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중화급진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急诊医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5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656/R
- 国内刊号: 马岳峰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右美托咪定用于心外科术后无创通气不耐受患者挽救性镇静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心脏外科术后无创通气(NIV)不耐受患者的镇静效果以及对呼吸功能、血流动力学及NIV失败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35例心脏外科术后NIV不耐受合并低氧血症的患者,予右美托咪定镇静,并制定标准化的NIV治疗过程.终点事件以避免气管插管为NIV成功标准,接受气管插管或死亡为NIV失败标准.记录镇静实施前、实施后1h及后续每间隔1h的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每4h采集动脉血气分析.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成功组和失败组患者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同时对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NIV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35例NIV不耐受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后,NIV成功20例(57.14%),失败15例(42.86%).在右美托咪定镇静下NIV 1 h和4h后,与基线值相比,成功组和失败组患者RR均明显下降,其中成功组RR更低;两组患者的PaO2/FiO2在NIV后1h和4h也均明显改善,且成功组改善更为明显;HR在NIV后1h和4h与基线值相比均明显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CO2和平均动脉压(MAP)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显著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NIV 1 h后的RR> 23次/min(OR=3.2,95% CI:2.043~4.301,P<0.01)、NIV4h后RR> 20次/min(OR=2.1,95%CI:1.659 ~3.231,P=0.025),NIV 1 h后PaO2/FiO2< 178mmHg(OR=2.4,95%CI:1.892~3.287,P<0.01)以及NIV 4 h后PaOJFiO2< 185 mmHg(OR=1.7,95%CI:1.243 ~2.365,P=0.041)是预测NIV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心脏外科术后NIV不耐受患者镇静安全有效.早期识别NIV失败的危险因素可有助于对此类患者的及时干预.
-
高渗盐复合液治疗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观察高渗盐复合液(HSH)对重型颅脑外伤颅内高压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颅内压(ICP)的变化,以及随访6个月预后GOS评分的变化,探讨HSH治疗重型颅脑外伤颅内高压并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①选择在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ICU及脑外科住院治疗的创伤重型颅脑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病情评估昏迷程度按GCS评分,休克严重程度按休克指数(SI)评分;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高渗盐复合液组(HSH组)30例,甘露醇组(MT组)30例.②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MAP、CVP和ICP的变化,并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预后.结果 ①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GCS评分、SI评分及其他合并用药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②复苏后两组患者MAP及CVP均升高,但HSH组30 min内即见效[MAP (63.1±8.8)mmHgvs.(51.0±9.3)mmHg](P<0.05);同时ICP降低10%以上[ICP (27.3±5.9) mmHgvs.(32.8±4.1) mmHg] (P<0.05),而MT组较迟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善;120 min时HSH组升高MAP和降低ICP的作用仍较MT组显著[MAP (65.9±13.2) mmHgvs.(60.4±7.2) mmHg] (P<0.01);[ICP(22.2±4.7) mmHgvs.(28.1±6.1) mmHg] (P<0.01).③随访6个月,HSH组恢复良好率优于MT组,恢复不良率低于MT组.④两组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高渗盐复合液能更快更有效地纠正休克和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
无创通气联合鼻咽通气管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无创通气联合鼻咽通气管在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泰州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脑卒中后无创通气患者155例进行治疗分析,其中男88例、女67例,年龄30 ~ 95岁、平均73岁,APACHEⅡ评分5~13分、Glasgow 评分7 ~13分.其中鼻咽通气管组78例,对照组口咽通气管组77例.临床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放置通气管前无创通气(T0)、放置通气管后无创通气10 min (T10)、20 min (T20) 30 min (T30)的SBP、DBP、HR、SpO2、PCO2,记录两组气管插管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口咽通气管组在放置口咽通气管无创通气30 min后PaO2、PCO2均有改善;SBP、DBP、HR均有所下降,可能是因为呼吸状态改善以后,应激状态下降,继而循环有所改善.而放置鼻咽通气管无创通气30 min后呼吸状态改善效果更好与放置口咽通气管无创通气10 min、20 min、30 min后相比,PaO2、PCO2、SBP、DBP、HR均得到更好地改善(P<0.05),口咽通气管组患者气管插管31例(40.3%)、肺部感染19例(24.7%).鼻咽通气管组分别为15例(19.2%)、11例(14.1%),两组气管插管、肺部感染及住ICU时间比较,均P< 0,05.结论 放置鼻咽通气管后无创通气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通气功能障碍,改善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并通过有效吸痰减少肺部感染与气管插管率.提示放置鼻咽通气管后无创通气是解决脑卒中患者上呼吸道阻塞取有效通气的方法.
-
ICU内喂养不耐受与重症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研究: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目的 观察入住ICU重症患者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的发生率,并进一步探讨入ICU喂养不耐受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3月至2014年8月在浙江省14个综合ICU内连续招募预期入住ICU超过24 h的患者,前瞻性采集患者临床、实验室和生存数据,患者入ICU后第1周每日进行胃肠道症状、肠内喂养状况以及合并器官功能障碍评估,采用AbViser系统测定腹腔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s,IAP),评估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分级.结果 在550例入选患者中,418例患者完成了入ICU 7天内胃肠功能及肠内喂养评估,年龄和APACHEⅡ评分分别为(65.1±18.3)岁和(19.4 ±-6.51),355例(84.9%)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其中,入ICU平均肠内营养开始时间为(30.8±26.2)h,入ICU第3、7天FI发生率分别为39.2%和25.4%.与入ICU 7d FI患者相比,喂养耐受患者机械通气撤机(21.3% vs.5.7%,P=0.003)和血管活性药物撤离(45.5% vs.20.0%,P=0.037)比例显著增加,而其28 d病死率(24.4% vs.38.7%,P=0.004)和60 d病死率(29.6%vs.44.3%,P=0.005)显著降低.在2个不同的Cox回归模型中,分别校正年龄、性别、不同研究中心、血肌酐和乳酸、入ICU第1天AGI分级、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等临床危险因素,入ICU 7 d FI(x2≥7.24,P≤0.007)均是预测重症患者60 d死亡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校正SOFA评分,入ICU 7 d FI(HR=1.71,95%CI:1.18~2.49;P=0.006)和入ICU第1天AGI分级(HR=1.33,95%CI:1.07~1.65;P=0.009)能提供独立预测其60天死亡价值.结论 重症患者入ICU 7 d FI发生率较高,与其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此外,本研究进一步提供证据支持胃肠功能障碍能增加SOFA评分对重症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
急诊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变化对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能力,为临床危重症患者预后评估探讨新的思路.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救治的所有内科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院后监测血常规、生化全项指标、血气分析、凝血功能等化验室指标,行APACHEⅡ评分,记录28 d预后.结果 纳入研究患者1 992例,按28 d预后分为生存组(n=1 522)与死亡组(n =470).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及疾病种类等基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入院即刻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2.11±4.12)与(21.15±5.55).死亡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至M(Qr)为265 (0,718) μg/L,PLT水平低至(208.16 ±89.87)×109/L-1,与生存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d后,死亡组凝血功能进行性恶化,而生存组有所改善.Logistic回归表明APACHEⅡ评分与D-二聚体为危重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进一步证实D-二聚体的异常升高且对治疗反应不佳提示预后不良.结论 急诊危重症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其中D-二聚体的异常升高且对治疗反应不佳提示预后不良.
-
国家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对急诊老年危重患者死亡预测的研究
目的 评价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联合动脉血乳酸在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死亡预测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随机数字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入北京医院急诊科抢救室的413例老年危重症患者.计算NEWS评分并检测动脉血乳酸,电话随访30 d转归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NEWS评分、动脉血乳酸以及两者联合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与存活组NEWS评分、动脉血乳酸值存在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EWS评分、动脉血乳酸以及两者联合均为30 d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均P<0.05,OR>1).三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21、0.746、0.762.NEWS评分和NEWS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EWS评分佳截断点为7分,动脉血乳酸水平佳截断点为2.7 mm01/L.结论 NEWS评分、动脉血乳酸、NEWS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均为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三者均有中等预测价值,NEWS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在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30 d死亡预后评估方面较单纯NEWS评分预测能力更强.
-
掌上超声在ICU医师院内急会诊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ICU医师院内急会诊时掌上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ICU医师接到会诊请求后携掌上超声(VSCAN)到达病房,先按照传统方式进行会诊(病史、查体、辅助检查),判断病情恶化及抢救的原因,评估呼吸循环病理生理状态.记录上述结论,作为后继统计分析的对照组资料(VSCAN前),不作临床使用.然后使用VSCAN进行目标导向检查,结合临床分析超声检查结果,形成终的会诊结论,包括终诊断、循环呼吸病理生理状况及治疗建议.记录会诊结论,作为后继分析的研究组资料(VSCAN后),并将会诊结论告知患者的原主治医师执行.随访治疗效果及结局.统计分析,比较VSCAN检查后能否提高诊断、循环评估及呼吸衰竭原因判断的正确率及减少患者的病死率.结果 共90例患者完成分析.申请急会诊原因为急性循环障碍16例(17.8%),急性呼吸衰竭40例(44.4%),两者兼有者29例(32.2%),心肺复苏5例(5.6%).VSCAN检查后较前显著提高诊断正确率(81.1% vs.58.9% P=0.001),血流动力学评估、急性呼吸衰竭原因判断的准确性(78.3% vs.52.2%P=0.009;71.0% vs.43.5% P=0.001).结论 掌上超声在ICU医师院内急会诊中应用能够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更及时准确的进行循环及呼吸系统的早期评估指导临床治疗.
-
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尿酸水平(UA)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622例.根据造影结果,以任何冠脉狭窄≥50%,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分为冠脉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并根据SYNTAX评分,将冠心病组分为低危组(1~22分)、中危组(23~32分)及高危组(> 33分).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尿酸水平、空腹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各组患者血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尿酸水平.以血清同型半胱氨≤15 μmol/L为正常值,再将患者分为高Hcy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SYNTAX评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血尿酸男性以<416 μmol/L为正常值,女性以<357 μmol/L为正常值,将UA和SYNTAX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YNTAX评分高危组、中危组与正常组比较TC、LDL-C显著增高,而正常组、低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NTAX评分高危组、中危组与冠脉正常组比较,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增高.正常Hcy组与高Hcy组在年龄、性别、TC、TG、HDL-C、LDL-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Hcy组患者的冠脉SYNTAX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P<0.05).SYNTAX评分高危组、中危组与同性别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UA水平显著增高(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P<0.05).结论 血Hcy水平、血UA水平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血Hcy水平及血UA水平较高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
-
以右下肢麻木为首发症状的无痛性主动脉夹层二例
急性主动脉夹层(acule aortic dissection,AAD)是指主动脉腔内的循环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1].据文献报道约29.4%合并神经系统损害,部分以缺血性卒中为首发症状,极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2].其中有部分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的“无疼痛”表现患者,临床上往往首诊于神经内科,诊断为急性脑卒中.若患者在溶栓窗口期,极易给予溶栓治疗,会给患者带来灾难性后果.现将本院急诊室在2016年以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2例无痛性AAD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AAD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
关键词: -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栓弹力图和预后关系的初步评估
全球每年约有1 000万人发生脑外伤[1],因脑外伤死亡的人数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0%[2].脑外伤是我国创伤性死亡的主要组成部分,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给社会、家庭带来严重的影响[3-4].目前临床常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对脑外伤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但是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麻醉药物及镇静剂常会影响其评分,而且易受主观因素影响[5].
关键词: -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及疗效观察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是眼部受外力作用后的常见并发症,可致视力急剧下降、视物变形,单眼复视,重者出现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视神经挫伤等而需行急诊处理[1].根据晶状体脱位的程度和临床表现,采用佳的手术方式是使患眼尽可能获得佳视力的关键所在[2].现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5例(115眼)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患者急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胃穿孔术后收住重症医学科老年患者早期鼻空肠营养与全肠外营养的前瞻性研究
胃穿孔是老年人常见急腹症之一,对于基层地区老年胃穿孔患者往往就诊时间晚,腹腔污染重且常伴有多种慢性基础疾病、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消化、呼吸功能障碍及免疫功能低下[1].因此,术后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以往常规采用术后早期胃肠减压及静脉营养的方式,待7~10d左右才后开始尝试进食.近年来,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念在各类疾病中,特别是危重病患者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因此,笔者进行了此项研究,为该类患者选择更好的营养支持方式提供更多的依据.
关键词: -
人血白蛋白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血白蛋白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制作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1],2h后拔出线栓再灌注为治疗起点,采用尾缘静脉注射法注射药物.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6):假手术组(Sham组:分离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然后缝合皮肤),生理盐水组(NS组:生理盐水5 ml/kg),白蛋白组(Alb组:25%人血白蛋白1.25 g/kg).分别于治疗后6h,24h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S100B的浓度从而检测脑损伤的严重程度;通过分光光度法测量脑组织中伊文氏蓝(Evans blue)染料的含量;用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脑组织中AQP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SD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NS组以及Alb组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高于Sham组(P>0.05);在6h,24 h两个时间点,NS组与Al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在MCAO术后Alb组6h(196.67±20.11vs.160.04±14.00,P=0.000)与24h (145.81±8.88vs.122.49±12.69,P=0.000)血清S100B的浓度明显高于N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h(0.97 ±0.08vs.0.74±0.06,P=0.000)以及24h(2.45±0.07vs.2.23±0.07,P<0.01)脑组织中伊文氏蓝含量的检测Alb组高于N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组织中6 hAQP4表达Alb组高于NS组(0.72±0.11vs0.57±0.06,P<0.01),24 h(0.80±0.03vs.0.61±0.0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血白蛋白可以增加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白蛋白上调脑组织内水通道蛋白AQP4的表达有关.
-
急性秋水仙碱中毒救治一例
患者女,18岁,既往体健,2017年1月17日凌晨3点口服秋水仙碱90片(0.5 mg/片),晨6点左右同事发现患者剧烈呕吐,呕吐10余此次,呕吐物未见胃内容物,未见成型药片,伴腹痛,头晕等症状,未予处置,中午11点在同事陪同下步入急诊,查体:身高160 cm,体质量55kg,神志清楚,脉搏130次/min,呼吸20次/min,体温36.5℃,血压110/69 mmHg,腹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阴性.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59 g/L,白细胞计数:10.53×109L-1,血小板计数266×109L-1;血生化:ALT 15.5 U/L,AST:126.4 U/L,LDH1317.9 U/L,肌酸激酶199.3 U/L,血钙2 mmol/L,血钾3.19 mmol/L,磷0.22 mmol/L,BNP 335.5 pg/ml,肌酐62.7 μmol/L;凝血功能: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35.3 s,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17.1 s,血浆D-二聚体6.94 μg/mL;毒物检查:秋水仙碱血液浓度140 ng/mL,尿液浓度950 ng/mL,诊断急性秋水仙碱中毒.
关键词: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Toll样受体4通路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显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功能作用与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密切相关.结合国内外新研究进展,将RAS成员与TLR4在各个不同系统中的关系与作用总结综述如下.1 RAS成分及作用概述
关键词: -
慢性疲劳应激与青年人心源性猝死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作为社会主要生产力人群的青年人所承受的躯体和精神压力与日俱增.长期躯体疲劳和过度脑力负荷,以及随之引起的抑郁、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共同构成了目前青年人所普遍承受的不良应激状态.慢性疲劳应激所致的青年人猝死事件屡见不鲜,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这些生命的早逝不仅给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对社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产生了庞大的医疗和社会负担.
关键词: -
急性脊髓损伤临床治疗进展
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损伤类型,具有高致残率与致死率的特征.ASCI好发于中青年男性(21~69岁),其中学生、农民、工人为高危人群,主要病因包括高处坠落(约41%)、交通事故(37.8%)、高空坠物、斗殴、运动损伤等[1].在美国,近二十年来全国ASCI的发病率从61.1/10万上升至75.5/10万,其中颈椎损伤发病率增至原来的3倍[2].虽然脊髓损伤早期的诊治处理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地挽救患者的功能,但对于严重的脊髓损伤,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切实有效地救治手段[3].近年来在脊髓损伤的诊治理念上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本文就此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 -
脓毒症与内质网应激
近年来,液体复苏、集束化治疗及生命支持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脓毒症的病死率仍高达30%~70%.脓毒症治疗花费高,医疗资源消耗大,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1].深入研究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发病机制,是治疗脓毒症的基础.
关键词: -
新疆某三甲医院急性中毒住院患者特点分析:10年回顾
目的 分析新疆某三甲医院2006~2015年急性中毒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提高急性中毒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横断面调查2006 ~ 2015年新疆某医院急性中毒住院患者的资料,对患者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地域、中毒月份、中毒谱、预后、治疗费用等信息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tic方法研究急性中毒救治费用与年龄、性别、中毒类型、中毒月份、职业的相关性.结果 1 083例急性中毒患者中气体中毒624例(57.6%)、农药中毒213例(19.7%)、药物中毒136例(12.6%)、食物中毒74例(6.8%)、化学物质中毒及其他36例(3.3%);男女比例为0.94:1;急性中毒多发于31 ~ 45岁年龄段;中毒类型主要是2011-2015年共759例(70.1%),较2006~2010年共324例(29.9%)明显增多(P<0.05);来自不同地区的急性中毒住院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石河子市区多,其次是周边团场和沙玛两县,且中毒类型并不一致;急性中毒患者总治愈率为59.0%,好转率33.6%,病死率为2.6%;急性中毒救治费的相关性分析提示年龄越大治疗费用越高,男性患者治疗费用高于女性患者,中毒类型中以气体中毒之费用高,其后依次是农药中毒、药物中毒、食物中毒、其他中毒.结论 石河子市急性中毒谱及其发生年龄、时间、地域、人群、预后等有自身特点;急诊科医护人员应该重点加强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中毒、肉毒中毒、药物中毒、百草枯中毒等相关中毒的急救培训.
-
姜黄素对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及TGF-β1、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及TGF-β1、NF-κB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72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百草枯染毒组(百草枯50 mg/kg一次性灌胃染毒)、姜黄素治疗组(百草枯染毒后30 min给予姜黄素200 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空白对照组(相同时间点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常规饲养14 d后观察大鼠肺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核因子-κB (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姜黄素干预组动物生存率41.67%,百草枯中毒组生存率70.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百草枯染毒组TE(呼气时间)、PIF(吸气峰流量)、PEF(呼气峰流量)、EF50(呼出50%气量时的流速)、TV(潮气量)、F(呼吸频率)等肺功能指标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百草枯染毒组比较,姜黄素治疗组Te、PEF、TV、F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大鼠肺组织中rGF-β1、NF-κB在空白对照组有少量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百草枯染毒组表达明显增强(P<0.01或P<0.05);姜黄素治疗组与百草枯染毒组比较,TGF-β1、NF-κB表达显著减弱(P<0.01或P<0.05);结论 抑制肺组织中TGF-β1、NF-κB的过度表达,是姜黄素减轻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程度的作用机制之一.
-
ROCK抑制剂法舒地尔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ROCK抑制剂法舒地尔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72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NS组,n=18)、法舒地尔对照组(FS对照组,n=18)、百草枯染毒组(PQ染毒组,n=18)及法舒地尔干预组(FS干预组,n=18).在第7、14、28天各组随机取6只大鼠,麻醉后处死,留取肺组织标本.碱水解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检测Ⅰ、Ⅲ型胶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与Rho/ROCK信号通路中ROCK1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法)测定Ⅰ、Ⅲ型胶原、CTGF与Rho/ROCK信号通路中ROCK1蛋白的表达.光镜下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与NS组比较,FS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PQ染毒组和FS干预组HYP含量均升高,Ⅰ、Ⅲ型胶原蛋白、CTGF、ROCK1 mRNA表达量升高,Ⅰ、Ⅲ型胶原蛋白、CTGF、ROCK1蛋白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时间点PQ染毒组比较,FS干预组在第7、14、28天,HYP含量均降低,Ⅰ、Ⅲ型胶原蛋白、CTGF、ROCK1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Ⅰ、Ⅲ型胶原蛋白、CTGF、ROCK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下可见,PQ染毒组大鼠肺组织在染毒后第28天,肺纤维化程度严重,各个时间点FS干预组大鼠病理损害都较同时间点PQ染毒组有所减轻.结论 ROCK抑制剂法舒地尔通过调控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使CTGF表达量下调,抑制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蛋白沉积减少,进而减轻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程度,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所致的肺纤维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精准血糖控制对脑卒中相关感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患者血糖变化与脑卒中相关感染的相关性及精准血糖控制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伴有应激性高血糖(入院24 h内随机血糖≥11.1 mmol/L)的脑卒中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精准血糖控制组(A)与对照组(C).使用静脉泵入胰岛素将A组患者血糖精确控制于5.56~8.33 mmol/L,C组血糖控制于<11.1 mmol/L.入院当日、第3天、第7天行卒中量表(NIHSS)及APACHEⅡ评分,抽静脉血测T淋巴细胞亚群;记录在院期间卒中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32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A组卒中相关感染的发生率(51.8% vs.64.0%,P=0.027)和低血糖事件(2例vs.25例,P<0.05)均显著低于C组.A组入院第1天平均血糖水平低于C组[(7.00±0.85) mmol/Lvs.(8.97±1.68) mmol/L,P<0.05],血糖变异系数低于C组(12.1%vs.18.7%,P<0.05).入院第7天A组CD8+、CD4+和CD4 +/CD8+均显著高于C组[(0.42±0.13) ×109L-1 vs.(0.34±0,12) ×109L-1,(0.50±0.13)×109L-1vs.(0.39±0.17)×109L-1和(1,36±0.14) vs.(1,14±0.15),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糖和CD4+绝对数量为卒中相关感染的易发危险因素.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预测脑卒中相关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4与0.724,二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增加至0.890.结论 精准血糖控制可有效防止脑卒中相关感染患者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提高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脑卒中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从而改善预后.
-
Klotho与自噬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小鼠中的表达趋势
目的 研究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小鼠中Klotho与自噬的关系.方法 选用清洁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建立小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模型,分别在CLP造模后3h、6h、12h、1d、2d、3d、5d处死小鼠(n=12只);假手术组(Sham) (n=6)1 d处死,正常组(Normal)(n=6)同时处死.留取血清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组织行HE和PAS染色,观察光镜病理结果,电镜超微结构观察自噬体的形成,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Klotho蛋白、LC3蛋白和P62蛋白的表达以及分布.SPSS 23.0软件采用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LP术后Scr和BUN明显升高,1d肘达高峰,分别为(165.64 ±20.56) μmol/L和(45.51 ±4.05) mmol/L;HE和PAS染色显示肾小管刷状缘上皮细胞脱落,基底膜暴露,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电镜显示肾脏可见自噬小体和吞噬泡.与Sham组相比,Klotho蛋白浓度从3h开始逐渐变淡,至1d时达低值(t=51.851,P<0.01),2d时有所恢复,然后逐渐转浓;LC3-Ⅱ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从3h开始逐渐增浓,至1d时达峰值(t=-22.676,P<0.01),2d时有所下降,然后逐渐变淡,而P62(=6.43,P=0.002)作为自噬的相关蛋白与LC3-Ⅱ反应相反,表明自噬的激活作用,在1d这个时间点显著.免疫组化显示Klotho蛋白和LC3-Ⅱ蛋白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胞浆内.CLP术后1d,Klohto蛋白明显减弱(t=-8.371,P<0.01),LC3-Ⅱ蛋白明显增浓(t=4.995,P=0.001).结论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是Klotho减少,自噬增强的一个过程,Klotho和自噬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
肝素影响脓毒性休克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预后
目的 通过检测小剂量肝素治疗前后脓毒性休克患者血中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变化,了解小剂量肝素治疗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影响,观察应用小剂量肝素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脏器功能及预后影响.方法 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1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肝素组62例与对照组56例.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肝功能及肾功能的变化并记录出血倾向;记录两组患者住ICU时间,住ICU期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期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住院时间,28 d生存率,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标本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vWF水平.结果 发现肝素组DIC (10.6%)、MODS(19.3%)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7%、32.0%;P<0.05).肝素组肝肾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肝素组28 d生存率(78.3%)较对照组(69.1%)明显升高(P<0.05).两组在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ARDS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PTT、PT、PLT水平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和对照组vW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肝素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素可以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凝血和炎症相互作用,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脓毒性休克,能改善患者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降低MODS的发生率及改善28 d生存率,临床应用相对较安全,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
中国院前急救期刊成果分析及未来重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院前急救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各地急救中心在发展院前急救业务的同时,也注重学术的发展,在各类学术期刊涌现出众多学术文章和科研成果.中华系列期刊是国内医药卫生界数量多、影响大、权威性强的医学期刊,也是被公认为中国医学界有学术权威性的系列杂志[1].我国各地急救中心学术实力和科研成果到底如何,是当下国内120同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此,本研究选择各地急救中心在中华系列期刊发表论文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了解我国院前急救学术的研究方向,预测未来院前急救研究重点,也为各地急救学术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
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提升手术麻醉团队协作与应急能力的实践与体会
情景模拟是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工作场景或管理系统,由被训练者按照一定的工作要求完成一个或一系列任务,从中锻炼或考察其某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1].医学高仿真模拟教学以高端智能仿真模型为基础,利用各种模拟技术和手段,与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编程技术、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再现真实的临床医学工作场景[2].该方法以无医疗风险、可重复练习和时间安排方便为突出优点.目前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均已应用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开展医务人员培训.但由于高仿真系统价格昂贵,情景模拟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师资培训等成本投入很大,在我国仅在部分高校开展[3],尚未在临床教学中真正应用.为了提高临床麻醉师、手术医师和护士的团队协作与应急能力,力争与国际高新手术技术接轨,2016年本院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外科仿真实验中心、中国台湾地区秀传亚洲远距微创手术训练中心、美国梅奥诊所合作,开展了2期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教学实践及体会报道如下.
关键词: -
急诊科医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应急预案的建立
目的 防范急诊科医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以减少对医务人员的伤害,维护急诊科正常的医疗秩序.方法 对急诊科暴力伤医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成立根本原因分析(RCA)小组,确定事件根本原因,制定适合急诊科的医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应急预案.结果 根据预案培训医护人员,提高了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暴力伤害事件发生率下降.结论 应急预案的建立和培训可以使急诊医护人员对暴力伤害事件的认识和防范能力得到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安全得到保障.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
1997 | 01 02 03 04 05 06 |
1996 | 01 02 03 04 |
1995 | 01 03 |
1994 | 01 02 03 04 |
1993 | 03 |
1992 |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