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经临床确诊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80例86只眼,分为治疗组(40例44只眼)和对照组(40例42只眼),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静脉滴注长春西汀、辅酶A、ATP,球后注射地塞米松、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配合维生素B1、甲钴胺片口服,14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5 000单位腹壁脐周皮下注射,1次/d,连用14 d.两组患者用药后每天观察视力、眼底变化,治疗前有视野检查者复查视野.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视力、视野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 =3.363,2.858,P=0.002和0.007,P<0.05);治疗组视力提高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3,P=0.006,x2=4.63,P=0.034,P<0.05).治疗组视野改善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7,x2=5.05,P=0.0314 P=0.025,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视功能.
关键词: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低分子肝素钠 -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泪膜的变化,BUT、泪液分泌试验和泪河高度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3年8~9月长春爱尔眼科医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并随访3个月的患者120例(240只眼),观察术前、术后1周、1、2和3个月患者的荧光素检查的泪膜破裂时间(BUT)、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的BUT、泪液分泌试验(S Ⅰ t)、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的泪河高度(TMH)的变化,同时观察荧光素BUT和Oculus BUT、泪液分泌试验和Oculus泪河高度的相关性.结果 Oculus BUT: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5),术后1、2、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56,0.663,0.087>0.05).荧光素BUT:术前荧光素BUT与术后1周、l、2、3个月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3,0.025,0.004,0.000< 0.05).Schirmer Ⅰ试验:术后1周、1个月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002<0.05),术后2、3个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6,0.753>0.05).泪河高度:术后1周、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5),术后2、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96,0.229>0.05).Oculus BUT和荧光素BUT相关分析:相关关系为正相关.泪河高度和Schirmer Ⅰ相关分析:无相关关系.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早期影响泪膜的稳定性;Oculus角膜地形图仪非侵入性BUT检查具有可靠性,重复性较好,可以作为临床干眼诊断的一个参考标准.
-
Sirius和Orbscan-Ⅱ对近视眼角膜横径及前房深度测量比较
目的 比较Sirius与Orbscan-Ⅱ测量角膜横径和前房深度的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就诊的患者中,排除有眼部刺激症状、角膜手术史及裂隙灯检查眼前段有病理改变者.选取近视患者97例(97只眼),角膜厚度均值527 μm,于准分子激光手术前分别采用Sirius与Orbscan-Ⅱ两种仪器测量角膜横径(W-W)和前房深度(ACD),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得出两种结果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 (1) Sirius和Orbscan-Ⅱ测得的角膜横径(W-T-W)均值分别为(11.86±0.38) mm和(11.50±0.31) mm,两者的差值平均为(0.36±0.2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即P<0.05);测得的前房深度(ACD)均值分别为(3.28±0.22) mm和(3.13±0.24) mm,两者的差值平均为(0.14±0.18) mm,(P=0.00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种仪器的测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r1=0.785,P=0.00; r2=0.694,P=0.00).据回归方程检验可得出:Sirius所测的W-W和ACD均比Orbscan测的结果大.Sirius (W-W)=(5.155±0.535) ×Orb-scan-Ⅱ(w-w) mm,Sirius (ACD)=(0.538±0.790) ×Orbscan-Ⅱ(ACD) mm.结论 Sirius和Orb-scan-Ⅱ均可较准确的测量正常眼的角膜横径和前房深度,两种仪器的检查结果在应用时可带入公式互换,为临床提供参考.
-
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与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的 对比观察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应用或不应用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intravitreal ranibizumab,IVR),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手术中操作及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对照性研究.将2013年2~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眼科就诊的34例(37只眼)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PDR患者,分为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联合玻璃体切除术(IVR/PPV)组及单纯玻璃体切除术(PPV)组.IVR/PPV组术前1周注射雷珠单抗0.5 mg.观察两组手术中出血量(积液盒红细胞平均计数)、手术时间、术后短、长期再出血发生率及视力预后的差异.结果 随访6个月,总共29例(31只眼)终纳入研究,其中IVR/PPV组12只眼,单纯PPV组19只眼.IVR/PPV组术中出血量(平均红细胞计数)为(79±62.24)×106/mL,显著低于单纯PPV组的(156.54±123.2) ×10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5,P=0.028),手术时间(79.47± 15.44) min也显著低于单纯PPV组(102.08±22.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7,P=0.006).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92,5.75;P=0.01,0.000),但两组间的视力预后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能显著减少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为复杂糖尿病史网膜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便利.
-
不同剂量透明质酸酶在眼球周麻醉中降低眼内压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和比较在眼球周麻醉中加用不同剂量的透明质酸酶对眼压的影响,探讨透明质酸酶在眼球周麻醉中的合适用量.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3~10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收集眼科行内眼手术患者120例(120只眼),分为4组,每组30例(30只眼).组1球周注射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注射液等比混合液3ml;组2、组3、组4球周注射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注射液等比混合液3ml分别加透明质酸酶针75 U;150 U,300 U;麻醉前、后测量眼压及做角膜内皮镜和视网膜电流图检查.结果 组1麻醉后较麻醉前眼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64±1.71) versus(18.09± 2.95) mmHg,P<0.05].组2、组3、组4麻醉后眼压均较麻醉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20±1.71) versus (14.97±1.00) mmHg,P<0.05; (16.32±1.69) versus (14.66±1.51) mmHg,P<0.05; (16.52±1.76) versus (14.63±2.03) mmHg,P<0.05.麻醉后组2、组3、组4之间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4.79±1.00) versus (14.66±1.51) versus (14.63±2.03) mmHg;P>0.05.麻醉前后角膜内皮镜及视网膜电流图检查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周麻醉中应用透明质酸酶,可以降低眼内压,并且对眼局部无毒副反应.但其降低眼压的效果并不随着透明质酸酶用量的增加而增强.
-
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研究
目的 观察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1~8月在莒县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92例(184只眼)远视性屈光不正组(远视组)儿童,同龄段48名(96只眼)视力正常(正常组)儿童,将其双眼黄斑中心凹水平和垂直方位进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增强技术(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EDI-OCT)检查,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两组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按眼别、性别、远视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远视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与性别、年龄、logMAR BCVA、等效球镜、平均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远视组儿童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比正常组儿童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097,P<0.05).远视组按右左眼别,男女性别统计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均比正常组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638,5.184,4.647,5.235,P<0.05).远视组按男女性别的右左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均比正常组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76、4.098,3.601、3.592,P<0.05).轻、中、重度远视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亦均比正常组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三组组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儿童弱视组、非弱视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均比正常组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组性别、年龄、logMAR BCVA、等效球镜、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43、-0.044、0.189、0.199、0.018,P>0.05).结论 EDI-OCT检测到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比同年龄段正常视力儿童厚,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青少年屈光不正在合并眼睑刷上皮病变状态下泪膜研究
目的 研究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在合并眼睑刷上皮病变状态下的泪膜变化情况.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1~8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青少年屈光不正伴干眼患者78例中,进一步筛选出眼睑刷上皮病变阳性者56例,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22例.使用干眼评估问卷来评价干眼症状;使用眼表染色的方法来进行眼睑刷上皮病变程度分级,分别观察治疗2周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Ⅰ试验和角膜荧光染色情况来评估泪膜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干眼症状评分(t =27.45,P=0.00,P<0.05)、眼睑刷染色评分(t=19.41,P=0.00,P<0.05)、Schirmer Ⅰ试验(t=16.45,P=0.00,P<0.05)及角膜荧光染色评分(t=10.35,P=0.00,P <0.05)等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UT(t=-24.57,P=0.00,P<0.05)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干眼症状评分(t =4.86,P=0.18,P>0.05)、眼睑刷染色评分(t =3.18,P=0.07,P>0.05)、Schirmer Ⅰ试验(t=2.07,P=0.09,P>0.05)及角膜荧光染色评分(t =4.05,P=0.21,P>0.05),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UT(t=-3.59,P=0.12,P >0.05),各观察指标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趋势;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比较,干眼症状评分(t =-0.89,P=0.00,P<0.05)、眼睑刷染色评分(t=-6.68,P=0.00,P<0.05)、角膜荧光染色评分(t =-5.14,P=0.00,P<0.05)及Schirmer Ⅰ试验(t=-3.94,P=0.00,P<0.05)呈现下降趋势,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UT(t=8.39,P=0.00,P<0.05)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眼睑刷上皮病变是导致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泪膜稳定性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分析
目的 通过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发生黄斑水肿(ME)的差异,探讨差异产生的原因.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于北京大学眼科中心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112例175只眼,其中糖尿病患者72只眼,非糖尿病患者103只眼.主要检测指标是两组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3月的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亚区域平均厚度(CSMT).结果 非糖尿病组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3月BCVA均明显好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37,P=0.027;t=-2.504,P=0.013;t=-2.233,P=0.027).非糖尿病组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3月CSMT均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0,P=0.029;t =-3.906,P=0.000;t=-3.399,P=0.001).术后1月非糖尿病组发生黄斑水肿为1只眼(0.97%1/103),糖尿病组黄斑水肿为9只眼(12.5% 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55,P=0.001);术后3月非糖尿病组发生黄斑水肿为1只眼(0.97%1/103),糖尿病组黄斑水肿为6只眼(8.33% 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82,P=0.014).黄斑水肿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相关(P =0.015).结论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
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黄斑解剖结构和功能恢复研究
目的 研究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经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手术后,黄斑解剖结构及视功能恢复情况,探讨影响IMEM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在安阳眼科医院入院行手术治疗的IMEM患者52例(54只眼),收集患者术前的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视物变形情况,术后随访4~8个月,平均(6.5±1.1)个月,所得数据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IMEM患者术前术后BCV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17;P=0.04),术前、术后CF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9.75;P =0.00),术前CFT与术前视力及术后视力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3,0.17;P =0.81,0.23),术后CFT与术后视力经相关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7;P=0.05),术前BC-VA与术后BCVA经相关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8;P=0.00),术前CFT与术后CFT经相关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7;P=0.00).结论 经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手术后,IMEM患者CFT较术前降低,视力有所提高,但是术前CFT似对患者终的视力恢复无明显关系,患者术后恢复更多取决于术前的视力,而不是黄斑中心凹的厚度.
-
23G和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比较
目的 分析23G和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手术操作及并发症.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确诊并接受玻璃体切除术的PDR患者83例90只眼,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3G组47只眼,25G组43只眼,分别行23G和25G玻璃体切除术,术后6个月为随访终点.对患者手术过程、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并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G组手术时间较长,费用较高,23G组术后缝合较多;23G组术后1、3个月和6个月BCVA≥0.02的患眼数分别占31.9%(15/47)、55.3% (26/47)和61.7% (29/47),仅术后3个月和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P <0.05);25G组术后1、3和6个月BCVA≥ 0.02的患眼数分别占27.9% (12/43)、53.5%(23/43)和58.1% (25/43),仅术后3个月和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3,P<0.05);术后第1天,25G组眼压高于23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5,P<0.05),1周内眼压均恢复正常.医源性裂孔、术后炎症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1,0.54;P>0.05).结论 对于PDR这样的复杂疾病,25G与23G玻璃体切除术相比同样是安全有效地手术方式,两者都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抗炎治疗干眼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局部使用人工泪液、糖皮质激素眼液,口服四环素类(多西环素)抗炎药治疗中、重度蒸发过强性干眼的疗效.方法 对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眼科门诊,按照国际干眼研究组(DEWS)标准分级为2及3级干眼、SⅠt正常患者46例(92只眼),按级分层后分为两组,实验组24例(48只眼),其中2级11例(22只眼);对照组22例(44只眼),其中2级10例(20只眼).实验组以局部滴用0.2%卡波姆眼用凝胶、0.5%氯替泼诺滴眼液联合口服四环素类抗炎药(多西环素)治疗;对照组仅局部滴用0.2%卡波姆眼用凝胶、0.5%氯替泼诺滴眼液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询问患者自觉症状、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荧光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Ⅰ试验(S Ⅰ t)及眼压.各项指标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前眼表炎症分在10分以上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体征综合评分均降低,分别为(15.2±2.5)、(21.0±5.1)分,BUT均较治疗前延长(9.5±2.8)、(6.5±2.2)s,FL较治疗前减低(3.6±1.3)、(5.5±2.3)分,治疗前后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眼表炎症分在10分以下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症状评分均降低,分别为(11.7±2.2)、(12.2±3.2)分,BUT均较治疗前延长(10.2±2.6)、(10.4±2.7)s,FL较治疗前减低(2.8±1.5)、(2.5±1.2)分,治疗前后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眼表有明显炎症患者(眼表炎症分在10分以上者)局部点用0.2%卡波姆眼用凝胶、0.5%氯替泼诺滴眼液联合口服四环素类抗炎药(多西环素)治疗较未使用四环素类抗炎药效果更好.而对眼表炎症较轻患者(眼表炎症分在10分以下者)可不口服四环素类抗炎药.
-
前房胆固醇结晶4例并结合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前房胆固醇结晶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眼科收治的前房胆固醇结晶4例(5只眼)结合文献报告8例(8只眼)资料的分析.结果 12例(13只眼)前房胆固醇结晶患者均继发虹膜睫状体炎,其中4例(4只眼)视网膜脱离.视力:无光感3只眼,CF~0.02为3只眼,0.04~0.1为2只眼,0.04~0.1为3只眼,0.2~0.8为2只眼.结论 前房胆固醇结晶极为罕见,因结晶体太小易被漏诊,发现前房内出现高折光的结晶体时,应考虑为前房胆固醇结晶.
-
高龄白内障患者术毕前房注射地塞米松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龄白内障患者术毕前房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眼科就诊的100例高龄(>80岁)的单纯性白内障患者,均排除糖尿病及其他眼部疾病.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50只眼),均由相同的专业技术医师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实验组术毕于前房内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0.5 mg,对照组不干预.术后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水肿、前房渗出、房水闪辉情况、对比眼压等.结果 经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分析实验组角膜水肿、前房渗出、房水闪辉较对照明显减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过HotellingT2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高龄白内障患者术毕前房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可有效地减轻术后角膜水肿及前房炎症反应,对眼压无明显影响,无并发症发生.该方法安全、有效地提高了手术效果.
-
丝裂霉素C在鼻腔泪囊造孔术后吻合口闭锁中应用
目的 探讨吻合口再造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鼻腔泪囊造孔术后吻合口闭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南昌爱尔眼科医院门诊治疗43例鼻腔泪囊造孔术后吻合口闭锁患者,经吻合口再造术联合应用0.04%丝裂霉素C的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1~2年,43例行吻合口再造患者,治愈31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7% (39/43).结论 鼻腔泪囊造孔术后吻合口闭锁行吻合口再造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手术方法简单,效果确切,是治疗吻合口闭锁的一种有效方法.
-
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临床分析
目的 对5例不同的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的视功能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在验光基础上,应用综合验光仪测量集合幅度、调节幅度以及正负相对调节,用Von Graefe法测量在远近距离的隐斜方向和隐斜度、调节集合/调节值(AC/A)比率(调节性集合与调节量之比),用Risley可变棱镜测量远近水平正负融像聚散,用Worth4点灯和R.D.S立体视觉图测量立体视觉.参照Morgan分析法加以分析并采取相应视觉训练.结果 (1)1例集合不足的特征是远距隐斜在正常范围而近距高度外隐斜,且近距正相对聚散(PRC)低、AC/A低.(2)1例集合过度是近距内隐斜、远距隐斜在正常范围、负相对聚散(NRC)低、AC/A高.(3)1例散开过度是远距高度外隐斜、近距隐斜在正常范围、高AC/A.(4)1例融像性聚散减低是远、近距隐斜均在正常范围,AC/A正常、但正负融像性聚散均下降.(5)1例单纯内隐斜是远、近距内隐斜均超过正常范围,负相对聚散下降、AC/A正常.结论 5例都属于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临床症状虽相似,检查结果却不同,诊断和治疗也不尽相同.
-
早期取出硅油的原因和手术效果
目的 探讨提前取出硅油的原因和再次手术后的效果.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在中山眼科中心,选择硅油注入眼内不足2个月(61天)并有完整病例资料的36例(36只眼),提前行硅油取出原因及再次手术后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佳矫正视力、眼压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提前硅油取出原因中视网膜未复位18只眼(50%,18/36);难以控制的高眼压8只眼(22.2%,8/36);黄斑前膜4只眼(11.1%,4/36);硅油入前房或者硅油乳化5只眼(13.9%,5/36);眼内出血1只眼(2.8%,1/36).术后视力提高者22只眼(占61.1%,22/36),不变者9只眼(占25%,9/36),5只眼(占13.9%,5/36)轻度下降.高眼压原因(8只眼)取油者术前平均眼压(36.54±11.35) mmHg,术后平均眼压(13.13±6.93)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6只眼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后4只眼视网膜复位,总复位率为94.4% (34/36).结论 早期硅油取出的原因主要是视网膜脱离和难以控制的高眼压,其他是黄斑前膜和硅油入前房和乳化,及时取出硅油和处理原发原因,可挽救患者视功能.
-
SD-OCT联合FFA诊断Stargardt病分析
目的 探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联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诊断Star-gardt病.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河北医大第二医院眼科就诊的21例(42只眼)Stargardt病的SD-OCT和FFA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 Stargardt病双眼病变对称,不同病变时期FFA和SD-OCT表现不同的特征.早期:眼底黄斑区污秽,色素紊乱,少量黄色斑点;FFA呈横椭圆形斑驳状透见荧光;SD-OCT黄斑区IS/OS层反射信号减弱或缺失,其余各层基本正常.中期:眼底黄斑区横椭圆形轻度萎缩灶,周围黄色斑点;FFA呈横椭圆形斑驳状透见荧光;SD-OCT黄斑区IS/OS层、外核层反射信号缺失,外丛状层塌陷,视网膜变薄;晚期:眼底黄斑区金箔样反光,横椭圆形萎缩灶,透见脉络膜大血管,周围大量黄色斑点;FFA呈“靶环”状透见荧光,周围斑点状透见荧光;SD-OCT黄斑区IS/OS层、外核层、外丛状层反射信号缺失,RPE层反射信号条带明显变薄,脉络膜反射信号明显增强,黄斑全层萎缩.结论 SD-OCT联合FFA可以明确诊断Star-gardt病,SD-OCT有助于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
儿童黄斑部视网膜内界膜下积血玻璃体切割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黄斑部视网膜内界膜下积血特点及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在海军总医院眼科治疗的5例(8只眼)儿童黄斑部视网膜内界膜下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儿童黄斑部视网膜内界膜下积血特点及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临床疗效.结果 儿童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常见于间接性眼外伤及血液病,一般发现较晚,或因全身情况及专科就诊较晚,积血分解产物进入玻璃体引起玻璃体变性呈黄白色混浊,积血表面内界膜增厚机化引起血管弓部环形视网膜嵴,甚至牵拉性脱离,含铁血黄素对视网膜毒性作用明显.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1只眼术中发现视网膜撕裂口,视网膜脱离僵硬明显,术中放弃进一步治疗.另7只眼行常规23 G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随诊3~6个月,佳矫正视力2只眼0.8,0.15、0.3和0.4各1只眼,另2只眼患儿视力检查不配合,但交替遮盖时均能主动寻找玩具.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儿童黄斑部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具有相对特殊的临床特点,及时发现并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可取得较好地疗效.
-
羊膜移植对外伤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疗效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治疗外伤所致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德阳市医院眼科就诊的13例(13只眼)轻微外伤所致的经药物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患者,采用角膜上皮清创+羊膜移植治疗,术后观察视力、角膜透明度及荧光素染色情况、羊膜转归、病变复发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3~5 d羊膜即开始出现部分融解,1~2周大部分脱落;羊膜脱落后病人视力均较术前提高,裂隙灯检查见角膜基本恢复透明,上皮完全修复,荧光素染色阴性.经6~83个月临床观察,除1例在术后4月出现复发外,其余12例均未再复发;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常规治疗方法无效的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患者,羊膜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低费用的治疗方法.
-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治疗一例
患者男,60岁.因左眼突然视力下降20天于2013年8月19日就诊于我院.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外伤及特殊用药史,无阳性家族史.全身查体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8,矫正1.0左眼,0.1矫正0.12.眼压:双眼均为14 mmHg.双眼外眼未见明显异常.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双眼角膜清,前房深浅正常,房闪及浮游细胞(-),瞳孔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密度稍高,前部玻璃体未见浮游细胞.散瞳后间接检眼镜检查示:左眼视盘边界清,视网膜动脉颞上及鼻上分支细,A:V=1:2,余分支基本正常,中心凹反射未见(图1);右眼底未见明显异常.
关键词: -
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一例
患儿男,14岁.因右眼下眼睑外翻合并眼干、眼红2年于2013年7月16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患儿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下睑外翻,并逐渐加重.1年前在外院行右眼睑缘缝合术,术后1周拆线,下眼睑外翻未见好转.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其同胞妹妹无类似病史,家中其余亲属均未见类似病史.患儿身高1.89 m,体重70 kg,体形度长,四肢关节活动僵硬,下肢呈"O"形弯曲,轻微跛足.全身皮肤菲薄,弹性差,干燥少汗,可透见皮下静脉.手脚,特别是第一和第二节短小,不能伸直.掌跖过度角化.指、趾甲变形.面部:额颞部及下颌突出,而中面部凹陷,鼻子扁平,耳朵位置靠下.
关键词: -
玻璃体切割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一例
患者女,82岁.2013年4月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4个月"来我院就诊,检查见右限玻璃体出血,眼底可见视盘颞下方网膜前黄色出血,约8 PD大小.为进一步治疗于2013年4月19日以"右眼玻璃体积血"收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全身体格检查无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08,左眼视力0.25,双眼矫正无助;双眼眼压均为10 mmHg,双眼晶状体皮质混浊,右眼玻璃体积血.右眼眼底隐见视盘,视网膜前可见陈旧性黄色出血,出血面积为8 PD;左眼眼底视盘边清色正,C/D=0.3,A/V=1:3,视网膜颞上方可见出血点.
关键词: -
结膜囊吸吮线虫一例
患者女,69岁.2014年1月因"右眼白内障"入院.查体:右眼视力0.02,球结膜无充血,泪道冲洗通畅,角膜透明,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眼底不清.经常规术前检查于2014年1月8日在局麻下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制作巩膜隧道切口助手冲洗结膜出血时发现结膜囊有线状条形物,镊子夹取时会卷曲,将标本保留后完成手术.术后标本送检示:结膜吸吮线虫.术后观察1个月无异常.
关键词: -
OCT发现青光眼合并视网膜动脉阻塞一例
患者女,74岁.主因右眼视物不见4个月,左眼视物模糊3天于2010年11月1日收入我院.4个月前由于情绪波动自觉右眼胀痛、视物不见伴头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高血压,给予输液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后头痛逐渐缓解,但右眼视力未见改善,未进一步治疗.3天前突然自觉左眼视物模糊,无眼痛头痛,休息后缓解,1天前左眼症状再次发作,遂来我院就诊.眼压:右眼58 mmHg,左眼35 mmHg,急诊诊为双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给予毛果芸香碱点眼、甘露醇治疗.既往高血压10余年,间断口服降血压药物,血压波动在160~210 mmHg至90~120 mmHg,否认糖尿病史.
关键词: -
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一例
患者男性,43岁."反复声嘶7年,耳鸣1个月"于2012年7月30日入住我院耳鼻喉科.因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眼视物模糊,无眼痛、眼胀等不适,请眼科会诊检查:左眼眼前段正常,未见明显KP及房水闪辉,眼底为部分视网膜血管旁白色渗出物,围绕血管形成白鞘,中周部显著(图1).眼底荧光造影结果提示:左眼视盘表面荧光素渗漏,晚期荧光染色,边界欠清,视网膜动脉充盈静脉回流时间正常,视网膜静脉广泛迂曲扩张,血管壁间荧光素渗漏及管壁节段性染色,未见明显视网膜血管闭塞区(图2).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予以氢化泼尼松20 mg静滴,一周后减量为泼尼松片口服10 mg qm处理,患者用药10天后因视力恢复至0.8,故自行停用.
关键词: -
双眼先天性葡萄膜外翻伴继发性青光眼一例
先天性葡萄膜外翻(CEU)是由于瞳孔缘虹膜色素上皮层过度增生并向前覆盖于虹膜前基质表面所致,属于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异常.几乎100%的先天性葡萄膜外翻都会先后出现进展性青光眼,多数患者伴随其他眼部畸形和全身异常[1-3].我院现有1例双眼先天性葡萄膜外翻伴继发性青光眼病例如下.
关键词: -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表型和基因型研究进展
先天性眼球震颤(CN)是一组病因复杂的遗传性眼病,分为先天性感觉缺陷性眼球震颤(CSN)和先天性运动型眼球震颤(CMN).其中,CSN的病因较多和复杂,是由于视觉通路产生了明显的病变引起,致病基因和突变基因位点较多.而CMN的特征是临床并无明显的视觉感受系统和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可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及X染色体连锁遗传等遗传方式.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的研究进展及其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
软性接触镜在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治疗应用
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是一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角膜疾病,组织工程角膜的发展为其开辟了新的治疗方法.软性接触镜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治疗有广泛的应用.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患者可通过配戴软性接触镜或移植以接触镜为载体培养的角膜缘干细胞进行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文中主要对软性接触镜在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治疗的应用详细归纳和总结,并进行展望.
-
IgG4相关Mikulicz病的研究进展
Mikulicz病(MD)是指双侧泪腺、腮腺或颌下腺持续无痛性对称性肿大,曾在一段时期内,MD一直被视为SS的一个亚型.然而,在临床表现、血清学及组织学方面,MD均有其独特的表现.近研究发现MD患者的泪腺和唾液腺组织中有大量表达IgG4的(IgG4+)浆细胞浸润.文中总结了近研究的结果,对MD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
透明角膜活瓣切口术后眼内炎与眼内压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3.2 mm无缝线透明角膜活瓣切口术后眼内炎与眼内压的关系.方法 60只白兔60只有眼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高眼压组(27只眼,手术结束时控制眼内压20~25 mmHg)、低眼压组(27只眼,手术结束时控制眼内压10~15 mmHg)和空白对照组(6只眼,角膜未作切口).术后1min结膜囊内滴入荧光素钠(0.2 g/1ml) 0.1 ml.分别于术后12 h、24 h测定兔眼前房水荧光素钠浓度.结果 低眼压组术后12 h、24 h前房水荧光素钠浓度显著高于高眼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眼压组和高眼压组术后12h、24 h眼压与术前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短期内适度高眼压可促进透明角膜活瓣切口的自行闭合,防止结膜囊内液体通过切口倒流回前房,从而降低眼内炎发生的风险.
-
雷帕霉素脂质体滴眼液对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治疗的研究
目的 制备雷帕霉素(RAPA)脂质体滴眼液并研究RAPA对碱烧伤后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薄膜分散法制备RAPA脂质体滴眼液.采用成组设计法,将102只健康Wistar大鼠分组,碱烧伤后每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局部情况,并详细记录碱烧伤后大鼠角膜反应情况与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分别于碱烧伤后1d、4d、7d、14d随机抽取各组大鼠取材,行HE染色分析.实验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及组间q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1)制得的RAPA脂质体,为完整的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45.2 nm,包封率为90.02%,RAPA脂质体滴眼液中RAPA含量高,粒径合适,可作为滴眼液用于动物实验.(2) RAPA脂质体滴眼液组CNV生长迟缓、稀疏,退化较早;CNV面积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质体是RAPA良好的药物载体.RAPA能显著抑制CNV的生长,有望成为防治CNV的一种有效方法.
年 | 期数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