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骨科

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중화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352
  • 国内刊号: 12-111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邱贵兴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髋关节置换术后骨水泥股骨假体断裂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徐志宏;陈东阳;邱旭升;蒋青;袁涛;翁文杰

    目的 探讨骨水泥股骨假体断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自2003年3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8例国产骨水泥股骨假体断裂患者,男6例,女2例.断裂距初次关节置换手术时间为36~98个月,平均72个月;体重60~88 kg,平均75 kg.均无明确外伤史.分析断裂前、后X线片,观察原假体安放位置、断裂部位、骨水泥固定情况及有无假体周围骨折;对术中假体表面骨水泥覆盖情况及断裂假体取出要点进行同顾性分析.5例行股骨假体翻修手术,采用生物碰股骨假体同定.3例转诊.翻修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定期复查,行X线及Harris评估.结果 4例初次置换假体内翻,1例外翻;5例假体偏小.断裂均位于假体中点至中、远1/3交界处,远端崮定牢固.4例断裂前X线片可见近端假体周围细透光线,1例假体周围骨折.近端假体取出容易,远端假体取出困难.4例行股骨开窗,1例行转子延展截骨.翻修病例随访12~80个月,平均48个月.开窗或截骨部化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无假体松动、下沉及感染.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5~97分,平均92分.结论 骨水泥股骨假体断裂可能与骨水泥假体近、远端固定质量不一致有关.对假体断裂者应及早行翻修术,术中股骨开窗安全有效.

  • 内侧撑开和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

    作者:王飞;陈百成;高石军;张建兵;刘虎;闫昌葆

    目的 比较两种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结果.方法 膝内翻骨关节炎患者68例,其中37例采用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closed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CWO),31例采用内侧撑开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O).术后摄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髌骨高度、胫骨股骨角、内侧胫股关节间隙宽度,并行HSS和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 患者均随访24个月以上.术前、术后两组HSS和Lyshol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CWO组术前胫骨平台后倾角8.57°±1.63°、术后5.03°±1.24°,OWO组术前8.71°±1.66°、术后10.10°±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CWO组术前Insall-Salvati指数0.880±0.053、术后0.820±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WO组术前0.892±0.043、术后0.897±0.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WO组术前Blackburne-Peel指数0.804±0.040、术后0.801±0.3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WO组术前0.815±0.039、术后0.766±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术后CWO组外翻8.06°±2.75°,OWO组外翻8.65°±1.46°.结论 膝内翻骨关节炎的内侧撑开和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有相似的手术效果,内侧撑开截骨术截骨角度更加准确.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后可出现胫骨后倾减小和髌韧带短缩,内侧撑开截骨术后易出现胫骨后倾增加和髌骨至关节线距离减小.

  • 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作者:徐宝山;夏群;吉宁;胡永成;苗军;张继东;宁尚龙;纪经涛;周静

    目的 探讨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56~74岁,平均65岁.均为双侧椎管狭窄合并椎问盘突出,有间歇性跛行和坐骨神经痛等症状,双下肢症状以一侧为重.在症状严重侧行棘突旁2 cm纵切口,在可动式椎间盘镜下行单侧椎板间隙开窗,神经根通道减压、突出髓核摘除;在棘突和椎板腹侧分别向上、下方用棉片压低保护硬膜囊,潜行咬除棘突基底部,在棘突基底、椎板腹侧与硬膜囊背侧之间形成工作空间,经此空间潜行咬除对侧椎板下缘和增厚的黄韧带,直至显露松解对侧神经根起始部.结果 术中无神经损伤发生,无中途转开放手术病例.发生硬膜囊撕裂2例,用棉片将其压低后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10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量50~350ml,平均150ml.术后CT示减压充分,中央椎管和对侧椎管扩大,对侧椎板、关节突和椎旁肌等结构保留完好.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根据Macnab标准,优21例,良11例.结论 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操作简便,能保留对侧结构,达到双侧减压目的 ,早期随访结果优良.对双侧严重骨性狭窄者应慎用.

  • 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作者:闫桂森;杨征;张骥;朱振华

    目的 探讨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方法 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资料完整、随访超过2年的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患者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2.5~14.4岁,平均10.2岁.16例为高能量损伤,患者年龄(11.58±2.10)岁;11例为日常活动中受伤,患者年龄(8.30±2.93)岁.25例为后脱位,2例伤后自行复位者脱位方向不明.1例合并双侧股骨干骨折者初诊时漏诊.24例于伤后1~9h复位,其余3例复位时间超过24 h.21例闭合复位,6例切开复位.切开术中发现关节内骨软骨块3例,盂羼损伤嵌顿2例,关节囊嵌顿1例.复位后均采用单髋"人"字石膏制动4~6周.结果 27例中10岁以下者占48%.男女比例为2.4:1,左右侧别无差异.高能世损伤与低能量损伤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2,P=0.002).全部病例随访2.4~8.3年,平均3.6年.按照Thompson和Epstein评价标准:优24例,良2例,可1例.末次随访时4例发生股骨头坏死,3例残留股骨头膨大和扁平髋.发生股骨头坏死者均为高能量损伤.延时≥24h复位组与<24h复位组股骨头坏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406,P=0.001).结论 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所需创伤能量小,合并损伤少,10岁以前多为低能量损伤.闭合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闭合复位不能达到中心复位者,可行切开复位及探查修复.24h内获得中心复位、无股骨头骺缺血坏死者疗效满意.

  • 保留并牵张残留纤维的前十字韧带双束重建术

    作者:赵金忠;皇甫小桥

    目的 评估在亚急性期进行保留并牵张残留纤维的前十字韧带双束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06年6月,对56例前十字韧带损伤患者在亚急性期进行保留并牵张残留纤维的前十字韧带双束重建.前十字韧带双束重建采用四隧道八股肌腱移植的方法.使用PDS缝线穿缝胫骨侧残留纤维,经深束股骨隧道牵张固定.使用IKDC及Lysholm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53例随访2年以上.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屈膝25°KT-1000检测结果显示双侧膝关节松弛度差值为(-0.44±1.53)mm,与术前(8.01±1.83)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3,P=0.0001).29例(54.7%)双侧膝关节松弛度差值小于0mm,提示患膝相对于健侧更为稳定或紧张.24例(45.3%)双侧膝关节松弛度差值为0~2mm.所有患者轴移试验均阴性.48例膝关节活动度正常,2例有5°屈曲受限,1例有小于5°屈曲受限,2例有5°过伸受限.根据IKDC评估标准,51例(96.2%)正常,2例(3.8%)接近正常.IKDC主观评分为(95.6±3.1)分,Lysholm评分为(94.8±2.9)分.受伤前Tegner评分平均为7.3分,末次随访时为7.1分.结论 根据2年以上随访结果,以IKDC为评估标准,保留并牵张残留纤维的前十字韧带双束重建能够使96.2%的患者恢复正常,3.8%的患者接近正常.

  • 高屈曲假体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随访结果的Meta分析

    作者:彭慧明;刘家明;翁习生;王炜;邱贵兴

    目的 分析有关高屈曲假体与普通假体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比较的文献,对术后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膝关节功能评分(HSS、KSS、WOMAC)进行Meta分析.方法 检索Medline(1966年1月至2009年10月),Embase(1966年1月至2009年10月),维普资讯(1989年1月至2009年10月)和CNKI(1979年1月至2009年10月)等数据库中关于高屈曲假体与普通假体在初次伞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疗效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人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输入Review Manager 4.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ROM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采取权重均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进行评价.结果 共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经改良Jadad评分均判定为高质量研究.纳入病例466例,高屈曲假体组和普通假体组术后ROM合并WMD为1.64195%C1(-0.04,3.32),P=0.06],膝关节HSS评分合并WMD为0.34[95%CI(-1.12,1.79),P=0.65],膝关节KSS评分合并WMD为-0.67[95%CI(-2.22,0.89),P=0.40],膝关节WOMAC评分合并WMD为1.66195%C1(-4.03,7.35),P=0.57].高屈曲假体组与普通假体组的ROM、HSS、KSS、WOMA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高屈曲假体组相比普通假体组ROM无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

  • 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

    作者:潘朝晖;蒋萍萍;薛山;刘学胜;李洪飞;赵玉祥

    目的 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的应用特点.方法 2008年2月至2009年4月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2~44岁,平均31.2岁.车祸伤3例,机器挤压伤2例.掌骨2例,足2例,腓骨1例.皮肤缺损面积5 cm×2 cm~16 cm×5 cm.骨瓣切取范围2 cm×1 cm×0.8 cm~8 cm×2 cm×0.5 cm,皮瓣切取范围6cm×3 cm~18 cm×6 cm.血管吻合除1例动脉端侧吻合外,均采用端端吻合方式.骨瓣以钢板螺钉固定4例,克氏针固定1例.结果 1例术后第2天出现动脉危象,探查后发生皮瓣边缘浅表性坏死,经植皮愈合,其余皮瓣全部存活.供区伤口8~27 d愈合.全部患者随访8~19个月,皮瓣外观满意,无须特殊保护.骨愈合时间3~6个月.髋部外形轮廓未改变,无髋区疼痛,无瘢痕增生.修复手部缺损者患手恢复握持功能,基本恢复对掌功能;修复下肢缺损者患肢可负重,无疼痛.结论 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供区损伤小,是修复小面积骨缺损,尤其是合并较大范围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 内固定方式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胸椎融合矢状面重建的影响

    作者:邱勇;曹兴兵;钱邦平;王斌;俞杨;朱泽章;朱锋;马薇薇;孙旭

    目的 探讨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选择性胸椎融合术时采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胸椎矢状面形态及远端腰椎代偿模式的影响.方法 行胸弯后路矫形内同定术且有2年以上(2~3年)完整随访资料的lenke 1、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51例,按内固定方式分为A组(全钩组)、B组(钩钉混合组)和C组(全钉组).测量术前及术后随访的胸弯Cobb角、腰弯Cobb角、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远端交界性后凸、胸腰段交界性后凸及C7铅垂线偏离S1后上缘的距离.结果 三组患者主弯矫正率均大于60%,继发弯也获得较满意的自发性矫正.三组患者术前及随访中腰椎前凸角、C7铅垂线偏离S1后上缘的距离均保持正常.随访2年时,A组远端交界性后凸、胸椎后凸角、胸腰段交界性后凸分别达3.6°、23.0°、6.4°,其中远端交界性后凸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钩型同定可以获得良好的冠状面矫形,且在随访中能保持腰椎前凸和欠状面平衡.但钩的固定不如椎弓根螺钉牢固,全钩型固定患者胸椎后凸角有增大趋势,胸腰椎交界区有失代偿的可能.

  • 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的设计与生物力学测试

    作者:刘涛;李长青;周跃;郑文杰;张正丰;王建

    目的 评估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临床操作可行性.方法 取6具经甲醛处理的完整尸体标本,模拟临床手术操作安放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A组),以传统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为对照(B组).应用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在新鲜小牛腰椎压缩性骨折模型上行撑开操作.分别以单向螺钉、改良螺钉和万向螺钉跨节段固定骨折,测量固定节段的三维稳定性.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38.2±6.20)min,B组(56.4±1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螺钉位置优良率91.7%,B组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型椎弓根螺钉系统对三种螺钉均具有良好的撑开功能,改良螺钉和单向螺钉主要撑开椎体前柱,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万向螺钉主要撑开椎体中、后柱,对前柱撑开效果较其他两种螺钉差(P<0.05).三组固定节段在完整状态和骨折状态的屈伸、左右侧弯及旋转运动范围无统计学差异.改良螺钉和单向螺钉固定后固定节段有相似的三维稳定性;万向螺钉屈伸稳定性较改良螺钉差(P<0.05),而侧弯和旋转稳定性与其他两组接近.结论 改良螺钉能有效撑开椎体前柱,螺钉-棒系统可对固定节段提供稳定性.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具有临床操作可行性.

  • 髂骨双钉在腰-髂重建结构中的生物力学优势

    作者:于滨生;郑召民;庄新明;李泽民;吕维加

    目的 评价髂骨单钉与髂骨双钉技术对腰-髂重建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7具成人新鲜尸体L2-骨盆标本,于L3-L5行椎弓根钉固定,将该结构定义为完整状态.对完整状态进行测试后制作骶骨全切失稳模型,每一标本均应用四种髂骨钉技术行L3-髂骨钉-棒稳定重建:A组,髂骨单枚短钉;B组,髂骨单枚长钉;C组,置入髂骨上、下柱的髂骨双枚短钉;D组,置入髂骨下柱的髂骨双枚短钉.髂骨钉的安装及测试顺序随机产生.在MTS材料试验机上,对标本施加800 N压缩和7 N·m扭转载荷,记录L3-髂骨的结构刚度.结果 (1)轴向压缩下,四组的压缩刚度依次为完整状态的73%、76%、98%和112%,A组和B组低于完整状态及C组和D组(P<0.05).其中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扭转测试中,四组的扭转刚度依次为完整状态的72%、79%、105%和109%,A组和B组低于其他三组(P<0.05).其中A组与B组,完整状态、C组与D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骶骨完全切除所导致的失稳,单枚髂骨短钉与长钉均难以恢复局部的初始稳定性;而双枚髂骨短钉在抗压缩与抗扭转能力方面均高于单枚髂骨钉,可获得与初始状态等同的稳定性.

  • 工程化骨组织三维构建中的力学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燕;张西正;李瑞欣;郭勇;孙庆兰

    骨结构决定骨能承受的载荷,载荷能改变骨的结构和形态.力学生物学已被证实是研究骨组织牛长、重建的一个重要手段.骨生物力学主要研究力学在骨组织运动和结构功能方面所起的作用,而力学生物学是研究骨组织在生长、维持、适应过程中细胞对力学环境的主动响应.

  • 糖皮质激素作用下骨髓间质干细胞成脂肪细胞分化与股骨头坏死

    作者:康鹏德;赵海燕;裴福兴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一种常见的骨科难治性疾病,多发生于中青年[1].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是非创伤性ONFH常见的原因之一.在美国,40%接受GCs治疗的人群出现ONFH[2].

  • 干细胞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童培建;金红婷;何帮剑;赵红昌;沈彦;肖鲁伟;马镇川

    目的 观察干细胞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毕格犬18只,随机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B组(右归饮组)、C组(干细胞介入组)各6只.通过液氮冷冻法,建立毕格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分离、培养并标记骨髓问质干细胞.造模后3周,B组给予右归饮灌胃,A组与C组以蒸馏水灌胃;C组动脉灌注标记后的骨髓间质干细胞(5×106~1×107/ml)1 m1,A组及B组灌注生理盐水.治疗后4周及8周观察股骨头大体、影像学、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股骨头供血血管的数量、直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VEGF、Brdu的阳性表达,通过RT-PCR测定VEGF、TGF-β、OPG、RANKL的表达.结果 C组供血血管分支增粗、增多,阻塞血管再通,血管数量增多、直径增大.B组、C组关节软骨、骨小梁的结构和形态较A组改善;免疫组化检测C组VEGF阳性表达率较A组及B组高;RT-PCR检测C组VEGF、TGF-β、OPG表达量较A组及B组多.结论 干细胞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一定疗效,能改善坏死股骨头血供、促进骨坏死修复.实验结果可为早期治疗股骨头坏死、预防病灶塌陷提供理论依据.

  • 先天性脊椎神经中央联合不连并发脊柱侧凸一例报告

    作者:邵翔;邱勇;钱邦平;朱锋;朱泽章

    女,17岁,月经初潮4年.因腰背部不对称、双肩不等高就诊.体格检查:躯干向右侧倾斜;双肩不等高,左侧较右侧高3 cm;腰椎右侧凸;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C7铅垂线(C7plumb line,C7PL)居中,腰椎右侧凸,冠状面Cobb角40°(T12~L4),顶椎旋转Ⅲ度,矢状面形态正常,Risser征5级.

  • 尺骨不愈合继发上、下尺桡关节脱位一例报告

    作者:党洪胜;陈占峰

    男,19岁,因左前臂外伤后畸形4年伴肘关节活动受限、左手乏力入院.患者4年前摔伤致左尺、桡骨中段骨折,于当地医院手术(术式不详).数月后出现左肘关节活动受限,并逐渐出现畸形及左手乏力,未行治疗.

  • 保留胫骨皮质骨条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膜骨肉瘤一例报告

    作者:胡彤宇;李建衡;扈文海;韩永台

    患者,女,16岁,因左小腿疼痛伴肿物6个月人院.入院前6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小腿间断性疼痛,随后发现左小腿前内侧肿物,进行性生长,伴疼痛加重,行走后明显,休息后减轻.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

    作者:史占军;肖军;李朋

    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0.5%~2%[1,2],而人工关节翻修术后的感染率高达初次置换的4倍.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且多为深部感染[2],处理起来非常棘手.

  • 步态分析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辉;吴海山

    人体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解剖结构、神经支配以及病理学上的差异,每个人的步态都不尽相同.然而人类存在共同的解剖结构和牛理组成,其运动行为又非常相似,人体存在着循环往复、高度自主的运动模式,表现为躯干和肢体有节奏的交互式运动.

  • 股骨假体翻修术中滑锤式髓腔锉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刘好源;简国坚;龚灏;林金堆;黄建明;陈峰嵘;徐天睿

    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如何有效修复假体周围骨缺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目前对股骨远、近端广泛骨缺损多采用植骨,既能增强股骨假体的稳定性,又能增加骨量,促进骨愈合[1].为提高植骨质量,我们设计了一种用于翻修术中夯实植骨材料的滑锤式髓腔锉,并初步应用于临床.

中华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