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皮肤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중화피부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30
  • 国内刊号: 32-113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3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陈洪铎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两种培养基体外诱导白念珠菌菌丝相形成的比较

    作者:金艳;张宏;乔建军

    目的寻找白念珠菌菌丝相理想的体外培养条件.方法分别采用RPMI 1640和DMEM培养基,在37℃条件下培养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16株白念珠菌,计算并比较白念珠菌菌丝相在两种培养基中的形成率.结果在DMEM培养基中白念珠菌菌丝相的形成率低于在RPMI 1640培养基中的形成率.RPMI 1640培养基(pH7.5),37℃传代培养7 d(转种12次)后,16株白念珠菌菌丝相细胞形成率均达99%以上.在DMEM培养基中,于同一观察时间,氟康唑剂量依赖性敏感和耐药株的菌丝相形成率低于氟康唑敏感株.结论RPMI 1640培养基(pH7.5),37℃传代培养7 d(转种12次)是获得白念珠菌菌丝相的理想条件.

    关键词: 念珠菌 白色 菌丝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深部致病真菌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军;刘维达

    目的建立能用于临床实践的检测常见致病真菌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设计了以热启动PCR为基础的实验方法,首先用真菌通用引物对标本进行单重PCR,若阳性,再用白念珠菌、烟曲霉和新生隐球菌的种特异性引物进行三重PCR来检测这3种常见致病真菌.结果对9属55种78株常见深部真菌均扩增出260 bp的DNA片段,而对细菌和人DNA均未扩增出目的片段,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该方法操作简便且成本低.结论以热启动PCR为基础的单重PCR和三重PCR方法可能成为临床上深部真菌感染理想的快速诊断工具.

  • 甲真菌病临床评分指数指导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胡燕;杨莉佳;戴迅毅;张海平;魏聆;华海康;戚稼;孙慧;郑渊;蒋屏东

    目的评价甲真菌病临床评分指数(SCIO)指导伊曲康唑冲击和特比萘芬连续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安全性及费用疗效比.方法制定SCIO评分体系,对200例甲真菌病患者的靶甲进行SCIO评分,根据SCIO积分范围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伊曲康唑冲击治疗和特比萘芬连续治疗.结果2种药物均有较好的抗真菌疗效.伊曲康唑组和特比萘芬组近、中、远期临床和真菌学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曲康唑组远期复发率4.26%,特比萘芬组尚未观察到复发病例.伊曲康唑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特比萘芬组为21%(P>0.05).Ⅱ度患者伊曲康唑组费用疗效比低于特比萘芬组,Ⅲ度和Ⅳ度患者特比萘芬组费用疗效比低于伊曲康唑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IO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指导伊曲康唑冲击和特比萘芬连续疗法治疗甲真菌病显示同样有效且安全.

  • 波氏假阿利什菌和尖端赛多孢子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

    作者:曾敬思;福岛和贵;郑岳臣;滝泽香代子;西村和子

    目的了解波氏假阿利什菌和尖端赛多孢子菌的基因学特征,研究DNA分型与菌种来源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PD)方法.结果3种引物可将来自5个国家的13株波氏假阿利什菌和18株尖端赛多孢子菌分为31个基因型.多引物聚类分析所得树状图显示,除来自哥伦比亚土壤的3株波氏假阿利什菌外,其他受试菌株无地域性群集分布特点.但受试菌株中的多数波氏假阿利什菌和尖端赛多孢子菌株分别聚集成一群.结论波氏假阿利什菌和尖端赛多孢子菌存在较大株间差异,致病菌没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布趋势,RAPD分型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学分类之间具有一定一致性.

  • 婴儿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一例及实验研究

    作者:张雅洁;廉翠红;刘维达

    目的报道1例营养不良和免疫低下所引起的婴儿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方法取患儿不同部位皮损标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相关菌学鉴定试验及分子生物学实验,确定致病菌种及药物敏感范围.结果患儿为5月女婴,大头貌,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在头、双耳廓、鼻孔、口腔、颈部、双腋下、臀部出现红斑、糜烂,表面结痂,伴瘙痒,头发、指趾甲生长不良.皮损刮取物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发现臀部有白念珠菌生长,头屑有光滑念珠菌生长.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CD16+56 6.5%,血清IgG 6.74g/L,IgA321 mg/L,血清白蛋白18 g/L,均降低.提示患儿为低蛋白营养不良并存在免疫低下.结论结合喂养史、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继发性营养不良所致婴儿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 白念珠菌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作者:江文;万沐芬;陈兴平

    目的观察白念珠菌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及分泌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产妇胎盘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细胞长至单层时,与白念珠菌共培养不同时间,再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析内皮细胞表面ICAM-1 mRNA、VCAM-1 mRNA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IL-6、IL-8分泌水平.结果白念珠菌刺激4 h后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 mRNA、VCAM-1 mRNA明显增加,至8 h达到峰值.而IL-6,IL-8的分泌在4 h后也明显增加(P<0.05),24 h到达高峰(P<0.01).结论白念珠菌可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ICAM-1 mRNA、VCAM-1 mRNA表达及促进IL-6、IL-8分泌.

  •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小鼠模型阴道组织趋化因子MCP-1和MIP-2 mRNA水平测定

    作者:赵敬军;廉翠红;赵东红;李朝军;刘维达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在白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小鼠阴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雌激素化小鼠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另以雌激素化但未接种白念珠菌组、接种等量白念珠菌但未雌激素化组为对照组,动态观察小鼠阴道灌洗液的真菌生长情况,并在接种后不同时间随机摘取小鼠的阴道组织,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组织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未雌激素化的小鼠比较,雌激素化并接种白念珠菌小鼠阴道灌洗液自第2天开始即可发现念珠菌生长并持续到接种后21 d,自第4天起阴道组织内有高水平的MCP-1 mRNA表达,并持续高于另外两组直到观察期末.3组小鼠的MIP-2 mRNA表达水平在接种后第2天明显高于完全阴性对照组,但以后各时间点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CP-1 mRNA高水平表达可能与白念珠菌持续的阴道感染过程有关,而MIP-2在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不明显.

  • 马拉色菌临床株分类鉴定的研究

    作者:崔凡;陶诗沁;沈永年;吕桂霞;陈伟;李筱芳;胡素泉;杨丽佳;刘维达

    目的用PCR-RFLP方法对马拉色菌临床株快速分类,并结合生化鉴定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先用吐温试验和过氧化氢酶试验对74株分离自花斑癣的马拉色菌临床株和7株标准菌株进行分种,再用特异性引物扩增马拉色菌的28S rDNA,对扩增产物分别用Eco88 Ⅰ、Bsp143Ⅱ和BshN Ⅰ进行RFLP分析.结果3种限制性内切酶成功地将限制、钝形和厚皮马拉色菌鉴定出来,并发现限制马拉色菌在基因同源性上与其他6种马拉色菌存在较大差异.此外通过RF"法还纠正了生化分型的错误.结论PCR-RFLP法是一种有希望能够快速、准确对马拉色菌属进行种间分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 利用核糖体基因进行申克孢子丝菌基因分型

    作者:张振颖;刘晓明;高晓蓉;杨国玲;金礼吉;安利佳

    目的利用探针与DNA印迹法对申克孢子丝菌进行种内分型,探讨其基因型特征与菌种来源及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CTAB法提取来源于不同地区31株孢子丝菌临床分离株及1株标准株的基因组DNA,以真菌通用引物ITS4、NS5扩增标准株的rDNA序列作为探针,与经限制性内切酶Apal酶切后的基因组DNA进行印迹杂交.结果杂交后形成多种清晰而稳定的带型,根据带型将31株孢子丝菌分为15种基因型(A-O型),其中A、B、C三型占51.61%.结论探针与DNA印迹法是孢子丝菌种内分型较为敏感而可靠的方法,该方法所分基因型的不同与菌种的地区来源及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

  •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表达

    作者:廉翠红;刘维达;赵敬军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家族在白念珠菌无症状性阴道寄居向症状性阴道炎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分别从10例无症状携带者、14例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和10例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直接提取RNA,逆转录成cDNA后进行RT-PCR.结果所有无症状携带者和患者均表现出对SAP2和SAP4-6的阳性扩增.10例无症状携带者中无一个标本表现出对SAPl和SAP3的阳性扩增,而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和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提取的RNA可见9个SAP基因的不同表达,并且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SAPl和SAP3的阳性扩增.结论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发病可能与SAP基因的不同表达有关.

  • 1%盐酸布替萘芬喷雾剂与1%联苯苄唑喷雾剂治疗体股癣、足癣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作者:李岷;顾军;毕志刚;沈永年;吕桂霞;王英;张美华;刘维达

    目的观察和评价山东省医药工业研究所研制的1%盐酸布替萘芬喷雾剂治疗体股癣、足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对照药为1%联苯苄唑喷雾剂.在治疗开始、中间、结束和2周随访时记录症状、体征积分及真菌学检查结果,以评价疗效,并监测不良事件.结果体股癣共117例,试验组58例,对照组59例.足癣共119例,试验组59例,对照组60例.体股癣停药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25.86%和40.68%,有效率为86.21%和91.53%;2周随访痊愈率为58.62%和74.58%,有效率为96.55%和96.61%.足癣停药时痊愈率分别为23.73%和25.00%,有效率为81.36%和78.33%;2周随访痊愈率为37.29%和41.57%,有效率为81.36%和90.00%.试验组有13例出现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6%;对照组有20例,发生率为16.67%.上述各项指标经统计学检验,与对照药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盐酸布替萘芬喷雾剂治疗体股癣、足癣安全有效.

  • Toll样受体4在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陈兴平;熊瑛;黄朝卫;陈映玲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①建立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动物模型,设置实验组,即C3H/HeJ组(TLR4基因突变),及对照组,即C3H/HeN组(TLR4正常).②用平皿稀释法检测肾脏、脾脏组织菌落形成单位(cfu).③制作肾脏组织病理学标本PAS染色,评估其真菌感染程度.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肾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水平.结果①实验组感染后第1、6天,肾脏cfu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后第1天,实验组脾脏cfu值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感染后第1、6天,实验组肾脏真菌感染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感染后第1、6天,实验组肾脏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LR4在宿主抗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中发挥保护作用.

  • 从母婴分离的念珠菌DNA分型研究

    作者:席丽艳;福岛和贵;滝泽香代子;鲁长明;岑丽卿;西村和子

    目的探讨念珠菌在母婴间垂直传播的可能途径.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11对分离于分娩前母亲阴道分泌物及其新生儿口腔并经常规形态学和生化学鉴定为同种念珠菌的母婴分离株,再次进行大亚基rDNA的D1/D2区域DNA序列鉴定.采用电泳核型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进行分型研究,以确定是否为同一来源的菌株.结果11对22株菌,其中8对母婴分离株的16株菌的DNA序列经DDBJ Gene Bank(登录号U45776)搜索与白念珠菌参考株Cal_Y12983具有100%的同源序列,被确认为白念珠菌;另2对的4株菌和1对的2株菌的DNA序列经DDBJ Gene Bank搜索与Cgra_Y65(U44808)和C.krusei Y-5396(U76347)具有100%的同源序列,分别被确认为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电泳核型分析,每一对白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的母婴分离株都具有完全相同的谱带.每一对光滑念珠菌的母婴分离株尽管产生1、2条不同谱带,但仍被认为是来源于同一个体,因为主要谱带是相同的.RAPD DNA带谱分析,11对母婴分离株除1对2株菌的DNA谱带略有不同外,其余10对皆具有同样的DNA谱带.结论11株婴儿株与其母亲株分子生物学特征完全相同,可认为是经母亲产道垂直传播所致.

  • 多点培养法分离培养150例甲真菌病病原菌

    作者:阳眉;冉玉平;代亚玲;熊琳;周光平

    目的比较多点培养法和常规培养法在甲真菌病病原菌分离中的差别;获取甲真菌病病原菌流行病学资料.方法150例病甲标本同时采用多点培养法和常规培养法分离菌种并作菌种鉴定.结果多点培养法与常规培养法的培养阳性率和菌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手指甲、近端甲下型和低临床指数评分者病原菌以酵母菌为主;男性、足趾甲、远端侧位甲下型和高临床指数评分者病原菌中皮肤癣菌占优势.结论多点培养法阳性率高,能发现更多酵母菌.

    关键词: 甲癣 真菌
  • 新疆首例孢子丝菌病

    作者:赵春梅;惠艳;邓淑文;罗德梅

    患者女,26岁,汉族,新疆籍.主诉左手臂结节伴破溃、渗液1年,于2003年3月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左手背出现黄豆大小无痛性暗红色结节,质硬可推动.

  • 儿童播散性隐球菌病一例

    作者:陈丽娜;赖建平;潘炜华;温海

    患儿男,5岁,因间断性发热1月余,头痛、呕吐半月于2003年10月25日人我科住院治疗.患儿1月余前因发热到多家医院就诊,用青霉素等药治疗后体温时高时低.

  • 掌黑癣一例

    作者:皮肖冰;伍启康;李洁华

    患儿女,7岁,因左手掌黑斑5年余于2004年7月到我科就诊.患儿5年前左手掌出现黑斑,无外伤史,无自觉症状,初起如黄豆大小,黑斑逐渐扩大,形成圆形、多点状,曾在多家医院诊为色素痣.

  • 播散性球毛壳菌病一例

    作者:杨淑霞;赵邑;余进;万喆;李若瑜

    患者男,14岁,因面部红斑进行性加重、发黑伴疼痛40余天,双上肢淤点4 d入院.入院前40 d无明显诱因耳廓、双颧出现红斑,轻度肿胀.皮损面积逐渐扩大,累及双颊、颏部,并融合成大斑块,中部变为炭黑色,边缘鲜红,伴痒痛和烧灼感.

  • 伪膜性阴囊股癣二例

    作者:刘春平;陈强;赵淑肖

    例1男,17岁,因阴囊出现白色伪膜伴瘙痒5 d,于2004年7月14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就诊前5 d发现阴囊出现白色伪膜,揭去膜后其下皮肤潮红,患处痒,用水洗后伪膜即不现,约1 h后再次显现.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一例

    作者:刘彦春;李若瑜;宋映雪;涂平;陈伟;赵红心;朱学骏;伦文辉;卢联合

    患者男,28岁.间歇性发热半年,面部皮疹4个月,口腔溃疡伴疼痛半个月,于2004年4月23-30日诊断艾滋病和传染性软疣第一次入院.

  • 皮肤垢着病样马拉色菌感染16例分析

    作者:吴铁强;顾有守

    2003-2004年以来,我们从16例皮损表现为皮肤垢着病样的患者中发现大量马拉色菌,现报道如下.

  • 生殖器白念珠菌的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惠平;王树椿;马惠君

    近年来生殖器白念珠菌感染逐渐增多,随着多种抗真菌药物的使用,耐药菌株亦随之出现.我们选择生殖器念珠菌病的主要致病菌白念珠菌,做了伊曲康唑等4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测定,同时观察了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2种抗真菌药物的临床疗效,以进一步了解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 核因子-kB在小鼠早期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陈兴平;黄朝卫;熊瑛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调控基因表达的DNA结合蛋白,可通过调控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免疫受体等基因的表达,参与机体的各种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1].我们通过建立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剂BN52021处理白念珠菌感染小鼠,观察不同时间点肾脏NF-κB P50的表达,同时检测脾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水平,肾脏菌落形成单位变化,以探讨NF-κB在白念珠菌感染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作用.

  • 特比萘芬体外诱导白念珠菌耐药性研究

    作者:苏英;李春阳

    随着白念珠菌对唑类耐药现象的增多,特比萘芬已被临床应用于念珠菌病的治疗.我们通过特比萘芬不同药物浓度体外诱导白念珠菌耐药菌株,以期为其耐药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面癣96例分析

    作者:张书梅;王培光;梁波;林达;周文明;杨森

    我们对96例面癣进行临床与真菌学特点分析.一、病例与方法1.一般资料:96例面癣患者真菌镜检阳性或(和)真菌培养阳性,男44例,女52例,年龄15 d至60岁,其中14岁以下26例,14~25岁26例,26~39岁19例,40岁以上25例,病程5 d至3年.

  • 一株引起皮肤播散性孢子丝菌病的孢子丝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型鉴定

    作者:刘晓明;张振颖;金礼吉;杨国玲;王华;林熙然;安利佳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常见深部真菌病,临床多见于淋巴管型及固定型,播散性孢子丝菌病少见.孢子丝菌进入人体后引起不同临床类型的孢子丝菌病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1],但是否与菌型有关尚无定论.为此,我们从一皮肤播散性孢子丝菌病患者皮损中分离1株孢子丝菌菌株,利用常规真菌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探讨该菌株与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在基因水平上的异同.

  • 特比萘芬对白念珠菌菌丝相和酵母相敏感性的比较

    作者:燕华玲;王爱平;万喆;李若瑜

    我们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M27-A微量法测定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的低抑菌浓度(MIC),以了解特比萘芬对酵母相和菌丝相的敏感性有无差异.

  • 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福秋;王平凡;曲生明;金学洙

    我科在2003年12月至2004年3月间,应用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商品名嘉瑞,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研制)治疗浅部真菌病60例.

  •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及其治疗方案

    作者:崔凡;刘维达

    马拉色菌属是真菌界中一种独特的嗜脂酵母,寄生于正常人皮肤表面.其还可以在人类和很多动物中引起皮肤或系统性疾病.随着近些年来马拉色菌属分类的进一步深入,不同马拉色菌种的理化特性及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 用拓扑异构酶Ⅱ基因区巢式PCR法鉴别常见皮肤癣菌

    作者:李家文;丁娟;谭志建;刘志香

    皮肤癣菌病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临床表现、治疗效果等根据不同的病原真菌而有所不同,而且往往表现为一定的地域流行趋势[1,2],因此临床上快速准确地鉴定病原菌种对皮肤癣菌病的治疗和流行病学研究都显得相当重要.目前用于真菌菌种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很多,用于分类研究的真菌基因包括编码核糖体的rDNA、某些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全基因组等[3,4].

  • 抗真菌治疗:希望与挑战

    作者:刘维达

    真菌感染尤其是浅部真菌感染属于常见病,病情虽不严重但人群中分布广泛且容易再发,而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由于免疫低下人群的急剧扩大也迅速升高.抗真菌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抗真菌药物的研制近几十年进展颇快.现就当今抗真菌治疗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 非法医学期刊曝光台

    作者:

    2005年4月29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出版报>又一次公布了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宣布取缔的非法期刊名单,在被取缔的60种期刊中有医学期刊16种,加上2004年7月13日和11月19日公布的非法报刊名单中的11种医学期刊,非法医学期刊达27种.

中华皮肤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2
1990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