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骨科

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중화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352
  • 国内刊号: 12-111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邱贵兴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新鲜齿突骨折后路复位固定非融合技术的进展

    作者:王雪鹏;梁鹤;田纪伟

    齿突骨折是一种危及上颈椎稳定性的严重损伤,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所有颈椎骨折的10%~15%[1].齿突的解剖形态特别、毗邻结构复杂,骨折处理稍有不慎会加剧脑干、脊髓及神经根的损伤.依靠颅骨牵引后Halo-vest支架外固定难以获得寰枢椎的持续稳定,齿突骨折的不愈合率较高[2].传统观点认为前路齿突螺钉固定是治疗新鲜Ⅱ型和浅Ⅲ型齿突骨折的首选方法,然而,并非所有Ⅱ型和浅Ⅲ型齿突骨折均适用于该技术[3].手术操作中齿突螺钉的位置不佳、长短选择不当等时有发生,若螺钉穿出齿突会伤及颈髓,术后骨折移位和不愈合的报道并不罕见[4].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多应用于寰枢椎复合损伤,保持上颈椎整体力学稳定的效果尚佳,但同时会丧失寰枢椎的大部分旋转功能[5].

    关键词:
  • 寰枢椎脱位的治疗进展

    作者:尹庆水;王建华

    寰枢椎位于颅颈交界区,上接颅骨下连颈椎,其椎管内是高位颈脊髓和延髓.累及寰枢椎的创伤、炎症、肿瘤以及先天发育畸形等疾患可导致寰枢椎脱位或寰枢椎失稳,从而压迫脊髓,引起四肢麻木、无力、括约肌功能障碍、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据不完全统计,上颈椎创伤所致寰枢椎脱位的致残率高达60%~80%,严重者可能使患者瘫痪甚至危及生命[1-3].由于寰枢椎部位深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较高,风险较大,因此,一直是脊柱外科手术的难点.

    关键词:
  • 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谭明生

    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是上颈椎创伤和疾病的病理转归结果,主要特点是寰枢椎侧块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和延髓压迫,导致严重残疾,甚至威胁生命.由于寰枢椎比邻延髓生命中枢,在2000年以前,临床对寰枢椎脱位缺乏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国内外骨科和神经外科领域一直将上颈椎称为手术的“禁区”或“危险区”,严重寰枢椎脱位造成延髓生命中枢损伤的死亡率高达44%~71%[1].寰枢椎是颈椎中活动度大的节段,其旋转活动占整个颈椎旋转活动(120°~160°)的50%以上.因此,合理的寰枢椎脱位外科分型和治疗原则对其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和颈椎功能的保留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非融合固定治疗Ⅱ型齿突骨折

    作者:韩斌;陈其昕;李方财;陈刚;梁成振;李浩;陶轶卿;王海超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非融合治疗不适合前路齿突螺钉固定的Ⅱ型齿突骨折以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至2013年期间,选取13例不适合行前路齿突螺钉固定的Ⅱ型齿突骨折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18~62岁,平均40岁.采用一期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术中不进行植骨融合,术后复查CT显示骨折骨性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在内固定拆除至少1个月后采用动力位CT评估寰枢椎及颈椎总体旋转活动度的保留情况,采用文献报道的颈椎总体旋转活动度正常值作为历史对照.结果 13例患者成功置入直径3.5 mm的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共计52枚,螺钉长度为24~28 mm.术中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脊髓及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7~20个月,平均(14.2 ± 4.5)个月.术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6~15个月,平均(9.0±2.8)个月.骨折骨性愈合即行二期手术拆除内固定,期间无内固定失败.手术前后患者颈痛症状明显改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自术前平均(7.5±1.0)分(6~9分)下降至内固定拆除术后末次随访的(2.3±0.6)分(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力位CT显示术后寰枢椎旋转活动度平均向左17.0°、向右17.2°,寰枢椎总体旋转活动度平均为34.2°;术后颈椎旋转活动度平均向左59.7°、向右56.8°,颈椎总体旋转活动度平均为116.5°.术后寰枢椎总体旋转活动度下降至颈椎总体旋转活动度的27.3%,颈椎总体旋转活动度下降至同年龄组、同性别正常人群的78.2%.结论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非融合治疗不适合前路齿突螺钉固定的Ⅱ型齿突骨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寰枢椎的旋转活动度.

  • 后路多种内固定技术联合应用治疗寰枢椎不稳

    作者:陈飞;卢旭华;倪斌;谢宁;郭翔;杨军;郭群峰;杨珺

    目的 探讨后路多种内固定技术联合应用、个体化治疗寰枢椎不稳的适应证、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联合应用多种后路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1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7例,女12例;年龄15~57岁,平均(40±13)岁.1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及颈椎活动受限,5例(26%)颈痛是唯一症状;另14例(74%)伴有脊髓压迫症状和体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和反射亢进.19例中8例(42%)寰齿间距>3 mm,为3~10 mm,平均(6.4±3.0) mm.11例(58%)寰椎爆裂骨折侧块分离距离7~9mm,平均(7.7±0.9)mm.采用颈椎CT评估双侧枢椎椎动脉上方侧弓的高度,其中4例(21%)单侧<4mm.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寰椎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椎板螺钉或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等多种后路内固定技术联合应用行寰枢椎融合术.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19例患者颈部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14例有颈脊髓损伤症状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评价患者术后改善情况.通过X线及CT评价内固定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3±4.2)个月.术后所有患者枕颈部疼痛均明显改善,VAS评分术前平均为(4.5±1.54)分,术后3个月为(1.2±0.97)分,末次随访为(0.63±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OA评分术前平均为(12.2±1.9)分,术后3个月为(14.5±1.8)分,末次随访为(16.1±1.2)分,JOA改善率平均为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CT检查均显示植骨融合良好.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新发寰枢椎不稳.结论 术前对寰枢椎的解剖情况及损伤类型进行全面、准确地评估,根据各种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指征及术者技术特点,选择个体化的多种后路内固定技术联合应用治疗寰枢椎不稳安全且有效.

  • 寰枢椎脱位TOI外科分型临床应用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作者:谭明生;麻昊宁;郝定均;王文军;田纪伟;王清;刘少喻;张宏其;谭远超

    目的 探讨TOI外科分型诊疗流程图对寰枢椎脱位治疗方案、固定方式及融合范围选择的指导价值及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根据病因、症状、体征、动力位X线片、三维CT重建和牵引复位情况,并充分考虑手术松解和创伤因素制订TOI分型诊疗流程图:牵引复位型(traction reduction type,T型),分为T1、T2亚型;手术复位型(operation reduction type,O型);不可复位型(irreducible type,Ⅰ型).T1型采用牵引、支具固定,或临时内固定等寰枢椎非融合治疗;T2型采用牵引复位后寰枢椎或枕颈固定融合;O型采用前路松解,联合后路复位固定融合;Ⅰ型采用后路或前路减压,原位固定融合.固定方式取决于患者上颈椎解剖特点和稳定性.2007年7月至2014年6月,9家医院收治1 218例寰枢椎脱位患者行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依Symon和Lavender临床功能评定标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和影像学测量寰齿前间隙(atlas-dens interval,ADI)、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SAC)评定疗效.结果 1 218例患者中T1型234例(19.2%)、T2型699例(57.4%)、O型239例(19.6%)、Ⅰ型46例(3.8%).平均随访(35.5±18.9)个月.术后脊髓功能改善2级572例(47.0%),改善1级512例(42.0%),无变化134例(11.0%),有效率89.0%.术前JOA平均(9.80±1.90)分,术后(14.60±2.30)分,改善率为66.7%.术前ADI平均(8.34±1.96) mm,术后(4.18±5.97) mm.术前SAC(10.24±6.80) mm,术后(14.53±4.87)mm.影像学检查示枕颈区植骨已融合,鹅颈畸形已矫正,脊髓前和(或)后方减压良好.结论 寰枢椎脱位TOI外科分型对选择治疗方案、固定方式及融合范围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 上颈椎畸形不稳定后路手术中斜坡-枢椎角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昕峰;田伟;安岩;郑山;吕艳伟;孙玉珍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上颈椎畸形不稳定患者后路手术复位固定前后的斜坡-枢椎角(clivus-axial angle,CAA)改善情况和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4年4月到2014年8月,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共32例存在临床症状的上颈椎畸形不稳定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例再手术者未纳入统计.游离齿突10例,齿突发育不良5例,Klipple-Feil综合征4例,寰枢椎半脱位4例,寰枢椎不稳定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寰枢椎半脱位1例,陈旧齿突骨折1例,齿突不连伴枕骨大孔狭窄症1例,颅底凹陷症并Klipple-Feil综合征1例.均采用颈椎后路手术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手术,通过对CAA的改善来解除脊髓的压迫.按术中是否减压分为两组:未减压组17例(男8例,女9例;年龄13~65岁,平均50.1岁)和减压组14例(男7例,女7例;年龄19~68岁,平均49.6岁).手术前后测量CAA,观察其变化.临床疗效评价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Nurick脊髓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未减压组随访时间0.7~10.7年,平均2.9年;减压组随访时间0.3~5.5年,平均2.9年.未减压组与减压组术后CAA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未减压组和减压组患者术后NDI评分和Nurick脊髓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小腿肌间隙血栓,1例出现面部肿胀视物模糊,1例出现椎管减压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未出现椎动脉损伤、感染及内固定松动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上颈椎畸形不稳定患者术中改善CAA能够缓解脊髓受压引起的症状,颈部功能和脊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 上颈椎损伤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其疗效分析

    作者:马迅;薛晨晖;关晓明;陈晨;冯皓宇;孙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上颈椎损伤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手术治疗的25例各类型上颈椎损伤患者资料,男20例,女5例;年龄14~55岁,平均37.1岁.依患者临床表现、损伤类型结合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术前颅环牵引后,7例行前路手术,18例行后路手术.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标准及功能独立性评价(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ment,FIM)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对比术前及术后随访的影像学资料评价骨折复位、骨愈合、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情况.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对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FIM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5个月,平均18.2个月.15例术前有高位脊髓损伤表现,按ASIA脊髓损伤分级C级7例、D级8例;术后6个月C级2例、D级4例、E级9例,较术前平均提高1.1级;术后12个月,D级3例、E级11例,较术前平均提高1.2级.术前FIM评分平均76.5分,末次随访时平均87.5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X线片及CT示骨折复位良好,术后3~12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予头低脚高体位、补液等保守治疗,8d后引流液减少至30 ml以下,拔除引流管,加压包扎.末次随访未见内固定松动、脱出或断裂现象.结论 上颈椎损伤类型复杂,不同患者具有不同骨折、脱位与神经损伤特点,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熟练掌握上颈椎解剖学基础、生物力学特点,术中严格精确的进钉点、方向,选择合适直径的螺钉,掌握进钉深度,是上颈椎手术成功的关键.

  • Magerl技术联合单椎板夹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远期疗效

    作者:魏富鑫;李浩淼;刘少喻;王乐;崔尚斌;钟锐;陈柏龄;龙厚清;李佛保

    目的 评价Magerl技术联合单椎板夹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采用Magerl技术联合单椎板夹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Symon和Lavender临床功能评定标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功能评分以及影像学测量寰齿前间隙(atlas-dens interval,ADI)和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SAC)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植骨融合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8~128个月,平均(67.8±65.3)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断裂发生,无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根据Symon和Lavender临床功能评定标准,末次随访时临床功能改善率为90.9%.按JOA评分末次随访较术前提高(7.0±3.3)分,改善率为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SAC较术前平均增加(7.29±3.0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16.91±0.51) mm,与术后1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ADI较术前平均减少(4.51±1.4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ADI为(2.02±0.18) mm,与术后1个月时比较未见明显丢失.结论 Magerl技术联合单椎板夹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远期效果满意,能提供可靠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且植骨融合率高;但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通过牵引逐步使寰枢椎完全复位,术中应操作规范避免并发症发生.

  • 一期后路寰枢椎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蒋伟宇;马维虎;赵刘军;顾勇杰;胡旭栋;于亮;李国庆;阮超越;洪锦炯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32例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1例,女11例;年龄22~59岁,平均41.8岁.术前均行颈椎张口位及侧位X线片、CT及MR检查.不稳定性寰椎骨折17例,不稳定性寰椎骨折合并枢椎骨折15例,其中6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害表现,ASIA分级为D级5例、C级1例.32例患者接受一期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术后观察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均行过屈、过伸位X线片和三维CT检查观察寰枢椎复位、融合及内固定情况,采用寰齿前间距(atlantodens interval,ADI)、寰椎侧块移位程度(lateral mass distance,LMD)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疗效并记录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6个月.骨折与寰枢椎骨性融合时间为5~10个月,平均6.9个月.术前颈枕区VAS评分平均为(5.0土1.4)分,末次随访时(1.0土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髓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地改善,术前D级5例中4例恢复至E级、1例无明显改善,术前C级1例恢复至D级.术后X线片和CT均示复位满意,术前ADI平均为(4.6±1.2) mm,末次随访时为(2.4±1.0) mm;术前LMD平均为(5.6±2.2) mm,末次随访时为(1.2±1.0)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固定融合术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可行,能避免枕颈融合,但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具有挑战性.

  • 带骨膜蒂枕骨外板翻转骨瓣在寰枢椎融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文军;薛静波;晏怡果;王麓山;姚女兆;蔡斌

    目的 评价带骨膜蒂枕骨外板翻转骨瓣在后路寰枢椎融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对27例寰枢椎失稳患者在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中采用带骨膜蒂枕骨外板翻转骨瓣植骨融合,男16例,女11例;年龄23~56岁,平均45.6岁.12例新鲜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AndersonⅡ型9例、Ⅲ型3例),8例初次就诊时即有严重的骨折移位,4例轻度骨折移位行牵引复位、Halo-Vest支架固定后发生再移位;7例陈旧性齿突骨折伴寰椎前脱位(AndersonⅡ型5例、Ⅲ型2例);先天性游离齿突7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rankel分级评估术前与术后轴性颈痛和神经功能情况,采用正中矢状位CT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4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量100~600ml,平均160 ml.术后随访18~39个月,平均32.6个月.骨性融合时间3个月19例、6个月7例、9个月1例.VAS评分由术前(7.23±1.65)分降低到末次随访的(2.87±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9例存在脊髓神经功能损害者末次随访时7例恢复至完全正常,2例术前Frankel分级C级末次随访时恢复至D级.术中损伤椎旁静脉丛1例,使用明胶海绵及脑棉片行压迫止血.术后复查CT提示1例患者寰椎左侧椎弓根螺钉位置偏外,1例患者枢椎左侧椎弓根螺钉位置偏外,均紧邻横突孔,但此2例患者均无临床症状,未予以特殊处理.结论 带骨膜枕骨外板翻转骨瓣植骨是寰枢椎固定植骨融合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

  • 前弓切除联合后路固定治疗齿突骨折畸形愈合

    作者:高延征;高坤;余正红;陈书连;王红强;张广泉;张敬乙;曹臣

    目的 探讨经口前路寰椎前弓切除、寰枢椎侧块关节松解联合后路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齿突骨折畸形愈合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6例齿突骨折畸形愈合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均有外伤史,均存在脊髓损伤表现.男5例,女1例;年龄36~57岁,平均45.5岁.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为4~10分,平均(7.5±2.2)分;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cord,SAC)为5~11 mm,平均(8.1±2.5) mm.采用经口前路寰椎前弓切除、寰枢椎侧块关节松解联合后路枕颈复位固定融合术,术后颈托外固定3个月.术后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行X线、CT检查观察寰枢椎复位及融合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6个月.寰枢椎术中得到较好复位,术后3个月获得骨性融合,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6例患者神经功能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0~15分,平均(14.7±2.1)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改善率75.5%.末次随访时SAC为11~17 mm,平均(13.5±2.6)mm,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例术后第5天出现后路切口渗液,督促患者采取侧卧位,避免切口受压,3周后切口愈合.1例术后第3天出现神智淡漠,化验室检查显示低钠、低钾血症,经及时补液,1d后神智恢复正常.结论 经口前路寰椎前弓切除、寰枢关节松解联合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是治疗齿突骨折畸形愈合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有效方法,临床效果满意.

  •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陈旧性寰枢椎旋转脱位合并侧块关节绞锁

    作者:陈琪;宋跃明;刘立岷;杨曦;周春光

    目的 探讨经颈前咽后入路寰枢椎撬拨复位、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寰枢椎旋转脱位合并侧块关节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采用经颈前咽后入路寰枢椎撬拨复位、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8例陈旧性寰枢椎旋转脱位合并单侧侧块关节绞锁患者资料,男4例,女4例;年龄11~ 57岁,平均31岁;病程29~ 180 d,平均70.6 d;右侧侧块关节绞锁5例,左侧侧块关节绞锁患者3例.8例患者行颅骨或枕颌带牵引2~4周均未见复位征象,改行经颈前咽后入路寰枢椎撬拨复位、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8例患者中,除1例因全身情况无法耐受前后路联合手术而Ⅰ期行经颈前咽后入路寰枢椎撬拨复位,14d后Ⅱ期行经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外,余均Ⅰ期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手术时间160~ 260 min,平均205 min;术中出血量100~ 300 ml,平均210 ml.术后除1例青少年患者取髂骨处发生疼痛,经对症治疗1周好转外,余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 ~ 37个月,平均14.8个月.术后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3.1个月.末次随访时,无一例发生寰枢椎旋转脱位复发、植骨不融合、断钉、断棒.结论 经颈前咽后入路寰枢椎撬拨复位、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寰枢椎旋转脱位伴侧块关节绞锁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 枢椎椎弓根骨折半螺纹螺钉固定长度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石国佳;王高举;徐双;王清;兰永树;杨述根

    目的 影像学测量枢椎椎弓根不同部位骨折后路半螺纹螺钉的固定长度.方法 收集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非Hangman骨折致寰枢椎损伤汉族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枢椎椎体及关节突间部(椎弓根)骨折者均以排除,共160例患者资料纳入研究,男120例,女40例;年龄18~72岁,平均41.4岁.在ADW 4.4工作站行CT三维重建,选取枢椎椎弓根钉道设计图像,以Ebraheim法确定枢椎进钉点,测量自进钉点经枢椎椎弓根狭窄部位中点至枢椎体前方皮质骨后缘的距离(半螺纹螺钉长度);模拟临床常见的三种枢椎椎弓根骨折(经椎体后壁骨折、经峡部骨折、经椎板前缘骨折)的骨折线,分别测量自进钉点至骨折线的距离(螺杆长度)和自骨折线至枢椎椎体前方皮质骨后缘的距离(螺纹长度).观察身高、性别、不同部位骨折半螺纹螺钉长度、螺杆长度及螺纹长度的规律.结果 男性身高162~177 cm,平均(167±7.9) cm;女性身高151~167 cm,平均(156±6.6) cm.枢椎椎弓根骨折后所需半螺纹螺钉长度男性平均(28.8±3.2)mm;女性(24.7±2.6) mm,男性半螺纹螺钉较女性长(t=6.50,P< 0.05).患者身高与半螺纹螺钉长度呈正相关(r=0.667,P<0.01).骨折线越靠近枢椎体后壁半螺纹螺钉的螺杆越长、螺纹越短,经椎体后壁骨折组螺杆长度男性平均17 mm、女性15 mm,螺纹长度男性平均12 mm、女性10 mm;经峡部骨折组螺杆长度男性平均14 mm、女性13 mm,螺纹长度男性平均15 mm、女性12 mm;经椎板前缘骨折组螺杆长度男性平均10 mm、女性9 mm,螺纹长度男性平均18 mm、女性15 mm.结论 枢椎椎弓根骨折后路手术中使用的半螺纹螺钉长度与身高、性别有关.椎弓根骨折部位不同,所需半螺纹螺钉的螺杆、螺纹长度也不相同.

  • 枕颈部疾患再手术原因分析与对策

    作者:贺宝荣;杨小彬;闫亮;郝定均;郭华;王晓东;郑博隆

    目的 分析枕颈部疾患再手术的原因,探讨翻修手术的对策及其疗效,以期减少再次手术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对23例枕颈部疾患手术治疗失败患者再次手术的资料.男14例,女9例,初次手术时年龄18~52岁,平均38.6岁,2例进行3次手术.再次手术距前次手术的时间为3 h~11年.15例初次手术后假关节形成,3例初次手术后神经症状加重,2例内固定失败,1例初次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2例肿瘤复发.所有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肢体麻木或椎体束征阳性,其中11例伴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JOA评分7.8分.翻修手术采用枕颈部寰椎后弓切除或枕骨大孔扩大减压、取髂骨块行枕颈植骨或寰枢椎植骨、枕颈部内固定或寰枢椎椎间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影像学评估(内固定位置、复位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30~310 min,平均160 min;术中失血量300~2000 ml,平均800 ml.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和脊髓等损伤.术后均无神经症状恶化的表现,均未发生咽壁和椎管内感染.2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经过换药及延长抗生素使用后痊愈.23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11例伴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患者JOA评分改善到13.2分.按Macnab疗效评估标准评定:优11例,良8例,可4例.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松动表现,末次随访时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枕颈部翻修的主要原因为假关节及残留症状,有效融合及减压是枕颈部手术应重视的问题,可减少翻修率.

  • Jefferson骨折复位钢板的设计、改良及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夏虹;尹庆水;林宏衡;马向阳;许俊杰;吴增晖;艾福志;王建华;王智运

    目的 介绍Jefferson骨折复位钢板系统(Jefferson-fracture reduction plate,JeRP)及其相关参数,评估其改良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Jefferson骨折患者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排除寰椎横韧带断裂后,采用原型JeRP系统进行手术治疗,分析其初步临床应用的疗效及出现的问题.根据应用中的不足,通过寰椎三维重建模型,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并测量相关解剖数据,重新确定寰椎侧块上、下位螺钉的佳进钉点和长度,根据该数据设计、改良JeRP钢板并予以临床应用.术后采用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评估是否存在寰枢椎不稳,应用CT扫描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8例Jefferson骨折患者行经口咽寰椎骨折复位、原型JeRP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平均随访6.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枕颈部疼痛逐渐改善,咽后壁切口愈合良好,未见感染,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及骨性愈合,术后随访未见寰枢椎失稳,但其中3例患者因寰椎侧块上位螺钉穿破寰枕关节而导致颈椎活动受限.针对此问题,并通过应用解剖学测量,模拟置钉显示寰椎侧块外1/3平分线与寰椎上、下关节面交点所形成线段的中点作为寰椎侧块上位螺钉的进钉点,可保证JeRP钢板侧块上位螺钉不穿透上关节面,同时可保证足够空间置入下位螺钉,具备临床可行性.根据此结果设计出改良JeRP钢板,应用于4例Jefferson骨折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所有螺钉均位于寰椎的侧块中.结论 原型JeRP初步应用显示较好的疗效,但仍存在寰椎侧块上位螺钉穿透寰枕关节的可能;改良后钢板的设计更加符合寰椎的解剖结构,基本可以保证螺钉位于侧块中.

  • 颅底凹陷症的分型及外科治疗

    作者:徐韬;买尔旦·买买提;甫拉提·买买提;郭海龙;盛军;梁卫东;邓强;盛伟斌

    目的 通过对颅底凹陷症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新的分型及其在外科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自2000年7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颅底凹陷症患者34例,男17例,女17例;年龄7~59岁,平均34.5岁.记录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并行MR和CT检查.其中合并环枕融合21例,C2,3融合16例,寰枢椎脱位24例.根据是否合并寰枢椎脱位,将颅底凹陷症分为Ⅰ型(脱位型)24例和Ⅱ型(非脱位型)10例.Ⅰ型根据牵引后是否可以复位分为A、B二个亚型.Ⅰ型通过牵引或前、后路寰枢关节间松解复位;Ⅱ型则采取前路或前、后路枕大孔周围减压,复位减压后行后路固定融合.术后及随访时通过X线片、MRI或CT观察减压、固定及植骨融合情况,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按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和Ranawat分级进行评定.结果 手术时间130~250 min,平均210 min.出血量150~650 ml,平均240 ml.除2例死亡外,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37个月,平均17.4个月.术前JOA评分4~12分,平均8.4分,术后JOA评分为9~17分,平均14.6分,改善率为71.1%,优良率为72.4%.术前Ranawat分级Ⅱ级11例、ⅢA17例、ⅢB6例,术后Ⅰ级20例、Ⅱ级11例、ⅢA1例.植骨于术后7~18个月融合,平均10.5个月.围手术期并发症9例,包括感染3例,脑脊液漏2例,呼吸功能障碍2例,椎动脉损伤、颚裂各1例.结论 根据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将颅底凹陷症分为Ⅰ型(A、B)和Ⅱ型能够有效的指导治疗,术前认真评估、术中仔细操作及减少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提高疗效的关键.

  • 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及术式选择

    作者:马向阳;杨进城;邱锋;尹庆水;夏虹;吴增晖;章凯;王建华;艾福志

    目的 探讨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寰枢椎脱位且其间存在骨性融合)的临床分型及其术式选择策略.方法 200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22~57岁,平均39岁;6例无手术史,14例有手术史(前路手术史1例、后路手术史1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史2例),其中13例残留内固定物(1例残留寰枢椎前路钢板、12例残留寰枢椎后路钉棒).根据骨性融合范围、位置分为广泛融合型和点状融合型.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施行手术,点状融合型采取软组织松解、骨性融合点解除、复位、固定和融合手术;广泛融合型采用直接减压而不进行复位和固定.术后1周、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随访时均行X线、CT和MR检查,以观察寰枢椎间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和脊髓减压情况.临床评价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结果 20例患者中广泛融合型5例,点状融合型15例;自发性融合6例,医原性融合14例(3例为广泛融合型、11例为点状融合型).5例广泛融合型患者经口前路切除寰椎前弓和齿突减压,术后MRI示脊髓压迫完全消除;15例点状融合型患者术后均获得复位.术中均未出现脊髓及椎动脉损伤.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清创、取出前路内固定,改行后路内固定后治愈.5例广泛融合型和14例点状融合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38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1分恢复至末次随访时平均14分.5例广泛融合型患者虽未附加内固定,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寰枢椎间失稳;14例点状融合型患者术后6个月寰枢椎侧块间植骨均融合.结论 点状融合型患者经彻底松解和解除骨性融合后可获得复位,广泛融合型患者通过减压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单侧枢椎棘突椎板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志朝;王梅;王大勇;陈四木;徐荣明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单侧枢椎棘突椎板钉加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4月,采用枢椎棘突椎板钉结合寰枢椎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10例寰枢椎不稳定患者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16~ 62岁,平均39岁;单侧椎动脉高跨畸形伴寰枢椎不稳定7例,枢椎单侧关节突破坏累及椎弓根致寰枢椎不稳定3例.患者均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及疼痛,VAS评分1~8分,平均(3.70±2.11)分,其中3例伴肌力下降及感觉异常.术前常规行影像学检查,术后7d及1、3、6、12个月行X线和CT检查,了解内固定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结果 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3个月.术中无一例发生颈脊髓和椎动脉损伤,除1例颈部肌肉肥厚者需另开软组织通道置入螺钉外,其余均一次性置钉成功.1例术后第3天切口出现渗液,考虑为同种异体骨排异反应,对症换药后5天停止渗液,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VAS评分(1.01±0.89)分,较术前明显减轻.术后X线片示颈椎序列恢复良好,CT示1例患者寰椎椎弓根钉道内侧皮质破损,椎管未侵犯,余螺钉位置正常;术后6个月X线片及CT检查均见骨性融合.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单侧枢椎棘突椎板钉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近期疗效肯定.

中华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