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骨科

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중화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352
  • 国内刊号: 12-111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邱贵兴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腰椎小关节骨赘成骨潜能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李建磊;钱宇;杨万雷;韩维奇;何伟;李修成;梁文清;杨知帆

    目的 分析腰椎小关节骨赘的形态学特征,探讨其成骨潜能及作为植骨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腰椎融合手术时所取腰椎小关节骨赘25例作为骨赘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43~60岁,平均(48.8±5.46)岁;另取髂骨松质骨11例作为髂骨组,男7例,女4例;年龄40~59岁,平均(47.8±6.13)岁.采用HE染色观察比较骨赘与髂骨的结构和成骨细胞数量及分布;通过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骨诱导生长因子在髂骨和骨赘中的表达和分布;利用Micro-CT观察髂骨和骨赘内部的三维结构.结果 通过HE染色发现,骨赘中可见完整的骨小梁,成骨细胞沿骨小梁表面排列,但较髂骨分布稀疏,数量较少.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MP-2、TGF-β1、IGF-1、bFGF和VEGF等五种生长因子在骨赘中均有表达,结果显示BMP-2、bFGF和VEGF在髂骨和骨赘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GF-β1和IGF-l的表达较髂骨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BMP-2和bFGF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GF-β1、IGF-1和VEGF在骨赘中的表达弱于髂骨.Micro-CT检测发现,骨赘具有与髂骨相似的孔隙内交联结构,其孔隙率为63.00%±6.08%,骨小梁数、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间隙等参数骨赘和髂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椎小关节骨赘具有与髂骨相似形态学特征,具有一定的诱导成骨的能力,可作为自体骨或人工骨等植骨材料的补充.

    关键词: 腰椎 骨赘 骨移植
  • 凝血因子Ⅺ及其基因多态性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枬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作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临床表现之一,是一种严重的,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血栓形成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见,虽然大多没有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轻微,但若未及时进行恰当治疗易进展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股青肿、股白肿,严重时可发生肺栓塞而死亡.尽管目前在临床上在采取多种预防DVT形成的措施,包括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依然很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为9%~36%,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则高达52%.DVT是遗传与非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约有60%DVT患者存在遗传性危险因素.目前对DVT形成的遗传因素的研究发现,凝血因子Ⅺ基因多态性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联,凝血因子Ⅺ在凝血级联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维持内源性途径和凝血级联反应的放大过程所不可缺少的.本文与DVT形成相关联的凝血因子Ⅺ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发现、凝血因子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DVT形成的关联程度、凝血因子Ⅺ单核苷酸多态性上的风险等位基因、凝血因子Ⅺ与DVT形成的相关临床试验、凝血因子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其它基因多态性的相互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目前单核苷酸多态性对DVT发生发展的机制依然模糊,但相信通过对DVT关联性单核苷酸多态性的进一步研究,将会为DVT防治提供新途径.

    关键词:
  • 4-氨基吡啶-3-甲醇对大鼠慢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研究

    作者:周泽著;郑月焕;陈哲;施莺莺;黄晓虹;王晓宁;曹鹏

    目的 探讨经尾静脉注射新型钾离子通道阻滞剂4-氨基吡啶-3-甲醇(4-aminopyridine-3-methanol,4-AP-3-MeOH)对大鼠慢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18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4-AP-3-MeOH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对4-AP-3-MeOH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均行脊髓T10节段水平压迫损伤,28 d后每日对4-AP-3-MeOH组进行尾静脉注射4-AP-3-MeOH 1 μmol,连续注射4周;生理盐水组同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假手术组大鼠仅行T10椎板切除,不压迫脊髓.所有大鼠术后行Basso Beattie Bresnahan (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评价行为运动功能,同时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检测.结果 术后4周,4-AP-3-MeOH组和生理盐水组在行为学(BBB评分和斜板试验)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4-AP-3-MeOH组从第6周开始BBB评分逐渐增加并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各时间点BBB评分均小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AP-3-MeOH组与生理盐水组的斜板角度从术后第1天到8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小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神经电生理检测发现从第4周到第8周4-AP-3-MeOH组的SEP和MEP波幅值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低于假手术组.组织学染色:假手术组大鼠脊髓形态完整,灰白质分界清晰;4-AP-3-MeOH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脊髓可见灰质结构消失,脊髓中央可见大的空腔,白质周边可见脱髓鞘病变.同时4-AP-3-MeOH组大鼠脊髓损伤中心处的残存髓鞘百分比高于生理盐水组(0.56±0.06 vs 0.42±0.05).结论 大鼠慢性脊髓损伤时,于尾静脉长期连续注射4-AP-3-MeOH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脊髓的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改善大鼠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 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固定技术在成人脊柱侧后凸畸形中的应用

    作者:刘臻;邱勇;胡宗杉;王斌;朱锋;钱邦平;孙旭;朱泽章

    目的 探讨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second sacral alar-iliac,S2AI)固定骨盆技术在成人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后路矫形术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12例应用S2AI技术进行成人脊柱侧后凸矫形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例,女10例;年龄23~66岁,平均(49.4±15.4)岁.所有患者均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7 plumb line-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7PL-CSVL)、骨盆倾斜、局部后凸(regional kyphosis,RK)Cobb角及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初诊及随访时均填写SF-36量表.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差异及疗效评价差异.结果 12例随访时间为(15.8±3.8)个月.术前侧凸Cobb角为57.2°±16.6°,术后为25.6°±14.8°,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平均矫正率为56.9%±19.4%,末次随访为26.1°±15.0°,随访中未见明显矫正丢失;术前、术后C7PL-CSVL分别为(29.9±16.2) mm、(15.8±10.5) mm,术后改善明显,末次随访为(13.0±9.1)mm,维持良好;术前、术后骨盆倾斜分别为5.0°±2.2°与1.7°±1.9°,术后骨盆倾斜有明显改善,平均矫正率为70.9%±24.5%,末次随访时维持良好,平均为1.4°±1.3°.局部后凸Cobb角术前为42.2°±23.4°,术后为5.1°±25.6°,术后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未见明显丢失,平均为5.9°±24.5°;SVA由术前(31.0±9.9) mm减小至术后(10.6±4.6) mm,末次随访平均为(11.0±4.4) mm,亦无明显矫正丢失.12例患者术中均无SEP及MEP信号的改变或丢失.术后1例1枚螺钉位置偏上穿出上终板,1例1枚螺钉位置较偏内,但无神经损害,随访中愈合良好.结论 应用S2AI螺钉固定技术治疗成人脊柱侧后凸畸形既满足坚强固定的需要,又可纠正骨盆倾斜,矫形效果满意.

  • 人工颈椎间盘假体高度对置换节段活动度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娄纪刚;刘浩;李元超;武文杰;孟阳;杨运北;戎鑫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高度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进行间盘置换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9具男性新鲜尸体颈椎标本,术前均行颈椎正位、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C5.6椎间隙高度,并筛选高度为5 mm左右的标本3具进行自身对照实验,先后依次进行完整颈椎组、C5.6节段合适高度(5 mm)人工椎间盘置换组、高度增加1 mm(6 mm)人工椎间盘置换组和增加2 mm(7 mm)人工椎间盘置换组颈椎标本模型的生物力学测试.将标本固定于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予75 N跟随载荷,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轴向旋转均施加2 Nm纯力矩载荷,在0.2 Nm/S的变化条件下测量手术节段的活动范围.结果 完整组与5 mm组的前屈、后伸、侧弯及轴向旋转活动范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mm组前屈/后伸、侧弯及轴向旋转的活动范围均较5 mm组增加,且更加接近完整组活动范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mm组屈伸活动范围(9.5°±1.0°)明显小于完整组(12.5°±0.9°)、5 mm组(11.3°±0.8°)和6 mm组(11.6°±0.9°),但轴向旋转活动范围(10.4°±1.4°)明显大于5 mm组(8.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侧弯活动范围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中试模时两个相邻高度间盘假体植入均合适时,选择高度增加1 mm的间盘可一定程度改善手术节段的活动范围;而高度增加2 mm的间盘置换则可导致手术节段屈伸活动范围减小,旋转活动范围则有增加的趋势.

  • 体内撑开技术与传统前路松解后路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比较

    作者:周春光;刘立岷;宋跃明;李涛;龚全;曾建成;杨曦;汪雷

    目的 比较体内撑开技术与传统前路松解后路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3年5月手术治疗的40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是否采用体内撑开技术分为:体内撑开组20例,采用前路松解体内撑开、二期后路矫形,男5例,女15例,年龄(17.5±2.8)岁,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16例,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4例;传统手术组20例,采用传统的前路松解后路矫形,男4例,女16例,年龄(17.2±2.6)岁,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17例,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3例.比较体内撑开组和传统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主弯Cobb角、矢状面后凸角、冠状面及矢状面躯干偏移以评价疗效.结果 体内撑开组一期手术时间长于传统手术组,二期后路矫形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总体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24~36个月,平均(28.1±5.7)个月,传统手术组和体内撑开组术前主弯Cobb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及末次随访,传统手术组主弯Cobb角明显大于体内撑开组,体内撑开组主弯矫正率73.7%,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49.8%).传统手术组1例在后路矫形上棒时体感诱发电位波幅下降,取下矫形棒后恢复,加大矫形棒弯度后重新上棒,顺利完成手术;体内撑开组1例在撑开4.5 cm时出现体感诱发电位波幅下降,缩短撑开距离后恢复.两组各有2例于前路松解后出现肺不张,经呼吸功能锻炼后成功复张.传统手术组2例、体内撑开组1例出现顶椎区螺钉穿透椎弓根内侧皮质2~4 mm.体内撑开组2例在一期手术后出现远端代偿弯凹侧疼痛,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 体内撑开技术可提高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矫正率,不会显著增加手术时间、失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

  • 后路切开复位枕颈融合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

    作者:孟阳;戎鑫;陈华;娄继刚;王贝宇;邓宇晓;丁琛;刘浩

    目的 探讨后路切开术中两步撑开复位、枕颈融合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21例进行后路切开复位、枕颈融合术治疗的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9例;年龄21~65岁,平均(41.6±10.7)岁;病程4个月~18年,平均(4.3±3.9)年.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记录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17分法)并计算神经功能恢复率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寰齿间距(atlantodens interval,ADI)及齿突尖到Wackenheim线(Wackenheim line,WL)、McRae线(McRae line,ML)的距离评估复位情况;测量颈延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评估颈延髓压迫缓解情况.结果 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5~217 min,平均(140.4±30.9) min;术中出血量为90~325 ml,平均(161±55.3) ml;术前牵引时间为6~14 d,平均(8.3±1.8)d.21例随访时间10~32个月,平均(18.3±6.6)个月.JOA评分由术前(11.19±1.7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15.43±1.03)分,ADI由(6.76±2.15)mm降至(1.19±1.63)mm,WL(4±1.96) mm降至(-0.5±1.38)mm,ML(4.76±l.93)mm降至(-0.48±1.01)mm,CMA由117.43°±13.64°提高至144.43°±1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至末次随访,ADI完全复位者为18例(18/21,85.7%),WL及ML完全复位者分别为17例(17/21,80.9%)、18例(18/21,85.7%).1例出现植骨不融合,但术后8个月齿突与枕骨化的寰椎间出现自发融合;2例出现吞咽不适,术后6个月后逐渐消失.结论 对于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后路切开两步撑开复位、枕颈融合术在寰枢椎复位、神经功能恢复均获得满意疗效.

  • 延长至C1,2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上颈椎椎管狭窄症

    作者:赵斌;王永峰;陆向东;赵轶波;赵晓峰;卫鑫源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应用范围延伸至寰枢椎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02月至2015年09月16例进行颈椎后路手术治疗的上颈椎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1例,女5例;年龄51~76岁,平均62.8岁.16例中合并C1椎管狭窄4例,行C1~7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合并C2椎管狭窄12例,行C2~7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X线片、CT扫描以及MR检查)评估其手术前后颈椎稳定性、内固定位置及脊髓受压情况;术前及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功能评分评估颈脊髓功能,并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应用Frankel分级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3个月,平均11.6个月.影像学检查中,X线片示:16例术后无内周定松动、断裂及相关内固定并发症出现,C1、C2无不稳表现;MR检查T2WI中C1~7范围内的脊髓周围脑脊液信号恢复连续;术前VAS评分平均6.7分,术后1.8分;术前JOA评分平均(8.3±1.6)分,术后(14.6±1.4)分;术前Frankel分级D级,术后为E级;术后随访神经功能改善率优7例,良7例,可2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为91.6%.结论 对于合并上颈椎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可采用一期C1~7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可安全解除颈髓神经压迫,重建上颈椎后方结构的稳定,手术效果满意.

  • 累及枢椎的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开槽角度的测量及意义

    作者:宋显吉;朱灏宇;陈晶;尹若峰;武云涛;孟春阳;孙嘉阳;黄飞;朱庆三

    目的 测量CT扫描中C2~7各节段椎板开槽角的相关参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8月门诊正常颈椎CT检查数据资料,男87例,女63例;年龄27~62岁,平均42.35岁.应用CT三维重建软件测量C2~7各节段的理想开槽角和小安全开槽角,在冠状面各节段椎板正中层面,定位椎板上缘与棘突交界处内外侧骨皮质连线的中点,以及椎板下缘与下关节面交界处连线的中点,穿过两中点的直线为椎板中轴线.开槽点(A点)选择在关节面与椎板交界的外侧骨皮质处,在开槽点垂直于椎板中轴线开槽,槽沟延长线为理想开槽角度线(X线);X线与正中矢状线(Y线)夹角为理想开槽角(α角).在各节段椎弓根厚层面,开槽点处做椎管外侧缘切线(Z线),与Y线的夹角为小安全开槽角(β角).测量C2-7各节段双侧理想开槽角和小安全开槽角,测量角度精确至0.01°.根据颈椎不同节段、不同侧别和不同性别进行分组,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2~7各节段α角分别为42.37°±2.53°、37.45°±3.36°、37.20°±3.59°、37.99°±2.99°、37.78°±3.59°、40.16°±2.41°;β角分别为35.50°±1.21°、14.83°±2.72°、15.23°±2.94°、15.18°±2.96°、14.93°±2.29°、20.16°±2.74°.C2与C3-7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7与C3~6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侧别间α、β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α角均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角男性C7为20.68°±2.67°,女性为18.67°±2.4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义.结论 颈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需减压C2节段时,其开槽角应较C3~7增大;术前应用螺旋CT扫描测量需减压节段开槽角,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风险.

中华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