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皮肤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중화피부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30
  • 国内刊号: 32-113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3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陈洪铎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Kaposi肉瘤组织中lyn基因的表达分析

    作者:李冬妹;张慧;罗先道;潘泽民;赵娟;何玲;杨磊

    目的 分析lyn基因在Kaposi肉瘤(KS)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集新疆地区KS标本及正常皮肤蜡块各17份,新鲜KS及瘤旁正常皮肤组织5份,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和实时PCR技术从蛋白水平及转录水平检测lyn的表达.结果 lyn蛋白呈胞质阳性,17例Kaposi肉瘤组织均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100%;17例正常皮肤组织中2例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11.8%,lyn蛋白在KS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57,P<0.01).5份新鲜KS组织lyn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瘤旁正常皮肤组织(t=2.82,P<0.05).结论 lyn蛋白的异常表达在KS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DNA疫苗治疗姥鲛烷诱导BALB/c狼疮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贵红;李向培;厉小梅;汪国生;张宏;陈柯;胡闻;王怡平

    目的 应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片段的DNA疫苗免疫姥鲛烷诱导的BALB/c狼疮鼠模型,研究MCP-1 DNA疫苗对狼疮鼠模型的免疫抑制作用以及对肾脏的保护效果.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狼疮鼠模型组、疫苗组、空质粒组、正常对照组.制备编码MCP-1基因片段的DNA疫苗,接种于疫苗组.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24 h尿蛋白定量,ELISA法测定血清MCP-1抗原和抗体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ANA;HE染色光镜下观察小鼠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MCP-1、CD68在肾脏内的表达.结果 24周时狼疮鼠模型组、疫苗组、空质粒组和正常对照组间体质量和24 h尿蛋白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31,6.74,P值均<0.05,LSD检验示疫苗组与狼疮鼠模型组和空质粒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狼疮鼠模型组、疫苗组、空质粒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MCP-1抗原水平分别为(572.6±58.55)、(169.52±28.71)、(601.98±83.43)和(61.11±66.1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09,P<0.05),LSD检验示疫苗组与狼疮鼠模型组、空质粒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的血清MCP-1抗体水平分别为(357.88±82.41)、(770.14±220.91)、(294.25±177.22)和(129.73±168.24)ng/L,方差分析示F=15.81,P<0.01,LSD检验示疫苗组与狼疮鼠模型组、空质粒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A抗体阳性率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疫苗组和正常对照组与狼疮鼠模型组和空质粒组比较,肾脏损伤明显减轻,肾脏内MCP-1和CD68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MCP-1质粒DNA疫苗能够有效抑制狼疮鼠模型血清中MCP-1抗原表达,并诱导MCP-1抗体水平升高.

  • 中国正常老年人与年轻人皮肤共振传导特性比较

    作者:辛淑君;朱英华;吕成志;Kenneth R.Feingold;Peter M Elias;(蔄)茂强

    目的 研究中国正常老年人和年轻人不同部位皮肤共振传导特性.方法 152例年龄20~40岁的正常年轻人和64例年龄60~88岁的正常老年人参加本研究.利用Reviscometer RVM600分别于左手背、左前臂屈侧、前额及左眼外眦处测量不同方向皮肤共振传导时间(CRRT).结果 CRRT因测量部位和方向的不同而不同.在前臂,除在2-8点方向外,其他各方向老年人的CRRT大于年轻人:0-6点方向,t=7.46;1-7点方向,t=3.38;3-9点方向,t=3.88;4-10点方向,t=6.82;5-11点方向,t=7.42,P值<0.01或<0.05.在手背部位,除在3-9点方向外,其他各方向年轻人的CRRT则大于老年人:0-6点方向,t=4.53;1-7点方向,t=5.71;2-8点方向,t:2.74;4-10点方向,t=2.67;5-11点方向,t=4.20,P值均<0.01或<0.05.在前额部位,年轻人的CRRT与老年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眼外眦部位的1-7点和2-8点方向,年轻人CRRT大于老年人:1-7点方向,t=3.18,P<0.01;2-8点方向,t:5.11,P<0.01.男女之间各部位CRRT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CRRT因年龄、方向及部位的不同而不同,性别对CRRT没有明显影响.

  • 获得性非真菌性甲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宋翔;万慧颖;应川蓬;徐敏燕;伍友成

    目的 通过甲单位病理确诊不明原因的获得性非真菌性甲病,探讨不同甲病与甲损害类型间有无关联.方法 对临床上无任何皮肤、黏膜损害,甲真菌学检查阴性的52例甲病患者,首先根据甲损害特征分类,通过纵行甲活检手术方法取材进行甲单位病理检查.然后将确诊的不同甲病与甲损害的特征相比较.结果 病理确诊甲银屑病14例,以脆甲、厚甲、点状凹陷等多见.甲扁平苔藓21例,甲损害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甲萎缩、甲胬肉和无甲;第二类为甲纵嵴、远端甲裂和薄甲.甲非特异性湿疹样变17例,损害主要有沙纸样甲和甲纵嵴.结论 某些类型的甲板损害与甲单位病理诊断之间存在着关联性,了解这些特点对获得性非真菌性甲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一婴儿期发病的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家系ATP2C1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徐哲;张立新;李丽;林志淼;杨勇;马琳

    目的 对一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家系进行测序,寻找ATP2C1基因外显子上的突变点,丰富关于ATP2C1基因突变的信息.方法 提取一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家系中先证者及包括其父母、舅舅在内的家族中6名其他成员的外周血DNA进行测序,与人类基因组ATP2C1序列相比较找出突变点,另外测50例正常人血的ATP2C1基因,除外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家系中先证者、其舅舅及其母亲在ATP2C1的第9外显子上存在一杂合性的剪切突变,第699位缺失腺嘌呤(A),导致其下游第12位的氨基酸序列出现终止密码TGA.反向测序亦证实该突变.该家系中先证者父亲、其他3名成员及50例正常人均未见该突变.结论 本研究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家系中先证者及其母亲及舅舅ATP2C1的第9外显子上存在一杂合性的剪切突变,突变来自于母系并向下遗传.

  • SLE患者96例血脂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刘文祺;惠艳

    目的 探讨SLE患者脂代谢与疾病活动性及其他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96例未经治疗的SLE患者及5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两组间血清脂质水平的差异及与SLE患者临床表现和病情活动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LE血脂异常组中肾炎、肾病综合征、抗dsDNA抗体、抗RNP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SLE血脂正常组,补体C3、C4水平明显低于血脂正常组;稳定期SLE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活动期.结论 未经治疗的SLE患者即已存在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三酰甘油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其异常主要与肾损害有关,且与病情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

  • 基底细胞上皮瘤伴棘状外瓶霉所致的暗色丝孢霉病一例

    作者:林能兴;郑岳臣;曾敬思;黄长征;连昕;毛叶红;黄春艳

    患者女,67岁,农民.5年前左头顶部长出一无痛性绿豆大小暗红色结节,逐年扩大、隆起,并延及左颞部.近3个月结节、肿块迅速增大,并出现溃疡.肿块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基底细胞上皮瘤,肿瘤细胞巢之间和坏死组织内有褐色菌丝、孢子、芽生孢子.真菌培养为深橄榄黑色酵母样菌落,潮湿有光泽,边缘一圈灰色短绒毛状菌丝.方块小培养镜下见褐色分支分隔菌丝,其顶端与侧缘有成直角长出的棘状分生孢子梗,梗尖端有鼻状突起,顶尖及其周围有成堆光滑的椭圆形小分生孢子,梗远端可见清晰的多个环痕,鉴定为棘状外瓶霉,并经DNA序列分析证实.依据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检查、真菌培养鉴定及基因鉴定结果,确诊为棘状外瓶霉致暗色丝孢霉病伴基底细胞上皮瘤.经光动力学治疗10次,中途合用伊曲康唑后临床痊愈.随访1年无复发.

  •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研究

    作者:黄琼;韩凌;方栩;郑志忠

    目的 测定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改变,探讨调节性T细胞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12例,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15~34.5分,均为慢性斑块状.健康对照组6例,为健康献血者.通过免疫磁珠体外分离外周血中的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纯度达90%以上.采用[~3H]-脱氧胸腺嘧啶苷方法检测CD4~+CD25~+T细胞的增殖和抑制功能,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和RT-PCR检测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 多克隆刺激后CD4~+CD25~+T细胞无明显增殖,IL-2可逆转此无反应状态.健康对照组CD4~+CD25~+T细胞对CD4~+CD25~-T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可达60%,而银屑病组抑制率仅为19.5%(P<0.01).银屑病患者CD4~+CD25~-T细胞单独培养及与CD4~+CD25~+T细胞共培养后,分泌IFN-γ水平分别为(179.66±48.97)ng/L和(109.55±48.04)n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87.36±33.36)ng/L和(32.55±15.69)ng/L,两组比较,P值均<0.05;对IFN-γ分泌的抑制率银屑病患者组为40%,健康对照组为63%(P<0.05);健康对照组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单独培养,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分泌分别为(3025±769)ng/L和(2450±431)ng/L(P<0.05).两组之间,无论单独培养或两种细胞共培养,IL-10、TGF-β的分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D4~+CD25~+T细胞表达高水平的Foxp3,银屑病患者和健康人对照调节性T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Foxp3表达相似.结论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抑制功能的减弱导致效应T细胞增殖失控,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

  • 不同浓度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

    作者:尹锐;郝飞;邓军;周春丽;阎衡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自身对照的方法将180例患者分为5%、10%、15%、20%ALA 4个治疗组,患者一侧面部外敷ALA,另一侧面部外敷安慰剂.均采用相同剂量的红光进行照射,每周1次,共4次.在治疗结束后第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随访,记录皮损消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后随访,各治疗组皮损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6个月随访,试验侧有效率5%ALA组为79.55%,10%ALA组为88.37%,15%ALA组为95.24%,20%ALA组为97.73%,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侧各浓度组间比较,随浓度增加,有效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看,ALA浓度越高,红肿及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但无瘢痕形成.结论 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红光治疗,结合临床有效率和安全性,10%和15%ALA-PDT治疗能达到较满意的疗效.

  • 天疱疮患者血清白介素6、1 0、1 7、γ干扰素和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检测

    作者:朱玉洁;骆肖群;陈向东;苏媁;翁孟武

    目的 探讨寻常型天疱疮可能的细胞免疫机制.方法 用ELISA法检测33例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及34例正常人对照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10例PV患者及10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结果 PV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高于正常人对照(P<0.05),IFN-γ、IL-10水平低于正常人对照(P<0.05).PV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高于正常人对照(P<0.05).结论 IL-6、IL-10、IFN-γ、IL-17和Th17细胞与PV的发病可能有关.

  • InnVit基因对B10BR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林福全;关翠萍;刘东银;洪为松;周妙妮;许爱娥

    目的 分析InnVit基因的抑制和过表达对永生化黑素细胞株B10BR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探讨InnVit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白癜风中黑素细胞缺失的影响.方法 化学合成InnVit基因特异性siRNA片段以及构建过表达质粒载体P3XF-P120,lipofectamine~(TM) 2000脂质体方法转染BIOBR细胞.半定量RT-PCR法检测InnVit基因mRNA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该蛋白水平变化;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结果 InnVit基因抑制后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nnVit基因过表达质粒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转染后24、48、72 h抑制组的细胞存活量极显著下降(P<0.01),过表达质粒组的细胞存活量在48和72 h极显著增加(P<0.01).转染后48 h基因抑制组的早期凋亡率从(10.24±1.00)%升至(37.34±3.26)%,过表达质粒组早期凋亡率从(14.58±1.49)%降至(8.43±0.8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48 h基因抑制组的G_1期细胞由(56.11±5.46)%增至(69.76.±6.08)%(P<0.05),过表达质粒组的G_1期细胞由(55.14±5.65)%降至(29.33±3.01)%(P<0.01).结论 InnVit基因抑制使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促进细胞凋亡;InnVit基因的过表达增强了细胞的增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其增殖能力的改变可能是通过细胞周期的调控调节的.

  • 140例特殊部位白癜风皮损的外科处理

    作者:方方;吴信峰;赵亮;王强;王焱;黄莉明

    目的 探讨特殊部位白癜风皮损的外科处理方法,以提高白癜风的手术治愈率.方法 根据部位的特征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及术后处理,主要采用头皮缩小、皮瓣转移、毛发移植、皮肤磨削、器官缝合粘连、术后缝合打包等手段.结果 经正确的选择治疗方法及术后处理,胡须、眉毛部位有效率94.3%;头皮、颈、眼、眶周、手部位有效率100%;口唇黏膜有效率100%,总有效率98.6%.结论 特殊部位白癜风皮损经不同的外科方法处理,可提高治愈率.

  • 原发性皮肤毛霉病一例

    作者:胡志敏;王玥;周飞红;陈柳青;童中胜;江萍;段逸群

    患者男,52岁.鼻背部红斑并皮下结节,软腭溃烂,偶有疼痛并伴鼻出血3年余,左眼眶下出现0.8 cm×0.4 cm大小结节1月余.患者曾接受伊曲康唑、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满意疗效.患者一般情况好,既往有肺结核病史,T淋巴细胞亚群示CD3减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中下层有炎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HE和PAS染色见粗大较短的无隔菌丝.经真菌培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多变根毛霉.该临床分离株在体外对两性霉素B敏感,对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均耐药.经两性霉素B治疗6周后,患者皮损明显消退,两性霉素B总用量为821 mg.治疗结束后,手术活检取鼻背部及软腭组织做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组织病理中炎性细胞明显减少,未发现菌丝.26℃、32℃(±3℃)中恒温培养3周均未见真菌生长.据此,该患者已达到临床、组织病理学和真菌学治愈.治疗期间自觉食欲差,有药物性肾功能异常、一过性低血钾.

  • Peutz-Jeghers综合征STK11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康晓静;田艳;高峰;张德志;吴秀娟;普雄明

    目的 探讨Peutz-Jeghers综合征2个家系及3例散发病例外周血及息肉组织STK11基因的突变.方法 PCR扩增STK11基因前8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 家系1所有患者息肉组织STK11基因的外显子8检测到1个新杂合突变,第2039位碱基鸟嘌呤被胞嘧啶替代,导致308位氨基酸由色氨酸(W)转变为半胱氨酸(C),即W308C错义突变;外周血未检测到此突变位点.家系1所有患者外周血STK11基因的内含子2第12703碱基检测到1个新突变,该处发生A→G替换突变;息肉组织未检测到此突变位点.家系2所有患者外周血STK11基因的内含子7第16215碱基存在G→C杂合突变,已被前人证实为SNP.3例散发病例中未检测到突变位点.结论 STK11基因G2039C突变可能是部分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发病的遗传基础.

  • 鲍曼不动杆菌性皮肤坏疽一例

    作者:计雄飞;程波

    患儿男,2岁7个月,臀部、双下肢皮肤溃疡伴痛15 d.患儿于2009年2月5日,因发热在当地诊所肌内注射"硫酸小诺霉素、安痛定(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地塞米松",当天下肢、臀部出现瘀斑,转诊当地县医院,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住院,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头孢类抗生素等治疗1周,皮疹无好转出院.

  • 扁平苔藓合并假性指断症一例

    作者:凌磊;皮肖冰;王晓霞

    患者女,21岁,以双手红斑、指甲萎缩16年,左拇指环状缩窄12年为主诉于2009年2月到我院就诊.患者16年前双手指、手背皮肤出现红斑,伴皮肤萎缩、干燥并脱屑,瘙痒明显,无水疱及渗液,同时出现双手指甲变薄,进行性萎缩;12年前左手拇指出现环状缩窄.

  •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一例

    作者:王桂芝;潘敏;史同新;王君

    患者女,48岁,因全身出现散在褐色皮疹40余年就诊.患者40年前发现背部有一花生米大小淡褐色斑,缓慢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重视.此后前胸、腹部及四肢逐渐泛发大小不等类似皮损,手掌部亦出现黄豆大小黄色皮疹.

  • 孪生兄弟之一发生色素失禁症

    作者:张艳红;刘强;张杏莲;赵文英

    患儿男,7月龄,出生后其母即发现患儿右上臂至腋下并延续至右乳头处波纹样深褐色斑.出生1个月开始右腋下反复出现一芝麻大小水疱,3~5天自然消退,出生3~7个月期间右腋下反复出现数个水疱,于2008年11月就诊于我科.患儿父母体键,非近亲结婚,其母人工流产3胎,此例为第4胎,自妊娠3个月因前置胎盘,反复不等量阴道出血,至妊娠34周因出血量大而剖宫产2子.患儿出生体重2.2 kg,其孪生兄弟出生体重2.05kg,两者出生时均无窒息史,相貌相似.

  • 银屑病并发砷角化症、Bowen病及多发性鳞状细胞癌一例

    作者:魏瑾;杨振海;李久宏;李波;张丽;管秀好;高兴华

    患者男,55岁,因右大腿肿物3年,躯干四肢多处角化性丘疹2年,加重5个月,于2009年5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5年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出现红斑、鳞屑,伴瘙痒,在当地多家医院被诊断为银屑病,曾给予口服及外用药治疗(药名不详),病情时轻时重.

  • 单发性早熟性皮脂腺增生一例

    作者:王莉;翟志芳;郝飞;钟白玉;杨希川

    患者女,17岁,因左颊部皮疹2年余就诊.患者于15岁时左颊部出现一粟粒大小肤色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渐增大至绿豆大小,在当地医院行激光治疗,数月后复发.既往体健,否认遗传病史、癫痫病史,智力发育正常.

  • 注射维生素K_1致湿疹型皮肤反应一例

    作者:张江安;于建斌

    患儿女,10岁,因右臀部红斑1个月就诊.5周前因腹痛,当地诊所诊断为"肠痉挛",予维生素K_1 10 mg右侧臀部肌内注射1次.1个月前发现维生素K1注射处出现一椭圆形红色斑块,自觉瘙痒,但不痛,后斑块逐渐扩大,且其上出现小水疱.因皮疹持续不退,为明确诊断,于2008年4月5日来本科就诊.患儿平素体健,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

  • 手部寻常疣样梅毒疹一例

    作者:郑淑云;于智明;杨明霞;刘会彬

    患者男,24岁.因周身皮肤持续性红斑月余,于2008年7月26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大约于1个月前发现右手掌小鱼际处出现两个黄豆大小的红色丘疹,因无自觉症状,未予重视.

  • 单侧线状型汗孔角化症一例

    作者:王学军;李铁男

    患者女,20岁.左背部起褐色斑块20年,于2008年9月来我科就诊.患者于5个月大时,左侧背部出现米粒大小褐色斑,随年龄增长,皮疹逐渐增多、增厚,颜色加深.因无自觉症状,一直未予诊治.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 窄谱中波紫外线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李福民;陆洁;段西凌;杨季云

    银屑病先发生的病理改变是血管的分布和形成的改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众多血管生成因子中效力强、作用关键的特异性调控因子.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血管发生、形成和再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 扁平苔藓中HtrA2/Omi与XIAP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佳;白莉

    扁平苔藓是一种慢性或亚急性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对扁平苔藓的研究显示,其发病与发展主要由细胞免疫所诱发,但也有研究表明,扁平苔藓中也存在较典型的细胞凋亡,认为扁平苔藓的发生与凋亡有关.

  • MV3恶性黑素瘤皮肤体外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表达

    作者:吕宇;陆洪光

    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研究进展,人们尝试用皮肤组织工程的方法体外重建肿瘤组织~([1]).因去表皮的真皮(de-epidermized dermis,DED)具有三维胶原结构,并含基底膜成分,符合肿瘤细胞在皮肤组织中生长的微环境~([2]).

  • 角化棘皮瘤的克隆性分析

    作者:刘冰梅;尤海燕;杨晶;李黎;王敏;尤刚

    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KA)是一生长速度较快并能自行消退的鳞状细胞增生性肿瘤,很少发生侵袭和转移.诸多学者对其是否为一独立疾病抑或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的一个亚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观点各异~([1-2]).

  • 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观察

    作者:袁宁;曾舒文;王利锋;赵俊英

    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我们观察308 nm准分子激光及窄谱UVB(NB-UVB]治疗94例皮炎湿疹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就诊于我科门诊的94例患者,男46例,女48例,年龄20~85岁.亚急性湿疹25例,慢性湿疹60例,神经性皮炎9例.94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行308 nm准分子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其中男23例,女32例,平均年龄53.9岁,平均病程4.06年.

  • NB-UVB联合中药浴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罗绍淼;范敏;苏禧;苏敬泽;王亚梅

    近年来发现,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波长310~315 nm,峰值311 nm)对银屑病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及较好的安全性~([1-2]).另有报道NB-UVB配合中药治疗银屑病有满意疗效~([3]).我们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对88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在使用NB-UVB照射的同时配合中药浴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阿维A治愈甲银屑病一例

    作者:应川蓬;宋翔;万慧颖;徐敏燕

    患者女,52岁,因10个指甲增厚、变色2个月,于2008年3月至我所门诊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手10指甲甲板逐渐增厚、变硬,失去光泽,并呈棕黑色改变,无皮肤损害.外院按"灰指甲"给予口服伊曲康唑治疗无效,遂来我所门诊治疗.既往体健,无皮肤病史,家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 环状肉芽肿

    作者:宗文凯;盛楠;崔盘根;曹元华;林麟

    环状肉芽肿(granuloma annulare,GA)是一种病因不明、发生于真皮或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征性皮损为肤色、红色或紫红色群集的丘疹或结节,常呈环状排列.基本的组织病理改变为灶性胶原纤维变性及栅栏状肉芽肿形成.

  • 蛋白维护与皮肤衰老

    作者:

    氧化蛋白聚集是细胞衰老的标志,也是导致细胞出现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氧化蛋白聚集的主要原因是持续性的蛋白氧化损伤及细胞对受损氧化蛋白清除能力的下降~([1]).细胞内氧化蛋白的清除机制通常依赖于蛋白酶体系统对氧化蛋白的降解;此外,蛋白内部还有一些其他修复机制修复受损的氧化蛋白,如蛋氨酸残基的氧化可通过蛋氨酸硫氧化物还原酶(Msrs)系统逆转.

  • 遮光剂的涂布方法和基板粗糙度对于体外防晒指数检测的重要性

    作者:刘毅;甄雅贤

    防晒指数(sun pmtection factor,SPF)是指遮光剂对UVB引起红斑或晒伤的保护水平,是遮光剂功效的主要评价指标.虽有众多成熟的体内SPF检测方法,但由于伦理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研究体外SPF检测方法很有必要.

  • 广州大学生对日晒防护的认知情况调查

    作者:马少吟;程军平;梁慕兰;关艳冰;周欣;李薇;叶兴东;尉莉;朱慧兰

    人们接受的紫外线辐射量取决于当地气候、他(她)的日晒行为、日晒态度和光防护等相关因素~([1]).为了解广州大学生的日晒行为、态度、日晒伤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以广州地区两所高校827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相关调查.

中华皮肤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2
1990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