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内科

中华内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중화내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78-1426
  • 国内刊号: 11-213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emedicine.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海燕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中apoA5基因新变异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晓黎;王冬冬;张锦

    目的 通过在严重高TG血症患者中进行apoA5基因的再测序,以期发现新的基因变异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42例已排除LPL基因和apoCⅡ基因变异的严重高TG血症患者进行apoA5基因的再测序,构建出apoA5 cDNA野牛型和突变型表达载体,通过在HEK293细胞中瞬时表达,用Western blot观察细胞内蛋白的表达情况,用35S标记的培养基进行免疫沉淀放射性自显影观察分泌蛋白的情况.结果 发现1例携带有T184S和V153M两个杂合性突变的患者,其中T184S为首次发现.并对患者家庭进行了基因型与表型的分析.成功构建载体,野生型和突变型载脂蛋白(Apo) A5蛋白质在细胞内均有表达,并且都能够分泌入培养基.结论 通过对严重高TG 血症的患者进行apoA5基因的再测序发现了一个新的突变T184S,该突变具有潜在的破坏ApoA5蛋白功能的作用,但并非造成其分泌障碍,还需进一步研究蛋白质-蛋白质间的作用机制.

  • 泛素羧基末端酯酶L1启动子区甲基化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闫文姬;郭明洲;杨云生

    目的 探讨泛素羧基末端酯酶L1( UCHL1)启动子区甲基化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在食管癌细胞系中分析UCHL1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的关系,并应用甲基化抑制剂5-杂氮-2’-脱氧胞苷(5 -Aza)处理食管癌细胞系,探讨UCHL1表达是否受甲基化的调控.同时检测了51例原发食管癌的UCHL1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 8株食管癌细胞系( KYSE30、KYSE150、KYSE140、KYSE450、KYSE510、TE3、TE7、TE10)的UCHL1启动子区完全甲基化.其中7株细胞系(KYSE30,KYSE150、KYSE140、KYSE450、KYSE510、TE3,TE7) UCHL1表达缺失,TE10细胞系表达降低.5-Aza处理后KYSE150、TE3细胞系UCHL1恢复表达.51例原发食管癌组织标本中,UCHL1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74.51% (38/51),而在1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UCHL1启动子区均未甲基化.UCHL1启动子区甲基化与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UCH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食管癌患者中普遍存在,UCHL1基因表达受启动子区甲基化调控.UCHL1基因甲基化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睡眠质量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发症的相关性

    作者:金启辉;陈怀红;禹华良;李天瑯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入选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入院后1周内完成问卷调查及相关资料收集.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分睡眠质量良好组和睡眠质量问题组.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睡眠障碍的比例高达60%.睡眠质量问题组与糖尿病睡眠良好组比较,糖尿病病程(7.9±1.8)年比(7.2±1.5)年,t=2.318;收缩压(148 ±30)mm Hg(1 mm Hg=0.133 kPa)比(138 ±23) mm Hg,t=2.037;空腹血糖(10.7 ±2.2)mmol/L比(9.8±1.9) mmol/L,t =2.410;糖化血红蛋白(HbA1c)(8.6±2.2)%比(7.8±2.1)%,t=2.06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5.27±2.34) mg/L比(4.44±1.76) mg/L,t=2.179;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61%比32%,x2=4.257;抑郁发生率20%比8%,x2=3.722;糖尿病生活质量评分(98±19)分比(89 ±13)分,t=2.980;使用胰岛素患者比例32%比12%,x2=4.4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影响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包括:空腹血糖、HbA1c、糖尿病病程、并发症、抑郁、生活质量、使用胰岛素(r值分别为0.213,0.257,0.223,0.335,0.422,0.3451,0.231;P值均<0.05).影响血糖控制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β=1.29,P <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β=1.07,P<0.05)与HbA1c水平相关.分析不同PSQI与血糖及并发症的关系,发现随着PSQI分值的升高空腹血糖、HbA1c、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明显发生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HbA1c、hs-CRP和PSQI为影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2、2.01、1.12和1.71,95% CI分别为1.01 ~ 2.01、1.63~ 2.67、1.08~ 1.21和1.58~2.02).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睡眠质量问题,睡眠质量可能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与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同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 继发血流感染病原学和临床特点

    作者:张黎;刘正印;徐英春;李太生;杨启文;王爱霞

    目的 研究北京协和医院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的、有明确感染来源的血流感染(BSI)的微生物学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8-2009年病原学确诊的、有明确感染来源的BSI患者的临床和微生物学资料.结果 研究期间,249例患者诊断为有明确感染来源的BSI,其中205例(82.33%)为单一菌感染,44例(17.67%)为复数菌感染;分离致病菌301株.常见原发感染来源为下呼吸道(125例,41.5%),其次是腹腔(55例,18.3%)和血管内装置(54例,17.9%).常见的致病菌为鲍曼不动杆菌(60株,19.9%)、大肠埃希菌(50株,16.6%)、假单胞菌属(35株,11.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4株,11.3%).住院期间共死亡 88例(35.3%),其中因BSI死亡62例(24.9%).肺炎继发BSI患者的病死率高(OR=2.186;95%CI 1.260 ~3.792;x2=7.879,P=0.005).年龄≥65岁、中心静脉置管、有创机械通气和住院期间复数菌感染是有明确感染来源的BS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下呼吸道是明确感染来源的BSI常见的原发感染部位.有明确感染来源的BSI的病原体谱特点与目前文献报道的包括原发和继发BSI的病原体谱不同,革兰阴性菌占优势.肺炎继发BSI患者的病死率高于其他来源BSI.

  • 胃肠道血管畸形的发病机制及沙利度胺对其治疗作用的机制

    作者:冯倩;谭红红;戈之铮;高云杰;陈慧敏;房静远;萧树东

    目的 探讨胃肠道血管畸形( GIVM)的发病机制及沙利度胺治疗GIVM所致消化道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10例因GIVM导致消化道大出血而行部分肠切除术患者的病变组织、非病变组织以及非GIVM患者的正常肠黏膜组织,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管生成素2(Ang-2)、Notch1、Dll4的表达.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至对数生长期,同步化后分别用4种浓度的沙利度胺(25、50、100、200 mg/L)刺激24 h或48 h,另设溶剂对照组.实时定量PCR法测定沙利度胺刺激24 h后各组Ang-2、Notch1、Dll4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沙利度胺作用48 h后各组Ang-2、Notch1、Dll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GIVM病变肠段血管扩张、扭曲,与GIVM患者的非病变组织及非GIVM患者的正常肠黏膜组织相比,其Ang-2、Notch1、Dll4的表达明显增强,且Ang-2的表达与Notch1、Dll4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值均为0.732,P值均为0 016),Dll4与Notch1的表达呈完全正相关(r=1.000,P=0.000).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提示,沙利度胺能明显抑制Ang-2、Notch1及Dll4的mRNA和蛋白表达,且这种抑制作用呈剂量相关.结论 Ang-2、Notch1、Dll4可能与GIVM的发病机制相关,沙利度胺可抑制其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这一作用可能是沙利度胺抑制血管生成,从而有效治疗GIVM所致消化道出血的机制之一.

  • 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石玉芝;王春雪;李菁晶;边立衡;徐莹鑫;王拥军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305例年龄≥65岁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纳入研究.依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高龄组78例(≥80岁)和老年组227例(65~ 79岁).卒中后(90 ±7)d随访功能预后.结果 高龄组比老年组患者3个月预后更差,两组预后不良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3~6分]比例为56.41%比41.40% (P =0.0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OR 0.73,95% C10.55 ~0.95)、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OR 1.48,95% CI1.19 ~1.83)是高龄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 ≥80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功能预后更差.入院NIIISS高、白蛋白水平低是高龄组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功能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关键词: 年龄因素 卒中 预后
  • D8/17抗原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的表达及特性

    作者:陈剑光;董太明;陈志红;李荣;苏健;吴红穗

    目的 探讨D8/17抗原在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的表达情况,并对该抗原的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应用白种人制备的D8/17单克隆抗体,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96例RHD患者和83例对照组患者B淋巴细胞中D8/17抗原的表达率,以表达率≥10%判为D8/17阳性.用免疫共沉淀法提取D8/17抗原,用串联质谱技术分析D8/17抗原的特性.结果 D8/17抗原在RHD患者和对照组患者B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5.36±15.15)%和(82.89±14.5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6),且两组人群D8/17阳性率均为100%.D8/17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 000~67 000,具可能匹配的蛋白是膜突蛋白和β-肌动蛋白.结论 本研究未提示D8/17抗原与RHD相关;D8/17抗原具可能匹配的蛋白是膜突蛋白或β-肌动蛋白.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巨细胞病毒定量监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邱志祥;王茫桔;王莉红;孙玉华;许尉林;刘微;欧晋平;董玉君;李渊;梁赜隐;岑溪南;任汉云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的易感因素及CMV血症对allo-HSCT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Allo-HSCT患者从预处理开始至移植后3个月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每周检测1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MV DNA拷贝数,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生CMV 血症的危险因素,比较并分析CMV血症与无CMV血症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差别.结果 183例患者中有1 32例(72.1%)发生CMV血症,其中78例(59.1%)发生在回输干细胞1个月后,54例(40.9%)发生在回输干细胞1个月内,回输干细胞后3个月内血中CMV检测持续阴性者51例(27.9%).183例患者中只有2例明确诊断为CMV病,发牛率为1.1%.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显示,发生CMV血症的危险因素为移植方式和环孢素A(CsA)浓度>300 μg/L.不同移植方式间两两比较显示亲缘相合移植与亲缘不全相合、无关供者及脐带血移植组之间CMV血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亲缘不全相合、无关供者和脐带血移植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将患者分为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组和未用ATG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CMV血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CMV血症与无CMV血症患者5年总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87).结论 Allo-HSCT后CMV 血症发生率高达72.1%,使用ATG以及CsA浓度>300μg/L是发生CMV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CMV血症对allo-HSCT患者的累计总生存率无显著影响,及时治疗CMV血症对防止CMV病有重要意义.

  • 大脑皮层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及分析

    作者:矫黎东;丁岩;朴月善;王向波;卢德宏

    目的 探讨大脑皮层静脉血栓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方法 收集2010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的皮层静脉血栓患者,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4例皮层静脉血栓患者,平均年龄40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CT、MR1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单发或多发的出血或梗死改变.其中1例出血,1例梗死,2例梗死伴出血.结论 头痛、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是大脑皮层静脉血栓的常见症状,CT、MRI是辅助诊断大脑皮层静脉血栓较为有效的方法.

  •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肌腱端炎的疗效及其评估初探

    作者:张洁;黄烽;张江林;张红;张亚美

    目的 观察依那西普对强直性脊柱炎(AS)肌腱端病变的疗效,同时寻找既方便易行,又能较好反映病情的肌腱端炎评分方法.方法 为期12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前6周为双盲期.活动性AS患者分别接受依那西普和安慰剂注射,后6周为开放期,全部患者均接受依那西普治疗.分别在第0、2、4、6、8、10、12周记录患者的肌腱端压痛数.主要疗效观察指标为治疗后第6周时的Mander 肌腱端炎指数(EI) . 同时进行 MASES组织、SPARCC小组、Berlin小组、SanFrancisco小组提出的EI与Mander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27例肌腱端炎压痛患者对照组35例,试验组92例.依那西普治疗第2周时试验组25例患者肌腱端炎消失,第4周时41例患并肌腱端压痛阴性,至第6 周时47例患者肌腱端压痛阴性,至12周时2组患者肌腱端炎阴性比例均达到70%以上依那西普治疗第6 周时Mander EI试验组降至0(0,2)分,对照组降至1(0,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6).4种EI 中 San Francisco小组提出的EI与 Mander EI相关性高(r=0.9328,P<0.01).结论 依那西普可有效改善AS患者的肌腱端炎,在临床应用中可考虑使用简便易行的San Francisco小组提出的EI对患者的肌腱端炎症状进行评估.

  • 甲襞微循环改变对系统性硬化病的诊断意义

    作者:李林光;张江林;刘秀华;黄烽

    目的 探讨有雷诺现象的结缔组织病患者甲襞微循环改变对系统性硬化病( SSc)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就诊的有雷诺现象的结缔组织病患者60例,根据SSc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Sc组(36例)和非SSc组(24例),所有患者均行甲襞微循环检查.结果 (1)与非SSc组比,SSc组患者甲襞管襻数少(18例比34例),输入支管径[(23.78±9.87) μm比(13.88±7.70) μm]、输出支管径[(31.39±13.42) μm比(18.75±9.67)μm]、襻顶管径[(34.92±18.31)μm比( 19.63±12.60)μm]增宽,有巨大管襻者、出血者、襻周重度渗出者多.(2)甲襞微血管输入支管径、输出支管径、襻顶管径佳诊断截止值分别为18.5 μm、24.5 μm、19.5 μm.符合输入支管径、输出支管径、襻顶管径中的2项或2项以上时诊断SSc的敏感性(77.8%)和特异性(75.0%)较高.结论甲襞微循环检查有利于临床上对伴有雷诺现象的SSc患者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 神经内科门诊367例有眩晕主诉患者的病因分析

    作者:邱峰;戚晓昆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门诊以眩晕为主诉患者的常见病因,以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方法 连续收集367例以眩晕为主诉的门诊就诊患者,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确定病因并随访观察.结果 367例患者的前5位病因依次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219例(59.7%),后循环缺血(PCI) 65例(17.7%),偏头痛31例(8.4%),高血压病18例(4.9%),精神性眩晕17例(4.6%).结论 BPPV是眩晕患者常见的病因,应提高临床医师对BPPV和偏头痛所致头晕的认识,不能单凭辅助检查进行诊断,确诊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及症状,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Dix-Hallpike等体位诱发试验.

    关键词: 眩晕 偏头痛 病因
  • 青海地区汉、回族人群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基因rs2976392位点多态性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

    作者:赵久达;赵君慧;王丽娟;耿排力;沈国双;曹成珠;贺菊香;姬发祥;李进章;沈存芳;李国元

    从世界范围看,我国属胃癌高发区,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的42%,胃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属于高水平,平均年死亡率为16/10万,其中高发区可达60/10万[1].青海省是我国胃癌高发区之一,回族是青海省主要的民族群体之一,其胃癌发病率较高,且发病特点与汉族不同[2],国内外对回族的胃癌研究尚很少.2008年千年基因组计划癌症研究组报道,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PSCA)的基因多态性与日本弥漫型胃癌易感性相关.本研究拟初步探讨青海地区汉族和回族人群中PSCA基因rs297639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

  •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变化的研究

    作者:申慧敏;蒋玲;闻赛;张志勉

    维生素D的基本生理功能是调节钙磷代谢,近来发现还参与脂质、糖代谢等病理生理过程,推测其可能与代谢综合征( MS)相关.为此,本研究通过探讨MS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 OH)D3]水平的变化,旨在为本地区人群的MS危险因素研究及其防治提供新的线索.

  • 对氧磷酶基因多态性及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作者:杨菲;王燕飞;孟繁丽;米英姿;夏海琴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为常见的病因[1].近年来发现对氧磷酶(paraoxonase,PON)基因多态性(PON1-L55M、PON1 -Q192R、PON2-C311 S)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同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 homocysteine thiolactone,HTL)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观察血浆HTL复合物水平、PON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发生之间的关系,探讨其是否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件卒中的危险因素.

  • 表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一例

    作者:朱莎;徐迎胜;刘娜;樊东升

    患者女,61岁.因行走不稳、下肢疼痛、听力下降4年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似醉酒状,伴有双髂前区疼痛,逐渐向下肢发展,导致不敢伸髋及膝;同时伴有双耳听力下降,逐渐发展为耳聋;2年前出现尿失禁.以上症状加重明显,生活不能自理,并出现双眼视物模糊.否认外伤、手术史及家族史.体检:神清、语利,步基宽.高级皮层功能粗测无异常.视力下降,双耳聋,余颅神经未见异常.

  • 特发性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二例

    作者:李霞;李惠萍

    例1患者女,5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6年,复发2个月于2003年8月12日入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症状较轻,未予特殊诊治.2个月前咳嗽、咳痰再次发作,活动后稍感气促,无发热、盗汗、乏力、消瘦,无胸痛、咯血、关节疼痛等.既往因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升高9年,外院拟诊为慢性肝病、肝硬化.血糖增高4年余.

  • 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卟啉病二例

    作者:王海英;马建国;曹亦宾;庄严;刘静;陈丽丽

    例1女,47岁.因肢体震颤10 d,精神异常1d入院.曾于当地查头颅CT及MRI未见异常.入院后检查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未见异常,考虑诊断:病毒性脑炎?代谢性脑病?给予抗病毒及营养神经治疗.但病情进行性加重,肢体震颤明显,不识家人,烦躁不安,有被害妄想.

  • 亚低温脑保护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孙宏巍;王德生;汤颖

    低温治疗由来已久,国际上依据低温深度将其分为,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深低温(20~27℃)和超深低温(5~20℃).深低温和超深低温曾广泛用于心脏停搏风险极高的心胸外科手术、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脑复苏治疗,因副作用大,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轻巾度低温(28~ 35℃)即亚低温,因副作用相对较轻、可控,引起了国际关注.现将其进展综述如下.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钙化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防治进展

    作者:贾俊亚;林珊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是目前医学与社会学共同面对的难题[1-2].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在2型糖尿病中,其发病率为30%~45%.近年来,由于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DKD患者人数也呈快速上升趋势.该病以白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病因.

  • 对大脑皮层静脉血栓诊断的再认识

    作者:李存江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包括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皮层静脉血栓形成和脑深静脉血栓形成三种形式.临床上常说的脑静脉血栓通常是指脑静脉窦血栓,单纯皮层静脉血栓则相对少见,以往仅见少数个案报道[1-3].但不少学者认为皮层静脉血栓可能被低估了,关键在于临床医生对于本病是否充分认识.

  • 重视老年慢性致残性疾病的防治研究

    作者:王鲁宁

    由于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均呈现普遍的老龄化趋势,而中国老年人口,特别是高龄人口的比例和数量的快速增长已成为21世纪我国人口结构的重要特征.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突破1.6亿,与日本人口总量相近,且据专家预测,至2050年,中国≥65岁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高达30.4%,而其中≥80岁的高龄老人将超过1亿,占当时老年人口比例的23%!

  • 心房颤动相关卒中:卒中研究的新热点

    作者:王拥军

    2012年2月,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 AHA/ASA)评选出2011年全球脑血管病重要的十大研究进展(top ten advances in stroke research in 2011).其中与心房颤动(房颤)相关的卒中占了三席,成为2011年卒中研究领域抢眼的热点.这是卒中研究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提示心源性卒中研究新时代已经到来.

  • 第415例——反复黑便、血便三个月

    作者:贺奇彬;诸葛宇征;邹晓平;徐肇敏;管文贤;张建武;刘明东

    病历摘要患者女,46岁.因"黑便半个月"于2011年1月6日入住我院胃肠外科.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解黑便,1次/d,50~ 100 g/次,无腹痛、腹泻,无黏液脓血便,无头晕、乏力、心慌等不适.近期无非甾体消炎药服用史.外院胃镜示浅表性胃炎;结肠镜示降结肠息肉,予内镜下摘除;查丙型肝炎抗体阳性.

  • 风湿病与女性早发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张智旸;张抒扬

    风湿病是一组以自身免疫病和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常有多系统受累表现,女性多发.近期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 APS)、系统性硬化病( SSc)、系统性血管炎等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

  • 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影像检查的专家共识

    作者: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影像检查专家组

    由脑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2].而一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的梗死则被定义为缺血性卒中[1].缺血性卒中/TIA是病因高度异质性的疾病,譬如心脏疾病、颅内或颅外动脉自身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可经过多种机制引起多种临床表现.

中华内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