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皮肤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중화피부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30
  • 国内刊号: 32-113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3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陈洪铎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特比萘芬体外抗丝状真菌药物敏感试验:菌体不同形态对MIC的影响

    作者:曾敬思;郑岳臣;邬焱卿;谭志建;连昕

    目的观察特比萘芬对部分深部丝状真菌和皮肤癣菌的MIC及分别接种未发芽孢子、发芽孢子和菌丝对MIC的影响.方法参考M38-P(丝状真菌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参考方案)试验方案及其改进方案,测定特比萘芬对7株曲霉、5株着色真菌、4株波氏假阿利什霉、4株尖端赛多孢子菌及5株皮肤癣菌的未发芽孢子、发芽孢子或菌丝的MIC,并比较相互间的差异.结果受试菌株以未发芽孢子形态接种时,曲霉MIC范围为≤0.03~0.5 μg/mL,暗色真菌的MIC范围为≤0.03~0.06μg/mL,波氏假阿利什霉及尖端赛多孢子菌的MIC均>16 μg/mL,皮肤癣菌的MIC均≤0.03 μg/mL,提示上述菌株中除波氏假阿利什霉及尖端赛多孢子菌外,其余菌株体外均对特比萘芬敏感.所有受试菌中,除杂色曲霉和疣状瓶霉接种发芽孢子时MIC与接种菌丝时的MIC相差4倍外,其余菌株接种发芽孢子或菌丝悬液时的MIC与接种孢子时的MIC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受试曲霉、暗色真菌及皮肤癣菌体外均对特比萘芬敏感或较敏感.在丝状真菌的特比萘芬体外药物敏感试验中,接种易于获取并易于量化的未发芽孢子时的MIC可以反映特比萘芬体外对发芽孢子及菌丝的抗菌活性.

  • 八角茴香挥发油抗念珠菌活性的体外研究

    作者:赵俊丽;骆志成;武三卯;周晓黎;薛晓云;石磊;李文竹

    目的探讨八角茴香挥发油体外抗念珠菌活性及与氟康唑在联合抑菌实验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参照NCCLS M27-A方案中的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八角茴香挥发油对130株临床分离念珠菌的小抑菌浓度(MIC)与小杀菌浓度(MFC),并以氟康唑作为质控药物;同时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对18株念珠菌进行了八角茴香挥发油与氟康唑的体外联合抑菌实验.结果八角茴香挥发油对临床分离念珠茵的MIC及MFC分别为白念珠菌1 517.16μg/mL与2 248.55μg/mL、光滑念珠菌1 169.24μg/mL与2 338.49 μg/mL、近平滑念珠菌1 320.03 μg/mL与1 741.79 μg/mL、热带念珠菌1 203.50 μg/mL与2 407.01 μg/mL、克柔念珠菌1 516.32 μg/mL与2 144.40 μg/mL及季也蒙念珠菌1 072.64 μg/mL与2 144.40μg/mL.八角茴香挥发油与氟康唑联用对氟康唑敏感株及耐药株均表现出较好的协同相加作用,而且未发现有拮抗作用,两组间分数抑菌浓度指数(FICI)差异无显著性(P=0.67).结论八角茴香挥发油对临床常见致病性念珠菌有程度相似的抗菌作用;八角茴香挥发油与氟康唑联用对念珠菌主要表现为协同相加作用.

  • 白念珠菌菌丝相和酵母相ERG11基因部分序列差异性的探讨

    作者:石婧;张宏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菌丝相和酵母相细胞ERG11基因碱基序列上的差异,探讨两相细胞之间的差异性.方法分别抽提从同一HIV阳性患者体内分离到的7株对氟康唑敏感程度不同的白念珠菌菌丝相和酵母相的DNA,此系白念珠菌经染色体水平及DNA水平证实来源于同一亲本.根据ERG11编码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对ERG11的近3′端的310 bp的碱基序列进行PCR扩增,引物序列为:上游引物5′-GGGAAAGTITCTAAAGGGG-3′;下游引物5′-TATGTTAATCCAACTAAGTAA-3′.经PCR产物直接测序比较两相细胞ERG11基因碱基序列上的差异.结果1株氟康唑剂量依赖性敏感和2株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的菌丝相与酵母相细胞间均出现ERG11基因1547位点、1587位点和1617位点的不一致.结论白念珠菌的菌丝相和酵母相ERG11基因的部分序列存在差异.

  • 阿莫罗芬与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联合对甲真菌病致病菌的体外药敏试验

    作者:董平;万喆;李若瑜

    目的探讨阿莫罗芬与特比萘芬、伊曲康唑联合对80株甲真菌病病原菌的体外相互作用.方法应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M27-A和M38-P方案,各药单独和联合应用时的MIC值均为与对照孔相比超过80%生长抑制的低药物浓度;药物间相互作用用分数抑菌浓度(FIC值)表示:FIC<1认为有协同作用,1≤FIC<2认为有相加作用,FIC≥2认为有拮抗作用.结果阿莫罗芬、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单独应用时对皮肤癣菌抑菌质量浓度的几何均数分别为0.0396、0.012和0.309μg/mL,阿莫罗芬与特比萘芬和阿莫罗芬与伊曲康唑联合应用对所有受试菌协同作用的百分比分别为67.12%和66.67%,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对皮肤癣菌为75%和6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酵母菌和其他霉菌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发现有拮抗作用.结论阿莫罗芬与特比萘芬、伊曲康唑联合应用对甲真菌病致病菌具有有效的体外协同抑菌作用.

  • 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中(1→3)β-D-葡聚糖的检测

    作者:席丽艳;鲁长明;李军;谢穗生

    目的探讨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中(1→3)-β-D-葡聚糖的浓度与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日本生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1→3)-β-D-葡聚糖测定G-test TE试剂盒检测了13例患者血浆中的(1→3)-β-D-葡聚糖的含量,以UV-245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仪检测波长545 nm的吸光度值,根据特定检测浓度换算公式得出标本的(1→3)-β-D-葡聚糖含量.结果13例被检测患者中9例经培养证实为深部真菌感染者血浆的β-D-葡聚糖含量皆较高,高者可达352.94 pg/mL(为真菌混合感染患者),平均可达203.47 pg/mL;4例真菌培养阴性患者血浆β-D-葡聚糖水平,3例超过54.40 pg/mL,1例为16.16 pg/mL.所有标本采用UV-245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仪在波长545 nm检测,皆可出现较明显的吸收峰.采用Gtest TE试剂盒检测13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的β-D-葡聚糖含量,分析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性,结果其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为98.36%.结论Gtest TE方法简便,反应快速,可用于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 真菌病 葡聚糖类
  • 新生隐球菌对立福康唑和氟康唑的体外敏感性实验

    作者:李莉;朱利平;章强强;翁心华;王家俊;张永信

    目的了解临床和环境中分离所得的新生隐球菌对立福康唑和氟康唑的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A方案推荐的酵母菌微量稀释法,检测77株来自临床和环境中分离所得新生隐球菌对立福康唑和氟康唑的MIC值.结果氟康唑、立福康唑的MIC范围分别为2.0~128μg/mL、0.008~0.5 μg/mL,前者MIC50、MIC90几何均数值分别为4 μg/mL、8 μg/mL,后者几何均数值分别为0.125 μg/mL、0.25μg/mL.其中,对氟康唑敏感菌株占81.8%(63/77),中度敏感或剂量依赖性敏感菌株占16.9%(13/77),耐药菌株占1.3%(1/77).中度敏感和耐药的14株菌中,临床分离株占85.7%,尽管在临床菌株与环境分离株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仍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结论虽然部分新生隐球菌对氟康唑出现中度敏感或耐药,但立福康唑对其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有望成为治疗隐球菌病药物的又一选择.

  • 阿萨希毛孢子菌致小鼠播散性毛孢子菌病的实验和治疗研究

    作者:杨蓉娅;王文岭;敖俊红;张洁;郝震锋;王聪敏

    目的研究阿萨希毛孢子菌致小鼠播散性毛孢子菌病的感染条件及脏器播散情况.方法于接种阿萨希毛孢子菌前3 d及接种后第7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进行免疫抑制;根据接种阿萨希毛孢子菌的途径将75只昆明鼠随机分为免疫抑制+静脉接种组(n=15)、免疫抑制+皮内接种组(n=7)、免疫抑制+胃肠灌注组(n=8)、免疫抑制+静脉接种+治疗组(n=15),对照组为非免疫抑制的健康小鼠,分别进行上述接种.治疗组给予脂质体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治疗.对死亡小鼠的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真菌培养及病理检查.结果免疫抑制+静脉接种组12只小鼠中有10只至少有1个脏器分离出阿萨希毛孢子菌;而非免疫抑制+静脉接种组14只小鼠中有2只分离出该菌.免疫抑制+皮内接种组7只小鼠中有2只仅于接种部位出现皮损,而无其他脏器感染.其余3组非静脉接种小鼠均未出现脏器感染.治疗组小鼠的死亡只数、系统感染及受累脏器数均显著低于非治疗组(P<0.01).感染小鼠的各脏器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急性化脓性炎症及肉芽肿性炎症,组织中可见关节孢子及菌丝.结论阿萨希毛孢子菌为一种机会致病菌,可致免疫低下或免疫缺陷宿主的皮肤或脏器感染,但对健康宿主并非绝对不致病.主要受累脏器依次为肝、肺、肾、脾、心.脂质体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可有效抑制该菌的感染和扩散.

  • 暗色丝孢霉病致病菌奔马赭霉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莉;万喆;李若瑜;赵俊英;王端礼

    目的对我国临床首次分离的引起肺部暗色丝孢霉病的奔马赭霉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特点的研究,并与1株标准株比较,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玉米琼脂、察氏琼脂、脑心琼脂、燕麦琼脂培养基接种2株菌,观察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及光镜和电镜下形态.还进行了温度实验、环己亚胺抑制实验和碳源同化实验,体外药敏实验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奔马赭霉菌落呈棕色,镜下可见暗色分隔菌丝,分生孢子为棒状,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5℃,环己亚胺可以抑制奔马赭霉的生长.碳源同化实验结果显示:2株菌同化的碳源中有14种是相同的,有1种是不同的.4种抗真菌药物体外药敏实验的MIC值分别为氟康唑32~64μg/mL、伊曲康唑1μg/mL、两性霉素B 2μg/mL、特比萘芬0.25~0.5μg/mL.2株菌的DNA扩增测序结果为:2株菌ITS区片段长度均为743 bp,仅有3个碱基的差别;18S区片段长度为506 bp,2株菌序列相似度为100%.结论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特点进一步支持奔马赭霉的鉴定.

  • 新生隐球菌28S rDNA的基因型特征与序列分析

    作者:姚志荣;陈仁贵;廖万清;任大明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各变种、血清型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新生隐球菌标准株10株、新生隐球菌荚膜缺陷株CAP10以及临床分离株19株,采用变性梯度胶电泳(DGGE)结合DNA序列分析,对以上菌株的28S rDNA片段进行研究.结果经过DGGE和DNA序列分析,所有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A、D型)具有一致的基因带型和序列,格特变种(B、C型)具有不同于新生变种的独特一致的带型和序列;AD型的基因型和序列与格特变种完全相同,新生隐球菌荚膜缺陷株CAP10(D型)的基因型类同于新生变种;19株临床分离菌在DGGE上可分为2型,17株与A、D型完全相同,2株与B、C型相同.结论DGGE结合DNA序列分析,对于探讨新生隐球菌各变种、血清型的基因型特征、关系具有重要价值;我国非艾滋病隐球菌病感染以新生变种为主,AD型在系统发育上更类同于格特变种,而不是新生变种;本研究不支持A血清型为新生变种以外的新变种即grubii变种的观点.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伊曲康唑联合对白念珠菌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兴平;张勇;陈映玲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与伊曲康唑联合抗白念珠菌的作用.方法体内实验:制备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用不同剂量伊曲康唑单独或与rhGM-CSF联合应用于感染小鼠,观测其28 d内的存活情况.体外实验:分离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分别将其与不同浓度的伊曲康唑及伊曲康唑加rhGM-CSF与白念珠菌共同培养,通过计数菌落形成单位(cfu)来判定伊曲康唑单独或与rhGM-CSF联合应用的抗白念珠菌效果.结果伊曲康唑1.0 mg/kg与rhGM-CSF 25μg/kg联合应用能显著延长小鼠28 d内的存活期,效果与单用伊曲康唑2.5 mg/kg相等,而rhGM-CSF 25μg/kg与伊曲康唑5 mg/kg联合应用时效果相当于单用伊曲康唑10 mg/kg.体外实验亦显示rhGM-CSF与伊曲康唑联用能减少白念珠菌数量.结论rhGM-CSF与伊曲康唑联合应用对抗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 广东省15例马尔尼菲青霉病临床分析

    作者:席丽艳;鲁长明;周冼苡;王露霞;谢穗生

    目的分析广东省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88-2003年发生于广东的15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治疗反应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发病者没有一定的职业区别,但并发艾滋病患者多为司机和无业人员.13例伴发有各种免疫缺陷的基础病,如艾滋病、结缔组织病、肾移植等.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主要为发热、消瘦、皮疹、呼吸系统症状等.皮损组织切片可见成堆的PAS染色阳性的圆形或腊肠形孢子.15例患者中4例为皮肤限局性感染,11例为系统性感染;9例死亡,5例治愈,1例放弃治疗.分离于不同部位的15株病原菌经形态学、培养的双相性皆证实为马尔尼菲青霉,其中11株经DNA测序也得到进一步证实.结论广东近年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增多,且伴发艾滋病者增多,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青霉属 真菌病
  • 国内首见棒状弯孢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

    作者:王家俊;李莉;肖经莴;朱敏;章强强

    目的报道国内首见棒状弯孢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1例.方法取皮损标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根据其镜下形态鉴定致病菌种.结果患者为17岁男性.9年前面部外伤后出现暗红色斑块和疣状增生至今,已扩散至左上臂.损害刮取物直接镜检见棕色分支分隔菌丝.标本培养有黑色菌落生长.镜检见棕色分支分隔菌丝和大量棒状、3~4个分隔的棕色孢子,单个或成群生于分生孢子梗的顶端和侧缘.组织病理显示为慢性肉芽肿.PAS染色见串珠状不规则膨大的菌丝.结论根据其形态学特点,菌种被确定为棒状弯孢.

  • 面部皮肤型孢子丝菌病7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鹤玉;刘慧瑜;盛宇;冯广忠;王晓慧

    目的报道面部皮肤型孢子丝菌病72例.方法详细观察72例患者的皮损表现,逐一做真菌学检查,部分做病理检查.采用碘化钾、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联合疗法治疗.结果颜面孢子丝菌病的皮损形态复杂,其中淋巴管型占9.72%,局限型占90.28%,有明确外伤史的26.4%.以碘化钾为基础的联合治疗,6~8周全部治愈.结论皮损表现和真菌学检查是诊断孢子丝菌病的重要依据.颜面孢子丝菌病形态分布以局限型为主.基层误诊率高达16%.碘化钾为首选基础用药.

    关键词: 孢子丝菌病 碘化钾
  • 我国首见由地霉引起的脓癣一例及实验研究

    作者:李秀丽;朱敬先;林元珠;高顺强;白逢彦

    目的报道我国首见由地霉所致脓癣一例.方法患者为9岁男孩,头部出现脓癣样皮损,耳后淋巴结肿大,全面临床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取头顶皮损表面痂皮及病发多次真菌培养、直接镜检证实为真菌病;通过真菌培养、扫描电镜、生化学实验及DNA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通过扫描电镜及毛发受侵试验观察菌株对毛发的感染情况;通过动物试验观察菌株的致病力;观察临床抗真菌治疗效果及体外药敏实验.结果真菌学培养均有同样菌落生长,菌落表面平坦,27℃培养边缘有菌丝生长,37℃培养为湿润的酵母样菌落.镜下见大小不一的矩形关节孢子及大量圆形或卵圆形孢子,出芽或不出芽,并可见有分支的菌丝.菌种经生化学实验等鉴定为地霉菌,DNA序列分析证实该菌属于昔维考拉地霉(Geotrichum silvicola)或其姐妹株.动物实验证明该菌有致病性.经特比萘芬治疗4周后好转,真菌学检查阴性.结论此例地霉所致脓癣为我国首见;特比萘芬治疗可以治愈.

  • 球形马拉色菌是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皮损毛囊内的主要菌种

    作者:熊心猜;冉玉平;代亚林;熊琳;周光平

    目的确定引起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主要菌种,比较皮损毛囊内和毛周表面皮肤菌种是否一致,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与分离菌种的关系.方法菜子油培养基培养,根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进行鉴定.结果从毛周表面皮肤分离的319株菌中鉴定出合轴马拉色菌247株(77.43%)、糠秕马拉色菌40株(12.54%)、球形马拉色菌27株(8.46%)、钝形马拉色菌5株(1.57%);从毛囊内分离的314株菌中鉴定出球形马拉色菌252株(80.25%)、合轴马拉色菌57株(18.15%)、糠秕马拉色菌4株(1.27%)、钝形马拉色菌1株(0.32%),菌种构成差异有显著性(P<0.01).毛囊内菌种构成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有关,与病情无关.毛囊内和毛周表面皮肤同时阳性的279株中菌种不一致204株,菌种一致75株.结论马拉色菌毛囊炎毛囊内的主要菌种为球形马拉色菌,其表面皮肤则以合轴马拉色菌为主.

  • 三例婴儿及其父母同患甲真菌病

    作者:宗文凯;弓娟琴;李岷;沈永年;刘维达

    例1 女,15月龄,因"左足部分趾甲异常2月余"于2003年6月1日来我院就诊.患儿于2003年4月无明显诱因左足第1、4、5趾甲板逐渐增厚、变灰.无明显外伤史.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内科体检无明显异常.左足第1、4、5趾甲远端部分灰白、增厚、变空(图1).病甲屑直接镜检:菌丝和孢子均阳性:真菌培养:红色毛癣菌.诊断为甲真菌病.

  • 播散性镰刀菌感染引起透明丝状霉菌病一例

    作者:熊琳;冉玉平;童燕芳;李志瑜;路永红

    患者女,57岁,因膝、腕关节、双小腿下部红斑伴疼痛,渐成黑痂、破溃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左膝部出现多个针尖大红斑伴疼痛,并渐扩大.2个月前右膝关节、双踝、双腕关节相继出现类似皮损,并融合成片,逐渐形成黑痂,周围红肿,疼痛明显,以后膝、腕关节痂下渗液,部分黑痂脱落形成溃疡.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30年.

  • 大连地区红色毛癣菌表型与皮肤癣菌病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华;杨国玲;于晓虹;董小红;宋智琦

    红色毛癣菌从形态学分5型[1],对表型及其致病性的研究报道不多.本科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对在我科门诊就诊的红色毛癣菌病临床分离培养出的274株红色毛癣菌的表型以及与临床所致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一、临床资料1.菌株来源:红色毛癣菌感染浅部真菌病274例中女80例,男194例.体癣69例,股癣126例,手癣18例,足癣15例,甲癣45例,皮肤坏死1例.2.真菌培养及鉴定:采用SDA培养基,用传统方法[2]进行菌种鉴定及分型,无色素菌株用脲素琼脂基再进行鉴定.

  • 321例老年皮肤真菌病及病原菌分析

    作者:刘素琴;何勤;程波;陆洪光

    我们于995-2002年间共收集检查了贵阳地区≥60岁疑为皮肤真菌病患者489例,确诊为皮肤真菌病321例,现将病种及病原菌分析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来源:321例皮肤真菌病患者中,来自我科门诊患者229例(71%),来自我院各科室住院患者92例(29%).2.临床资料:321例患者中男189例(59%),女132例(41%);年龄60~86岁;病程短17 d,长51年.各年龄组与真菌病的关系见表1.

  • 阿萨希毛孢子菌对单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作者:敖俊红;杨蓉娅;王文岭;宋克敏;郝震锋;张洁

    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spp.)是一种机会致病真菌,可引起皮肤局限性及系统性感染.近年来国外有关该菌在免疫缺陷和肿瘤患者中引起播散性感染的报道逐渐增多[1,2],但也有报道由该菌所致的播散性毛孢子菌病患者无免疫性或肿瘤疾患存在[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10(IL-10)是单核细胞抗感染中产生的细胞因子,具有行多种生物学活性.本实验通过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与人单核细胞的混合培养,观察该菌对单核细胞产生TNF-α、GM-CSF、IL-10的影响,以探讨细胞因子在阿萨希毛孢子菌致播散性毛孢子菌病感染中的作用.

  • 碘化钾对孢子丝菌病小鼠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慧瑜;李鹤玉

    碘化钾是治疗孢子丝菌病的首选药,其作用机理一直没有定论,体外试验已证实它不能直接抑制或杀灭孢子丝菌.我们检测了孢子丝菌病小鼠喂服碘化钾前后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变化,分析了碘化钾对小鼠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进而为探讨其治疗孢子丝菌病的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 头癣病原菌分析

    作者:眭维耻;熊心猜;张正中;杨建民

    为了解川东北地区近十几年来头癣的临床分类和病原菌分布,将我科1986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集的头癣患者资料分析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资料收集齐全的头癣患者共有309例,男169例,女140例,年龄1月至50岁,平均6.76岁,病程1周至3年,平均2.58月.

  • CAP64荚膜相关基因在新生隐球菌分型中的意义

    作者:郭秀军;廖万清;任大明

    新生隐球菌的多聚糖荚膜成分是新生隐球菌血清型分型的物质基础[1],而CAP64荚膜相关基因是新生隐球菌荚膜合成的必需基因之一[2],我们根据新生隐球菌血清型D CAP64荚膜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将设计的引物扩增5个标准血清型新生隐球菌,已分型和未分型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以及其他的致病真菌,以寻找引物的型特异性.

  • 176例寻常痤疮患者马拉色菌带菌率的调查分析

    作者:高峰;胡素泉;李智华;路涛;包英;吕桂霞;刘维达

    在寻常痤疮的微生物感染中以痤疮丙酸杆菌、马拉色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现就寻常痤疮患者皮损中马拉色菌的带菌率进行调查分析.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76例寻常痤疮患者均来自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门诊,其中30例面部及躯干部同时取材且镜检有马拉色菌的患者单独列出,做同一患者不同部位马拉色菌形态学比较.其余146例患者做马拉色菌带菌率及带菌率与性别、年龄、部位、病程的关系,病情程度与马拉色菌带菌数量、孢子形态的关系,以及不同部位马拉色菌形态有无区别的调查分析.146例患者中男78例,女68例;年龄12~20岁76例,20~29岁70例;病程3个月~1年32例,1~5年68例,5~10年46例.病情轻重采用Pillsbury分类法,Ⅰ度62例,Ⅱ度43例,Ⅲ度33例,Ⅳ度8例.按取材部位面部45例,躯干部101例.

  • 汕头地区浅部真菌病及致病菌种分析

    作者:李森真;黄进波;陈伟和;王雪虹

    为了解汕头地区浅部真菌病及致病菌种分布的情况,对2001年4月至2003年3月间我院门诊的浅部真菌病患者标本进行真菌培养.一、资料与方法1.材料来源:标本全部来源于我院门诊浅部真菌病患者的皮肤、甲屑、断发、毛囊内容物等,首先进行常规直接涂片镜检,显微镜检查找到真菌菌丝或孢子后,再进行真菌培养.共2 054份.浅部真菌病分布情况见表1.

  • 伊曲康唑治疗儿童脓癣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李福秋;姜萍;王爽;金学洙

    1997年7月至2003年6月,用伊曲康唑(商品名斯皮仁诺,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儿童脓癣43例,获得良好疗效.一、临床资料1.入选病例:我科门诊及住院患儿,经临床及真菌检查确诊为脓癣者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小者生后48 d,大12岁,平均6.06岁;年龄分布:0~3个月5例,4个月4例,6个月~1岁7例,2~5岁6例,6~8岁10例,9~12岁11例.体质量4~32 kg.病程短15 d,长6个月,平均3.25个月.有宠物接触史者15例,父母患足癣者13例.

  • 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国玲;杨春梅;高明阳;宋智琦;于晓虹;刘晓明

    为了评价特比萘芬6周疗法治疗指甲真菌病、8周疗法治疗趾甲真菌病的疗效,我科于1999年5月至2000年5月采用诺华制药公司生产的特比萘芬对65例甲真菌病进行了治疗和2年的随访,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经KOH直接镜检阳性确诊的65例甲真菌病,28例指甲真菌病,37例趾甲真菌病;男18例,女47例;<20岁4例,20~39岁34例,40~59岁23例,60岁4例;病程长22年,短1个月,不到1年13例,1~3年25例,3~5年11例,大于5年16例;受累指趾甲,1个甲7例,1~3个18例,3~5个10例,5~10个22例,多于10个8例.65例甲真菌病患者真菌培养30例阳性,阳性率46.2%,其中红色毛癣菌20株,念珠菌7株,曲霉菌2株,青霉菌1株.

  • 口服特比萘芬治疗生殖器念珠菌病多中心观察

    作者:苏晓红;车雅敏;连石;林俊萍;涂亚庭;张志华;乔福元;傅志宜

    近年来,体外敏感性试验表明特比萘芬对念珠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1,2],临床研究表明特比萘芬治疗皮肤念珠菌病或念珠菌性甲真菌病有效[3,4].为验证口服特比萘芬连续疗法治疗白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和包皮龟头炎的临床疗效,于2003年9月至12月对口服特比萘芬治疗生殖器白念珠菌病进行了多中心、开放性临床试验,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一、方法1,参加单位: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性病学组在全国组织7家医疗机构参加.

  • 三种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的安全性评价

    作者:王爱平;王亮春;李若瑜

    甲真菌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灰黄霉素治疗甲真菌病疗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长期用药有肝损伤等毒副作用.酮康唑长期用药无症状肝酶升高发生率为5%~10%,症状性肝炎发生率为1:10 000~1:15 000,少数患者因此而死亡[1].目前这两种药物已不用于甲真菌病的治疗.新一代口服抗真菌药物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以其疗程短、治愈率高、复发率低、耐受性好、安全性高而得到临床广泛应用.随着这些药物的大量使用,对其不良反应的种类、发生机制和频率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现对近年来报道的有关这3种抗真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并着重介绍其肝脏安全性.

  • 儿童甲真菌病

    作者:李岷;宗文凯;陈强;刘维达

    甲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研究发现患病人数随年龄增长而增高[1].与成人相比,儿童甲真菌病则少见,但报道例数也逐年增多,而且见于世界各地[2].本文综述了儿童甲真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分型、致病菌种分布、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一、流行病学研究1997年,Gupta等报道了在北美开展的一项了解儿童甲真菌病流行情况的前瞻眭研究,在5个中心,共收集皮肤科诊所就诊患者2 000例(≤18岁),确诊为甲真菌病者11例,占总调查人数0.44%,初次确诊者4例,占0.16%.综合以往世界各地的文献报道,患甲真菌病儿童占研究人群的百分率高为2.6%,低则为0,平均为0.3%[3].

  • 白念珠菌总RNA提取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村建;郝飞;王鲁;钟白玉

    白念珠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双相型真菌,其生长形态可表现为酵母样呈圆形,条件改变时可呈细长状菌丝,这种生长形态的改变对RNA提取也带来一定的难度.我们根据文献[1]建立了两种白念珠菌总RNA提取的方法,并分别提取了酵母相和菌丝相白念珠菌的总RNA,发现该方法操作简便,需时较短,RNA降解少、纯度高,产量能满足科研的需要.

中华皮肤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2
1990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