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骨科

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중화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352
  • 国内刊号: 12-111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邱贵兴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外固定架辅助髓内钉技术治疗股骨畸形和股骨干骨折不愈合

    作者:杨胜松;黄雷;滕星;赵刚;王陶;王满宜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辅助髓内钉(fixator assist nailing,FAN)技术治疗股骨畸形、股骨干骨折不愈合伴畸形和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FAN技术治疗8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伴畸形、3例维生素D抵抗性佝偻病性股骨畸形、2例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男11例,女2例;年龄16~50岁,平均33岁.10例采用一期手术,3例采用二期手术.12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架,1例采用环形外固定架.8例采用顺行髓内钉,5例采用逆行髓内钉.2例患者采用自体髂骨植骨,1例骨痂剪碎后植骨.结果 12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1个月.7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患者骨折在术后3~6个月愈合,平均3.8个月.5例股骨畸形行截骨术的患者截骨端在术后3~5个月(平均3.5个月)愈合.根据Paley评分标准,9例为优,2例为良,1例为可.术前下肢不等长(48.2±23.0) mm,术后为(27.3±24.6) mm,肢体长度增加4.6~41.0 mm(平均23.3 mm).术前机械轴偏向(27.5±24.4) mm,术后(6.3±8.3) mm.未发生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结论 FAN技术结合了外固定架安全、微创、便于调节,可准确矫正畸形优点和髓内钉固定患者依从性高特点,可有效地治疗代谢性骨病引起的股骨畸形、股骨干骨折不愈合伴畸形和畸形愈合.

  • 骶髂前路蝶形钢板与传统重建钢板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国栋;周东生;谭国庆;李连欣;李庆虎

    目的 比较骶髂前路蝶形钢板(sacroiliac anterior papilionaceous plate,SAPP)和传统重建钢板在骶髂关节损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治疗23例24侧骶髂关节损伤的病历资料,11例11侧行SAPP内固定,男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39.6±9.1)岁;Tile B型骨折6例,C型5例.12例13侧行传统重建钢板内固定,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39.1±13.5)岁;Tile B型骨折7例,C型5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记录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骶髂关节钢板放置时间等,术后即刻行X线检查及Matta评分,术后随访时行X线检查及Majeed功能评分.结果 SAPP组平均手术时间(98.2±31.4) min,出血量(989.7±365.9) ml,钢板放置时间(6.6±3.2)min.传统重建钢板组平均手术时间(110.8±29.6) min,出血量(1136.0±279.3) ml,钢板放置时间(15.4±1.1) min.SAPP组术后Matta评分优4例、良5例、可2例,传统重建钢板组优4例、良6例、可1例、差1例.术中大出血2例,术后出现腰骶干损伤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7例.SAPP组与传统重建钢板组相比,钢板放置时间明显缩短,Tile B型骨折出血量明显减少,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骶髂前路蝶形钢板应用于骶髂关节损伤能够获得满意的复位和良好的固定,同传统重建钢板相比较,能易化操作、缩短放置时间、有利于旋转复位、可以减少B型骨折的出血量,并不增加神经损伤风险及感染率.

  • 髋臼后部骨折顺行拉力螺钉固定进钉导航模板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陈鸿奋;赵辉;王富明;张轩轩;张丕军;隆腾飞;王钢

    目的 探讨导航模板辅助顺行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部骨折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 收集40例正常成人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10.01软件重建骨盆三维模型.选取左侧半骨盆模型,经过坐骨结节沿着髋臼后柱纵轴置入虚拟圆柱体.调整圆柱体位置,确定佳进钉点,分别测量进钉点到弓状缘、骶髂关节前缘的短距离、圆柱体与冠状面夹角α、四方区与髂翼所在平面的夹角β.以stl格式导出模型,UG 6.0软件打开骨盆三维模型,定位参考平面.根据测量得到的进钉解剖学参数,确定后柱螺钉的佳钉道.提取方形区及髂窝的表面解剖学形态,建立与方形区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模板.设计出带有3个进钉孔的左侧髋臼导航模板模型,运用UG软件镜像功能生成右侧髋臼导航模板模型,利用快速成形技术生成实体模型.取16具(男7例、女9例)干燥的人体左侧骨盆标本,模拟从不同的进钉孔进行髋臼后柱螺钉的置入,验证导航模板辅助进钉的准确性.结果 成功地设计并制作出与四方区解剖结构较一致的导航模板.不同的进钉孔进钉成功率:进钉孔1,6.3%(1具)准确定位、75%(12具)良好定位、18.7%(3具)失败;进钉孔2,81.3%(13具)准确定位、18.7%(3具)良好定位;进钉孔3,37.5%(6具)准确定位、62.5%(10具)失败.结论 根据髋臼后柱拉力螺钉进钉解剖学参数设计的导航模板可以准确地辅助拉力螺钉的置入.

  • 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多中心多因素相关分析

    作者:周锦春;郭敦明;王青;陈哲峰;崔维顶;范卫民;刘锋

    目的 调查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探讨各影响因素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方法 对江苏地区2001至2010年期间接受闭合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以股骨头坏死作为观察指标,将患者的年龄、性别、伤侧、损伤机制、骨折类型(移位程度)、手术前时间间隔、骨折复位质量、术后患肢不负重时间、内固定排列方式以及内固定是否取出作为相关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随访获得1849例患者的完整资料,平均随访时间(6.5±2.7)年.共有246例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13.3%.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时间平均为伤后(17.0±4.6)个月(8~72个月).未发生股骨头坏死的1603例患者调查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93.8±8.9)分(78~100分).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骨折移位程度、骨折复位质量与股骨头坏死有相关性(OR=2.078,3.423).结论 闭合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骨折移位程度及骨折复位质量明显相关.

  • 创伤性全臂丛撕脱伤上肢整体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

    作者:栗鹏程;王树锋;薛云皓;李玉成;郜永斌;郑炜;孙燕琨

    目的 观察采用多组神经移位术结合后期手功能重建恢复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主动拾物功能的疗效.方法 33例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一期手术均采用多组神经移位术,即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恢复肩外展,健侧C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重建屈指、屈腕功能,同时将下干发出的前臂内侧皮神经移位修复肌皮神经恢复屈肘功能,膈神经与下干后股直接吻合同时重建伸肘、伸指功能.术后选择肌力获得有效恢复(肩外展恢复到30°或以上,伸肘、伸指肌力达到3级或以上,屈肘、屈腕、屈指肌力达到4级或以上)的患者进行二期手功能重建恢复患手的主动抓握功能.主要包括腕关节固定术、拇外展功能重建及掌板紧缩术等.结果 一期神经移位术后平均41±7.7(36~73)个月.10例患者的肌力恢复达到二期手功能重建的条件,其中8例已进行二期手功能重建.6例患者恢复了部分主动拾物功能,1例因爪形指纠正失败,另1例因腕融合术后伸指肌腱粘连致伸指功能丧失.结论 新设计的多组神经移位术可同时恢复全臂丛撕脱伤患者的肩外展、屈肘、屈腕、屈指及伸肘、伸指的有效肌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后期手功能重建,可成功重建患侧上肢的部分主动拾物功能.

  •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内侧副韧带及合并损伤的治疗策略

    作者:仲飙;张弛;罗从风;张长青

    目的 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内侧副韧带及合并损伤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治疗的2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病历资料,男17例,女4例;年龄16~57岁,平均37.6岁;左侧12例,右侧9例.术前常规行MR检查并根据其结果制定内侧副韧带及合并损伤的治疗策略.对于MRI提示没有损伤或部分撕裂但内侧副韧带前束完整的患者,术中并不常规探查修补;对于MRI提示内侧副韧带前束起、止点撕脱或体部断裂者,则常规采用前内侧入路探查修补,对于起、止点撕脱者采用锚钉予以缝合,对于体部断裂者则采用“8”字缝合,合并屈肌-旋前圆肌复合体损伤者也同时予以缝合修补.术后予以可屈性支具固定,无一例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12.4个月(6~2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为135.2°±10.2°,平均伸直受限6.7°±2.2°,平均屈曲142°±11.0°.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2分(85~100分),17例患者功能为优,4例为良.术后并发症包括一过性尺神经麻痹3例、异位骨化2例、迟发性尺神经炎1例,无肘关节残留不稳定、脱位、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内侧副韧带前束起、止点撕脱或体部断裂者应常规采用内侧入路探查修补,有利于恢复肘关节即刻稳定性.

  • 颈前路多节段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原因分析

    作者:祁敏;梁磊;王新伟;陈华江;曹鹏;袁文

    目的 比较多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中采用传统钢板+cage和“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植入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前路钢板+cage植入的118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为钢板cage组,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Zero-p颈椎椎间融合器植入的108例患者为Zero-p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天、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法(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摄颈椎X片评价植骨融合程度、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及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采用Bazaz吞咽困难分级及改良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估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及相关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为2.4年(1.0~3.5年).术后第2天钢板cage组发生吞咽困难49例(41.53%)明显高于Zero-p组(36例,33.33%);钢板cage组术后第2天及术后2个月椎前软组织厚度明显大于Zero-p组.术后第2天Zero-p组中手术范围为C3~C6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43.1%)明显高于手术范围为C4~C7的患者(22%).结论 颈前路多节段融合术后吞咽困难不可避免,内固定的选择和手术范围是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使用颈椎“零切迹”植入物可以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手术节段越高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越高.

  • 颈椎椎板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刁垠泽;孙宇;王少波;张凤山;潘胜发;刘晓光;刘忠军

    目的 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经筛选后43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C3~C7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男32例,女11例;年龄33~78岁,平均57.9岁.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颈椎管狭窄3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3例.门轴侧关节突螺钉锚定法21例,保留门轴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钛缆悬吊法22例.术前、术后3个月颈椎中立位MRI正中矢状面测量各节段代表脊髓及硬膜囊后移的参数:脊髓前缘后移,脊髓后缘后移,硬膜囊前缘后移,硬膜囊后缘后移;将齿突与T1椎体后下角的连线定义为E线,其长度为E值,从每个基准点向E线作垂线,每个垂线段的长度为Px(x=1~6),得到代表每个节段局部曲度的参数100×Px/E);以颈椎曲度指数(curvature index,CI)表示颈椎整体曲度.对以上参数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硬膜囊前缘后移在不同水平无明显变化,脊髓前缘后移、脊髓后缘后移与硬膜囊后缘后移则随所处节段不同而相应发生变化,且三者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脊髓后缘后移大值位于C5,6水平,但C5,6水平脊髓后缘后移与CI无相关性.相关分析表明脊髓后缘后移与硬膜囊后缘后移呈高度线性相关,与(100×Px/D)具有较低的相关性.结论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的后移程度与同水平硬膜囊的后移程度高度相关,与局部曲度相关性较弱,与颈椎整体曲度无相关性.

  •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重度脊柱畸形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姚子明;仉建国;邱贵兴;王升儒;翁习生;郭建伟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4年9月至2012年7月接受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的重度脊柱侧后凸患者39例,男15例,女24例;年龄3~53岁,平均16.9岁.侧后凸畸形24例,平均冠状面主弯Cobb角85.1°,平均后凸Cobb角92.9°;侧凸畸形7例,平均冠状面主弯Cobb角81.1°;后凸畸形8例,平均后凸Cobb角94.4°.术前合并神经功能障碍者11例.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围手术期共13例患者出现了15例次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6例次(15.4%).青少年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成人.术前已经伴有及不伴有神经损害表现患者的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4%和7.1%.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术前均伴有后凸畸形,且后凸畸形严重者(后凸Cobb角≥90°)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术后呼吸支持时间延长4例次(10.3%).壁层胸膜撕裂3例次(7.7%),脑脊液漏1例(2.6%),肺部感染1例次(2.6%).结论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有效方法,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尤其是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神经功能、患者年龄、后凸Cobb角大小相关.

  • 中国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形态学三维CT分析

    作者:王景明;张永刚;郑国权;齐登彬;张雪松;毛克亚;王征;董天翔;王岩

    目的 总结中国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形态学特点,与其他人种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形态比较,为手术中胸椎安全置钉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56例于我院行术前CT扫描三维重建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右胸弯)患者的资料,男10例,女46例;年龄10~18岁,平均14.8岁.Lenke分型:Ⅰ型28例、Ⅱ型12例、Ⅲ型14例、Ⅳ型2例.术前主胸弯Cobb角平均为55°(36°~90°).测量其胸椎两侧椎弓根在矢状面、冠状面、轴面的置钉长度、椎弓根宽度及角度等形态学指标,总结其变化规律,并与文献报道的其他人种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主胸弯顶椎区凹侧椎弓根宽度小于凸侧,椎弓根置钉长度大于凸侧,椎弓根尾倾角度小于凸侧.椎弓根矢状面宽度自头端向尾端逐渐增加,平均值范围为0.68~1.36 cm;轴面椎弓根宽度平均值范围为0.30~0.70 cm.冠状面椎弓根小径略小于轴面椎弓根宽度,平均值范围为0.28~0.67 cm.结论 与欧美人种相比,中国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弓根宽度较小.顶椎区凹侧置钉难度大、风险高,建议使用直径3.5 mm椎弓根螺钉或采用极外侧置钉法.

  • 青少年Chiari畸形伴胸椎侧凸远端融合范围的选择及疗效比较

    作者:朱泽章;江龙;邱勇;刘臻;钱邦平;吴涛;伍伟飞;闫煌

    目的 探讨青少年Chiari畸形伴胸椎侧凸不同远端固定节段的选择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后路选择性胸椎融合术且随访超过2年的青少年共27例,男11例,女16例;年龄为12~18岁,平均15.2岁.记录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指标:冠状面侧凸Cobb角、侧凸柔韧性、顶椎偏移(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顶椎旋转(apical vertebral rotation,AVR)及躯干偏移;矢状面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Cobb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及躯干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2~7年,平均3.4年.末次随访时的胸弯矫正率为55.9%,矫正丢失率2.3%,腰弯自发矫正率为59.2%.术前腰弯修正为A型与B型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各项影像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腰弯修正为B型且远端固定椎为L1的病例末次随访时的平均LL(59.8°)明显大于L2者(40.8°)外,A型及B型病例中远端固定椎位于L1或L2者其他各项影像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腰弯修正为A型及B型的青少年Chiari畸形伴胸椎侧凸患者采用后路选择性胸椎融合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胸弯矫正及腰弯的自发性矫正.

  • 正常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李危石;孙卓然;陈仲强

    目的 描述正常成人的骨盆矢状位形态,分析正常成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类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影像学分析对139名志愿者进行研究,男94名,女45名;年龄21~28岁,平均(23.5±1.5)岁.所有志愿者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利用院内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按照脊柱矢状面解剖定义和形态特点描述脊柱各矢状面形态参数,分析各参数间相关性,并根据腰椎前凸顶点位置不同分析国人腰椎-骨盆矢状位序列类型.结果 PI平均值为45.1°±9.6°,明显小于西方成人,并明显小于韩国成人;女性PI值明显高于男性.骨盆各参数间密切相关,脊柱相邻前凸节段、后凸节段间密切相关,腰弯前凸还与颈弯前凸、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密切相关;依据腰弯前凸顶点位置,将腰椎-骨盆矢状位序列分为四型:Ⅰ型,顶点位于L5椎体或L4,5椎间隙,共11名(占7.8%);Ⅱ型,顶点位于L4底部或中部,共61名(占43.3%);Ⅲ型,顶点位于L4上部或L34椎间隙,共33名(占23.4%);Ⅳ型,顶点位于L3椎体及其以上,共34名(占24.5%).所有志愿者的胸弯后凸顶点为T6.7,颈弯胸弯拐点为C7.各类型间骨盆矢状位形态、腰弯倾斜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中国正常成人骨盆矢状位形态与西方和韩国人群存在明显差异.腰椎通过骨盆的调节后,在维持脊柱整体矢状位平衡方面起到核心作用;随着腰弯前凸顶点提高,脊柱-骨盆序列将出现骶骨增加倾斜、下腰弯前凸角度增加、下腰弯组成椎体数量增加、腰弯倾斜减小等变化.

  • 活动性髋关节结核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28例报告

    作者:黄迅悟;冯会成;孙继桐;常青;关长勇;余方圆;彭伟;包二平

    目的 探讨活动性髋关节结核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接受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28例晚期活动性髋关节结核患者的相关资料,男17例,女11例;年龄18~72岁,平均36岁.8例单纯关节内脓肿,20例合并关节周围脓肿;均有髋臼及股骨头骨破坏.术前红细胞沉降率为28~102 mm/1 h,平均52 mm/1 h;C反应蛋白为11~73 mg/L,平均38 mg/L.9例合并肺结核,1例合并脊柱结核,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平均7周(3~32周).所有患者术中均彻底清除髋关节周围脓肿、髋臼死骨,将切除的股骨头颈清除病灶组织后置于体积分数75%酒精浸泡5 min,用生理盐水冲洗,用于骨缺损区植骨,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病理检查证实为髋关节结核.术后系统抗结核治疗18个月.结果 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56个月,平均37个月.所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3.3个月(2~5个月),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2.1个月(1~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从(30.214±9.350)分改善至(90.535±6.746)分.1例患者术后13个月自行停用抗结核化疗后结核复发,术后56个月随访时患者能行走,股骨柄和髋臼杯无松动,目前保留假体密切随访中.结论 活动性全髋关节结核在有效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行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血清金属离子变化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哲峰;范卫民;王臻;刘锋

    目的 探讨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血清金属离子的变化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Durom大直径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32例(32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Durom组),在同期接受金属对超高分子聚乙烯(Trilogy)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中,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选取与Durom组相匹配的32例作为Trilogy组,相同方法选取32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末次随访时,采用ICP-MS法检测患者血清钴、铬离子浓度,并通过检测外周血中血清C3、C4、IgA、IgG、IgM含量评估体液免疫的变化,检测T细胞亚群数量及Th细胞分泌功能评估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结果 Durom组和Trilogy组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Durom组平均随访时间为24.9个月(15~34个月),Trilogy组平均随访时间为25.53个月(15~48个月).末次随访时Durom组血清钴离子和铬离子浓度明显升高,分别为Trilogy组的4.33倍和1.95倍,Trilogy组和对照组血清钴离子和铬离子浓度无差异.Durom组与Trilogy组、对照组相比,血清C3、C4、IgA、IgG、IgM无明显差异.Durom组T细胞总数、CD4+和CD8+细胞数明显低于Trilogy组和对照组.对三组血清中的IFN-γ和IL-4进行检测,Durom组的IFN-γ明显高于Trilogy组和对照组,Trilogy组和对照组的IFN-γ无差异;三组的IL-4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患者血清钴离子、铬离子浓度明显升高,对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髋臼PaproskyⅢ型骨缺损髋臼加强杯翻修的中期疗效

    作者:黄强;杨静;沈彬;周宗科;康鹏德;裴福兴

    目的 探讨髋臼Paprosky Ⅲ型骨缺损采用异体骨植骨结合髋臼加强杯翻修的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髋臼加强杯翻修髋臼Paprosky Ⅲ型骨缺损患者的病历资料,19例(20髋)终获得随访,男11例,女8例;年龄42~76岁,平均(57.4±6.4)岁.Paprosky ⅢA型7例(35%),ⅢB型13例(65%).平均随访(5.8±2.4)年.评价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术后髋臼加强杯的影像学稳定性和植骨效果.以髋臼加强杯失败为终点,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髋臼加强杯的五年生存率.结果 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6~31分,平均(14.6±4.3)分,末次随访时为64~98分,平均(83.5±7.9)分.术前肢体平均短缩(26.3±9.1) mm,术后肢体平均短缩(1.2±3.4) mm.术前髋关节旋转中心相对于解剖旋转中心向上方平均移位(23.6±7.4) mm,向外平均移位(4.4±14.7)mm;术后关节旋转中心均恢复到Ranawat三角内.所有病例植入的异体骨均与宿主骨融合.无髋臼加强杯移位、螺钉断裂、进展性透亮线以及骨水泥断裂发生.3例(3髋)患者(15%)出现轻度骨吸收,未出现中度或重度骨吸收患者.髋形假体的五年生存率为100%(95%可信区间,0.95~1.0).结论 对于髋臼Paprosky Ⅲ型骨缺损采用异体骨植骨结合髋臼加强杯重建髋臼可获得较满意的中期翻修效果.

  • 固定平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10年以上临床随访研究

    作者:冯宾;翁习生;林进;金今;钱文伟;王炜;邱贵兴

    目的 总结固定平台全膝关节置换的长期临床疗效,分析随访10年以上患者的假体生存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1993年6月至2002年5月期间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285例,其中226例患者(246例膝)纳入研究,男47例,女179例;年龄(62.2±9.4)岁(32~78岁).其中类风湿关节炎36例43膝,骨关节炎188例201膝.统计假体生存时间10年以上者的膝关节HSS评分、活动度及术后影像学改变,分析假体生存情况及影响假体生存的因素.结果 160例(177膝)随访10年以上,术后平均随访11.9年(10~18年),总的10年假体生存率为93.6%,15年假体生存率为92.8%.后十字韧带保留假体与后稳定型假体长期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髌骨置换与不置换、类风湿关节炎与骨关节炎患者假体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56.58±11.05)分,末次随访为(92.29±10.95)分;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84.8°±24.0°,末次随访为99.7°±17.6°,膝关节伸直迟滞由术前平均8.4°±9.1°改善为0.5°±2°.翻修手术15例,原因为感染10例、无菌松动3例、关节僵硬1例、髌骨原因1例.结论 固定平台全膝关节置换可获得满意的长期临床疗效,10年假体生存率可达90%以上.是否保留后十字韧带、是否行髌骨置换、类风湿关节炎与骨关节炎患者长期假体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基于后十字韧带的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两种重建技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晋;洪雷;王雪松;张辉;沈杰威;冯华

    目的 比较采用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技术和切开胫骨镶嵌骨块技术重建基于后十字韧带的多发韧带损伤患者术后的后向稳定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5年4月至2009年12月,共连续完成基于后十字韧带的多发韧带损伤重建修复手术135例,2年以上随访者88例.后十字韧带采用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技术重建57例(64.8%),切开镶嵌骨块技术重建31例(35.2%),合并损伤予同期重建或修复.随访时间平均(45.9±17.0)个月(24~77个月).采用KT-1000和Telos应力装置测量手术前后膝关节后向稳定性.采用Tegner、Lysholm、AAO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损伤和主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胫骨隧道组术前KT-1000两侧差值为(13.5±4.8) mm,术后为(2.4±3.4)mm;术前Telos两侧差值为(14.9±7.1) mm,术后为(4.6±4.0) mm.切开胫骨镶嵌骨块组术前KT-1000两侧差值为(13.7±5.2) mm,术后为(2.2±3.6)mm;术前Telos两侧差值为(14.9±5.9) mm,术后为(4.3±3.9) mm.两组患者KT-1000和Telos两侧差值手术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Tegner、Lysholm、AAO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两种技术重建基于后十字韧带的多发韧带损伤,两组患者术后的后向稳定性及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可明显恢复膝关节后向稳定性.

  • 发育性髋脱位早期保守治疗后残余半脱位的长期随访

    作者:付喆;杨建平;曾裴;张中礼

    目的 探讨发育性髋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早期手术干预的时机与指证.方法 纳入2000年1月之前出生,经保守治疗后1年内出现残余半脱位畸形,至生长发育停止(髋臼“Y”形软骨闭合)系列骨盆正位X线片完整的DDH患儿共36例48髋.测量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Reimers指数和CE角,并观察髋臼眉弓形态.采用Severin标准,对末次随访X线片分级,Severin Ⅰ、Ⅱ级为优良,SeverinⅢ、Ⅳ级为中差,分析两组患儿在随访过程中系列X线片各指标的改变.结果 闭合复位时平均年龄1.6岁,末次随访时平均年龄13.8岁,终18髋(37%,18/48)为Severin Ⅰ、Ⅱ级,30髋(63%,30/48)为SeverinⅢ、Ⅳ级.两组患儿3~4岁时Reimers指数(34.4%±4.5%和43.0%±4.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岁时Reimers指数(29.3%±7.2%和40.0%±6.2%)及CE角(21.0°±5.5°和10.6°±5.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岁时Reimers指数>38%(18/18,100%)、4~5岁时Reimers指数>33%(26/30,87%)的患儿终为SeverinⅢ、Ⅳ级;4~5岁时Reimers指数>33%且眉弓向上倾斜(26/26,100%)的患儿终为SeverinⅢ、Ⅳ级.结论 患儿3~4岁时Reimers指数>38%、4~5岁时Reimers指数>33%、眉弓向上倾斜,明显提示远期Seveing分级为Ⅲ、Ⅳ级,应考虑手术矫正,以避免和预防成年后早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生.

  • 激活态雪旺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胚芽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曹代桂;周先虎;冯世庆;陈家童;孔晓红;郝岩

    目的 探索小鼠胚芽干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s,EGCs)分离、培养的有效方法;观察激活态雪旺细胞(activated Schwann cells,ASCs)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小鼠EG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离受精11d胚胎小鼠生殖腺嵴及同时取少量的腹壁组织共同消化培养,经胰蛋白酶消化制备成EGCs悬液,将细胞种植在饲养层细胞上.观察小鼠EGCs集落形成情况,并采用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1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对其进行鉴定.采用双酶消化组织块法结合机械分离法分离培养ASCs.神经诱导实验采用基础培养基+小鼠EGCs(空白对照组)和ASCs培养基与小鼠EGCs共培养(实验组),培养3周后对神经诱导结果进行NeuN、MBP、GFAP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计算细胞染色阳性率,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小鼠EGCs呈集落性生长,集落隆起、多数呈鸟巢状、与周围饲养层细胞存在明显界限;集落内的细胞密集,呈现一个或几个核仁、核质比高的圆形或卯圆形;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1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均阳性.小鼠EGCs神经诱导1周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EGCs克隆的边缘出现向外迁移的细胞,圆形或椭圆形,部分细胞有突起伸出.3周后,迁移的、有细长突起的细胞越来越多,NeuN、MBP、GFAP免疫荧光染色均阳性.细胞染色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一种简单、经济的方法体外成功分离并获得小鼠EGCs;ASCs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能够促进小鼠EGCs在体外向神经细胞分化.

  • 光动力治疗骨与软组织肉瘤的疗效及其机制

    作者:曾辉;周承豪;孙梦熊;王卓莹;尹飞;傅泽泽;华莹奇;蔡郑东

    目的 探讨血卟啉单甲醚介导光动力疗法(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 induced photodynamic therapy,HMME-PDT)的抗肉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骨肉瘤细胞和成肌细胞的胞内HMME摄取,MTT法检测骨与软组织肉瘤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骨肉瘤细胞凋亡率,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不可逆caspase通路抑制剂及坏死抑制剂检测PDT介导的细胞死亡形式,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细胞中caspase-1、-3、-6、-9、PARP蛋白相对表达量,测定瘤体体积及瘤重评估PDT的抗肿瘤效应,HE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光敏剂HMME选择性的聚集于骨肉瘤细胞中,而正常细胞摄取较少,且骨肉瘤细胞的摄取呈孵育时间及浓度依赖性.HMME-PDT能显著杀伤骨与软组织肉瘤细胞.HMME-PDT可明显诱导贴壁及悬浮培养骨肉瘤细胞发生凋亡.Hoechst 33342染色可见典型的凋亡改变.凋亡是HMME-PDT介导的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且与caspase依赖的凋亡通路密切相关.HMME-PDT可明显上调caspase-1、-3、-6、-9、PARP蛋白表达量.HMME-PDT组肿瘤体积及瘤重均较空白组明显减小,且肿瘤区域出现广泛坏死.结论 HMME-PDT能有效地抑制肉瘤生长,其抗肉瘤效应与caspase依赖的凋亡通路密切相关.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抑制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活性的研究

    作者:刘燊;冯世庆;周先虎;宁广智;Ying Sun;Xin-fu Zhou

    目的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ogenitor of Brain-derive neurotrophic factor,proBDNF)对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sor cells,OPCs)增殖、分裂及迁移的影响,探讨proBDNF与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c receptor,p75NTR)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 体外实验应用大鼠少突胶质细胞系OLN-93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浓度proBDNF对OLN-93细胞分裂、增殖活性的影响;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OLN-93细胞表面p75NTR 、sortilin和内源性proBDNF 的表达;观察proBDNF抗体治疗对OPCs增殖活性的影响.体内实验应用proBDNF抗体对SD大鼠T9脊髓损伤模型进行治疗,观察BBB评分的改善情况;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BrdU+/NG2+细胞在脊髓损伤后的数量及聚集部位,评估proBDNF及其抗体对OPCs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并观察p75NTR及sortilin 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proBDNF对OPCs的分裂、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可被proBDNF抗体所拮抗.p75NTR的表达水平可被proBDNF抗体下调.结论 内源性proBDNF对OPCs的分裂、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极有可能通过p75NTR-sortilin通路介导.proBDNF抗体治疗可以拮抗proBDNF的作用,提高OPCs的活性并促进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 靶向糖原合成酶激酶-3β抗骨肉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谢显彪;唐清连;王晋;黄纲;尹军强;邹昌业;沈靖南

    目的 研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在骨肉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探讨其在骨肉瘤靶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人成骨细胞及骨肉瘤细胞p-GSK-3β (Ser9)表达水平,观察GSK-3β抑制剂及siRNA干扰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利用凋亡蛋白芯片筛查并验证GSK-3β调控骨肉瘤细胞的分子机制,通过裸鼠体内实验评估靶向GSK-3β对于骨肉瘤的治疗价值.结果 在骨肉瘤细胞中p-GSK-3β (Ser9)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成骨细胞.GSK-3β特异性抑制剂及siRNA 干扰均可明显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蛋白cleave-caspase 3表达量明显上调.通过蛋白芯片筛查显示一组NF-κB调控的靶基因蛋白survivin、cIAP-1、XIAP及Bcl-2明显下调.Western blot验证了上述芯片结果,并发现氯化锂处理后p-IκBo水平下降,核内NF-κB p65表达量下降.NF-κB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稳定过表达持续活化GSK-3β细胞中NF-κB转录活性与空载体组细胞相比明显升高,而稳定干扰GSK-3β的细胞中NF-κB转录活性与空载体组细胞相比明显下降.裸鼠体内动物实验发现稳定干扰GSK-3β和采用氯化锂均可明显抑制骨肉瘤皮下移植瘤的生长.结论 GSK-3β在骨肉瘤中处于相对活化状态,可通过上调NF-κB转录活性调控骨肉瘤细胞增殖;靶向GSK-3β是骨肉瘤潜在的治疗新策略.

  • 计算机导航辅助髋臼肿瘤精确切除与重建

    作者:张涌泉;郭征;付军;王臻;范宏斌;栗向东;裴延军;吕心建;袁超凡

    目的 探索髋臼恶性肿瘤精确切除与重建的有效方法,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利用图像融合、逆向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技术,建立髋臼恶性肿瘤精确切除与重建的治疗流程,完成术前规划并制备个体化定制髋臼假体,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手术实施,实现肿瘤的精确切除及假体安装.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5月,采用该流程治疗3例髋臼恶性肿瘤患者,软骨肉瘤2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均累及骨盆Ⅱ+Ⅲ区.采用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功能评分评价患肢功能,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例患者均成功获得精确的肿瘤切除与髋臼重建.1例患者术后因搬动失误发生髋关节脱位,予以闭合复位;该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症治疗后治愈.术后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1个月.至末次随访时3例患者均无瘤生存,未见感染、假体松动、螺钉断裂等并发症.MSTS评分为18~26分.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肿瘤切除和个体化定制髋臼假体重建能够满足髋臼肿瘤精确切除和重建的要求,肿瘤切除彻底、髋臼重建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效果良好,是外科治疗恶性髋臼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中华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