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骨科

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중화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352
  • 国内刊号: 12-111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邱贵兴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作者:毛海蛟;史增元;尹维刚;刘振新;俞淼;董文伟;陈冬萍

    目的 探讨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术式.方法 48侧成尸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5侧新鲜足标本动脉造影,观测躅横动脉、第一跖底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外径、分布及其之间的吻合,并对躅趾底内侧动脉浅支进行分型,观察足内侧皮瓣内的动脉吻合和分布范围.临床上应用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2~54岁,平均32岁.皮肤缺损面积2.5 cm×3.5 cm~7.5 cm×9.5 cm.结果 <足母>横动脉与躅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足母>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第一跖底动脉远侧段吻合形成动脉环.<足母>展肌上缘动脉弓和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在<足母>展肌表面形成动脉网.临床上采用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12例均获得成功.皮瓣切取面积3 cm×4 cm~8 cm×10 cm.全部病例随访1~3年,平均2年,皮瓣全部成活,无破溃、臃肿,足、踝部功能正常,足部血供佳.结论 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皮瓣旋转点远可前移至<足母>趾近节趾中点,皮瓣切取面积大、血供好、手术方式简便、切取后对足部血供影响较小,是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 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压迫性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

    作者:李连欣;周东生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压迫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手术治疗19例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从压迫性损伤患者.男13例,女6例;年龄21~56岁,平均34.7岁.骨盆类型按Tile分型,A型2例,B型6例,C型11例;按Young-Burgess分型,前后挤压型1例,侧方挤压型10例,垂直剪切型3例.复合型5例.采用神经减压进行治疗,其中后路减压8例,前路减压6例,前后联合入路减压5例.16例行骨折复位内同定,其中骶髂前路重建钢板内固定6例,经皮骶髂螺钉内崮定3例,后路"M"形钢板内固定4例,髂腰固定3例;同时将前环固定6例.结果 19例患者术中均证实神经有压迫性损伤,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及感染.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27个月.骨折全部临床愈合,愈合时间8~14周,平均10.6周.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2例,部分恢复4例,未恢复1例.6例术前合并鞍区感觉减退及排便困难者,4例恢复正常,2例部分恢复.结论 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时,应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确定神经损伤的性质及部位,如证实神经损伤为骨性压迫,宜尽早手术减压;对骨折移位明显、骨盆不稳者可同期行骨折复位内固定,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腰骶丛 骨盆 骨折
  • 肱骨小头移位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烨明;张建国;马宝通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肱骨小头骨折的固定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肱骨小头骨折16例,男8例,女8例;年龄16~65岁,平均44.9岁;按Bryan-Money分型:Ⅰ型8例,Ⅲ型1例,Ⅳ型7例.手术时间为伤后5天以内.手术经外侧入路,骨折复位后,AO拉力螺钉固定.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根据Broberg-Mon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记录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度以及内侧稳定性.同时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16例手术中未发现合并有外侧副韧带损伤,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伤口一期愈合.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9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11周,平均7.9周.无一例骨折畸形愈合及延迟愈合,未见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1例有创伤性关节炎表现.术后随访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为125.8°±16.8°,前臂旋转度平均为163.1°±10.62°.术后Broberg-Money评分平均92.0分,优8例,良7例,差1例.15例患者恢复到受伤前日常的活动水平,9例患者报告可重新继续以往的健身运动.1例术后出现肘关节僵硬.结论 肱骨小头骨折的治疗需按分型计划手术;术中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近期疗效满意.

  • 健侧C_7与下干直接吻合治疗创伤性臂丛撕脱伤的中期疗效

    作者:王树锋;栗鹏程;李玉成;薛云皓;郑炜;孙燕琨;郜永斌;潘勇卫;胡琪;田光磊

    目的 探讨健侧C_7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治疗创伤性臂从撕脱伤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4年5月至2009年4月,采用健侧C_7与下干直接吻合治疗创伤性臂丛撕脱伤患者220例,其中64例获得3年以上的来院随访,男59例,女5例;年龄7~51岁,平均26岁.伤后到手术时间1~18个月,平均3.7个月.全臂丛撕脱伤60例,中、下干撕脱伴上干不全损伤2例,中、下干撕脱而上干正常2例.健侧C_7与下干直接吻合56例,与内侧束直接吻合8例.30例行肱骨短缩截骨,截骨长度2.6~5.8 cm,平均3.9 cm.结果 术后随访36~57个月,平均44个月.41例屈指肌力恢复到4级,3级12例,2级10例,0级1例,优良率为64.1%(41/64);34例拇长屈肌肌力为4级,3级14例,2级14例,0级2例,优良率为53.1%(34/64);47例尺侧屈腕肌力为4级,3级9例,2级7例,0级1例,优良率为73.4%(47/64);32例掌长肌肌力为4级,3级20例,2级11例,0级1例,优良率为50%(32/64).结论 健侧C_7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较传统的手术方法缩短了神经再生的距离及减少了一个吻合口,可显著提高其重建屈指、屈腕功能效果.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鲁谊;朱以明;姜春岩

    目的 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陈旧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22~81岁,平均49.3岁;左侧16例,右侧10例.手术距受伤时间22~510 d,平均88 d.骨折类型:两部分外科颈骨折12例,两部分小结节骨折1例,两部分大结节骨折7例,三部分大结节骨折3例,四部分骨折2例(均非外展嵌插型骨折),头劈裂型骨折1例.其中6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应用ASES评分、Constant评分、UCLA评分以及SST问卷进行功能评分,并记录肩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按不同性别、年龄、伤侧、手术次数、是否存在其他损伤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对手术时间和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并对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是否出现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2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16.9个月.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前屈上举137.3°±35.1°,外旋28.9°±24.1°,内旋达T_(10)水平.VAS评分为(0.7±1.2)分;Constant评分为(83.1±17.9)分;UCLA评分为(28.9±6.0)分;SST为8.7个.不同性别组仅在内旋活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年龄、伤侧、手术次数、手术时间、固定方式、骨折类型、是否出现并发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陈旧性肱骨近端骨折在规范治疗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

  • 计算机辅助下经髋臼长螺钉钉道参数的研究

    作者:吴浩波;蔡春元;季康;余世策;严世贵

    目的 基于骨盆的解部剖结构,提出一种经髋臼长螺钉的固定方法,并测算钉道进钉区位置和进钉的方向角度.方法 使用20例成年男性半骨盆的CT数据,使用三维建模技术对半骨盆骨骼进行重建和分区,每半骨盆分成髂后区、髂前区、耻骨区和坐骨区,并对每一分区进行平行截骨获得每层断层轮廓数据;通过断层轮廓控制有效钉道的范围,并使用计算辅助程序对有效钉道的进钉点在髋臼上的位置进行测算,再对经过每个有效进钉点的所有有效钉道进行再次优化选择,后获得相对应的佳钉道的方向,后将进钉区域和角度以拓扑地形图的格式显示.结果 计算结果显示半骨盆的解剖结构允许经髋臼螺钉进行加长应用,经髋臼长螺钉进钉区的范围大小依次是髂后区、髂前区、耻骨区和坐骨区,其中髂后和髂前区进钉区有部分重叠,坐骨区进钉长度无法到达坐骨支远1/3部.结论 在解剖上,改变经髋臼螺钉的植入方向,可以在骨盆的各个分区内获得加长螺钉的固定.

  • 全节段与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重度僵硬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比较

    作者:林必贵;张永刚;张雪松;王征;毛克亚;陆宁;李海燕;王岩

    目的 比较全节段椎弓根螺钉(all segmental pedicle screws,ASPS)固定与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selective segmental pedicle screws,SSPS)固定治疗重度僵硬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单纯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的重度僵硬型AIS患者.站立前后位主胸弯Cobb角>70°和柔韧度<30%者为筛选对象,从327例AIS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48例,22例行SSPS同定,26例行ASPS固定.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的年龄、术前冠状面主胸弯Cobb角、脊柞柔韧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矫正率.结果 ASPS组和SSPS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5.65岁和17.32岁,术前冠状面主胸弯Cobb角分别为86.77°±11.71°(71.31°~107.51°)和87.56°±14.88°(70.10°~117.83°),柔韧度分别为15.82%±7.37%(6.82%~29.74%)和19.30%±9.19%(0.89%~29.71%),手术时间分别为(280.69±35.92)min和(275.10±33.9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88.50±287.80)ml和(800.98±360.47)ml(t=2.004,P=0.051),术后1周冠状面主胸弯畸形矫正率分别为60.07%±8.80%和46.79%±14.90%(u=3.280,P=0.001).ASPS组有1例因凸侧断棒而明显丢失畸形矫正率,余患者无明显丢失.结论 对于重度僵硬型AIS,ASPS治疗的患者术后冠状面主胸弯矫正率明显高于SSPS治疗的患者.

  • 特发性脊柱侧凸远端融合椎的选择

    作者:仉建国;张新华;邱贵兴;邢泽军;王以朋;沈建雄;赵宇;李书纲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远端融合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的选择标准.方法 前瞻性分析按LIV标准进行融合的随访2年以上(24~36个月,平均29个月)的AIS患者共33例,男4例,女29例.按照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分型Ⅰ b 2例,Ⅰ c 2例,Ⅱa 3例,Ⅱb2 3例,Ⅱc1 3例,Ⅱd1 17例和Ⅲb 3例.患者手术时年龄11~16岁,平均14.2岁.LIV的选择标准:术前站立前后位像上被骶正中线触及的近端椎体,即触及椎体,其旋转范围在Ⅰ度以内,并在凹侧Bending像上2/3以上椎体落在Harrington稳定区内,不伴腰段或胸腰段后凸畸形.所有患者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观测指标包括躯干偏移、LIV倾斜度和LIV尾侧椎间盘开角,并分析LIV与稳定椎之间的关系.结果 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躯干偏移由(1.87±1.18)cm矫正至(0.97±0.69)cm(t=3.24,P=0.004);术前和末次随访时LIV倾斜度由20.95°±7.51°矫正至4.57°±2.80°(矫正率为76.2%,t=10.10,P<0.001);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LIV尾侧椎间盘开角分别为4.90°±3.83°和5.43°±2.23°(t=0.14,P=0.626).选择触及椎体作为LIV比选择稳定椎平均节省(1.14±0.73)个椎体.结论 按此触及椎体标准选择LIV可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并可保留更多的运动节段.

  • 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早期临床研究

    作者:宋跃明;陈日高;刘立岷;龚全;李涛;曾建成;刘浩;裴福兴;屠重琪;段宏

    目的 评价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n-HA/PA66 cage)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对5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多孔n-HA/PA66 cage支撑植骨融合固定治疗.术前、术后1周内、3、6个月、1年随访时进行随访,用Frankel法记录患者神经功能,并行X线片及三维CT检查.采用Cobb法测后凸情况,并测伤椎邻近上、下椎体间高度,采用Brantigan等描述的方法观察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无神经损害加重;除2例Frankel A级和8例D级患者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平均随访9.4个月(6~12个月).术前平均矢状位后凸角14.4°±12.6°,术后为3.7°±8.7°,末次随访时3.9°±8.5°.术前平均伤椎邻近上、下椎体间高度为(96.9±17.2)mm,术后为(109.5±17.1)mm,末次随访时为(108.6±16.9)mm.随访期间未见cage移位、内同定断裂及神经功能损害加重.19例达到E级融合,10例达到D级融合,25例达到C级融合.结论 前路减压多孔n-HA/PA66 cage支撑植骨融合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安全可行,术后椎间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纠正明显,随访过程中丢失少,并能获得满意融合.

  • 腰椎椎体间旋转中心的在体研究

    作者:夏群;Shaobai Wang;Guoan Li

    目的 测定生理载荷下正中矢状面上腰椎椎体间屈伸运动中心及横断面上腰椎椎体间左右旋转中心,为人工腰椎间盘假体设计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招募40~60岁健康志愿者10名,采用双X线透视影像系统(dual fluoroscopic imaging system,DFIS)和MR检查相结合技术,在计算机软件辅助下,从受试者腰椎MRI获取每一节段腰椎三维重建模型,匹配到DFIS捕获的不同活动体位时腰椎双斜位X线透视图像上,重现生理载荷下腰椎椎体间三维运动状态,利用三维坐标系计算出生理载荷下正中矢状面上腰椎椎体间屈伸运动中心点及横断面上腰椎椎体间左右旋转中心点.结果 在矢状面上L_(2,3)和L_(3,4)的椎体中心点、骨性椎管中心点和棘突尖部运动范围分别为(0.3±0.3)mm、(0.6±0.3)mm;(2.5±1.7)mm、(2.3±1.1)mm;(7.5±3.2)mm、(7.3±3.6)mm.在横断面上L_(2,3)和L_(3,4)的椎体中心点、骨性椎管中心点和棘突尖部运动范围分别为(0.7±0.4)mm、(1.0±0.9)mm;(1.1±1.0)mm、(1.4±1.3)mm;(1.6±0.9)mm、(2.3±1.6)mm.经过线性拟合计算获得正中矢状面上腰椎椎体间(L_(2,3)、L_(3,4))屈伸运动中心位于椎体中轴后方5 mm处,横断面上腰椎椎体间左右旋转中心位于椎体前方35.1 mm(L_(2,3))和32.2 mm(L_(3,4)).结论 正常人体在生理载荷条件下,正中矢状面上腰椎椎体间(L_(2,3)、L_(3,4))屈伸运动中心在椎体中后1/3部位;而横断面上腰椎椎体间(L_(2,3)、L_(3,4))左右旋转中心在椎体前方约30mm处.

  • CT、MR、X线联合观察骨赘填充颈椎cage的短期融合率

    作者:刘宁;孙宇

    目的 观察单纯采用椎体骨赘填充cage行颈前路椎体间融合的短期融合率.方法 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不同医生对103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单纯采集手术间隙椎体前后缘的骨赘填充cage.男69例,女34例;年龄25~77岁,平均53.6岁.脊髓型颈椎病6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1例,交感型颈椎病1例,各种混合型颈椎病15例,各种外伤性颈脊髓病15例.单节段手术60例,双节段33例,三节段10例.术后3个月复查,以颈椎X线片、莺建CT与MR三者联合观察融合效果.当CT提示融合,或虽以CT判断模糊,但X线片和MR均提示融合者,判定为融合;当CT提示未融合,或虽以CT判断模糊,但X线片或MR任何一项提示未融合者,判定为未融合.如果CT和MR均判断模糊,则按未融合计.针对双节段或三节段手术的患者,只要有一个节段未融合,即按未融合计.统计比较融合率.结果 术后3个月总融合率为77.7%(80/103),单个医生高融合率90%(18/20).单节段融合率为80%(48/60),单个医生高融合率88.2%(15/17);双节段融合率为78.6%(26/33),单个医生高融合率90%(9/10);三节段融合率为60%(6/10),单个医生高融合率100%(3/3).不同节段手术的融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颈前路单节段或双节段手术,以骨赘填充cage进行椎体间融合可获较理想的短期融合率.

  • 内窥镜下不同入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张西峰;王岩;肖嵩华;刘郑生;刘保卫;张永刚;朱守荣;陆宁;毛克亚;王征;张雪松

    目的 探讨局麻下经皮后外斜入路与椎板间孔入路内窥镜手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3年6月至2008年10月,对57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男32例,女25例;年龄17~79岁,平均42岁.内窥镜手术入路分别采用后外斜入路与椎板间孔入路.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患者手术前、后腰椎功能状况进行评价,分析不同入路的治疗结果、并发症、二次开放手术等情况.结果 5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长5年4个月,短12个月,平均22.4个月.采用后外斜入路22例,椎板间孔入路35例,其中各有1例患者接受二次手术,各有1例术后出现感染.后外斜入路突出的部位更靠外侧.椎板间孔入路不考虑髂棘的高低,突出部位为中央型和旁中央型.后外斜入路组手术前、后平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74.36,13.91(P<0.001),椎板间孔入路为77.45,12.56(P<0.001),术前和术后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手术疗效后外斜入路优良率为86%.椎板间孔入路优良率为89%.结论 两种入路各有不同的适应证,手术过程明显不同,但只要选择恰当,均能达到很好的临床疗效.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峰;姚晨;史冬泉;陈东阳;邱旭升;徐志宏;袁涛;翁文杰;蒋青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预防措施.方法 2007年5月至2008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41例患者,男53例,女88例;年龄17~86岁,平均(63.20±13.78)岁.根据是否使用低分子肝素随机分成抗凝组(82例)和非抗凝组(59例),术后均行患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明确血栓发生的部位、大小及数量.诊断标准根据1972年Rabinov和Paulin提出的诊断标准,结合国内吕厚山的相关经验进行统一诊断.根据下肢血栓的部位将血栓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混合性血栓.结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32.62%(46例),其中中央型1例,混合型2例,周围型43例.临床症状有小腿后侧疼痛,沉重或紧张,足和踝关节周围轻度肿胀.临床体征有肌肉压痛、Homans征或Neuhof征阳性.将症状和体征都作为临床依据,其中无临床依据者共34例,占73.9%.抗凝组(82例)和非抗凝组(59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数字化下肢深静脉造影技术能准确地发现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与其无直接关联,低分子肝素抗凝后虽能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半月板移植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冯华;张辉;洪雷;耿向苏;王雪松;张晋;刘心

    目的 报告一组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病例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7月连续完成19例手术,18例入选本组.年龄21~52岁,平均38岁;男9例,女9例;外侧半月板11例,内侧7例.其中合并前十字韧带损伤7例,合并多发韧带损伤2例,合并胫骨平台骨折1例.适应证为半月板缺损,关节软骨Ⅲ度以下或局限性Ⅳ度损伤,关节力线正常,韧带正常,韧带同期或分期重建者.手术技术:2例外侧半月板采用骨桥技术,16例采用骨栓技术.采用四种技术缝合移植物的周边部分.韧带受损者同期或分期进行重建手术和半月板移植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16~41个月的随访,平均26个月.18例手术探奁结果显示移植半月板完整或基本完整者16例(89%),失效2例(11%,行切除术).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关节粘连,行关节镜下松解手术.1例术后1年出现半月板囊肿.18例中的15例接受了主观评估,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平均67分(62~77分)增加至术后的85分(72~100分).IKDC评分由术前的B级6例、C级9例,改善至术后的A级2例,B级12例,C级1例.VAS疼痛评分由术前的平均6.2分(5~7分)减少到术后的2.1分(0~4分)(满分10分).结论 本组18例关节镜下同种半月板移植手术的早期临床主、客观结果满意,术后1~3年的存活率89%.

  • 后十字韧带单束重建联合小切口切开腘腓韧带重建治疗严重膝关节不稳定

    作者:张辉;冯华;洪雷;王雪松;张晋

    目的 评估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mciate ligament,PCL)单束重建联合小切口切开腘腓韧带(popliteofibular ligament,PFL)重建治疗严重的膝关节后向和后外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结果.方法 自2003年7月至2007年4月,共有28例连续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PCL单束重建联合小切口切开PFL重建手术.人选条件:所有患者均为严重的膝关节不稳定,后抽屉试验为3~+或以上,胫骨后移程度与健侧相比≥12mm,胫骨外旋程度大于健侧10°以上,同时不合并外侧副韧带的损伤.入选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单束PCL重建,使用异体跟腱作为移植物.在膝关节外侧通过两个小切口切开,使用异体胫前肌腱重建PFL.股骨侧切口位于股骨外上髁,长度为2cm;腓骨侧切口位于腓骨头,长度为3 cm.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9.7个月.使用膝关节应力像评估后向稳定性,胫骨后移程度(患侧与健侧的差值)由术前(17.7±4.5)mm减小为术后(4.5±3.9)mm,胫骨外旋程度(患侧与健侧的差值)由术前16.0°±4.7°减小为术后-2.8°±6.4°,术前与术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KDC评分:术前28例均为D级,术后A级为10例,B级9例,C级8例和1例D级.结论 关节镜下PCL单束重建联合使用小切口切开PFL重建能够有效地改善膝关节后向和后外旋转不稳定.

  •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甲型血友病膝关节病变的疗效分析

    作者:冯宾;翁习生;林进;翟吉良;钱文伟;盛林;边焱焱

    目的 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甲型血友病膝关节病变的疗效、手术特点、假体选择及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3年6月至2009年4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甲型血友病膝关节病变患者19例(25膝);年龄18~54岁,平均33.4岁.Ⅷ因子替代治疗方案为手术当天补充至100%,术后3 d内80%以上,术后3 d至一周60%以上.术后进行以持续被动活动器(CPM)为主的功能锻炼,锻炼时机为Ⅷ因子输注后6 h内.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疼痛、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 18例(24膝)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7~54月,平均31个月.术前患者HSS评分为平均(51±14)分(31~64),术后HSS评分为平均(86±9.5)分(62~110).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55°±26.3°(10°~100°),改善为术后平均82°±18.6°(60°~100°).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19°±13°(0°~45°),改善为术后平均2.7°±3.2°(0°~10°).所有患者术后1~5 d时间内检测的平均Ⅶ因子浓度为74.07%.术后1例发生关节出血,1例发生腓总神经麻痹,1例患者术后17个月因假体感染行翻修术.结论 在合理补充凝血因子条件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血友病膝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膝关节症状和活动度.

  • 数字化模板测量在选择髋关节假体中的应用

    作者:张鹏;黄勇;万连平;刘泽淼;张代勇

    目的 探讨采用数字化模板测量方法选择人工髋关节假体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的122例患者(132髋),男68例,女54例;年龄35~82岁,平均62.4岁.应用医院数字化影像网络系统和数字化模板在计算机上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模板测量.由手术医生组和影像科医生组分别进行数字化模板测量,预测手术中所需假体型号的大小,并与手术中实际应用的假体型号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医生组髋臼假体型号与股骨假体型号手术前后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531,P=0.6505;Z=0.5452,P=0.5856).手术医生组术前预测髋臼假体型号与股骨假体型号同术中应用的假体型号之间存在相关性(r=0.9361,P=0.0068;r=0.9435,P=0.0087).影像科医生组髋臼假体型号与股骨假体型号手术前后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834,P=0.4934;Z=0.1027,P=0.8990).影像科医生组术前预测髋臼假体型号、股骨假体型号同术中应用髋臼假体型号、股骨假体型号之间存在相关性(r=0.9214,P=0.0051;r=0.9357,P=0.0072).应用数字化模板测量选择的假体型号与术中实际应用假体型号相比较,髋臼假体的准确率达71.59%,股骨假体准确率达78.04%.结论 应用数字化模板测量进行术前设计,选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假体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可信度.

  •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观察

    作者:沈彬;黄强;杨静;周宗科;康鹏德;裴福兴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THR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继发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采用THRA治疗25位(26髋)DDH患者,女18例,男7例;年龄30~59岁,平均48岁.根据Hartofilakidis分型,半脱位22髋,低位脱位4髋.临床随访主要采用Harris评分,影像学测量指标包括CE角、Sharp角/臼杯外展角、股骨颈干角/柄干角、髋关节旋转中心、偏心距比值、髋臼假体覆盖率,记录髋臼假体周围透亮线及骨溶解,检测手术前后股骨颈及股骨近端的骨密度.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5年(3~5年),截至随访终点无翻修或影像学松动病例,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6.1±6.5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2.1±2.59)分,优良率100%.臼杯外展角平均为41.6°±5.5°,柄干角平均为146.4°±3.2°,髋关节旋转中心位置平均下移3.9 mm,内移12.7 mm,宿主骨对臼杯的平均覆盖率为94.4%±4.2%.1髋宿主骨与臼杯界面在Deice 2区出现透亮线,宿主骨与股骨假体柄界面无1例出现透亮线.Gruen 1~6区术后6个月骨密度比率降低,术后6~36个月骨密度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术后6个月时股骨颈外上区、股骨颈内下区和Gruen 7区骨密度比率已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36个月时上述三区的骨密度比率均高于术前.结论 THRA治疗半脱位型及低位脱位型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THRA术后股骨近端骨量可以得到有效保存和恢复.

  • 假体周围高糖环境对葡萄球菌感染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于腾波;张德刚;武星;李利平

    目的 探讨假体周围高糖环境对葡萄球菌生长和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利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假体感染的动物模型,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组(金葡菌组,n=40)和表皮葡萄球菌组(表葡菌组,n=60),每组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入细菌的同时加入0.1ml质量浓度为1%的葡萄糖溶液,对照组加入0.1 ml生理盐水.金葡菌组分别于第2、4、6和8天观察;表葡菌组分别于2、4、6、8、12和16天观察.对不同时间点的膝关节假体感染动物行细菌计数、扫描电镜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金葡菌组第2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关节液细菌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6),注入细菌后第4、6和8天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菌生长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第2、4、6天实验组较对照组假体表面黏附细菌明显增多(P<0.05),细菌生物膜生成明显.组织学观察第2天实验组假体周围组织发现细菌,而对照组未发现细菌.表葡菌组第2、4、6、8、12和16天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菌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体表面黏附细菌没有明显区别(P>0.05).组织学观察第2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假体周围组织均未发现细菌.结论 假体周围高糖环境对金葡菌感染影响明显,而对表葡菌感染影响不明显.

  • RNA干扰沉默PPARγ基因对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脂与成骨分化潜能的影响

    作者:傅德皓;尹光明;杨述华;张务伟;吕朝霞;杨操;吴强;郜勇;冯晓波

    目的 观察RNA干扰沉默PPAγ基因对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脂与成骨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 针对小鼠PPARγ基因,构建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沉淀(Wetem-blot)观察PPARγ的基因沉默效果.分别在成脂及成骨诱导培养基条件下,诱导培养14 d,采用油红O(Oil Red O)染色及茜素红染色鉴定分化结果.并与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比较.结果 测序证实成功构建PPARγ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shPPARγ,转染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后,PPARγ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都显著受到抑制,与两对照组相比,抑制率分别为92%和90%.成脂及成骨诱导分化后,shPPARγ转染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率为56.46%±1.92%,明显高于pSilencer-neo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P<0.01);成脂分化率为19.24%±0.98%,显著低于pSilencer-shPPARγ-neo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P<0.01).结论 RNA干扰沉默PPARγ基因后,可增强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潜能,抑制其成脂分化潜能.

  • 改良Ilizarov技术救治濒临截肢的下肢残缺畸形

    作者:秦泗河;陈建文;郑学建;葛建忠;焦绍锋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Ilizarov技术治疗濒临截肢的严重下肢残缺的临床疗效.方法 9例严重下肢残缺患者,多家医院均建议截肢.男5例,女4例.初次手术年龄小5岁,大42岁.病因:先天性3例,创伤性4例,下腰部脊椎裂2例.术中有限矫形,穿针安装预先组装的个体化Ilizarov外固定牵伸器,术后缓慢牵伸,实时调整矫形器构件及构型,直至畸形矫正与下肢重建达到所需要的目标.4例实施1次手术,2例2次,1例3次,1例4次,1例5次.结果 9例患者的下肢畸形或残缺均得到满意矫正,负重力线、肢体外观及必要的功能基本恢复.7例可以徒手行走.2例借助支具行走.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对治疗效果均十分满意.结论 改良Ilizarov技术能够救治传统骨科技术难以治疗的严重下肢残缺,避免了截肢,其医疗风险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慢性压迫性脊髓症研究平台的建立及体感诱发电位功能评价的机制

    作者:龙厚清;温春毅;胡勇;刘少喻;李佛保

    目的 建立新型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模型,进一步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对慢性压迫性脊髓症的诊断价值及其对应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 15只大鼠经后路手术于颈椎管内植入吸水性聚氨酯胶片,植入体内会逐渐吸水胀大,形成对脊髓的慢性持续压迫.术后6个月,对慢性压迫脊髓进行SEP、影像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15只造模大鼠脊髓均出现侧后方明显压迫性形态学改变,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脊髓灰质和白质扭曲变形.9只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和(或)波幅F降等SEP异常,SEP反应分为Ⅰ型6只、Ⅱa型5只、Ⅱ b型2只、Ⅲ型2只.正常和异常SEP的脊髓压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P反应异常的大鼠与反应正常者脊髓的组织学、组织化学比较,脊髓后索髓鞘染色显著减少(Ⅱ a:106±12,Ⅰ:121±8,P=0.038),脊髓后索的对比剂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 a:95±5,Ⅰ:87±6,P=0.042),而且后角内神经元也明显较少[Ⅱ a:(25±8)/mm~2,Ⅰ:(29± 6)/mm~2 P>0.05];Ⅱ b型和Ⅲ型不仅脊髓后索髓鞘着色减少,灰质后角神经元密度只有(16±5)/mm~2和(14±5)/mm~2;均出现基质海绵样变和静脉扩张.结论 在慢性压迫性脊髓症发展过程中,SEP出现异常迟于形态学改变,但是反映了脊髓后索和后角神经元损伤的严重程度.为深入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疗效评估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 骨髓基质干细胞与软骨脱细胞基质多孔支架异位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强;彭江;卢世璧;郭全义;汪爱媛;姚军;赵斌;张莉;许文静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与软骨脱细胞基质多孔支架(cartilage ECM-derived porous scaffold,CEDPS)在裸鼠体内异位构建软骨的可行性,并建立利用PKH26荧光和分子荧光活体成像系统无创评估组织工程化细胞-支架复合体在体内生长情况的新方法.方法 PKH26荧光标记成软骨诱导的BMSCs,接种入CEDPS支架,体外进行电镜、Desd/Live荧光染色观察,然后植入裸鼠背部,4周后利用分子荧光活体成像系统无创伤性评估组织工程化组织在裸鼠体内生长情况,取材进行组织学以及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检测,与荧光图像比较.结果 体外培养的BMSCs-CEDPS复合体电镜检查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细胞在支架中增殖显著,细胞基质分泌增加,Dead/Live染色表明BMSCs在支架内部活性良好.4周后活体荧光示踪显示BMSCs在支架内生长良好,无扩散趋势,BMSCs-CEDPS复合体在裸鼠体内生成软骨样组织,番红"O"、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免疫荧光检查表明构建的软骨样组织内的细胞来源为接种的PKH26标记的BM-SCs.结论 利用BMSCs和CEDPS支架能够在裸鼠皮下异位构建类软骨样组织.PKH26标记与分子荧光活体成像系统结合,能够无创伤性评估组织工程化组织的种子细胞在动物体内生长情况与转归.

中华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