龄适宜的患者选择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再手术包括膝关节镜术2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10例,开放性滑膜切除术4例.软骨剥脱、滑膜病变残留或滑膜炎复发、以及漏诊半月板损伤是再手术中见到的主要病变.9例重度骨性关节炎和1例类风湿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1例骨性关节炎、2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和1例反应性关节炎行开放性滑膜切除术.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疼痛、机械性症状和肿胀消失.结论膝关节镜术的临床效果与适应证选择、病变的自然进程和手术技术有关.漏诊病变是再手术的原因之一.

  • 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关节镜治疗

    作者:赵金忠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1月~2001年12月,对32例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在常规关节镜入路的基础上,结合膝关节后内侧、后外侧和跨后纵隔入路,进行滑膜全切.手术时强调对膝关节后内侧室和后外侧室病变滑膜的彻底切除,同时通过辅助切口切除关节外病变组织.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通过13-47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膝疼痛、肿胀、活动度以及患肢整体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术后1年,2例有轻微疼痛,1例有轻度肿胀,均无关节积液;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43°±5.1°.后随访时,23例行MR检查,1例在内侧半月板后角底面与胫骨平台之间的憩室内发现复发,影像学复发率为4.35%(1/23),但患者无主观症状;其余患者在MRI上无复发现象.术前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为(63.4±5.1)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35.6±4.7)分.后随访时,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为(87.9±4.9)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6.3±5.6)分.3例患者因前十字韧带功能不全,于滑膜切除术后3-5个月进行了前十字韧带重建术.结论通过关节镜能够完成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滑膜彻底切除,有助于滑膜炎的治疗.关节镜手术创伤小,能够大程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 膝关节复发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关节镜治疗

    作者:王湘达;吕成昱;王英振;陈晓亮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一种累及关节滑膜及鞘膜的慢性病变,对其病理性质和治疗方法至今仍存在分歧.我们总结1995年7月~2002年1月本院收治的15例膝关节复发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探讨关节镜技术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 自体和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后止点转归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张春礼;范宏斌;吕荣;丛锐;惠华;汪炳昂;刘丰虎

    目的比较自体和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后韧带止点的组织学转归.方法取12只健康成年杂种犬,切除双膝前十字韧带,切取伸趾肌腱,对折成双股后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韧带的两端分别通过胫骨和股骨骨隧道后用缝线和螺钉固定,将每条犬的左右侧膝关节随机建成自体或异体的腱-骨愈合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比较韧带重建后其止点在6周、12周、6个月时的组织学表现.结果正常犬的前十字韧带止点具有四层移行结构,即致密结缔组织、纤维软骨、钙化纤维软骨和骨组织,在纤维软骨和钙化纤维软骨之间可见清晰连续的"潮线".术后6周,自体和异体肌腱重建韧带止点均可见韧带与骨隧道之问充满疏松结缔组织.12周时,自体韧带与骨隧道之间胶原纤维排列有序,并已形成明显的"潮线",但不连续,四层结构不清;异体韧带与骨隧道之间胶原纤维排列无序,无明显的"潮线"形成.6个月时,自体韧带与骨隧道之间形成明显的"潮线",且连续,四层结构清晰;异体韧带与骨隧道之间也已形成"潮线",但"潮线"的起伏性、连续性及结构均较自体韧带差.结论无论是自体肌腱还是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6个月后均可初步形成韧带-软骨止点;但在相同时间点,自体肌腱止点的组织学形态优于异体肌腱.

  • 关节镜下骨栓胭绳肌腱结嵌入固定法重建膝前后十字韧带

    作者:刘玉杰;王志刚;李众利;蔡谞;王岩;孟险峰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以自体骨栓腘绳肌腱结嵌入固定法联合重建膝前、后十字韧带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2月-2003年6月,采用自体骨栓腘绳肌腱结嵌入固定法同期联合重建前、后十字韧带损伤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9-31岁,平均23岁;左9例,右6例.取自体胭绳肌腱,断端编织缝合并预张力后,在双股肌腱的中间打结嵌入骨栓并缝合固定.股骨隧道采用阶梯联合钻一次成形,呈倒置的瓶颈状.然后定位并建立前、后十字韧带的胫骨隧道.将"T"形的骨栓肌腱结嵌入瓶颈状股骨隧道内,两组肌腱缝线经胫骨隧道穿出,反复屈伸膝关节20次,在胫骨骨桥上交叉打结并缝合固定.术后患膝以支具固定在屈曲0°-30°位.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6个月,平均9个月.膝关节功能评估采用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术前平均(61.5±4.6)分,终末随访时平均(92.5±3.7)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膝关节稳定,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骨栓胭绳肌腱结嵌入固定联合重建前、后十字韧带的方法为生物固定,避免使用高值耗材和分次手术,降低手术费用,利于术后功能康复.

  • 关节镜下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

    作者:冯世庆;郭世绂;王沛;马信龙;郑永发;孙振辉;刘涛;Jeyan Krishnan

    目的关节镜下以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骨-髌腱-骨(bone-patellar tendon-bone,BPB)重建膝前十字韧带(ACL),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1999年12月-2003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BPB移植修复ACL损伤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20~45岁,平均325岁;左膝18例,右膝14例.急性损伤8例,陈旧性损伤24例.术前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平均为(52.1±5.6)分.行膝前小切口切取BPB并修整,建立骨隧道,安放胫骨侧骨块时外旋90°以适应ACL前内和后外两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BPB两端骨块.同时,在关节镜下处理合并损伤.术后早期行CPM功能锻炼.结果 3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40个月,平均32个月.采用改良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24例,良7例,可1例;术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98.7±3.6)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BPB移植重建ACL是一种微创手术,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 股二头肌长头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

    作者:赵金忠

    目的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并探讨其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23例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陈旧性损伤患者,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进行解剖学重建.术中保留股二头肌长头在腓骨头的附着或者在远端的连接,分切出一个远端带蒂、宽8~10 mm、长16~18 cm的肌腱条,再将肌腱条纵行劈为前、后两半.将后侧半肌腱条反折重建胭腓韧带和腘肌腱,其股骨附着点位于腘肌腱的解剖学附着点,反折后的游离端固定在开口于胫骨平台后外侧角的骨隧道内.将前侧半肌腱条反折重建外侧副韧带,其股骨附着点位于外侧副韧带的解剖学附着点,反折后的游离端固定在开口于腓骨头前缘的骨隧道内,或者直接缝合在腓骨头上.通过对膝关节内翻稳定性和小腿外旋活动度的随访,了解膝关节后外侧角的稳定性.结果术后半年,完全伸膝位无膝内翻不稳;屈膝30°,Ⅰ度膝内翻不稳伴硬性终止点2例;屈膝30°,小腿外旋增加2例,相同16例,减小5例.术后1年,患膝后外侧角的稳定性无明显改变.结论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同时重建膝外侧副韧带、胭腓韧带和胭肌腱能够有效恢复膝关节后外侧角的稳定性.

  • 关节镜下股骨单隧道与双隧道重建后十字韧带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百成;高石军;王晓峰;邵德成;王飞;陆博

    目的分析比较关节镜下单束单隧道与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后十字韧带(PCL)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单束前外束重建法重建PCL 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5岁;右膝12例,左膝6例.移植物为骨-髌腱(中1/3)-骨的11例,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的7例.于PCL股骨附着点解剖中心的稍前方钻取股骨隧道,屈膝70°,拉紧并固定移植物.2000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双束股骨双隧道法重建PCL 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1~47岁,平均33岁;右膝9例,左膝3例.移植物为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的7例,一端带髌骨块的股四头肌肌腱的5例.将肌腱编织分为两束.于股骨侧钻取双隧道.两束分别于屈膝70°和0°时拉紧并固定.结果 采用前外束重建法的18例患者平均随访23个月,采用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法的12例患者平均随访17个月.前外束重建组与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组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92.4±3.7)分和(94.3±3.4)分,两组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屈膝0°和30°时,前外束重建组的胫骨后移距离是(5.9±0.4)mm和(6.2±0.5)mm,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组是(3.5±0.3)mm和(4.0±0.4)mm,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屈膝60°和90°时,两组胫骨后移距离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PCL的方法优于前外束重建法.

中华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