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骨科

中华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중화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352
  • 国内刊号: 12-111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邱贵兴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应用3D打印假体重建下肢肿瘤性长节段骨缺损

    作者:付军;郭征;范宏斌;李靖;陈国景;裴延军;王飞;高鹏;施凤伟;王臻

    目的 探讨钛合金3D打印假体复合带血管蒂腓骨及生物陶瓷重建下肢瘤段切除后长节段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采用瘤段切除后长节段管状钛合金3D打印假体重建5例,男1例,女4例;年龄16~56岁,平均(32±19.3)岁.肿瘤病理类型:高分化软骨肉瘤1例,尤文肉瘤1例,单发转移瘤1例,骨肉瘤2例.基于患者术前CT扫描、MRI以及骨扫描的影像学资料,使用Materialise Mimics 17.0加载dicom格式的数据,设计假体、导板及手术方案,并经过计算机辅助有限元力学验证假体强度.假体通过钛合金3D打印方法加工后,按设计方案完成骨缺损重建,假体内部复合带血管腓骨及生物陶瓷.结果 2例采用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3例采用电子束熔融技术3D打印加工假体;假体均做多孔化减重处理,长度(210.98±66.16) mm,容积(26 901.76±12 903.96) mm3.均按计划实施手术,远、近端髓腔内组织术中冰冻病理均未见明确肿瘤组织.术中假体安装牢固,4例进行腓骨瓣及多孔磷酸三钙颗粒复合植入,腓骨瓣长度为(168.75±49.07) mm,均未折叠,多孔磷酸三钙颗粒植入量为(10±4.08) g;1例转移瘤的假体内使用骨水泥填充.平均手术时间为(261±85) min,平均出血量为(540±182) ml.随访时间1~15个月,平均6.4个月.5例均存活,肿瘤未见局部复发及肺转移,世界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The 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93评分为17~26分,2例带血管蒂腓骨移植者术后3个月骨扫描证实腓骨血运良好.1例股骨假体近端固定钉孔的第2枚螺钉发生断裂,未影响稳定性.结论 应用钛合金3D打印假体复合带血管蒂腓骨及生物陶瓷的方式可以应用于长节段骨缺损的修复,短期随访结果证实这种复合重建方式修复下肢瘤段切除后的长节段骨缺损稳定性可靠,安全性高,可获得良好的下肢功能.

  • 髋关节假体周围骨质溶解的生物学机制

    作者:艾承冲;蒋佳;陈世益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磨损产生微粒引起的假体周围骨质溶解和假体松动,导致手术失败,往往需要接受翻修手术.关节假体的任一组成材料(超高分子聚乙烯、钛合金、A1203、ZrO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产生的磨损微粒都会引起骨质溶解.磨损微粒通过吞噬作用或模式识别受体作用于巨噬细胞引起趋化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巨噬细胞趋化蛋白(macrophag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acrophage inhibitory protein-1,MIP-1)和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性介质释放,启动骨质溶解的进程.此外磨损微粒还会促使M0型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而促进炎症因子释放.骨质溶解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系来源的巨噬细胞、破骨细胞、树突状细胞,骨髓间质来源的成骨细胞、骨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淋巴细胞通过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终使假体周围基础多细胞单位(bone multicellular units,BMU)中的破骨活动强于成骨活动,导致骨质溶解发生.成纤维细胞、树突细胞和和淋巴细胞分泌MCP-1、MIP-1、IL-8可促进局部巨噬细胞的募集和激活,另外RANKL、TNF-α和IL-1p表达增多可促进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分化为成熟破骨细胞.TNF-α和IL-1β与磨损微粒作用于成骨细胞可促进IL-6、MCP-1和M-CSF表达,同时也促进巨噬细胞的募集和激活.核内转录因子NF-κB在调节假体周围炎症反应和骨代谢基因表达中有重要作用,不同炎性因子的作用下NF-κB下游基因表达不同,从而起到促进或对抗骨质溶解的作用.此外,假体周围骨质溶解的个体差异性可能还与IL-1RA基因、IL-6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有关.

    关键词:
  •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皮肤温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何荣新;叶陈毅;木明江·依沙克;严世贵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及膝关节皮肤温度测定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2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30例(全膝关节初次置换组),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9.3±9.5)岁;因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而行二期旷置翻修的患者10例(全膝关节感染翻修组),男3例、女7例,平均年龄(60.9±8.2)岁.分别于术前(全膝关节感染翻修组为诊断时)、术后(全膝关节感染翻修组为二期翻修术后)第1天、第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sI-CAM-1,并用红外热像仪评估双膝关节平均皮肤温度差值.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全膝关节初次置换组患者术前血清CRP、IL-6、ESR水平正常,术后明显升高并于术后第1~7天达到峰值,之后缓慢下降,1~3个月内恢复正常;血清sI-CAM-1水平在观察期间无明显波动.全膝关节感染翻修组患者一期手术前血清CRP、IL-6、ESR明显高于全膝关节初次置换组(P均<0.05),二期翻修术后3个月内逐渐降至正常.sICAM-1一期手术前明显高于全膝关节初次置换组,旷置3个月后恢复正常,二期翻修手术及以后随访期间无明显升高.全膝关节初次置换组患者术前双膝关节平均温度差为(0.73±0.62)℃,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第7天达到峰值(4.37±1.06)℃,之后开始下降,术后6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全膝关节感染翻修组患者一期旷置术前双膝关节平均温度差为(5.03±0.81)℃,明显高于全膝关节初次置换组(P<0.05),二期翻修术后6个月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双膝关节平均皮肤温度差与血清CRP、IL-6、ESR水平变化趋势一致,联合应用有提示感染的作用.血清sICAM-1可用于预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

  • 婴儿Graf Ⅱ a型髋关节自然转归及治疗指征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陈兆强;杨建平;张中礼;付喆

    目的 观察6周至3月龄婴儿Graf Ⅱ a型髋关节的自然转归,探讨其治疗指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进入“天津市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早期筛查”项目的婴幼儿,年龄6~12周,B超检查确定为Graf Ⅱ a型髋关节(50°≤α角<60°),临床检查稳定(Ortolani征、Barlow征均阴性),既往无治疗史且不合并神经肌肉疾患.首诊时不予以任何治疗,每2周复查B超一次,并于3、4.5、6个月摄X线片.6个月前当B超提示分型加重为Graf Ⅱ c型及以上,或体格检查出现不稳定时立即给予Pavlik吊带或外展支具治疗;如X线检查示发育不良持续不改善,则在6个月时开始Pavlik吊带或外展支具治疗.未治疗病例在12、24个月复查X线片,排除晚期出现发育不良进展的风险.对治疗组及未治疗组的初始α角、髋关节外展受限情况、3个月时骨盆正位X线片髋臼顶形态(锐利、圆顿或缺损)及髋臼指数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238例285髋,男25例28髋,女213例257髋;年龄6~12周,平均9周.左侧193髋,右侧92髋.未出现B超分型加重为Ⅱ c型或更差的病例,100例(120髋)在6个月时仍存在发育不良接受治疗.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首诊年龄、性别、侧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初始α角为54.5°±3.3°,未治疗组为55.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7髋(39.2%,47/120)存在髋关节外展受限,52髋(43.3%,52/120)3个月X线片上有髋臼顶外上缘圆顿或缺损,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f Ⅱ a+型(α角≥55°)38例(47髋)接受治疗,其中21髋(44.7%,21/47)存在外展受限、31髋(66.0%,31/47)有髋臼外上缘形态不良,与未治疗病例比较[分别为17.9%(19/106)和17.0%(18/106)]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rafⅡ a型髋关节需要治疗与GrafⅡ a-型(OR=2.908)及髋臼形态不良(OR=2.822)相关,Graf Ⅱ a+型髋关节需要治疗与外展受限(OR=4.145)及髋臼形态不良(OR=10.117)相关.结论 对临床检查稳定的GrafⅡa型髋关节,出生后6周时若B超α角<55°(Ⅱ a-型),以及α角≥55°(Ⅱ a+型)伴有髋关节外展受限或3个月X线出现髋臼外上缘圆顿或缺损应予以Pavlik吊带或外展支具治疗.

  • 不同季节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差异

    作者:乔梁;姚尧;徐志宏;薛龙;陈东阳;史冬泉;戴进;蒋青

    目的 探讨不同季节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08年8月至2016年2月共2 363例初次全膝或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男653例,女1 710例;年龄17~91岁,平均(64.44± 13.03)岁.全膝关节置换954例、全髋关节置换1 409例.术后当晚开始使用抗凝药物并联合小腿气压泵按摩预防血栓,术后第3~5天常规行双侧下肢深静脉造影排查血栓.按手术季节和年龄(≥65岁、<65岁)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术后DVT和症状性DVT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春、夏、秋、冬四季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分别为15.85%(116/732)、14.92%(71/476)、17.88% (108/604)和22.50%(124/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冬季DVT发生率高于春季和夏季(P<0.017);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分别为19.09%(59/309)、15.68%(37/236)、18.11%(44/243)和27.71%(46/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冬季高于夏季(P<0.017);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分别为13.48%(57/423)、14.17%(34/240)、17.73%(64/361)和20.26%(78/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冬季高于春季(P<0.017).春、夏、秋、冬四季关节置换术后症状性DVT的发生率分别为3.55%(26/732)、3.78%(18/476)、4.97%(30/604)和6.90%(38/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冬季高于春季(P<0.017);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症状性DVT的发生率分别为3.88%(12/309)、4.24%(10/236)、4.94%(12/243)、9.64% (16/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冬季高于春季(P<0.017);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症状性DVT的发生率分别为3.31%(14/423)、3.33%(8/240)、4.99%(18/361)、5.71%(22/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组术后DVT的发生率在春、夏、秋、冬四季分别为18.49%(76/411)、16.61%(45/271)、22.07%(81/367)、28.05%(99/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DVT的发生率分别为4.38%(18/411)、4.43%(12/271)、5.72%(21/367)、8.78%(31/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组术后DVT的发生率在春、夏、秋、冬四季分别为12.46%(40/321)、12.68%(26/205)、11.39%(27/237)、12.63%(25/1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DVT的发生率分别为2.49%(8/321)、2.93%(6/205)、3.80%(9/237)、3.54%(7/1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季节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不同,冬季DVT发生率高.但季节对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65岁以上患者.

  • 钽金属骨小梁臼杯联合钽金属加强块重建Paprosky Ⅱ型和Ⅲ型髋臼缺损的早期疗效

    作者:纪保超;胥伯勇;郭文涛;穆文博;曹力

    目的 探讨在髋关节翻修术中联合应用钽金属骨小梁臼杯与钽金属加强块重建Paprosky Ⅱ型和Ⅲ型髋臼缺损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因假体无菌性松动接受髋关节翻修术并在术中使用钽金属骨小梁臼杯联合钽金属加强块重建Paprosky Ⅱ型和Ⅲ型髋臼缺损的患者17例(17髋),男5例,女12例;年龄30~75岁,平均56.6岁.PaproskyⅡ A型4例,Ⅱ B型3例,Ⅲ A型8例,Ⅲ B型2例.全髋关节翻修术13例,仅翻修髋臼侧4例.随访时评估Harris髋关节评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髋关节旋转中心相对于泪滴位置的改变,观察钽金属骨小梁臼杯及钽金属加强块骨长入程度及假体周围透光线.结果 17例患者随访11~33个月,平均23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假体相关感染、脱位及周围骨折等并发症.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5.8±3.4)分提高至(79.2±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P=0.00);患侧髋关节旋转中心至泪滴连线的垂直距离由术前(32.1±4.3) mm降至(14.5±2.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P=0.00);患侧髋关节旋转中心至泪滴的水平距离由术前(33.6±6.1)mm降至(27.8±3.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P=0.00).末次随访时11例(65%,11/17)患者的X线片提示有良好的骨长入;假体均未见外展角或前倾角变化,臼杯及钽金属加强块均牢固固定.结论 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钽金属骨小梁臼杯联合钽金属加强块重建Paprosky Ⅱ型和Ⅲ型髋臼缺损,可避免使用过大直径的臼杯,重建相对正常的髋关节旋转中心,假体初始稳定性可靠,骨长入趋势良好,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 应用cup-cage技术重建Paprosky Ⅲ B型髋臼骨缺损的早期疗效

    作者:穆文博;胥伯勇;郭文涛;纪保超;阿斯哈尔江·买买提明;曹力

    目的 探讨cup-cage技术在伴有严重骨缺损的髋臼侧翻修术中应用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髋关节翻修中采用cup-cage技术重建Paprosky Ⅲ B型髋臼骨缺损16例(16髋),男6例,女10例;年龄40~84岁,平均62.6岁.1例骨盆连续,15例骨盆不连续.翻修原因为无菌性松动14例,假体周围感染合并假体松动2例.1例既往有2次髋关节翻修史.使用多孔钽金属骨小梁翻修系统(髋臼杯+髋臼加强环)11例,钽金属骨小梁髋臼杯+髋臼重建环2例,R3多孔髋臼外杯+髋臼重建环3例.2例假体周围感染患者均行一期翻修术.随访时以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疗效,通过X线片观察有无假体松动及髋关节旋转中心位置的改变.结果 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7 min.术中出血600~1 500ml,平均900 ml.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7个月.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由术前(42.00±12.18) mm减小至术后(22.75±8.44) mm,水平距离由术前(26.81±7.61)mm增加至术后(32.50±6.5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49,P<0.001;t=-4.786,P<0.001).术后患侧旋转中心轻度上移,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8,P=0.003);水平位置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5,P=0.023).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5.63±11.6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75.78±9.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57,P<0.001).1例患者在术后第5天发生髋关节假体脱位,予以麻醉下闭合复位.无一例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及切口相关并发症.无一例出现假体周围感染,2例因感染行髋关节翻修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复发.随访期间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髋臼杯或髋臼加强环)松动及螺钉松动、断裂.结论 对Paprosky Ⅲ B型髋臼骨缺损,尤其是骨盆不连续时,采用cup-cage技术进行翻修,可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恢复髋关节功能,假体初始稳定性好.

  • 完全经骺板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治疗青少年前十字韧带损伤

    作者:李强强;陈东阳;姚尧;徐志宏;史冬泉;戴进;秦江辉;蒋青

    目的 探讨完全经骺板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治疗青少年前十字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5月至2012年3月青少年前十字韧带损伤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13~14岁,平均(13.4±1.2)岁.病程1~12个月,平均(5.3±2.3)个月.关节镜检查提示前十字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l例、外侧半月板损伤l例、内外侧半月板同时损伤3例.行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术中完全经骺板建立骨隧道,股骨侧用Endobutton悬吊固定,胫骨侧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佩带侧方带钢条的护膝3个月.末次随访时行站立位下肢全长X线检查及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评估KT-2000关节松弛度,以2000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主观评价问卷、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和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 1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年,平均(6.7±3.3)年.末次随访时2000 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由术前(75.1±5.1)分提高至(93.3±3.0)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从术前(66.1±8.2)分提高至(94.8±3.6)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从术前(4.4±0.8)分提高至(8.5±0.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例患者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弱阳性,其余为阴性.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为140°,与健侧相比膝关节活动受限均少于5°.KT-2000侧侧差值平均为(1.5±0.7) mm,其中3例>2 mm.股骨远端外侧角平均为87.4°±0.6a,胫骨近端外侧角平均为88.3°±0.7°.站立位下肢全长X线片示骺板未发生阻滞现象,双下肢未出现成角畸形及不等长.10例均未出现韧带再损伤,3例术后因半月板损伤而再次行关节镜手术.结论 对骨骺未闭合的青少年前十字韧带损伤,采用完全经骺板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不影响下肢骨骼发育,可获得基本满意的关节功能.

中华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