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림상의사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85
  • 国内刊号: 11-91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lcys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顾晋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尿多酸肽在血液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李洁;张波

    尿多酸肽(Uroacitides),又名CDA-Ⅱ(cell differentiation agentⅡ),是我国自主开发的一种抗肿瘤新药,它是从健康人尿中经酸化、吸附、洗脱、真空干燥等过程制成的含有多种有机酸和多肽成分的非细胞毒性药物[1].其主要成分为苯乙酰谷氨酰胺(占41%),马尿酸(占35%),分子量在400~2800 D的多肽(占17%),还有少量4-羟基苯乙酸和5-羟基吲哚乙酸,这些成分共同发挥抗肿瘤作用[2].

  • 丙戊酸钠导致高氨血症及脑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振晓;于相芬

    自1967年丙戊酸钠被应用于临床以来,因其疗效肯定,已被广泛应用于癫痫、双相障碍、药物戒断、惊恐发作、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痴呆患者激越行为、冲动控制障碍、不宁腿综合征及偏头痛等疾病的治疗.其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肝毒性、胰腺炎、致畸性、血小板减少等[1-2].1980年Coulter等[3]首先报道1例儿童癫痫患者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后发生高氨血症,而肝功能检查正常.

  • 人类激肽释放酶2研究进展及其与前列腺癌的关系

    作者:廖乃凯;俞建军

    前列腺癌(prostatic carcinoma,PCa)是欧美地区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美国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病死率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人群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前列腺癌生长缓慢,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发现时多属晚期,预后不良,因此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对其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可溶性CD36与代谢综合征

    作者:叔太鹏菲;刘晓民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已成为日益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动脉粥样硬化(antherosclerosis,AS)是MS相关性血管并发症及其终点事件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 成纤维生长因子23与慢性肾脏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柱宏;李开龙

    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3)是近发现的一种重要的调磷因子,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它不但直接调节钙-磷代谢,而且间接调节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代谢.骨-肾-甲状旁腺-小肠轴和新的系统生物学控制骨矿化、维生素D代谢、甲状旁腺的功能、肾脏磷的排泄.本文将从FGF-23的生理功能、病理意义等方面对FGF-23与CKD的新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 S100B蛋白与神经系统疾病

    作者:孟祥鹏;孙宝红;陈立杰

    一、概述近十年来,人们对活化及受损脑组织外周生化标记物的探索不断发展,其中的S100B蛋白已变成当今的一个研究热点.S100B蛋白主要是由脊椎动物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和释放,是一种钙结合蛋白,隶属于具有高度水溶性的S100蛋白家族,目前其包含21个成员,均由细胞专一性的方式表达[1].

  • A2BR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周慧会;张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都属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两者既是独立又是可以同时并存的疾病.两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炎症、气道重塑、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等有关系,在临床中,我们发现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肺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并且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 婴儿血管瘤研究现状

    作者:卢彬;陆洪光

    一、概述婴儿血管瘤(以下简称血管瘤)是发生于婴儿和儿童的常见的肿瘤,是血管的真性增生性肿瘤.血管瘤不同于血管畸形,1983年Mulliken和Glowacki提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区分方法[1-2].1997年国际脉管性疾病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Vascular Anomalies,ISSVA)正式把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分为两种不同的疾病[3].本文所讨论的血管瘤遵循ISSVA的分类,不包括血管畸形.

  • 细胞自噬对肿瘤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晓蓥;李应东

    细胞自噬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的一种自我消化过程,指细胞对自身结构的吞噬降解,是将细胞内变形、损伤、衰老或非功能性蛋白质及细胞器运送到溶酶体中形成自噬溶酶体,消化降解其包裹的内容物,实现细胞自身代谢需要和细胞器再度更新的过程[1],也称为Ⅱ型程序性死亡[2].

  • 葡萄糖转运蛋白4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刘菊华;严宗逊

    糖尿病是葡萄糖的利用障碍与生成增加,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增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多种器官慢性损伤、功能障碍和衰竭的一种疾病.Yang等[1]研究显示:糖尿病目前已成为中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总发病率和前糖尿病状态分别为9.7%和15.5%,即我国约有9240万成年糖尿病患者和1亿4820万人处于前糖尿病状态.

  • 急性肾损伤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春颖;解汝娟

    急性肾损伤(AKI)是肾脏滤过功能迅速下降的一个阶段,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包括肾前性、肾性、肾后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肾功能急剧下降,体内代谢产物滞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近年来由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对比剂肾病及老龄化使得AKI的发生率迅速增加.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起早期脑损伤病理过程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博文;张相彤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疾病,尽管近年来对SAH的治疗方法有很大的改进,但是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却没有明显的改善[1].近年来研究发现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可能是导致SAH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

  • 雷替曲塞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文稚;陈祥明

    雷替曲塞(Raltitrexed,Tomudex)为高选择性抗代谢新药,是新一代水溶性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为喹唑啉叶酸盐类似物,在体内被细胞主动摄取后很快被叶酸基聚谷氨酸合成酶代谢为一系列多聚谷氨酸类化合物,这些代谢物比雷替曲塞具有更强抑制胸苷酸合成酶作用,从而抑制细胞DNA合成,且能潴留在细胞内长时间发挥细胞毒作用[1-2],临床应用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用药简便、易于接受等优点.

  • Nanog基因及其传导通路在保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中的作用

    作者:夏金超;陈凌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的研究早开始于1980年,当时鼠ES第一次被分离出来[1-2],ES来源于囊胚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可以自我复制并分化出其他胚层,这一特性对于细胞替代治疗、药物开发和自我修复治疗等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近些年来人类ES的成功培养和分化受到了很大关注,它可以用于组织再生治疗和研究人类进化过程[3].

  • 自发性低颅压病例四例分析

    作者:陈惠玲;林霏申

    目的 探讨自发性低颅压患者腰穿脑脊液压力与颅内压的关系.方法 对4例病初腰穿脑脊液压力甚高的自发性低颅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首发症状均为急起头痛,伴颈部抵抗3例,恶心呕吐3例,发热2例,低钠血症、低氯血症2例.3例合并肺结核.2例腰穿脑脊液压力曾>450 mm H2O,WBC计数正常,蛋白含量低(0.01 g/L)1例,正常1例;2例压力约在300 mm H2O,WBC计数和蛋白含量都增高,但增高程度不平衡,且见少量红细胞.1例经卧床休息、少量激素、对症治疗,2~3周头痛缓解.2例脱水治疗致双眼玻璃体膜下出血1例、低钠低氯血症不缓解1例,后停用脱水剂,给予上述治疗,病症逐渐缓解,但其中1例转院后又使用脱水剂致病情恶化病故.1例由于较大剂量脱水处理,致患者意识障碍,行脑室-腹腔分流后出现右瞳孔散大,直立性头痛,腰穿脑脊液压力降至0 mm H2O.结论 当脊膜有损伤、有脑脊液漏时,蛛网膜下腔不再是一个密闭的容器,腰穿脑脊液压力不等于颅内压,若以此来决定诊治方案,极易发生误诊误治,需提高认识,加强防范.

  • 脂多糖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作者:王大力;赵鹏;刘强;王彦;赵辉;彭延波;杜利清

    目的 在建立原代培养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的基础上,研究脂多糖(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及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方法 检测原代培养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TH、OX-42阳性细胞的表达,以明确原代培养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的纯度.通过加入不同条件培养液分为A~E五组.通过MTT方法 检测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通过Western-blotting方法 检测多巴胺能神经元中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培养24 h(C组)、48 h(D组)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率分别为(87.4±4.6)%、(87.5±7.3)%,与A、E、B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C、D两组中caspase-3、caspase-9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0.127±0.431)%、(30.823±0.403)%和(29.806±0.410)%、(31.337±0.462)%,与A、B、E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caspase-9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4.623±0.340)%,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是构成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重要环节.

  • CD133及Notch1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会珍;薄彦爽;李伟伟;李瑞玉

    目的 探讨卵巢癌中CD133及Notch1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46例上皮性卵巢癌、18例腺瘤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D133及Notch1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卵巢组织、腺瘤及卵巢癌中CD133及Notch1的表达呈升高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表达水平与卵巢癌的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及组织学类型无关,Notch1表达水平与卵巢癌的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分期、年龄及组织学类型无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D133表达与Notch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1,P<0.05).结论 CD133及Notch1的高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下呼吸道乳头状瘤二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龚建化;何丽;马经平;周茂林

    目的 探讨下呼吸道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我科收治的两例下呼吸道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既往文献资料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例1患者考虑为肺单发型柱状细胞乳头状瘤,适合行手术切除.例2患者为气管、支气管多发型鳞状细胞乳头状瘤,适合行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结论 下呼吸道乳头状瘤是呼吸系统少见的良性肿瘤,病因主要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据活组织病理检查,治疗主要依靠手术切除或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有恶变可能,需定期随访.

  • 右美托咪啶对胃癌手术麻醉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陈永学;苑进革;赵森明;王新波;段静辉;程艳欣;李红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啶对胃癌手术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胃癌手术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20例)和试验组(D组,20例),D组患者给予1 μg/kg右美托咪啶15 min静脉泵注,C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随后行诱导插管予静脉注射芬太尼2 μg/kg,丙泊酚2 mg/kg,顺阿曲库铵0.15 mg/kg,4 min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中D组继续泵注0.4 μg·kg-1·h-1,C组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术中均以瑞芬太尼、七氟醚、丙泊酚维持麻醉.分别于入室后(基础值,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切皮时(T3),记录BIS值、血压(MAP)、心率(HR)、血糖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D组在气管插管前、后即刻和切皮时HR、MAP降低,在气管插管后即刻和切皮时血糖浓度和BIS值降低(P<0.05);与基础值比较,C组在气管插管后即刻和切皮时HR、MAP、血糖浓度和BIS值升高,D组在气管插管前、后即刻和切皮时HR、MAP和BIS值降低,在气管插管后即刻和切皮时血糖浓度升高.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抑制胃癌手术应激反应,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 一次性喉罩在介入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郎宇;王天龙;姚东旭

    目的 探讨喉罩在介入治疗中的安全可行性.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30例)和一次性喉罩组(30例).记录操作一次成功率、操作时间、气道密封压;麻醉前、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前、置入后、拔出气管导管或喉罩后BP、HR、SpO2;记录气道压(Paw)及术中血气PaCO2值,喉罩拔除后测试通气罩远端分泌物的pH值.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SpO2均维持98%以上,插管后气道压及术中血气PaCO2都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喉罩组在置罩、拔罩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参数稳定,插管组插管、拔管中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明显(P<0.05),喉罩组在苏醒期并发症(呛咳、咽痛)明显少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 一次性喉罩全麻正压通气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介入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和胆碱酯酶测定的意义

    作者:殷晓明;殷兰芳;唐海沁

    目的 评价血清前白蛋白(PA)和胆碱酯酶(CHE)等指标在反映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营养状况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5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2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人血前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及检测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结果 观察组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前白蛋白、胆碱酯酶、肺功能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0.007、0.000),且血清前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与肺功能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9、0.379,P<0.05).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及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评价指标,同时二者与肺功能有显著正相关性,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 组织胶水用于包皮环切术的效果研究

    作者:陈盛;孙杰;陈其民

    目的 比较组织胶水和传统缝合在包皮环切术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79例因包茎或包皮过长行包皮环切术的病例,其中31例采用Histoacryl组织胶水关闭切口,48例采用传统缝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VAS疼痛评分)、并发症、伤口美观度.结果 胶水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缝合组[(23.3±4.5)min vs.(18.2±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水组术后12 h、24 h、48 h平均疼痛评分分别为4.3±0.9、3.3±0.7、2.6±0.5,缝合组为5.6±1.2、4.5±0.8、3.0±0.9.术后12 h、24 h胶水组疼痛评分低于缝合组(P<0.05),术后48 h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水组术后有仅1例出现伤口轻微裂开,缝合组则无.胶水组切口美观度满意28例,中等3例,无不满意者;缝合组无满意者,中等44例,不满意4例,胶水组切口美观度优于缝合组(P<0.05).结论 相比传统缝合,组织胶水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具有术后疼痛轻、安全、美容效果好的优势,可作为关闭包皮切口的另一选择.

  • 植骨融合技术在脊柱侧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再探讨

    作者:陆明;马华松;谭荣;任冬云;白克文;王晓平;马晓明;张墨;郑蕊;张静

    目的 探讨成人侧弯术后固定棒断裂与矫形固定节段的植骨融合间的关系.方法 1989年5月至2010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成人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断棒,并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9例,男3例,女6例;平均年龄35.11岁(23~56岁).一期矫形术后出现断棒现象的时间为术后6~29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 本组中患者的性别比例女∶男为6∶3,与文献报道中的成人侧弯发病率相符合.本组患者的年龄层面:20~30岁5例;30~40岁1例;40~50岁1例;50~60岁2例.断棒年龄分布主要在20~30岁,占55.6%;年龄层与植骨融合率成反比例发展,考虑本组中断棒原因与植骨融合程度相关.本组中患者术后矫形率原位融合2例;矫形率>0且<30%患者1例;30%~40% 1例;40%~70% 1例;70%~80% 2例;80%~90% 1例;93% 1例;患者在不同矫形率下的断棒机会平均,可明确本组患者的断棒原因与矫形率无直接相关关系.患者术后椎体活动度的分布:<4°患者2例;>4°的患者7例.本组中的植骨融合程度较差(植骨不融合率为66.7%).结论 术中充分植骨融合条件可以保证内固定的稳定,也使内固定特性得到较好的发挥,达到治疗目的 ;同时避免断棒现象的发生.因此,术中矫形固定节段的完全融合是保证成人侧弯手术获得长期稳定疗效的关键和终目的.

  • 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妊娠期贫血的疗效评价

    作者:张彦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并比较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定期产检的198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孕妇,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给予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1个月后分析2种不同剂量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并对2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早产、胎儿窘迫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血清铁蛋白的增长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轻度贫血患者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于中重度贫血患者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早产、胎儿窘迫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疗效肯定,小剂量可用于轻度贫血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脱颗粒细胞时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周期的影响

    作者:彭良玉;杨菁;尹太郎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常规IVF后脱颗粒细胞时间离采卵的时间不同对卵子受精与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9月至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135例不孕症患者资料,共136个周期,分析不同脱颗粒时间对卵子受精与胚胎发育的影响;根据实验室内脱颗粒时间距离采卵的时间长短分为两组:A组为≤12 h组,共54个周期;B组为>12 h组,共82个周期,比较两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两组分别穿刺MⅡ期卵子502个和916个,A组受精率及卵裂率明显高于B组,而正常受精率、可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短时间内脱颗粒细胞能显著提高卵子的受精率及卵裂率.

  • 氯胺酮对体外人精子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士琴;许波;汪小海

    目的 观察氯胺酮对体外人精子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精子活力正常的精液标本,每例精液均一式6份,一份为对照,余分别与5种不同浓度氯胺酮于37 ℃温箱孵育4 h,分别于15 min(t1)、2 h(t2)、4 h(t3)三个时间点用精液分析仪(CASA)分析精子活动率[(a+b)%]和活力[(a+b+c)%].结果 与对照组精子相比,0.1 mg/L、1 mg/L氯胺酮作用的精子,其三个时间点的(a+b)%和(a+b+c)%无显著变化;10 mg/L和100 mg/L氯胺酮作用的精子,其三个时间点的(a+b)%和(a+b+c)%显著下降;500 mg/L氯胺酮引起三个时间点的精子(a+b)%和(a+b+c)%完全抑制(制动效应).结论 低浓度氯胺酮对体外人精子活动率和活力无显著改变,随着浓度升高,其对人精子活力和活动率产生抑制作用,直至500 mg/L,精子运动产生制动效应.

  • 320排CT低剂量CTA评价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丁娟;孙钢;李敏;李国英;朱仕芳;李胜辉;李理

    目的 利用3D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为金标准,评价320排容积CT低千伏(80 kVp)成像检测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 48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剂量组及常规剂量组,分别采用80 kVp及120 kVp进行CTA成像,所有病例均行3D-DSA检查,比较两组CTA图像的血管增强程度、图像质量、对动脉瘤评价的准确性以及患者接收的辐射剂量.结果 客观评价指标方面,低剂量组血管增强幅度略高于常规剂量组,但是同时噪声略有增加,信噪比略减低.而主观评价方面,不论是动脉增强程度、小动脉细节显示、静脉污染程度还是总体图像质量评分,两组图像均无明显差异.低剂量组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较常规剂量组降低69.73% [(0.56±0.25)mSv vs.(1.84±0.002)mSv].以3D-DSA作为金标准,低剂量及常规剂量组CTA对颅内动脉瘤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12%、100%、94.44%及100%、100%、100%.两组CTA图像对动脉瘤大径的测量结果 与3D-DSA测量结果 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320排容积CT低剂量CTA在检出颅内动脉瘤方面与常规剂量相似,但是患者的辐射剂量大大降低.

  • 硬膜外隙预注小剂量吗啡超前镇痛对术中知晓的影响

    作者:孙德峰;阎妮;温超;张丽荣;蔡晓

    目的 观察术前硬膜外隙预注小剂量吗啡超前镇痛对术中知晓的影响.方法 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下行卵巢癌根治术且麻醉效果确切的患者126例,随机均分为超前镇痛组(A组)、未超前镇痛组(B组).硬膜外麻醉平面出现10 min后行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予以丙泊酚3~5 mg·kg-1·h-1、阿曲库铵10 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注麻醉维持.A组在麻醉诱导前5 min予以吗啡4 mg(2 ml)注入硬膜外隙;而B组则予以生理盐水2 ml模拟注入.记录两组丙泊酚的用药量、麻醉维持时间、停药后意识恢复时间,并于意识恢复即刻(T1)、回病房6 h(T2)及手术次日(T3)询问有无术中知晓.结果 于T1、T2及T3时间点,A组患者回忆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均为0,B组患者回忆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分别为6.4%、4.8%及1.6%,显著高于A组(P<0.01);而B组患者回忆术中知晓的发生率T3时间点低于T1时间点(P<0.05).结论 硬膜外隙预注小剂量吗啡超前镇痛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 组织多普勒技术对葱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效果评估

    作者:余晓梅;王胜利;郝建军;梅芳;段刚峰;朱旭;葛嘉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TDI)定量评价葱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效果.方法 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空白模型组10只,葱白提取物组10只,硝酸甘油组10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成功建立后,心尖四腔心切面TDI模式上于二尖瓣(MV)前后叶瓣环处测量Ea、Aa、Ea/Aa.结果 与空白模型组相比,葱白提取物组二尖瓣环TDI参数Ea、Aa明显提高(P<0.05),与硝酸甘油组相当.结论 组织多普勒技术能很好地评价葱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舒张功能的疗效.

  •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后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作者:陆荣;张文清;顾始伟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后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9月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B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两组均于麻醉前(T1),麻醉后30 min(T2),手术结束及麻醉结束后(T3,指完全拔管后的时间点)采静脉血检测TEG.结果 A、B两组内凝固角(α角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中的各相同参数比较,参数中血栓大幅度(MA)和凝血块强度(G)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麻醉方式在手术前后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基本没有影响,七氟醚可能会降低患者的血栓大幅度和凝血块强度.

  • 潍坊妇女乳腺癌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研究

    作者:侯争光;李国楼;马晓东

    目的 探讨潍坊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建立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方法 应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潍坊市妇女乳腺癌患者200例和对照组400例,匹配条件为:年龄±3岁;病例均经病理诊断确诊.对未绝经、已绝经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判别分析.结果 未绝经妇女患乳腺癌的预测模型为:1/{1+exp[-(-4.579+0.942初产年龄大+1.200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0.497既往有卵巢或子宫肿瘤+1.409服用避孕药+0.258急躁+1.236易怒+2.153劳动强度重-0.512经常运动)]},此模型有统计学意义(χ2=168.714,P=0.000).已绝经妇女患乳腺癌的预测模型为:1/{1+exp[-(-1.417+0.705乳腺增生病+1.849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1.147急躁-0.719情绪调节能力强)]},此模型有统计学意义(χ2=27.487,P=0.000).结论 未绝经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对预测发生乳腺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已绝经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对预测不发生乳腺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早期肾脏损害不典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

    作者:颜炳柱;陈立艳;毕蔓茹;康岚;周晓玲;杨宝山

    目的 总结早期肾脏损害不典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点,分析首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哈尔滨地区早期肾脏损害不典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首诊误诊原因.结果 共收集318例患者病例资料,以中度发热为主(66.04%);仅35.22%患者有"三痛","三红"(24.84%)和"三肿"(21.70%)并不多见;恶心、呕吐(61.94%)和腹痛、腹胀(44.97%)常见;实验室检查提示肝脏、心肌损伤为主;血白细胞多数正常或稍低(72.96%),血小板降低仍常见(87.42%);越期现象明显,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约8.17%;首诊误诊率约34.59%.结论 需重视早期肾脏损害不典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减少首诊误诊率.

  • MAL基因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孟潘庆

    目的 检测MAL基因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阳性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T-PCR的技术手段检测MAL基因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PR、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MAL基因mRNA在乳腺癌癌旁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100%,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20%;≤50岁的乳腺癌患者,其MAL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78±0.17,>50岁者其MAL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70±0.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6,P>0.05);MAL基因mRNA在<2 cm组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94±0.21,在≥2 cm组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51±0.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AL基因mRNA在淋巴结阴性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是0.81±0.21,在淋巴结阳性组中的表达水平是0.40±0.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Spearman关联性分析,MAL基因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ER和P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而与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347,P=0.047).结论 MAL基因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乳腺组织中明显降低,与肿瘤大小、淋巴结密切相关,而与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

  • 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特征性临床表现的探讨

    作者:吴念宁;黄绍标;谢志满;邹俊;彭智鹏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DPSM)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49例经病原学确诊的AIDS合并DPSM常见的15项临床表现,并与非DPSM的AIDS 456例相比较,筛选出一组典型临床表现.结果 确诊DPSM组发热、畏寒、腹痛、脐窝样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肿大、脾肿大、腹主动脉旁/腹腔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ALT升高、AST升高12个表现出现率高于非DPS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发热、脐窝样皮疹、腹主动脉旁/腹腔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减少、AST升高5个临床表现以组合形式出现情况,DPSM组5个同时出现为17.4%、4个同时出现为60.6%、3个同时出现为87.8%,而非DPSM组分别为0、1.1%、8.6%.结论 发热、脐窝样皮疹、腹主动脉旁/腹腔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减少、AST升高是AIDS合并DPSM患者特征性的一组临床表现.

  • NKG2A、NKG2D在食管鳞癌不同病理分期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作者:孟俊杰;王艳峰;田志华;苏文;刘富才

    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分期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自然杀伤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A(NKG2A)和自然杀伤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D(NKG2D)表达水平的特点,探讨NKG2A和NKG2D在食管鳞癌不同病理分期的表达意义,并研究NK细胞、NKG2A、NKG2D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92例食管鳞癌患者及5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及其NKG2A和NKG2D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达增加[(9.97±4.25)% vs.(16.22±8.91)%,t′=-5.646,P<0.01],NK细胞表面NKG2A的表达水平升高[(35.19±17.73)% vs.(47.35±18.88)%,t=-3.742,P<0.01],NKG2D的表达水平降低[(83.20±3.85)% vs.(80.60±9.09)%,t′=1.925,P=0.019];食管鳞癌患者NKG2A/NKG2D的比值与其病理分期呈正相关性(r=0.333,P<0.01),行线性回归分析得F=7.413,P=0.008,按α=0.05水准,回归方程为:Y(NKG2A/NKG2D的比值)=0.105X(食管鳞癌病理分期)+0.347;R2=0.276.结论 食管鳞癌患者机体NK细胞数目增多,NKG2A/NKG2D比值与食管鳞癌病理分期进展呈正相关;降低NKG2A,提高NKG2D的表达水平,能增强N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活性,从而为食管鳞癌的免疫治疗开创新的思路.

  • 外周血单核细胞膜CD14表达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研究

    作者:齐曼;夏成青;李文雄;刘洋;金木兰

    目的 通过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膜CD14表达的动态观察,探讨CD14表达的动态监测在脓毒症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对32例成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膜CD14进行动态检测,并与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在脓毒症确诊后的第1天、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外周血单核细胞膜CD14的检测,采用Cellquest软件分析有核细胞中CD14阳性率(CD14%),CD14平均荧光强度(CD14MFI),同时进行白细胞计数(WBC),并计算CD14指数(CD14IND,CD14%×CD14MFI×WBC).结果 有核细胞中CD14%,CD14MFI,CD14IND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脓毒症患者中死亡组CD14%、CD14MFI、CD14IND均低于存活组.以CD14%≤1.20,CD14MFI≤35.94,CD14IND≤4.40作为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的临界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和90.9%,90.0%和90.9%,90.0%和95.5%.结论 外周血单核细胞膜CD14的表达与脓毒症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动态监测CD14可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 基于多平面三维测量的髋臼骨折数字化内固定植入方案

    作者:张国栋;林海滨;陈宣煌;郑锋;陈国立;陶圣祥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数字化内固定植入方案的实施方法 及相应规范.方法 绘制重建钢板及螺钉Solidworks零件文件,制备标准件库.将1具成人尸体骨盆标本进行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以三维切割的方式按照AO分类进行髋臼骨折9个类型造模,虚拟复位后预设重建钢板的植入位置,进行长度及角度的三维测量,根据测量数据在Solidworks中预弯重建钢板并输出至Mimics,通过位移的方式将重建钢板植入至预设位置,测量钉孔至对侧骨面的距离,选择合适的螺钉,完成虚拟髋臼骨折内固定植入.结果 (1)完成髋臼骨折9个类型造模;(2)完成髋臼骨折9个类型的虚拟重建钢板及螺钉的内固定植入,全部重建钢板与骨面敷贴良好,所有螺钉均植入至对侧骨面.结论 多平面三维测量是实施髋臼骨折数字化内固定植入方案的决定因素.

  •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临床分析

    作者:郁舒靓;韩俊庆;韩明勇;毕玉莉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异常,分析导致异常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201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的634例恶性肿瘤组、243例对照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小板(PLT)进行检测.结果 恶性肿瘤组凝血异常率、PT、APTT、血浆Fib含量及D-二聚体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治疗组相比于初治组,血浆PT、APTT、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Fib含量在肺癌、食管癌患者中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PT、APTT延长,D-二聚体阳性率显著增加,是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对上述指标进行监测,有助于了解肿瘤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硫酸锌对高脂喂养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心脏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作者:蒋金金;丁世彬;王慧峰;董闻平;汤嘉宁

    目的 探讨硫酸锌对高脂喂养载脂蛋白E(AopE)基因敲除小鼠心脏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AopE基因敲除小鼠分为高脂模型组、低锌剂量组和高锌剂量组,三组小鼠连续14周喂饲高脂饲料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除正常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自由饮用去离子水外,其余两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分别自由饮用浓度为2.5 mmol/L、25 mmol/L硫酸锌水溶液分别作为低锌剂量组和高锌剂量组.测定小鼠的体重、心重指数、心脏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和金属硫蛋白-Ⅰ型(MT-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低锌剂量组和高锌剂量组小鼠的体重和体重增重明显降低(P<0.05);高脂模型组、低锌剂量组和高锌剂量组小鼠心重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锌剂量组和高锌剂量组小鼠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P<0.01);但低锌剂量组和高锌剂量组小鼠的丙二醛(MD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P<0.01);高锌剂量组小鼠心脏组织中MT-1 mRNA水平明显高于高脂模型组(P<0.05).结论 硫酸锌能够明显增强高脂喂养AopE基因敲除小鼠心脏的抗氧化能力,而MT可能在抗氧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人脂肪干细胞与猪尿路上皮细胞隔离共培养后向尿路上皮样细胞分化

    作者:张明;周哲;周娟;彭御冰;王忠;卢慕峻

    目的 研究人脂肪干细胞与猪尿路上皮细胞体外隔离共培养后向尿路上皮样细胞转化的可行性.方法 从人抽脂术后脂肪组织中提取脂肪干细胞,同时从猪膀胱中获取尿路上皮细胞,两种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通过"Trans-well"体系进行体外隔离共培养3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脂肪干细胞形态变化.RT-RCP鉴定诱导后人脂肪干细胞中尿路上皮特异性标记Uroplakin-Ⅱ在基因水平的表达,免疫荧光鉴定AE1/AE3和Uroplakin-Ⅱ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人脂肪干细胞与猪尿路上皮细胞体外隔离共培养3周后,倒置显微镜可见细胞折光性变强,细胞触角缩短,依然保持良好的增殖状态,但未见典型的尿路上皮细胞"铺路石样"改变.免疫荧光发现AE1/AE3和Uroplakin-Ⅱ均有表达,RT-PCR检测发现Uroplakin-Ⅱ基因表达阳性.结论 人脂肪干细胞与猪尿路上皮细胞隔离共培养后,可以表达成熟尿路上皮特异性标记,说明脂肪干细胞可以向尿路上皮样细胞分化.

  • 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对宫颈鳞癌细胞株HCE1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长华;彭星

    目的 观察紫杉醇加顺铂联合化疗在宫颈鳞癌细胞株HCE1中的协同效应,指导进一步临床应用.方法 (1)培养宫颈鳞癌细胞株HCE1,观察活细胞生长情况并摄片.(2)实验分组及检测:①终浓度为20 μmol/L、40 μmol/L、80 μmol/L的紫杉醇培养HCE1细胞;②终浓度为20 μg/ml、40 μg/ml、80 μg/ml顺铂培养HCE1细胞;③紫杉醇联合顺铂培养HCE1细胞,通过MTT比色法检测培养24 h、48 h、72 h后细胞增殖活力,并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4 h、48 h、72 h三个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凋亡发生率,并分析细胞周期改变.结果 (1)紫杉醇处理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细胞缩小变圆,细胞膜出泡等.(2)经终浓度分别为20 μmol/L、40 μmol/L、80 μmol/L紫杉醇处理HCE1细胞24 h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9.5±0.66)%、(17.1±1.51)%、(33.3±1.77)%,48 h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28.0±2.27)%、(45.2±3.15)%、(66.0±2.95)%,72 h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39.4±2.81)%、(66.2±7.02)%、(81.5±1.78)%;经终浓度分别为20 μg/ml、40 μg/ml、80 μg/ml顺铂处理HCE1细胞24 h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3.6±0.56)%、(6.5±0.98)%、(14.1±2.52)%,48 h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6.5±0.46)%、(9.9±1.35)%、(20.0±3.05)%,72 h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4.1±3.05)%、(42.1±3.90)%、(59.4±4.26)%;联合处理组以48 h 20 μmol/L紫杉醇联合20 μg/ml顺铂对HCE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为例,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0.2±3.34)%,综上可见紫杉醇和顺铂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特点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紫杉醇联合顺铂对人宫颈癌HCE1细胞的增殖抑制具有协同作用.(3)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表明,紫杉醇处理组G1期细胞比例有所增加,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顺铂处理组G1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反之S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紫杉醇联合顺铂处理组G1期细胞比例和S期细胞比例介于紫杉醇处理组和顺铂处理组之间.以20 μmol/L紫杉醇作用HCE1细胞48 h为例,G1期细胞比例和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86.0±3.01)%、(9.1±0.66)%,40 μg/ml顺铂作用HCE1细胞48 h G1期细胞比例和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1±0.26)%、(92.2±6.24)%,20 μmol/L紫杉醇联合40 μg/ml顺铂作用HCE1细胞48 h G1期细胞比例和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3.2±0.78)%、(80.5±2.46)%.(4)细胞凋亡分析表明,紫杉醇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升高,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特点;顺铂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也升高,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特点;紫杉醇联合顺铂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单药处理组高.结论 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提示紫杉醇可与顺铂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产生协同作用.

  • 人参皂苷Rg3促树突状细胞诱导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洋;方美云;姜凤;荆源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g3联合细胞因子对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诱导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例健康志愿者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利用人参皂苷Rg3联合细胞因子(GM-CSF、IL-4、TNF-α)培养14 d诱导DC,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抗原呈递能力.结果 (1)单核细胞经人参皂苷Rg3联合细胞因子诱导均产生了不同比率的具有树突状细胞形态学特征的DC.这些细胞表达DC的表面分化抗原,能刺激产生MLR反应.(2)Rg3(5.0 μg/ml)联合细胞因子(GM-CSF 150 ng/ml,IL-4 50 ng/ml,TNF-α 40 ng/ml)使单核细胞-DC获得率(以CD80、CD86双阳性定义DC)由43.31%提高到59.75%,并提高了DC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 人参皂苷Rg3联合细胞因子可以将正常人单核细胞体外诱导成为形态、表型和功能符合DC特征的细胞,可使单核细胞诱导DC产率增加,并提高其抗原呈递功能.

  •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肺灌注扫描联合肺功能检查筛选发生放射性肺炎高危人群的价值

    作者:王冬青;张开国;李宝生;孙洪福;王中堂;霍宗伟;张兴国

    目的 探讨放疗前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肺血流灌注显像联合肺功能检查(RFTs)筛选发生放射性肺炎(RP)高危人群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入组57例接受根治性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采用NCI CTC 3.0标准对RP进行分级.所有患者放疗前行SPECT肺灌注扫描和RFTs以评价基础肺功能.分析肺功能损伤与发生RP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RP组肺通气功能参数有下降趋势,但没有达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程度(P值范围0.111~0.854),然而当患者放疗前用力肺活量(FVC)≤2.4 L或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1.8 L或平均用力呼气流量(FEF25%~75%)≤2.0 L/s时发生RP的概率显著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26,0.042).FVC是R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B=3.045,P=0.027),但是FVC与FEV1.0、FEF25%~75%之间均具有共线性(r=0.843,0.600,P均<0.001).结论 放疗前行肺功能检查评价患者基础肺功能,对筛选发生RP高危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不同时间窗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的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作者:马得廷;王君霞;马振波;孔庆奎;刘志强;谢元忠;张有军;姚国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不同时间窗内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分度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临床确诊为HIE的常规MRI、DWI图像,根据日龄分为2组,其中早期病例组(≤7 d)38例、中晚期病例组(8~28 d)39例.对两组病例进行T1WI、DWI分度并与临床分度比较.结果 与临床分度结果 相比较,早期病例中:DWI对轻度、中度和重度HIE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6.25%(9/16)、100%(14/14)和100%(8/8);T1WI对轻度、中度和重度HIE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5%(4/16)、71.43%(10/14)和25%(2/8).DWI分度与T1WI分度无统计学差异(U=-1.899,P=0.058).中晚期病例中:DWI对轻度、中度和重度HIE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3%(1/12)、28.57%(6/21)和66.67%(4/6);T1WI对轻度、中度和重度HIE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9/12)、95.24%(20/21)和100%(6/6).DWI分度与T1WI分度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U=-3.778,P=0.000).结论 不同时间窗DWI和T1WI对HIE分度评价不同.DWI对早期HIE进行分度可行,并与临床分度具有较高的符合率,但与T1WI分度无统计学差异;而对中晚期HIE DWI分度明显不及T1WI分度.

  •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平衡动态变化的研究

    作者:薛海波;马蕾;王秀云;刘俊英;刘长梅;张立

    目的 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与Th17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HT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reg和Th17细胞的比例,实时定量RT-PCR检测Treg和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TGF-β和IL-17A的含量.结果 HT患者PBMC中Treg细胞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t=-10.62、-7.624,P均<0.01),HT亚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414、4.512,P均<0.05);Th17细胞比例、RORγt mRNA表达水平及Th17/Treg比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t=11.32、19.25、8.386,P均<0.01),HT亚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4.947、14.551、24.338,P均<0.01),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T患者血清TGF-β的含量较健康对照者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A的含量均较健康对照者显著升高(P<0.01),HT患者组内各亚组间血清IL-17A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077,P<0.01),两两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T患者Th17/Treg比值与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349、0.502,P=0.037、0.002).结论 在HT发病过程中,Th17/Treg细胞轴呈动态改变,并且与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正相关,说明Th17/Treg细胞亚群的免疫失平衡可能参与了HT的发生发展.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300例临床研究

    作者:李皓;王大平;陆伟;欧阳侃;朱伟民;柳海峰;彭亮权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300例陈旧性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重建ACL,均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利用RigidFix /Endobutton和Intrafix/可吸收挤压钉+门形钉系统对移植物进行固定.按照Lysholm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主观评估;按照Lachman试验、PST试验和KNEELAX3检查进行客观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10~48个月,平均24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评分平均(50.2±6.4)分,术后终评分平均(93.3±3.5)分,术前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KDC评分总体优良率为90.00%;KNEELAX3测量结果:术前差别为5~15 mm,平均(9.85±1.4)mm,术后终测量为0~5 mm,平均(1.46±1.3)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ACL是一种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方法.

  • HIV/AIDS合并结核感染患者中分枝杆菌检测技术比较和耐药表型研究

    作者:汪亚玲;祁燕伟;万荣;白劲松;苏俊华;普东;陈建华;古善群;周文劲;郭霞

    目的 对HIV/AIDS合并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患者MTB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表型.方法 应用T-SPOT.TB试剂盒和rRNA扩增直接检测(MTD)试剂盒对HIV/AIDS合并MTB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同时做抗酸杆菌涂片、TB-DNA和结核菌培养,比较以上几种实验方法 阳性检出率.对MTB培养阳性的患者做五种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敏感性试验.结果 T-SPOT.TB对HIV/AIDS合并MTB感染阳性检出率为68.1%(64/94),明显高于其他四种实验方法,MTD的阳性检出率为40.0%(30/75),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率18.1%(17/94),TB-DNA阳性率35.5%(27/76),结核菌培养阳性检出率为26.6%(25/94);T-SPOT.TB与其他四种实验方法 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MTD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三种方法,但与TB-DNA、结核菌培养比较无差异,与涂片查抗酸杆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SPOT.TB、PPD检测结核的敏感度随CD4 T淋巴细胞水平的升高而增强.25例确诊HIV/AIDS合并结核患者中,五种药全敏感76.0%(19/25),耐多药耐药率为16.0%(4/25),单耐异烟肼耐药率8.0%(2/25).结论 T-SPOT.TB和MTD在HIV/AIDS合并MTB感染中是一种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可作为HIV/AIDS合并结核感染的辅助诊断.大部分HIV/AIDS合并结核患者对目前一线抗结核药仍敏感,但耐药患者多为耐多药.

  • 探讨经腹超声造影与内镜超声联合应用对胰岛素瘤的术前定位的价值

    作者:王保富;胡明根;赵国栋;谷鑫金;刘荣

    目的 探讨经腹超声造影及超声内镜两种方法 联合对胰岛素瘤的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44例明确诊断为胰岛素瘤的患者在我院进行胰岛素瘤术前定位,其中包括CT平扫加增强、超声造影、内镜超声,对比分析经腹超声造影及内镜超声联合应用与增强CT在胰岛素瘤定位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44例胰岛素瘤均经外科手术治疗;41例患者进行了术前CT平扫及增强CT检查,其中23例患者的肿瘤定位准确,准确率为56.1%,33例患者联合超声造影与内镜超声定位,30例患者定位准确(90.9%),联合超声造影与内镜超声的定位准确性与CT平扫加增强定位准确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CT平扫加增强比较,联合应用超声造影及内镜超声两种方法 可以显著提高胰岛细胞瘤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乳腺密度、年龄和更年期状态对正常乳腺摄取18F-FDG的影响

    作者:宋武战;池君;洪愉;赵继华;袁荣国;赵明玄

    目的 通过SUV评价乳腺密度、年龄和更年期状态对正常乳腺组织摄取18F-FDG的影响.方法 62例经组织学明确诊断的乳腺癌患者,年龄32~79岁,平均(50±11)岁,其中绝经期前36例,绝经期后2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8F-FDG PET/CT扫描.根据ACR的BI-RADS标准,40例患者乳腺X线摄片密度(乳腺密度)为3或4级,而22例患者的乳腺密度为1或2级,所有乳腺X线摄片在18F-FDG PET/CT扫描前4周内获得.除了病变乳腺组织,对侧正常的乳腺组织或距离病灶较远的正常的乳腺组织也计算SUV的平均值和峰值.方法 是在正常乳腺组织中以12 mm×12 mm(9个像素)的感兴趣区(ROI)作为18F-FDG高的摄取区域.统计学方法 采用均数间的t检验以及相关分析,P<0.05作为判定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结果 高密度乳腺正常组织中SUV的峰值和平均值分别为1.04±0.24和0.87±0.22,低密度乳腺正常组织中SUV的峰值和平均值分别为0.88±0.38和0.75±0.46.高密度正常乳腺组织中SUV的峰值和平均值均明显高于低密度正常乳腺组织(P<0.0005).SUV峰值的高值在正常高密度和低密度乳腺组织中分别为2.0和1.5.激素水平(绝经期前后)对SUV的影响不显著(P=0.23).而且,也没有观察到年龄因素和SUV平均值及峰值间有相关关系(P=0.87).结论 正常乳腺组织中,高密度和低密度的乳腺组织中的SUV值有明显差异.尽管高密度正常乳腺组织中的SUV值较高,但是18F-FDG PET/CT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不会受到明显影响,因为SUV峰值仍明显低于2.5的阈值;激素水平和年龄因素不会影响正常乳腺组织对18F-FDG的摄取.

  • 肺复张治疗对纠正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术后低氧血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子娜;杨戎;赵莉;张海涛

    目的 评价肺复张对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术后低氧血症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行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手术术后发生低氧血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n=20),行肺复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肺复张前后呼吸和循环参数的变化.结果 肺复张组患者氧合明显改善(PaO2/FiO2:94.0±2.9 vs.180.4±31.8,P<0.001);肺复张期间对血管活性药物剂量进行调整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均可维持稳定状态;肺复张组较常规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4±16.4)h vs.(21.8±12.6)h,P=0.493].结论 肺复张可改善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术后的氧合状态,且患者耐受性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黄芪总苷对人子宫内膜癌KLE细胞作用的研究

    作者:孙聪聪;张英姿;张玥;徐天和

    目的 探讨黄芪总苷(TA)单独或与顺铂(DDP)联合应用对人子宫内膜癌KLE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培养KLE细胞,分为三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TA和(或)DDP,另设阴性对照组,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中性红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结果 TA能明显抑制KLE细胞增殖,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12 h、24 h、48 h的IC50分别为374.2、263.5、212.1 μg/ml;两药联合应用时抑制率显著增高(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TA能使KLE细胞发生G1期阻滞,同时诱导细胞凋亡,其凋亡率与浓度-时间呈依赖关系,荧光显微镜可见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 TA可抑制KLE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且与顺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 两种脓毒症小鼠模型的比较

    作者:张锟;李仁杰;刘涛;陈架君;杨帆;白祥军;李占飞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脓毒症小鼠模型,探讨两种模型的差异,以及各自在脓毒症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取6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穿刺(CLP)组和急性腹膜炎(AP)组,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脾脏Gr-1+/CD11b+细胞比例,ELISA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AP组生存率在术后早期(术后1~2 d)明显低于CLP组,但后期(术后2 d以后)二者无统计学差异.CLP组脾脏Gr-1+/CD11b+细胞比例在术后第7天和第21天均高于AP组.外周血细胞因子(IL-6、IL-10)表达水平,AP组在术后6 h和12 h明显高于CLP组,但在术后24 h二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两种模型均较好地模拟了脓毒症的病理机制,但CLP更适合研究腹腔脓肿相关疾病引起的脓毒症,而AP模型则更类似于急性弥散性腹膜炎相关疾病所致的脓毒症.

  • 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似然比分析

    作者:杨广林;黄晟;郑元超

    目的 评价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确诊为创伤后DVT的临床资料以及60例无DVT的同期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以Wells评分、D-二聚体以及二者联合与有无DVT的诊断结果 进行似然比等分析.结果 Wells评分在诊断创伤后DVT中灵敏度为91.53%、阴性预测值为91.07%;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创伤后DVT中灵敏度为93.22%、阴性预测值为92.59%,阴性似然比为0.08;Wells评分结合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创伤后DVT中的特异度为91.67%、灵敏度为94.91%、阳性预测值为91.80%、阴性预测值为94.83%、阳性似然比为11.30、阴性似然比为0.06.结论 Wells评分结合D-二聚体检测可以确定创伤后DVT诊断.如果Wells评分<2而且D-二聚体检测结果 为阴性就可以基本排除DVT诊断;如果Wells评分≥2而且D-二聚体检测结果 为阳性就应该考虑DVT诊断.两项指标联合评估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搬动创伤患者,减少检查,降低费用.

  • 缺氧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迪;张秀茹;倪劲松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在缺氧条件下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变化.方法 本实验以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为研究对象,选定不同缺氧时间体外培养Müller,并采用AO/EB染色检测Müller细胞的凋亡情况,根据细胞凋亡情况选定适缺氧时间进行检测,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及RT-PCR的方法 对实验组细胞AQP4的表达进行定性及定量测定.结果 Müller细胞缺氧24 h为缺氧大耐受时间.缺氧组Müller细胞AQP4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波峰位置明显提前,AQP4表达减少;RT-PCR半定量分析显示:AQP4 mRNA的表达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缺氧使体外培养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AQP4表达下调,缺氧可能影响细胞代谢变化,引起K+外流.

  • 热疗联合组织因子靶向治疗对人大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辉;张静;汤坚强;万远廉;于歌;汪欣;朱静

    目的 探讨热疗联合组织因子(TF)靶向治疗在体内和体外对人大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RNA干扰的方法 敲低大肠癌LOVO细胞系中TF的表达,MTT法、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方法 测定热疗联合TF敲低对LOVO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将人大肠癌细胞注射到裸鼠腹股沟皮下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不同治疗方法 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用RNA干扰的方法 可以有效降低大肠癌LOVO细胞系中TF的表达.与单独热疗和单独TF敲低相比,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P<0.05).热疗联合TF敲低能够有效抑制裸鼠体内的肿瘤生长.结论 热疗和TF敲低联合应用能够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并且诱导其凋亡,热疗联合TF靶向治疗是一个潜在的治疗大肠癌的新策略.

  • 应用TG/HDL-C评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小而致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及相关血脂谱特点

    作者:何晓烨;胡予

    目的 评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小而致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水平的变化情况及相关血脂谱特点.方法 11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进行分组分层.检测指标主要有体重指数(BMI)、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E(Apo-E)和脂蛋白a(Lp-a),并应用TG/HDL-C评估sdLDL水平.结果 约有1/3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sdLDL水平的升高.当LDL-C<3.12 mmol/L时,sdLDL升高者的BMI、TG、Apo-A、Apo-B、Apo-E明显高于sdLDL水平正常者,HDL-C则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种亚组间的差异在LDL-C≥3.12 mmol/L时则不明显.结论 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中,应用TG/HDL-C可初步筛查出存在sdLDL水平升高的患者,该类患者的血脂谱变化主要表现为TG、ApoA、ApoB和Apo-E水平的升高和HDL-C的降低.

  • 慢性心力衰竭伴非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的研究

    作者:汪红平;任颖;魏盟;邵琦;高婧

    目的 观察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NTIS)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发病情况及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入选323例CHF患者,入院后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血清电解质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甲状腺功能分组,比较两组血清钠浓度、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间死亡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323例CHF患者中81例(25.08%)伴NTIS.NTIS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时间显著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均<0.01),而血清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均<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相关(P<0.01),FT3是影响住院期间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为住院时间主要的影响因子;FT3水平与血清钠浓度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相关(P<0.01).结论 NTIS在CHF患者中常见,低T3状态的CHF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FT3是影响住院期间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作者:乌汉毕力格;李静;李希;冯芳;刘佳敏;高岩;张海波;葛蕾;庞鑫;蒋立新;CHEN Yi-ping;CHEN Zheng-ming;LANDRAY Martin;ARMITAGE Jane

    目的 了解国内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现状,并分析与用药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借助一项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在中国的实施,分别于2007年及2009年在14个城市的51家医院进行调查,对符合条件的冠心病患者,利用电子问卷采集临床资料,对经临床试验证实明确推荐用于二级预防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调查的13 078例冠心病患者中87.6%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心肌梗死患者服药率为89.2%.既往接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比例较高(94.0%).各种抗血小板药物中,阿司匹林使用为广泛,氯吡格雷次之,服药率分别为86.1%和24.6%.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1年内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治疗率为81.0%(2058/2543),其中2009年较2007年有显著增加(86.0% vs.75.9%,P<0.001).结论 本项研究的结果 显示国内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与欧美国家使用情况相当,然而在女性及老年人群中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率尚有待改善.

  • 碳酸酐酶Ⅸ在肾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姜耀东;任非;郑少斌

    目的 探讨碳酸酐酶Ⅸ(CAⅨ/G250)在肾癌组织和血液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62例肾癌患者癌组织和外周血液中碳酸酐酶Ⅸ(G250)mRNA的表达,以32例正常肾组织和非肾癌患者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62例肾癌患者碳酸酐酶Ⅸ(G250)mRNA阳性率在癌组织中为82.3%(51/62),在外周血中为54.8%(34/62),各对照组均无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外周血中碳酸酐酶Ⅸ(G250)mRNA阳性率分别为98%(49/50)和66%(33/50),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肾癌(P<0.05).结论 碳酸酐酶Ⅸ(G250)在肾癌尤其是透明细胞癌中有特异性的高表达,可以用于肾癌以及肾癌微转移的诊断和预后评价.

  • 抽动障碍儿童141例行为特征的研究

    作者:姜科宇;吴敏;张欣

    目的 对抽动障碍(TD)患儿行为特征进行全面研究,完善TD诊疗方案,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 本课题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明确诊断为TD的患儿进行行为特征研究.结果 行为特征研究发现,TD男童与正常儿童行为因子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从4~16岁,TD男童的外向性评分逐渐高于内向性评分;TD女童则除性问题、违纪、残忍因子外与正常儿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内向性评分明显高于外向性评分.结论 TD患儿具有广泛的行为问题,男童以外向行为为主,而女童则以内向行为为主.

  • 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

    作者:董河山;王英振;王昌耀;刘冰;夏长所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的治疗方法 的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组1998年~2011年收治的21例Vancouver B型PFF患者,依照Vancouver分类系统,其中12例B1型骨折,6例B2型骨折,3例B3型骨折.分别根据假体稳定性等实施骨折内固定处理或假体翻修手术.内固定处理根据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使用钢丝捆扎、钢板加钢丝捆扎、异体结构骨加钢丝或钢缆等,假体翻修手术使用常规股骨柄和组合式股骨柄假体.随访时评价患者康复情况,总结分析各种治疗方法 的结果.结果 所有病例平均随访5.2年.B1型骨折愈合率较高,但需要注意固定钢板长度及复位情况.B2型骨折均行翻修手术,并行骨折内固定处理,需要注意翻修假体的选择.B3型骨折复杂,骨质缺损严重,多需要植骨,预后很差.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PFF较难处理,预防尤为重要,治疗方式的选择取决于骨折部位、假体稳定性及骨量缺损情况,恰当的治疗方式及手术技术是治疗此类骨折的关键,因此术前充分评估计划非常重要.

  • 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插置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梁君;李少白;殷群

    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增恶性肿瘤患者约900万例[1],中晚期恶性肿瘤仍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肿瘤治疗方法不断出现和改进.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于2009年7月开始采用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插置放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后腹腔镜联合下腹小斜切口行肾盂癌根治术21例

    作者:朱圣亮;陈洪波;郭祥恒

    治疗肾盂癌的传统经典手术方法是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即肾、输尿管以及输尿管口周围的膀胱袖套状全切除,这种术式需采取经腰和下腹部两个切口,具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并发症多、恢复慢、住院时间长等问题.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应用后腹腔镜技术进行肾盂癌根治术已不断得到推广应用.我院2007年10月至2011年3月采用后腹腔镜联合下腹外侧小斜切口的方法治疗肾盂癌21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泌尿系统异物合并结石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

    作者:徐海江;杨东奎

    泌尿系统以异物为核心的结石并不多见,由于患者经常会隐瞒病史,常会造成诊断困难和治疗错误.现将我院7例泌尿系统异物合并结石的病例资料总结如下,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了解该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 近红外血氧检测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

    作者:雷秋模;田彬;李薇;马瑞

    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估计(GLOBOCAN 2002),全球每年新发女性乳腺癌115万,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23%;死亡41万,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14%.而每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12.6万,死亡3.7万,标化发病率为18.7/10万,标化死亡率为5.5/10万.预计未来10年无论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将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疗效好坏的关键所在.我们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334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血氧检测,取得了较好的早期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 Ⅲ期肛裂采用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前后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分析

    作者:王艺;孙昱;黄熠;刘毅;曲岩

    2010年起我院对Ⅲ期肛裂患者162例采用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进行治疗,术前术后均进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 分期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患者一例

    作者:刘东国;张立卫

    患者女,67岁,体重50 kg,身高160 cm,肺气肿病史10余年,因病情反复加重多次入院治疗,曾因呼吸衰竭致昏迷,后经有创机械通气后缓解,平时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因病情加重于2007年2月5日再次入院,术前肺功能检查:肺活量1.59 L,占预计值56%;用力肺活量(FVC)1.5 L,占预计值53%;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0.59 L,占预计值27%;FEV1/ FVC占预计值49%.

  • 肝硬化并发格林-巴利综合征一例

    作者:张强;温春阳;王爱萍;徐洪军

    患者男,60岁,因反复腹胀、食欲不振、乏力4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8年前出现食欲减退及全身乏力,全面检查后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未系统治疗,无输血及外伤史,无吸毒史,无家族史,无长期大量饮酒史,2年前曾因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住院治疗,既往无黄疸,间断性出现牙龈出血、食欲减退、全身乏力以及四肢末端麻木感等表现,高血压病史4年,血压高165/90 mm Hg,一直未系统降压治疗.

  • 成人型多囊肾合并脑出血、颅内动脉瘤一例

    作者:唐明山;张志坚

    患者男,31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1 h"于2011年11月4日入院.入院查体:T 37.0 ℃,P 75次/min,R 20次/min,BP 195/125 mm Hg.神志清楚,巩膜无黄染,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叩诊心界不大,腹软,无压痛,未扪及包块,肝区无叩痛,左肾区叩痛,双下肢无水肿,右侧肢体肌力3级,巴氏征阳性.

  • 鼻腔填塞止血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一例

    作者:樊春笋;吴辉

    患者男,72岁,于2010年10月3日22∶10因"反复鼻出血2 d"至我院就诊.患者高血压病史数年,用药控制中.家人陪同步入检查室时右侧鼻腔有少量渗血,测血压为170/100 mm Hg,坐位前鼻镜检查见右侧鼻中隔与下鼻甲有一黏膜黏连带,位于总鼻道前下部,Little区未见明显出血点.

  • 长时间应用盐酸利托君保胎三例安全性分析

    作者:魏华莉;杨蓓;刘亚静

    例1,患者女,41岁,G5P1,因"孕23+1周,间断下腹发紧1 d,阴道少量出血2 h"于2011年5月25日入院.入院前1 d劳累后感间断下腹发紧,入院前2 h出现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查体:宫底脐上一指,偶及宫缩,强度弱,胎心140次/min.妇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型,消毒外阴后窥器小心窥开阴道,阴道内少许新鲜血迹,无血块.

  • 胸内结节病一例

    作者:徐亚莉;胡建林;黄英

    患者男,24岁,2011年4月初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色黏液痰,约15~20 ml/d,伴咽部发痒,无发热、潮热、盗汗;无心悸、胸闷、气促等不适,院外经抗炎、止咳、祛痰治疗20 d无减轻后行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中叶呈片状不均匀高密度影,右中、上纵隔见4.0 cm×4.5 cm软组织块影,密度均匀,纵隔见数个肿大淋巴结,为进一步治疗于6月6日收入院.

  • 多种激光联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例

    作者:陈宁;徐雁冰

    患者男,65岁,因"左眼前黑影飘动1周"就诊,既往糖尿病史17年,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年.查体:视力:右:手动/30 cm,左眼:0.08 D.右眼晶体混浊,玻璃体混浊,眼底见广泛增殖膜形成,新生血管形成,网膜前出血,左眼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瞳孔圆,直径约3 mm,瞳孔缘可见白色增殖膜形成,人工晶体(IOL)在位,后囊膜混浊,下方玻璃体少许积血,眼底模糊见视盘界清色可,静脉迂曲扩张,四象限可见点状出血,少许硬渗.

  • 以亚急性肝衰竭起病的自身免疫性肝炎一例

    作者:钱芳;郭嘉祯;段雪飞

    患者女,35岁.2011年2月中旬出现"纳差、面黄",当地医院查肝功能:ALT 750 U/L,AST 1031 U/L,TBIL 256.6 μmol/L,DBIL 89.7 μmol/L,ALB 38.6 g/L,PTA 37%,静脉滴注保肝、退黄药物治疗无好转,于3月8日转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综合科.

  • 以下肢抖动为特征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例

    作者:王晓东;王凯;须瑞

    患者男,71岁,因左下肢不自主抖动2 d于2011年11月15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的左下肢不自主抖动,症状持续1~2 min自行缓解.共发作3次.发作时无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

  • 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刘冰;王英振;夏长所

    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关节置换术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尽管其发生率非常低(全膝关节术后感染的概率为0.6%~1.6%,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在0.7%~2.4%[1]),但它严重地影响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需要接受再次手术和长期的抗生素治疗,严重时需行关节融合术甚至截肢[2],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及心理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

  • 烧伤创面感染

    作者:金新源;谢尔凡

    烧伤是一种常见创伤,无论在战时或者平时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均以热力烧伤多见.平时烧伤的发生率尚无确切统计数字,各地报道的均为估计或抽样调查.

  • 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的进展

    作者:刘玉村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指发生于手术切口,涉及皮肤和皮下组织,以及手术有关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及我国,SSI约占院内感染第3位,它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约1倍医疗费用[1],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 浅谈骨科植入物的抗感染修饰

    作者:刘洋;周君琳

    作为人工关节、骨折内固定及脊柱矫形和融合固定材料等,钛和钛合金已广泛用于骨科临床、植入人体,造福广大患者,但同时由植入物引起的相关性感染成为其使用严重,甚至灾难性并发症,尤其在开放骨折、关节返修时更易发生,往往需要多次手术清创、内固定物或假体取出,导致手术失败、费用增加、患者伤残加重等相关问题.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作者:晋群;庄颖珠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的疗效,从而探讨ULMCA的佳血运重建方法.方法 通过检索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ULMCA行PCI与CABG术后随访期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MACCE)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STATA 11.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 进行分析.研究人群为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ULMCA病变患者,干预措施为CABG术或PCI术,结局指标包括:随访期内MACCE和TVR,分别以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指标对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终纳入文献10篇,共20 417例患者,PCI组与CABG组的MACCE发生率OR为1.32(1.18~1.47,Z=4.89,P=0.000),按照随访时间分层后随访24个月内两种处理方法 的术后MAC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6个月时的MACCE发生率OR为1.55(1.14~2.11,Z=2.78,P=0.005),随访48个月组的MACCE发生率OR为1.69(1.35~2.12,Z=4.56,P=0.000);PCI组与CABG组的TVR发生率OR为3.944(3.789~4.105,Z=67.26,P=0.000),按照随访时间分层后再次分析,结论 较分层前未发生有意义的改变.结论 PCI与CABG在术后24个月内MACCE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6个月后PCI组的MACCE发生率增加,是CAGB组的1.55倍,48个月时达1.69倍;PCI组术后TVR的发生率高于CABG组,是CABG组的3.944倍,分层分析后结论 与分层前基本相同,即在各随访期内,PCI组的术后TVR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ABG组.

  • 细胞色素P4502E1基因RsaⅠ/PstⅠ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食管癌发病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冷卫东;胡媛媛;王珏;龚恒;牛玉明;曾宪涛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 系统评价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基因RsaⅠ/PstⅠ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食管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VIP和WANFANG数据库中1990年1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有关CYP2E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关系的文献,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8篇病例对照研究共19个试验,其中食管癌患者1663例,对照2603例.Meta分析结果 显示CYP2E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c2 vs.c1:OR=0.64,95% CI=0.50~0.81,P=0.0003;c2/c2 vs.c1/c1:OR=0.70,95% CI=0.56~0.89,P=0.003;c1/c2 vs.c1/c1:OR=0.54,95% CI=0.38~0.75,P=0.0003;c2/c2 vs.(c1/c1+c1/c2):OR=0.73,95% CI=0.58~0.92,P=0.008;(c1/c2+c2/c2)vs.c1/c1:OR=0.48,95% CI=0.34~0.70,P=0.0001];汉族的亚组分析结果 也显示CYP2E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c2 vs.c1:OR=0.71,95% CI=0.57~0.89,P=0.002;c2/c2 vs.c1/c1:OR=0.75,95% CI=0.59~0.95,P=0.02;c1/c2 vs.c1/c1:OR=0.62,95% CI=0.46~0.84,P=0.002;c2/c2 vs.(c1/c1+c1/c2):OR=0.78,95% CI=0.61~0.99,P=0.04;(c1/c2+c2/c2)vs.c1/c1:OR=0.56,95% CI=0.40~0.79,P=0.001].结论 对目前相关研究结果 的Meta分析显示CYP2E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食管癌发生风险具有相关性,其RsaⅠ/PstⅠ位点的c2等位基因可能是食管癌的保护或抑制因素.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分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