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骨科

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중화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352
  • 国内刊号: 12-111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邱贵兴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联合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A3型骨折

    作者:何登伟;盛孝永;朱烨;俞伟杨;刘飞俊;黄文君;朱科军;吴立军

    目的 比较单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内固定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A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43例年龄大于65岁的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A3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及经皮内固定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骨折椎节段和骨密度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进行疗效评价,摄X线片评估Cobb后凸角矫正度丢失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24~59个月,平均34.1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分别为(2.9±0.8)、(1.4±1.2)分,经皮内固定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分别为(0.9±0.6)、(0.4±0.6)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分别为29.2%±8.1%、14.6%±8.4%,经皮内固定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分别为l7.9%±4.7%、8.1%±5.0%;Cobb角: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分别为7.7°±4.5°、10.4°±4.7°,经皮内固定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分别为3.0°±5.8°、4.7°±6.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l例发生邻椎骨折,2例发生伤椎再骨折.结论 对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A3型骨折,经皮内固定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相对于单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更加有效地矫正畸形、缓解疼痛症状、维持伤椎高度及恢复脊柱稳定.

  • 距骨合并同侧跟骨骨折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作者:何锦泉;马信龙;马宝通;辛景义

    目的 探讨距骨合并同侧跟骨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4月至2011年7月收治距骨合并同侧跟骨骨折患者22例,男20例,女2例;年龄17~51岁,平均30.2岁;右侧12例,左侧10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3例,交通事故伤5例,重物砸伤4例.距骨颈骨折8例:Hawkins分型Ⅰ型3例、Ⅱ型3例、Ⅲ型2例;距骨体骨折14例:Sneppen分型Ⅱ型6例、Ⅲ型2例、V型6例.跟骨关节外骨折13例:跟骨前突骨折5例、跟骨结节骨折2例、载距突骨折3例、跟骨体骨折3例;关节内骨折9例:Essex-Lopresti分型塌陷骨折7例、舌形骨折2例.开放性骨折4例,Gustilo和Anderson分型Ⅰ型1例、Ⅱ型2例、ⅢA型1例.开放性骨折于伤后平均5.5 h手术,闭合性骨折于伤后平均第11天手术.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17例,非手术治疗5例.结果 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89个月,平均41.5个月.2例(11.8%,2/17)出现切口皮缘坏死,1例(5.9%,1/17)伤口感染,无复位丢失及骨折不愈合病例.末次随访时,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53~95分,平均78.9分;优5例、良10例、可7例,优良率68.2% (15/22).1例非手术治疗患者(20.0%,1/5)发生距骨缺血性坏死.手术治疗患者中12例(70.6%,12/17)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累及距下关节者5例(29.4%,5/17)、胫距和距下关节者7例(41.2%,7/17),1例(5.9%,1/17)行距下关节融合术.结论 距骨合并同侧跟骨骨折的受伤机制复杂,骨折类型多样.治疗骨折时应注意恢复解剖对位.创伤性关节炎是此类损伤为常见的并发症.

  • 二维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对双侧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一致性的影响

    作者:张良;徐宏兵;王英民;薛庆云

    目的 探讨二维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对双侧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一致性的影响.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接受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1355例,男696例,女659例.应用二维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辅助置钉(导航组)743例,X线透视辅助置钉(透视辅助组)612例.应用Image-pro plus 5.0软件对术后第7天内的标准腰椎正侧位X线片进行图像测量分析,比较两组L1~S1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的一致性.在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双侧椎弓根螺钉轴线与所在椎体上终板的夹角(α角),双侧椎弓根螺钉轴线的夹角(γ角);在腰椎正位X线片上判定椎弓根螺钉是否在椎弓根内,计算椎弓根螺钉全在椎弓根内的准确率.结果 导航组左侧α角平均3.89°±0.47°、右侧α角平均3.94°±0.37°,L1~S1各节段双侧α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透视辅助组左侧α角平均4.32°±1.47°、右侧α角平均4.37°±1.59°,其中L2(左侧4.55°±1.27°,右侧5.12°±1.87°)和L4(左侧4.22°±1.89°,右侧6.62°±1.97°)节段双侧α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节段双侧α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导航组γ角(2.32°±0.27°)小于透视辅助组(3.32°±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导航组置钉准确率91.5%(3604/3938),透视辅助组87.6%(2426/2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二维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高于X线透视辅助置钉,能提高双侧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一致性.

  • 计算机辅助确定下肢机械轴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元智;裴国献;陆声;李志军;赵建民;王跃文;张少杰;王星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确定下肢机械轴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价值.方法 36例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导航模板组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导航模板方法确定下肢机械轴线,髓内定位组采用传统髓内定位方法.导航模板组术前将髋、膝及踝关节螺旋CT扫描图像和下肢全长X线图像导入三维重建软件,重建髋、膝、踝关节模型并修正负重状态.将重建模型文件导入逆向工程软件,构建股骨头、膝关节、胫骨平台、踝关节中心,确定股骨和胫骨机械轴线.扫描全膝关节假体,导入逆向工程软件.将导航模板组重建后的髋、膝、踝模型与假体模型进行匹配.按照下肢机械轴线设计与股骨远端匹配的定位截骨平面的导航模板及胫骨近端机械轴线髓内定位通道,通过快速成型机制作模板实体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操作.术后通过CT扫描及三维重建分析比较两组手术的准确性.结果 导航模板组手术时间(46.8±9.1) min,髓内定位组(57.5±12.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导航模板组假体冠状股骨角、冠状胫骨角及胫骨后倾角分别为89.4°±1.5°、89.3°±1.4°、6.8°±1.6°,髓内定位组分别为87.3°±3.8°、88.1°±1.9°、10.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导航模板组和髓内定位组分别为(82.9±16.8)分和(72.8±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计算机辅助确定力线设计的截骨模板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可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提供更加精确的截骨方式,操作简便.

  • 不伴神经损害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保留脱入椎管的肋骨头的安全性

    作者:朱承跃;邱勇;王守丰;朱泽章;朱锋;刘臻;汪飞

    目的 探讨对不伴神经损害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患者在保留脱入椎管内肋骨头的同时行脊柱矫形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对1998年8月至2012年3月行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9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伴肋骨头椎管内脱位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4例,女5例;年龄7~33岁,平均(15.4±7.6)岁;冠状面胸弯Cobb角平均70.7°±17.7°;矢状面后凸Cobb角平均59.7°±17.6°.神经功能均为Frankel E级.行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不切除脱入椎管内的肋骨头.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肋骨头脱入椎管内程度、肋骨进入椎管角度、双侧肋骨成角、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结果 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4.8年,平均2.4年.与术前比较,术后即刻肋骨头脱入椎管内平均程度减小(术前32.8%±9.9%,术后16.8%±15.2%,t=3.269,P=0.026);肋骨进入椎管平均角度增大(术前34.7°±16.4°,术后47.8°±17.5°,t=-5.423,P=0.001);双侧肋骨成角减小(术前83.0°±19.5°,术后67.9°±13.3°,t=3.441,P=0.009).术后即刻冠状面Cobb角和矢状面Cobb角较术前减小(术前70.7°±17.7°,术后35.4°±17.0°,t=6.850,P=0.000;术前59.7°±l7.6°,术后24.7°±10.8°,t=5.986,P=0.001);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比较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及随访期间患者神经功能均保持为Frankel E级.结论 对有肋骨头脱入椎管但未压迫脊髓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患者,在不切除肋骨头的情况下行脊柱侧凸矫形术安全有效.

  •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重建术的手术操作径线及重建范围

    作者:赵轶波;赵斌;王永峰;陆向东;赵晓峰;陈琪;张涛

    目的 探讨胸腰椎经椎弓根通道行椎体重建术的相关径线及重建范围.方法 取30具新鲜人体胸腰椎标本T10~L2节段,行薄层CT扫描.将每节椎体扫描所得数据导入医学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进行三维图像重建,测量每个椎体的椎弓根轴线长度,椎弓根长度、宽度及高度,椎体高度,椎弓根入点在矢状面可变化角度(α)及椎弓根入点在横断面可变化角度(β);计算经单侧椎弓根通道行椎体重建术植骨的体积及经椎弓根椎体重建占相应椎体体积的比例.结果 T10~L2椎体椎弓根轴线长度分别为平均(32.64±5.66)、(31.80±6.41)、(38.46±3.52)、(40.31±4.39)、(42.72±3.36) mm.椎弓根长度分别为(12.38±2.06)、(11.77±2.15)、(14.63±234)、(15.46±3.04)、(14.37±1.64) mm;椎弓根内径宽度分别为(5.09±0.26)、(5.79±1.10)、(7.35±1.87)、(7.17±0.69)、(7.14±0.84) mm;椎弓根内径高度分别为(9.76±1.43)、(10.83±0.77)、(11.16±0.78)、(11.33±1.26)、(11.16±0.96) mm.椎体高度分别为(18.12±0.88)、(19.48±1.02)、(21.25±1.27)、(22.88±0.68)、(23.20±0.93) mm.α角分别为25.06°±3.84°、30.87°±7.28°、25.12°±5.18°、20.55°±1.54°及21.74°±2.58°;β角分别为43.60°±4.52°、49.48°± 10.30°、41.97°±5.19°、40.29°±6.49°及42.85°±6.47°.植骨的体积分别为(1.02±0.36)、(1.30±0.43)、(1.96±0.67)、(1.84±0.48)、(1.94±0.41) cm3,占相应椎体体积的53.95%、55.68%、52.67%、49.53%、48.14%.结论 经椎弓根通道可有效行终板下复位及椎体内空腔填充,完成椎体重建术.

  • 前十字韧带双束重建的临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作者:李春宝;刘玉杰;冯勇;李国安

    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维持膝关节正常运动和稳定的重要解剖结构,通常认为由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组成[1].而ACL双束重建是近年来根据ACL解剖特点而提出的手术新理念[2].由于重建的后外侧束能够发挥抗旋转的生物力学作用[3],因此理论上认为双束重建能更好地恢复患者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ACL双束重建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引起关注,如可能导致后外侧束移植物载荷过大[4-5],增大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概率[6],过度矫正导致膝关节过紧等[7-8];长期临床随访研究证实,双束重建尚不能有效预防关节退行性变的早期发生和发展[9-10].事实上,ACL重建良好的手术效果依赖于术者的手术技巧、骨隧道的准确定位、移植物初始固定张力与角度的选择、移植物与固定方法的选取等[11].本文将重点对ACL双束重建的临床生物力学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 与寰椎侧块螺钉相关的C2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黄大耿;郝定均;潘军伟;葛朝元;贺宝荣;邹雨龙

    后路寰枢椎融合固定是治疗寰枢椎脱位和寰枢椎不稳症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寰椎螺钉固定技术包括寰椎侧块螺钉技术和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是目前用于寰枢椎固定的主流技术[1-5].早在1994年,Goel和Laheri[6]就报告了寰椎侧块螺钉技术,但直到2001年经Harms和Melche[7]推广后才得到广泛应用.2002年,Resnick和Benzel[8]首次报告了寰椎椎弓根螺钉的应用,2003年Tan等[9]也介绍了Tan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其后的一系列生物力学试验和临床实践均证实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优越性[1-3,10].但这项技术受寰椎后弓形态、进钉点后弓高度及椎动脉沟底高度等多种因素制约,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证明8%~53.8%的患者不适合应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9,11-12].在理论上只要寰椎侧块解剖结构正常、不伴斜颈或旋转脱位即能应用,使侧块螺钉固定的适应证更为广泛[13].因此,多数患者适宜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而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有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其中与C2神经根损伤相关的报道越来越多,逐渐引起外科医生的关注.关于术中是否需要切断C2神经根一直以来也争论不断.本文就这两个问题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骨生长定量检测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孙立;伍旭林;田晓滨;田家亮;胡如印;韩伟;李波;李建扬;杨先腾

    目的 自制骨生长定量检测盒检测人工成骨材料的成骨效能,探讨骨生长定量检测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取贵州小型猪8头,将自制的可重复使用的骨生长定量检测盒植入四肢骨骼中.第1次手术植入骨生长定量检测盒建模,骨生长定量检测盒双腔内芯均不填充任何材料;第2次手术更换骨生长定量检测盒内芯,一侧腔室填充重组合异种骨为实验组,另一侧腔室空置为对照组;第3次手术更换骨生长定量检测盒内芯,两侧腔室填充同第2次手术;第4次手术处死动物,取出骨生长定量检测盒.每次手术间隔12周.对第3、4次手术取出的骨生长定量检测盒内芯中的实验组及对照组标本行组织学检测(新生骨骨小梁宽度和骨小梁面积百分数)与生物力学检测(抗压极限强度及杨氏模量).结果 实验组内芯有灰白色组织生长,镜下可见骨组织形成;对照组空腔内有褐色组织生长,镜下仅有纤维组织生成.实验组骨小梁宽度为(128.15±39.96)mm、骨小梁面积百分数为31.38%±2.67%,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动物个体间、前肢与后肢、左侧肢与右侧肢的骨小梁宽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数、抗压极限强度及杨氏模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生长定量检测盒内的人工成骨材料具有成骨诱导作用;可重复使用的骨生长定量检测盒动物模型可用于人工成骨材料诱导成骨效能的定量检测;动物模型的不同个体及不同实验部位对人工成骨材料的诱导成骨效能无明显影响.

  • PRKCG基因rs3745406和rs254736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骨肉瘤的易感性

    作者:陈英斌;肖增明;贺茂林;王哲;吴洋

    目的 探讨骨肉瘤患者及正常人群蛋白激酶C-γ (protein kinase C gamma,PRKCG)基因rs3745406和rs254736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骨肉瘤的易感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收治的骨肉瘤患者61例及正常人群63例,抽取外周血2 ml.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性方法(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比较骨肉瘤患者及正常人群PRKCG基因rs3745406和rs2547362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对骨肉瘤患者按不同的临床因素(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位置、Enneking分期、肿瘤转移及治疗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各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 (1)PRKCG基因rs3745406位点多态性有CC、CT、TT型,骨肉瘤患者及正常人群基因型频率(CC、CT、TT)及等位基因频率(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90,P=0.554).(2)PRKCG基因rs2547362位点多态性有CC、CT、TT型,骨肉瘤患者及正常人群基因型频率(CC、CT、TT)及等位基因频率(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7).(3)有/无转移患者rs3745406基因型频率(CC、CT、TT)及等位基因频率(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有转移患者CT、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高于无转移患者.rs2547362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临床因素无关.结论 PRKCG基因rs2547362位点多态性与骨肉瘤易感性相关,可能增加患骨肉瘤的风险.rs3745406 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与骨肉瘤转移性相关,可能是骨肉瘤发生转移的危险因素.

  • 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评估与重建

    作者:康鹏德;沈彬;裴福兴

    随着我国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因各种原因导致THA术后假体固定失败需要翻修的患者数量也在与日俱增.髋臼翻修的主要原因有髋关节不稳、假体周围慢性感染、聚乙烯磨损后假体周围骨溶解和无菌性松动,而需要翻修的髋臼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缺损[1].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是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成功的髋臼翻修要达到髋臼假体与髋臼骨面紧密接触,假体稳定固定,大限度地降低假体与骨面间的微动,确保远期假体表面骨长入,同时具有稳定的力学构造,使应力能够分散在假体周围骨;重建的髋臼位置(前倾角、外展角)良好,能避免术后发生脱位的风险;重建髋关节解剖中心,恢复髋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环境[2].

    关键词:
  • 脊柱关节炎——脊柱外科医生需要关注的疾病

    作者:夏群

    风湿免疫性疾病已被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第三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在我国南方约7%的人群有腰痛症状,而在北方这个比例甚至达到1/3左右.这些患者约有15%终被诊断为脊柱关节炎(spondyloarthritis,SpA).SpA是一组慢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总体患病率高达1%[1].由于SpA的某些临床特征极易与脊柱退变性疾病混淆,因此脊柱外科医生有必要了解并掌握SpA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与体征,特别是诊断及其与某些可以引起腰腿痛疾病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
中华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