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皮肤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중화피부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30
  • 国内刊号: 32-113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3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陈洪铎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色素痣和恶性黑素瘤组织及A375细胞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表达

    作者:张成锋;项蕾红;张勇;李剑;郑志忠

    目的 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色素痣和恶性黑素瘤组织及A375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人皮肤组织、正常人色素痣以及恶性黑素瘤组织中PEDF的表达与分布.用蛋白印迹法检测正常黑素细胞及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中PEDF的表达与分布.用RTPCR法检测正常黑素细胞及A375中PEDF mRNA的表达.结果 ①PEDF在正常皮肤组织、正常人色素痣及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逐渐降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DF在正常黑素细胞中表达,而在恶性黑素瘤细胞株缺失.③PEDF mRNA在恶性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黑素细胞.结论 PEDF的表达降低在恶性黑素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 无皮疹型Stevens-Johnson综合征四例

    作者:姚志荣;陈洁;祁怀山;鲁智勇;庄寅;姜嫒芳;郭一峰

    目的 报道4例无皮疹型Stevens-Johnson综合征,并对该病有关文献进行综述.方法 对4例患者的发病因素、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较为系统地观察.结果 4例均为儿童,表现有发热,口唇黏膜肿胀、糜烂、出血性渗出和坏死,3例有结膜炎症,其中2例出现睑结膜纤维素样渗出;4例都无明显皮肤损害.3例进行了肺炎支原体抗体和冷凝集试验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G全部阳性,冷凝集试验仅1例阳性,为1:128(正常低于1:32).2例入院前诊断"化脓性扁桃体炎",其中1例发疹时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1240 Iu/mL阳性(正常低于200 IU/mL).2例柯萨奇病毒IgM检测阳性.单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4例均痊愈.结论 无皮疹型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预后较好,其病因仍以感染为主,尤其是肺炎支原体、病毒感染更应加以重视.

  • 皮肤恶性黑素瘤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

    作者:陈明亮;李薇;张桂英;王琦;李吉;陈翔;谢红付

    目的 探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皮肤恶性黑素瘤患者肿瘤组织中iNOS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中6例患者肿瘤组织和肿瘤邻近正常组织中iNOS mRNA的表达.结果 iNOS在肿瘤组织中无论蛋白或mRNA阳性表达率皆明显高于邻近正常组织(P<0.05).其中iNOS蛋白在无转移的恶性黑素瘤中阳性表达率为69.2%,有转移的恶性黑素瘤中阳性表达率为100%.结论 iNOS表达异常在恶性黑素瘤发生、发展与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脓肿分枝杆菌致全身播散性皮肤感染一例

    作者:王洪生;靳培英;吴勤学

    目的 报道1例罕见的全身播散性脓肿分枝杆菌皮肤感染.方法 对患者作全面临床检查.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细胞免疫水平,同时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组织培养.用PCR-RFIJP、基因测序方法对分离自患者皮损的分枝杆菌做鉴定.结果 患者女,22岁,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面颈部出现对称性红斑,并在此基础上渐出现丘疹、结节和斑块,逐渐扩展至躯干四肢;患者CD4+T细胞低于正常,HIV抗体检测阴性.对皮损进行两次多管体外培养,3~5天后,L?wenstein-Jensen培养基上(37℃和32℃)出现阳性菌落.PCR-RFLP比较分析发现,临床分离株的酶切(BstEⅡ和HaeⅢ)图谱与脓肿分枝杆菌的酶切图谱相符合;对临床分离株的hsp65、16S 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发现该二序列与脓肿分枝杆菌同源性接近,分别是99.75%和100%.予以患者口服利福平、异烟肼、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胸腺肽肌内注射,2个月后皮损明显好转.复查该患者的免疫状况,CD4+T细胞已在正常范围;6个月后颈部、躯干及四肢皮损基本痊愈.结论 结合表型特征、DNA酶切图谱和序列分析,临床分离株符合脓肿分枝杆菌;抗生素联合化疗辅以免疫调节剂综合治疗有效.

  • 新生隐球菌变种问ITS序列差异的研究

    作者:陈敏;廖万清;吴绍熙;姚志荣;陈江汉;徐红;陈裕充

    目的 利用真菌核糖体基L大1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学分析来研究新生隐球菌上海变种的地位及变种问ITS序列的差异.方法 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12株新生隐球菌不同变种标准株的ITS片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合基因库等数据库中11株新生隐球菌标准株的ITS序列,用CLUSTAL W1.83软件多重比对分析序列的差别,MEGA3.1软件处理数据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 新生隐球菌变种之间ITS序列存在明显差异,存在6种亚型;gattii变种ITS序列存在4种亚型.中国发现的新生隐球菌上海变种S8012与gattii变种在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但仍属于变种内差异.结论 我国发现的上海变种S8012归入gattii变种的ITSC型,原gattii变种RV20186归人gattii变种的ITSF型.

  • 大疱性类天疱疮疾病严重程度与BP180抗体水平关系的研究

    作者:冯素英;靳培英;林麟;吴勤学;周武庆;桑红桂

    目的 研究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临床疾病严重程度和BP180抗体滴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BP180NC16a-ELISA分别测定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治疗前,病情缓解、糖皮质激素开始减量时和糖皮质激素减量至相当于泼尼松0.5 mg·kg-1·d-1时,体内BP180抗体滴度,观察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致性.结果 在治疗前,19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BP180 ELISA平均A值为0.520(0.832~0.372);在病情得到控制、糖皮质激素准备减量时,其BP180 ELISA平均A值为0.405(O.723~0.204);在病情缓解、糖皮质激素减至相当于泼尼松0.5 mg·kg-1·d-1时,其BP180 ELISA平均A值为0.215(0.412~0.093).结论 BP180抗体的滴度与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是一种评估疾病病情的有用手段,也可对治疗的有效性作出评价.

  • 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的疗效

    作者:郭庆;曾凡钦;陈建浩;陈惠霞;朱双

    目的 探讨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其不同年龄、不同部位和不同病程患者疗效的差异,以及疗效与疗程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临床分组比较的开放性研究方法,选择稳定期白癜风患者360例,≥14岁及<14岁者皮损各180处,给予308nm准分子激光局部照射,每周2次共10周(20次),并随访3个月.结果 ≥14岁组和<14岁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2.2%和63.3%,显效率分别为34.4%和4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皮损的疗效显示,面颈部疗效好,躯干四肢部疗效次之,肢端关节部疗效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病程的皮损疗效亦不相同,病程越短疗效越好,适当延长疗程可提高疗效.结论 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患者的年龄差别对疗效的影响不明显,而皮损的部位、病程和治疗次数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

  • 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差异性分析

    作者:姜红浩;张宏;乔建军;何罕燕;高爱莉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间的差异.方法 将16株同一亲本来源、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白念珠菌(CA-1~CA-9、CA-11~CA-17)进行菌丝相与酵母相培养后,分别抽提基因组DNA,设计引物扩增ERG11基因,扩增产物分别用Acc I、Mun I、Afl Ⅱ消化,电泳后比较两相细胞RFLP图谱,同时用下游引物P2对ERG11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反向测序.结果 Acc I、Mun I、Afl Ⅱ RFLP图谱及基因测序结果均显示菌株CA-7、CA-8、CA-14、CA-16、CA-17的菌丝相与酵母相间存在差异,两相细胞ERG11基因在1547、1587、1617三位点存在差异,位点编号按照基因库中ERG11基因序列编号(登录号X13296).结论 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间存在差异,在进行白念珠菌体外研究时,选用其菌丝相更能反映体内真实情况.

  • 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B7-H1分子的表达

    作者:冯爱平;王菲;吴艳;连昕;陈善娟;刘志香

    目的 探讨B7-H1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的表达.方法 心用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表面B7-H1的自然表达水平,同时收集SLE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并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来判定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结果 活动期SLE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上B7-H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SLE患者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B7-H1表达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1=0.42,P1<0.05;r2=0.52,P2<0.05);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组淋巴细胞表面B7-H1分子数较抗dsDNA抗体阴性组明显增高(t=3.20,P<0.01).治疗后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B7-H1表达均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10.00、6.75和4.33,P<0.01.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B7-H1表达增加,且与SLEDAI成正相关,B7-H1可能与SLE的发病机制有关.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诱导黑素瘤B16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作者:杨志涛;陆洪光;王娜;吴承龙;赵志国;申小平

    目的 探讨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诱导黑素瘤B16细胞凋亡.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SEA(0.001、0.01、0.1、1 μg/m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B16细胞,采用荧光法观察SEA诱导B16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用末端标记法(TUNEL)计算细胞凋亡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B16细胞的凋亡周期.结果 三种方法均显示SEA对小鼠B16细胞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SEA在0.01 μg/mL浓度时B16细胞的凋亡率高.结论 超搞原SEA对体外培养的小鼠B16细胞有诱导凋亡的作用.

  • 角蛋白17反义寡核苷酸对银屑病SCID小鼠模型的作用

    作者:常婷;王大太;孙林潮;王岩;李巍;刘玉峰;高天文;王刚

    目的 建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银屑病动物模型,观察角蛋白17(K17)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银屑病动物模型的作用.方法 将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皮损移植于SCID小鼠,构建银屑病SCID小鼠模型.然后分别以脂质体介导的K17 ASODN、正义寡核苷酸(SODN)及单纯乳剂基质作用于皮损,大体及H-E染色观察皮损改变,RT-PCR以及免疫组化检测K17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了SCID小鼠银屑病动物模型:与SODN组及单纯乳剂基质对照组相比,K17 ASODN治疗组皮损炎症恢复明显加快,组织学评分显著降低(P<0.01),K17 mRNA水平以及蛋白表达水平也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 K17 ASODN能够显著改善SCID鼠移植模型的银屑病病理改变,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措施.

  • 自体黑素细胞体外培养移植治疗白癜风

    作者:朱美财;王雅静;占志;蔡庆;罗卫;赵广

    目的 探讨自体黑素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和移植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 用负压吸疱法在白癜风患者正常皮肤区吸疱取皮,用胰蛋白酶消化皮肤制成细胞悬液,在M2黑素细胞选择性培养基中培养,每周传代1次,经4~5次传代,以免疫荧光和多巴胺染色检测培养细胞的纯度和生物学特性.观察培养的自体黑素细胞移植到白癜风患者皮损区后色素生成效果.结果 黑素细胞能在培养基中选择性生长,经4~5周培养,获得纯的黑素细胞,无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污染.16例患者28个皮损区接受了移植治疗,病变皮肤面积从2cm2到200 cm2,1个月后移植区出现部分色素,呈淡红色.所有皮损区在移植后3~5个月均有色素再生,色素水平较周围正常皮肤略深或稍浅,6~8个月时色素恢复稳定,颜色与临近正常皮肤接近.87.5%皮损区色素再生面积超过50%.未见瘢痕和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黑素细胞体外培养移植治疗白癜风具有效果好、安全、取较小表皮可以治疗较大面积皮损区的优点.

  • 闭塞性动脉硬化一例

    作者:刘颉;马维平;朱海平

    患者男,52岁,因左下肢间歇性跛行半年,加重伴左足5趾溃疡3个月,于2006年6月12日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下肢出现问歇性跛行,跛行距离约为100 m,休息3 min后症状可缓解.3个月前左足第1趾末端出现蚕豆大的淤斑,第2、3、4、5趾侧面有绿豆至花生大的溃疡,静脉滴注青霉素1个月无效,足部夜间疼痛加剧.

  • 汗孔角化病并发鲍恩病一例

    作者:李雅芬;陈洵礼;于志坚;俞蔚文;项晶晶;吴能定;苏明

    患者男,48岁.因左侧腹股沟、阴囊、下腹部角化性斑疹20余年,左侧阴囊溃烂伴增生半年于2006年4月25日来我科就诊.20年前无明显诱因先于左侧腹股沟处出现指甲大小角化性斑丘疹,表面脱屑,约2~3年后皮损呈环状进行性扩大,3年前皮损扩大累及左阴囊及下腹部,1年前曾做皮肤活检,诊断为汗孔角化病,给予外用阿维A乳膏(迪维霜)治疗,效果不明显.

  • 68天女婴甲真菌病一例

    作者:胡志敏;陈柳青;周小勇;段逸群;孙曾拯

    患婴女,68天(2006年1月22日出生).右手无名指甲板出生后淤血黑变,2周后指甲黑色消退,但逐渐增厚、发白、变形20余天.于2006年3月31日来我科就诊.患婴为足月顺产,出生时即发现右手无名指淤血.出生后患婴喜好吸吮该指甲.该处淤血被吸收后甲板远端渐粗糙,失去光泽,并逐渐变形增厚,覆盖至约60%的甲板面积,未予特殊处理.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内科体检无明显异常.

  • 进行性肢端黑变病一例

    作者:覃芳;林能兴;吴艳;谭娟;孟赤;李家文

    患者女,18岁.手、足起褐色斑点17年余.患者于半岁时,发现双手指、足趾及掌跖部起黑褐色斑点,逐渐增多,并向肩背、腰、臀部、胭窝处发展,无自觉症状.部分皮损曾自行减轻,但皮疹可再发加重,近2年加重趋势已不明显.于2005年l2月5日为求明确诊断来我院.患者既往体健,家中一兄一妹均有相似症状,家系中其他成员无相似症状,父母非近亲结婚.

  • 寻常型天疱疮合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氨苯砜综合征一例

    作者:喻集保;蔡绥勍;周健光;严建良;郑敏

    患者男,43岁,因躯干部红斑、水疱伴口腔糜烂1年余于2006年2月15日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口腔黏膜出现水疱、糜烂伴疼痛,后胸背部出现红斑、水疱,水疱疱壁薄,迅速糜烂、结痂,至外院就诊,诊断为天疱疮,予以泼尼松片50 mg每日1次口服,症状得到控制.患者一直不规则服药,1个月前甚至自行停药,上述症状复发,遂至本科住院治疗.

  • 再生障碍性贫血伴Ramsay Hunt综合征一例

    作者:刘俐伶;麻继臣;马玉昕;符青梅

    患者女,55岁,右侧颈部疼痛3天,下颌部出现数片淡红斑2天,随后发生暗红色血疱及坏死,伴右侧头面部疼痛加剧1天而就诊,以带状疱疹收住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尚可,二便正常.1997年患再生障碍性贫血,2004年患糖尿病,治疗至今.体检:一般情况好,严重贫血貌,心肺腹未见异常.

  • 囊肿性基底细胞癌一例

    作者:王英;陶苏江;顾军;王塞枫

    患者女,89岁.因鼻尖部红色痛性皮疹7年,逐渐增大就诊.7年前无明显诱因于鼻头部出现水疱样皮疹,绿豆大小,轻触痛,后逐渐增大,直至黄豆大小,疼痛明显,遂来就诊.过去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 家族性皮肤松弛症三例

    作者:李文竹;魏玉平;骆志成

    例1 女,46岁.因全身皮肤松弛20余年就诊.患者于20年前分娩后,腹部、颈、腋下、双下肢近端逐渐出现皮肤松弛,多皱褶,易捏起,无自觉症状,随年龄的增长皮肤松弛面积逐渐扩大,累及整个躯干、四肢和面部.曾在多家医院就诊,服用中药效果不明显.自述妊娠前全身皮肤未发现异常,否认有其他系统疾患.患者非近亲结婚,生育两女一男,无类似皮肤表现.

  • 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一例

    作者:甘吉洪;张海鹰;文贤毅

    患者女,53岁.反复面部肿胀2年,持续肿胀1个月.约2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生右面部肿胀,伴感觉迟钝及轻微痒感,在当地医院诊治(具体不详),次日迅速消退.以后患侧反复肿胀,每隔2~6个月发生1次,均可自然消退.但随着发生次数的增加,消退所需的时间也越长.1个月前再次出现患侧肿胀,饮食时食物积于右侧唇、齿之间,有时食物从右侧口角漏出,伴口角向左侧歪斜.

  • 皮脂腺痣继发鳞状细胞癌一例

    作者:栗偲平;李久宏;杨振海;郑松;宋芳吉

    患者女,64岁.头枕部出现斑块60余年,出现结节10余年、破溃1年于2006年3月就诊.患者出生后不久发现头枕部有一绿豆大黄色斑块,无毛发,随年龄增长渐大,青春期增大明显,无自觉症状,未治.10余年前发现头部黄色斑块处出现一黑褐色豆粒大结节,初起表面光滑,后渐粗糙,因梳头常刮碰,渐隆起,并一度破溃,但很快愈合,未治.1年前结节增大明显,并无故反复破溃、结痂,面积扩大,易出血,在当地抗感染及局部换药无效来诊.家族史:否认遗传性皮肤病及肿瘤病史.

  • 亚急性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误诊为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一例

    作者:王银孩;高峰

    患者女,42岁.因前胸、双小腿内侧等多个皮下结节、红斑半年余,于2004年5月来我院就诊.既往30年及10余年前分别于左大腿内侧、左上臂外侧、腹壁出现数个类似皮下结节、红斑,不治自愈.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胸部、股外侧、右肘部见直径0.5~2 cm的数个皮下结节、红斑,双小腿内侧见对称性、约10 CITI×10 cm大斑块,微红,中等硬度,有压痛,局部温度高,双小腿和足踝肿胀.

  • 游泳池肉芽肿误诊孢子丝菌病一例

    作者:陈清华;陈智;钱江;林群平;刘永祥

    患者男,43岁,已婚.职业:养鱼业.2005年2月,右手背尺侧部被螃蟹咬伤.1个月后,在该处出现无痛性的红色小丘疹及结节,并逐渐增大增多,在当地医院按皮肤一般感染处理,未见好转.随后整个右手背肿胀,出现数个暗红色皮下结节,其中2个结节破溃,有血性或脓性分泌物,伴轻度疼痛,无全身症状.为进一步诊治,于2005年11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疾病史.

  • 黄甲综合征一家系报道

    作者:齐焕英;钟少琴;张建中

    先证者男,60岁.13岁出现指甲生长缓慢、变黄,指(趾)甲增厚,呈弓状突起.8年前出现咳嗽、气促、胸闷、胸部疼痛、头晕、头痛、双下肢乏力、行走困难等症状,x线胸片示右侧中等量胸腔积液,拟诊结核性胸膜炎.在门诊口服利福平、异烟肼治疗6个月,胸液未见减少.2年前出现双手及双下肢水肿,伴头晕、头痛加重,且经常反复.

  • 乳房外Paget病一例及免疫组化观察

    作者:顾黎雄;薛燕宁;姜祎群;李阿梅;陈佳;曾学思

    患者男,76岁.因左肋部斑块10年,渐增大,瘙痒3年至我院就诊.患者10年前发现左肋部出现一指甲盖大小的皮损,因当时无明显自觉症状而一直未予以治疗,皮损逐渐增大并延及左腋下.3年前患者自觉皮损处瘙痒,无刺痛、麻木等不适.遂至当地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体癣,给予派瑞松、达克宁外用,并予以口服药(具体药物名称不详)治疗,皮损未消退,仍觉瘙痒.2006年2月20日至我院就诊.既往有冠心病史20年,平时一直服用丹参滴丸,每天少许烟酒,其余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无特殊.

  • 三种类型汗孔角化病并存一例

    作者:李久宏;邱洁;刘巨川;陈洪铎;宋芳吉

    患者男,48岁,因右侧肢体皮疹25年,播散至全身并加重1年,于2005年1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5年前于右膝盖内侧出现米粒大小扁平褐色丘疹,周边呈环状隆起,中央低平,上有鳞屑.以后类似皮疹逐渐增多,并波及整个右侧上下肢及面颈部,且面、颈部部分皮损渐扩大融合成片,日晒后明显加重.

  • Waardenburg综合征一例

    作者:夏珏;马世融;陈意

    患儿男,3岁半,汉族.因蓝眼睛、耳聋、白发及前额、四肢远端白斑就诊.患儿出生时即见前额部白斑,簇状白发,双眼蓝色,几天后发现双侧耳聋,即查母子血中巨细胞病毒抗体和单纯疱疹病毒1型抗体,均为阴性.1岁半时双手足出现白鬃斑,逐渐增大.患儿系第3胎,足月顺产,出生时体质量3.15 kg.既往体健,其母妊娠期无发热、疱疹等病史,家族无类似病史,父母非近亲婚配,有两姐妹,皮肤、眼睛和听力无异常改变.

  • 伴室间隔缺损、隐睾的性联鱼鳞病一例

    作者:刘松常;穆震;孙颖

    患儿男,4岁,因全身皮肤干燥、污秽、脱皮,逐年加重4年就诊.患儿自出生后发现皮肤皱褶明显,伴发红,不清洁,当时未在意,但症状渐渐加重.全身皮肤干燥,明显脱屑,以四肢伸侧、躯干和头皮为重,仍未诊治.期间常因感冒发烧、肺炎在当地治疗,后经彩超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嵴下型),未予治疗.

  •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一例

    作者:王海斌;傅珊虹;涂盈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phakomatosis pigmentovascularis)是以皮肤血管瘤(主要为鲜红斑痣)伴黑素细胞痣或表皮痣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较少见.现将我们所见的多处大面积皮损1例报道如下.

  • 双重原发癌一例

    作者:曹志翔;朱明月

    患者男,40岁.2001年11月开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每日约6~7次,便形变细,里急后重.口服苯乙哌啶治疗,症状减轻,但停药后反复.2002年1月21日就诊,直肠镜检查:距肛门9cm、8~10点处可见菜花状肿块,肠腔呈环状狭窄.组织病理:肠黏膜缺失,被覆坏死组织:癌组织浸润性生长,由大小不一腺管状结构组成,癌细胞胞体大,染色质粗糙,较多核分裂象(图1).诊断:直肠溃疡浸润型腺癌Ⅱ级.2002年1月25日行直肠癌切除术.

  • 坏疽性脓皮病38例临床分析

    作者:贾虹;许玲;黄贵义;沈亚琴;刘训荃;林麟;曾学思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皮肤破坏性溃疡为特征的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成年人,临床少见.现对本所1986-2005年门诊和病房收治的38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 自身免疫性荨麻疹72例分析

    作者:廖文俊;赵小东;胡雪慧;李强;王冬青;高天文

    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是近年来才被认识和关注的一种疾病,其发生与自身免疫诱发组胺释放的自身抗体有着密切关系[1].我们对7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免疫学检测结果报道分析如下.

  • 一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的DSRAD基因突变

    作者:刘艳;彭振辉;肖生祥;王俊民;李晓利;潘敏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DSH,OMIM:127400)[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003年,该病的致病基因已被定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lq11~1q21区域,并发现DSH致病基因为双链RNA特异性腺苷脱氨酶(DSRAD)基因[2,3].该基因选择性地将mRNA上的腺苷脱氨基转换成次黄嘌呤核苷.我们对1个DSH家系利用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DSRAD基因的突变情况.

  • 烫伤后多发性化脓性肉芽肿八例临床分析

    作者:姚贵申;苗国英;王世君;刘保国

    化脓性肉芽肿或称小叶状毛细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皮肤血管瘤[1],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临床上多发生于外伤后,单发型多见,而多发型化脓性肉芽肿临床上实属罕见,2003年以来我科共收治因烫伤后发生多发性化脓性肉芽肿患者8例,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 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张青松;鞠梅;陈昆;常宝珠;顾恒

    我们于2006年4-7月,以黑龙江福和华星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并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英利昔单抗治疗斑块状银屑病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作者:陈声利;闫军;刘毅;姜祎群;孙建方

    近年的研究认为,TNF-α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患者皮损中TNF水平升高,经有效治疗后,患者血清和皮损中TNF水平下降[1],提示干扰TNF-α的作用可能减轻皮损的炎症.英利昔单抗是一种抗TNF-α的鼠-人嵌合的单克隆抗体,可高效特异地结合TNF-α,从而使TNF-α不能与其受体结合[2].近年英利昔单抗在治疗斑块状银屑病中取得较好疗效,为银屑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外用维A酸类药物适应证进展

    作者:李航

    临床应用维A酸类药物在皮肤病治疗学领域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针对维A酸类外用制剂批准的适应证有:寻常痤疮,皮肤光老化,银屑病(《20%体表面积),皮肤T细胞淋巴瘤(Bexarotene专有),Kaposi肉瘤(9顺维A酸专有).以上诸病种被认为是外用维A酸类制剂的常规适应证.除此以外,亦有文献报道,外用维A酸类制剂治疗其他疾病有效.

中华皮肤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2
1990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