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중화류행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6450
  • 国内刊号: 11-233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lxbx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立明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湖南省2006-2014年戊型肝炎时空分布特征

    作者:刘意;梁维君;李俊华;刘富强;周桂凤;查文婷;郑剑;张国超

    目的 探讨2006-2014年湖南省戊型肝炎(戊肝)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06-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戊肝病例数据.应用ArcGIS 10.2及SaTScan 9.1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及时间-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2006-2014年湖南省累计报告戊肝病例7 124例,死亡病例3例,年均发病率为1.22/10万,以55岁以上发病为主(22.42/10万),绝大多数病例是农民(54.15%).戊肝在湖南省各县(市、区)的发病情况不一,高发地区主要为湘北、湘西部地区,发病较低的地区则为湘中、南部等地区.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各县(市、区)戊肝的发病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Moran's I均为正值,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31个县(市、区)戊肝发病率高值聚集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空聚集性分析共扫描出7个聚集区域,一级聚集区域位于2012-2014年的湘西地区;二级聚集区域位于2011-2014年的湘北地区.结论 2006-2014年湖南省戊肝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湘北和湘西部地区较其他地区聚集性高.

  • 探讨症状监测在疾病暴发早期发现中的作用

    作者:吴生根;翁育伟;叶雯婧;王灵岚;严延生;洪荣涛;欧剑鸣;陈武;蔡少健

    目的 通过一次登革热暴发案例探讨症状监测在疾病暴发早期发现中的作用.方法 2014年9月19日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发生登革热暴发疫情,回顾性收集东峰镇卫生院2013年8-11月和2014年同期门诊日志及清开灵注射液10 ml(支)、利巴韦林注射液0.1 g(支)等药物的使用量.使用Excel软件从门诊日志中提取诊断名为发热的病例,统计每日发热人数、发热人次数.通过发热和药物数据判定异常事件出现时间;分析2014年发热人数、发热人次数与清开灵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等药物相关性.以清开灵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等药物为因变量,发热人次数(发热人数)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014年8-11月东峰镇卫生院门诊日志中发热2 437人次,发热人数为1 102例.与2013年同期(113人次、90例)相比分别上升19.6、10.2倍.1 102例发热就诊患者男性499例(45.3%),女性603例(54.7%).年龄构成呈现一个不典型的“M”形,5~10岁年龄组127人(11.5%)构成多.2014年发热人数与清开灵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等药物相关系数为0.85 ~ 0.97(P<0.05).从发热人数和药物使用量分析,异常均出现在8月23日.结论 症状监测显示2014年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登革热暴发疫情在8月23日出现异常,比常规监测提早近1个月.应重视症状监测的公共卫生意义.

  • 江苏省2006-2014年伤害监测系统中头外伤病例特征分析

    作者:杨婕;杜文聪;周金意;张永青;施展;邱晶;武鸣

    目的 分析江苏省伤害监测系统收集的头外伤病例特征.方法 收集2006-2014年因伤害首次在江苏省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门/急诊就诊的头外伤病例资料,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结果 2006-2014年江苏省6家监测医院共报告头外伤133 172例,占所有受伤比例的26.2%(133 172/509 175),男女性别比为2.18∶1.头外伤发生的前五位原因分别是跌倒/坠落24.6%(32 796例)、钝器伤24.4%(32 446例)、机动车车祸20.3%(26 993例)、刀/锐器伤10.7%(14 183例)和非机动车车祸6.7%(8 919例);头外伤高发地点主要是公路/街道32.5%(43 262例)、工业和建筑场所22.2%(29 526例)、家中20.5%(27 295例)及公共居住场所10.8%(14 367例);发生时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37.9%(50 479例)、驾乘交通工具26.1%(34 749例)和有偿工作24.8%(33 034例);不同性质的头外伤受伤程度构成不同,轻度伤主要由挫伤和擦伤构成,占63.5%(67 929/106 912),中度伤病例中,脑震荡、脑挫裂伤21.5%(5 119/23 803)和骨折14.9%(3 554/23 803)的比例有一定升高,重度伤主要由脑震荡及脑挫裂伤构成(74.6%,1 833/2 457);133 172例头外伤中78.8%(104 940例)的结局是治疗后回家,仅有0.1%(134例)死亡.结论 头外伤在江苏省伤害监测病例中的比例高,应在伤害防制中引起重视.

    关键词: 伤害 监测 头部
  • 基于患者医疗需求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谢年华;许骏;姚中兆;周旺;王夏

    目的 探索和评价基于患者医疗需求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模式.方法 收集2012-2013年武汉市13个区级CDC治疗的268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及2013-2014年13个区级定点医院治疗的275例HIV/AIDS,比较两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武汉市基于患者医疗需求的、由医疗机构临床医师提供的“一站式”抗病毒治疗模式及服务体系建成.该模式入组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治疗6~12个月免疫恢复率以及治疗12个月存活并坚持治疗率均优于由CDC公共卫生医师提供的抗病毒治疗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模式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结论 基于患者医疗需求的抗病毒治疗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为本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可为其他地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借鉴.

  • 2014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儿童头外伤就诊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作者:纪翠蓉;段蕾蕾;耳玉亮;叶鹏鹏;汪媛;邓晓;高欣;金叶;王临虹

    目的 了解我国儿童头外伤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征.方法 利用2014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数据,对首次在NISS监测点医院门/急诊室就诊的<18岁儿童头外伤病例进行分析,了解其人口学、伤害事件和临床特征.结果 2014年NISS共收集儿童头外伤病例47 690例,男童32 542例,女童15 148例.1~4岁年龄组所占比例高(43.47%).10月份、18:00是儿童头外伤的高发期.儿童头外伤伤害原因前三位的依次是跌倒/坠落(69.57%)、钝器伤(14.23%)、道路交通伤害(11.01%).儿童头外伤主要发生在家中(44.98%)、公共居住场所(19.65%)和公路/街道(15.81%).儿童头外伤发生时的主要活动是休闲活动(77.88%),其次是驾乘交通工具(7.32%),体育活动(5.72%).2014年儿童头外伤病例以非故意伤害(95.35%)、挫伤/擦伤(71.69%)、轻度伤害(85.27%)、治疗后回家(90.25%)为主.结论 2014年NISS收集的儿童头外伤病例男童多于女童,家中是儿童头外伤发生的主要场所,跌倒/坠落、钝器伤、道路交通伤害是导致儿童头外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伤害 头部 儿童 监测
  • 浙江省2013年麻疹疫情时空分布特征

    作者:张兵;严睿;何寒青;李倩;胡昱;陈雅萍;谢淑云

    目的 探讨浙江省麻疹疫情的时空演变规律.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采用Power-law的时空多成分模型拟合浙江省各县(市、区)2013年麻疹逐日发病个案数据,通过时间自相关、局部特性、空间流行等成分值比较各县(市、区)麻疹的流行特征.结果 浙江省2013年麻疹报告总例数为1 494例,发病率为2.72/10万;Power-law算法相比一阶确定性邻近矩阵,模型拟合后的赤池信息量准则更低;麻疹疫情后续传播影响较大的区域主要是柯桥区、萧山区和越城区(时间自相关成分分别为1.39、0.88和0.77);麻疹本地发病风险较大的区域主要是柯桥区、衢江区和萧山区(局部特性成分分别为4.06、3.74和3.55);麻疹疫情受邻近区域影响较大主要是柯桥区、上虞区和建德市(空间流行成分分别为3.08、2.54和2.21).结论 浙江省各县(市、区)麻疹疫情的时空流行特征存在异质性,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更易控制麻疹疫情.

  • 青岛市2010-2014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病例特征分析

    作者:张西江;周静;宋鑫;姜珍霞

    目的 分析青岛市2010-2014年历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青岛市有针对性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青岛市2010-2014年HIV/AIDS报告病例及哨点监测资料,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4年,青岛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0.8∶1,20~ 39岁年龄组病例占77.1%;65.6%为未婚者;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67.6%;同性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MSM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结论 MSM人群为青岛市艾滋病流行的主要高危人群,同时需要加强对女性性乱人群的监测检测,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工作,探索适合的防控模式,有效遏制艾滋病在青岛市的传播和流行.

  • 福建省2011-2014年手足口病相关病原柯萨奇病毒A组10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陈炜;翁育伟;何文祥;朱颖;张拥军;黄萌;谢剑锋;郑奎城;严延生

    目的 了解2011-2014年福建省手足口病相关病原其他肠道病毒中优势血清型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A10)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11-2014年福建省确诊为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的1 525例手足口病病例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培养和鉴定分型,扩增、测序并分析其中优势血清型Cox A10的完整VP1区基因片段.结果 共分型鉴定出407例其他肠道病毒病例,包括CoxA 10病例103例(占25.3%).Cox A10病例在2011-2014年福建省手足口病病原谱的年度构成比分别为11.0%、6.0%、18.4%和9.2%.与手足口病总体疫情相比,Cox A10病例在地区、性别、年龄组的分布上没有特异性,致重症率较高.VP1区基因序列分析显示,Cox A10福建分离株与原型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低(76.0%~77.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1.9% ~93.6%.进化分析显示,CoxA10福建分离株与原型株及国外地区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远,与国内地区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近.Cox A10福建分离株分布在进化树上的多个分支.结论 CoxA10为2011-2014年福建省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之一.Cox A10福建分离株与国内相应分离株同进化共循环.

  • 河南省2014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病原学分析

    作者:李幸乐;李懿;张白帆;隋美丽;潘静静;陈志娟;程宁宁;杜燕华;卫海燕

    目的 分析2014年河南省手足口病(HFMD)重症病例病原学特征.方法 整群抽取郑州市某儿童医院2014年4-6月244例HFMD住院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粪便标本,病原学检测采用荧光定量RT-PCR、病毒分离、VP1测序比对等方法.病原学特征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结果 244例手足口病病例中,重症组109例,轻症组135例,肠道病毒(EV)通用引物RT-PCR阳性229例,阳性率为93.85%.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CoxA10的感染构成比分别为83.84%、5.68%和8.30%.EV71感染致8例心肺功能衰竭,2例死亡;CoxA10感染致1例心肺功能衰竭、死亡.重症组与轻症组之间肠道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12,P=0.021).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重症组和轻症组EV71、Cox A16和其他EV感染构成比进行统计学比较,P=0.048.EV71和CoxA10感染致心肺功能衰竭发生率和致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0.051,P=0.821和x2=2.198,P=0.138).2014年河南省CoxA10分离株属于基因6型,VP1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3% ~ 99.7%和96.3%~100.0%.结论 EV71仍然是河南省HFMD的主要病原.Cox A10在感染病原谱中所占比加大,且感染后可致心肺功能衰竭,应加强对其他EV的监测.

  • 中国13个省份结核分枝杆菌5种特异性抗原人T细胞表位多态性分析

    作者:陈双双;徐永娟;肖诗琪;李马超;刘海灿;赵秀芹;蒋毅;吴移谋;万康林

    目的 分析我国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临床分离株中GlnA1、Mpt70、LppX、GroES和LpqH 5种抗原编码基因多态性及其人T细胞表位的多态性.方法 选取13个省份临床分离的173株MTBC,采用PCR扩增5种抗原基因,并运用BioEdit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其人T细胞表位与非表位的变异情况.利用Mega 6.0软件分别计算同义突变率(dS)和非同义突变率(dN)及其比值.结果 173株菌的基因glnA1非表位区出现2个非同义突变位点;基因mpt70表位区出现1个非同义突变位点;基因lpqH表位区表现为1个非同义突变位点和1个同义突变位点;groES在整个基因中未发现任何突变;基因lppX表位区表现为5个非同义突变和1个同义突变位点,其中152位的氨基酸相同位点有9株菌发生了同义突变,表现较高的多态性.同时基因lppX的15个T细胞抗原表位中有7个表位发生了改变,其dN/dS值为0.19.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pt70、LppX和LpqH的人T细胞表位区具有多态性,反映了此抗原可能参与逃避宿主免疫的分化选择.GlnA1的非表位区的多态性,对该菌株的免疫反应影响较小.GroES序列相对保守,不具有明显的多态性,可能对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诊断及新型疫苗的研制具有重要作用.

  • 河南省2011-2014年D群宋内志贺菌病原学监测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赵嘉咏;张白帆;穆玉姣;苏佳;黄丽莉;夏胜利;许汴利

    目的 分析2011-2014年河南省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216株D群宋内志贺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耐药谱及代表性菌株的PFGE指纹图谱特征,为志贺菌病的病原学监测及暴发溯源提供基线数据与方法学参考.方法 采集腹泻患者粪便样本,SS平板分离培养18~ 24 h,采用克氏双糖铁(KIA)/动力-吲哚-尿素(MIU)与API20E系统进行生化鉴定,利用志贺菌分型血清进行玻片凝集;使用热裂解法制备DNA模板,采用多重PCR鉴定毒力基因种类.根据国际PulseNet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分型监测网络公布的宋内志贺菌PFGE分型技术方案进行PFGE分子分型与聚类分析.结果 216株D群宋内志贺菌中,98株为宋内Ⅰ型,118株为宋内Ⅱ型;各菌株均携带不同的毒力因子编码基因,包括SHET-1B、SHET-2、ial、ipaH,具有4种毒力基因组合类型;216株宋内志贺菌均为耐2种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株,其中耐2~4种为34株(15.7%),耐5~8种为147株(68.1%),耐9~ 10种为24株(11.1%),耐11种为7株(3.2%),耐13种为4株(1.9%).100株宋内志贺菌经XbaⅠ酶切与PFGE后共分为31种不同带型,相似度为68.6%~ 100.0%,各带型包含菌株数为1~13株不等.结论 2011-2014年河南省宋内志贺菌均携带致病性毒力基因,菌株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其PFGE指纹图谱呈现多样性的同时又具有较显著的优势带型特点,部分带型与其对应的耐药谱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与相同的聚集性.

  • 血清直接胆红素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关系的研究

    作者:陈启才;肖娟;张鹏鹏;陈莉莉;陈潇潇;王束玫

    目的 探讨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关系.方法 基于山东某市职工纵向体检资料,构建2006-2011年动态体检队列,选取未患MS和至少有两次完整体检资料的5 258名调查对象纳入基线,将血清DBIL水平与MS及其组分建立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ALT、AST、谷酰转肽酶、血尿酸、血尿素氮和白细胞等相关因素后,分析DBIL与MS发生的相关性,计算RR值及95%CI.结果 血清DBIL每升高1 μmol/L,MS的发病风险降低27.8%(RR=0.722,95%CI:0.654 ~ 0.797).DBIL与MS各组分关系中,血清DBIL与超重/肥胖、高脂血症的负相关关系显著.按性别和年龄分组分析,<55岁者中,男女性血清DBIL与MS发病的负相关关系显著.结论 血清DBIL水平的升高与MS及其组分中的超重/肥胖、高脂血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能降低<55岁男女性研究对象MS发病风险.

  • 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在幼儿期加强免疫对免疫保护持久性影响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冯艺;吕静静;刘甲野;颜丙玉;宋立志;梁晓峰;李黎;张国民;王富珍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对初次免疫(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免疫持久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乙肝疫苗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在其幼儿期(2~3岁)时加强免疫3剂次者作为加强免疫组,按照1:1匹配原则随机选择性别、居住乡镇相同的未加强免疫者作为未加强免疫组;于初免5年后采血检测抗-HBs和抗-HBc.结果 加强免疫组和未加强免疫组初免5年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7.39% (224/230,95%CI:94.41%~99.04%)和53.91%(124/230,95%CI:47.24%~60.48%),几何平均抗体浓度(GMC)分别为1 140.02(95%CI:887.46~1 464.46)mIU/ml和11.53 (95%CI:8.73~ 15.23) mIU/ml;两组5年随访抗体阳性率和GM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V突破性感染率分别为0.87% (2/230)和2.17%(5/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初免5年后抗-HBs阳性率与是否加强免疫和初免时抗-HBs水平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38.75(95%CI:16.23~92.54)和3.06(95%CI:1.51 ~ 6.17)(P值均<0.05).结论 乙肝疫苗初免正常应答或高应答儿童在幼儿期加强免疫可有效提高抗体持久性,但对预防HBV感染可能无明显作用.

  • 中国社区成年人群HBsAg阳性者医疗和就诊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郑徽;王富珍;张国民;吴振华;缪宁;孙校金;王华庆;崔富强;梁晓峰

    目的 分析我国社区成年人群HBsAg阳性者的医疗和就诊行为特征,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在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建立的HBsAg阳性者队列基础上,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开展队列随访调查.在2014年的随访中,采用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方法收集就诊医院的诊断、常规体检、治疗及用药等医疗就诊信息.使用SPSS 18.0软件分析数据,并对HBV感染者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x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18岁HBsAg阳性者2 478例,其中853例(34.4%)有医院乙肝就诊史;在就诊的HBV携带者和慢性乙肝者中,51.2% (372/727)能够做到每年至少1次体检;31.5%(229/727)具有治疗史,其中约34.5%(79/229)采用中医治疗或单纯保肝治疗,56.8%(130/229)采取抗病毒治疗.二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和城乡分布是影响HBV感染者就诊的主要因素.结论 我国社区HBsAg阳性者的健康意识较低,其规范化随访体检和规范治疗仍面临挑战.

  • 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阴性配偶HIV新发感染研究

    作者:杨跃诚;张玉成;曹艳芬;唐仁海;杨世江;李林;姚仕堂;叶润华;王继宝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阴性配偶HIV新发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HIV/AIDS的阴性配偶中建立前瞻性队列,每年随访一次,进行问卷调查及HIV检测.结果 至2014年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2 091例,其中1 692例研究对象至少随访一次,34例研究对象新发感染HIV,累计观察时间为5 494.52人年,HIV新发感染率为0.62/100人年.2009-2010、2011-2012、2013-2014年HIV新发感染率分别为0.79/100人年、0.62/100人年、0.47/ 100人年.Cox回归分析显示,HIV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不坚持使用安全套(HR=4.64,95%CI:1.89~ 11.40,P=0.001);与阴性配偶入组时间相比,HIV/AIDS开始抗病毒治疗时间晚一年以上(HR=3.70,95%CI:1.44~9.49,P=0.007),HIV/AIDS未进行抗病毒治疗(HR=3.62,95%CI:1.14~ 11.51,P=0.029).结论 德宏州HIV/AIDS阴性配偶中HIV新发感染率相对较低.仍需在阴性配偶人群中进一步宣传坚持使用安全套的重要性,并尽早对HIV/AIDS进行抗病毒治疗.

  • 童年期虐待的不同形式与中学生自杀行为关联性研究

    作者:万宇辉;刘婉;孙莹;郝加虎;陶芳标

    目的 探讨不同形式的童年期虐待与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广州、新乡、沈阳和重庆4个地区14 221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了解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心理问题症状、童年期虐待经历及自杀行为等信息,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形式的童年期虐待对自杀行为发生的影响.结果 中学生童年期总体虐待、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检出人数(率)分别为7 246(51.0%)、5 824(41.0%)、5 409(38.0%)、1 039(7.3%)、2 042(14.4%)、1 174(8.3%)和548(3.9%).男生躯体虐待的检出率高于女生,女生情感虐待和自杀意念的检出率高于男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童年期性虐待、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控制相关混杂因素的作用后,童年期虐待经历会增加男生自杀意念(OR=2.03,95%CI:1.72~2.40)和自杀计划(OR=1.93,95%CI:1.57 ~ 2.37)的发生风险,增加女生自杀意念(OR=2.45,95%CI:2.12 ~ 2.82)、自杀计划(OR=2.46,95%CI:2.02 ~ 3.00)和自杀未遂(OR=2.12,95%CI:1.61~ 2.78)的发生风险.除童年期躯体虐待与男生自杀未遂外,不同类型的童年期虐待均是男女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随着童年期虐待种类数的增加,男女生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亦呈增高趋势(P<0.01).持续受虐以及施虐人为父母/其他的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结论 童年期虐待经历是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 中国18岁以下双生子出生体重与超重/肥胖的关联分析

    作者:刘青青;余灿清;高文静;曹卫华;吕筠;王胜锋;逄增昌;丛黎明;董忠

    目的 分析出生体重与儿童时期超重/肥胖间的关联.方法 使用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基线调查的<18岁双生子人群(共8 267对),采用双生子对内对照设计方法,探索出生体重与儿童青少年时期BMI及超重/肥胖之间的关联.结果 调整性别和卵型的影响后,出生体重每增加0.5kg,超重/肥胖的风险:幼儿及学龄前期(≥2且<6岁)儿童增加0.87倍,学龄期(≥6且<12岁)儿童增加0.69倍,青春期(≥12且<18岁)青少年增加0.28倍.结论 双生子出生体重与幼儿及学龄期超重/肥胖存在正向关联,但在指导实施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时仍需谨慎.

  • 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和吸烟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联合效应

    作者:陆芹;张建辉;刘永跃;陆红敏;田芸凡;布仁巴图;周逸鹏;张永红

    目的 探讨蒙古族人群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和吸烟的联合作用与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2002-2003年在完成2 589名蒙古族研究对象基线调查的基础上,进行10年随访观察,将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终点事件.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与吸烟状况将2 589名研究对象分为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不吸烟、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不吸烟、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四组.以Kaplan-Meier (K-M)方法描述4个组研究对象的缺血性脑卒中累积发病率.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比(HR)及其95%CI.结果 K-M分析结果显示,上述4个组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17% (15/1 278)、3.83% (37/967)、5.70%(9/158)、8.33% (15/180).经Cox模型分析,在调整年龄、男性、饮酒情况、SBP、DBP、BMI、FPG、TC、TG、LDL-C后,与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不吸烟组相比,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组、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组的HR值分别为2.26(95%CI:1.19~4.28)和2.45(95%CI:1.13 ~ 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高.结论 具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吸烟人群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

  • 北京市3家餐馆就餐者点餐营养素水平综合评价

    作者:梁宝婧;赵南茜;李立明;吕筠

    目的 分析北京市3家中餐馆就餐者点餐营养素含量,采用富含营养素食物(Nutrient-Rich Foods,NRF)指数法综合评价一餐的营养搭配.方法 选择北京市某商业区内经营温州菜、鲁菜和云南菜的3家中餐馆,收集全部菜品的主、配料重量,计算每道菜品的营养素含量;结合3家餐馆一段时期内的点餐流水单,计算人均点餐营养素含量,并利用NRF指数综合评价一餐营养素水平.结果 3家餐馆就餐者一餐人均点餐能量为4 973.9(P25~ P75:3 575.6~6 971.0)kJ,参照午餐3 347.2 kJ和晚餐2 510.4 kJ的能量推荐摄入标准,88.2%桌次的人均点餐能量含量高于推荐摄入量.限制营养素含量:3家餐馆就餐者一餐人均点餐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均达到日推荐摄入量的70%及以上;且一餐人均点餐钠含量均高于一日钠适宜摄入量(1 500 mg),超标率为87.9%.3家餐馆就餐者一餐人均点餐膳食纤维、钙、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含量远低于各营养素推荐摄入量.温州菜餐馆NRF93较高为5.50,云南菜餐馆低为2.26(P<0.001).结论 在外就餐者人均一餐营养素综合水平不理想,能量及3种限制营养素含量显著高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年修订版)》推荐或适宜摄入量、9种推荐营养素则远低于推荐摄入量.

  • HIV阳性男男性行为人群多性伴高危性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月;陈芳;丁凡;林小杰;王晓冬;刘乃鹏;刘晓宇;王威;张洪波

    目的 调查H1V阳性MSM多性伴高危性行为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滚雪球”方法,在成都、重庆和广州市招募年龄≥18岁、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为研究对象,取得知情同意后进行电子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近6个月的性伴和性行为状况、焦虑和抑郁症状评定等.采用x2检验、t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501名HIV阳性MSM平均年龄(30.24±7.70)岁,近6个月多性伴高危性行为报告率为17.4%(87/5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6个月多性伴高危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婚姻状况为在婚(OR=1.93,95%CI:0.77~ 4.84)、离异或丧偶(OR=3.94,95%CI:1.66~9.36),有焦虑症状(OR=2.22,95%CI:1.16 ~4.27),有男性固定性伴(OR=5.04,95%CI:1.08 ~ 23.54)、男性偶然/商业性伴(OR=2.54,95%C1:1.34 ~ 4.80),高危性行为时饮酒(OR=3.00,95%CI:1.37 ~ 6.62)、性行为时使用Rush主要成分为(烷基亚硝酸盐)(OR=3.53,95%CI:1.72 ~ 7.23),将自己的HIV感染状况对男性固定性伴部分告知(OR=1.84,95%CI:0.78~ 4.33)、均未告知(OR=2.68,95%CI:1.25~5.73)和性感觉评分高者(OR=1.09,95%CI:1.03 ~ 1.15).结论 HIV阳性MSM的多性伴高危性行为加速HIV的流行,因此,在发展针对该人群心理行为特征的高危性行为干预方法的同时,亟需建立有效遏制HIV经性传播的医学或生物学措施.

  • 我国12个省份中小学生阳光接触时间状况分析

    作者:伍晓艳;许韶君;高国朋;金菊香;华文娟;陶芳标

    目的 分析我国中小学生阳光接触时间状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按照地理区域分布选取12个省份的43 771名在校学生或家长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编问卷调查学生学习日和周末平均每天阳光接触时间及相关因素,采用x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群体之间率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阳光接触时间≤2h/d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小学生每天平均阳光接触时间为2.49 h和3.22 h.其中学习日平均阳光接触时间≤2h/d和>2 h/d所占比例分别为60.81%(26 616/43 771)和39.19%(17 155/43 771);周末期间阳光接触时间≤2h/d和>2 h/d所占比例分别为44.05%(19 283/43 771)和55.95%(24 488/43 771).在学习日,不同性别、城乡、居住地区、自评学习成绩、家庭住房类型、上下学交通方式和视屏时间的儿童青少年之间,阳光接触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周末,不同性别、家庭居住地、居住地区、自评学习成绩、家庭住房类型和上下学交通方式的儿童青少年之间,阳光接触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学习日和周末,小学、女生、城市、居住在中部或西部地区、自评学习成绩好或中等、家庭住房为楼房和视屏时间>2 h/d是中小学生阳光接触时间较少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中小学生学习日每天平均阳光接触时间较少,其报告率较高,不同群体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东风-同济队列研究:研究方法及调查对象基线和第一次随访特征

    作者:何美安;张策;朱江;姚平;李秀楼;袁晶;王峰;刘跃伟;陈卫红

    目的 探讨环境、职业因素、个人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和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某职业人群的主要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 东风-同济队列研究为一项建立有生物样本库的前瞻性开放式队列研究.2008-2009年对湖北省十堰市东风汽车公司退休职工进行基线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和血液样本采集.计划每5年随访一次.2013年4-10月完成了第一次随访,再次进行了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和血液样本采集.结果 基线调查共邀请了31 000名东风汽车公司退休职工,其中27 009名(占87%)退休职工同意参加并提供了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和基线血液样本.东风-同济队列研究入选人群的基线平均年龄为63.6岁,其中男性占44.6%.2013年第一次随访共纳入了38 295名退休职工,男性占44.7%.在2013年第一次随访研究人群中,40.5%的参与者为高中及以上学历.队列人群男性和女性的现在吸烟率分别为33.6%和2.0%,饮酒率分别为39.9%和10.6%;38 295人群中流行病学调查自我报告的慢性疾病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41.1%、高脂血症24.3%、糖尿病13.9%、冠心病16.7%、中风5.1%、慢性支气管炎12.7%和哮喘4.0%;男性高血压和中风的自我报告患病率高于女性.2008年基线人群中,共有25 978人随访到相关信息,2008年基线人群第一次的随访率为96.2%.结论 东风-同济队列的建立为研究遗传、环境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慢性病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

  • 健康管理方案对超重/肥胖人群的减肥效果分析

    作者:王政和;杨宜婷;付连国;阳益德;王烁;马冬梅;马蕊;从仁怀;林晓亮

    目的 探索健康管理方案对超重/肥胖人群的减肥效果,为制订安全有效的减肥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志愿招募的方式于2013年9月1日至10月15日招募在北京居住满1年、年龄在22~ 55岁之间、BMI≥24 kg/m2且无器质性病变的志愿者738人,将其随机分为一般管理组和健康管理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减肥干预;在基线和干预6个月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体成分指标,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差异评价健康管理方案的减肥效果.结果 共有618名研究对象完成了随访,其中健康管理组297人,一般管理组321人.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健康管理组和一般管理组的体重和体脂率均有所下降,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健康管理组的体重下降量(2.19 kg)和体脂率下降量(2.19%)均高于一般管理组的0.97 kg和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健康管理组的减重有效率(24.2%)和减脂肪有效率(52.5%)高于一般管理组的11.8%和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健康管理方案能够有效降低超重/肥胖者的体重和体脂率.

  • 中国10个地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情况分析

    作者:郭杰;余灿清;吕筠;郭彧;卞铮;周汇燕;谭云龙;裴培;陈君石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的10个地区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现状及其地区差异.方法 CKB项目于2004-2008年在10个项目地区募集512 891名30~ 79岁队列成员并完成基线调查.本研究利用CKB项目的基线信息,比较对年龄和/或性别进行调整后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其控制情况的地区差异.结果 10个项目地区中,高血压患者共180 621人(35.2%),其中浙江项目地区患病率高(44.4%),海口项目地区患病率低(22.0%).农村地区人群患病率(35.1%)高于城市(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高血压人群中,知晓率为33.1%(59 703/180 621),治疗率为36.1%(65 172/180 621),控制率为12.4%(22 329/180 621),服用降压药物的人群中控制率为30.5%(19 884/65 172),其中苏州项目地区的男性控制率(17.4%)和服药控制率(39.1%)高于其他地区,柳州项目地区的女性控制率(23.5%)和服药控制率(42.6%)高于其他地区.结论 CKB项目10个地区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偏低,研究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存在明显地区差异.

  • 精准医疗:分子流行病学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宋菁;胡永华

    自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到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精准医疗计划,人类初步完成基因组到生物学、生物学到健康、健康到社会的三级跳.作为新型交叉领域,精准医疗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命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社会学和信息学等多学科的共同支撑和促进.分子流行病学作为流行病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交叉学科,被认为是促进精准医疗的核心力量.本文将基于精准医疗和分子流行病学各自的特点和研究进展,着重探讨分子流行病学对精准医疗的贡献和意义,并展望精准医疗未来可能的机遇与挑战.

  • 孕期大气细颗粒物PM2.5暴露及对早产的影响研究

    作者:程雁鹏;冯永亮;段小丽;赵楠;王君;李春霞;郭朋鸽;解冰洁;张芳

    目的 探讨空气中粒径≤2.5 μm的颗粒物(PM2.5)对早产的影响情况.方法 以受孕日期在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太原市区1 88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WHO对早产的定义,将研究对象分为早产组和足月产组,关联性分析时再将早产组分为轻度早产组、早期早产和极早早产组.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健康状况、分娩情况、家庭准确住址等资料;收集太原市8个监测点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10日PM25日平均浓度,根据反距离加权法计算孕妇孕期每天PM2.5暴露浓度,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M25对早产的影响情况.结果 1 839例产妇的早产发生率为8.21%(151/1 839).调整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孕前BMI等因素后结果显示,在分娩前第2周PM25浓度暴露值每增加10 μg/m3,早产风险增加8.7%(0R=1.087,95%CI:1.001 ~ 1.182),轻度早产风险增加9.9%(OR=1.099,95%CI:1.007 ~ 1.200).分娩前第2周孕妇处于PM2.5高水平环境(≥75 μg/m3)中,早产风险增加0.8%(OR=1.008,95%CI:1.000~ 1.017),轻度早产风险增加1.0%(OR=1.010,95% CI:1.001~1.018).结论 孕妇在孕晚期尤其是在分娩前半个月,PM25高浓度暴露会导致早产风险增加.

  •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进展

    作者:张斐斐;刘志东;张彩霞;姜宝法

    近几十年来,病例对照研究衍生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本文对其中四种方法(二阶段设计、病例镜像研究、暴露交叉研究以及病例-病例-时间-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适用情况、优点及局限性进行综述.

  • 艾滋病病毒1型CRF01_AE毒株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作者:李敬云

    CRF01 AE是我国目前流行的主要HIV-1毒株,具有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本文从该毒株的发现起源与命名、在国内外的流行过程、参与形成的重组毒株以及致病性等方面进行介绍,并讨论了与流行病学特征密切相关的社会和生物学因素.

  • 探寻肥胖切点的方法在糖尿病筛查/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沛竹;侯旭宏;贾伟平

    合适的肥胖切点(如BMI、腰围)有助于发现糖尿病及其高危人群,是实施肥胖干预的依据.由于种族差异,针对不同种族人群应制定不同的肥胖切点.目前肥胖切点的制定多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他方法还有限制性立方样条和分式多项式模型.本文对应用以上3种方法寻找人群糖尿病筛查/诊断肥胖切点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了解不同人群糖尿病筛查/诊断的肥胖切点、明确不同方法判定切点的意义.

  • 寨卡病毒病若干流行病学问题

    作者:卢桂阳;苏迎盈;汪宁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疾病.2015年在美洲地区发生大规模的传播与流行,因可能与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有关,2016年2月被WHO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本文搜集期刊、在线论文及WHO文件进行综述.寨卡病毒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者、隐性感染者及非人灵长类动物等;目前该病传染期尚不明确,但通过患者血液、唾液、精液及尿液DNA检测期推断,其传染期至少可达2个月;寨卡病毒主要经虫媒传播,但也可能通过母婴、血液及性传播.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寨卡病毒感染与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以及其他神经和自身免疫综合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仍需更多的研究予以证实.依靠灭蚊、防蚊可阻断绝大多数的寨卡病毒感染,但仍需采取更多的措施预防寨卡病毒通过母婴、血液及性传播.该病目前仍有一系列的流行病学问题尚待解决,亟需更多的研究以全面地了解其流行病学规律.

中华流行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