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内科

中华内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중화내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78-1426
  • 国内刊号: 11-213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emedicine.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海燕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作者:李瑜元;聂玉强;谢军;谭慧珍;周永健;王红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SERT)基因启动子区域(5-HTTLPR)与第2内含子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s)多态性在正常人及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分布及对替加色罗治疗便秘型IBS(C-IBS)疗效的影响.方法用PCR检测87例IBS和96例对照者外周血2个基因的多态性;给予41例C-IBS患者4周替加色罗6 mg,2次/d,治疗前后评估临床症状及便秘程度.结果IBS组5-HTTLPR基因型频率是S/S:52.9%,S/L:31.0%,L/L:16.1%;对照组分别为57.3%,35.4%及7.3%;IBS组VNTRs基因型频率是STin2.10/10:2.3%,STin2.12/10:17.2%,STin2.12/12:80.5%;对照组分别为2.1%,11.4%及86.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IBS组的L/L频率比对照组显著高(25.0%比7.3%,P<0.05).治疗后症状缓解率S/S型为85.0%,S/L型为70.0%,均显著优于L/L型的36.4%(P<0.05);主体症状评分和单个症状(排便次数、粪便性状、便后排空感等)改善在S/S和L/S型均优于L/L型(P<0.05).结论SERT基因多态性总体与IBS发病无关,但L/L型更易患C-IBS.替加色罗对C-IBS的疗效受基因型影响,L/L型疗效较差.

  • P-选择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IgA肾病的相关性

    作者:王朝晖;王伟铭;周同;陈晓农;潘晓霞;朱杰;陆颖;韩斌;陈楠

    目的研究P-选择素基因变异与原发性IgA肾病的相关性.方法在用直接测序法广泛筛查P-选择素基因全部编码区、部分调控区和外显子-内含子连接区并发现1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基础上,挑选9个中高频SNPs(频率>5%).选上海瑞金医院肾科收治的汉族原发性IgA肾病患者210例及健康对照者103例,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基因分型,对IgA肾病进行病例-对照相关分析.结果(1)IgA肾病者AA基因型频率(78.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65.1%,P=0.0136),AG+GG基因型频率(21.9%)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34.9%,P=0.0136);IgA肾病者等位基因A频率(88.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81.6%,P=0.0165),等位基因G频率(11.4%)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18.4%,P=0.0165).危险度相关分析,AG+GG基因型使IgA肾病发病危险性下降为52.2%(OR=0.522,95%CI为0.311~0.875).(2)96例IgA肾病者外周血P-选择素水平为(26.8±9.1)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19.6±4.5)μg/L,P<0.01],-825A/G多态性AA基因型者的P-选择素水平[(28.1±9.0)μg/L]显著高于AG+GG基因型[(23.4±8.5)μg/L,P<0.05].结论P-选择素基因启动子区-825A/G与IgA肾病易感性及患者肾功能显著相关,揭示了P-选择素基因在IgA肾病中的致病作用.

  • 太原市膝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臧长海;曾庆馀;李小峰;董海原;张爱莲;赵奇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OA)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提高膝OA的预防水平.方法参照亚太地区风湿病学会联合会社区控制风湿病规划《膝OA危险因素调查表》(草案),对太原市某社区2188名居住无电梯6层楼房10年以上的35~64岁居民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腰围、工龄、受教育程度、吸烟、宗教信仰等因素对膝OA的影响.结果太原市居民膝痛和膝OA患病率分别为13.6%和10.9%,显著高于南方城市汕头,OA患病率与北方城市北京相近;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18.3%比8.7%和15.1%比6.3%),且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膝OA患病率在女性40岁以后、男性45岁以后升高更为显著.膝OA组体重指数显著大于非膝OA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为膝OA的危险因素.不同楼层膝痛和膝OA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理位置、年龄、女性和超重(体重指数≥24kg/m2)可能是膝OA的相关危险因素,未发现爬楼梯与膝OA有关联.中年人(尤其是女性)即应开始预防膝OA;控制体重、防止肥胖对预防膝OA有重要意义.

  • 支气管哮喘患者对三种蟑螂变应原的特异性血清学反应

    作者:郭胤仕;许以平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对常见蟑螂的过敏水平及不同品种蟑螂间可能存在的交叉抗原性及其程度.方法分别提取美洲大蠊、黑胸大蠊和德国小蠊抗原,用ELISA法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三种蟑螂抗原的特异性IgE抗体(sIgE).结果美洲大蠊、黑胸大蠊和德国小蠊sIgE阳性率分别为23.5%、16.0%和14.0%.美洲大蠊与黑胸大蠊、德国小蠊间血清学反应符合率分别为74.0%和73.5%,黑胸大蠊与德国小蠊间血清学反应符合率为85.0%.美洲大蠊头、体部抗原sIgE阳性率分别为17.5%和14.5%,头体部抗原间血清学反应符合率为86.0%;黑胸大蠊头、体部抗原sIgE阳性率分别为12.5%和10.5%,头体部抗原间血清学反应符合率为88.0%;ELISA交叉抑制实验显示,三种蟑螂相互之间均存在较明显的交叉抑制现象.结论蟑螂是诱发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变应原之一.三种蟑螂之间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不同部位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抗原性成分,即具有共同的IgE结合组分.

  • DNA结合抑制因子4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

    作者:赵瑜;于力;王全顺;李红华;薄剑;窦丽萍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因子4(Id4)基因甲基化与急性白血病(AL)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MS)-PCR对正常人骨髓、外周血、外周血干细胞(PBSC),以及AL细胞系和AL患者的骨髓进行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分析.结果Id4基因在正常骨髓、外周血和PBSC中呈完全性非甲基化状态.25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有21例Id4基因甲基化,甲基化比例84%.14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有12例Id4基因甲基化,甲基化比例达86%.8例复发和难治的AL患者该基因均呈甲基化.在K562和HL60细胞系中均呈完全甲基化,在Hek937细胞系则呈完全非甲基化.结论与正常人不同,在AL患者及白血病细胞系中,Id4基因启动子区都发生了高程度的甲基化改变,Id4基因甲基化模式的改变与AL的发生密切相关.

  • 风湿病患者硫唑嘌呤代谢酶活性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詹钟平;杨岫岩;梁柳琴;王一西;黄民;连帆

    目的测定风湿病患者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并探讨其与硫唑嘌呤(AZA)耐受性的关系.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红细胞TPMT活性.结果200例风湿病患者TPMT活性为0.75~32.35 U/ml RBC,均值(12.04±6.90)U/ml RBC.该酶的活性在风湿病人群中呈正偏态连续分布,未发现酶活性缺乏者.194例患者经使用AZA后随访观察3个月,其中18例出现骨髓抑制,2例为严重造血系统危象,6例合并出现肝功能损害.使用AZA 50 mg/d期间出现骨髓抑制者7例,其TPMT活性范围2.24~5.97 U/ml RBC,均值(3.47±1.21)U/ml RBC;在使用AZA100~150 mg/d出现骨髓抑制者11例,其TPMT活性范围4.01~11.17 U/ml RBC,均值(7.08±2.58)U/ml RBC;使用AZA 150 mg/d在1个月内不出现骨髓抑制者176例,其TPMT活性范围4.47~32.35 U/ml RBC,均值(13.02±6.07)U/ml RBC.3组病人TPMT活性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ZA的造血系统副作用与TPMT活性密切相关.TPMT活性低下者使用常规剂量AZA就可能发生副作用.在用药前检测患者TPMT活性对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 自然位磁共振影像对平山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傅瑜;樊东升;裴新龙;韩鸿滨;张俊

    目的探讨低位颈髓自然位各种影像学改变对平山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18例患者和31例对照自然位颈MRI各种影像改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相关性.结果(1)病例和对照间,低位颈髓萎缩,变扁平,失连接有统计学差异(P<0.05).(2)失连接与平山病有显著相关OR=49.38(95%CI:3.97~614.73,P=0.002),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0%,90.6%.(3)低位颈髓萎缩的灵敏性84.6%,特异性80.6%.变扁平的灵敏性87.5%,特异性73.2%,与平山病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平山病低位颈髓在自然位MRI的失连接可协助诊断.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12个月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重建观察

    作者:阮桂仁;邱志峰;李太生;韩扬;谢静;左玲燕;马小军;刘正印;王爱霞

    目的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AIDS患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45例未经治疗的AIDS病人按基线CD4+ T细胞计数分为两组,予12个月HAART,分别在基线及治疗1、3、6、9、12个月末随访血浆病毒载量(VL)、T细胞亚群和临床症状.结果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45例病人血浆VL平均下降2.8 lg拷贝/ml;CD4+ T细胞平均增长187个/μl,其中记忆表型增长119个/μl,纯真表型增长68个/μl,CD4+CD28+细胞比例显著升高;CD8+ T激活亚群比例显著降低.基线CD4+ T细胞计数>100个/μl的14例病人治疗12个月后有10例血浆VL<50拷贝/ml,而<100个/μl的31例病人治疗后仅有11例血浆VL<50拷贝/ml(P<0.05).出现血浆波动的病例数在两组也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2例和14例,P<0.05).CD4+ T细胞计数呈双相增长过程,其增量与血浆VL减少量呈显著正相关.常见的药物副作用有消化道反应、外周神经炎、肝功能损害等.结论HAART方案对AIDS病人有较好的疗效,能够实现免疫重建,但也存在较多毒副作用.

  • 阿伦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细胞因子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作者:张秀珍;宋利格;李红;韩峻峰;钱国峰;贺铭;李颖;谷磊

    目的观察阿伦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患者,其骨密度(BMD)、IL-6、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年龄55~60岁的PMO患者共185例,随机分为:阿伦膦酸钠组69例,替勃龙组66例,钙剂组50例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妇女2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于用药前和用药后24、48周测定BMD(采用DEXA骨密度仪)、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LP,放免法)、骨钙素(BGP)、Ⅰ型胶原N末端肽(NTX)、IL-6、TNFα、IGF-Ⅰ(ELISA).结果阿伦膦酸钠组和替勃龙组BMD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腰椎BMD增幅分别为2.53%、3.65%(P<0.05),非优势侧股骨近端增幅分别为7.17%、3.01%(P<0.001).替勃龙组E2水平明显上升(P<0.01),IL-6、TNFα、NTX下降(P<0.01);阿伦膦酸钠组E2水平无变化(P>0.05),ALP、BGP水平上升(P<0.05),NTX水平下降(P<0.05),IGF-Ⅰ、IL-6、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钙剂组和对照组各部位BMD、E2、IGF-Ⅰ、ALP、BGP继续下降(P<0.05),而IL-6、TNFα、NTX升高(P<0.05).结论阿伦膦酸钠组治疗PMO疗效显著,与替勃龙相仿.单纯服用钙剂不能治疗PMO,且继续骨量丢失.

  • 罗格列酮联合氨基水杨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作者:梁红亮;欧阳钦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联合5-氨基水杨酸(ASA)对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方法参照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纳入2004年7-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确诊的慢性轻、中度活动期UC,1个月内未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病例,排除感染性结肠炎、肠道阿米巴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治疗前后行血粪常规、肝肾功能、结肠镜检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口服5-ASA 2g/d;治疗组加服罗格列酮4 mg/d,临床观察期4周,4周后乙状结肠镜复查,进行疾病活动度、组织学评价,并观察治疗前后结肠上皮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NF-κB p65的表达.结果UC疾病活动指数积分在治疗组由平均5.87下降到1.86,完全缓解率为71.4%,部分缓解率为23.8%;对照组从6.05下降到2.57,完全缓解率为57.1%,部分缓解率为19.0%.组织学分级下降也高于对照组;PPARγ表达明显增加,NF-κB核阳性率明显降低,且两者之间有相关性.结论罗格列酮与5-ASA或柳氮磺吡啶联合应用较后者单独应用能够提高UC的治疗效果;UC时PPARγ表达降低,PPARγ配体可促进其表达增加;PPARγ缓解结肠炎症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活化完成,并可能代表UC治疗的一个新动向.

  • 蜂螫伤中毒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与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夏成云;周京国;张国元;谢建平;刘新军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内皮素(ET)在蜂螫伤中毒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7例蜂螫伤中毒患者分成轻度、中度、重度中毒3组,并根据预后分成死亡组、存活组.另选取35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与血浆ET水平,同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蜂螫伤中毒患者轻度中毒组血清TNFα(1.36±0.37)μg/L与血浆ET(55.20±12.60)ng/L的含量仅轻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1.09±0.25)μg/L、(50.90±8.80)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组患者血清TNFα(2.82±0.79)μg/L、(4.02±0.93)μg/L与血浆ET水平(139.30±58.80)ng/L、(210.50±86.30)ng/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值均<0.01),中度组患者血清TNFα与血浆ET水平较轻度组为高(P<0.01),重度组患者又较中度组高(P<0.01).死亡组血清TNFα(4.53±0.89)μg/L与血浆ET(267.50±98.70)ng/L水平高于存活组(2.40±0.82)μg/L、(107.60±57.90)ng/L(P值均<0.01).蜂螫伤中毒患者血清TNFα与血浆ET水平呈正相关(r=0.62,P<0.01).结论TNFα与ET可能协同参与了蜂螫伤中毒患者的发病过程.血清TNFα与血浆ET升高越明显,蜂螫伤中毒患者病情越重,病死率就越高.血清TNFα与血浆ET的检测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一个重要临床指标.应用TNFα与ET拮抗剂或抑制剂对防治蜂螫伤中毒的发生发展、改善预后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Rhupus综合征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作者:穆荣;叶华;陈适;栗占国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重叠综合征(Rhupus综合征)的发病相关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住院确诊24例Rhupu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等,复习国外文献并进行比较.结果24例Rhupus综合征患者男女比例23:1,平均年龄45.5岁,平均起病年龄36.8岁.其特点如下:(1)先出现RA者19例,除1例男性及4例资料不全患者外,14例资料齐全的患者中4例起病前有妊娠史,2例平时月经紊乱,1例合并卵巢囊肿,2例有RA家族史.出现SLE表现与RA起病间隔时间平均7.7年,14例患者中10例在此前闭经或绝经.(2)先出现SLE症状者2例,均为女性,起病年龄分别为47和48岁,发病前曾分别行巴氏囊肿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3)RA和SLE症状同时出现者3例.(4)RA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与其他RA患者相似.SLE相关表现中以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等表现较为显著,严重脏器损害尤其肾损害少见.结论Rhupus综合征多以RA起病,SLE相关表现相对较轻.发病与性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相关.

  • 血清肌酐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帮清;杨莉军;胡大一;吴淳;徐成斌

    目的评估血清肌酐增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因AMI住院患者共340例,分为肌酐正常组269例,高肌酐组71例,随诊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室颤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30 d病死率、住院病死率、随诊1年病死率的差异.结果高肌酐组患者年龄大、心肌梗死病史多;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室颤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值分别为0.003、0.031、0.000、0.001),30 d病死率(32.39%比4.83%,P=0.000)、住院病死率(35.21%比5.20%,P=0.000)、1年病死率(43.66%比11.15%,P=0.000)都明显增高.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肌酐是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91,95%CI 2.149~9.808,P=0.000),也是AMI 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3.936,95%CI 2.264~6.845,P=0.000).结论AMI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增高30 d病死率、住院病死率及1年病死率均明显增加;高血清肌酐是AM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Toll样受体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及大肠腺癌

    作者:蒋益;闵小彦;张定亮;王文星;夏宣平;林李淼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及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有癌变的可能,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大肠癌的发生也与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而环境因素致癌终取决于个人对肿瘤的易感性.Toll样受体(TLR)4通过其亮氨酸重复序列区域识别并结合细菌脂多糖(LPS),活化NF-κB及炎症因子转录,产生炎症[1].TLR4基因突变使肠黏膜先天性免疫细胞和肠上皮TLR4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引起免疫系统失常,导致机体处理肠腔内大量细菌和LPS等病原分子的能力下降,进而使肠黏膜在长期刺激下产生感染、炎症、过敏、易激乃至癌变[2].我们运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探讨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UC及大肠腺癌的关系,以阐明疾病的遗传易感性.

  • 沙立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勇华;侯健;王东星;袁振刚;陈玉宝;傅卫军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克隆增生性疾病,目前仍认为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上世纪90年代末,沙立度胺被证实具有抗骨髓瘤作用,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我院用沙立度胺治疗的MM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其疗效的影响因素,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大剂量ACEI和(或)ARB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娄探奇;李超;汤颖;唐骅;陈珠江;余学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受到日益关注.然而,何为保护肾脏的佳方案目前尚无定论[1].联合ACEI及ARB,或者使用单一超大剂量是目前常用的两种方法,但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旨在观察大剂量使用ACEI/ARB的耐受性与不良反应,及其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蛋白尿、肾功能的影响.

  •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整合素α6及β1m RNA的表达研究

    作者:王旦;黄智铭;黄磊;吴建胜;陈向荣;徐昌隆;陈民新;韩清锡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预后远较其他癌症差,早期侵袭转移是重要因素之一,导致其5年生存率极低.在肿瘤侵袭进程中,必须成功地完成3个过程:黏附细胞外基质(ECM)的蛋白质,降解ECM生长,离开ECM转移到别处[1].整合素是肿瘤细胞实现细胞-基质黏附的重要受体,在肿瘤基因学研究中已证实不同特定的整合素受体与多种癌症发病及侵袭转移有关.国外曾有文献认为在众多的层黏连蛋白(LN)受体中与肝癌的侵袭与转移、预后密切相关的整合素族受体为α6及β1.我们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整合素α6及β1mRNA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整合素α6及β1mRNA与肝癌侵袭、转移等特性之间的关系.

  •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胃癌中的表达

    作者:许春进;陈玉龙;韩敏;李扬帆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肽,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是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家族的一个亚族,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是其活化形式.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GF-β1和p-ERK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它们与胃癌发生及发展的关系.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物在小鼠肺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杨坤禹;刘莉;张涛;伍钢;Claudia Ruebe;Christian Ruebe;胡豫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是目前已知的重要的致纤维化因子,它的激活介导了多种组织纤维化的产生.肺组织结构的重塑是肺纤维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涉及到细胞外基质的广泛改变.在病理和生理情况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组织重塑的关键酶,其活性受到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s)的调节.本研究观察了TGFβ1转基因小鼠肺组织中TGFβ1表达及其对MMPs/TIMPs系统活性的影响,以及MMPs/TIMPs系统表达紊乱与肺纤维化发生的相关性.

  • 一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YMDD突变及阿德福韦耐药突变的动态变化

    作者:陈金军;王战会;马世武;孙剑;侯金林

    患者男,32岁,HBsAg阳性4年余.应用拉米夫定100mg/d治疗近3年时出现YMDD突变;直接转换到阿德福韦10 mg/d治疗,之后ALT、HBV DNA水平逐渐下降,但在阿德福韦治疗80周后出现病毒突破.不定期随访病人,采集的血清分别是拉米夫定转换为阿德福韦治疗的前2周,后12、24、60、80和84周.

  • 北京地区24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误诊病例分析

    作者:蒋荣猛;陈志海;徐寒;张维燕;李兴旺;丁静秋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肾损害.该病在发病早期临床表现多样,随病程进展可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易出现误诊.以下对244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

  • 同时并发左心衰竭及胃癌的皮肌炎一例

    作者:李晶;陈韵岱;金泽宁

    患者男,66岁.因"双上肢无力1个月,活动时心悸气短2周".于2005年6月28日住我院.患者于1个月前双上肢近端抬举费力,近2周来快速步行时心悸气短,咯少量白色泡沫痰,低热,纳差,近3个月体重下降约10 kg.既往史:1个半月前头面颈肩部出现红色皮疹,在外院诊断为"日光性皮炎"治疗无效.

  • 上消化道重复癌二例

    作者:范彦;黄晓东;王萍

    例1男,60岁.因发现上腹部包块20 d入院,既往体健.体检:上腹部可触及1个4 cm×5 cm包块,压痛,质中,移动差.余无阳性体征.胃镜检查示:距门齿27~30 cm可见不规则隆起新生物,边界尚清,表面结节状,质地硬;胃窦可见大片不规则隆起糜烂,边界不清,累及小弯、侧后壁、大弯侧,表面覆污秽苔,质地硬,触之易出血.病理诊断:食管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胃窦中分化管状腺癌.临床诊断为食管胃同时性重复癌.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胃印戒细胞癌一例

    作者:王树叶;段丽祥;周晋;李丽敏

    患者男,52岁.2005年11月3日因胃痛1个月近2 d加重入院.追问病史诉2年前外院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间断服用羟基脲,1个月前出现胃区烧灼样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偶伴有血丝,大便色发黑,2 d前疼痛加重.入院体检:慢性病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上腹有压痛,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血象WBC 128.9×109/L,Hb 114g/L,PLT 506×109/L.胃镜结果:近幽门可见一不规则溃疡占3/4,苔污,质硬,幽门变形(图1).胃镜病理结果:胃窦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免疫组化:CD68(-),F8(-),CK(+),LCA(-)(图2,3).骨髓象:原始粒0.045,早幼粒0.065,中幼粒0.14,晚幼粒0.21,杆状核0.21,分叶核0.29,嗜酸杆状核0.01,嗜酸分叶核0.01,嗜碱分叶核0.01,中幼红0.015,晚幼红0.015,粒系:红系为32:1,成熟淋巴细胞0.01,巨核细胞52个,血小板易见.骨髓染色体分析:核型46,XY,t(9q;22q).诊断CML合并胃印戒细胞癌.

  • 干燥综合征合并慢性腹泻及肠梗阻一例

    作者:高敏;沈晓伶;王建国

    患者女,59岁,因反复腹泻4年收住入院.大便呈黄色水样,10~20次/d,量中,无里急后重,时有阵发性脐周绞痛,无放射痛,自觉与饮食、体位无关.无发热、呕血及黑便,无恶心及呕吐.4年来体重下降20kg.多次就诊于各大医院,自述曾行肠镜检查为"结肠炎",服用多种调节菌群药物效果不佳.我院以"腹泻待查"收住入院.1年前有突发的腹痛、呕吐史,经腹部平片证实为不全性小肠梗阻,当时行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肠梗阻原因未明,经保守治疗后好转.

  • 加替沙星致高血糖症四例

    作者:王宇芳;过建春;施军平;石伟珍;刘雁;陈群伟;荀运浩

    例1患者女,67岁.因反复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半年伴尿黄5 d,2005年9月19日入院.临床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活动性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既往无糖尿病史.10月1日始应用加替沙星400 mg/d静脉滴注.10月8日开始出现口干、多尿等,10月11日测空腹血糖(FPG)30.09mmol/L,加用胰岛素,但FPG仍波动在26.61~46.84 mmol/L,10月17日停用加替沙星后血糖逐渐回落,10月22日FPG降至6.69 mmol/L,口干、多尿等临床症状消失.停用胰岛素后监测血糖2周均正常.

  • 不典型多发性硬化一例

    作者:艾青;张星虎;濮月华;潘华;李菁菁;陆菁菁;王拥军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脱髓鞘病变,临床和影像表现多变,易引起误诊.现报道1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以癫痫为临床表现,且MRI及脑脊液表现均不典型.

  • 双肾动脉相继狭窄行介入治疗一例

    作者:魏述军;沈珠军

    患者男,69岁.2002年6月因"发现血压高30年,加重1年"首次入院.患者高血压史30年,近1年BP 190/120mm Hg(1mmHg=0.133 kPa),用倍他乐克、降压0号、尼群地平等效果均不佳,彩超示右肾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肌酐124 μmol/L,尿素氮10.4 mmol/L,甘油三酯(TG)21.76mmol/L,胆固醇(TC)5.2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1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81mmoL/L,肌酐清除率1.3 ml/s,肾血流显像+肾小球滤过率(GFR)示:GFR 64.7 ml/min,右肾17.3 ml/min,左肾47.4ml/min,右肾小,血流灌注稍差,功能差,左肾血流灌注及功能正常.

  • 梅毒性胃溃疡一例

    作者:施辛;刘晖;刘化广;李岭;蒋继周

    患者女,22岁,因胃部胀痛反酸2个月于外院消化科就诊,无呕吐、呕血、黑便、消瘦和发热.胃镜下可见:胃角正中1.2 cm×1.0 cm溃疡,底部覆盖黄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无鲜血渗出(图1).初步印象为胃溃疡.既往体健.服用奥美拉唑20 mg、1 d后出现皮疹,轻微瘙痒.因皮疹逐渐增多而于2 d后到消化科复诊,考虑药物过敏嘱自购抗组胺药口服,皮疹未退,遂来我院皮肤科就诊.

  • 丹参抗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陆新良;钱可大

    组织和器官的纤维化是一个涉及细胞、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及其降解酶类等多个复杂因素的病理生理过程[1,2].近年来纤维化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国际上致力于其分子病理的探究,希望通过作用靶点的发现,以促进治疗的突破[1-3],但由于纤维化病理机制的多环节和复杂性,单一环节或靶向的干预效果尚不理想,临床上仍然缺乏特异的有效药物[4,5].中药具有多成分与多环节的作用特点,对病理机制复杂的疾病可发挥综合优势,近年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抗脏器纤维化中具有良好作用与发展前景[5-7].

  • 科学研究不能一蹴而就

    作者:曾庆馀

    医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保障人类的健康,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不仅要使患病者康复,而且负担着预防疾病的任务.

  • 论医学基础研究对临床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樊代明

    医学基础研究是指以认识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为主要目标的实验性和理论性工作.如何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的结合,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是实现临床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 临床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专家共识

    作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缺血性卒中共识专家组

    一、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循证医学证据与推荐1.rt-PA是目前被证实的治疗超早期缺血性卒中有效的药物: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符合适应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起病3 h内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效果优于抗血小板邋治疗、抗凝治疗等药物(Ⅰ级证据)[1].

  • 第337例——咳嗽、胸痛、呼吸困难

    作者:聂颖;张福春;高炜

    病历摘要患者男,40岁.因"咳嗽、胸痛1个月,胸闷半月余"于2003年12月18日入院.患者自2003年11月起,无诱因出现咳嗽、咯白痰,伴双侧胸部隐痛,与呼吸及体位无关,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缓解,未诊治.12月初渐感胸闷加重,坐位减轻,不能平卧,发热伴夜间盗汗,在当地医院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示大量心包积液,遂转入我院急诊.当时体温37.9℃,胸片示:右下肺炎.予心包穿刺,先后放出血性积液共2000ml,2 d后体温正常,以"心包积液原因待查"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食欲差,体重减少3 kg.患者既往有浅表性胃炎1年,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吸烟20年,20支/d.

  • 第五届中日韩幽门螺杆菌感染会议纪要

    作者:薛艳;姚炜;张莉;丁士刚;周丽雅;林三仁

    第五届中日韩幽门螺杆菌(Hp)感染会议于2006年2月17-19日在中国海南省三亚市举行.参加本次大会的中方代表150余人,日韩代表120余人.中日韩三国学者就Hp流行病学、致病机制的研究、Hp和胃癌的关系、Hp与临床及Hp的诊断和治疗等专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 美国医学院校普通内科的发展和我们的初步实践

    作者:曾学军;方卫纲;沈悌

    一、美国医学院校普通内科的形成和发展从20世纪初开始,医学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内科学不断向纵深发展,医学院校的内科学系中开始出现专科;到70年代初,医学院校的内科学系主要由专科构成.美国内科委员会规定:医学生毕业后必须在医学院校内科学系完成为期3年的内科住院医生培训计划后,才能在社区内科执业;如果希望成为专科医生,则必须再接受2~4年的专科培训.这个规定有效地保存了医学院校内科学系的体制,形成多个三级学科同属内科学系的局面[1].

  • 心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意义

    作者:吴学思

    心率作为一项重要的生命体征,是评估患者状态直接、有效的指标之一.在全身状态如血容量、能量代谢等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心率的改变直接反映了心脏的功能状态和交感神经张力.作为内科医生尤其是心血管病医生,应充分理解心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意义,对心血管病临床实践颇有指导意义.所谓充分,包括明确心率对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影响;正确认识心率的正常范围;以及正确理解药物治疗后心率改变的意义.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危险评估

    作者:杨新春;邹阳春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冠脉)内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冠脉内血栓形成,使血管腔部分或完全堵塞所产生的一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及病死率高的特点.ACS向临床医师提出了严峻挑战:怎样从那些发生胸痛或胸部不适的患者中尽早识别出ACS并根据其危险程度作出相应的决策?为此,我们将ACS分为两大类:一是ST段抬高型ACS,也就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二是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1].

中华内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