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皮肤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중화피부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30
  • 国内刊号: 32-113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3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陈洪铎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沙眼衣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敏感性试验及23S rRNA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邵丽丽;江勇;杨丽娜;杨晓静;刘原君;刘全忠

    目的 检测天津地区近年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临床分离株的抗菌活性,筛查耐药株,从基因分子水平上探讨耐药机制.方法 将经McCoy细胞培养法检测出的42株沙眼衣原体临床株,传代培养至感染率达90%以上,收集标本进行3种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用RT-PCR、PCR方法分别扩增与大环内酯类耐药相关的23S核蛋白体RNA基因、核糖体蛋白L4基因,产物直接测序检测基因突变.结果 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为红霉素0.5~2 mg/L,克拉霉素0.008~0.032mg/L,阿奇霉素0.125~0.5 mg/L.发现2株红霉素耐药株,MIC值为2 mg/L,2株耐药株的23SrRNA基因有C2452A、T2611C的突变(大肠杆菌序列编号),红霉素耐药株及敏感株L4基因均发现脯氨酸113→亮氨酸、脯氨酸156→丙氨酸两个位点的突变.结论 沙眼衣原体对红霉素已产生一定的耐药性.C2452A、T2611C的突变导致红霉素低水平耐药,L4基因的点突变可能与红霉素耐药无关.

  • 18例神经梅毒临床分析

    作者:蒋法兴;胡白;汤其强;赵政龙;吴爱丽;张思平;廖理超;刘金丽;周海林;王千秋

    目的 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6-2008年诊断的18例神经梅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包括无症状神经梅毒3例,脑脊膜梅毒1例,脑膜血管梅毒7例,麻痹性痴呆5例及颅内占位2例.18例患者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阳性.16例(88.89%)患者脑脊液TRUST阳性,18例患者脑脊液TPPA阳性.7例脑脊液白细胞升高(≥10×106/L),13例患者脑脊液蛋白>0.5 g/L.头颅磁共振(MRI)分别表现为脱髓鞘、脑萎缩、脑梗死等.除2例血清TRUST滴度1:4的患者外,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时,TRUST滴度均有4倍降低.除1例麻痹性痴呆外,所有患者在随访中临床症状都有所改善.结论 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其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 衣原体噬菌体ΦCPG1衣壳蛋白Vp1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临床应用初探

    作者:侯淑萍;刘原君;马璟玥;盛彩虹;邵丽丽;王梅;王惠平;刘全忠

    目的 获得衣原体噬菌体φCPG1的Vp1蛋白,制备抗Vp1的单克隆抗体并检测临床分离的沙眼衣原体标本中是否存在噬菌体.方法 原核表达并纯化衣原体噬菌体φCPG1的衣壳蛋白Vp1,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杂交瘤分泌株,利用ELISA、Western印迹等方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采用动物体内诱生腹水的方法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并通过G蛋白亲和层析法纯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临床沙眼衣原体噬菌体.结果 获得纯化的Vp1蛋白和3株稳定分泌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杂交瘤细胞染色体分析发现染色体数目平均为96,结构上多数为端着丝点染色体,少数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3株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类别均为IgG1.纯化后单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102400.利用得到的单克隆抗体检测20份临床标本,结果未发现衣原体噬菌体.结论 成功获得重组的衣原体噬菌体φCPG1Vp1蛋白及抗Vp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临床沙眼衣原体株中噬菌体未发现阳性标本.

  • TAP-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尖锐湿疣间的关系

    作者:徐佳;陆轶凡;左亚刚

    目的 探讨TAP-1333、TAP-1637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复发性尖锐湿疣(CA)的关系.方法 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技术检测88例复发性CA患者和81例正常人对照者TAP-1333基因位点的A/G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60例复发性CA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TAP-1637基因位点的A/G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CA组TAP-1333等位基因AA、GG、AG基因频率分别为86.36%、0%和13.64%,对照组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9.01%、0%和20.9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4,P>0.05),OR值=1.682(0.748~3.783).CA组TAP-1637等位基因AA、GG、AG基因频率分别为3.33%、95.00%和1.67%,而对照组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0.00%、60.00%和30.00%,在CA组,天冬氨酸(Asp)杂合型和纯合型出现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甘氨酸纯合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82,P<0.01).AA型:OR值=0.310(0.060~1.604);GG型:OR值=12.667(3.555~45.135);AG型:OR值=0.04(0.005~0.308).结论 TAP-133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CA无关;TAP-1637基因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复发性CA有相关性.

  • 梅毒螺旋体Tp0319重组蛋白的表达及免疫活性研究

    作者:刘双全;汪世平;肖勇健;吴移谋;赵飞骏;曾铁兵;张跃军;高冬梅

    目的 克隆和表达梅毒螺旋体Tp0319基因,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免疫活性分析.方法 挑选并克隆出Tp0319免疫优势区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印迹法鉴定;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间接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参考血清及临床标本.结果 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QE32/Tp03 19;高效表达和纯化出一相对分子质量约30 000的重组蛋白.用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能刺激其产生高水平抗体滴度.Western印迹证明其能与梅毒患者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阴性对照菌未见目的 表达条带.间接ELISA法检测80份梅毒螺旋体参考血清(阴性、阳性各40份),阳性和阴性结果的符合率均为100%.检测200份临床梅毒血清标本及200份正常人血清,结果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相比,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6%和100%,符合率为96%.结论 制备的Tp0319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 解脲脲原体生物群及基因型与黏液脓性宫颈炎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其木格;蒋法兴;王千秋;苏晓红

    目的 探讨解脲脲原体生物群及基因型与女性非衣原体非淋球菌感染的黏液脓性宫颈炎的相关性.方法 女性非衣原体非淋球菌感染的黏液脓性宫颈炎患者及正常人群两组,对解脲脲原体培养阳性标本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解脲脲原体的生物群及基因型.结果 解脲脲原体生物一群中的基因3/14型在两组中的检出率均高,分别为30.98%(57/184)和43.42%(33/76).黏液脓性宫颈炎患者组中生物二群的解脲脲原体基因2B型的检出率为16.30%(30/184)明显高于正常人组的6.58%(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7,P=0.037).而健康体检组中主要以生物一群中的基因1、3/14、6型的单型别定植为主占81.58%.结论 解脲脲原体生物二群中的基因2B型可能与性病门诊就诊者中的非衣原体非淋球菌感染的黏液脓性宫颈炎有一定相关性.

  • CYP2B6基因多态性与异维A酸人体代谢动力学差异关联性研究

    作者:周可;吴黎莉;彭芸;陈沄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2B6)基因多态性与异维A酸人体代谢动力学的关系.方法 21例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40mg异维A酸胶丸(商品名泰尔丝),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PCR及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片段分析方法(RFLP)分析CYP2B6第四外显子exon4及第五外显子exon5基因分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分析受试者异维A酸血药浓度并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 21例健康受试者CYP2B6 exon4及exon5存在明显的连锁不平衡性.等位基因CYP2B6*4野生型*1/*1为12例(57.14%),杂合型*1/*4为6例(28.57%),突变型*4/*4为3例(14.29%);等位基因CYP2B6*6野生型*1/*1为13例(61.90%),杂合型*1/*6为5例(23.81%),变异型*6/*6为3例(14.29%).等位基因CYP2B6*4野生型体内消除参数t1/2及MRT高于突变型(P值均<0.05),吸收参数Cmax、Tmax及AUC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为CYP2B6*6的野生型与突变型各项药动学参数差异均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代谢酶CYP2B6等位基因*4突变与异维A酸体内代谢相关.CYP2B6*4突变型可能为异维A酸快代谢型人群.

  • 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HPV的检测分型及HPV6b L1变异分析

    作者:高宇;马新华;王荣跃

    目的 探讨温州地区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型别及HPV6基因多态性.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检测73例CA患者皮损组织HPV 21种基因型的感染率,对所获得的11例患者的HPV6阳性者行HPV6b L1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73例CA患者标本中检出HPV阳性61例,总的阳性检出率为83.56%.在61例HPV阳性患者,其中单一型别阳性检出率为93.44%,单一型别感染中以HPV11(29.51%)型为主,其次为HPV6(18.03%)型;混合型感染阳性检出率为6.56%,以HPV6+11型感染为主.此外,CA患者HPV 6b L1基因测序结果表明,6个位点的核苷酸存在多态性,其中810位点A/T变异存在于所有标本,可能为温州地方株突变.结论 HPV11、6型感染为CA的主要致病型别,HPV 6bL1基因存在多处突变.

  • HPV16E7多肽体外诱生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及功能的研究

    作者:钱起丰;李芳谷;李青

    目的 探讨高致癌性HPV16E7病毒抗原肽体外诱生HLA-A2阳性正常人外周血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表型及功能状态.方法 以HPV16E711-20合成多肽、重组人IL-7、IL-2体外刺激26例HLA-A2阳性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用HLA-A*0201限制性表位肽/YMLDLQPETT五聚体技术,结合流式细胞仪对抗原特异性CTL进行频率、表型[CD45RA+CD27-效应性CTL、CD45RA-CD27-效应性记忆CTL(TEM)、CD45RA-CD27+中枢性记忆CTL(TCM)、CD45+CD27+初始性CTL]及功能(穿孔素、颗粒酶B、FasL)分析,并以无关肽HBVcoxe18-27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病毒多肽体外刺激T细胞7 d后,抗原特异性CD8+CTL数为(0.73±0.33)%,比未刺激组的(0.02±0.03)%明显增多(P<0.01).进一步分析,在抗原特异性CTL中,效应性CTL、TEM、TCM及初始性CTL百分比分别为(26.07±13.46)%、(7.97±7.11)%、(33.25±19.68)%及(32.73±13.89)%,均比未刺激组的(0.02±0.03)%、(0.02±0.03)%、(0.02±0.03)%及(0.02±0.05)%明显增多,P值均<0.01.HPV16E711-20表位特异性CTL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Fas-L的水平分别为(47.01±18.69)%、(80.53±13.32)%及(26.48±7.81)%,均比未刺激组的(0.38±0.55)%、(0.34±0.22)%及(0.16±0.16)%明显增多,P值均<0.01.结论 HPV16E711-20多肽诱导CD8+T细胞克隆扩增,产生抗原特异性CD8+CTL,分泌毒性细胞因子,通过不同机制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在抗病毒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

  • 沙眼衣原体临床分离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及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薛耀华;郑和平;杨斌;周细玉;吴兴中;黄进梅;曾维英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沙眼衣原体临床株对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基因型分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细胞培养法分离衣原体临床株,测定6种抗菌药物对沙眼衣原体的低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巢式PCR扩增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基因(omp1)的VS1-2片段,核酸测序分型.结果 346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接种后,获得76株沙眼衣原体临床分离株,其中40株传代后达到药敏试验所需菌量.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和氧氟沙星的MIC50/MIC90(μg/ml)分别为0.008/0.032、0.08/0.16、0.125/0.5、0.032/0.064、0.25/0.5、0.5/1.0.40株共检出7种基因型,其中E型有14株(35%),其次为J型10株(25%)和F型6株(15%).7种基因型衣原体菌株对阿奇霉素的MIC50完全相同,而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氧氟沙星的MIC50在不同型别菌株间有1~4倍的差异.结论 克拉霉素、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显示较强的抗衣原体活性,7种基因型衣原体对阿奇霉素显示一致的敏感性.

  • 孕酮在淋球菌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中的调节作用

    作者:帅俊;陈宏翔;吴志红;陈嵘祎;许莉;俞莺;涂亚庭

    目的 研究孕酮在淋球菌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根据是否加入孕酮,将其分为孕酮组、淋球菌组、干预组(孕酮+淋球菌)及对照组.荧光定量RT-PCR分别测定在0、3、8、12 h各组中性粒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TNF-α、IL-1β mRNA含量,并用Western印迹测定iNOS蛋白水平.结果 淋球菌组和干预组中iNOS、TNF-α、IL-1β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淋球菌组在8 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干预组三者水平明显低于淋球菌组(P<0.05).而孕酮组、对照组各因子含量无明显变化.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淋球菌组和干预组iNOS蛋白表达水平亦升高,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 孕酮下调中性粒细胞iNOS、TNF-α及IL-1β的表达,抑制淋球菌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这一机制可能在女性无症状感染中起作用.

  • 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建立六种皮肤癣菌的鉴定数据库

    作者:萧伊伦;陈驰宇;章强强

    目的 探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鉴定皮肤癣菌的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表型及DNA测序的方法,将临床收集的菌株鉴定至种;选取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6种常见皮肤癣菌接种于FF微量板,记录皮肤癣菌对95种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描述其各自的生长反应谱,建立鉴定数据库.结果 6种皮肤癣菌对一些碳源的利用具有明显的差别,通过是否利用棉子糖可以将须癣毛癣菌、断发毛癣菌同其他4种毛癣菌进行区分;而葵二酸可以区分须癣毛癣菌、断发毛癣菌;通过延胡索酸和琥珀酸可以将红色毛癣菌同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犬小孢子菌进行区分;通过是否利用丙氨酸和苯丙氨酸可以对石膏样小孢子菌进行鉴定.而糊精的利用可以区分絮状表皮癣菌和犬小孢子菌.结论 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采用一种特殊的表型鉴定方法,可以对常见皮肤癣菌进行鉴定.

  • HPV16 CTL表位E749-57以HSP110为分子伴侣的免疫原性研究

    作者:任发亮;徐云升;欧荣英;倪兵;贾正才;吴玉章;林治华;李秉煦;郝飞

    目的 探讨以mHSP110为分子伴侣的HPV16 CTL表位E749-57的免疫原性.方法 将mHSP110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和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在热休克状态与E749-57结合形成复合物,高压液相色谱(HPLC)鉴定其结合程度.用mHSP1 10-E749-57复合物免疫小鼠,IFN-γ胞内染色、MTT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中特异CTL.结果 克隆mHSP110片段经DNA序列测定与基因库中其CDS一致,长度为2577 bp;经SDS-PAGE和Western印迹证实mHSP110表达、纯化成功,HPLC分析E749-57能够与mHSP110形成复合物.复合物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中CD8+IFN-γ+T细胞的频率、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E749-57组、HSP110组和PBS组.复合物免疫小鼠可明显抑制TC-1肿瘤的生长.结论 mHSP110-E749-57复合物能诱导产生特异性CTL并产生抗肿瘤效应.

  • let-7a微小RNA在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对A375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王震英;王焱;薛燕宁;徐秀莲;曾学思;孙建方

    目的 探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黑素瘤组织中let-7a微小RNA(mieroRNA)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取黑素瘤蜡块13份,先天性色素痣蜡块10份,抽提microRNA,采用茎环引物逆转录为cDNA,然后采用Taqman MGB探针,相应的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继而采用cy3标记的siRNA阴性对照物转染A375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后将let-7a的模拟物转染入A375细胞,MTT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 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成功抽提出microRNA,而且定量PCR结果显示let-7a在黑素瘤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色素痣组织(t=2.364,P<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iRNA转染效率约80%~90%,hsa-let-7a转染A375细胞后,使其增殖受抑,转染后24 h抑制率达32.7%.结论 let-7a在黑素瘤中表达下降,过表达let-7a可使A375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提示其在黑素瘤中可能起抑癌基因样作用.

  • 解脲脲原体对红霉素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卢荣标;陆春;叶庭路;马寒;朱国兴;赖维;冯佩英

    目的 探讨解脲脲原体对红霉素的耐药机制.方法 对73株从泌尿生殖道分离的解脲脲原体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药菌株,并设立临床敏感菌株组以及标准菌株对照组,用PCR测序法检测23SrRNA的V区热点突变以及特异性引物PCR检测甲基化酶(ermA、ermB、ermC)、主动外排泵(mefA/E、msrA/B、mreA)等可转移耐药基因.结果 73株临床菌株中,耐药菌株35株(47.95%),耐药菌株MIC范围为8~32 mg/L.在耐药菌株组发现ermB耐药基因(19株,占54.29%)和msrA/B耐药基因(9株,占25.71%)的阳性扩增,其中有2株(占5.71%)同时存在ermB基因和msrA/B基因阳性扩增,ermB基因和msrA/B基因的阳性扩增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敏感菌株组及标准菌株组均未发现23SrRNA的V区点突变及可转移耐药基因的阳性扩增.结论 ermB甲基化酶基因和msrA/B外派泵基因可能是导致解脲脲原体对红霉素耐药原因之一.

  • 沙眼衣原体E型DNA疫苗细胞免疫效应研究

    作者:齐蔓莉;王敬;刘全忠;陈锦英;汤乃军

    目的 研究构建的沙眼衣原体E型DNA疫苗所产生的细胞免疫效应.方法 以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肌内接种免疫的方式,将小鼠分为接种空质粒的阴性对照组、DNA疫苗免疫组和接种灭活沙眼衣原体E型原体的阳性对照组.通过观察小鼠后足垫局部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沙眼衣原体原体刺激后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ELISA检测血清IFN-γ水平、实验动物经生殖道进行同型沙眼衣原体攻击后局部的衣原体培养情况以及局部组织病理学变化来研究所构建疫苗的细胞免疫效果.结果 DNA疫苗组和灭活原体组小鼠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空质粒组、DNA疫苗组和灭活原体组的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分别为1.48±0.15、2.35±0.25、3.81±0.30,后两组与空质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灭活原体组增殖更明显.三组的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309.2±157.9)μg/L、(593.3±342.6)μg/L、(2891.7±1048.8)μg/L;DNA疫苗组和灭活原体组与空质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灭活原体组IFN-γ水平更高.沙眼衣原体E型原体攻击后,空质粒组小鼠生殖道局部能够培养出衣原体,生殖道局部组织有破坏.另两组衣原体培养阴性,生殖道局部组织完好.结论 沙眼衣原体E型DNA疫苗免疫小鼠后能够诱导产生一定的沙眼衣原体特异性细胞免疫,该疫苗对同型沙眼衣原体的生殖道攻击具有保护作用.

  • 花斑癣样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继发鳞状细胞癌一例

    作者:仲少敏;黄远深;朱学骏;涂平;李航

    患者男,37岁.因全身皮疹30年来我院就诊.患者于30年前无明确诱因,躯干四肢散在出现红色斑疹,逐渐扩大并增多,无自觉症状,不能自行消退,未正规就诊及治疗.7年前,发现头顶部出现黄豆大红色丘疹,渐增大,破溃结痂,不能愈合.2周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鳞状细胞癌,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系统疾病.职业为农民,经常日晒.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

  • 腋下巨大扁平湿疣一例

    作者:曹崇光;雷山川

    患者男,38岁.因腋下增生物伴瘙痒8周到我科就诊.8周前左腋下发现黄豆大小增生物,逐渐增大,自用复方地塞米松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多种药物,增生物继续增大成圆形,并高出表皮,边缘逐渐增厚,形成边缘高、中心凹陷的盘状增生物.患者2年前有多次非婚性生活.1年前曾患尖锐湿疣,阴茎、肛周无明确的结节、溃疡病史.体检:阴茎及肛周未发现溃疡、结节或其他皮损,全身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情况:左腋下见6 cm×5 cm × 0.5 cm大小的疣状增生物,表面湿润,色暗红.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不全,中性粒细胞聚集,部分区域可见海绵状脓疱,真皮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见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 Marie Unna稀毛症伴多发性脂囊瘤一例

    作者:翟志芳;阎衡;陈国侠;钟白玉;郝飞

    患者女,26岁.因头发脱落14年,双侧腋下皮疹1年余,于2008年12月21日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出生后头发正常,12岁时开始出现头发脱落,首先从头顶部开始,头发变得稀疏且卷曲,逐渐发展至整个头皮,且腋毛、眉毛逐渐受累,但排汗正常.曾自行外用生发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患者系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史:除患者外,其5代家系中有12例脱发患者,男7例,女5例.其脱发的模式和该患者类似,大多由青春期前后开始出现脱发,逐渐加重,小的为患者的儿子,约从5岁时开始脱发.其家系中,目前健在的其他患者身体一般情况良好,智力正常,散居生活,多数外出打工,无共同的饮食特点或生活习惯.家族中未发现其他特殊的遗传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未发现其他的外胚叶结构包括皮肤、指(趾)甲、牙齿及汗腺等发育异常.

  •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一例

    作者:马嘉敏;刘霞

    患者男,22岁.因全身皮疹十余年,加重1年伴痒,于2006年7月31日入院,患者10年前不明原因双肘部、双小腿屈侧出现红斑,瘙痒明显,抓后出现糜烂、渗出及浸润,在外院就诊,诊断为湿疹,给予治疗(用药不详),皮疹持续存在.近1年皮疹增多,泛发躯干、四肢,皮肤出现潮红、瘙痒明显,颈部、腋下、股内侧淋巴结肿大.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

  • 汗孔角化病并发鳞状细胞癌一例

    作者:王颖;赵艳;杨振海;李波;魏彬;李久宏

    患者男,46岁.因颈部皮损40年,发生增生、破溃7~8个月,于2009年4月13日到我科门诊就诊.患者5岁时,无明显诱因发现颈后玉米粒大小的皮疹,似烟头烫伤样,无自觉症状,故未治疗.而后皮损逐年增大,24岁时皮损已长至鸡蛋大小,自觉偶有瘙痒感,曾在外院诊治,行局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汗孔角化病,给予糖皮质激素类及中药药膏(药名不详)外用,瘙痒可缓解,但皮损未见减小,用药1个月后便自行停药.多年来,皮损缓慢扩大,未予特殊处理.就诊7~8个月前,皮损中央出现一豆粒大小红色肿物,瘙痒明显,搔抓后破溃,并有血性及脓性分泌物,自行外用红霉素软膏,未见明显好转,肿物反复破溃并逐渐增大.既往无其他疾病,否认家族中有同类疾病患者.

  • 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的表达

    作者:付金玲;李其林;黎庆梅;尚智伟;李晓辉;李湘君

    Toll样受体(TLR)能识别病原微生物进化中的保守分子-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PAMP),是机体通过感知病原微生物直接作出防御反应的天然免疫识别受体.生殖器疱疹(GH)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HSV)-2型感染引起,HSV-2易在宿主的骶神经节中长期潜伏,当宿主在焦虑、疲劳等情况下,病毒可以复苏和再激活出现感染复发.人体感染HSV后产生的抗体对消除病毒血症及限制病程起一定的作用,但不能预防感染复发.目前研究表明,机体免疫因素特别是细胞免疫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质粒介导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的检测及其TEM-1基因质粒分型

    作者:吴兴中;郑和平;黄进梅;曾维英;薛耀华;潘慧清;李美玲

    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对青霉素高度耐药,PPNG在世界各地流行[1-2],我国各地也有PPNG阳性率逐年增加的报道[3-4].上海地区曾对2005年度分离的PPNG耐药质粒基因进行分型,表明PPNG质粒流行类型主要以亚洲型质粒为主[5].根据PPNG所携带的耐药质粒基因类型可了解当地淋球菌的流行情况.我们于2000-2008年对临床淋球菌分离株进行PPNG检测及其TEM-1基因质粒分型,报道如下.

  •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检测

    作者:孙玉娥;孙亚琴;魏立;陈丽;崔斌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侵犯皮肤或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和细小动脉的一种血管炎,其表现为皮肤和黏膜出现瘀点、瘀斑,并伴有关节酸痛、腹部症状和肾损害的改变.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质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可在多数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血清中检测到,对于了解血管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和分类具有一定的意义[1].为探讨ANCA在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我们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4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血清ANCA的检测,结果如下.

  • 光动力联合电灼治疗尖锐湿疣222例

    作者:朱林榆;陈彬;宣暄;李秉煦

    国内外已有学者将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用于尖锐湿疣(CA)的治疗[1-2],均有疗效.为探讨这种治疗方法,我们于2007年3月,采用ALA-PDT治疗CA,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带状疱疹为首发表现的HIV感染16例

    作者:纳猛;李兰英;杨云东;纳锦芳;宋杰;李霞;李思;钟庆坤;罗春花

    我科于2004年3月至2008年6月间,根据临床表现和有吸毒史、非婚性接触史、输血史及性伴有上述病史的带状疱疹患者进行HIV筛查,共37例患者中查出阳性16例,报道如下.

  • 辣椒辣素贴膏治疗跖疣疗效观察

    作者:郑燕岚;王晓慧;刘晓坤;谢东斌;吴明光

    我们在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应用辣椒辣素贴膏治疗跖疣,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观察总结如下.一、一般资料共有90例跖疣患者进入本临床观察.患者被告知有辣椒辣素贴膏治疗或者液氮冷冻治疗两种方法,让其自由选择.辣椒辣素组42例,年龄11~63岁.病程1个月至8年.疣体数量1~11个.跖疣生长部位:跖部109个,占68.1%;趾部35个,占21.9%;后跟部16个,占10.0%.疣体直径2~12 mm,平均5.6 mm.液氮治疗组48例,年龄15~60岁.病程2个月至6年.疣体数量1~16个.跖疣生长部位:跖部128个,占65.0%;趾部46个,占23.4%;后跟部23个,占11.7%.疣体直径3~15 mm,平均6.5 mm.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皮损数目、皮损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试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有知情同意书.

  • 儿童鲜红斑痣的激光治疗进展

    作者:郭利劭;张建中

    鲜红斑痣(nevus flammeus),又称葡萄酒色斑(port wine stains),由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是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发病率约为0.3%~0.5%,无明显性别差异.损害可发生于体表各部,但以面、颈和头皮多见.通常在开始时为粉红色斑片,随着年龄增长颜色逐渐加深,可呈鲜红或紫红色,皮损渐增厚,在成年期可出现结节.

  • 一种用于在体研究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特征的新技术

    作者:李岷;甄雅贤

    有研究证实,角质形成细胞的几何特征(如厚度、投影面积)及生物化学特性很大程度上依赖表皮的代谢活性,而对角质形成细胞上述特性的检测能有效反映表皮的功能.既往研究多采用清洁剂擦洗法或胶带粘贴法获得角质形成细胞后,体外对其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整个过程耗时较长.该研究研制一种新型成像装置可以在体无创观察、分析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特征.

  • 淋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作者:苏晓红

    淋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对治愈患者、阻断传播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减轻疾病负担十分重要.但全球范围内淋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益严重,使可选择的价廉而有效的治疗药物减少.就国内外淋球菌耐药现状、耐药性监测、耐药机制以及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情况作一回顾,以期加强我国对淋球菌耐药性的监测和研究,促进对淋病的控制.

中华皮肤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2
1990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