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骨科

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중화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352
  • 国内刊号: 12-111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邱贵兴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股四头肌肌力对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影响

    作者:陈艳;王海军;黄红拾;龚熹;王永健;王健;刘阳;刘晓鹏;安华

    目的 探讨股四头肌肌力对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影响.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3年8月前十字韧带断裂重建术后1年以上行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76例,男51例,女25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时患者年龄16~44岁,平均27.6岁.取内固定术前行双侧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速肌力测试,取内固定的同时行二次关节镜检查,观察髌骨和滑车软骨损伤情况,分析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与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分级的关系.结果 前十字韧带重建术至二次关节镜检查的时间为12~51个月,平均25.3个月.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34例患者(45%)患侧与健侧股四头肌肌力比值≤80%,17例患者(22%)患侧与健侧腘绳肌肌力比值≤80%.将患者分为患侧与健侧股四头肌肌力比值>80%组(42例)与肌力比值≤80%组(34例).两组分别有9例(21%)和16例(47%)出现术后髌骨软骨损伤分级增加,髌骨软骨损伤加重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髌骨软骨损伤分级平均增加0.10和0.68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分别有11例(26%)和11例(32%)出现术后滑车软骨损伤分级增加,滑车软骨损伤加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滑车软骨损伤分级平均增加0.55和0.71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到健侧的80%以上,可明显减少髌骨软骨损伤的发生和加重.

  • 内侧半月板后角放射状撕裂与水平撕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吴疆;黄竞敏;金鸿宾;赵斌

    目的 比较内侧半月板后角放射状撕裂和水平撕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90例应用关节镜治疗的内侧半月板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94例内侧半月板后角放射状撕裂患者及95例内侧半月板后角水平撕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并比较内侧半月板后角放射状撕裂与内侧半月板后角水平撕裂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体重指数、外伤史、胫骨后倾角、膝关节外翻角及Outerbridge软骨分级.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半月板放射状撕裂的危险因素.结果 半月板后角水平撕裂和放射撕裂患者的性别(x2=9.059,P=0.003)、体重指数(t=-2.549,P=0.012)、膝关节外翻角(t=-5.609,P=0.000)及软骨分级(x2=42.300,P=0.00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外伤史(x2=0.368,P=0.544)、胫骨后倾角(x2=1.021,P=0.312)、年龄(t=-1.228,P=0.221)及症状持续时间(t=0.272,P=0.78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外翻角(OR=12.581,P=0.001)、年龄(OR=0.875,P=0.026)及Outerbridge软骨分级Ⅰ~Ⅳ级(OR=33.790、15.558、39.891、91.041,P=0.000)为半月板放射状撕裂的危险因素.结论 半月板后角撕裂在老年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内侧半月板后角放射状撕裂与水平撕裂比较,更容易发生在膝关节内翻、软骨退变严重的老年患者中.

  • 髋臼周围截骨联合股骨转子间截骨术治疗复杂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期疗效

    作者:崔一民;陈晓东;朱俊峰;沈超;蔡贵泉

    目的 探讨髋臼周围截骨联合股骨转子间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髋内、外翻畸形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采用髋臼周围截骨联合股骨转子间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髋内、外翻畸形23例(25髋),男2例,女21例;年龄15~26岁,平均(20.5±3.9)岁.2髋行转子间外翻截骨,23髋行内翻截骨.术前髋部疼痛5~24个月,平均(11±4.7)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70~83分,平均(76.7±3.7)分.术前Shenton线均不连续,外侧CE角为-6°~15°,平均5.6°±4.6°.髋外翻23髋,术前颈干角150°~165°,平均158°±3.2°;髋内翻2髋,颈干角均为110°.术前T(o)nnis骨关节炎分级0级7髋,Ⅰ级12髋,Ⅱ级6髋.结果 术后随访12~78个月,平均(40±18)个月.23髋Shenton线连续、外侧CE角平均28.6°±2.9°、颈下角130°±2.1°、Harris髋关节评分(90.8±3.3)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7髋、良8髋.T(o)nnis骨关节炎分级无明显进展,0级6髋、Ⅰ级11髋、Ⅱ级8髋.术后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6髋、Shenton线仍不连续2髋、跛行步态3例.随访期间无股骨头坏死、截骨不愈合和股骨颈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髋臼周围截骨联合股骨转子间截骨术治疗复杂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可以矫正或明显改善髋关节畸形,缓解疼痛,无明显的股骨头坏死和骨不愈合的风险.

  • 钳夹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术后残存骨性撞击的三维CT量化研究

    作者:卓鸿武;冯华;王雪松;刘心

    目的 探讨钳夹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术后残存骨性撞击的临床特点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接受关节镜下手术且随访2年以上的单纯钳夹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8~42岁,平均34.5岁.术前骨关节炎分期为T(o)nnis 0~2期.应用三维CT重建对残存骨性撞击进行量化评估,包括发生率、骨性撞击角、残存率及好发区域.根据骨性残存程度将患者分为残存率<10%组、残存率10%~20%组、残存率>20%组,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术后残存率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随访时间22~34个月,平均26.3个月.19例(63.3%,19/30)术后残存骨性撞击结构,其中84.2% (16/19)位于髋臼后方.骨性撞击角术前77.47°±21.31°,术后12.94°±18.04°,残存率16.7%±8.83%.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55.18±7.96)分提高至术后(94.71±4.39)分,总体满意率76.7%(23/30).不同残存程度三组患者术后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为(95.86±1.71)分、(95.23±1.99)分和(85.52±6.41)分,残存率>20%组评分低于其他两组.满意率分别为92.9%(13/14),80.0%(8/10)和33.3%(2/6),残存率>20%组患者满意率低于其他两组.术后残存率与术后功能评分存在负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单纯钳夹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术后残存骨性撞击发生率为63.3%,残存率约为16.7%,残存骨性撞击主要发生于髋臼后方.残存率>20%的患者术后功能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差.

  • 全肘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作者:尹庆伟;张海彬;高玉贵;李雅男;宋美娜;李洪灵;王立刚;臧志海

    目的 探讨全肘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和肘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4月至2012年6月,应用半限制型全肘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9例、肘部类风湿关节炎4例.男3例,女10例;50岁1例,大于60岁12例.肱骨远端骨折AO分型C2型3例、C3型6例.其中8例一期行全肘关节置换,1例开放性骨折(Gustilo-Anderson Ⅰ型)二期行全肘关节置换.4例肘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平均病程7.8年,Mayo分期Ⅲ期1例、Ⅳ期2例、Ⅴ期1例.全部采用铰链式-半限制型假体,以骨水泥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50 min;出血量250~550 ml,平均400 ml;住院时间16~55 d,平均30.2 d.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82个月,平均39.5个月.12例切口一期愈合,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急性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病例病原学检查为阴沟杆菌,经二期手术清理、置管冲洗引流4周,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痊愈.该例术中截骨时发生肱骨外髁骨折,给予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后4个月骨性愈合.随访期间全部病例均未发生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7例骨水泥界面出现透光区.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4.6%(11/13).结论 全肘关节置换治疗肘部类风湿关节炎和老年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效,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遵循手术操作技巧,治疗肘部类风湿关节炎时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 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关节镜下治疗

    作者:朱波;赵力;赵金岩;王增亮

    目的 探讨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损伤机制、MRI诊断特征以及关节镜下诊治方法.方法 2005年9月至2012年10月应用改良髌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治疗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46例,男9例,女37例;年龄15~31岁,平均21.6岁.术前常规行膝关节X线及MR检查,测量Q角、外侧髌股角及髌骨外移度.MRI髌内侧支持带损伤按照Schweitzer分级标准:Ⅰ度15例、Ⅱ度18例、Ⅲ度8例、Ⅳ度5例.手术于关节镜监视下施行,清除关节内积血,关节内探查,取出游离软骨和骨软骨碎片,软骨成形,修整损伤软骨面.对髌内侧支持带Ⅰ度损伤者行关节镜下清理及髌内侧支持带固缩.对髌内侧支持带Ⅱ~Ⅲ度损伤伴明显髌骨移位者采用改良髌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术,对受伤时间超过2周的9例同时行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对髌内侧支持带Ⅳ度损伤者行切开加固缝合.结果 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关节镜下表现包括关节内血肿46例、股骨外髁和髌骨内侧骨软骨损伤37例、游离体形成28例及髌内侧支持带撕裂46例.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2个月,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和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水平评分、AAOS膝关节评分、外侧髌股角及髌骨外移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运动功能均较术前有所改善.结论 关节镜下改良髌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辅助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是治疗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髌内侧支持带Ⅱ~Ⅲ度损伤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恢复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好.

  • 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的生物力学机制及初步临床疗效

    作者:盛璞义;李子卿;杨兴;王海兴;罗国填;傅明;余世明;张阳春;陈蔚深

    目的 探讨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生物力学机制及其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取6具经福尔马林防腐处理的女性尸体骨盆标本,建立髋关节生物力学模型,在模型上模拟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对骨盆缓慢施加连续纵向压力0~500 N,测量术前和术后载荷100、200、300、400、500 N时的股骨头承重区应变值,计算应力值.2007年7月至2014年10月应用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25例(26髋),男6例,女19例;年龄11~57岁,平均31岁.术后以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摄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头臼指数、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CE角)及Sharp角.结果 随着脊柱纵向压力加大,股骨头上的应力值随之增加.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后应力值在载荷超过300 N后由上升趋势转变为下降趋势,总体呈抛物线状.100~500 N载荷下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后的应力值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随访18例(19髋),随访率72%.随访时间7~85个月,平均40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64.3±7.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5.6±5.3)分;头臼指数平均增加36.5%、CE角平均增加33.1°、Sharp角平均减少12.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具有较好的矫正髋臼畸形的能力,可增大股骨头的髋臼覆盖面和降低承重区压力.

  • 骨干人工假体在股骨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纪经涛;张洪;胡永成;夏群;苗军;朱珊

    目的 探讨采用骨干人工假体对股骨近端骨干恶性肿瘤切除后结构性骨缺损进行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7月对7例股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采用骨干人工假体置换,男3例,女4例;年龄28~76岁,平均61.8岁.原发恶性骨肿瘤4例,转移癌3例.术前常规行X线、CT及MR检查,通过MRI测量瘤段骨长度及软组织侵犯范围,再根据截骨长度选择骨干人工假体配件.取股骨近端外侧直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按肿瘤切除原则充分显露术前MRI测量的瘤段骨及软组织肿瘤并截骨,扩髓后安装骨干人工假体,依次缝合各层组织.术后切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结果 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200~800 ml,平均400 ml.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1年因出现肺转移而死亡,3例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未出现术区复发及远处转移.1例乳腺转移癌患者术前多发转移,术后行综合治疗,带瘤生存;2例乳腺转移癌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原位复发或转移.7例患者术后患肢髋关节功能均无受限.结论 使用骨干人工假体对股骨近端骨干恶性肿瘤切除后结构性骨缺损进行重建,保留了邻近的髋关节及肌腱附着点,操作简单,住院时间较短,可早期负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的保肢手术方法.

  • 股骨髁负重区退变软骨基质生化成分改变与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相关性

    作者:杜小涛;颜超;魏波;徐燕;郭阳;严俊伟;李栋;冒锋涌;王黎明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股骨髁负重区退变软骨基质生化成分改变与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62~81岁,平均70岁.利用7.0T磁共振T2-mapping序列体外测量膝关节股骨髁负重区退变软骨的T2值,计算相同部位软骨的水含量、胶原含量,于偏振光显微镜下对胶原纤维走向进行分级.分析T2值与水含量、胶原含量和胶原纤维走向分级的相关性.结果15例患者标本股骨髁负重区软骨的T2值平均为(50.9±2.3)ms,胶原纤维走向分级从1级至4级分别为(47.68±2.1) ms、(49.62±1.7)ms、(51.36±2.3) ms、(54.89±2.6) ms;水含量平均为72.70%±0.2%,胶原纤维走向分级从1级至4级分别为67.25%±0.3%、73.80%±0.2%、75.30%±0.2%、78.66%±0.3%;胶原含量平均为(5.74±0.2) mg,胶原纤维走向分级从1级至4级分别为(6.29±0.2) mg、(6.76±0.2)mg、(5.10±0.3)mg、(4.68±0.2) mg.从胶原纤维走向分级1级到4级,T2值逐渐增大,水含量逐渐增多,各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胶原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各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退变负重区软骨的T2值与其水含量呈正相关(r=0.70,P=0.000),与胶原含量无相关性(r=0.14,P=0.200),与胶原纤维走向分级呈正相关(r=0.56,P=0.000).结论 人膝关节股骨髁负重区退变软骨的T2值与细胞外基质成分中水含量和胶原纤维走向分级呈正相关,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序列能够在无创条件下准确地反映和评估软骨病变.

  • 个体化截骨定位模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伟;方学伟;陆声

    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临床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操作.由于不同人群的膝关节大小、形态存在较大差异[1-4],依据传统的基于欧美人体解剖学特点而设计和研发的机械引导装置及截骨工具施行TKA手术,精确度低,很难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关节外科医生,其TKA术后出现下肢力线对位误差大于3°的概率也超过10%[5].随着计算机与影像学等相关技术的快速进展,出现了计算机导航辅助TKA技术.计算机导航辅助TKA较传统TKA具有一定的优势,表现在假休植入精确、下肢力线恢复好等方面[6-7].

    关键词:
  • 膝关节翻修术中骨缺损的处理

    作者:李晓辉

    膝关节翻修术中骨缺损的病理机制复杂,包括机械性因素、应力遮挡、骨溶解、骨坏死、感染等因素引起的骨缺损,也包括取出假体过程中形成的医源性骨缺损[1-2].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的骨缺损,其部位和程度都将影响翻修假体的充分固定、正确的对线和韧带的稳定性.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骨缺损的修复目的相同,膝关节翻修术中骨缺损的修复目的也是达到精确的下肢力线、良好的关节线高度、良好的初始稳定性,从而获得即刻负重和人工关节的长期稳定[3-6].

    关键词:
  •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对BMP-2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郭鹏;师钟丽;刘安;林调;毕方刚;史明敏;严世贵

    目的 探讨过表达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对BMP-2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成骨及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BMP-2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通过脂质体转染含人COMP基因的质粒使骨髓间质干细胞过表达COMP,空载质粒作为对照.以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Ⅰ型胶原、RUNX2、骨桥蛋白、骨钙蛋白以及成软骨相关基因Ⅱ型胶原、SOX9、蛋白聚糖的表达变化;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成骨过程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终末阶段矿化结节的生成情况,阿利新蓝染色观察细胞基质蛋白多糖的合成情况.结果 COMP组目的基因COMP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骨桥蛋白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呈现出一致的下调趋势(P<0.05);Ⅰ型胶原、RUNX2、骨钙蛋白mRNA表达水平在诱导早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诱导晚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成软骨指标(Ⅱ型胶原、SOX9、蛋白聚糖)的基因表达水平强于对照组,呈一致的上调趋势(P<0.05);SOX9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仅在第7天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成骨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均弱于对照组,而阿利新蓝染色强于对照组.结论 COMP能抑制BMP-2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促进BMP-2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

  • Surgical Technique for Reconstruction of Diaphyseal Defect with Endoprosthesis following Intercalary Resection in Femoral Shaft

    作者:Yong-cheng Hu

    IntroductionThe options for reconstruction of diaphyseal skeletal defects after excision of bone tumors in the shaft of long bones include the use of autogenous vascularized fibular grafts1,autogenous extracorporeally inactivated bone2,massive allografts3,a combination of autogenous fibular grafts and allografts4,5 and intercalary endoprostheses6-8.

    关键词:
中华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