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皮肤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중화피부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30
  • 国内刊号: 32-113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3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陈洪铎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甲氧沙林对黑素细胞粘附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影响

    作者:张宪旗;郑敏;牟宽厚;冯捷;马慧群

    目的 探讨甲氧沙林治疗白癜风的可能机制.方法 正常人黑素细胞来自包皮环切术切取的包皮,用包被纤维黏连蛋白的48孔培养板检测黑素细胞粘附,用带微孔膜的Transwell培养板研究黑素细胞迁移,用RT-PCR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表达.结果 50 nmol/L和100 nmol/L甲氧沙林可促进黑素细胞粘附(P<0.05)和迁移(P<0.05),100 nmol/L对黑素细胞促迁移作用强(P<0.01),而且10 nmol/L甲氧沙林即可明显促进MMP-2 mRNA表达(P<0.01).在一定浓度下,甲氧沙林促黑素细胞粘附、迁移和MMP-2 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在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和P<0.01).结论 甲氧沙林通过促进MMP-2的表达来促进黑素细胞粘附和迁移.

  • 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作者:杨圣菊;陈晓栋;王建力;沈爱国

    目的 探讨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beta-1,4-galactosyltransferase-Ⅰ,β-1,4-GalT-Ⅰ)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取瘢痕疙瘩组织标本10份,同时以正常人皮肤6份、增生性瘢痕7份做对照,测定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图像定量分析,检测组织中β-1,4-GalT-Ⅰ的表达水平.结果 瘢痕疙瘩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皮肤组织(P<0.01).β-1,4-GalT-Ⅰ mRNA指数值在瘢痕疙瘩、正常人皮肤及增生性瘢痕组织分别为(0.2995±0.0825),(0.0451±0.0287),(0.2769±0.0975),瘢痕疙瘩组织与正常人皮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增生性瘢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β-1,4-GalT-Ⅰ表达的高低与其中胶原的含量均呈正相关(r=0.9496,P<0.01;r=0.8202,P<0.05).结论 β-1,4-GalT-Ⅰ在瘢痕疙瘩纤维化进程中可能起着调节作用.

  • 咪喹莫特对皮肤鳞状细胞癌SCL-1细胞株增生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陈江;何春涤;王雅坤;王珍;金鑫;肖汀;姜奕;陈洪铎

    目的 探讨咪喹莫特对体外培养人皮肤鳞状细胞癌SCL-1细胞株的增生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分析咪喹莫特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SCL-1细胞的增生,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吖啶橙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晚期形态改变,细胞死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的程度,细胞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Fas、bcl-2的表达.结果 咪喹莫特可明显抑制人皮肤鳞状细胞癌SCL-1细胞的增殖,并可导致其形态学改变.经0.150mg/mL咪喹莫特作用后24 h,SCL-1细胞早期凋亡率大,达47.23%;作用48 h,可见典型凋亡小体.SCL-1细胞凋亡程度随咪喹莫特浓度增高、作用时间延长呈递增关系,经咪喹莫特作用后可上调Fas和下调bcl-2基因表达.结论 咪喹莫特可明显抑制SCL-1肿瘤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

  • 白介素10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

    作者:蓝艳;覃俊;武洁;唐秀生;覃集敏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人白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壮族SLE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90例SLE患者和110例正常对照者IL-10基因启动子-1082 A/G、-819 T/C和-592 A/C位点基因型.结果 IL-10基因-819 T/C和-592 A/C多态性在SLE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基因-1082A/G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AG基因型携带者患SLE的风险是AA基因型的2.076倍(OR=2.076,95%CI:1.052~4.100);基因单倍型分析发现,GCC单倍型携带者显著增加了SLE的发病风险.结论 白介素10基因启动子-1082 A/G多态性和它的单倍型与SLE具有相关性,其中-1082 G等位基因可能是SLE的遗传易感基因.

  • 尖锐湿疣皮损活化抗原CD69、CD38、HLA-DR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郭庆;曾凡钦;曾韵洁;李海刚

    目的 探讨活化抗原CD69,CD38,HLA-DR在尖锐湿疣(CA)皮损角质形成细胞(KC)和真皮浸润单核细胞(MNC)表达的变化.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 30例初发患者、20例复发患者皮损和15例正常人包皮KC和真皮浸润MNC上CD69,CD38,HLA-DR的表达并进行对比.结果 CA患者初发组和复发组皮损KC的CD69,CD38,HLA-D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和90%、933%和90%、100%和100%,真皮浸润MNC的CD69,CD38,HLA-D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和0、66.7%和40%、76.7%和70%,正常人对照组均不表达.初发组和复发组皮损KC和真皮浸润MNC的CD69,CD38,HLA-DR表达强度比较显示,初发组明显高于复发组(P<0.05).结论 CA患者局部细胞免疫处于高水平的激活状态,这种免疫激活状态在抗病毒感染中有着一定的作用.

  • 香烟烟雾提取物对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

    作者:钱革;周武庆;武欣生;王千秋;万毅;钟铭英;蒋法兴;张国成

    目的 探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对原代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体外皮肤成纤维细胞存活力的影响,观察染毒后细胞形态和结构变化.β-半乳糖苷酶染色方法检测染毒后多次传代后成纤维细胞β-半乳糖苷酶的变化情况.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胞质内活性氧自由基(RO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染毒后细胞呈典型的损伤形态,随着CSE浓度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力下降.长期染毒的细胞经5次传代后,β-半乳糖苷酶呈显著阳性;生长曲线示CSE作用后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CSE作用于细胞后,细胞质内ROS含量升高(P<0.05),SOD活性降低(P<0.05).结论 CSE对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低浓度CSE长期作用,可以促使原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迅速衰老.

  •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早期蕈样肉芽肿的疗效观察

    作者:顾俊瑛;陈明华;胡跃

    目的 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早期蕈样肉芽肿(MF)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9例患者中,男9例,女10例;年龄20~71岁,平均42.6岁,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MF早期,临床分期ⅠA~ⅠB 17例,ⅡA 2例.每周NB-UVB照射2~3次,随访1~18个月.结果 13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无缓解.平均照射次数25.9次,平均累积照射剂量25.6 J/cm2.主要不良反应为红斑、瘙痒和色素沉着,患者均能耐受.结论 NB-UVB照射对早期MF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 NB-UVB和阿维A对角质形成细胞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mRNA的影响

    作者:罗素菊;彭振辉;郑焱;张路坤;曹振平;王国荣

    目的 探讨阿维A和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1 μmol/L阿维A和/或100 mJ/cm2NB-UVB处理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12 h后,用MTT法、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HB-EGF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1μmol/L阿维A和100 mJ/cm2 NB-UVB单独作用时,均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上调HB-EGF mRNA的表达,两者联合作用时,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抑制和HB-EGF mRNA的诱导作用更强,分别为19.7%和8.6倍,之后依次为1 μmol/L阿维A(14.4%,7.1倍)和100 mJ/cm2 NB-UVB(8.7%,2.5倍).结论 阿维A和/或NB-UVB处理后,可协同上调HB-EGF的表达,可能参与调节二者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神经性皮炎皮损处神经纤维的数量及其与朗格汉斯细胞关系的研究

    作者:崔绍山;陆洪光;王雅坤;郭哲;金光玉;陈洪铎

    目的 探讨神经性皮炎患者皮损处神经纤维的数量变化及其与朗格汉斯细胞接触的关系.方法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技术观察24例神经性皮炎患者皮损处神经纤维的表达及数量变化.用免疫荧光双标记及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技术观察神经性皮炎患者皮损处神经纤维与朗格汉斯细胞接触数量关系.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皮损处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神经性皮炎患者皮损处神经纤维长度显著增加,与皮损周边对照(t=6.90,P<0.001)及正常人对照(t=5.71,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损表皮内有神经纤维接触的朗格汉斯细胞占朗格汉斯细胞总数的百分数明显增多,与皮损周边对照(χ2=43.91,P<0.001)及正常人对照(χ2=46.11,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损处神经生长因子mRNA高表达,与皮损周边对照(t=3.25,P<0.01)及正常人对照(t=3.67,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性皮炎患者皮损处存在高水平活性的NGF导致神经纤维增生.

  • 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几种趋化因子的检测

    作者:袁艳霞;林麟;冯素英;周武庆;吴建兵

    目的 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CC型趋化因子家族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MCP-1)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lα)的表达.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28例活动期BP患者与30例正常人对照血清eotaxin、RANTES、MCP-1和MIP-lα水平.结果 BP患者血清eotaxin和MCP-1明显高于正常人,P分别<0.001,0.05.RANTES和MIP-lα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P发病中存在趋化因子的异常,eotaxin和MCP-1可能与BP的发病有关.

  • 过氧化氢对培养白癜风黑素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王克玉;李春阳;张向红

    目的 探讨白癜风黑素细胞对外源性氧化剂的敏感性及氧化应激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以0.5 mmol/L过氧化氢分别处理4例白癜风患者外观正常皮肤及6例正常对照皮肤培养的黑素细胞,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和形态计量学方法,测定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黑素小体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0.5 mmol/L过氧化氢对正常人黑素细胞形态学及主要细胞器超微结构无明显影响.过氧化氢处理后的白癜风黑素细胞线粒体、内质网分别与处理前及正常对照处理后比较,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线粒体局部空化,内质网扩张.部分黑素小体体积显著增大,但黑素小体数量与过氧化氢处理前及正常对照处理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氧化氢可能通过破坏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蛋白合成系统,使黑素细胞功能逐渐减退,促使白癜风的发生.

  • 咪唑斯汀治疗3293例急性荨麻疹起效时间的临床研究

    作者:咪唑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全国多中心临床协作组

    目的 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起效时间、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在全国53所医院开放性临床试验.急性荨麻疹受试者口服咪唑斯汀10 mg,观察2 h.每半小时评价临床症状评分变化以及安全性.结果 3293例患者服药后0.5、1、1.5和2 h,风团、红晕和瘙痒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服药后0.5 h,起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2.12%(1387例)和5.47%(180例);服药后1 h分别为82.20%(2707例)和21.62%(712例);服药后1.5 h,分别为94.26%(3104例)和46.13%(1519例);服药后2 h,分别为97.21%(3201例)和73.16%(2409例).有127例(3.86%)发生一般不良反应.结论 服用咪唑斯汀10 mg能够在2 h内快速、有效缓解急性荨麻疹的病情,安全性高.

  • CCL27和CCR10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的表达及与PASI的相关性

    作者:胡志国;陈艳;刘文韬;朱里;涂亚庭

    目的 探讨皮肤特异性趋化因子CCL27及其受体CCR10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和表达强度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S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20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区皮损和10例正常人皮肤中CCL27、CCR10的表达,以PASI评分评价银屑病患者疾病活动性.结果 ①CCL27在20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和10例正常人皮肤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5%和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6,P<0.01);CCR10在20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和10例正常人皮肤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5%和10%,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3,P<0.01).②CCL27和CCR10在皮损中的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和0.83,P值均<0.01.结论 CCL27和CCR10的过度表达与银屑病患者的疾病活动性相关.

  • 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

    作者:卜璋于;蔡绥勍;满孝勇;杨晓红;郑敏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提取BCC组织的mRNA,以RT-PCR法检测标本中VEGFR-2 mRNA的表达.同时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VEGFR-2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VEGFR-2在BCC组织中的定位.结果 BCC组织标本mRNA和蛋白水平中均可以检测到VEGFR-2的表达,并较正常人对照有显著增加.VEGFR-2在BCC细胞主要表现为膜性分布.结论 皮肤BCC组织细胞能够高异常表达VEGFR-2,可能是导致BCC细胞肿瘤性增殖的原因之一.

  • 寻常型天疱疮抗原Dsg3基因的真核表达

    作者:孙峥嵘;耿龙;吉耀华;徐媛媛;翟宁;阮强;陈洪铎

    目的 探讨寻常型天疱疮自身抗原Dsg3 EC1-EC5在哺乳动物细胞的克隆、表达及纯化,并以重组的Dsg抗原检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的天疱疮抗体.方法 根据基因库中的Dsg3基因序列分析,采用RT-PCR法扩增自身抗原Dsg3 EC1-EC5多肽片段的cDNA,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M/myc-His(-)B中,稳定转染人宫颈癌细胞系表达重组融合蛋白,并经Ni+亲和层析柱纯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鉴定蛋白表达产物.以重组Dsg3 EC1-EC5蛋白为抗原用ELISA检测40份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及40份正常人对照组血清.结果 成功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TM/myc-His(-)B-Dsg3.纯化的Dsg3 EC1-EC5蛋白能够与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的天疱疮抗体发生反应.ELISA方法检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结果显示,天疱疮抗体的阳性率为95%.结论 真核表达的Dsg3 EC1-EC5蛋白与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 泛发性特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一例

    作者:杜东红;汪新义

    患者女,25岁,因双下肢红血丝进行性增多4年于2006年7月4日来我院就诊.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小腿红血丝,逐渐向足背和股部发展,融合成网状,在当地未明确诊断,未进行任何治疗.自发病以来,无鼻衄、牙龈出血及胃肠道出血,无发热、肌肉痛及其他不适.患者有反复口腔溃疡病史2年,未用任何药物即可自愈.无慢性咽炎、鼻窦炎、附件炎或盆腔炎病史,发病前否认明确服药史.患者非近亲结婚,发病期间妊娠、生产一子,自然分娩,无大出血.同胞姐妹及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 反枝苋引起植物日光性皮炎一例

    作者:刘荣;周盛基;田洪青

    患者女,58岁.因双上肢红斑、水肿伴灼痛1天、水疱2小时就诊.发病前曾连续食用野菜3天.1天前(晴天)在田间戴着帽子劳作,颈后、双前臂出现瘙痒,双上肢伸侧肿胀,并逐渐加重,前臂伸侧皮肤有灼痛感.当地卫生院和县医院均按接触性皮炎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并用3%硼酸溶液湿敷治疗,其中地塞米松共计45 mg(分3次).皮损及症状无改善.2小时前双手背及腕伸侧出现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的水疱,伴有刺痛,为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发病以来,无发热、头痛、腹部不适,睡眠欠佳.否认发病前有服药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既往有进食此类野菜史,但无不良反应.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 鳞状细胞癌一例

    作者:弓娟琴;曾学思

    患者女,56岁.因鼻部丘疹、结节、鼻组织吸收5年于2005年10月来我院就诊.5年前,无明显诱因鼻部出现正常皮色的小丘疹,无自觉症状,未引起注意.随后皮损缓慢增多,有的皮损中央破溃、结痂.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湿疹、皮肤感染等,予皮炎平、百多邦等治疗均无明显疗效.近2年来鼻部皮损增多,出现浸润性小结节及红斑,部分皮损破溃后脱落,以致鼻翼残缺.近期左唇角外上侧亦出现红斑,外院疑麻风,遂来我院进一步确诊.幼时曾患天花.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 注射卡介苗致播散性皮肤结核一例

    作者:刘剑;胡成;陈意蕾

    患者女,7岁.因头部、躯干多发性红色丘疹、斑块4年余,经多方治疗无效,于2006年3月来我院就诊.患者出生后2天,即在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注射卡介苗0.1 mL,接种后1周,局部出现红晕,不久皮损消退,未出现瘢痕.6个月后再次注射卡介苗,10天后局部红肿结痂,且一直有渗液,半年后表面出现轻度溃疡,原皮损扩大、增厚、变硬.3岁时头部出现红斑、脱发,脱发面积随年龄不断增大,4岁后躯干、四肢逐渐出现大小不等的类似皮损.

  • 表皮松解性棘皮瘤伴棘突松解性角化不良改变一例

    作者:刘国艳;张素真;于星海

    患者男,80岁,因阴囊发生丘疹半年余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阴囊出现扁平丘疹,孤立散在分布,轻度瘙痒.在本地医院诊断为尖锐湿疣,给予电离子治疗及干扰素肌内注射.1个月后阴囊的其他部位又发生同样皮疹,自行外用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恩肤霜)每日2次治疗,自述部分皮损变薄,但仍未完全消退.患者自发病以来,无明显消瘦,精神、饮食、睡眠尚可,二便正常.既往体健,无性传播性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遗传病和传染病史;否认非婚性交史.

  • 小汗腺汗孔瘤误诊为化脓性肉芽肿一例

    作者:李春霄;杨希川;郝飞;韦应波

    患者女,58岁.因右足底赘生物伴疼痛10年就诊.患者于10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足底近足跟处有一鲜红色米粒大小丘疹,行走及受压时疼痛剧烈,有时有少量出血,曾两次自行剪除,出血明显,至当地乡镇卫生院就诊,使用外用药及包扎止血等处理,创面愈合,但随后皮损又在原部位复发.5年前曾在重庆市某医院诊断为血管瘤,未行任何治疗.近1个月皮损增大至黄豆大小,压迫摩擦后常出血,疼痛加剧,为明确诊断及彻底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化脓性肉芽肿收入院,手术切除皮损.患者平素体健,否认发病前外伤史,家族史无特殊.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蜂窝织炎并败血症一例

    作者:蔡灵龙;彭琳琳;余德厚;申小平;汪宇;林舒;向中兰;宋守荣;魏羽佳;陆洪光

    患者女,61岁,因颈前皮疹伴瘙痒7天,加重1天就诊.患者7天前外出劳作时颈前被昆虫叮咬后起一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伴瘙痒.患者自行用针挑破后,患处出现红肿,此后起群集性绿豆大小水疱、血疱,伴疼痛.皮疹逐渐蔓延至前胸,同时伴胸闷、心悸、纳差.遂来我院就诊.来院前未经诊治.患者既往体健.

  • 妊娠疱疹后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

    作者:王斌;陈静;黄进华;鲁建云;朱建建

    患者女,24岁.因颜面红斑伴关节疼痛,光照加重2月余,于2006年9月27日入我科.患者曾于2005年12月诊断为妊娠疱疹,治疗痊愈后随诊3个月未再出现相似皮疹.2006年7月初,患者出现关节疼痛,颜面发红不适,未予处理.2006年8月在天津市出差时颜面、四肢、躯干暴露部位出现红斑伴瘙痒,光照时加重,同时伴有关节疼痛.在天津市某医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给予糖皮质激素、羟氯喹等口服(具体用药及剂量不详),病情好转出院.院外期间一直用糖皮质激素,入院前用泼尼松50 mg/d.既往2005年12月诊断支原体尿道炎(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现仍未愈.家族中无相似病史.

  • 嗜酸性脂膜炎一例

    作者:杨青;裴振环;周桂芝;杜东红;单晓峰;王金良

    患者男,20岁.因双下肢红斑伴轻度瘙痒2个月,于2006年7月2日来我院就诊.2个月前蚊虫叮咬后,左胫前出现数个黄豆大的淡红色斑,逐渐扩大、增多,并蔓延双下肢,伴轻度瘙痒.1个月前于外院以虫咬皮炎治疗无效(具体不详).4年前双下肢曾出现类似皮损,外院给予外用药(不详)治疗2个月皮损消退.有支气管哮喘史4年.否认结核病史和药物过敏史,无有害物质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 掌跖银屑病误诊一例

    作者:苗青;于建斌

    患者男,18岁.因双手掌大鱼际及虎口处红斑、鳞屑2年于2006年6月20日来我院就诊.2年前,双手掌虎口处无明显诱因出现黄豆大红斑,上覆少许鳞屑,无明显症状,未治疗,后皮损渐扩大至大鱼际处(图1),有瘙痒感,遂到医院求治.当地医生按手部湿疹给予曲安西龙片、抗组胺药及外用药物等治疗,曾有所好转,以后又逐渐加重,皮损渐扩大.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一周前,右足内侧缘发现豆大红斑、其上少许鳞屑,无明显症状.检查发现,其双足底部散在分布数个豆大至甲盖大红斑,其上有少许鳞屑,用棉签轻刮皮损可见薄膜现象及Auspitz征.

  • 皮肤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作者:郁博;何威;吴军;何云志;林志华;付秋红

    患者男,42岁.因右手拇指背部出现包块10年于2006年7月来我科就诊.10年前无明显诱因在右手拇指根部伸侧出现一个米粒大小正常肤色丘疹,缓慢增大呈半球形肿块,自觉症状不明显.否认皮损出现前有局部外伤史.平素体健,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手拇指根部伸侧见一个桂圆大小、半球形正常肤色肿块(图1),表面无破溃,境界清楚,质地坚实,无触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治疗:手术完整切除皮损.

  • 妊娠期重症多形红斑一例

    作者:胡念芳;蒋献

    患者女,27岁,因双眼肿痛4天,双唇红肿水疱3天,躯干红斑2天于2006年4月17日入住我科.入院前4天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双眼肿痛,无分泌物,无发热,遂到外院就诊,予红霉素眼膏,鱼腥草注射液治疗4天,疗效不佳.3天前出现双眼结膜充血,双唇红肿,唇周出现数个粟粒大小水疱,疱液澄清,易破(图1),口腔黏膜糜烂,表面出现灰白色假膜,疼痛明显,同时外阴也出现糜烂,予阿莫西林口服治疗1天,未见好转,2天前躯干出现散在粟粒至绿豆大小靶形红斑,颜色鲜红,境界清楚,中央颜色略暗,自觉灼热,轻微瘙痒,无发热.患者妊娠16周.

  • D2-40在Kaposi肉瘤皮损中的表达

    作者:张文娟;惠艳;房新志

    研究[1,2]显示,Kaposi肉瘤为内皮细胞源性,但其究竟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还是淋巴管内皮细胞却尚未明了[3-5].我们应用D2-40淋巴管内皮标记性抗体,同时结合其他抗体,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新疆地区皮肤Kaposi肉瘤组织进行研究,以探讨其组织发生.

  • 208例儿童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补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作者:林晓;傅雯雯

    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白癜风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1-3].为探讨儿童白癜风与免疫的关系,我们检测了208例儿童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补体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现分析如下.

  • 斑秃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2的关系

    作者:曹海育;李建英;刘英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斑秃是以免疫调节异常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与皮肤病的关系引起广泛关注.我们通过对斑秃患者血清HCMV-IgM水平的检测,探讨HCMV感染与斑秃发病的关系及巨细胞病毒感染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2(IL-2)水平的关系.

  • 手术创面外用夫西地酸乳膏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戴耕武;潘宁;罗东升;杨镓宁;吴永生;袁涛;曾令寰

    皮肤外科手术后创面的感染防治一直是医生所关注的问题.2006年1-4月,我们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后创面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商品名奥络),治疗100例患者,对其防治感染及促进伤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获得良好效果.

  • 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60例

    作者:谢红付;王琳;李吉

    他克莫司是一种免疫调节剂,Braza等[1,2]分别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16例和18例脂溢性皮炎患者,证明其安全有效.我们采用为期6周的开放性、非对照性试验,在扩大样本量和观察指标的基础上观察0.1%他克莫司软膏对中国人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 肝素钠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

    作者:尉莉;郜玉玲;滕蔚

    我们自2005年起采用肝素钠乳膏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病例选择:60例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其中男5例,女55例;年龄18~60岁,平均39.4岁,病程3个月至2年.符合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诊断标准[1,2];面部皮损均无糜烂渗液,未合并细菌和真菌感染;此次发病后未采用任何治疗.

  • 获得性Blaschko皮炎

    作者:刘春;张国毅;王千秋

    Blaschko线是人体表的一种特殊的线条排列,与神经、血管及淋巴管的排列无关.由Blaschko于1901年首次描述,并由此命名[1].Blaschko线在躯干背部跨脊柱皮面呈Ⅴ形,在躯干前、侧部皮面呈S形,四肢皮面呈垂直条纹,腹部皮面呈涡轮状,头皮呈螺旋状[2].Blaschko线与皮肤的形成有关,反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皮肤的胚层发育正常[3].Blaschko线在正常体表并不显现.但以Blaschko线表现的皮肤病则很多,如色素失禁、线状表皮痣、线状苔藓等.

  • 外用糖皮质激素效能分级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志忠

    糖皮质激素的发现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开发是人类医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此类药物的应用在带来巨大临床价值的同时,还可伴随种种不良反应.正确认识糖皮质激素的效能及不良反应,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就外用糖皮质激素效能分级、影响外用糖皮质激素效能的因素及效能分级的临床意义进行概述.

  • 高IgE综合征

    作者:刘琬;常建民

    高IgE综合征(hyperimmunoglobulin E syndrome)初由Davis Schaller和Wedguood于1966年报道,以慢性皮炎、反复发生葡萄球菌性脓肿和肺炎为特征,当时称为Job综合征.1972年,Buckley等报道2例有相似症状,并且有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加和血清IgE水平升高的病例,命名为Buckley综合征.目前认为这两种综合征均属于高IgE综合征.因高IgE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多系统免疫缺陷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现对该疾病做一介绍.

  • 皮肤适应证药物申报特点分析及研发关注点

    作者:成海平;高建青;赵德恒

    皮肤病种类多,皮肤适应证药物及制剂引起广大研发单位的关注[1-3].我们从事此类工作数年,感想颇多,现主要分析皮肤适应证品种申报资料的特点,为开发研制皮肤适应证的新药提供参考;并从处方工艺、质量研究和稳定性研究等方面探讨皮肤外用制剂如乳膏剂、凝胶剂等在研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研发工作者的注意,达到提高研发效率、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的目的.

  •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治疗学组会议纪要

    作者:

  • 中华皮肤科杂志重要启事

    作者:

    关键词: 皮肤科
  • 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免疫发病机制进展

    作者:Kevin D Cooper;康克非

    Kevin D Cooper教授于2006年应邀参加第九届中日皮肤科会议,其后又应中华医学会北京、浙江、上海皮肤科学会的邀请作题为"Cutaneous immunity in psoriasis and atopic dermatitis"的报告,现编译如下.

中华皮肤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2
1990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