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중화급진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急诊医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5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656/R
- 国内刊号: 马岳峰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急诊体外循环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技术的发展和有关设备的更新,不仅使CPB技术成为心脏大血管手术的安全辅助方法,同时也在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中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特别是对于心搏骤停者的心肺脑复苏,显示了其独特的价值.本院1989年1月至2001年5月应用急诊体外循环(emergency cardiopulmonary bypass,ECPB)抢救心搏骤停病人8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
ICU重危患者自动出院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使ICU(intensive care unit)内一些没有希望的病人延长生命,既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又加重了患者及家属的负担.近几年在许多国家实行了拒绝(withhold)或撤离(withdrawl)生命支持[1,2].然而,由于我国的法律、法规比较滞后,对这些病人只有采取自动出院的方法.本文既对我院ICU近年来自动出院和抢救至死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的调查分析.
-
中等剂量金尔伦治疗急性昏迷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自国外90年代部分学者使用大剂量纳洛酮(10mg/kg)作为脑复苏治疗和脑梗塞急救药物(160mg/m2)[1-4]以来,其应用的方法和剂量报道差别很大.为了探索纳洛酮在急性昏迷诊治中的作用及疗效,上海急诊医学会组织12家大中型医院急诊科进行此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236例不同原因的急性昏迷患者,比较应用或不应用中等剂量纳洛酮(金尔伦),以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
深圳市急诊医疗服务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适应新世纪本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卫生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我们结合深圳市的区域卫生规划工作,在全市开展了急诊医疗服务总调查,对1995年~1999年进行连续回顾性摸底,并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加以科学的统计分析,为积极干预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
心肺复苏、切开洗胃抢救重度口服毒物中毒16例
重度口服毒物中毒患者来院时常引起严重的呼吸衰竭甚至发生呼吸心搏骤停,及时地进行心肺复苏建立呼吸通路,进行呼吸支持及切开洗胃,有助于成功地抢救病人的生命,近三年来共抢救16例重度口服毒物致呼吸心搏骤停的病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影响院内心肺复苏后近期存活率的有关因素
笔者对1 560例院内急性心搏骤停的患者,以回顾性、对照性的研究方式,分析评价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心肺复苏期间的治疗措施与复苏后死亡率的关系,以确定急性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预测指标或影响院内心肺复苏后近期存活率的有关因素.
-
阿托品试验在深昏迷至脑死亡过程中的诊断意义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先提出了脑死亡的概念,并确立了脑死亡诊断标准[1].我国从70年代开始探讨脑死亡诊断标准,但目前国内尚无正式的死亡诊断标准和法律规定.
-
20例心肺脑复苏成功的体会
我院急诊科自1993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抢救心搏呼吸骤停967例,初步复苏成功(心跳、血压恢复)者78例,经进一步生命支持和针对原发疾病治疗,终19例康复出院,1例脑复苏不完全.现就复苏成功的20例浅谈我们的体会.
-
急性抗组胺药中毒致尖端扭转性室速二例
一、病例介绍例1.患者女性,53岁,反复晕厥半天来我院急诊,有银屑病史七年,3天前口服敏迪片(特非那丁)60mg,2次/d,配伍里素劳片(酮康唑)1片,3次/d,次日出现头晕,第3天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小便失禁,3min后苏醒即送我院.
-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腹内伤,临床比较少见,仅占腹内脏器损伤的3%~5%[1].国内的十二指肠损伤多为闭合性[2,3],由于十二指肠独特的解剖和生理特征,发生损伤时临床表现特异性少,术前诊断困难,术中易漏诊,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可达30%~60%[5]).我院1970年~1999年间共收治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31例,现将诊断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美克尔憩室致急腹症12例分析
美克尔憩室发生率约1.5%~2%,大多终身无症状,约15%~25%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常常是造成外科急腹症的病因之一.其中常见的为憩室炎、出血和肠梗阻,而且往往诊断失误,造成不良后果.本文总结1987年5月~2001年5月共12例,现报告如下.
-
重型脑外伤患者早期气管切开的分析
目前对颅脑损伤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重型脑外伤病人死亡率仍未明显下降,被认为与病人是否得到及时、得当的处理有关,其中肺部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我科近年来51例重型脑外伤病人,发现早期气管切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其结果报告如下.
-
气管导管气囊移位并发症的紧急处理
气管导管气囊移位是机械通气中少见的并发症,如未及时处理,将给病人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造成患者在短时间内死亡.现将我们处理4例此类并发症的经验报告如下.
-
内镜直视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术10例报告
本文通过对1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直视下套扎治疗及随访观察,旨在研究其近期及远期疗效.
-
TENOR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方法.我院于1998年~2000年使用TENOR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23例,结果表明TENOR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调节方便,手术操作简便,复位及内固定效果满意.
-
电击致心搏呼吸骤停10min救治完全康复一例
男性,38岁,装璜工,于2000年7月25日11:05在安装操作时不慎被220伏交流电击伤,当时约10余秒钟双手不能摆脱电源,同事切断电源后从1米多高处跌落,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叹息样呼吸数次后呼吸停止,现场同事对其进行短暂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未作胸外心脏挤压,报警"110"约10min患者到达急诊抢救室,检查无呼吸,紫绀,左前额见一2.5cm长皮肤裂口,不出血,大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
-
心搏呼吸骤停复苏66min成功一例
患者,男,46岁,农民.因"5年内夜间反复发作性晕厥3次"入院.查体:血压14/8kPa(1kPa=7.5mm Hg),脉搏60次/min.两肺无殊;心界略向左下扩大,心律6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无殊.辅助检查:心脏彩超示左房、右房、左室扩大.心脏电生理检查示:①AV时间和HV时间延长;②窦房结传导时间延长.入院诊断:扩张性心肌病,窦房结功能减退,心源性晕厥.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复苏后溶栓成功二例
例1 女,66岁,因劳累后出现心前区剧烈压榨性疼痛,放射至左上肢,伴大汗、心悸,口服硝酸甘油0.5mg 4次,观察35min无效.心电图检查:急性下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相应导联ST段上移0.75~2.10mV),在送入我院的途中,出现阿斯氏综合征,呼吸心跳停止4min后送到急诊科.
-
凝血、纤溶功能研究进展与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后的继发性脑损害与凝血、纤溶功能异常程度密切相关.颅脑损伤后,大量的凝血活酶激酶释放入血,激活凝血系统,往往导致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异常.由于血小板的异常积聚,可使脑皮层基底节、白质内以及脑干等处小血管发生微血栓,随后又因纤维蛋白溶解而引起继发出血,更加重了脑损伤后的继发性损害.随着近年来凝血、纤溶机制研究的进展,为探讨颅脑损伤后凝血、纤溶功能的改变规律提供新途径.
-
心肺复苏的方法学进展
目前心肺复苏的理论有很大的提高,但是院外大多数心搏骤停的病人终归死亡,甚至在高度发达,急救系统较完善的地区,其院内抢救成功率仅为15%~20%,而院外常小于5%;鉴于大多数心搏骤停者往往发生在医院外(占70%)[1],因此必须就地、就近立即组织抢救,切忌观望等待或远距离传送,以免耽误抢救时机,这迫使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标准心肺复苏法或积极寻找有效的标准复苏替代方法.根据"评估-呼救-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的现场标准心肺复苏方法和体外按压使胸内压与器官灌注压产生变化的"胸泵"和"心泵"机制[2],人们设计出标准心肺复苏的替代方法.
-
2000国际复苏指南内容的变更与思考
2000国际复苏指南已经问世了,它是首次由世界各国心肺脑复苏专家共同合作完成的.它的权威性缘于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为基础,对原指南内容的删节与修改主要依据以下原则:(1)原有措施的有效性缺乏证据;(2)有证据表明原急救措施有害或无效;(3)有了比原来措施更有效的方法.
-
认真贯彻和普及"心脏紧急救治和心肺复苏国际指南2000"
一、新指南的由来美国有关心脏紧急救治(emergency cardiac care,ECC)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指南(简称指南),原由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及其下属的各个专业委员会共同负责,先后多次出版,1992年公布新的指南,鉴于近几年来,这方面又有了不少进展和新的认识,故AHA于1998年开始着手进行指南的再次修订,并确定将指南于2000年修订成国际指南(简称新指南)的目标.
-
现代心肺脑复苏的进展
自从60年代心肺复苏(CPR)以来,不少患者重新获得了生存机遇,这期间,国内外经历了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制定了标准化CPR,于2000年出版了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不仅许多内容做了修改和补充,而且提出了围心搏骤停期的新概念.本文就现代心肺脑复苏(CPCR)介绍如下.
-
心肺脑复苏的护理
随着现代复苏术的飞速发展,心肺复苏不仅仅针对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而开始注重围心搏骤停期患者的评估救治与护理,因此在心肺脑复苏(CPCR)中群体的力量至关重要.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脑组织nNOS、iNOS的表达
目的观察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过程中的变化,以探讨CO中毒脑损伤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静式吸入2 000~2 500ppm CO 40~50 min以建立实验性急性CO中毒大鼠动物模型,采用冰冻切片技术,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分别检测急性CO中毒大鼠中毒后即刻、1、3、6、12h及1、3、7d各时点nNOS及iNOS在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的表达.结果 CO中毒后1h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nNOS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3h后下降恢复正常;iNOS阳性细胞于CO中毒后3h明显增多,6h达高峰,12h后缓慢下降(P<0.01),至3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急性CO中毒可致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nNOS与iNOS阳性细胞数增多,iNOS的变化较nNOS表现出延迟趋势;活性增强的NOS尤其是iNOS可能参与了急性CO中毒所致迟发性脑损伤.
-
一氧化氮、白细胞浸润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和白细胞浸润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及再灌流模型,采用NADPH-d 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质神经元内NOS活性,利用MPO活性测定白细胞浸润.结果①在脑缺血15min、30min再灌流4h时,NOS、MPO活性均随着脑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加(P<0.01);②在脑缺血60min再灌流4h时,NOS活性明显降低(P<0.05),MPO活性显著增加(P<0.05).结论实验结果说明NO与白细胞浸润在急性脑缺血早期共同作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流后期,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主要与白细胞浸润有关.
-
危重病人心肺复苏的氧代谢研究
目的评估胸外按压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外科ICU内16例使用机械通气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病人,在呼吸心跳停止后继续维持高浓度氧的机械通气,同时进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频率120~140次/min)30min.在此期间,每隔5min测心排血量指标和动脉、混合静脉血气,并做氧代谢计算.结果 1.心排血量平均为(2.06±1.03)L/min时,氧代谢为:动脉血氧含量(CaO2):(11.0±3.0)ml/dl;静脉氧含量(CvO2):(4.6±2.3)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2):(6.9±2.6)ml/dl;氧载(O2AV):(216±88)ml/min;氧耗(VO2):(135±59)ml/min;氧提取率(O2ER):0.65±0.14;肺泡-毛细血管血氧分压差(A-aDO2):(473±178)mm Hg;动-静脉分流率(Qs/Qt):(39.9±15.2)%.氧载为生理的1/4,氧耗为生理的1/2,氧提取率为生理的2~3倍,氧耗与氧载未脱依赖关系;但在个别病人可见上述生命支持可满足(动脉氧分压PaO2>60mm Hg,PaCO2<40~50mm Hg).结论 1.胸外心脏按压在高频率120~140次/min,可获得较高心排量,进而得到好的氧载.2.本组临床所获的氧载仍低于生理危险线,氧耗与氧载未脱依赖关系.3.依据急诊心搏骤停病人肺部并发症疾患少的特点,预计氧载-氧耗数值会更好.
-
ICU中心肺复苏结果的五年回顾
目的了解ICU中心肺复苏病人的复苏成功率、存活率以及基础疾病与复苏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95年~1999年在我院急救科ICU中经历过心肺复苏(CPR)的病人病史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年中共有153例病人经历过CPR,平均年龄59岁,39例(25.5%)CPR成功,但终仅有10例(6.5%)存活出院,CPR后存活者与未存活者在年龄和CPR持续时间上有一定差别,在性别和基础疾病上差异无显著意义.CPR前的基础疾病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44例(28.8)、感染性疾病26例(17.0%)、胃肠道疾病18例(11.8%)、呼吸系统疾病14例(9.2%)、恶性肿瘤14例(9.2%)等.结论年龄是影响ICU中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因素,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是ICU中心跳呼吸停止的主要基础疾病.
-
心肺复苏期间患者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期间患者缺血-再灌流损伤的机制.方法 20例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术患者,根据复苏后有无自主循环分为缺血组(8例)和再灌流组(12例),并于复苏前,复苏后即刻,15min、30min时分别测定其血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比较两组患者血中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再灌流组MDA浓度较心搏骤停前明显增高,尤以30min时增高显著,且明显高于缺血组,SOD浓度较心搏骤停前明显下降,尤以复苏后即刻下降显著,且明显低于缺血组.缺血组实施心肺复苏术前后MDA、SOD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MDA和SOD在缺血-再灌流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动态监测血中MDA、SOD浓度对评估心肺复苏期间患者的再灌流损伤程度有参考价值.
-
氨基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后脑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时脑微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方法通过缺血60min,再灌流60min,造成缺血-再灌流(I/R)损伤,并制成脑窗模型,观察氨基胍对脑微循环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后脑微循环通透性明显升高,并在110s后血管外荧光物质浓度就显著高于血管内.而运用氨基胍后,在80s后血管外的荧光物质浓度就显著高于血管内.结论 I/R后脑微循环通透性升高,iNOS激活产生的少量NO在I/R早期可能具有维持微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
辽宁省城市居民伤害死亡类型及年龄分布特征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城市居民伤害死亡的主要类型及年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辽宁省6城市1996年~1999年伤害死亡的统计数据,建立数据库,以SPSS 8.0软件计算分析.结果伤害死亡15 144人,按构成比排列位于前6位的分别是道路伤害、自杀、中毒、他杀、跌落及溺水,4年间统计为12 818人,累计构成比为84.64%.道路伤害、自杀及中毒等伤害死亡人群的年龄组构成比集中于25~49岁,但9岁以下的低龄儿童中无自杀死亡者,中毒死亡在高龄组中的构成比明显高于道路伤害死亡.他杀死亡更明显地分布于25~49岁年龄组.跌落死亡在儿童及青年中很少见,主要发生于30岁以后的人群中,在30岁~及70岁以后存在两个高峰.溺水死亡主要分布于大龄儿童及青壮年,55岁以后溺水死亡逐渐明显减少.结论各伤害死亡类型有其不同的年龄分布特点,在不同年龄组或年龄段内,伤害死因顺位的排列也有所不同,因此伤害预防重点应有所不同,但道路伤害总是应列为第一位的预防重点.
-
院内复苏Utstein模式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国外推荐的院内Utstein模式的适用性及影响复苏预后有关因素等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前瞻性研究本部门一年内心肺复苏抢救的情况.结果①2000年中山医科大学附一院急诊科内执行心肺复苏抢救228例;属于心源性起病者64例,6例(9.4%)存活出院;心源性患者中以室颤为初始心电图者21例,4例(19.0%)存活出院.②心源性发病、以室颤为初始心电图、气管插管是影响预后的有利因素,开始复苏间期、开始使用肾上腺素间期、开始除颤间期越短,预后越好.结论①此模式在应用于本部门的心肺复苏研究过程中体现出较好的可行性.②为了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对确诊为心搏骤停的患者应尽早开始复苏、尽早使用肾上腺素、室颤患者应尽早行电击除颤、经基本生命支持尚未实现自主呼吸者宜行气管插管.
-
左旋四氢巴马汀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时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原位末端标记(TUNEL)阳性细胞数目,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以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Pulsinelli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观察L-THP在脑缺血-再灌流的迟发性损伤阶段对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TUNEL阳性细胞数目,HSP70的表达以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L-THP可增加脑缺血-再灌流后HSP70的表达,减少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提高神经元的存活数目.结论 L-THP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流神经元凋亡,提高神经元的存活数目,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起保护作用.
-
院前急救调度中可比性数字化管理指标再探讨
从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角度看急救中心是呼救中心(call center),从现代急救医学的角度看呼救中心是院前急救的指挥中心.目前,呼救中心和指挥中心的建设和管理还缺少行业规范和部颁标准,笔者认为应该对下列可比性数字化管理指标进行探讨.
-
护士在心肺脑复苏配合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心肺脑复苏(CPCR)是抢救心搏骤停的急救措施,也是护理人员配合抢救治疗研究的热点问题.护士是CPCR各项急救技术实施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为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多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护士在CPCR配合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以颅脑损伤为主多发伤病人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亚低温(28~35℃)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和脑外伤后的神经损害,促进其功能恢复.尽管对于合并有严重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尤其是休克患者,亚低温是相对禁忌的,但只要合理监护和综合治疗,亚低温治疗还是可行的.本文报告本院EICU收治的12例以颅脑损伤为主多发伤病人行亚低温治疗的良好效果,并提出护理体会.
-
心肺复苏的新进展——第六届WOLF CREEK会议纪要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
1997 | 01 02 03 04 05 06 |
1996 | 01 02 03 04 |
1995 | 01 03 |
1994 | 01 02 03 04 |
1993 | 03 |
1992 |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