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皮肤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중화피부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30
  • 国内刊号: 32-113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3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陈洪铎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CTLA4-Ig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作者:周倩;寇庚;钱卫珠;王皓;刘彦君;王晓芸;宋水川;金军;李晓冬;吴孟超;郭亚军;陈列平

    目的探讨B7/CD28共刺激通路阻断剂CTLA4-Ig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二硝基氟苯(DNFB)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以不同剂量的CTLA4-Ig进行静脉注射,通过检测小鼠耳廓肿胀度观察其对DNFB和FITC刺激的反应,并观察CTLA4-Ig的长期疗效,同时对治疗后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CTLA4-Ig有明显的治疗作用,DNFB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经治疗耳廓肿胀抑制率高达69.7%,而且治疗的小鼠在激发后的14d用DNFB再刺激能产生无应答反应,但对FITC的再刺激表现为耳廓肿胀明显,过继转移CTLA4-Ig治疗小鼠的淋巴细胞能诱导受体鼠对DNFB的刺激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结论应用B7/CD28共刺激通路阻断剂CTLA4-Ig融合蛋白能有效地抑制接触性超敏反应,为临床治疗Ⅳ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如湿疹等提供一种新的可能的治疗策略.

  • 已治早期显性梅毒患者血清RPR试验和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查联合随访

    作者:施辛;黄宏;吾为一;杨辰;顾爱萍;苏玉华;刘秀丽

    目的探讨RPR试验和梅毒螺旋体(Tp)IgM抗体试验联合检测对于早期梅毒的随访意义.方法病史在1年以内的61例一期梅毒患者和77例二期梅毒患者,于治疗后,每3个月接受RPR试验和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捕获ELISA联合检测,为时2年.结果RPR试验不同时间的转阴率分别为6.2%(3个月时)、31.5%(6个月时)、61.5%(9个月时)、83.8%(12个月时)、90.7%(15个月时)、92.3%(18个月时)、94.6%(21个月时)、95.3%(24个月时).Tp-IgM检查不同时间的转阴率分别为25.4%(3个月时)、56.5%(6个月时)、86.2%(9个月时)、97.1%(12个月时)、100.0%(15个月时).其中,一期梅毒RPR试验不同时间的转阴率分别为8.2%(3个月时)、31.1%(6个月时)、57.4%(9个月时)、75.4%(12个月时)、83.6%(15个月时)、85.2%(18个月时)、100.0%(21个月时),Tp-IgM检查不同时间的转阴率分别为45.9%(3个月时)、85.2%(6个月时)、98.4%(9个月时)、100.0%(12个月时).二期梅毒RPR试验不同时间的转阴率分别为2.6%(3个月时)、28.6%(6个月时)、58.4%(9个月时)、81.8%(12个月时)、84.4%(15个月时)、88.3%(18个月时)、90.9%(21个月时)、92.2%(24个月时),Tp-IgM检查不同时间的转阴率分别为9.1%(3个月时)、33.8%(6个月时)、71.4%(9个月时)、94.8%(12个月时)、100.0%(15个月时).Tp-IgM检查转阴均早于RPR试验所检测的反应素转阴.Tp-IgM没有出现血清固定现象.结论Tp-IgM检查在治疗后12个月左右应该消失.在一定程度上,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捕获ELISA有益于早期显性梅毒的随访.

  • 湖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FcγRⅢa-158V/F多态性研究

    作者:谢红付;朱蓉;施为;杜乾君;陈明亮

    目的探讨中国湖南汉族SLE患者与FcγRⅢa-158V/F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SLE患者65例,其中狼疮肾炎患者38例,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RFLP)检测FcγRⅢa-158V/F基因型,并与6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SLE患者FcγRⅢa-158F/F纯合子基因型显著增高(OR=2.23,χ2=4.69,P=0.03).②与对照组相比,狼疮肾炎患者FcγRⅢa-158F/F纯合子基因型和FcγRⅢa-158F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增高(OR=2.67,χ2=5.36,P=0.02;OR=2.00,χ2=4.91,P=0.03).结论SLE患者FcγRⅢa-158F/F纯合子基因型显著增高,狼疮肾炎患者FcγRⅢa-158F/F纯合子基因型和FcγRⅢa-158F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增高,提示FcγRⅢa多态性与SLE相关,FcγRⅢa-158F等位基因可能是狼疮肾炎的危险因素.

  • 一例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马彦;王冬梅;朱学骏

    目的研究1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中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经组织病理、电镜及免疫荧光方法结合临床诊断为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直接测序,限制性内切酶反应及应用D3S1359、D20S161、D5S818、D17S1293、CSFIPO五个座位微卫星DNA多态标志的方法对此例患者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情况检测.结果家系中患者存在COL7A1上第6240位鸟嘌呤G被腺嘌呤A替代突变导致Ⅶ胶原第2043位的甘氨酸被精氨酸替代,而其父母及对照的健康人均不存在此突变.结论G2043R是引起该家系临床病变的特异突变,不是多态性变化,且此突变为一个denovo突变.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白介素8和增殖活性的影响

    作者:陈先进;张开明;尹国华;李慧仙

    目的了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TNFRⅠ)和抗TNFRⅠ抗体对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KC)产生白介素8(IL-8)和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表皮细胞接种96孔板,分别为:①自然增殖孔;②TNF-α刺激孔;③sTNFRⅠ/TNFα培养孔;④sTNFRⅠ/抗TNFRⅠ/TNF-α培养孔;⑤抗TNFRⅠ/TNF-α培养孔.ELISA法测上清液IL-8的含量;MTT法测增殖活性;收集细胞提取RNA进行反转录和扩增,产物电泳后转膜,进行DNA印迹以比较IL-8的表达在转录水平上的差异.结果银屑病患者组所测3个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两组TNF-α刺激孔KC3个指标均显著高于自然增殖孔和sTNFRⅠ/抗TNFRⅠ/TNF-α培养孔;自然增殖孔和sTNFRⅠ/抗TNFRⅠ/TNF-α培养孔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①银屑病患者KC处于活化状态,分泌高水平细胞因子且增殖活跃;②TNF-α可诱导体外培养KC表达IL-8mRNA和蛋白,促进KC增殖,其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和细胞表面TNFRⅠ结合来实现;③sTNFRⅠ可以部分阻断TNF-α的生物学作用.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对正常造血干(祖)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童秀珍;叶任高;罗绍凯;李娟;洪文德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象下降的发生机制.方法用甲基纤维素集落培养方法观察有全血细胞减少的SLE患者的血清、去除IgG后的血清对正常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CFU-GM)、红系祖细胞集落(CFU-E)的影响及SLE患者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①加入SLE患者的血清可见66.7%的正常骨髓CFU-GM、70%的CFU-E集落形成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②去除IgG后的血清组CFU-GM、CFU-E的产率高于未去除IgG血清组(P<0.001).③SLE患者骨髓CFU-GM、CFU-E集落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SLE患者的全血细胞减少与其血清自身抗体抑制造血干(祖)细胞有关,也与其本身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下降有关.

  • 卡泊三醇、维A酸及雷公藤内酯醇对角质形成细胞及COLO16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成的影响

    作者:周海燕;郑家润;李新宇;陈沄

    目的探讨卡泊三醇、维A酸及雷公藤内酯醇对角质形成细胞及COLO16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原代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及COLO16细胞中VEGFmRNA的水平.结果卡泊三醇作用于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4h和24h后,以及作用COLO16细胞24h后,均可抑制VEGF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IC50值分别为1.19×10-4μg/mL、1.51×10-4μg/mL和3.16×10-5μg/mL.维A酸作用于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4h后可抑制VEGFmRNA的表达,作用于正常角质形成细胞24h后及作用于COLO16细胞4h和24h均无抑制作用.雷公藤内酯醇对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和COLO16细胞中VEGFmRNA表达均无抑制作用.结论在转录水平抑制VEGF生成可能是维A酸与卡泊三醇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 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免疫荧光与免疫印迹检测研究

    作者:李丽;朱学骏;卜定方;秦俭;陈喜雪

    目的研究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免疫学特点.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4例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肿瘤切除前、后的血清.结果以鼠膀胱为底物行间接免疫荧光示IgG和C3棘细胞间沉积,肿瘤切除后抗体滴度较术前下降,且与病情的好转成正比.以正常人皮肤及大鼠舌、食管及猴舌为底物行间接免疫荧光阳性;以大鼠支气管、心肌、肝脏、肾脏等组织为底物行间接免疫荧光阴性.免疫印迹示患者血清可识别人角质形成细胞提取物中的210000和190000抗原.结论以鼠膀胱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可作为副肿瘤性天疱疮的过筛试验,且可通过抗体滴度的改变监测病情的变化.副肿瘤性天疱疮更易累及粘膜部位上皮组织.免疫印迹结果可确诊4例患者为副肿瘤性天疱疮.

  • 蕈样肉芽肿的端粒酶研究

    作者:应作霖;孙建方;张行;姜祎群;许则峰;曾学思;桑红桂

    目的检测各期蕈样肉芽肿(MF)的端粒酶活性,探讨端粒酶在MF肿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PCR-ELISA),对35例MF患者进行端粒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92.3%的肿瘤期MF、78.6%的斑块期MF和75.0%的斑片期MF显示端粒酶阳性;肿瘤期MF的端粒酶活性水平高于斑块期和斑片期,且差异有显著性;而斑块期与斑片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的端粒酶均为阴性.讨论MF患者存在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提示端粒酶可能在MF的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对MF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端粒酶
  • 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对朗格汉斯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

    作者:唐玲;陶苏江;于益芝;王闻雅;刘书逊;顾军;郑茂荣

    目的从朗格汉斯细胞(LC)的分化发育过程探讨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健康者外周血分离单一核细胞,经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培养上清液与白介素4+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转化生长因子β1共同培养5d,使其分化发育为LC.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型、吞噬功能,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其抗原递呈功能.结果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培养上清液与白介素4+GM-CSF+转化生长因子β1共同培养的LC其表型特征、吞噬抗原的能力以及刺激T淋巴细胞的活性等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与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对LC分化发育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提示银屑病患者LC的异常可能不是发生于LC的分化发育过程中.

  • EB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谭国珍;曾凡钦;陈宜芳;李伯有;李希清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双色解析法检测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3+B淋巴细胞中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和复制期蛋白ZEBRA的表达.结果活动期患者CD19+细胞和CD23+细胞LMP1的表达率均高于稳定期患者,两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CD23+细胞LMP1的表达率高于CD19+细胞,而对照组两者差异无显著性;ZEBRA的表达仅见于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活动期患者CD19+、CD23+细胞ZEBRA的表达率均高于稳定期患者,且在活动期患者中,CD23+细胞ZEBRA的表达率高于CD19+细胞,而在稳定期患者中,CD23+细胞和CD19+细胞ZEBRA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EB病毒的感染和复制与B淋巴细胞的活化及SLE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 五倍子等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沈丹蓓;夏隆庆;鞠强;石继海

    目的研究中药对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组织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抗瘢痕有效的中药及其作用浓度.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试验和生长曲线测定法,比较单味中药醇提物对肥厚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b)和人正常皮肤Fb的体外生长活力和生长状态的影响.结果①五倍子可明显抑制Fb的体外增殖率,并且对肥厚性瘢痕Fb的作用较正常皮肤Fb强.②五倍子生药醇提取物浓度在0~400μg/mL时,对肥厚性瘢痕Fb增殖率的抑制作用与药物剂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其对肥厚性瘢痕Fb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00μg/mL(生药);在<400μg/mL浓度时,与秋水仙碱比较,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③50μg/mL的五倍子可延迟并缩短正常皮肤Fb和肥厚性瘢痕Fb的对数生长期,延长Fb倍增时间.对肥厚性瘢痕Fb和正常皮肤Fb的生长抑制率与药物的作用时间相依赖.结论中药五倍子对肥厚性瘢痕Fb体外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地与时间和剂量相依赖,为外用该药治疗瘢痕提供了实验依据.

  • 皮肤鳞状细胞癌中Basigin/CD147表达与肿瘤进展的相关性

    作者:陈翔;金藏拓郎;张桂英;肖嵘;颜兰香;文海泉;陈服文;神崎保

    目的探讨Basigin/CD147在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浸润和复发/转移情况不同的原发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中Basig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运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法观察Basigin在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和鳞状细胞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有浸润和伴复发/转移的原发鳞癌肿瘤细胞中Basigin、MMP-1、MMP-2和MT1-MMP的表达显著增高.肿瘤细胞周围成纤维细胞中MMP-1、MMP-2和MT1-MMP的表达亦与原发鳞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肿瘤细胞膜上Basigin的表达与成纤维细胞中MMP-1、MMP-2、MMP-3和MT1-MMP的表达间显著相关.增高表达的Basigin主要分布于鳞癌细胞膜的微绒毛上.结论鳞癌细胞膜上增高表达的Basigin/CD147可能与周围成纤维细胞作用,诱导其MMPs产生,并通过这一机制在鳞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Th2细胞及白介素12、18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

    作者:黎莉;王晓栋;陈顺乐;沈南;鲍春德;顾越英

    目的探讨未经药物治疗的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Th2细胞亚群分布,白介素12、白介素18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方法运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初发SLE患者、10例正常人Th1/Th2细胞亚群分布;ABI7700Real-TimePCR法同时检测38例患者和28例正常人IL-12、IL-18及其受体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初发狼疮患者Th1较正常人明显减低(P<0.05),但Th1/Th2无显著性改变.②与正常人组相比,SLE组患者IL-12、IL-18mRNA及其受体表达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值均<0.05);③面部红斑组患者Th1/Th2、IL-12P35较正常人组降低(P均<0.05);④RNP阳性组患者IL-12P40较正常人组升高,IL-12P35、IL-18较正常人组降低(P均<0.05).结论SLE是一种以Th1细胞下降,Th2细胞相对占优势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源于诱导向Th1细胞分化的一系列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减少和细胞因子间失衡所致.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环氧合酶同工酶的研究

    作者:贾国泉;陈志强;刘训荃

    目的探讨进行期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环氧合酶同工酶的表达及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进行期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30例PBMC中构成性环氧合酶(COX-1)和诱导性环氧合酶(COX-2)mRNA的表达.结果进行期斑块状银屑病患者PBMC中COX-2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其mRNA的表达水平与其相应的面积及严重度积分(PASI)呈正相关(P<0.01);而两组间COX-1平均表达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进行期斑块状银屑病患者PBMC中COX-2mRNA的表达增高,提示可能通过诱导前列腺素(PGs)的产生参与进行期斑块状银屑病的发病.

  • 细胞周期G1调节因子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

    作者:代夫;郑茂荣;郭晋;谢余澄;刘文丽;吕昭萍;何黎;孙冬菊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G1调控点(checkpoint)相关调节因子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4(CDK4)、多重肿瘤抑制因子(P16MTS1)及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在HPV6/11相关尖锐湿疣(CA)皮损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27例经PCR检测含HPV6/11DNA的CA皮损和10例正常人皮肤(包皮)中CyclinD1、CDK4、P16MTS1及PRb的表达和分布.结果①正常人皮肤及CA皮损均无CyclinD1表达.②CA皮损基底细胞表达CDK4(均数2.19)较正常人皮肤(均数4.8)降低(P<0.01).③CA皮损棘细胞表达P16MTS1(均数1.33)较正常人皮肤(均数0)增强(P<0.05).④CA皮损基底细胞和棘细胞表达PRb(均数各为0.89、0.44)较正常人皮肤(均数均为0)均增强(P<0.05).结论HPV6/11CA相关皮损的细胞周期G1调控点无明显异常,可能是这类CA皮损不易恶变的原因之一.

  • 家族性红斑肢痛病六例

    作者:樊建峰;漆军;温海鹰

    患者男,13岁,因双小腿及足糜烂、疼痛5年入院.患者在8岁时双足趾出现间断性或持续性、烧灼样疼痛,发作时皮肤潮红,逐渐发展至足背及踝部,局部受热及运动后可诱发或使疼痛加重,冷敷、冬季及抬高患肢可使疼痛暂时缓解.常使双足浸于凉水中以缓解疼痛.疼痛发作时出现血压增高,高达24.0/15.0kPa(180/110mmHg),曾数次出现晕厥.患者发病前体健.家族中还有6人有类似病史,分别为其弟弟(7岁发病)、父亲(16岁发病)、姑姑(11岁发病)(夏季疼痛发作时丧失劳动能力)、奶奶(12岁发病,双小腿因感染而截肢)及舅公(16岁发病)、曾祖父(12岁发病).

  • 临床表现为蝇蛆病的艾滋病一例

    作者:王香兰;周爱民;宁君

    患者女,34岁.2001年6月16日以咳嗽半年,加重伴有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3d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黄色粘痰,伴有低热、腹泻等症状.以支气管炎治疗有所好转,2个月前因着凉出现高热,咳嗽,腹泻加重,近3d突然出现神志不清、失语、大小便失禁,门诊以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收入院.患者及其丈夫长期在外打工,其丈夫有卖血史且3年前失踪,患者曾居住天津、河南等地.体检:体温35℃,脉搏92次,呼吸24次,血压120/80mmHg(16/10.7kPa).恶病质病容,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大量痰鸣音,心界、心率、心音均正常,腹舟状、平软,肝脾无肿大.

  • 浆细胞性龟头炎一例

    作者:李颂;涂平

    患者男,56岁,因龟头、冠状沟、包皮内侧持续性红斑9年于2000年12月来我科就诊.患者9年前无明显诱因于龟头处出现红斑,持续不退,逐渐增大,后发展至冠状沟及包皮内侧,表面少许无色分泌物,无自觉症状.自行外用抗生素软膏无效.患者既往体健,无结核和其它传染病史,无长期服药史,否认婚外性接触史.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二例

    作者:夏治华;翁孟武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是原发于皮肤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主要累及皮下脂肪组织,现将我们收治的2例SPTCL报道如下.

  • 无色素性恶性黑素瘤一例

    作者:邹勇莉;赵川;何黎;柴燕杰

    患者男,90岁.因左足跟发生一核桃大小溃疡,伴疼痛1年于2000年6月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无诱因于左足跟部出现一约绿豆大小之淡红色丘疹,周围有红晕,当时无明显自觉症状,随后皮疹渐增大并形成溃疡,自觉疼痛,曾自行外用红霉素软膏等治疗效果不明显,溃疡逐渐增大至核桃大小.

  • 右胸部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一例

    作者:杨光河

    患者女,54岁,右侧胸背疣状物50年,伴瘙痒1年余.3岁时右乳头旁出现肤色丘疹,后渐增多,14岁时皮损增多,迅速扩展至右前胸壁、右后背,表面粗糙,高低不平,附粘着性厚鳞屑,并出现多个绿豆大硬结,无自觉症状.近1年,右乳头周边之结节增至黄豆大,伴瘙痒,搔抓后渗出、结痂,无发热,外用新氢松软膏后痒减轻.平素体健,无特殊嗜好,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 烟酸缺乏症三例

    作者:白云花

    例1女,42岁,因慢性腹泻10年,双手背红斑、灼痛1周就诊.10年来患者无明显原因腹泻,每日约3~4次,稀便或稀水样便,无腹痛,未经系统检查及治疗.1周前日晒后双手背皮肤出现红斑、灼痛.无心悸、失眠、感觉异常等.

  • 弥漫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一例

    作者:姚凤玲;唐丽;沈剑鸣;王庆文

    患儿男,1.5岁,头、颈、躯干及四肢反复起风团、水疱1年余,于2000年4月24日来我院就诊.患儿于生后3个月上述部位起红斑,抓后隆起,数分钟后风团内有水疱,渐增大至1.5cm×1.5cm,红斑很快消失.4~5d疱壁溃破,结污褐色痂,自行脱落遗留色素减退斑,10~20d恢复至原皮肤颜色.平素口鼻干燥,于哭闹、遇热及大汗后发作明显.外院以"湿疹"给予内服头孢拉定及激光治疗无效,外用曲安西龙可缓解.

  • 匐行性穿通性弹力纤维瘤一例

    作者:赵天恩;卢宪梅;汤玉枢

    患者男,35岁,因颈部、上胸、肩部、面部、上臂等处丘疹、结节1个月余而来本所就诊.1个月前,不明原因于颈两侧、颈前发生密集的丘疹和结节,渐蔓延到两面颊外侧、上胸、肩部、两上臂、腋前和上背,不痛不痒,部分皮疹消退后又起新皮疹.在当地按痤疮治疗(用药不详)无效.病前无毒物接触史或应用青霉胺史,身体素健,家族中无同类疾病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所见:颈两侧、颈前、两面颊外侧密集绿豆至黄豆大的丘疹或结节;上胸部、腋前区、两上臂近心端、肩部、上背部也有同样皮损,但较稀疏.皮疹分布对称且不规则,呈淡红或暗褐色,表面光滑,有的皮疹有角化,少数皮疹中心有点状小凹,无脓疱、水疱或黑头粉刺,未见瘢痕.皮疹触之韧,少数较硬.

  • 角层下脓疱病一例

    作者:罗莉;王小波

    患者男,32岁.2001年5月26日右腰部、右小腿屈侧无明确诱因出现2个米粒大小红色丘疹,微痒,1d后丘疹变为脓疱,自行外用红霉素软膏2d后,脓疱干燥、结痂,并向外围扩展为环状、多环状红斑,红斑边缘为粟米大小新生脓疱,中央为色素沉着斑,痒稍加重,自服阿莫西林、琥乙红霉素、环丙沙星等2周,红斑中央自愈,边缘持续扩大,不断出现新脓疱.同年6月28日我院以脓疱疮收住院.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5年,其它系统回顾无异常.体检:右膝关节轻微红肿,浮髌试验阴性,余系统检查无异常.

  • 伴假性Kaposi肉瘤的骨肥大静脉曲张综合征一例

    作者:孙建方;朱晓丹

    患者女,33岁.因跛行31年,右臀部肿物23年,右足、小腿斑块20年,于2001年3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岁时其家长发现其双下肢长短不一,行走跛行.10岁时发现右下肢粗于左下肢,右臀部出现一鸡蛋大小紫红色皮下肿物,囊性感,无症状,且右下肢、右臀部皮温高、多汗.上述症状随身体发育而逐渐加重.13岁时右踝内侧外伤后局部逐渐变黑,形成斑块性损害,向周边扩大.皮损可自然破溃,出黄红色脓水,结痂.此后足背、足底及右小腿出现类似皮损,皮损不痛不痒.16岁时当地医院怀疑右踝部皮损内有异物行手术探查,因术中出血较多而终止手术.27岁时再于当地医院行右臀部肿物切除术,又因术中出血不止,中断手术,术后考虑为血管瘤.3年前右小腿及足部皮损出现瘙痒,搔抓后流血水,且皮损逐渐扩大至今.患者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关节痛,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 表皮痣综合征并发多发性基底细胞癌一例

    作者:林霖霖;蔡剑峰;吴秀玲;林孝华

    表皮痣综合征 ( epidermal nevus syndrome) 或称线状皮脂腺痣综合征 ( linear sebaceus syndrome)是临床罕见的疾病 . 表皮痣综合征同时并发多发性基底细胞癌临床更罕见 . 我们遇见一例 , 现报道如下 .

  • 残毁型掌跖角皮病一例

    作者:郑岳臣;郑勇斌;李家文

    患儿男,6岁.因全身皮肤干燥,足跖皲裂、糜烂,足趾自行离断伴瘙痒5年余而来诊.患儿出生后不久即发现其全身皮肤干燥、粗糙,后来双掌跖红斑角化、增厚,渐渐加重伴瘙痒,且听力差.至3岁时足跖发生皲裂,从第5趾开始甲变形、残缺及缺失;接着第4、第3、第2、第1趾甲相继发生同样病变;各趾屈侧糜烂,并发生较深的横形裂口,足背肿胀,行走困难.继而双足第5趾、左第4趾先后自行离断.病后无全身发热、吐、泻、咳嗽等.进食量较同龄儿少,二便正常.患儿系第1胎足月顺产,母乳喂养.其母妊娠期无内服药物史;但在田间喷洒过农药.其父母为非近亲结婚,其妹一切正常;家族中无同病患者.

  • 多神经根同发带状疱疹一例

    作者:张莉;杨安波;宋亚丽

    患者男,75岁.因左前额、左胸背及右腰腹起水疱,疼痛5d于2001年6月21日就诊.自诉5d前无明显原因于左前额出现小枣大红斑,局部瘙痒,随后起粟粒大水疱.3d前于左胸背及右腰腹部出现条状红斑及水疱,初觉瘙痒,迅即转为刺痛,曾于外院口服阿昔洛韦,肌内注射胸腺肽,用药2d,皮损仍进行性增多.

  • 大疱性类天疱疮与HLA-A、B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

    作者:姜海燕;翟宁;宋芳吉;陈洪铎

    大疱性类天疱疮 ( bullous pemphigoid,BP) 是一种慢性泛发性表皮下大疱性皮肤病 , 好发老年人 . 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 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及遗传有关 .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 HLA) 是人类基本的遗传标志之一 , 有研究显示 HLA- A、 B基因位点与 BP的发病相关 [1]. 各国学者对关于 BP与 HLA- A、 B抗原 ( 等位基因 ) 相关性的报道结论不一 , 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 序列特异性引物 ( PCR- SSP) 技术 , 对 30例 BP患者 HLA- A、 B等位基因进行研究 , 探讨与 BP相关的 HLA- A、 B等位基因 .

  • 湖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可溶性HLA-Ⅰ类抗原的检测

    作者:黄进华;廖朝晖;杨盛波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已知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LA复合体)与其关系密切,该系统从多方面参与了机体免疫应答的发生与调节.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LA抗原不仅表达于细胞膜上,还以可溶性形式(sHLA)存在于血清及其它体液中,其中sHLA-Ⅰ亦与免疫调节有关[1].国外已有资料表明SLE患者血清sHLA-Ⅰ水平升高,且sHLA-Ⅰ浓度存在种族差异[2,3].我们对湖南地区汉族SLE患者进行了sHLA-Ⅰ水平的检测与分析.

  • 单纯疱疹病毒2型对单一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敖俊红;周礼义;陈兴平;杨蓉娅;王文岭

    人群中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感染率很高,往往造成严重危害.单一核细胞是机体抗病毒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是单一核细胞吞噬和清除病毒及病毒破坏组织过程中产生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实验以HSV-2感染人单一核细胞,观察病毒对单一核细胞产生TNF-α、IL-6的影响,探讨单一核细胞在HSV-2感染中的作用.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肤中沉积IgG亚类的研究

    作者:孙晓杰;赵玉铭;王雅坤;赖鑫;白兆震;陈洪铎

    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对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皮损组织、12例SLE患者外观正常皮肤组织真表皮交界处IgG亚类沉积的强度、宽度进行了研究.

  • DNA拓扑异构酶及增殖性核抗原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

    作者:王俐;骆建民;黄雄

    尖锐湿疣为常见性病 , 它是由人乳头瘤病毒 ( HPV) 感染所致 , 其中 HPV6、 11、 16、 18是引起尖锐湿疣的常见亚型 . 其临床表现为乳头瘤样增生 , 易于复发 . DNA 拓扑异构酶Ⅱ ( topoisomeraseⅡ , topoⅡ ) 是一种基本核酶 , 直接参与 DNA的复制 , 与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 . 本研究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尖锐湿疣导致的良性增生过程中 , DNA拓扑异构酶活性、增殖性细胞核抗原 (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的量是否增加 .

  • 恶性黑棘皮病32例分析

    作者:颜美秋;江文云;王彩英;陈国奇;黄文晖

    恶性黑棘皮病是指伴有恶性肿瘤的黑棘皮病.为探讨两者的发病关系,将我们诊治和有关科室会诊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高能量超脉冲CO2激光加薄刃厚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

    作者:吴余乐;周展超;戎惠珍;厉建鸣;刘季和

    在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手术中,传统制作受皮区的方法是负压吸疱法和磨削术.但负压吸疱法费时,皮肤磨削术在皮肤不平整的部位,如眼睑、口唇等处难以实施.我们用高能量超脉冲CO2激光制作受皮区,并用薄刃厚表皮移植获得理想效果.

  • 病毒性肝炎伴药物性皮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梅小平;熊良仕;敬雪明

    药物性皮炎又称药疹,在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治疗中,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为探讨病毒性肝炎药物治疗与药疹发生的相互关系,现将我科1995年7月至2001年7月住院患者确诊发生药疹的63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 复方氯倍霜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作者:刘训荃;贾虹;崔盘根;沈丹蓓

    1996年12月至1998年12月,使用本所自制的复方氯倍霜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03例,并与本所自制的0.1%曲安西龙霜作自体对比性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结果小结如下.

  • 氟罗沙星治疗皮肤细菌感染性疾病

    作者:李桂明;李成;陈家秀

    氟罗沙星是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新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而起杀菌作用.临床应用具有抗菌作用强、口服吸收好、组织浓度高及其半衰期长等优点.我们应用氟罗沙星片治疗皮肤细菌感染性疾病33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他扎罗汀凝胶治疗痤疮、脂溢性角化病和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作者:曾维惠;谭升顺;王永贤

    2001年4~12月,我们应用他扎罗汀凝胶治疗痤疮、脂溢性角化病和扁平疣,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 维胺酯胶囊与维胺酯乳膏联合治疗痤疮

    作者:潘政

    2000年10月至2001年2月应用维胺酯胶囊(三蕊胶囊,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与0.3%维胺酯乳膏(痤疮王,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联合治疗痤疮,取得满意效果.

  • 氟康唑治疗儿童头癣30例临床观察

    作者:章强强;李莉;王家俊

    为了观察三维康(氟康唑)对儿童头癣的疗效及安全性,我科于2001年2~6月采用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三维康胶囊治疗儿童头癣3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黄褐斑的现代诊治

    作者:鲁严;朱文元

    (接上期第251页)三、黄褐斑的治疗(一)一般原则:治疗之前,我们提倡先确定黄褐斑的临床类型.若患者是真皮型或混合型,则单纯外用脱色剂治疗效果常不显著,可采用化学剥脱和脱色剂合用,并适当延长疗程.另外,应尽可能帮助患者找到诱发病因并避免之,有内科病者应及时彻底治疗.口服避孕药的患者必须停用,改用工具避孕,值得一提的是,药物所致的黄褐斑停药后常不易消退.由于UVB、UVA和可见光均可促使黑素细胞产生黑素,因此,治疗时和治疗好转后均应使用遮光剂和避免日晒,禁止日光浴和去热带或日光照射强烈的地方旅游,因为数分钟的日光浴能使治疗数月的成果丧失殆尽,应尽量避免使用有香味的化妆品和光感性药物或食物.关于黄褐斑药物治疗的疗程,一般应8周以上,疗程越长,显效率越高.

  • 部分甲母破坏加甲沟重建术治疗顽固性嵌甲症

    作者:杨海平;严道金

    迁延或反复发作的嵌甲和甲沟炎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虽然国内外报道了多种治疗方法,但其复发率仍相当高[1].近年来我们复习有关文献[1,2],依据甲生长的生理解剖学及嵌甲的病理生理改变,综合了部分甲母破坏术和甲沟重建术的优点,采用联合手术的办法治疗顽固性嵌甲症10例15趾,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耳部压穴治疗小儿寻常疣40例

    作者:黄殿芳;周淑华;张建明

    我们采用耳部压穴治疗小儿寻常疣40例,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皮质类固醇穴位封闭加中药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作者:张怀亮;许昌春;王千秋

    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十几年来,我科一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3组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方法报道如下.

  • 读<现代性病学>第二版有感

    作者:邵长庚

    由吴志华教授主编的<现代性病学>自1996年第1版全国发行以来,迄今已6年,它是国内第一部比较系统和完善的大型性病学临床参考书.鉴于性病学比其他临床学科发展更快,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再版了这本参考书.本书作者们参考了1996年以后文献,增加许多新内容、新概念和新进展.为此笔者再次向广大专业医师推荐这本书.

中华皮肤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2
1990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