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중화류행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6450
  • 国内刊号: 11-233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lxbx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立明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中国女性乳腺癌疾病负担分析

    作者:王乐;张玥;石菊芳;代敏

    目的 分析我国女性乳腺癌疾病负担数据以系统了解其疾病负担情况.方法 自《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全国三次死因回顾性调查、《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GLOBOCAN 2012 、Cancer Incidence in Five Continents、WHO死亡率数据库和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3国内外8个资料数据源,摘录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数据,分析乳腺癌疾病负担现况及发展趋势.结果 全国三次死因回顾性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乳腺癌死亡粗率在1973-2005年间翻了1倍(城市和农村增幅分别为127.4%和75.2%);其中Joinpoint分析显示,WHO死亡率数据库中1987-2000年我国乳腺癌死亡粗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3.1%(P<0.05);《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来源的2002-2013年城市地区乳腺癌死亡粗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2.7%(P<0.05),农村则无明显变化(P>0.05);GLOBOCAN2012估计2012年我国乳腺癌世标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是22.1/10万和5.4/10万,其中发病率从40岁开始上升,至45 ~59岁达到峰值后趋于平缓;《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城市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农村地区的2倍和1.5倍;GLOBOCAN 2012预测至2035年我国乳腺癌发病与死亡将分别达到25.2万例和7.6万例,其中65岁以上乳腺癌患者数量增幅更明显;GBD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乳腺癌DALY为166.6万人年,占全球12.7%,较1990年增加56.7%,其中DALY率峰值年龄是50 ~ 59岁,伤残损失寿命年占DALY比重的全国水平为8.7%(分省份该数值范围为8.1% ~ 9.0%).结论 我国女性因乳腺癌所致疾病负担日趋加重,尤其城市人群;建议深入开展乳腺癌DALY研究.

  • 2012年中国新报告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随访1年婚姻行为情况分析

    作者:韩晶;汤后林;许娟;李健;毛宇嵘

    目的 分析我国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MSM感染者)确证后婚姻及危险行为变化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预防二代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艾滋病网络直报病例报告卡和2013年12月31日艾滋病随访管理定时数据库,对2012年新报告MSM感染者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婚姻状况和高危行为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新报告MSM感染者中,66.1%(10 426/15 768)为未婚,69.6%(10 970/15 768)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012年随访到的MSM感染者中,1年后有96.0%(14 451/15 049)仍接受随访,其安全性行为比例从首次随访前的67.7%(9 779/14 451)上升到91.1%(13 277/14 451);发现感染HIV时已婚有配偶的MSM感染者中,64.1%在1年后仍维持有配偶状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1.540,95%CI:1.138~ 2.085)、职业为工人(OR=1.430,95%CI:1131~1.808)、干部职员(OR=1.610,95%CI:1.236 ~ 2.098)和农民(OR=1.661,95%CI:1.214 ~ 2.271)相对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和职业为商业服务的MSM感染者更易采取安全性行为.始终无配偶(OR=0.563,95%CI:0.439 ~ 0.722)、有配偶变无配偶(OR=0.624,95%CI:0.448 ~ 0.870)和无配偶变有配偶(OR=0.444,95%CI:0.288~0.687)较始终有配偶的MSM感染者更易发生危险性行为.结论 规范化的随访管理有助于MSM感染者采取安全性行为,随访过程中需针对无配偶/固定性伴、低文化程度、职业为商业服务的MSM感染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HIV的二代传播.

  • 北京市1965-1974年居民死因分析

    作者:韦再华;谢学勤;刘菲;王苹;王晶;高燕琳;苏健婷;杜婧;刘庆萍

    目的 填补1965-1974年北京市居民死亡资料的历史空白,为其他地区死亡数据的补充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专家咨询了解北京市居民死亡资料保存情况,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采集北京市城区该期间死亡居民户个案信息.应用死亡率、死亡构成、死因顺位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收集1965-1974年北京市城区10个派出所保存的死亡居民户个案信息11 668条.该时期北京市城区居民前十位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病、意外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类疾病,占全死因的84.19%.意外伤害占总死亡的13.22%,高于1964年与1975年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杀占全部意外伤害死亡的54.47%,位居意外伤害死亡的首位.男性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意外伤害、肿瘤和心脏病,女性为心脏病、肿瘤和脑血管病.结论 1965-1974年北京市城区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从传染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过渡.受历史原因影响,意外伤害成为该时期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 病毒载量检测对HIV抗体确证实验结果不确定样本的辅助诊断研究

    作者:赵璇;程绍辉;郑敏娜;李龙;朱静瑾;宁铁林

    目的 明确在HIV抗体确证实验结果不确定,又需及时诊断的情况下,病毒载量检测对诊断的辅助作用.方法 对2015年天津市MSM人群中32例HIV抗体确证实验结果为不确定的样本进行两次HIV病毒载量检测,并对该样本进行跟踪随访和确证实验,以证实其感染情况.结果 32例样本在HIV抗体确证实验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两次病毒载量全部检测到数值,经随访抗体确证实验全部判为阳性.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与抗体确证实验结果相符.结论 病毒载量检测可以对窗口期感染者进行有效的辅助性诊断,可作为抗体确证实验结果不确定样本的辅助诊断依据.

  • 叶酸与甲基-CpG-结合蛋白2基因表达在宫颈癌变中的关系及交互作用

    作者:李巧玲;丁玲;南晶;刘春亮;杨作凯;陈芳;梁雅丽;王金桃

    目的 探讨叶酸和甲基-CpG-结合蛋白2(MeCP2)表达在宫颈癌变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4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患者71例(34例CIN1和37例CIN2+)及61名宫颈正常(NC)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生物法检测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水平,Western blot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宫颈组织中MeCP2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Kruskal-Wallis H检验、x2检验、x2趋势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模型(GMDR)评价交互作用.结果 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血清叶酸(H=44.71,P<0.001;趋势检验x2=24.48,P<0.001)和红细胞叶酸(H=5.28,P<0.001;趋势检验r=3.83,P<0.05)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水平呈正相关(r=0.270,P< 0.001);MeCP2蛋白(H=33.72,P<0.001;趋势检验r=14.74,P<0.001)和mRNA(H=19.50,P<0.001;趋势检验,=10.74,P<0.001)表达量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叶酸水平与MeCP2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血清叶酸:r=-0.226,P=0.003;红细胞叶酸:r=-0.164,P=0.004).GMDR交互作用分析表明,在SCC组和CIN2+组,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缺乏,MeCP2蛋白高表达与MeCP2mRNA高表达呈现交互作用.结论 叶酸缺乏和MeCP2基因异常高表达可增加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风险,血清叶酸缺乏、红细胞叶酸缺乏、MeCP2蛋白高表达和MeCP2mRNA高表达在宫颈癌变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 湖北省某市2014年中老年男性HIV感染及与暗娼关系分析

    作者:刘漫;肖琛嫦;王棠;刘家发;李十月;燕虹

    目的 了解湖北省某市中老年男性HIV感染状况,并分析HIV感染与暗娼的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该市城郊区和远离城区的街道/乡镇共抽取10个社区/村.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于2014年12月对抽取社区/村中634名≥50岁男性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该市中老年男性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13.3%(68/513),63.2%(371/587)认为自己不可能感染艾滋病,9.1%(52/573)可以接受婚外性行为,32.4%(189/583)对“付钱找小姐”表示赞同或无所谓.近半年有过性行为的人中,6.6%(15/228)报告与妻子或同居女友外的人有过性行为,其中63.6%(7/11)报告从未使用安全套,21.8%(128/586)表示身边有熟人朋友付钱找小姐.7例HIV阳性(1.2%,7/601),距离暗娼密集点近的3个调查点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5/119)、1.1%(1/95)和0.5%(1/192),而距离较远的2个乡镇未检出HIV阳性.13.2%(77/581)报告遇到过暗娼上门提供性服务,其HIV阳性检出率为5.2% (4/77),高于没有遇到过者[0.6%(3/504)](P=0.007).结论 该市中老年男性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感染风险认知低,具有一定的高危性行为,该人群HIV阳性检出率较高,且HIV感染可能与其和暗娼发生性交易有关.

  • 上海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男性异性恋者亲密伴侣暴力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刘瑛;杨咏梅;宁镇;郑煌;刘慧;唐海丰;张宇艳;何纳

    目的 了解上海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就诊男性异性恋者(HM)亲密伴侣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IPV)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15年3-8月对上海市2个艾滋病VCT门诊就诊的全部HM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样采集.应用WHO多国女性健康和家庭内暴力研究项目调查表.结果 共调查327名HM,平均年龄29.4岁,26 ~ 35岁占60.2%(197/327)、未婚者占57.8%(189/327)、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占78.8%(260/327),外地户籍占49.5%(162/327);有固定女性性伴占72.2%(236/327);72.2%(236/327)过去一年中有2个及以上的女性性伴;6.1%(20/327)报告有性病史.确证HIV阳性者占1.8%(6/327).28.4%(93/327)曾向女性性伴施加过IPV,躯体暴力、性暴力、情感暴力、冷淡忽视和控制暴力发生率依次分别为5.5%(18/327)、5.5%(18/327)、9.8%(32/327)和22.6%(74/327).曾与暗娟发生过性行为(aOR=2.19,95%CI:1.16~4.15)、曾看到过家庭内躯体暴力行为(aOR=3.19,95%CI:1.58 ~ 6.45)者更倾向于向女性性伴施加IPV.结论 上海市VCT门诊就诊的男性异性恋者中存在一定程度的IPV,有必要研究探讨在VCT门诊中开展IPV行为干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与暗娼发生性行为、曾看到过家庭内躯体暴力行为与施加IPV有关联,应进一步开展IPV与HIV之间关联的研究.

  • 河南省驻马店市2008-2014年艾滋病单阳家庭抗病毒治疗原阳者死亡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方方;王岚;金杉杉;徐芳;王璐

    目的 了解河南省驻马店市单阳家庭中接受抗病毒治疗原阳者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2008-2014年开展的开放式、前瞻性队列研究,每年随访一次,收集当地单阳家庭治疗原阳者的人口学特征、CD4+T淋巴细胞(CD4)、病毒载量、艾滋病相关症状、治疗启动日期、治疗机构级别、治疗方案等信息,以及随访期间的死亡结局,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死亡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8-2014年间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4 196例原阳者中,350例发生死亡,死亡率为1.88/100人年(95%CI:1.86/100人年~ 1.90/100人年).随访第1 ~7年的生存率依次为99.64%、97.70%、95.62%、93.54%、91.25%、86.86%和82.36%.年龄在≥50岁(HR=3.48,95%CI:2.67 ~ 4.55)、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HR=0.75,95%CI:0.56~ 1.00)、基线CD4水平在350个/μl以上(HR=0.55,95%CI:0.42 ~ 0.72)、基线病毒载量水平在400拷贝/ml以上者(HR=1.71,95%CI:1.32 ~ 2.22)和既往启动治疗者(HR=0.65,95%CI:0.41~1.05)是单阳家庭治疗原阳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驻马店市单阳家庭治疗原阳者的死亡率较低,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在治疗条件下,需进一步识别并控制影响治疗者生存的关键因素,提高治疗的及时性和依从性,使治疗者维持在较高的免疫水平,尤其要关注早期治疗、长期治疗者可能发生的耐药、治疗失败等不良事件.

  • 云南省德宏州2012-2014年成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耐药发生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姚仕堂;姚媛;时允;李品银;许元武;杨文芹;章银娣;尹春英;寸柳青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2012-2014年成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耐药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12年底在云南省德宏州接受抗病毒治疗半年及以上≥15岁的3 715例艾滋病患者,随访观察治疗12个月及24个月时的耐药发生情况.结果 3 715例患者以男性(56.6%)、26~45岁(72.6%)、已婚(76.0%)为主.感染途径主要是性传播(75.3%),基线治疗方案以奈韦拉平(NVP)+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组合相对较多(38.2%).随访期间至少接受过一次HIV病毒载量检测的患者共3 556例(95.7%),其中至少出现一次血浆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者253例(7.1%),均接受耐药检测,其中211例(83.4%)进行了耐药相关基因位点突变检测并有82例(38.9%)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2013年新发耐药52例,总人群新发耐药率为1.43/100人年;2014年新发耐药30例,总人群新发耐药率为0.88/100入年;整个队列的2年随访期间总新发耐药率为1.13/100人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5岁、吸毒传播、基线治疗方案为D4T+3TC +NVP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200个/μl者耐药发生率比年龄>25岁、性途径传播、基线治疗方案为NVP+3TC +AZT和基线CD4计数≥351个/μl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耐药患者中共发现11种HIV基因亚型,以CRF_BC(31.7%)、CRF01_AE (22.0%)、C亚型(19.5%)占多数,其中CRF BC/B'亚型、CRF_BC/CRF_01B亚型和CRF_BC/C亚型为混合病毒亚型的耐药者.耐药患者多数对NRTIs和NNRTIs耐药,耐药突变位点分别以M184V和K103N为主.结论 云南省德宏州成年患者抗病毒治疗新发耐药率相对较低,但对于年龄较小和吸毒传播者应加强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教育,及时监测耐药发生.

  • 中国6个省份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宋艺;万李;陈双双;徐永娟;刘志广;赵秀芹;刘海灿;吴移谋;万康林

    目的 分析北京、吉林、新疆、陕西、湖南、河南6省份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数据,了解耐药性结核病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6省份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背景资料,并使用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进行检测,再利用SPSS 20.0软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总体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23.42%和13.51%.北京、吉林、湖南、河南、陕西、新疆分离株耐药率分别为21.50%、12.24%、36.27%、42.86%、27.78%、24.39%,耐多药率分别为4.67%、8.16%、24.51%、26.53%、15.28%、14.15%.x2检验结果显示,各省份间单种药物耐药率、总体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核病的复发、治疗史与耐药结核病的产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耐药结核病的形势非常严峻,调查地区结核病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应针对各地区主要的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干预.

  • 老年人失能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李真真;汤哲

    中国目前老年人口的总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患病率和残疾率升高,其中失能老年人的人口数已逾千万.多项研究显示,老年人失能率因年龄、性别、居住地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且受健康、社会学及生活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国内外老年人失能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以期对该人群长期照料护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蒋露晰;任红宇;周海健;陈愉;邵祝军;秦天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目前对CAP病原体的检测仍是难点.早期确诊CAP病原体,明确病因,进而早期进行有效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采取灵敏有效的检测方法是病原学诊断的关键.本文对CAP病原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高危型HPV E6/E7 mRNA与宫颈癌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小红;钱艺美;缪铃;乐瑶;杜娟

    目的 探讨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出率与宫颈癌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宫颈癌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为A组,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B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入组患者高危型HPV E6/E7 mRNA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HPV E6/E7感染率和荧光定量PCR检查效率,分析HPV E6/E7感染与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A组阳性76例,阳性率为76.0%;B组阳性13例,阳性率为13.0%;A组阳性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22,P<0.001).两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HPV E6/E7 mRNA阳性率(76.0%)高于高度宫颈鳞状上皮病变者(26.1%)、低度宫颈鳞状上皮病变者(17.6%)和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者(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15,P=0.001;x2=9.114,P=0.001;x2=18.241,P<0.001).结论 宫颈癌患者HPVE6/E7mRNA检出率高,且随宫颈鳞状上皮病变加重,其HPV E6/E7 mRNA阳性率越高.

  • 腌腊肉制品摄入及与其他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交互作用和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探讨

    作者:李玥伶;冯斐;燕锦;陈莉玲;李晓玲;刘文辉;杨艳芳

    目的 探讨腌腊肉制品摄入频次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腌腊肉制品与饮食因素、生活方式的交互作用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400例原发、新发结直肠癌患者及同期400例健康体检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饮食因素、生活方式资料,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每年食用腌腊肉制品<8次者相比,8~23次者(OR=3.480,95%CI:2.022 ~ 5.991)、24 ~ 47次者(OR=4.526,95%CI:2.553~8.025)和≥48次者(OR=5.472,95%CI:3.105 ~ 9.642)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逐步升高;相乘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进食腌腊肉制品与辣椒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0.379,95%CI:0.190 ~0.758).相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腌腊肉制品与腌泡菜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腌腊肉制品与饮茶之间存在拮抗作用.GMDR法分析显示红肉、腌泡菜和腌腊肉制品三因素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P=0.001).结论 随腌腊肉制品摄入频次的增多,结直肠癌发病危险度逐渐增高.在对结直肠癌的发病影响中,腌泡菜与腌腊肉制品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经常饮茶、食辣椒与腌腊肉制品可能存在拮抗作用.红肉、腌泡菜和腌腊肉制品三者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

  • 陕西省育龄妇女围孕期增补叶酸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

    作者:李佳媚;屈鹏飞;党少农;李姗姗;柏如海;秦博文;颜虹

    目的 探讨陕西省育龄妇女围孕期增补叶酸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0-2013年陕西省怀孕且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及其子女的相关信息.将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母亲围孕期是否增补叶酸分别以因变量和自变量纳入多重线性回归及分位数回归模型,并控制相关混杂因素.结果 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围孕期增补叶酸者子女的出生体重高于未增补者,平均提高29.56 g(B=29.56,t=4.69,P<0.01).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当新生儿出生体重处于q=0~0.55、q=0.65、q=0.75~ 0.80百分位点时,增补过叶酸的母亲所生育子女的出生体重高于未增补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体重提高的幅度不一致,随着出生体重百分位点的增高,增补过叶酸的母亲所生育子女的出生体重与未增补者相比提高幅度逐渐减小.结论 围孕期增补叶酸可以提高新生儿出生体重,对体重较轻的新生儿影响更大,体重较重的新生儿影响较小甚至无影响.

  • 孕期增重与早产关联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张丹丹;谈迪心;王斌;蔡晓楠;周爱芬;张斌;李媛媛;夏玮;许奕华

    目的 探讨武汉市孕妇孕期体重变化对早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2014年就诊于武汉市定点妇女儿童保健医院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孕妇保健手册以及病历记录收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孕期增重与早产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调查11 323名孕妇,有效问卷11 020人(97.32%).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控制混杂因素后,孕期增重与早产的关联强度呈“U”形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孕期增重适宜(孕期增重P10~P90)相比,孕期增重不足(孕期增重<P10)、增重过多(孕期增重>P90)均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1.59(1.25 ~ 2.01)和1.46(1.13 ~ 1.88).结论 孕期增重不足或增重过多增加早产发生的危险性,应重视孕期体重监测,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

  • 锌指蛋白基因IKZF3多态性与中国长江以南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叶莉霞;付朝伟;江峰;孟炜

    目的 研究IKZF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长江以南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性间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SLE 213例,正常健康对照者234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KZF3基因多态性.在多个遗传模型(加性、隐性、显性)下,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广义多因子降维模型(GMDR),分析基因与疾病易感性、疾病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IKZF3基因rs114509391位点CA基因型的个体较AA基因型的个体患SLE的风险下降(OR=0.14,95%CI:0.03 ~ 0.56,P=0.006);且在显性模型仍存在统计学意义(OR=0.26,95%CI:0.09 ~0.81,P=0.02).分层分析提示rs9635726和rs9909593两位点可能与SLE发病也存在关联.表型研究显示,rs907091位点与肾脏损害(加性模型:OR=0.59,95%CI:0.35~0.98,P=0.043)、抗SSB抗体阳性(显性模型:OR=0.41,95%CI:0.18 ~0.96,P=0.040)相关;rs9909593位点GG、GA基因型的患者出现抗SSB抗体阳性的风险也较AA基因型患者下降(OR=0.37,95%CI:0.16 ~ 0.88,P=0.025).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研究位点为功能位点.结论 IKZF3基因rs114509391、rs9635726和rs9909593可能与SLE易感性相关,rs9909593、rs907091与SLE的临床表型相关.

  • 有向无环图在因果推断控制混杂因素中的应用

    作者:向韧;戴文杰;熊元;吴鑫;杨艳芳;王玲;戴志辉;李娇;刘爱忠

    观察性研究是流行病学病因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在因果推断时混杂因素往往会歪曲暴露与结局的真实因果关联.为了消除混杂,选择变量调整是关键所在.有向无环图能够将复杂的因果关系可视化,提供识别混杂的直观方法,将识别混杂转变成识别小充分调整集.一方面有向无环图可以选择调整更少的变量,增加分析的统计效率;另一方面有向无环图识别的小充分调整集可以避开未被测量或有缺失值的变量.总之,有向无环图有助于充分揭示真实的因果关系.

  • 大数据时代的药品安全主动监测:对照选择的挑战与机遇

    作者:王胜锋;詹思延

    电子医疗数据已成为大数据时代开展药品安全主动监测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确认药品与不良事件是否存在关联,要回归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选取恰当的对照进行对比.本文主要阐述不同对照选取的原理、适用情形,介绍、评价并比较各种对照选取的思路与参数,引入对照选择批量化实现的进展性成果,以期为我国利用电子医疗数据开展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提供方法学参考.

  • 中国乳腺癌筛查模式探讨

    作者:李卫芹;李蓉;刘佩芳;黄育北

    乳腺X线(钼靶)筛查乳腺癌虽然在西方国家取得病死率逐年下降的实效,但是目前不断有证据质疑乳腺癌筛查的综合收益,包括钼靶检查造成的放射线损害和重复钼靶检查以及活检等造成的过度诊断问题.此外,筛查模式的不同(包括不同的筛查人群、不同的筛查方法,以及不同的筛查间隔)所造成的筛查综合收益评价的差异,同样也是引起乳腺癌筛查争议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本文阐述导致上述争议的主要原因,同时在合理评定筛查综合收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改善乳腺癌筛查综合收益的可能途径.为了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乳腺癌筛查模式,决策者应综合考虑优化筛查人群、完善筛查技术、体现知情同意及探索个体化筛查模式4个方面问题.

  • 中国青年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及感染状况Meta分析

    作者:曹越;孟详喻;翁鸿;彭民金;燕虹;李十月

    目的 评价中国青年男男性行为人群(YMSM)艾滋病相关行为与感染状况.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PubMed,检索时限为2005年1月至2016年2月,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和评价,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37篇,样本含量32 110人.75.5%(95%CI:68.8% ~ 81.2%)YMSM以互联网为结识性伴主要场所,多性伴行为发生率为65.5% (95%CI:60.0% ~ 70.6%).近6个月89.1% (95%CI:84.2% ~92.6%)YMSM存在肛交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42.0%(95%CI:37.4%~46.6%);11.4%(95%CI:8.4%~15.4%)YMSM存在阴道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36.9%(95%CI:32.4%~41.6%).YMSM艾滋病感染率为5.0%(95%CI:3.9%~6 5%),亚组分析显示,YMSM艾滋病感染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且西部地区YMSM艾滋病合并感染率(6.3%,95%CI:4.7%~8.5%)显著高于东(4.2%,95%CI:2.6%~6.6%)、中部(1.9%,95%CI:0.8%~4.6%)地区(P<0.05).结论 YMSM普遍存在多性伴与无保护性行为,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亟待针对该人群开展艾滋病干预工作.

  • 叶酸、维生素B12和B6联合使用对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影响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作者:兰欣;党少农;赵亚玲;颜虹;严惠

    目的 评价联合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和B6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检索1980-2014年有关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和B6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关系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符合条件的研究.研究指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心肌梗死及中风,效应指标为反映发生风险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CI.运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效应综合,并做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采用Jadad评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包含26 395名研究对象.有8项研究综合显示3种B族维生素联合使用对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无显著影响(RR=1.00,95%CI:0.94~ 1.07);9项研究综合显示3种B族维生素联合使用对心肌梗死的发生无显著影响(RR=1.03,95%CI:0.94~ 1.13).9项研究综合显示3种B族维生素联合使用可使中风的发生风险降低14%(RR=0.86,95%CI:0.78 ~ 0.95).维生素B合剂组与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联合服用叶酸、维生素B12和B6能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2.53 μtmol/L(95%CI:-3.93 ~-1.12);亚组分析显示,随访时间、维生素剂量、疾病史均对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研究结论无显著影响;而中风的亚组分析显示,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补充B族维生素能降低中风的发生风险,叶酸和维生素B12在小剂量下预防中风的作用更为显著,而维生素B6随着剂量的增加效果显著,有心脑血管病史者联合补充B族维生素降低中风风险的效果较好.结论 联合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和B6对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心肌梗死的发生无显著影响,但可以降低中风发生的风险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

  • 住院抗结核治疗患者药物性肝炎发生及转归研究

    作者:陈诗娴;周玲;陈永忠;潘洪秋;唐少文

    目的 基于江苏省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2006-2012年结核病患者病案资料及出院后门诊随访记录,分析治疗过程中药物性肝炎的发生情况,为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结核病患者的住院病历及肝功能检测记录,采用两种标准(国际共识会议标准和美国胸科协会标准)判断肝损害,并对其相关因素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2年住院抗结核治疗患者共1 967例,男性1 403例(71.3%),肺结核1 790例(91.0%),初治患者1 528例(77.8%),涂阳患者979例(49.8%),合并其他疾病1 297例(65.9%).在两种标准下,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6.5%和8.3%,肝损害发生的中位时间为25 d和23 d.使用HRZE四联治疗方案者肝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方案组,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肝损害发生后,两种标准下分别有69.5%和70.1%的患者改变原有方案;经过调整药物或停药后,89.8%和88.4%的患者肝酶恢复正常.结论 在两种标准下,住院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分别有16.5%和8.3%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且多发生在治疗的前一个月内.因此,在抗结核治疗初期,对采用HRZE方案及男性结核病患者应加强监测,以减少药物性肝炎的发生.

  • 母亲孕期被动吸烟和补充叶酸与其子女孤独症行为的交互作用

    作者:蒋辉;刘俐;孙灯利;尹晓娜;陈招弟;吴传安;陈维清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被动吸烟和补充叶酸与儿童孤独症行为的交互作用.方法 以2014年深圳市龙华新区新人园的小班(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由家长填写问卷,询问儿童年龄、性别、早产、低出生体重、父母学历、父母生育年龄、家庭收入等,用孤独症行为量表评估儿童孤独症行为,按筛检界值31分和诊断界值62分将儿童分为正常组(<31分)、亚临床组(31 ~ 61分)和疑似临床组(≥62分).控制混杂因素后,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期母亲被动吸烟和补充叶酸对儿童孤独症行为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结果 孕期母亲被动吸烟与儿童孤独症行为呈正相关(亚临床组:OR=1.48,P<0.05;疑似临床组:OR=2.85,P< 0.05),孕期母亲补充叶酸与儿童孤独症行为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亚临床组:OR=1.04,P>0.05;疑似临床组:OR=0.75,P>0.05).分层分析显示,孕期母亲未被动吸烟的儿童中,孕期母亲补充叶酸与儿童孤独症行为呈负关联(疑似临床组:OR=0.30,P<0.05);孕期母亲补充叶酸的儿童中,孕期母亲被动吸烟与儿童孤独症行为显著正关联(亚临床组:OR=1.52,P<0.05;疑似临床组:OR=4.45,P< 0.05).进一步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孕期母亲被动吸烟和补充叶酸对儿童孤独症行为疑似临床组的交互作用明显(OR=5.30,P<0.05).结论 孕期母亲被动吸烟和补充叶酸与儿童孤独症行为关联,且存在交互作用.

  • 基于处方序列对称分析的他汀类药物肝脏安全性研究

    作者:方任飞;李静湖;张杰;高双庆;潘昱廷;詹思延

    目的 使用处方序列对称分析(PSSA)对他汀类药物的肝脏安全性进行探究,验证该信号检测方法在国内医疗保险数据库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以2013年我国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数据库中使用他汀类药物且同时使用保肝类药物的人群为研究对象,使用PSSA分析他汀类药物的肝脏安全性,确定洗脱期等研究参数,计算各他汀类药物的调整序列比(ASR).结果 在符合纳入标准的5 649人中,洗脱期设定为1个月,间隔期设定为60 d.他汀类药物总体的ASR为1.471(95%CI:1.395 ~ 1.550),阿托伐他汀的ASR为1.419(95%CI:1.335~ 1.508),辛伐他汀的ASR为1.307(95%CI:1.164 ~ 1.467).用药间隔30d内的信号较强.结论 经过PSSA,他汀类药物和肝脏损害可能存在潜在关联,尤其是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验证了PSSA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药品安全性信号检测方法在我国医疗保险数据库运用的可行性.

  • 家庭药物储存及儿童用药行为现况研究

    作者:聂晓璐;贾露露;彭晓霞;李惠茹;邢梅;林娜;李明霞;王晓玲

    目的 调查居民家庭药物储存及儿童用药行为,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在全国20家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回收13 940份完整问卷,结果显示,98.33%的中国居民有家庭药箱储备,家庭药箱中儿童药物储备种类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儿童感冒药(73.95%)、儿童内服止痛退热类药(48.01%)和儿童皮肤外用药(41.10%);居民购买家庭儿童常备药的途径主要是根据医生的处方和指导(71.18%);238个(1.71%)家庭曾发生过儿童药物中毒事件,过量服药为首位原因(44.96%);22.33%的家长用药前不重视说明书;儿童用药不规范行为主要有服用成年人药物(32.70%)、不按时服药(30.90%)、孩子发热就用退热药(26.35%).结论 中国家庭中儿童用药储备以小儿常见病的治疗药物为主,购买途径以医师处方为主,较为关注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儿童用药小规范行为较多,应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咨询功能,从多个途径指导和改善儿童安全用药.

  • 2014-2015年全国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数据分析

    作者:甄健存;卞婧;郑婷婷

    目的 通过数据评估全国部分三甲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抽取国际合理用药网络(INRUD)处方点评监测网中2014-2015年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78家网员单位上报的门/急诊应用抗菌药物处方.统计抗菌药物处方的基本信息,并对处方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点评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447 894张,处方合格率从2014年91.52%上升至2015年93.08%,两年抗菌药物使用率相近,分别为11.72%及12.04%.2014及2015年门/急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主要为不适宜处方,包括适应证不适宜(32.42%,34.02%)及用法用量不适宜(24.22%,18.56%)两种类型.结论 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体达标,但仍有个别地区未达到国家要求.不合理处方类型表明抗菌药物处方合理性仍有提高空间.

  • 抗结核治疗队列人群药物性肝损害的感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陈茹;王晶;唐少文;吕晓珍;张渊;武珊珊;夏愔愔;詹思延

    目的 探索药物代谢、转运和免疫反应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关联.方法 利用“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抗结核病药品不良反应研究”的人群资料和样本,构建1∶4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相关的三相代谢基因以及相关免疫基因,采用TaqMan分型技术检测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合Lasso回归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易感基因.结果 共检测33个基因的75个SNP位点,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的合并分析显示,SLCO1B1 rs4149014、HSPAIL rs2227956、STAT3 rs1053023和IL-6 rs2066992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COIB1、HSPAlL、STAT3和IL-6基因可能是抗结核治疗人群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易感基因.

  • 消灭血吸虫病:早年参加上海市青浦县消灭血吸虫病的体会

    作者:俞顺章

    上海市青浦县原是血吸虫病的严重流行区之一.为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1958年原上海第一医学院派出血防试验田小分队参加该地的群众性消灭血吸虫病工作.该地39万居民约39%感染血吸虫,其中晚期占4%,8.4%的耕牛感染血吸虫.经过应用锑剂反复查、治,并建立病情一本账.青浦县查出有螺面积7 000多万平方米,灭螺后,建立了钉螺分布一张图.经过1958-1974年第一阶段防治,1975年调查显示,92%的患者和全部耕牛治愈,在98%的地区消灭了钉螺.1975-1985年,进入巩固、监测的第二阶段.治病方面,从静脉注射锑剂治疗,改为使用口服治疗.灭螺方面,改进了查、灭螺方法,发现钉螺分布服从负二项分布,钉螺聚集于特殊地形,如朱家角钉螺就聚集在石码头下、石驳岸中,经毁其居、灭其族,消灭了当地钉螺.1985年的调查显示,之前钉螺流行的乡镇未发现钉螺,粪检也未发现新感染患者,耕牛也未发现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4万多人,环卵阳性率仅为0.2%.对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和征兵、招工体检近1万人未发现新感染者,也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患者.青浦县和上海市的其他郊县消灭了血吸虫病.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钉螺 消灭
中华流行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