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杂志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중화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376-2491
- 国内刊号: 11-213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血嗜酸粒细胞增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增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外周血EOS增高定义为EOS≥2%及EOS≥3%两种标准将患者分为增高组与非增高组,比较两组人口统计学、临床症状、检验及检查结果、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患者559例,按EOS比例2%和3%两种标准,EOS增高组分别为241例(43.1%)和152例(27.2%).无论按哪种标准,EOS增高组与非增高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肺功能分级、肺功能指标、改良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抗生素用药率、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住院日均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按照2%标准,EOS增高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hs-CRP均显著低于非增高组[(5.9±2.0)×109比(8.2±4.0) ×109个/L、(3.9±1.6)×109比(6.5±3.8)×109个/L、(0.446±0.169)×109比(0.501±0.276)×109个/L、(25.8±35.9)比(46.2±55.6)mg/L](均P<0.01),嗜碱性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非增高组[(0.043±0.025)×109比(0.029±0.021)×109个/L、(1.3.±-0.6) ×109比(1.1±0.6)×109个/L](均P<0.01),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均显著短于或低于非增高组[(10.6±5.0)比(11.6±5.8)d、(11 851±7 491)比(14 254±10 751)元人民币](均P<0.05).按照3%标准,EOS增高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hs-CRP均显著低于非增高组(均P<0.05),嗜碱性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非增高组(均P<0.01),淋巴细胞计数、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EOS增高发生比例相对较高,EOS增高患者具有更高的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发生率.
-
炎性因子与男性人群大肠癌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目的 在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础上,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中性粒细胞(NE)与大肠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方法 利用2006-2007年开滦男性队列,收集社会人口学、疾病史、身体测量指标和hsCRP及NE检测结果等基线信息.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hsCRP水平及NE水平与男性人群大肠癌发病风险比(HR).结果 至2015年12月31日,共计纳入73 869例男性,随访期间共收集新发大肠癌336例.依hsCRP检测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1 mg/L、1 ~3 mg/L和>3 mg/L组.三组中新发大肠癌9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456/10万、510/10万和746/10万,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9,P=0.005).调整年龄、吸烟、饮酒、体质指数(BMI)、糖尿病史和人均收入后,结果显示,hsCRP水平高组(>3 mg/L)大肠癌发病风险是hsCRP水平低组(<1 mg/L)的1.38倍(95%CI:1.05 ~ 1.81,P=0.020).依NE检测平均水平,将其分为二组(≤4.08×109/L和>4.08×109/L),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NE水平较高组(>4.08×109/L)大肠癌发病风险是NE水平较低组(≤4.08×109/L)的1.11倍(95%CI:0.90 ~ 1.39,P=0.3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线hsCRP水平升高可能增加男性大肠癌发病风险.
-
肾上腺意外瘤中亚临床库欣综合征治疗方案探讨
目的 探讨肾上腺意外瘤(AI)中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CS)的佳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治的AI患者的病例资料,选取130例确诊且资料完整的SC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手术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以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改善情况作为研究终点,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获益.结果 共纳入130例患者,手术治疗组88例、保守治疗组4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手术治疗组失访10例(11.36%),排除14例随访时间≤18个月者,终共64例纳入研究,男19例,女45例,年龄(52.1±9.5)岁;保守治疗组失访4例(9.52%),排除6例随访时间≤18个月者,终共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54.0±8.9)岁.手术治疗组随访21.5 ~45.7(28.2±19.0)个月,保守治疗组随访23.2 ~53.1(36.1±16.6)个月.随访结束时,手术治疗组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的改善率分别为29.69%、10.94%、7.81%、39.06%,恶化率分别为O、O、0、20.31%.保守治疗组改善率分别为3.12%、3.12%、3.12%、9.38%,恶化率分别为28.13%、25.00%、18.75%、40.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年龄、随访时间、基线状态午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血清皮质醇水平及瘤体大径后,手术治疗可以改善血压,降低体重,OR值分别为10.687 (95% CI:1.279~89.299)和5.541(95%CI:1.404~21.872),均P<0.05.结论 对于AI中SCS患者,手术治疗有利于改善血压、降低体重,其在心血管危险因素改善方面优于单纯保守治疗.
-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抗纤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 评估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氨甲环酸抗纤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2014年10月至2017年2月于阜外医院纳入211例择期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通过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序列,随机分为试验组(105例)和对照组(106例),麻醉诱导后试验组予以氨甲环酸负荷量10 mg/kg静脉输注,继以维持量10 mg·kg-1·h-1持续泵注至术毕,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输注.记录术后失血和异体血制品输注情况、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死亡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人口统计学资料、既往史、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和术前用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失血量分别为860(670,1 190) ml和985(783,1 365) ml,红细胞输注量为2(0,8)U和6(2,10)U,血浆输注率为53.33%和70.75%,血浆输注量为1(0,3)U和2(0,3)U,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氨甲环酸可产生有效的抗纤溶作用,减少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出血和异体血制品输注,且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
-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阳性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85例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HCV-Ab阳性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信息.结果 HCV-Ab阳性率为1.2%,明显高于全国一般人群(0.4%)(P<0.001).25例HCV-Ab新发阳性的患者,15例(60.0%)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出现升高,14例(56.0%)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同步升高.85例HCV-Ab阳性的患者中,13例(15.3%)患者在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期间发生HCV再激活,并伴发不同程度肝功能损伤.结论 血液病患者HCV感染及再激活发生率高,且多伴发肝功能损伤.化疗和移植可能是HC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
-
过表达Bmi1基因对人胚胎干细胞体外造血分化产生集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过表达Bmi1基因对人胚胎干细胞H1体外造血分化产生集落的影响.方法 人胚胎干细胞H1与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OP9共培养的方法体外模拟造血分化,在共培养第8天用磁珠分选筛选出CD34+造血前体细胞进行集落形成实验,诱导产生各系造血集落.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Bmi1基因和BMI1蛋白在人胚胎干细胞H1体外造血分化产生CD34+前体细胞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将过表达Bmi1基因的人胚胎干细胞H1用同样方法进行造血分化,比较其与正常的人胚胎干细胞H1体外造血分化产生集落的情况.结果 Bmi1基因在人胚胎干细胞H1体外造血分化产生CD34+前体细胞过程中的表达先升高后下降,过表达Bmi1基因的H1细胞相比正常H1细胞,集落形成实验产生红系集落和混合系集落的数目明显增加.结论 过表达Bmi1基因促进人胚胎干细胞H1体外造血分化过程中红系和混合系集落的产生.
-
他汀类药物对肝脏作用的再认识
回顾近几年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的初级和次级预防的临床研究数据,其效果良好,应用显著增加[1].随着其应用的增加,其常见的两个不良反应受到医患的高度重视,即肌损害和肝损害.很多医生会因他汀类药物的肝脏不良反应而在已有肝病患者中避免应用此类药物.但研究表明,在肝病患者中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较无肝病的人群明显增大,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毒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2].近期一项研究显示肝硬化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20%比12%,P=0.001)[3].那么在患有肝病且存在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中能否应用他汀类药物,目前争议较大.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他汀类药物已经显示出抗增殖、抗血管生成、促凋亡和免疫调节等作用[4].且与他汀类药物对肝脏作用的相关数据亦不断的发生更新和变化,本文对近期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求对他汀类药物对肝脏的作用能有重新认识.
关键词: -
极地医学的研究进展
近50年来随着人类对南北两极探索的进展,在地球两极尤其是南极长期科学考察成为常态.由于南极高纬度和高海拔的极端气候,如强寒冷、多风雪、昼夜周期变化、强紫外线暴露,以及近似原始相对孤立的生存环境,类似于航空航天的探索,引起人体激素水平、代谢、免疫功能和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应激性变化,由此衍生出极地医学的概念.极地医学主要研究人类在极地的极端环境下心理生理变化,以及原有基础疾病在极端环境下适应和反应变化,包括极地环境与人的关系,极地环境下人际关系等.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国内外极地医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低剂量丙泊酚治疗术后顽固性谵妄一例
患者女,25岁,体质量44 kg,身高156 cm,因颈部包块20d人院,诊断为甲状腺占位,拟于全麻下行甲状腺肿块切除术(备甲癌根治术).术前白细胞(WBC):6.0×109/L、血红蛋白(Hb):132 g/L、血小板(PLT):160×109/L、谷丙转氨酶(ALT):22 U/L、谷草转氨酶(AST):11 U/L、尿素氮(BUN):2.45 mmol/L、肌酐(Cr):61 μmol/L、血钙:2.15 mmol/L、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4.74 pmo]/L、游离甲状腺素(FT4):17.09 pmol/L、促甲状腺素(TSH):2.02 mU/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HR):101次/min;心脏彩超示:心脏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正常;胸片示:胸部基本正常,颈部右侧气管受压.患者为孤儿,无癫痫病史,平素沉默寡言,挑食,因患有小儿麻痹症被父母丢弃,于福利院长大.后结婚生子,配偶也为小儿麻痹症患者,子女体健.
关键词: -
99Tcm-MIBI SPECT/CT扫描阴性的甲状旁腺癌一例
患者男,27岁,因间断恶心、呕吐2年于2015年6月1日人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患者于2年前间断恶心、呕吐,2~3次/d,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鲜血,伴乏力,就诊于当地医院.超声检查示: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甲状腺左叶低回声结节,行胃炎对症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1年前患者再次因恶心、呕吐就诊当地医院,检查结果示:尿蛋白++,碱性磷酸酶838 U/L,血磷1.19 mmol/L,血钙未测.住院期间发现右侧胸壁肿物(2 cm×2 cm),行手术切除,病理示:血管球瘤伴出血及骨化,不除外恶性.遂上级三甲医院病理会诊示:具有上皮样分化的肿瘤,可能为良性或具有潜在低度恶性.出院后3个月再次出现恶心、呕吐,复查胸片,未见肿物复发.1周前患者因摔倒致双股骨骨折就诊于当地医院,入院检查:甲状旁腺素(PTH)1 322 ng/L,血钙3.95 mmol/L.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既往史:1年前于外院行右侧肋骨血管瘤手术切除;5个月前行左侧胫腓骨、尺桡骨骨折手术.
关键词: -
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我国慢阻肺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该病总死亡人群占全球的31.1%[1];其原因与危险因素众多和防控措施不到位密切相关[2],同时也说明我国慢阻肺的诊断和治疗中存在的多种问题.现就我国慢阻肺诊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下.
关键词: -
应重视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负担和患者特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防治的疾病,以持续呼吸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由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致[1].我国地域辽阔,危险因素暴露、经济发展和城乡医疗保健水平等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不同地区报道的慢阻肺患病率、病死率和疾病负担差异也较大.尽管已有数项多中心研究希望阐明我国慢阻肺的流行病学特征,但由于地区差异和个体的明显异质性,我国慢阻肺疾病负担和患者特点的研究数据仍然不足.
关键词: -
第41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腹痛—高热—胃蜂窝织炎
病历摘要患者男,53岁,2016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6.7~ 38.2℃,伴乏力,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明显升高;骨髓涂片提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既往史:高血压10余年,服药控制可.个人史:吸烟30余年,约10支/d,间断饮酒.婚育史、家族史无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5℃,心率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5/60 mmHg(1 mmHg =0.133 kPa),自然状态下氧饱和度99%,可见双侧手背及足背散在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无齿龈增生、胸骨压痛,心肺腹未及异常,肝脾肋下、剑下未及,脑膜刺激征阴性,无睾丸肿大,双下肢不肿.
关键词: -
制定/修订《临床路径释义》的基本方法与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采纳的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定义为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诊疗程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和疾病管理的方法,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临床路径也应当是在循证医学方法指导下研发制定,其基本思路是结合诊疗实践的需求,提出关键问题,寻找每个关键问题的证据并给予评价,结合卫生经济学因素等,进行证据的整合,诊疗方案中的关键证据,通过专家委员会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可以看出,遵循循证医学是制定/修订临床路径的关键途径.
关键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肺部手术麻醉及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手术患者合并慢阻肺会使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增加,心脏、肾脏等肺外器官并发症风险增加,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提高、围手术期死亡率增加[1].为了提高慢阻肺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质量,特制定慢阻肺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关键词: -
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且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临床对于应用该类药物的大顾虑是其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规定使用青霉素前必须进行皮肤试验(以下简称皮试),阴性方可使用.此规定被国内各医疗机构和医生较为严格地遵照执行,但执行中对青霉素皮肤试验的适应证、皮试方法和结果解读等仍存在较多分歧和错误做法.鉴于此,国家卫生计生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评价专家委员会组织感染病、变态反应、儿科、重症医学、临床药学、检验、护理等多学科专家,经过文献检索、评价,结合国内实践经验和现有条件、规章,撰写本共识,以期提高临床医师、药师、护士等专业人员对青霉素过敏反应和皮试的认识,逐步改进、规范青霉素皮试实践.
关键词: -
1,5-脱水葡萄糖醇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
1,5-脱水葡萄糖醇(1,5-AG)是自然界存在的多元醇,其结构与葡萄糖类似,在人体血清中的含量仅次于葡萄糖.人体内1,5-AG主要来源于食物,很少被代谢,约99.9%在肾小管被重吸收,在体内形成稳定的约500 ~1 000 mg代谢池,并保持动态平衡[1].近年来,作为评估糖尿病患者1~2周内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2],血清1,5-AG反映餐后高血糖的优势逐渐受到重视,其筛查糖尿病的临床价值初露端倪.同时,在唾液[3]和玻璃体液[4]等其他体液中检测1,5-AG水平的临床价值,以及其本身的生理作用,使1,5-AG的研究重新成为热点.本文就1,5-AG的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在其他体液中检测价值以及自身生理作用阐述如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