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骨科

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중화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352
  • 国内刊号: 12-111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邱贵兴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99例骨肉瘤肺转移患者随访结果分析

    作者:孙馨;郭卫;杨荣利;燕太强

    目的 了解骨肉瘤肺转移的预后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2000年1月至2008年7月治疗的99例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91个月,平均24.45个月.其中男65例,女34例;确诊时年龄7~68岁,平均20.39岁.患者均接受原发部位肿瘤切除治疗,93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6例因经济原因而未行其他辅助治疗.16例患者在就诊时即存在肺转移;47例在接受治疗期间发现肺转移,36例在随访期间发生肺转移.就发病年龄、肺转移数目、肺转移发生时段、合并其他部位的转移、原发肿瘤对化疗的反应、肺转移治疗等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从确诊骨肉瘤到发现肺转移时间为0~74个月,平均9.05个月.患者确诊骨肉瘤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累计一年、两年及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7.4%、56.8%、23.4%.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骨肉瘤肺转移影响生存的有效预后因素为肺转移发生的时段及针对肺转移病灶的治疗;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肺转移发生的时段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他因素如发病年龄、肺转移数目、合并其他部位的转移、原发肿瘤对化疗的反应等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转移发生较晚且积极干预的骨肉瘤患者可获得较好的预后.对肺转移瘤进行积极的手术切除和辅助化疗能有效延长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

  • 游离肌皮瓣移植治疗难治性小腿和足部创伤后骨髓炎

    作者:韩久卉;张英泽;田德虎;韩金豹;郭尔斐;查君璞

    目的 探讨游离肌皮瓣移植治疗难治性小腿和足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性.方法 2004年2月至2007年12月,应用游离肌皮瓣治疗小腿和足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18~75岁,平均35岁;胫骨骨髓炎8例,跖骨骨髓炎3例.患者均接受过4~5次手术和长期抗生素治疗而骨髓炎仍然不愈.骨髓炎病程12~47个月,平均26个月.根据Cierny-Mader慢性骨髓炎分型:ⅢA型3例,ⅢBL型2例,ⅥA型4例,ⅥBL型2例.手术去除内固定,严格彻底清创后,即刻行游离肌皮瓣移植,9例行游离背阔肌肌皮瓣移植,2例行游离腹直肌肌皮瓣移植;6例清创后形成胫骨骨缺损造成局部不稳定者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1.5~5年,平均3.5年.2例患者的游离肌皮瓣发生部分坏死,经清创、游离植皮后愈合,余9例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4例胫骨缺损范围较大的患者行二期植骨,其中1例松质骨植骨者,骨愈合时间5个月;2例为骨块嵌入植骨,骨愈合时间8个月和10个月;1例骨缺损长度为10cm者,行游离腓骨瓣移植,骨愈合时间4个月.余7例未植骨,骨愈合良好.结论 治疗难治性慢性骨髓炎的关键是严格地清除感染的骨质、死骨、炎性及瘢痕组织;游离肌皮瓣移植能以血运丰富的组织消灭死腔、覆盖创面,是治疗小腿和足部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 腓骨钩状钢板在腓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谢鸣;赵晶晶;方真华;黄若昆;胡家朗;勘武生

    目的 探讨应用腓骨钩状钢板治疗腓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对28例伴有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踝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19例得到完整随访,男12例,女7例;年龄18~72岁,平均36岁;单纯外踝骨折4例,双踝骨折9例,三踝骨折6例.按Danis-Weber分类,A型8例,B型11例,均为腓骨远端不稳定粉碎性骨折.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为6h至16d,平均6d.手术顺序为外踝、后踝和内踝.外踝骨折使用腓骨钩状钢板固定,内踝骨折使用松质骨螺钉,后踝骨折根据骨折块大小及形态采用螺钉或钢板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8.8个月.术后4~6周X线片均可见骨折线模糊;10例患者于术后12周达到临床愈合,9例于术后20周达到临床愈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局部不良反应及踝关节不稳.Mazur评分为67~92分,平均86.3分,其中优12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4.2%.结论 运用腓骨钩状钢板固定外踝骨折能更好恢复外踝正常外翻角及长度等解剖结构,并有效固定,为早期活动提供稳定性,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 异体胫前肌腱"Y"形双束双隧道重建后十字韧带的疗效分析

    作者:黄华扬;郑小飞;李凭跃;张余;王泽锦

    目的 探讨异体胫前肌腱"Y"形双柬双隧道移植重建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3月至2008年1月,采用将异体胫前肌腱编织成"Y"形双束韧带的方法治疗PCL损伤患者,其中47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男39例,女8例;年龄18~43岁,平均24.3岁."Y"形双束韧带长度约为130mm,A端为长束(A束),长约70mm,直径为10~12mm;B端为两短束(B1、B2束),B1束(前外侧束)长为55mm,直径6mm,B2束(后内侧束)长约50mm,直径6mm.韧带安装时两端均从膝前内侧工作通道的切口进入,即:外(膝前内侧工作通道)→内(股骨、胫骨隧道内口)→外(股骨、胫骨隧道外口).可吸收界面钉先固定胫骨隧道侧,然后再固定股骨侧;固定前外侧束时屈膝90°,固定后内侧束时屈膝30°.术后予膝关节角度锁定助行器辅助锻炼8~10周.结果 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5±15)min.随访时间9~82个月,平均49.5个月.Lachmann后向试验术前均阳性,术后38例阴性、5例弱阳性、4例阳性;KT-1000试验术前(9.0±4.0)mm,术后(3.0±1.5)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03).Lysholm评分术前(51.4±5.2)分,术后(93.3±4.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05).Tegner活动水平术后(6.9±1.3)分较术前(3.5±0.7)分有显著改善(t=2.99,P=0.004).结论 成人异体胫前肌腱对折编织成双束有足够的长度和直径重建PCL,其抗拉力强;改进后的韧带通过隧道时顺畅,简单易操作,省时.

  • 微型万向外固定器与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

    作者:唐烽明;赵栋;谢鹏;王景贵;宁佳

    目的 比较采用微型万向外固定器与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8年3月,手术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患者10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外固定组和钢板组进行治疗.外固定组53例,采用微型万向外固定器或联用骨片钉、克氏针固定,男28例,女25例;年龄20.~62岁,平均33.5岁;拇指损伤24例,其余四指损伤29例;近端指间关节骨折脱位36例,掌指关节骨折脱位17例.钢板组53例,采用微型纯钛板螺钉进行固定,男30例,女23例;年龄23~66岁,平均36.5岁;拇指损伤22例,其余四指损伤31例;近端指间关节骨折脱位30例,掌指关节骨折脱位23例.采用Duncan等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手指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外固定组平均随访16.8个月,钢板组平均随访17.5个月.采用Duncan等评分标准评价手指功能的优良率:外固定组,优33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2.5%(49/53);钢板组,优30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8.7%(47/53).外固定组1例发生伤口感染,拇指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34°±21°,其余四指为248°±19°;钢板组无伤口感染,拇指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22°±18°,其余四指为225°±17°.结论 采用微型万向外固定器或联用经皮骨片钉、克氏针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术后疗效优于钢板螺钉固定的方法.

  • 美多巴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黄立新;董天华;谢道海;徐明

    目的 探讨美多巴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8年11月,31例(48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接受口服美多巴治疗,男24例(36髋),女7例(12髋);年龄24~70岁,平均40.5岁.16例(27髋)有激素应用史,10例(13髋)有长期饮用白酒史,2例(4髋)兼有激素及长期饮用白酒史,3例(4髋)原因不明,均无明确创伤史.按Ficat方法进行分期:Ⅰ期4髋,Ⅱa期40髋,Ⅱb期4髋.患者均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美多巴治疗的初次剂量为0.25g/d,如无不良反应,则逐渐缓慢增加至每次0.25 g,每天3次或每次0.5 g,每天2次.所有患者均摄双髋前后位X线片及行MR检查.采用Charnley改良Merle d'Aubigne临床综合评分方法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84个月,平均27.8个月.18例患者已连续服药10~28个月,平均22.21个月,已完成服药疗程;另13例患者仍在服药期间.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X线片显示股骨头骨密度增高,68.75%(33/48)的股骨头维持原有形状,MRI坏死指数降低,临床满意率91.67%(44/48),治疗成功率72.92%(35/48),股骨头塌陷率27.08%(13/48).结论 近期临床疗效表明美多巴可以阻止或推迟早期坏死的股骨头发生塌陷.

  • 膝关节骨关节炎滑液和软骨骨桥蛋白水平与其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高曙光;徐文硕;曾凯斌;涂敏;徐迈;罗伟;李康华;雷光华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滑液和关节软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水平及其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50例膝关节OA患者[男15例,女35例;年龄48~81岁,平均(61.8±7.4)岁]和10名健康对照者[男4例,女6例;年龄59~68岁,平均年龄(63.2±6.0)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ankin评分评价疾病严重程度,Kellgren-Lawrence标准进行放射学分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关节滑液OPN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关节软骨OPN光密度值.结果 OA患者与对照者相比,关节滑液OPN水平[(4519.60±1830.37)pg/ml:(1179.70±303.39)pg/ml)和关节软骨OPN光密度值[(0.60±-0.06):(0.43±0.07)]均明显升高.关节滑液OPN水平与关节软骨OPN表达呈正相关(r=0.411,P=0.003).关节滑液OPN水平与OA病变严重程度(KL分级)呈正相关(r=0.581,P<0.001).关节软骨OPN表达与OA病变严重程度(Mankin评分)呈正相关(r=0.675,P<0.001).结论 关节滑液和关节软骨OPN水平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 步态分析技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松;陈云苏;张先龙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前成功的外科治疗手段之一[1].术后针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的手段多种多样,步态分析技术是其中比较客观的方法之一.步态分析技术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蓬勃兴起,目前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评价,通过收集人体运动学、动力学以及动态肌电图数据,对患者功能进行量化评价,比较不同置换术式、手术入路等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从而为手术和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的目的是综述目前步态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 软骨细胞核受体与骨关节炎

    作者:余敏;李雨佳;王万春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终导致关节功能丧失的常见关节炎之一.60岁以上人群中,50%在X线片上有OA表现,其中35%~50%有临床症状;75岁以上人群中,80%以上有OA症状[1].Lawrence等[2]发现,在2700万25岁以上的人群中OA是多发的关节炎,全世界范围内估计有3亿患者,而且人数呈上升趋势.本文就近几年关于软骨细胞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s,NR)与OA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 软骨细胞和骨髓间质干细胞混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刚;崔维顶;范卫民

    目的 探讨软骨细胞和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混合培养对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影响,并确定两者的佳比例.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兔(1月龄)关节软骨细胞和BMSCs,按不同比例(软骨细胞和BMSCs的浓度比为:4:1、2:1、1:1、1:2、1:4及单纯软骨细胞)混合培养一代.以4×107/ml的细胞终浓度接种40μl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4mm×4mm×2mm),静态培养2 d,然后移至周期性压力场(压力0~200 kPa,频率:0.1 Hz,时间:8 h/d)培养3周.收获组织工程软骨行大体观察,组织切片,定量检测糖胺聚糖(glyeosaminoglycans,GAGs)含量、DNA含量及Ⅱ型胶原染色面积.结果 软骨细胞和BMSCs混合培养组与单纯软骨细胞组相比,体积较大,表面光滑,有弹性,有光泽.组织学检查显示混合培养组结构致密,细胞外基质分布更均匀,其中软骨细胞和BMSCs的浓度比为2:1组可见软骨陷窝.混合培养组的Ⅱ型胶原染色面积、GAGs含量、DNA含量高于单纯软骨细胞组,其中软骨细胞和BMSCs的浓度比为2:1组含量高,与其他比例混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软骨细胞和BMSCs混合培养能提高组织工程软骨的质量,其中以软骨细胞和BMSCs的浓度比为2:1佳.

  • 丝素蛋白增强型磷酸钙复合rhBMP-2用于绵羊腰椎椎体间融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亮;顾勇;陈晓庆;干旻峰;朱雪松;杨惠林;唐天驷

    目的 评价可注射丝素蛋白增强型磷酸钙(silk fibroin/calcium phosphate cement,SF/CPC)复合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应用于绵羊腰椎椎体间融合的效果.方法 24只绵羊均建立L1.2、L3.4和L5.6前路椎体间融合模型.每只绵羊的3个腰椎间隙随机植入SF/CPC、CPC/rhBMP-2、SF/CPC/rhBMP-2和自体髂骨中的3种.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各处死12只绵羊.每个时段均获得36个腰椎手术节段,每种材料9个节段.通过大体观察、手触检测、CT扫描、非破坏性生物力学测试和组织学观察分析脊柱融合状况.结果 术后6个月时,手触检测SF/CPC、CPC/rhBMP-2、SF/CPC/rhBMP-2以及髂骨的融合率分别为0、33.33%(3/9)、55.56%(5/9)和77.78%(7/9);12个月时为11.11%(1/9)、44.44%(4/9)、77.78%(7/9)和77.78%(7/9).生物力学显示6个月时,前屈、后伸、左屈和右屈的融合刚度:髂骨>SF/CPC/rhBMP-2>CPC/rhBMP-2>SF/CPC;12个月时SF/CPC/rhBMP-2刚度与髂骨相近,SF/CPC小.组织学定量表明:6个月时,髂骨新生骨量>SF/CPC/rhBMP-2>CPC/rhBMP-2>SF/CPC;而钙磷残留量依次增多;12个月时,SF/CPC/rhBMP-2新生骨量与髂骨相近;SF/CPC少;钙磷残留量依次增多.结论 SF/CPC/rhBMP-2人工骨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性,降解与成骨能力匹配,是一种理想的脊柱融合材料.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痛风致膝关节软骨表面广泛纤维素样沉积两例报告

    作者:包倪荣;周利武;赵建宁

    病例1 男,65岁,因右膝部疼痛4年,加重伴活动受限1个月,以右膝关节滑膜炎收入院.患者有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肿痛、晨僵病史5年,每次发作时间超过6周;第一跖趾关节慢性肿痛4年,间断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史2年.入院查体:右侧股四头肌中度萎缩,肌力4级;右膝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广泛压痛,膝关节伸-45°、屈90°,主、被动活动时疼痛均加重;右足第一跖趾关节肿胀、压痛,可见皮下结节,大小约1cm×1.5 cm.右侧膝关节X线片示骨质疏松.MRI示右膝关节滑膜信号紊乱,轻度关节积液,内侧半月板损伤.实验室检查:血常检查规未见明显异常;C反应蛋白为99.9mg/L,类风湿因子<20,抗链"O"抗体为51.0 U,尿酸为555μmol/L.入院诊断:右膝关节滑膜炎待查(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痛风性关节炎?)

  • 家族性褐黄病两例报告

    作者:张洪美;孙玉忠;张平;栗建国;黄阿勇

    褐黄病是一种罕见的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致尿黑酸(二羟苯醋酸)代谢障碍性疾病,散见于全球,在有近亲联姻习俗的地区发病率高.2007年,我们治疗家族性褐黄病2例,姐姐56岁,弟弟49岁,汉族,其父母非近亲结婚.

  • 多发性骨髓瘤伴双侧腹股沟巨大淀粉样变致股神经麻痹一例报告

    作者:杨铁军;杜心如;陈文明;黄仲夏;韦萍

    患者 男,38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1年而就诊.6个月前,患者出现右髋不适,偶有大腿前麻木,右腹股沟区有条索样肿物,质硬,无压痛;4个月前左髋部及大腿出现类似症状,左腹股沟亦触及肿物,并自感肿物逐渐增大,以左侧增大明显,双侧大腿及下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

  • Kaposi型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报告

    作者:刘巍峰;李远;单华超;宫丽华;牛晓辉

    患者 女,18岁,因左大腿远端后侧及腘窝疼痛4年,加重伴局部肿胀3个月,在当地医院行腘窝肿瘤局部切除术后半年,自觉局部再次出现疼痛并伴有结节、肿胀入院.查体:大腿肤色无明显改变,其远端后侧及腘窝明显肿胀,无静脉曲张,未发现紫蓝色结节及出血点,皮温稍高;局部有-4cm×5 cm大小肿块,质韧无活动,有轻压痛;股四头肌肌力正常;左膝关节活动范围:伸-10°,屈100°;髌骨上极水平患侧较健侧周径粗约4.5 cm.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

  • 老年股骨颈骨折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

    作者:王俏杰;沈灏;陈云苏;蒋壵;邵俊杰;王琦;张先龙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据文献报道,到2050年,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将达到600万例[1].对于有移位的老年股骨颈囊内骨折,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超过30年的历史.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1%~5%[2-4].尽管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由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通常全身情况欠佳,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且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所以双极假体脱位后的治疗较困难.

  • 脊柱结核的手术策略

    作者:王自立;王骞

    脊柱结核的手术策略与脊柱结核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一样,应根据脊柱结核的治疗目的制定.脊柱结核的治疗包括四大目的:治愈病灶、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髓功能、早日康复[1].传统的脊柱结核治疗目的侧重于治愈脊柱结核病灶;随着现代脊柱外科的快速进展,其余三大目的愈来愈受到重视.因此,手术策略必须围绕上述四大治疗目的来制定.另外,抗痨治疗与全身支持治疗在脊柱结核的治疗中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 大转子截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上)

    作者:邵宏翊;周一新

    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处于初始阶段的时候,大转子截骨入路被认为是标准的入路方式.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在进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时倾向于使用其他手术入路而摒弃了大转子截骨入路.但在某些复杂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大转子截骨的手术入路仍为一种有效方法.正如Charnley所提到的"如果能够保证大转子复位以后3周内愈合,并且不需要限制功能锻炼,那么没有医生会拒绝采用通过大转子截骨的手术入路"[1].

中华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