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骨科

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중화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352
  • 国内刊号: 12-111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邱贵兴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许莫氏结节在腰腿痛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及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意磊;周志杰;范顺武;赵凤东;方向前

    目的 探讨许莫氏结节在腰腿痛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许莫氏结节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因腰腿痛行腰椎MR检查的患者1024例,男448例,女576例;年龄22~90岁,平均(54.3±12.7)岁.分析许莫氏结节在腰椎节段、年龄、性别、椎间盘退变分类及分级中的分布特点和相关因素.结果 1024例5120个腰椎节段中,295例(28.8%)532个终板(5.2%)发生许莫氏结节,302个位于头侧终板,230个位于尾侧终板.节段分布以L1,2为常见(29.1%),其次为L3,4(23.7%)和L2,3(21.1%).许莫氏结节发生率基本上呈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但与性别、体重、身高、体重指数无关.许莫氏结节在腰椎间盘膨出、脱出,Modic改变,腰椎滑脱和骨赘形成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发生许莫氏结节和不发生许莫氏结节椎间盘退变分级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许莫氏结节组的退变分级明显高于不发生许莫氏结节组.许莫氏结节的数量、大小和体积均与对应椎间盘的退变分级相关.根据MRI信号类型将发生许莫氏结节分为“急性炎症水肿期”组和“非急性期”组,两组所对应椎间盘退变分级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急性期”组对应的椎间盘退变程度更严重.结论 在腰腿痛患者中,许莫氏结节好发于上腰椎,多见于头侧终板,与年龄、椎间盘退变分级存在相关性.许莫氏结节的数量、大小、体积、MRI信号类型影响其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

  • 内侧柱有效支撑与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丁;季烈峰;潘志军;周晓俊;朱江;曹浙标;陈启明

    目的 通过测量肱骨头高度丢失变化及对比临床疗效,分析内侧柱有效支撑与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后疗效的相关性,探讨内侧柱有效支撑对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的重要性.方法 回顺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6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所有病例根据肱骨近端骨折块有无内柱支撑分为两组.通过测量术后随访时患侧肱骨头高度丢失变化和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对比分析内侧柱有效支撑在骨折复位维持和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结果 66例患者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个月.内侧柱支撑组35例,无内侧柱支撑组31例.术中行髂骨植骨共7例,内侧柱支撑组3例,无内侧柱支撑组4例.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牢固的骨性愈合.内侧柱支撑组肱骨头高度丢失平均为(1.4±1.0) mm,无内侧柱支撑组肱骨头高度丢失平均为(6.2±3.7) mm,明显高于内侧柱支撑组,内侧柱支撑能有效地减小复位丢失程度.内侧柱支撑组Neer百分制评分,优32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无内侧柱支撑组,优25例、良1例、差5例,优良率为83.8%.内侧柱支撑组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无内侧柱支撑组(31例)中,3例出现螺钉穿出关节面,2例螺钉出现松动.3例螺钉穿出关节面的患者均行再次手术取出或更换螺钉.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张力侧锁定钢板并不能完全支撑肱骨头,内侧柱支撑可通过提高内侧柱机械稳定性更好地维持复位而提高术后疗效.

  • AO微型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

    作者:潘昌武;刘曦明;蔡贤华;汪国栋;刘飞;黄进成

    目的 评价AO微型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运用AO微型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8岁~65岁,平均45.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6 d,平均6.8 d.入院后,髋关节脱位者,立即行脱位复位及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术前术后常规行骨盆正位及Judet斜位X线片,髋臼CT平扫和三维重建检查.手术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术中尽量保护附着于小骨折块上的软组织,对关节面有压缩骨折尽量解剖复位,必要时植骨支撑.将微型接骨板剪切成合适长度固定骨折块,在将重建接骨板压于其表面交叉固定.术后采用改良Matta标准评定髋臼复位效果,改良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结果 共28例患者,23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平均13个月,随访率为82.2%,5例外地患者术后12周因未到医院复查或电话变更而失访,失访率为17.8%.术后采用改良Matta复位标准评定髋臼复位效果:优22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2.8%.术后6个月随访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优15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7.9%.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3例术后18个月出现创伤性关节炎,2例患者术后6个月发现异位骨化,2例坐骨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恢复.结论 AO微型联合重建接骨板可以对髋臼后壁骨折进行稳定可靠的内固定,能满足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提供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 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

    作者:王虎;宋涛;陈勋;王军伟

    目的 观察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距骨颈骨折微创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利用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12例距骨颈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0例,女2例;年龄21~52岁,平均34岁;均为单侧骨折,左足5例,右足7例.按照Hawkins分型:Ⅰ型7例,Ⅱ型5例.12例患者术前均采用CT评价骨折移位情况、骨折形态、有无碎骨块.对于7例Ⅰ型骨折患者直接采用经皮由后向前空心螺钉固定,5例Ⅱ型患者经过手法复位后经CT评价复位满意后,采用经皮由后向前空心螺钉固定.术后4、8、12周门诊随访,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切口裂开、感染、神经血管损伤、距骨体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并摄正、侧位X线片观察Hawkins征.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22~40个月,平均为34个月.未次随访时12例患者AOFAS评分平均为90分(84~95分).9例患者术后6~10周出现Hawkins征;1例未出现Hawkins征的患者术后12周行MR检查提示距骨体前内侧少许坏死,但关节面无塌陷,患者无症状,未行处理;另2例未出现Hawkins征的患者术后12周MR检查提示距骨体无坏死表现.3例患者随访期内经X线片检查提示出现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根据Paley分级标准为1级,但患者无临床症状,至未次随访时均未进一步处理.12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愈合,无感染、畸形愈合、神经血管损伤等.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Hawkins Ⅰ、Ⅱ型骨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具有刨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但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准确评价复位质量.

  • 逆行拇桡侧指背动脉筋膜蒂掌骨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复合组织缺损

    作者:周晓;芮永军;薛明宇;许亚军;寿奎水

    目的 介绍逆行拇桡侧指背动脉筋膜蒂掌骨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复合缺损的手术方法,并评估其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对9例9拇指末节复合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逆行拇桡侧指背动脉筋膜蒂掌骨皮瓣修复末节缺损.男5例,女4例;年龄13~68岁,平均38岁.均为电刨伤致拇指甲根平面以远指掌侧或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同时伴有末节指骨的缺损,伤后至手术时间3~8 h.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1.0 cm×1.8 cm~2.0 cm×2.2 cm.术前常规摄手部正、侧位X线片,影像学显示拇指均伴有末节指骨基底以远的指骨骨折、骨缺损(长度为0.4~0.7cm).术中根据拇指端创面的缺损情况,设计切取拇桡侧指背动脉筋膜蒂掌骨瓣,切取的骨皮瓣大小0.2 cm×0.6 cm~0.4 cm×0.8 cm,逆行旋转将骨块适当修整后插入末节指骨基底的髓腔内固定,9-0线将皮瓣内的指背神经与一侧指神经缝合修复重建皮瓣感觉.结果 9例逆行拇桡侧指背动脉筋膜蒂掌骨皮瓣术后全部成活,皮瓣血液循环稳定,供区植皮Ⅰ期成活,切口均于术后2周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植皮全部顺利成活,蒂部无臃肿,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颜色与周围皮肤接近,皮瓣的两点辨别觉7.0~10.0 mm,拇指末节指骨愈合时间为1.0~1.5个月,移植骨块无吸收.患指术后各关节活动正常.手功能ATM法评定,优7指,良2指,供区无并发症.结论 带入有血运的第1掌骨骨干近1/3骨质的骨皮瓣重建拇指末节复合缺损,不损伤指动脉和指神经,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效采满意,是修复拇指末节复合缺损的一种新型骨皮瓣.

  •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 Ⅲ型肩胛盂骨折的近期疗效

    作者:杨国跃;贾健;张银光;张海彬;江汉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5年10月至2012年1月,对9例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的肩关节评分及影像学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28~56岁,平均(42.2±8.6)岁;左侧4例,右侧5例.合并锁骨骨折3例,采取锁骨“S”形切口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合并肩锁关节脱位3例采用钩钢板固定,合并肩峰骨折3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在重建肩关节悬吊结构后行肩胛盂骨折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给予可调节式肩关节外展支具固定,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练习.术后1、6周、3、6、12个月门诊复查并摄肩关节正位X线片.通过X线及临床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时间,采用美国肩肘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ociety,ASES)肩关节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记录并发症及相应转归.结果 9例均获得12~46个月,平均(30.8±9.1)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X线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6.8±4.8)周.术后12个月ASES评分为57~95分,平均(82.3±12.8)分,与术前[32~53分,平均(42.3±8.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ES肩关节评分优5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9%.术后未发生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并发症主要为肩部慢性疼痛2例.ASES肩关节评分为差的l例经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及关节内注射玻璃质酸钠后ASES肩关节评分获得改善,术后30个月摄X线片提示创伤性关节炎.无螺钉松动、断裂等内固定失败并发症.结论 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近期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人髌周组织神经末梢分布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作者:程锐;高兴华;侯之启

    目的 对髌骨周围软组织的神经末梢分布情况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行髌骨周围烧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自4具新鲜截肢的髌骨标本(2例糖尿病足截肢、1例下肢动脉闭塞截肢和1例车祸伤截肢),采集髌骨周围0.5 cm以内软组织,长0.5 cm×宽0.5 cm×纵向全层的三维立体标本,通过HE染色、甘氨酸银染色,在同一视野下对髌周软组织标本紧贴髌骨内侧截面的神经末梢分布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大体解剖发现来源于皮肤的血管网直接进入髌骨滋养孔区域参与构成髌骨滋养孔区域的血管网络并在2、4、7和10点位发现有血管进入髌骨;组织学观察发现髌骨周围软组织内存在大量的神经纤维,但4个髌骨标本周围软组织内神经纤维的区域分布没有明显区别.髌骨周围软组织内侧滑膜层有神经入髌的通道,主要存在于7、11和13点位,髌骨外侧没有发现神经进入髌骨的通道.神经纤维呈“区域性集中分布”现象,以5、6、7点位及10、11、12、1、2点位分布数目多,其中又以股四头肌肌腱和髌腱两极居多,在髌骨滋养孔区域的筋膜及骨膜中也发现了大量的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分层分布,主要集中在滑膜层、脂肪垫、肌腱结缔组织间层的近髌骨端.结论 髌骨周围软组织内神经纤维分布多,神经进入髌骨的通道主要存在于髌骨内侧和滋养孔区域,神经纤维分布呈分层且区域性集中现象,“中央较多,下多于上,内多于外,两极多于其他”.髌周烧灼去神经化操作,通过减少外周伤害感受器的数目实现“减敏”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

  • 关节外、关节内重建方式对远侧尺桡关节旋转功能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王欣;徐吉海;白露;王胜伟;潘佳栋;陈宏;章伟文

    目的 采用生物力学方法比较不同重建术式对远侧尺桡关节脱位重建后的抗扭转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选取6侧成人上肢标本,男4侧,女2侧;死亡年龄36~78岁,平均为64.9岁;左侧3侧,右侧3侧.采用标准的掌、背侧韧带切除法制作远侧尺桡关节脱位模型,根据临床常用术式将重建手术分为经远侧尺桡关节骨道内重建组(关节内组)和环绕远侧尺桡关节捆绑重建组(关节外组).同一标本在扭转速度为5°/min、大扭转角度90°、大扭矩1N·mm的力学条件下,分别对其正常、远侧尺桡关节脱位、关节内重建、关节外重建四种情况下前臂旋转的扭矩进行测量.结果 正常组旋前扭矩平均为(0.44±0.10) N·mm,远侧尺桡关节损伤组平均为(0.37±0.09) N·mm,关节内重建组平均为(0.45±0.09) N·mm,关节外重建组平均为(0.42±0.09) N·mm,远尺桡关节损伤组扭矩明显低于正常组(t=2.043,P=0.047),关节内重建组(t=0.076,P=0.822)与关节外重建组(t=0.837,P=0.71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旋后扭矩平均为(0.56±0.16) N·mm,远侧尺桡关节损伤组平均为(0.42±0.11) N·mm,关节内重建组平均为(0.54±0.16) N·mm,关节外重建组平均为(0.51±0.13) N·m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关节内重建和关节外重建均可恢复远侧尺桡关节的旋转稳定性并恢复扭矩至接近正常水平,上述两种重建方式在力学稳定性上无明显的差异.

  • 枕骨髁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余作冲;姜建元;金翔;吕飞舟;马晓生;王立勋;夏新雷;王洪立

    目的 采用应用解剖学研究结合影像学研究,探讨国人枕骨髁螺钉进钉点的佳位置参数.方法 随机选用20个新鲜尸体头颅标本,先行CT平扫及二维重建,排除枕颈区破坏或畸形的标本.在CT图像上使用4.0 mm粗的虚拟线模拟置钉过程,以矢状位大长度为标准选取进钉点,测量进钉点至枕骨髁内侧缘的水平距离和进钉点至颅底的垂直距离.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枕骨髁螺钉进钉点的位置,切除部分寰椎后弓,置入直径4.0 mm的螺钉,再通过枕骨髁解剖、椎动脉充盈试验及CT扫描,确认枕骨髁螺钉置钉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结果 20个新鲜尸体头颅标本均通过CT筛检,总计得到40侧枕骨髁.进钉点至枕骨髁内侧缘的水平距离左侧为(7.6±0.9) mm,右侧为(7.3±0.6) mm,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钉点至颅底的垂直距离左侧为(10.2±1.6) mm,右侧为(9.9±1.0) mm,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CT测量的进钉点位置,36个枕骨髁成功置入螺钉,经解剖及CT扫描证实无舌下神经管损伤,螺钉未穿出枕骨髁内、外侧壁,未损伤椎动脉;4个枕骨髁在置钉时分别穿破内侧壁.结论 通过CT重建技术选择正确的进钉点能够使枕骨髁螺钉置入获得大长度地,尽可能地减少枕骨髁螺钉置入的风险.左、右侧枕骨髁进钉点位置选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钉时部分寰椎后弓的切除能够有效地避免椎动脉的损伤.

  • 生物力学分析四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差异

    作者:王杰;马信龙;马剑雄;邢丹;杨阳;朱少文;马宝意;陈阳;冯睿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DCS)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PFLP)在固定不同类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成年防腐人尸体股骨32根,随机分为PFN组、DHS组、DCS组和PFLP组,先后模拟SeinsheimerⅠ型骨折、ⅢA型骨折恢复内侧皮质完整、ⅢA型骨折移除内侧皮质和Ⅳ型骨折.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先后进行轴向压缩试验、扭转试验和轴向压缩破坏试验.测定股骨近端内、外侧的应变变化,抗压刚度,抗扭转刚度及破坏载荷.结果 PFN组股骨内、外侧应变比率下降较均匀,在各骨折模型中轴向抗压刚度比率高、扭转刚度比率小,破坏载荷大;DHS组和DCS组股骨内侧应变比率曲线呈向上的拱形,外侧张应变比率在内侧皮质不稳定的骨折模型中转变为较大的压应变,在各骨折模型中,DHS的轴向抗压刚度比率较PFLP小,在骨折模型Ⅱ~Ⅴ中扭转刚度比率高,破坏载荷仅次于PFN,DCS的轴向抗压刚度比率和破坏载荷均低,在骨折模型Ⅱ~Ⅴ中,扭转刚度比率与PFLP组相近;PFLP组内侧应变比率下降类似于PFN,但是外侧应变比率的变化不大,在各内固定组中轴向抗压刚度比率仅次于PFN组,破坏载荷较DHS低.结论 对于Seinsheimer Ⅰ转子下骨折,四种内固定均能提供较好的稳定性;对于ⅢA转子下骨折,PFN和PFLP均可提供较为可靠地稳定固定,而在转子下内侧皮质复位,支撑作用良好的情况下,也可考虑使用DCS;对于Ⅳ转子下骨折,只有PFN能够提供较好稳定固定,但对于粉碎的骨折块较大时可以在解剖复位的情况下使用PFLP进行固定.

  • 微侵袭性手术治疗骨囊肿的现状

    作者:陈晓鹏;胡永成;方成

    骨囊肿是一种充满液体的腔性骨组织良性病变,约占儿童原发性骨肿瘤的3%,好发年龄为5~15岁[1].与儿童一般良性骨肿瘤不同的是,其手术治疗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关于骨囊肿的病因有多种学说,包括肿瘤学说、炎症学说、骨发育异常学说、静脉淤滞学说等.根据对不同病理基础的理解,临床上出现了多种手术方法,并取得了不同的成功率[2-8].骨囊肿手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病理性骨折、促进病变愈合.开放性病灶刮除植骨术虽然有较好地促进新骨形成的能力,但复发率仍可高达20%~60%[9],且开放手术创伤较大,对靠近骺板的活动性骨囊肿存在损伤骺板的可能,有造成肢体发育畸形和不等长的风险,因此,更多学者倾向选择侵袭性较小的手术[10].本文对骨囊胂几种傲侵袭性手术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椎体成形术骨水泥与松质骨的近期与远期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全仁夫;倪月明;郑宣;谢尚举;李长明

    目的 观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Ⅲ(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植入兔椎体内其近期与远期生物力学性能、界面微观形态学的改变以及植入骨水泥后周围骨组织的反应修复情况.方法 新西兰兔采用去势加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法制成骨质疏松模型,分为骨质骨质疏松组(35只,造模成功不做处理)和实验组(35只,腰椎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另取正常新西兰兔(3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于椎体成形术后不同时间点对离体椎体进行轴向压缩试验、三点弯曲试验、抗扭转试验观察整体生物力学改变,采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微观骨水泥-松质骨界面改变,并进行纳米压痕试验.结果 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发现骨水泥组在早期生物力学性能明显优于正常对照组和骨质疏松组,但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远期骨水泥组生物力学性能有所下降,略优于正常对照组,明显优于骨质疏松组.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在骨质疏松状态下骨生长较缓慢、骨改建时间延长,后期主体骨的持续骨质疏松状态对界面有所影响.骨组织、骨界面与骨水泥三者之间纳米压痕性能差异明显,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骨水泥佳,骨界面次之,骨组织低.结论 骨水泥能进入椎体骨小梁间的微小间隙,早期即与宿主骨组织形成牢固的结合,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流动性.在术后即能迅速恢复椎体的强度和刚度,起到稳定脊柱的作用;在远期其生物力学性能虽有所下降,但仍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 用于Hangman骨折治疗的椎弓根拉力螺钉的设计与生物力学测试

    作者:黄磊;姜为民;罗宗平;汪恒;李雪峰;史金辉;周峰;王根林;杨惠林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的专用于治疗Hangman骨折的椎弓根拉力螺钉.方法 选取20具成人干燥颈椎标本,采用游标卡尺测量枢椎的椎弓根高度、椎弓根宽度、侧块中点(进钉点)至椎体前缘的距离、椎体上关节突前后径;6例Hangman骨折患者术前牵引复位后的X线片,采用计算机测量工具测量枢椎侧块中点至椎体前缘的距离、侧块中点至骨折线的距离、骨折线至椎体前缘的距离.参考Herbert螺钉的特点,根据测得的枢椎椎弓根的解剖数据设定新型螺钉各参数,研制一种专用于治疗Hangman骨折的双螺纹加压空心螺钉.用10个PVC高分子塑料制成的枢椎Hangman骨折模型,分别采用新型椎弓根拉力螺钉和普通螺钉对其进行固定,然后进行生物力学抗拉伸测试.结果 标本测量:椎弓根高度平均为(7.40±1.04) mm,椎弓根宽度平均为(7.45±1.54) mm,侧块中点至椎体前缘的距离平均为(27.95±1.69) mm,上关节突前后径平均为(17.29±1.51) mm.X线片测量:侧块中点至椎体前缘的距离平均为(29.19±3.54) mm,侧块中点至骨折线的距离平均为(10.71±2.44) mm,骨折线至椎体前缘的距离平均为(15.35±1.66) mm.标本左、右侧椎弓根相关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型螺钉组抗拉伸力平均为(2266.47±158.82)N,普通螺钉组抗拉伸力平均为(1715.51±69.99)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型螺钉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普通螺钉.

  • 自分泌骨桥蛋白在Nf1+/-小鼠破骨细胞功能增强中的作用

    作者:李会杰;刘亚玲;井永敏;张英泽;王振昊;闫金成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Nf1+/-小鼠破骨细胞合成、分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能力,应用OPN中和抗体抑制破骨细胞分泌的OPN,测定破骨细胞功能,并与野生型破骨细胞比较,分析OPN在Nf1+/-小鼠破骨细胞功能增强中的作用.方法 配对选取神经纤维瘤病基因野生型(Nf+/+)和杂合型(Nf+/-)基因型小鼠,采集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破骨细胞,获取体外培养破骨细胞不同时期的上清液,做ELISA分析检测OPN浓度,并与Nf1+/+破骨细胞比较;在加入OPN中和抗体或等量PBS的条件下,测定体外培养的Nf1+/-小鼠破骨细胞的形成数量,应用Transwell小室方法测定破骨细胞迁移功能,应用自然贴壁法测定破骨细胞黏附功能,应用骨片吸收法测定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在体外培养的Nf1+/-小鼠破骨细胞上清液中,OPN含量比野生型小鼠破骨细胞上清液中含量明显增高,培养6d的破骨细胞上清液中OPN含量的差异更为明显.体外培养Nf1+/-破骨细胞形成数量比Nf1+/+破骨细胞明显增多,破骨细胞的黏附功能、迁移功能以及骨吸收功能较Nf1+/+破骨细胞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培养时加入有活性的OPN中和抗体,可以抑制Nf1+/-破骨细胞的形成,破骨细胞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以及骨吸收功能均降低,恢复到野生型水平.结论 自分泌OPN在Nf1+/-小鼠破骨细胞功能增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OPN可能是治疗1型神经纤维瘤病骨质疏松的靶向治疗候选靶分子之一,其具体分子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 左侧腋窝骨外骨肉瘤一例报告

    作者:李宗仁;王益春;何家玉

    患者,女,49岁,患者于6月前偶然发现左侧腋窝出现包块,有轻度胀痛感.既往无明显外伤史.入院查体:左侧腋窝内可触及约6.0 cm×6.0 cm×7.0 cm的包块,边界较清楚,质硬,活动度大,无压痛.胸部X线片示:肺部未见明显异常,左侧腋窝内可见不规则的高密度影.实验室检查血液常规未见异常.B超示:左侧腋窝内囊实性包块.术前诊断:左侧腋窝肿瘤,性质待定.

    关键词:
中华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